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因子及对生物的影响。
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3.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
4.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物圈的组成。
方式一下图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方式二媒体播放蒙古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视频,然后课件展示问题:1.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什么生态系统?你能列举一下从这首歌里听到的生物吗?2.问题引入: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一、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1.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生态因子的分类: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3.观察下图,理解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从上图可以看出: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例1分析下图,关于非生物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说明影响生物种类较少的非生物因子是水分B.图2说明光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C.图3说明温度能影响动物的形态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答案 D解析影响沙漠干旱地区生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水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时期等;温度对植物分布有影响,对动物形态也有影响,寒冷地区的狐个体体型较大,但尾、耳、鼻端较为短小,可以减少身体的相对表面积,从而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例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子是( )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氮量答案 A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阳光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解释生态金字塔表示的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1.使用示意图等方式表示和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湿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图解(3)能量来源:太阳能。
(4)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5)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指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流向第三营养级……能量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
②逐级递减:指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在代谢中都会消耗很多的能量,结果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减少。
③传递效率a.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平均只有10%~20%。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就越多。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研究意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生态农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使能量被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还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2)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
(×)提示:第二营养级是指初级消费者,因此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被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而不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材梳理知识点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对单个生物体而言,其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1.生态因子(1)概念: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海拔高度(如2000m)、水域深度(如200 m)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的作用是通过该高(深)度位置的阳光、温度、水、气压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3年,谢尔福德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形耐受曲线(如下图)。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说明:(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4)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进而成为一个整体,而非彼此孤立。
③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的生态系统如整个海洋、陆地,其他的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块农田、一条河流都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注意:小的生态系统可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
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学案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态因子【积极思考】“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两极,骆驼、仙人掌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里等等。
但是无论生物生活在何种环境中,都要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思考一下:影响麦田中的小麦生存的因素有哪些呢?1.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生态因子?光非生物因素温度水生态因素() ------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和群体2.非生物因素I.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
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
强调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1)有些植物在强光下长得好(如:松、杉、柳、槐、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好(如:药用植物三七、人参)。
(2)光照时间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
(3)光对动物的影响: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生长发育、体色等。
在长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动物:貂、鼬。
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动物:鹿、山羊。
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对紫外线很敏感,因此,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
II.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1)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
温暖地带:阔叶林较多。
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香蕉、凤梨(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种植。
从赤道到两极植物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
(2)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小麦的种子只有在3~43度范围内才能萌发。
蛙、蛇的冬眠(3)温度影响生物的形态:北极狐和沙漠狐,东北虎和华南虎的体态比较III. 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影响生物的分布: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而干旱的沙漠动植物种类稀少。
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等;3.生物因素中,既有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不同种生物之间影响。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新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文本,能够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通过图解分析各种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情况,通过比较总结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3)比较各种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难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
(2)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从教材中“积极思维”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设计相关的食物链(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探讨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
3.从生态系统水平(个体->种群->营养级)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图解,并从中概括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同时构建新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然后让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构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将学生分配几个学习小组,调查了就近的草地(或湖泊)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与能量的利用率。
(2)在调查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深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兴趣,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课件等电教手段,增加教学容量和直观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提出“能量流动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再最后利用典型的习题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投影出整节课的知识要点体系,以便帮助形成系统的认识。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 课件
2.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产者 (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_________ 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 第二营养级 下一个营养级 ____________,再依次流向_____________。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 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代谢活动都会消耗相
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能量转化效率 ________________,使其朝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方向进行。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判一判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光照射到 该生态系统的总量(×)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
的循环。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动力 物质循环的________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 载体 能量的_______,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
另一种形式,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伴随。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举例
大气环流 (1)①影响因素:太阳能、____________等 蒸发 水 ②主要环节:降水和_______ 循 生命活动 满足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___ 环 ③意义 影响各类_____________在地球上的分布 营养物质
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的(×)
栏目 导引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 1.概述能量流动的概念,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2.分析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3.结合生态农业实例,阐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方式一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 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但母鸡提出抗议。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方式二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鹰捕食兔子的过程.提问:刚才这部短片的主角是谁?(过渡)对了,兔子、鹰,不要忘了还有小草,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生产者就是小草,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由小草养活的,没有小草,也就不会有兔子和鹰了。
现在小草有问题要问了:1.我们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我们吸收了吗?3.我们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总结:导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稳态》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复备栏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3张图片: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体能。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
1.无论在冰天雪地的严冬,还是在酷暑难当的盛夏,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
2.抗洪战士大量排汗来散热的目的和及时补充食物的目的是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在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题“内环境与稳态”,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1.寒冷组(代表发言):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
2.炎热组(代表发言):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
3.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是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1.相对于人体赖以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即: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第一课时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体液
2.内环境的概1.体温
2.体温恒定的维持
3.体温调节机制
教后反思
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
4.2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 课件(苏教版必修3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跟踪训练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 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 那么猫头鹰若增加 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
A.600 g C.1600 g
B.900 g D.5600 g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解析:选C。在“树→昆虫→鸟”这条食物链中, 一棵大树上生活有成百上千只昆虫,鸟的数量肯定 比昆虫少。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3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生态系统有关能量的计算
1.计算某一个营养级一段时间的能量变化 输入=输出+未利用。 输入:该营养级全部个体同化的能量。 输出: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2.计算某一个生物群落一段时间的能量变化 输入=输出+未利用。 输入:该生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输出:该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包括分解者)的呼吸 作用释放的能量。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生产者 2.起点:从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 食物链 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途径:________和________。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 化学能 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 有机物 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_______中化学能的形 式流动。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 分解 热能 _____作用,主要以_____形式散失。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核心要点突破
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1.能量的输入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能。 (2)起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通 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全部生产者经过 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知道稳态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3.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与特征2.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特征及维持机制。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尤其是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特征及维持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态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的认识水平。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
2. 案例资料: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影响的案例。
3. 教学视频: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维持机制的动画或视频。
4. 教学课件:涵盖本次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与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机制。
3. 第三课时: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稳态。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学案3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学案3 苏教版必修3生态环境的稳态(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理解能量金字塔4、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二、知识结构: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2、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能量的输入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
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以_____ 形式散失了,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碳循环氮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过程范围特点联系1、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离不开物质的___和3、 _________________是能量沿和流动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12/13/2021
第十页,共五十五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实验设计 HIYANSHEJ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
四
四、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碳循环 (1)循环形式:在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群 落中,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之一。
12/13/2021
第六页,共五十五页。
一
二
三
四
(2)图解。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实验设计 HIYANSHEJI
12/13/2021
第四页,共五十五页。
一
二
三
四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实验设计 HIYANSHEJ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6.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4~5 个营养级。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
(tànjiū)
点一
探究
(tànjiū)
点二
探究
(tànjiū)
点三
探究点四
④未利用能量(现存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也可归为③)。
高中生物 第4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名师课件 苏教版必修3
、发育、②
、行为和③
等有④
影响的因子。
2.分类
非生物因子:包括⑤ 生态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⑥
等。 和种间关系。
3.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
会成为⑦
,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
个⑧
。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答案】C
1.下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 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被捕食者 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 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然会 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小,直至 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
【答案】C
4.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种 D.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 2 种成分
【解析】图中食物链有 5 条。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和食草昆 虫。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食物网中 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功能:生物与非生物成分是“相互作用”的,这不仅体现在生 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还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是通 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实现的。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课件(1)-新版
生产者吸收的全部太阳能
照射到土地上的全部太阳能
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初级消费者能量的去路有哪些? 思考:第二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为多少? 思考:能量通过什么生理过程散失? 能量以什么形式散失? 思考: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的来源是什么? 计算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
学习要点
0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0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
果所有的虾米都消失了,大鱼也必将死亡。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你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吗?而能 量的来源在哪里呢?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含义:
—输入、传递、散失 能 量 来 源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什么是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中都包括哪 些循环呢?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 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
思考:哪些环节促进在无机环境和 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的?
碳循环
思考:碳循环是以什么形式在无机 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的?
请填写下图中的空白 大气中的CO2库 ( ( (
燃 烧
微 生 物 的 (
) 动物
) 动物 ) 植物 ( )
)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碳,石油,煤
一科 巨学 大家 冰借 川助 从卫 冰星 架图 上证 断实 裂, 入南 海极
1.这是什么现象造成 的,与哪种气体有很
大关系?
2.它的影响有哪些?
思考一下,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你都学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课标解读1•阐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关系。
•教学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中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考查频度较高,多考查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的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室效应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法指导1.对能量流动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P84图4—10,再根据教材P83图4-9推算相关数据,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意义时,教师可先设疑:(1)在草原如何放牧才能达到既有高产畜量又不会导致草原退化?⑵如何使农田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要使学生懂得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
2•有关碳循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讨论,并补充介绍化石燃料的燃烧所排放二氧化碳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当注意联系环境,如联系滥伐森林对碳循环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建议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如果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会对碳循环过程产生什么影响?(2)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改善生存环境?3•有关氮循环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氮循环示意图,分组讨论的氮循环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过程的含义,总结交流比较氮循环与碳循环的异同。
•新课导入建议激趣设疑,导入新课:播放美国影片“荒岛余生(Cast Away) ”的片段。
思考与讨论: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查克一样流落荒岛,如果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 kg玉米。
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你选择的救援策略是哪一种?为什么?1.先吃母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母鸡,吃母鸡产下的蛋,最后吃母鸡。
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指出:哪种方法更合理,学了今天的“生态系统的稳态一一能量流动”有关内容,大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83 - 8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弓I出本节课题。
?步骤2:结合教材第83和84页图4—9和图4 —10分析能量输入生物群落后发生的变化,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3:结合生产实际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学生回答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
?步骤7: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且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6:阅读教材P87 “课题研究”栏目,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课外活动完成化肥与池塘富营养化的实验探究,写出实验报告。
?步骤5 :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列表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参照“课堂互动探究2”的3中表格内容加以修正完善,通过分析教材P90 “评价指南”的第5小题、巩固提高。
?步骤4: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85图4 —12和P86图4 —13后,尝试画出碳循环和氮循环的过程图解,相互交流后展示和评价,对照【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的1、2分析,总结规律,并通过例2分析提高。
步骤&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
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3.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代谢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由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平均约为10%左右。
4.研究意义:提高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
例如:农田生态系统中,要使更多地能量流向农作物并转化为产量,就必须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
1|思特交流|11•一般食物链不超过5个营养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能量通过四个左右的营养级,已减少到不足以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的程度,所以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概念: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在牛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牛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坏3.举例.①影响因素:太阳能、大气环流等|②主要环节:降水和蒸发(1)水循环彳’满足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③意义彳影响各类营养物质在地球上的I分布(无机环境)C、H、0、N、•①主要存在形式:C02和碳酸盐—-----------(2)碳循环②循环形式:C°2、碳水化合物I③过程:'①循环形式:PO3(4)磷循环,②过程:1|思琴交流|12.(1)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么?【提示】叶绿体、线粒体。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提示】都不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卜正複判断1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V)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热能的形式流动的。
(X )【提示】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3.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是指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占下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
(X)【提示】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碳单质的形式循环。
(X )【提示】以C02的形式。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
(X )【提示】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6 .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物作用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问题导思】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如何流动的?有何特点?(3)氮循环{①循环形式: 2、NH;、NO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②能量“金字塔”可呈倒置状吗?③研究能量流动有何实践意义? 1. 能量的输入(1) 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 输入方式①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光能光色植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能量的传递(1) 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 传递过程3. 以第二营养级为例分析能量的分流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4. 能量的转化和散失消费者、分解者 能量ATP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热能:散失生产者、5. 能量流动的特点 (1) 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②特殊的生态系统: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二摄人第三熒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一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第太阳能或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呼吸 柞用 -^ATP 生悅发育聲殖遗休残技.败叶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确定的,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捕食关系,不能逆转。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用的。
(2)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①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② 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遗物而被分解者利用。
(3)能量传递效率:10%。
其计算方法:能量传递效率= (4)有关能量计算① 若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增重为 算。
② 若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总量为 按最短(或最长)食物链计算。
6. 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生态学中常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等。
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 生物个体数量之间而热能是不能再被利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X 100%。
N ,求最多消耗第一营养级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计 M ,求最高营养级最多(或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昆虫W\ (2012承德高二检测)如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⑴ 图 中 A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2) 从 图 中可 以总结出能量 流 动的特点是。
(3)在“兔子T 狼”这一关系中, 狼粪的能量去向与图中到表示的途径最相似。
(4)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a ,排出的粪便量为 b ,呼吸量为c , 则由初级消费者流入次 级 消 费者体内 的台匕 冃匕 量为。
【审题导析】 由于该图表示的是能量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因此A 、B 不是代表营养级,应围绕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考虑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情况。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流经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的来源与去向。
消费者摄入的食物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消费者全部吸收、同化,没有吸收的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因此图中 A ”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有两个去向:被自身呼吸消耗(即图中“?” ),用于本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即图中B ”)后一部分能量最终流入下一营养级或 被分解者分解。
狼粪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初级消费者),即属于图中 B ”。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a )—粪便量(b ),而呼吸量是同化后能量的去向之一。
【答案】(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B 分解者作用 ⑷(a — b )x 10%【问题导思】①如何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程如何?②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怎样?1.碳循环碳循环是生物圈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可知以下几点:(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