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五【优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必考知识点整理
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一)教育观察法1.概念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类型(1)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4)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二)教育调查法1.概念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2.教育调查法的类型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5)(教师版)
19、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主体接触到的内外因素,都可能对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有几方 面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因
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l806年出版了(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 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
分。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操作简单,信度和效度较高,因此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
(2)量表评价法。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评估法。
无论被评价者的人数是多还是少,这种方法都适用,而且这种方法评价的定性定量考核较全面。
(3)表现性评价法。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信度和效度比较低,学
12、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试卷链接:/t/K2LWz6r.html
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C
【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还有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答案】B 【解析】B【解析】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 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 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终极模拟卷(五)
机密★启用前姓名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终极模拟卷(五)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近年来,早教市场火爆,许多早教中心打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宣传标语。
可见,这与()的观点不谋而合。
A. 孟子B. 格赛尔C. 洛克D. 弗洛伊德2. 在讲解《祖国的山脉》这一课前,郭老师带大家观看了相关的纪录片。
这属于()导入。
A. 直接B. 复习C. 直观D. 问题3. 下列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环境D. 教育影响4.近年来,“差生测智商”“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频出,引起社会热议。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健康B.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C.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D.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5.不属于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是()。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亲子活动6.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由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当研究者,强调研究和活动的一体化,使研究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是()。
A. 教育行动研究法B. 教育叙事研究法C. 观察法D. 历史法7. 龙龙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考试的时候异常紧张,成绩也明显下降。
龙龙面对的心理问题是()。
A. 抑郁症B. 焦虑症C. 强迫症D. 恐怖症8. 张老师在讲课时,看到有同学走神,此时突然停下讲课,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5)(教师版)
试卷链接:/t/Iom5tD Y.html
4/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2)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①加强科学指导; ②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③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活动中心课程观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个体发展服务。
15、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 D、教育与文化相结合
【答案】A 【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 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10、个别教育是指( )。 A、先进生的个别教育 B、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C、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D、全体学生的教育
【答案】D
(8)规范性原则:班级管理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开展,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有理有据地开展。 (9)适度性原则:把握班级管理的度,班级管理不能太放也不能太紧,避免“放则乱,紧则呆”的局面。
23、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案】
【解析】(1)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育教学理论1.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法则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等。
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等。
2.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等。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4.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技术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和特点等。
2.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重点、难点内容等。
3.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取、使用等。
4.教材与教辅: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教辅的作用和选择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励策略、评价策略等。
2.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特殊教育学生、优秀生、问题学生等。
4.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
五、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1.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
2.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沟通技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关注教育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备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点与考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新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处理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时强调合作。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主体”向“关注人”转变。
第二,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研究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心和集体荣誉感。
(4)根据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持之以恒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三、班级突发事件1.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2.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1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点与考点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对事业、对学生、对集体、对自己的态度上。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5)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 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提出这-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答 案 A ,加里宁 B ,马卡连柯 C ,凯洛夫D ,苏霍姆林斯基考 点 学校管理的概分 值 2 分正确答案 B文字解析题干所述是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思想。
“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 则扞格而答 案A,差异性 B ,可变性C ,稳定性D ,不平衡性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
强调的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时期,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答案A,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向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介绍中国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题干所述表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答案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考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种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答案A,事实性文献B,工具性文献C,理论性文献D,经验性文献考点教育科学研究概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事实上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种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答案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考点小学儿童的安全防范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对待摔伤的学生,应该实施冷敷,避免皮下组织出血。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卷五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卷五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地促进发展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2、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
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3、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
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4、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
A.查找传染病源B.救治传染病人C.切断传播途径D.深护易感人群5、场独立型学习者一般偏爱的学科是( )。
A.语文B.数学C.政治D.历史6、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并且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
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个别化对待原则7、小深在解题过程中习‘喷于在众多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做出正确答案。
其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辐合型D.发散型8、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
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
A.提取失败说B.消退说C.动机说D.同化说9、小亮在每次考试前都特别焦虑,总担心自己的考试分数不如其他同学高,这种想法不但影响他进行备考,还影响他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吴老师得知后,告诉小亮说:“每个人所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
”谈话后,小亮会心一笑,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
吴老师这是运用了( )。
A.认知转变疗法B.自我控制疗法C.示范疗法D.行为塑造疗法10、“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主张是( )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阅读理解- 六大核心考点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考点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出题类型:单选题】考点五:课程的类型【出题类型:单选】考点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出题类型:单选】考点七: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八:教学原则【出题类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某小学在培训新入职教师时,会安排其在入职前两周每天听带班老师的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这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的()。
A.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B. 开展微格教学C. 进行专门训练D. 反思教学经验2. 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A. 教育观察法B. 教育实验法C. 历史研究法D. 个案法3. 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的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4.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以及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德谟克里特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的学制是()。
A. 单轨制B. 双轨制C. 分支制D. 平行制6. “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
A. 晕轮效应B. 刻板效应C. 投射效应D. 近因效应7. “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是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 社会改造B. 学习经验C. 知识D. 学习结果8. 陈老师从教30余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创新。
这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A.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B.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 社区型的开放教师D.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9. 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 课程计划B. 课程目标C. 课程标准D. 课程说明10.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A. 抓关键期B. 量力而行C. 因材施教D. 循序渐进11. 琳琳看到同桌小钟由于学习认真努力而得到各科老师的一致好评后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获得老师家长的表扬,那么小钟好好学习的行为对琳琳的影响属于()。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考点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直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
每小题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答案】B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数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数有起源与儿童观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称为()。
A.生物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答案】D3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杜威D.维果斯基【答案】c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教育均衡B.促进教育民主C.维护教育尊严D.提高教育效率【答案】A5.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活动。
这一活动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制度育德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D6.为了使少先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少先队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性,经常举行的如敬礼、唱队歌等活动属于()。
A.主题队会B.阵地活动C.礼仪活动D.夏令营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21.简述小学生注意集中的外部表现。
【答案】一、注意的外部表现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注意的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常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侧耳细听"。
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目不转睛”、当人沉漫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朝着某一方向“呆视"着,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而不致分散注意。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及考试题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5.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五)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标准预测试卷(五)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果让六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这说明( )A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B.遗传素质决定着人发展的最终结果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2.一位教师将儿童喻为一张白纸,他认为如果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他能将儿童培养成任何想让儿童成为的人。
这位老师的观点与( )的教育主张相似。
A.康德B.洛克C.布鲁克D.斯宾塞3.当刘老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当刘老师不在时,学生立即大吵大闹。
刘老师的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消极型4.小芳看到有人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立刻产生了一种厌恶感。
这是一种(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5李老师从班级的教育要求出发,创设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这种积极的情感在学生之间得以相互感染。
李老师采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 )A.情境感染法B.规范制约法C.心理疏导法D.舆论影响法6.为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活动,某学校教师组成调研团到某示范学校通过监控系统开展了分时段、分项目的课程教学的系统观察。
这种观察属于( )观察。
A.参与性B.非参与性C.非系统式D.非结构式7.若儿童发生触电现象,首先应( )A.立即切断电源B.立即报警,等待救援C.用铁棒使儿童脱离电源D.用手将触电儿童与带电物体分开8.儿童已经知道什么是牛,当他外出旅游时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所见的牛,如牦牛时,经观察和询问后,会把牦牛也纳入已有的对牛的认知框架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过程属于( )A.图式B.顺应C.平衡D.同化9.对于车间机器的轰鸣声,纺织工人并不觉得震耳欲聋,能正常自如地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者
教育者
教育影响
主要包括:
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
①教师
①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 学
②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 动
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
者和编写者
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 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
③教育管理人员
规律
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
和内容的统一
④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 ②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
3.教育的词源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 连用的是孟子。 (2)举例 ①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②斯宾塞说:“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③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④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学校教育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教育起源的各类学说
各类学说
起源 / 观点
代表人物
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体现 神话起源说 上天或神的意志,使人皈依或顺从于天,
所有宗教都保持这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利托尔诺、沛西 ? 能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 心理起源说
模仿”
孟禄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
赫尔巴特 ②《普通教育学》(1806)——标任何
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派 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
的代表人物
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①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 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
人、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
生中
杜 威 ②《民主主义与教育》(也译为《民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2.教育学的创立时期
代表人物
成就及代表著作
教育思想
①捷克教育学家,被誉为“教育学 ①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
之父”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夸美纽斯 ②《大教学论》(1632)——教育②班级授课制 学
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①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
②《爱弥儿》 卢梭
倡导自然教育,主张让儿童顺其自 然地
模块一 教育基础 第一章 小学教育相关知识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1)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878 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 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 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 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1986 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5)全民性 (2)义务性 (6)全面性 (3)活动性 (7)趣味性 (4)启蒙性 三、学校组织的结构模式及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 1.学校组织的结构模式 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型学校组织、职能型学校组织、直线—职能型学 校组织、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其中,最常见组织是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 2.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全面实行, 校长领导下的“两处一室”或“三处一室”的行政性组织机构被进一步确定。
本主义与教育》)
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
即社会
3.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1)蔡元培。代表作:《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被毛泽东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黄炎培。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 (3)晏阳初。提出了“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卫 生教育、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 (4)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 做合一”。
社会主义 社会 特
及其教育
①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人才 征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③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3.现代学制的类型
要点
内容
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
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 双轨制 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 的 发展水平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 着 学校的专业设置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 着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 结 构的变化 ⑤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 学 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 式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 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 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 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
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四、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萌芽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孔子
《论语》
孟子
《孟子》
乐正克
《学记》
无名氏
《大学》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
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代表人物
代表作 / 思想
苏格拉底 “产婆术”(古希腊)
《理想国》《美诺篇》(古希 柏拉图
腊)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古希腊)
员
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 ①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
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 材料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
不断变化的
②形式:教育手段、教育
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
方
教育者
法、教育组织形式
(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 ①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②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③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④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2.中国教育发展
要点
内容
①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 2500 年;我 奴隶社会
特 征 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 1000 多年的商代 及其教育
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结论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①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和骑士
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
功能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评价功能
理论
①宗教本位论 ②个人本位论 ③社会本位论 ④社会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⑤教育无目的论
基本精神(基本点表现)
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②坚持全面发展 ③培养独立个性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⑤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结构 1.古代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主要特征有: (1)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 是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①瑞士教育学家
①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 ②《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
齐 样教育他的子女》
张
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①英国教育学家 洛克
②《教育漫话》
①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②主张绅士教育
①德国教育家,被誉为“科学教育 ①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②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
①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 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 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 立性
七、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 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2.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生产力
五、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苏联的一批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有: (1)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2)1939 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构建了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3)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其核心是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4)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 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其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 果来达到学生 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 学理论。 (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也称《给教 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 谐教育思想。《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等著作,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 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