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_以张掖市为例

合集下载

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

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

第28卷第16期2012年8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8No.16Aug.2012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郭鹏,王小军(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沙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166.5万hm2。

土地沙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为了防治和减轻河西地区的沙漠化危害,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现有沙区植被;其次是科学制定规划,确保治理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建设小城镇;第四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第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关键词:河西地区;沙漠化;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288土地沙漠化是指各种气候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和湿润区)在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础上,在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叠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1]。

河西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北部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毗邻。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万里长城,是河西地区文明、繁荣的象征。

然而,“丝绸之路”如今已辉煌不再,昔日丰采荡然无存,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严重,不少地方“沙进人退”的现象依然发生,土地沙漠化危害程度不断加强[2]。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甘肃省林业厅于1994年开始,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荒漠化和沙漠化监测,截至目前已进行了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四次监测。

本文依据2009年结束的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对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沙漠化土地分布范围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包括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和武威市共计5个市(州)19个县(市、区),见表1,分属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内陆河流域,分布区域总面积2127.1万hm2。

浅谈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浅谈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5.7强化引导扶持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将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向茶产业倾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县要把茶叶生产确立为朝阳性的特色产业,加大汇报和争取的力度,制定贴息、直补等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保证每年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对茶产业发展进行扶持。

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农业项目资金使用原则,尽可能整合农业结构调整、农综开发、扶贫、土地整理、发展经济林、生态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基本条件。

同时,调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茶产业的参与热情,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等投入到茶产业发展上来。

6小结综上所述,南阳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文化、环境和区位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茶叶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价值链,才能不断推进南阳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常年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2.9h ,≥10℃的活动积温为2980℃,正常年份无霜期为152d ,昼夜温差大,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

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67万hm 2左右,全国50%左右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供应3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

张掖杂交玉米种子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全国大田玉米生产用种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业“四个百万”工程,先后经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盲目扩张、稳步发展4个阶段的玉米制种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2020年全市落实杂交玉米制种面积6.38万hm 2,占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的41.5%,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

本文作者针对现阶段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资源

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资源

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王佑甘肃省张掖市一中 734000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区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三废"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西北开发过程中改善河西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西北河西走廊资源环境问题原因措施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党和国家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对经济发展滞后的西北地区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大西北地区地处亚欧腹地,地域辽阔,资源富饶,发展潜力巨大。

大西北的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和保持西部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河西走廊介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东起乌鞘岭北坡古浪峡口,西至玉门关并与新疆的罗布泊洼地相通,南部祁连山、阿尔金山横亘,北部从西到东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耸峙,长约900km,宽约50km-120km不等,总面积为27.6万km2。

东西分别以大黄山、黑山为界,将走廊分成三个互不相连的内陆河流;域区--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发育了武威—民勤、张掖—高台、酒泉—金塔和玉门—安西、敦煌等绿州。

本区行政区划上包括金昌、武威、张掖、嘉峪关四市和酒泉一地区,下辖20个县(市、区),总人口为460多万。

本区作为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在大西北开发过程中将始终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直接影响着大西北开发战略的实施。

1.开发大西北河西走廊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1.1.水资源缺乏是走廊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核心问题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沿海暖湿水汽难以到达,大部分地区年降水不足200mm,具有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影响的特点。

河西走廊各地年降水量在40—200mm之间,全走廊平均年降水量仅为139mm,但祁连山冰川积雪融水为河西地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资源补给。

关于西部地区沙漠化治理的思考——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关于西部地区沙漠化治理的思考——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5 4 ’ 、 东经 1 0 2 。3 8 ’ 一1 0 3 。5 4 , 东西长 约 1 0 2公 里 , 南 北宽
前全面完成了 2 0 1 3年治沙造林任务 3 . 5万亩 ,机关义务压
沙造林 5 3 0 6亩. 在不断实践 中, 古浪县形成 了以国有林场为
主体 、 个体承包治沙为辅助 、 全 民义 务治沙为补充的防沙治
第2 9卷 第 7期( 上) 2 0 1 3 年 7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部干旱缺水 ,大 面积土地荒漠化 和沙尘暴肆虐 的结果 . 因
主体 , 采取重点生态工程同义务压沙相结合的方式 , 以金色
大道 、 民调渠沿线 为重点 , 抢时间 、 抓进度 , 于部地区沙漠化 可以有效推进西部大开发. 甘肃 省古 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 ,东南分别 与甘肃省 景泰、 天祝两县 相连 , 西北 与武威市凉 州区接壤 , 北邻 腾格 里沙 漠 , 为古丝绸之路要 冲. 地理坐标为北纬 3 7 。0 9 3 ’ 7 。
地 沙漠化将严 重影响着西部大开发 的脚步. 作 为西部 山区的古浪县 , 虽然结合 自身实际环境和条件 , 采取 了一 系列有 效的造
林 治沙措施 , 并取得一定成效 , 但 防沙治沙工作仍不可停滞不前 , 必须充分认识治理工作 的急迫性 与重要性 , 努力改善 西部 生
态环 境 , 为 西部 大开 发 做 好 一 个 生 态基 础 与保 障 . 关 键 词 :西部 地 区 ; 土地沙漠化 ; 防 沙治 沙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沙漠化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增加荒漠化的过程。

治理沙漠化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治理沙漠化的建议: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

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植树造林项目更加可持续。

2. 节约用水:沙漠地区水资源稀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

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节水型农田灌溉系统,加强农田水分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3. 控制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被过度消耗,土壤质量下降。

因此,要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管理,并合理规划放牧区域,采取轮牧制度,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使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

4. 推广生态农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集约化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建设防风林带: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可以建设防风林带来阻止风沙的侵蚀。

防风林带能够减少风速,抵挡风沙,保护农田和居民生活环境。

6. 加强土地治理:开展土地的整治和修复工作,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土壤的侵蚀。

7. 提高公众意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治理沙漠化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沙漠化治理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治理沙漠化需要综合施策,通过植树造林、节约用水、控制过度放牧、推广生态农业、建设防风林带、加强土地治理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实现沙漠化治理的目标。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马尚有,白生才,张龙儒(民勤勤锋林业实验站,甘肃民勤 733300)摘要:民勤绿洲生态脆弱,生物能量低,沙化、荒漠化面积较大,是全省乃至全国风沙、荒漠化危害最严重县份之一,探究生态劣变因素,分析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民勤客观实际提出民勤荒漠化防治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民勤;荒漠化成因;防治对策1 自然概况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除西南一角与金昌、凉州区绿洲相接外,其余均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是一个典型半封闭内陆荒漠区。

地理位置在东径103°02′~104°02′,北纬38°05′~39°06′之间,全县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面积1.45万km2,占总面积的90.9%,绿洲面积0.15万km2,仅占总面积的9.1%。

民勤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风大沙多,干旱缺水。

气候特点是常年干燥,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寒冬长、夏热短、昼夜温差悬殊、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据统计,平均年风沙日数139天,8级以上大风29天,最大风力11级。

沙暴日37天,年均气温7.8℃,无霜期162天,年均降水1l0 mm,而蒸发量则高达2 644 mm,为降水量的24倍,干燥度大于4。

光热资源充足,而水资源严重不足,境内无地表径流产生,当地地表水资源均为客水,唯一的地表水资源是发源于祁连山区汇流入县境内的内陆河——石羊河,是民勤绿洲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命脉。

民勤三面环沙,沙源深广,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荒漠化面积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绿洲内沙丘星罗棋布,风沙线长达408 km,是一块“无边沙海一叶舟之地”。

全县各类荒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52.53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51%,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

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沙漠化的治理措施针对沙漠化的治理措施可以分为生态治理、水资源管理和土地保护三个方面。

1. 生态治理:- 实施绿化工程,大规模引种栽培各类抗旱、耐盐碱特性的植物,形成生态屏障,阻挡风沙和侵蚀。

- 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建立防护林、风沙固定林等,通过生物固沙防护措施来减少沙地面积。

- 推动土地植被的生态恢复,采用适宜的植被恢复技术,如造林、草原恢复等,提高植被覆盖率。

2. 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 加强水土保持管理,通过修筑水土保持设施和水渠,减少水土流失的速率和程度。

-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合理灌溉,降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3. 土地保护:- 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避免过度利用土地资源造成退化。

- 推广耕地保护技术,合理耕作制度,减少土壤侵蚀和破坏。

- 加强土地经济评估,推动沙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除此之外,国际合作也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技研究、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应对全球沙漠化问题。

4. 防风治沙:- 建设防沙固沙工程,如沙墙、沙障和风沙网等,有效阻挡和固定风沙。

- 修建沙场,主动稳定沙滩和沙地,阻止沙尘暴的形成。

5. 改善生态环境:- 沙漠化治理可以借鉴生态恢复的经验,培育和保护野生动物、昆虫等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平衡和稳定。

- 修复湿地,可以增强水资源的涵养能力,对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6.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沙漠化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主动参与沙漠化治理工作。

- 组织相关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沙漠化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体来说,治理沙漠化需要综合施策,从生态、水资源和土地三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划和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持续发展。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分年平均缺乏最小25%,并伴有风蚀、水蚀等自然现象,以及人为因素的综合结果,导致土地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现象。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关于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1. 内蒙古草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方辽阔的区域,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以及人为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问题,导致内蒙古草原逐年沙化。

沙漠化的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经严重影响草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

2. 甘肃沙漠土地沙漠化甘肃省沙漠占该省全土面积的80%,其中包括漫长的半干旱带,降水非常少,气候干燥。

再加上炎热的夏天和强风带来的侵蚀,所以甘肃省的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

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之一,严重制约了附近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 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等地。

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间隔时间长,土地不断受到风蚀和水蚀等自然现象的侵蚀,所以导致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

这对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等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地区,由于其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同时,人为开垦、过度放牧等问题也使得该地区的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这些问题已经促使黄土高原的土地沙漠化加剧。

总之,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

河西走廊中部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以张掖市为例

河西走廊中部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以张掖市为例
实的见证 , 漠化 治 理 已经 成 为生 态 环 境 建设 的首 荒
要 问题 。
展 战 略的重 要 内容 。位 于河 西 走 廊 中部 的张 掖市 , 属 温带半 荒 漠地 区 . 典型 的灌 溉农 业 区 , 部为 巴 是 北
旦 吉林 沙 漠 , 生态 环境 十分 恶 劣 , 为沙尘 暴 的多发 区 和重灾 区 之一 . 荒漠 化 扩 展 已 经成 为影 响 生 态环 境 建设 的首 要环境 问 题 。 此 加 强 生 态 环境 建 设 显 得 因 尤 为 迫切 。
— —
以张掖 市 为 例
李 小 燕 , 玉风 滕
(t 1 肃省张掖市林业 科学研究院 , ‘ 甘肃 张掖 74 0 ) 3 0 0
摘 要 : 以地 处河 西走廊 中部 的张掖 市为例 , 析 了生 态环境 建 设 面 临的 问题 , 分 并提 出 了可持 续发 展 的建议 。通 过积 极 引进 、 育 、 广耐 盐植 物 , 培 推 建立 生态监 测预 警预报 机制 , 大 治沙技 术推 广力 加
度, 重视 草原 植被 建设 , 制草 地 沙化退化 , 遏 进行 节水 技术 创 新 , 好 病 虫鼠 害 防 治 , 强科 技 支撑 抓 加
力度 等 一 系列途 径 , 以提 高 生态工程 建设 质量 , 快 生态环境 建设 步伐 。 加
关 键 词 : 态 ; 机 ; 持 续 发 展 生 危 可 中图分 类号 :l 1 X T
生态 环境是 人类 生存 和 发展 的基本 条件 , 是经 济 社 会发展 的基础 , 护 和建设 好生 态环 境 , 保 才能实
漠 化 日益 加 剧 , 片耕 地被 风沙掩 埋 , 大 一些 著名 的文 化 遗址受 到 破坏 , 如 位 于高 台县 的 国 家重 点 保 护 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

下图为“新疆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退化②降水稀少③过度开垦④不合理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草还林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③实施人工降雨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4.(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量为924.6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4%。

[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6.(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提升题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818个)

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818个)

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818个)第一篇: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818个)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毕业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毕业荒漠化防治毕业论文题目一、论文说明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增强荒漠化防治可持续性的途径和政策我国草地生态建设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制定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的多维灰色预测评估研究——以晋西北河曲县为例荒漠化防治工程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防治研究综述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法律思考关于完善我国防治荒漠化法律制度的思考论制约我国荒漠化防治的若干问题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近三十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防治问题研究综述土地荒漠化防治与林业新技术革命荒漠化防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雏议甘肃省荒漠化防治体系构建及治理成效实践性教学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探索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法律思考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研究中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展望荒漠化防治中恢复生态的研究与展望荒漠化防治中的恢复生态学研究热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增强荒漠化防治可持续性的途径和政策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土地荒漠化防治问题研究述评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研究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研究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问题研究荒漠化防治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就业分析与职业生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策略荒漠化防治新材料W-OH的力学性能研究防治荒漠化—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瓶颈”问题《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教学改革探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刍议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关于开展水域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几点思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主要课程筛选的探讨荒漠化防治中恢复生态的研究与展望防治荒漠化立法研究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双语教学初探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与防治途径探讨国际荒漠化防治的新趋势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色列林业与荒漠化防治科研现状及其启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硕—博”分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荒漠化防治政府直控型政策实施的计量经济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包头——东胜公路沿线荒漠化防治途径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生培养模式陕西榆林荒漠化防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河西走廊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荒漠化防治条件下土地利用系统多维灰色动态评估——以山西省河曲县为例风蚀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试谈山东省土地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加强林业生态防治的对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分析与建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与学科建设我国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荒漠化防治系统的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研究辽宁省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思考防治荒漠化中的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荒漠化扩展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全球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内蒙古东部地区荒漠化防治思想分析“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陕西省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其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的荒漠化防治──祝光耀副部长在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上的讲话(摘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参与式发展与我国荒漠化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中人文环境的影响从林业生态效能角度谈荒漠化防治世纪之交的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基层科研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北方七县荒漠化防治的实证研究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防治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山西省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及建议浅谈锡林浩特荒漠化防治的必要性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浅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浅析不同植被类型在荒漠化防治中的效益分析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Ⅰ)气候变化与中国荒漠化防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荒漠化防治史研究青海柴达木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我国荒漠化防治立法的缺陷及其应对——以土地利用规制为视角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制约因素探析——基于利益层面的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另一途径——C_4植物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论西北地区草原荒漠化防治法律对策不同植被类型在荒漠化防治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基于土地利用规制的荒漠化防治立法探析充分发挥草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大作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探索——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三方一体化”组织体系构建与实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民勤县荒漠化防治对策及成效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甘肃省河西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建议大学本科生选修课程的情况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临沂市山丘区荒漠化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防治荒漠化的努力石羊河流域荒漠化防治对策生态规划—荒漠化防治中的理论思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荒漠化与防治教程》书评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历史回溯及新思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探析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度” 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遵循十项基本原则坝上及邻区荒漠化土地地质特征与荒漠化防治防治西部地区荒漠化法律问题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专业外语》教学思考内蒙古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中国北方沙尘暴灾害形成机理与荒漠化防治研究湖北省土地荒漠化防治途径探讨“三元一线式”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过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改革初探中国荒漠化防治及其行动纲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荒漠化防治问题新中国以来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防治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乌兰察布地区为例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组织模式探析《荒漠化防治政策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简介浅析鄂尔多斯高原沙质荒漠化防治尼日利亚农林业发展与荒漠化防治探析新世纪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员会提出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六点建议鄂尔多斯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对策增强荒漠化防治可持续性的途径和政策我国草地生态建设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制定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的多维灰色预测评估研究——以晋西北河曲县为例荒漠化防治工程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防治研究综述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法律思考关于完善我国防治荒漠化法律制度的思考论制约我国荒漠化防治的若干问题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近三十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防治问题研究综述土地荒漠化防治与林业新技术革命荒漠化防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雏议甘肃省荒漠化防治体系构建及治理成效实践性教学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探索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关于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思考青海高寒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甘肃省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及对策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概述加强荒漠化防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贾治邦撰文纪念“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土地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晋西北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奈曼旗采取多种机制和模式防治荒漠化荒漠化防治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八院士建议设置水保与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正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国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与土地荒漠化防治草炭利用与荒漠化防治研讨会召开浅谈提高本科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以荒漠化防治方向课程为例荒漠化防治政策实施的经济学分析——以内蒙古实施禁牧舍饲政策为例甘肃省武威市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治沙亟盼好政策——以经济政策推动荒漠化防治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科技治理:西北七县荒漠化防治的调查研究水是区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因子西藏草场荒漠化防治的博弈分析我省荒漠化防治喜与忧国际荒漠化防治新动态谈青海省荒漠化防治对策甘肃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机理及防治对策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主要应用浅议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论我国非企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为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1世纪发展趋势荒漠化经济损失分析及其防治对策——以山西为例我国荒漠化状况及防治对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浅山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对策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机构环境与制度安排榆林沙区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试谈我省土地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加强林业生态防治的对策不同植被类型在荒漠化防治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关于“水保”不得不辩的误解——解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浅谈宁夏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荒漠化防治绩效评价体系初探中国荒漠化防治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课程整合亚洲:推进土地荒漠化防治进程荒漠有毒灌草资源的培育及综合利用——防治荒漠化的新思路Key Strategies Against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平罗县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措施中国中亚热带荒漠化及其防治柴达木盆地耕地荒漠化及其防治中国荒漠化防治政策沿革及问题对策研究西部大开发与荒漠化防治金昌市荒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新疆荒漠化防治与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操纵未来的100个专业(1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鄂尔多斯市荒漠化动态分析及防治对策科技部部长万钢:运用先进科技加强荒漠化防治关君蔚院士谈我国荒漠化防治浅论荒漠化防治荒漠化防治与生态良好陕西省荒漠化防治情况调查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法律应对——来自UNCCD的启示试谈山东省土地荒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21世纪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及人才要求中国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防治与环境保护中国防治荒漠化对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水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新荒漠化防治模式共建人类美好家园——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的致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青海共和盆地虚拟水消费及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用于西部荒漠化防治的新材料新疆草原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措施正镶白旗荒漠化防治措施及其效应分析《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在我国的适用——从防治荒漠化走向土地可持续利用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西藏荒漠化及其防治战略开发沙产业提高荒漠化防治效益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探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研究森林可持续发展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辞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荒漠化防治高级研修班西藏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初探浅谈山东省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措施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全球荒漠化变化态势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面临的挑战防治荒漠化:我们的使命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研究土地荒漠化的预测及防治苏尼特左旗土地荒漠化的人文机制分析与防治对策我国荒漠化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一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材——简评《荒漠化与防治教程》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关于防治荒漠化的法律思考谈谈防治荒漠化的政策措施贵州喀斯特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我国荒漠化和沙土化防治对策防治荒漠化的若干问题浅析亚非防治荒漠化合作框架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我国西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江南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现象及其防治措施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策略(英文)中国荒漠化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关于建立健全防治荒漠化投入保障机制的若干问题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青海省防治荒漠化成就与展望亚洲区域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荒漠化与气候变化间反馈机制研究进展论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试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和相关对策呼和浩特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荒漠化防治:我们共同的责任——欧盟科技合作荒漠化指标北京国际研讨会独家跟踪报道青海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及其防治对策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防治法律问题研究让绿色挺进万里荒漠——纪念“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浅谈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防治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法律思考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青海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略论中国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创新荒漠化防治模式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正式启动欧盟第七框架研究项目——土地生态系统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评价正式启动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全力推进荒漠化防治浅谈林业在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沈阳地区荒漠化防治探索国际合作给北京荒漠化防治注入新的活力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简介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论制约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现实制度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简介让科技成为防沙治沙的助推器——访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专家孙保平教授锦州市沙尘暴与荒漠化防治对策参与式发展与我国荒漠化防治吉林省西部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荒漠化防治措施金塔的荒漠化防治“塔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立法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Ⅱ)对我国西部菊芋种植与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的探索荒漠化防治对策探讨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成绩武威市荒漠化防治调研报告加强荒漠化防治再造西部秀美山川牵住荒漠化防治的“牛鼻子”——实现治沙产业化关于我国荒漠化防治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中国的荒漠化防治:症结与出路荒漠化防治研究获新进展西北荒漠化防治技术澳大利亚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新疆加快荒漠化防治步伐浅谈我区借西部大开发之机加快土地荒漠化防治荒漠化防治与跨越式发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研究与发展谈沙尘暴与荒漠化防治标准化与荒漠化防治论中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特点及防治对策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政策与措施陕西省荒漠化防治对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比较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的一些认识与建议我国荒漠化防治如何走出困境荒漠化防治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政策与措施鄂尔多斯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退化)及其防治研究──以公卡汗苏木为例人类共同的使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荒漠化防治青海省荒漠化防治对策的初步探讨生物学与荒漠化防治——研究性学习一例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产生机理探讨“荒漠化防治与植被恢复”,路在何方? 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分析及防治对策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其防治对策坚持不懈地向荒漠化作斗争─荒漠化动态与防治荒漠化进展综述论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荒漠化及防治对策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的由来新疆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家赵廷宁博士黄土高原水蚀荒漠化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模式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家朱金兆教授荒漠化防治开启“翁牛特模式”结缘宁夏——记日本荒漠化防治专家保母武彦试述生态修复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甘肃民勤绿洲荒漠化防治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授张洪江博士诌议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制约机制乌兰木伦矿山荒漠化防治与环境治理《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之俄译实践报告宁夏荒漠化防治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带头人——孙保平教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防治荒漠化的“三圈”生态-生产范式机理及其功能荒漠化,挑战中国生态安全——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防治荒漠化首席专家卢琦博士中国荒漠化发展趋势及治理对策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山西省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基于W—OH有机复合固化材料的新型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背景及荒漠化防治对策民勤绿洲荒漠化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草原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防治对策美国维伊尔区的荒漠化防治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防治与土地持续利用途径探讨不同荒漠化防治措施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科学治沙助推青海省荒漠化防治荒漠化防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高中区域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研究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古浪县土地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黑龙江省西部风蚀荒漠化特性与防治技术珍爱家园向荒漠化宣战——写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防治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以北京市桑马房村为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为例西藏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民勤县荒漠化成因与防治对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与“荒漠化”有关的定义河北省荒漠。

甘肃土地荒漠化与人类活动

甘肃土地荒漠化与人类活动

甘肃土地荒漠化与人类活动摘要: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既有风蚀沙化为主的风蚀荒漠化,又有水土流失为主的水蚀荒漠化,还有以不合理灌溉等人为作用为主形成的土壤盐渍荒漠化。

本文就甘肃省荒漠化土地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对策以及人类在其中的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荒漠化;产生;危害;防治;荒漠化涉及到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土地资源日渐减少。

荒漠化在我国也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严重的荒漠化,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贫困,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540多亿元。

加快防治荒漠化,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 荒漠化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荒漠化定义简要归纳为:“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的现象和过程。

”2 荒漠化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防治荒漠化公约》认为:“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归根到底是人为和自然两类因素。

可以认为荒漠化乃是人为强度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后果。

2.1 自然因素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风是引起土壤风蚀、土地砂质荒漠化的直接动力条件。

大风对地表、植物的风蚀破坏作用十分强烈,能极大地加速土地砂质荒漠化进程和沙化面积。

甘肃河东荒漠化区的黄土层,其抗蚀力和抗冲击力很弱,易受侵蚀,为加速水蚀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气候干旱、地表的强烈蒸发作用是盐渍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条件。

而高温多风则是土地盐渍化的主要间接作用条件。

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可以影响荒漠化的进程。

2.2 人为过度经济活动成为其的诱发因素。

防治荒漠化公约临时秘书处在1995年6月出版的《脚踏实地》一书中指出,“最直接的成因通常是四种人类活动:过度种植使土地衰竭;过度放牧毁掉赖以防止土壤退化的植被;砍伐森林砍掉赖以固定陆地土壤的树木;而排水不良的灌溉方法则使农田变碱”。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技术和方法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土地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治理土地沙漠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技术和方法是治理该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一些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技术和方法。

一、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治理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恢复和稳定当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常见的生态工程技术包括:1. 绿化绿化是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一种常见方法,它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草地和其它地被植物等,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逐渐扩大的沙漠化。

我国西北等沙化地区的绿化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在祁连山等地区进行的退耕还林项目,使得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2. 梯田梯田是一种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传统农业技术,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地稳定,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梯田工程,对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和防止沙漠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防护林带防护林带是为了防止风沙侵蚀而种植的一种人工林带,在有风沙侵袭的地区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减缓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我国沙化地区广泛应用的塞北防沙林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节水技术水资源是土地沙漠化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正是因为水资源缺乏,才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资源逐渐丧失,加重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因此,节约水资源,降低耗水量是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1. 循环利用在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循环利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洗脸水等,进行循环利用,减轻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此外,农业灌溉也应该采用良好的循环系统,不断打磨较佳的管道、泵站等装备,进行全面维护。

2.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一种常用的节水技术,它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供人们和植物使用。

在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海水淡化技术可以为干旱土地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基于GM(1,1)模型的河西地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基于GM(1,1)模型的河西地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第 4 卷 21 6 0 0年 第 3期
Vo. 6 2 0 No 3 1 4 O1 .
西

师范大 学学报 ( A然 科 学 版 )
11 1
J u n lo r h s r lUn v r i ( t r lS i n e o r a fNo t we tNo ma ie st Na u a c e c ) y
基 于 GM ( , ) 型 的 河 西地 区城 镇 化 11 模 与耕 地 利 用 变 化 研 究
— —
以 张 掖 市 甘 州 区 为 例
杨 东 , 刘 强
( 北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甘 肃 兰州 7 0 7 ) 西 3 0 0

要 :应 用 GM ( , ) 型 对 张掖 市 甘 州 区 城 镇 化 进 程 中耕 地 数 量 进 行 预 测 ,采 用 回 归 、相 关分 析 对 结果 进 行 了检 1 1模
验 ,发 现 2 0 - 2 0 年 甘 州 区城 镇 化 进 程 中 ,城 镇 化 水 平 与耕 地 面 积 变 化 呈 线 性 正 相 关 ,耕 地 面 积在 数 量 上 并 没 有 02 06
减 少 ,反 而有 所 增 加 ,但 园地 、林 地 的 面积 却 在 减 少. 应 用 G ( ,) 型研 究甘 州 区近 几 年 的 耕 地 数 量 变化 和 社 会 M 1 1模 驱 动 力 的 关 系 ,得 出 了 比较 显 著 的预 测 结果 ,验 证 了城 镇 化 进 程 中 土地 资 源 和社 会 经 济 系统 呈 现 “ u” 形 曲 线 变 化 的
ur a z to e e nd c tv t d a e s a i e r p ii e c r ea i n i 0 - 2 0 b nia i n I v 1a uli a e r a ha 1n a ostv o r l to n 20 2 0 6. t ulia e r a he c tv t d a e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沙漠化是指本来不是沙漠的地区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成为沙漠的现象。

沙漠化不仅会破坏土地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进行沙漠化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沙漠化治理措施。

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变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

植树可以逐渐增加土壤的覆盖度,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水分蒸发量,降低体表温度,进而减少水分的蒸发量,使得沙漠变得更加湿润。

2. 控制过度放牧:在沙漠地区,放牧是一种挣钱的方式,但是如果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地植被和根系,导致地表土壤暴露,并将其转化为沙漠。

因此,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保护土地生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3. 水资源管理: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设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的供应。

4. 合理开垦: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合理开垦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开垦可以通过保持土地覆盖度,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地生态系统。

5. 技术支持: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高沙漠化治理的效果和治理的可持续性。

总之,进行沙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

需要我们采取
多种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甘肃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形成原因及防沙治沙措施分析

甘肃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形成原因及防沙治沙措施分析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土地沙化也称“荒漠化”,泛指土地退化,具体是指因气候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砂质土壤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相关数据可知,甘肃省现有沙化土地1217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8.6%,其中,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严重限制了地区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造成甘肃区域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加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更是对植被恢复和生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给区域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因此,探究甘肃地区土地沙化原因及防沙治沙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甘肃省土地沙化现状根据相关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约有1.4亿hm2,沙化土地面积1213万hm2,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61万hm2,约占沙化土地面积的29.5%。

其中,河西走廊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区域,荒漠化土地面积358.4万hm2,黄河沿岸等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持续扩展。

另外,全省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2.18万km2,分布在武威、金昌、张掖等地区。

省内大部分地区正在受到土地沙化的威胁和侵蚀,若不能及时改善这一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地区沙化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2甘肃省土地沙化成因2.1地理因素甘肃省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是我国地理环境最复杂的省份,一边是极其寒冷的青藏高原,另一边则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因而造就了甘肃省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

境内具有高山、沙漠、戈壁、盆地、平川等多种地形,海拔1500~3000m,海拔差异大,山脉纵横交错。

同时,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年均降水量429mm,降雨量少且气候较为干燥,因水蒸发量大,持续干旱现象突出,极不利于植物成活和生长。

2.2气候因素甘肃省跨越了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4个温度带,由于海洋暖湿气候不易到达,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且降雨量少的特点。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以张掖市为例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以张掖市为例

蹄 寺 、文 殊 寺 、圆 通塔 等 ;有 红 西 路 军爱 国主义 教 育 基 本,还是着眼于产业 结构调整等 ,都要坚 持扩大居 民需求, 地 ;有得天独 厚 的 自然景 观丹 霞地貌和 碧草连 天 的山丹马 鼓励 合理消 费,提 高居民的消 费水平 ,形 成消费 、投资 、出
场 。
件 ,是 促进经 济发展 的基本动 力,是 一切经济 发展 的首要 来 ,按 照 “多 采 光 、 少 用 水 、 新 技 术 、 高 效 益 ” 的原 物质条件 ,但 不是惟一 的条件 。转变经 济发展 方式 比转 变 则 ,大力发展 日光温 室和钢架 大棚等现 代农业 ,农业 的竞 经济增 长方式 包括的 内涵要丰 富,方式 更为复杂 。经济 增 争力得 到全面 提升 。在 探索和 总结节水 型社会建 设经验 的 长方 式 比较 单 一 ,主 要指 数 量 的增 加 , 如 资源 、劳 动 、 基础 上 ,形 成 了政府 调控 、市场 引导 、公 众参 与 的节 水 资本等投 入 的增加 ;而经 济发展 方式不仅 包括经济 增长 方 模式 ,节水 型 社会 建 设 取得 了明显 的成 效 。据 统 计 ,全 式 ,而 且要 涉及 到诸 如产 业 结构 、技术 结 构 的调 整和 优 市共压缩水稻和 带 田等高耗水作物 面积约 5 万 亩,黑河干 O 化 ,经济 效 益 、质 量 的提 高 和优 化 ,摆 脱 贫 困 、公平 分 流灌区渠系水利用 率系 数 由2 0 0 0年的 0 5 . 提高到 0 5 ,亩 .4 配 ,以及 增 加社 会 福利 等 。因此 , 当经 济增 长 积 累到 一 均灌溉定额 由 6 8 3 立方米 降至 5 2 4 立方米 ,单方水 G P产 出 D 定量 的程度 后 ,要 努力实现 经济社 会全面协 调和可 持续发 由 2 8 元提高到 6 7 元 ,水资源利用率和 效益 有了较大提 .1 .5 展 , 即 实 现 “ 济 增 长 方 式 ” 向 “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高 。 经 经 ‘

河西地区土壤全氮及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河西地区土壤全氮及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机 质在农 业 生态 系统 中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含 量 直 其
接影 响着农 业 生态 系统 的生 产 力 。土 壤 全 氮 、 机 有 质 的空间变 异特 征 具 有很 强 的空 间 异 质性 , 要 受 主
成 土 母 质 、 候 、 形 、 土 过 程 以 及 一 些 人 为 因 素 气 地 成
的绿洲农 业 区 。土 壤 以灌 淤 土 为 主 , 次 是 灰 棕 漠 其
土 和风 沙土 。
来, 应用 地 统计学 方 法 对 河 西地 区 土壤 养 分 空 间 变 异 性程 度和 与之 相关 土壤 特征 值空 问变 异性研 究 目 前 还较 少 。本文 以甘 肃河 西 内陆绿洲 地 区 的张掖 市 甘 州 区为研究 对 象 , 用 地 统 计 学 和 G S相 结 合 的 利 I
方 法 , 用 半 变 异 函数 , 合 地 统 计 学 方 法 分 析 定 量 应 结
研 究土 壤全 氮 、 机 质元 素的 空间变 异 特征 , 有 不仅 要 从 宏观 上发 现农 田土 壤养 分退 化从 而减 轻农业 生 产 过程 中的污染 源 , 且 要对 区域 农 业 生 产 和 土壤 特 而
的 影 响 ~ 5。 J
甘州 区位 于 甘 肃 省 河 西 走 廊 中 部 , 处 东 经 地
106 ~105 北 纬 3。2 ~3。4 , 枕 祁 连 山 , 0~ 0 。2 , 83 92 南
北依合 黎 、 首 二 山 , 张 掖 市 政 治 、 济 、 化 中 龙 是 经 文
关键 词 : I; 统 计 学 ; 西 地 区 ; 壤 全 氮 ; 壤 有 机 质 ; 间变 异 GS 地 河 土 土 空
中 图 分 类 号 : l8 3 1 3 6 1 S 5 . ;S5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 0 (0 0 0 — 13O 0 07 12 1 ) 40 8一5 6

绿洲农业、公地悲剧与土地沙漠化——以甘肃民勤县为例

绿洲农业、公地悲剧与土地沙漠化——以甘肃民勤县为例

绿洲农业、公地悲剧与土地沙漠化——以甘肃民勤县为例倪国华;郑风田;丁冬;喻志军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3)003
【摘要】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倪国华;郑风田;丁冬;喻志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11
【相关文献】
1.初中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究\r——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J], 李永明
2.沙漠化土地逆转初期生态环境变化剖析——以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乡为例 [J], 杨文斌
3.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与沙漠化治理—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J], 王伟;刘铁军;田良;颉耀文;丁文广
4.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以张掖市为例 [J], 刘占波
5.人口因素在沙漠化历史过程中作用的考察——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J], 李并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3 风沙危害张掖市调查统计 [ 4]
调查 单位
耕地 / hm 2
草地 / hm2
村庄 /个 总计受害
风沙危害状况 铁路 /km 总计受害
公路 /km 总计受 害
水渠 /km 总计受害
年损失人 民币 /万元
山丹 12 533
9 733 20
9
12. 0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50. 0
民乐
9 33
2 067 50 14
32 5 19 357
118 862 179 050
肃南
499 431 97 552 29 968 29 308
5 629
32 365
28 2
401 879
合计 1 849 399 661 953 148 235 133 604 45 682
2 116 307 352 19 964 16 028 1 171 418
1 荒漠化现状
111 河西地区荒漠化现状 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 1 428. 9hm 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27% , 且在地理和环境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
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其中河西地区沙漠化和荒漠化面积已达 2 360万 hm2, 主要分布在 3大内陆河下游 地区, 特别是石羊河与黑河下游的民勤和额济纳地区, 荒漠化面积占全省的 95. 1% , 甘肃也因此成为了我国 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份, 因而在河西地区继续推行土地荒漠化防治与监测, 是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1971年 ~ 1990年, 年均递增 2. 5% 。而 1991年 ~ 1993年, 则出现了土地荒漠化减少的良好态势, 年均递减 率 0. 08% , 但较解放前该市 321 755hm2 的荒漠化土地面积, 1993年普查时该市土地荒漠面积已达 334 638 hm2, 40a间竞增加于 12 883 hm2, 年均递增率 4% 。
2 荒漠化演变
211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演变 据 1994年对区内沙漠化土 地演变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 呈增长趋势。 1949 年 ~
1960年, 年均递增 0. 8% ; 1961年 ~ 1970年, 年均递增 0. 72% ; 1971年 ~ 1990年, 年均递增 0. 32% ; 1991年 ~ 1994年, 年均递增 0. 38% 。其中河西地区西端的玉门 ) ) ) 安西 ) ) ) 敦煌绿洲盆地及黑河水系下游的酒泉
61. 0
61. 0
104. 0
75. 0
447. 0
肃南
67 49 933 16
9 25. 0 25. 0
34. 0
34. 0
6. 8
6. 8
75. 0
合计 63 733 166 132 516 254 162. 8 133. 9
672. 6
398. 2 2 340. 1 1 025. 9 1 680. 9
15 655 24 126 122 875 107 077 64 905 334 638
7 247 10 588 103 530 30 100 34 937 186 402
3 荒漠化的危害
311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不仅引起生态环境的退化、生物种群、群落结构遭到破坏, 物种生存能力降低和日
趋濒危或消亡, 更为严重的是沙漠化土地的扩张, 缩小了区域内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导致了土地生产力 的严重衰退,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加剧了河西地区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1993年 5月 5日洗劫河西地区的 沙尘暴,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 4亿元, 1994年 4月 5日再次洗劫河西的沙尘暴则给河西地区过境地的 12个 市、县、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8亿元之多 [ 3] 。
表 1 张掖市土地荒漠化现状
统计 单位
土地 面积
合计
流动 沙丘
荒漠化土地面积
半固定沙丘
固定 沙丘
非生物 工程固沙
戈壁
潜在荒 重盐碱地、 漠化土 盐漠、固田 地
非荒漠 化土地
山丹
185 860 10 892
10 892
7 920 167 048
民乐
70 980 23 974
6 407
7 247
8 320
第 26卷 第 2期 2005年 6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 l o f Inne r M ongo lia A gr icultural U niversity
文章编号: 1009- 3575( 2005) 02- 0043- 05
V o.l 26 N o. 2 Jun. 2005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 ) ) ) 以张掖市为例*
肃高台沙区, 包括甘州、临泽、高台 3县 ( 区 ) 及肃南明花区, 沙地主要分布在黑河水系的干、支流两岸, 呈片 状或零星散布于绿洲农田边缘或内部及交通沿线: 二是山丹、民乐沙区、包括山丹、民乐两县的北部地区和甘
州区的石岗墩一带。沙地主要分布在山丹的位奇、东乐, 清泉和民乐的天坝、北滩、李寨、杨坊乡。沙丘类型 有无定型沙丘、新月型沙丘、新月型沙丘链及沙滩等, 沙丘高度多在 5m ~ 7m, 沙滩高 1m ~ 2m [ 1] 。
又加速了这种可能。
412 漠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加速了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
其一是滥垦滥樵。也就是在不具备垦殖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进行 的农业种植活动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的过渡采伐。建国以来, 伴随着河西人口的迅猛增加, 绿洲
14 401 27 648 124 034 95 592 64 905 326 580
7 247 5 041 99 307 7 762 34 938 154 295
15 655 24 391 122 885 107 093 64 905 334 929
7 247 10 575 101 425 30 100 34 937 184 284
4 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加快的原因
411 自然灾害形成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 河西地区的荒漠绿洲, 存有大量的砾石, 黄土和沙质土壤, 荒漠植被稀疏, 降水稀少, 土质疏松, 一遇大风
(多风, 多大风是河西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 ) , 因此连沙漠的沙粒经风力搬运, 移入绿洲, 掩埋土地, 使绿洲土 地丧失生长力而引起土地沙漠化。近 50年来, 我国北方地区气温显著升高, 暖冬年份连续出现的气候特征
刘占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党政办公 室, 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出发, 以张掖市为例, 系统分析了河西地区沙 漠化的现状 及影响因素 , 着重
指出漠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追 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河 西地区 土地沙 漠化的主 要原因。 并有针对 性的从 区域地 理环境、生态、经济角度提出了河 西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措施。
绿洲盆地, 由于地域辽阔, 气候变化剧烈, 土壤风蚀严重, 戈壁风沙盛行, 成为河西地区沙漠化漫延和发展最 活跃的地段, 年均发展率已达 1. 41% 。
2. 2 张掖市土地荒漠化演变
据张掖市林业勘察设计队 1993年对全市各县区土地荒漠化普查统计结果显示 (见表 2) , 张掖市土地荒 漠化 1949年 ~ 1990年呈增长趋势。 1949年 ~ 1960年, 年增递增 0. 8% : 1961年 ~ 1970年, 年均递增 1. 5% ;
第 2期
刘占波: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 ) )) 以张掖市为例
45
312 张掖市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 以 1993年统计为例, 张掖市因土地荒漠化年损失 1 680. 9万元, 相当于当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 26. 26亿
元的 0. 64% 。其中耕地的受害率为 29. 8% ; 草地的受害率为 7. 7% ; 村庄的受害率为 49. 2% ; 道路的受害率 为 63. 7% ; 水渠的受害率为 43. 8% (见表 3) 。
* 收稿日期: 2005- 03- 01 作者简介: 刘占波 ( 1979) ), 男, 从事地理科学方面研究.
44
内 蒙古农 业大 学学报
2 005 年
之路。
112 张掖市土地荒漠化现状 张掖市土地荒漠化面积 661 953 hm2,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15. 1% , ( 见表 1)主要分布在两大沙区: 一是甘
41. 0
甘州 37 667 20 933 194 97 50. 8 35. 9
416. 1
303. 2 1 017. 0
501. 1
105. 8
临泽
5 200 82 133 104 66 25. 0 11. 0
161. 5
1 146. 3
438. 0
962. 1
高台
7 333
1 333 132 59 62. 0 62. 0
LIU Zhan- bo
( T he O ffice of Party and A dm in istration, Inner M ongo lia Ag recultural U niversity, Huhhot 010018, Ch ina)
Abstract: T 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H ex i reg ion and affceting factors w ere ana lyzed taking Zhangye C ity as an exam ple based on the thoughts of susta inable developm en,t it w as po inted out that ignoring capacity of eco log ica l env ironm ent to develop econom y rapidly is the m ain cause and the m easures to contro l land desert ification in H ex i reg ion w ere put forward. K ey w ord s: H ex i of Gansu; D esertification; Contr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