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篇1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

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

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本课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第一个场景让学生借助天平理解方程;第二个场景完成从数量关系到平等关系的转变;第三个场景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多种等价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寻找简单情况下的等价关系,会用方程表示。

(3)体验从生活场景到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

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

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观察反比例函数y=x2,y=x4,y=x6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主题二:议一议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x2,y=-x4,y=-x6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结论: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课堂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y =-ax +a 与xay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课后练习1.若函数x m y )12(-=与xmy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y 2-=,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学科数学课题27.1图形的相似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2.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1)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一、教育教学中的得: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

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

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

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

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

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

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

9年级下册数学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9年级下册数学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9年级下册数学长江全能学案答案第一单元:函数一、选择题1. 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的曲线呈上升趋势,这种函数称为(D)。

A. 奇函数B. 常函数C. 偶函数D. 单调递增函数2. 函数y=x^2-4x+5的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B)。

A. 三次函数的图象B. 抛物线的图象C. 指数函数的图象D. 对数函数的图象3. 函数 y = 2x+1和 y = 3x-2 第一次相交的点是(A)。

A. (-1, -1)B. (1, 3)C. (2, 5)D. (0, 1)二、填空题1. 给定函数 y = x^2 - 2x,它在x=1时的函数值为(-1)。

2. 给定函数 y = 3x - 5,当 y = 4 时,它的自变量取值为(3)。

3. 给定函数 y = (x - 3)^2,它的最小值是(0)。

三、解答题1. 给定函数 y = (x-2)^2+1,求它的零点。

答:将 y = 0 代入 y = (x-2)^2+1,可以得到:(x-2)^2+1=0(x-2)^2=-1由于平方数不可能为负数,所以该方程无实数解,因此该函数没有零点。

2. 给定函数 y = x^3 - 3x^2 + 3x - 1,求它的导函数和导数值。

答:对 y = x^3 - 3x^2 + 3x - 1 求导得到:y' = 3x^2 - 6x + 3将 x = 1 代入 y' = 3x^2 - 6x + 3,可以得到:y'(1) = 3(1)^2 - 6(1) + 3 = 0因此该函数在 x = 1 处的导数值为 0。

第二单元:图形的变换一、选择题1. 将坐标系中的图形绕着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α度再平移(m,n),这种变换称为(D)。

A. 错切变换B. 对称变换C. 压缩变换D. 旋转平移变换2. 将一个正方形绕着其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度,则旋转后得到的图形是(B)。

A. 长方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3. 如果将y=-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则它的方程变成(C)。

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通用7篇)

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通用7篇)

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通用7篇)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的概念;2、掌握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3、进一步理解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以旧探新1、复习: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2、概念:电脑显示:圆周角∠CAB,让射线AC绕点A旋转,产生无数个圆周角,当AC绕点A 旋转至与圆相切时,得∠BAE.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分析∠BAE的特点:1顶点在圆周上; 2一边与圆相交; 3一边与圆相切.的定义: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

3、用反例图形剖析定义,揭示概念本质属性: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并说明理由:以下各图中的角都不是.图1中,缺少“顶点在圆上”的条件;图2中,缺少“一边和圆相交”的条件;图3中,缺少“一边和圆相切”的条件;图4中,缺少“顶点在圆上”和“一边和圆相切”两个条件.通过以上分析,使全体学生明确:定义中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观察、猜想1、观察:电脑动画,使C点变动观察∠P与∠BAC的关系.2、猜想:∠P=∠BAC三类比联想、论证1、首先让学生回忆联想:1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采用了什么方法?2既然可由圆周角演变而来,那么上述猜想是否可用类似的方法来证明呢?2、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当固定切线,让过切点的弦运动,可发现一个圆的有无数个.如图.由此发现,可分为三类:1圆心在角的外部;2圆心在角的一边上;3圆心在角的内部.3、迁移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方法先证明了特殊情况,在考虑圆心在的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一般情况的证明转化为特殊情况.如图 1,圆心O在∠CAB外,作⊙O的直径AQ,连结PQ,则∠BAC=∠BAQ-∠l=∠APQ-∠2=∠APC.如图 2,圆心O在∠CAB内,作⊙O的直径AQ.连结PQ,则∠BAC=∠QAB十∠1=∠QPA十∠2=∠APC,在此基础上,给出证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回顾证明方法:将情形图都化归至情形图1,利用角的合成、对三种情况进行完全归纳、从而证明了上述猜想是正确的,得:定理: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4.深化结论.练习1 直线AB和圆相切于点P,PC,PD为弦,指出图中所有的以及它们所夹的弧.练习2 如图,DE切⊙O于A,AB,AC是⊙O 的弦,若=,那么∠DAB和∠EAC 是否相等?为什么?分析:由于和分别是两个∠OAB和∠EAC所夹的弧.而 = .连结B,C,易证∠B=∠C.于是得到∠DAB=∠EAC.由此得出:推论:若两所夹的弧相等,则这两个也相等.四应用例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E和⊙O 切于点C,AD⊥CE,垂足为D求证:AC平分∠BAD.思路一:要证∠BAC=∠CAD,可证这两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相似,于是连结BC,得Rt△ACB,只需证∠ACD=∠B.证明:学生板书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可否用前边学过的知识证明此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思路二,连结OC,由切线性质,可得OC∥AD,于是有∠l=∠3,又由于∠1=∠2,可证得结论。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学案:1.2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学案:1.2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7班( )第1章1.2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与性质(1) 一、导入新课: 回答问题:1.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解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2.如何画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二、探究新知:探究1:画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若a=2,画出它的图象。

列表:连线:探究2:画二次函数y=21x 2的图象。

(画在上面的坐标系中) 小结: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的开口向( )。

2.对称轴是( )轴,顶点是( ),函数有最( )点。

3.当x>0时, , 当x<0时,。

展示提升: 已知函数24(2)k k 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k 的值.(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 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三、本课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当堂作业:1、下列函数中,当x >0时,y 值随x 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x 2B.y=x-1C. 34y xD.y=1x2.已知点(-1,y 1),(2,y 2),(-3,y 3)都在函数y=x 2的图象上,则( ) A.y 1<y 2<y 3 B.y 1<y 3<y 2 C.y 3<y 2<y 1 D.y 2<y 1<y 3 3.抛物线y=13x 2的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当x=-2时,y= ;当y=3时,x=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4.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1)y=x 2(2)y=43x 2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7班( )第1章1.2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与性质(2) 一、导入新课:1.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的开口( ),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函数有( ),当x>0时,y 随x ( ),当x<0,y 随x (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

四、概念辨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
;
;

;
;
;
;
.
五、例题探究
例 1.当 m =时,关于 x 的函数y=(m+1)
是反比例函数?
例2.已知y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2 时,y=6.
(1)写出 y 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 (3)当 y =8 时,求 x 的值.
(3)P 是线段 AB 上的一点,连接 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 P 坐标。 六.课堂小结 (1)K 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此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
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作一坐标轴的垂线,此垂线与原点,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k 2
(3)当y=6 时,求x的值.
2.已知 y-1与 成反比例,且当x=1 时y=4,求 y 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 断是哪类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ﻫ‬第 1 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
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4 2.(绍兴·中考)已知(x1,y1),(x2,y2),(x3,y3)是反y比=例- 函数
x
上的三个点,且x1<x2<0,x3>0,则 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A)y3<y1<y2 (B)y2<y1<y3 (C)y1<y2<y3 (D)y3<y2<y1
图形.
当 k>0 时,它的图像位于 象限内,在 内,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

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

(2)通过体验探索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沪科版9数学下册第24章 【学案】 切线长定理

沪科版9数学下册第24章 【学案】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应用切线长定理去解决有关计算题、证明题。

2.清楚三角形内切圆、内心的有关知识。

3.会计算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二、新课讲授:(一)切线长定理:1.复习:直线和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它们如何?2.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过⊙O上任一点A都可以作条切线,•并且条,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操作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请你拿出一张纸,在你手中的纸上画出⊙O,并画出过A点的唯一切线PA,•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这时,OB是⊙O的一条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说明圆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我们把,,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求证:PA=PB,∠OPA=∠OPB.由此我们得到:。

例1.已知PA、PB分别切⊙O于A、B两点,C是AB上任一点,过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D、E,若△PDE的周长为12,则PA长为多少?练习:1. 如图,直线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E、F、G,且AB//CD,若OB =6cm,OC=8cm,则∠BOC=__________, BE+CG= ,⊙O的半径是_________。

2. 如图,AB、AC与⊙O相切于B、C,∠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BPC的度数为。

C B A (二)圆的内切圆:探究:已知,如图,△ABC 是一张三角形的铁皮,工人师傅想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并且是圆的面积尽可能大,请问如何做呢?定义: 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 ,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例3. 已知,如图,△ABC 的内切圆⊙O 与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 、E 、F 且AB =9c m ,BC =14c m ,CA =13c m ,求AF 、BD 、CE 的长.D C B A。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量物体的高度》第2课时学案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罗光宇一、学习目标(1)能够设计测量方案、说明测量理由,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二、自主学习(一)自主预习:1.下面是活动报告的一部分, 请填写“测得数据”和“计算”两栏中未完成的部分.2.某市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计划修建跨河大桥,需要测出河的宽度AB,在河边一座高度为300米的山顶观测点D处测得点A,点B的俯角分别为α=30°,β=60°, 求河的宽度(精确到0.1米)B DA C3.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 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 设计如图(1)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 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 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2)在图(2)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b,c,α,β等表示测得的数据____.(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___________.(1)(2)三、自主探究1.当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测得M的仰角∠MCE=α(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3)、量出AC=a,可求出MN的高度。

2.当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测得此时M的仰角∠MCE=α;(2)、测得此时M的仰角∠MDE=β;(3)、量出测AC=BD=a,以及AB=b3.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2)、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三、题型总结A 组1.下表是小明同学填写活动报告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以上的条件,计算出河宽CD(结果保留根号).2.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右示意图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 )8.7米的点E 处,然后沿着直线BE 后退到点D ,这是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 ,再用皮尺量得DE =2.7米,观察者目高CD =1.6米,请你计算树(AB )的高度.(精确到0.1米)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和角度、统计、概率、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

这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为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和角度、统计、概率、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距离和角度的计算4.统计、概率的知识点和应用5.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例题、习题、实际问题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它的对角线的长度。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完整word版)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案

课题7.1正切(1) 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的概念, 能通过画图求出一个角的正切的近似值。

能运用正切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 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 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历探索表示物体倾斜程度,形成正切的概念的过程,练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 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学习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

教学流程预习导航观察回答: 如图某体育馆, 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

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 图的台阶更陡, 理由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 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再算出它们的比, 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

(思考: 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索二:(1)如图, 一般地, 如果锐角A的大小已确定,我们可以作出无数个相似的RtAB1C1, RtAB2C2, RtAB3C3……, 那么有: Rt△AB1C1∽_____∽____……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可知: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 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也_________。

3.正切的定义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a 、b 分别是∠A 的对边和邻边。

我们将∠A 的对边a 与邻边b 的比叫做∠A_______, 记作______。

即: tanA =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B 的正切表达式吗? )试试看.4.思考: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α的正切值有什么变化? 二. 例题分析:例1:⑴某楼梯的踏板宽为30cm, 一个台阶的高度为15cm, 求 楼梯倾斜角的正切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5篇九年级数学课件如何写。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篇1】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

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1)34和56(2)78和452、完成41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短【篇2】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数学九年级下册优秀教案五篇

数学九年级下册优秀教案五篇

数学九年级下册优秀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教案。

如何做一个好的教案,提起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九年级下册优秀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九年级下册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九年级下册数学绩优学案北师大版电子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绩优学案北师大版电子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绩优学案北师大版电子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数学学科绩优学案已经准备完毕,北师大版电子版已经上传至网络课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扎实练习。

以下是本次学案的列表:
一、知识点梳理
1.展示九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让同学们清楚知道学习的重心和难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说明九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内学习
1.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详细、清晰的课堂笔记,帮助同学们掌握数学知识点。

2.解析课本中例题和习题,让同学们理解思路、加深印象,并能够独立完成同类题目。

三、课外拓展
1.整理归纳一些数学奥秘,诱发同学们的兴趣,让数学在轻松愉快中也感受到益智、开拓思维的魅力。

2.提供精心制作的数学游戏、数学趣题让同学们自由探索,培养动手动脑、练习思维的能力。

四、综合测试
1.编写和整理九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的练习题,实现对知识点掌握的检验和升级。

2.提供真实、严谨的测试题,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本次数学学案的内容列表。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及时练习和严格测试,同学们一定能够掌握九年级下册数学的全部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展现出数学的魅力!。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具体操作等数学活动,学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经历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等能力的发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江河的宽度、船舶的定位等,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要应用到三角函数知识。

在上节课中已经学习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进行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计算,但是生活中的问题,仅仅依靠这三个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来解决是不可能的。

本节课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让他们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方法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发展趋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然要依靠具体的经验材料和操作活动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另外,计算器的使用可以极大减轻学生的负担。

因此,依据教材中提供的背景材料,辅以计算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自小学起就开始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操作比较熟悉。

同时,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简单计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1.梯子靠在墙上,如果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为60°,梯子的长度为3米,那么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有几米?学生活动:根据题意,求出数值。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九年级数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九年级数学下册的以下主题:1.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 平面向量3. 不等式与线性规划4. 统计与概率教学步骤:第一课: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 练习解三角形的相关题目。

第二课:平面向量1. 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讲解向量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3. 练习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

第三课:不等式与线性规划1. 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

2. 引入线性规划的概念和应用。

3. 练习线性规划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四课:统计与概率1. 复习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引入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练习统计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包括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成绩评定。

2.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的评估。

3. 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和考试。

教学资源:1.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和练习册。

2. 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互动课件。

3. 额外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支持。

3. 与同事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