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 基本知识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二、1、教育技术: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 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这些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与经验的总和”。
狭义理解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促进学习。
分为有形教育技术和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2、教育技术的发展:(教材)它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20世纪初兴起的视听教学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20世纪初,由于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的出现,在教育中开始采用跟“电”相联系的教育媒体。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我国是从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在教学中引入幻灯、电影,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把无线电广播引入函授教育中,到改革开放后又创办了电视大学教育。
由于“电化“媒体的参与和我国老一辈“电教”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电化教育”研究领域。
(PPT)(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①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照相、幻灯、无声电影;②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③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电视;④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计算机教育(2)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①起步阶段:20从初到解放前;②初步发展阶段:50到60年代中期;③迅速发展阶段:1978年到90年代;④系统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3、教育(学习)目标分类:布鲁姆等人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认知领域: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4、图形图像文件类型:是指图形图像信息在磁盘上存储时的组织格式,用扩展名来表示。
当存储文件并命名时,应用程序会自动附加上相应的扩展名,并指定该文件的类型,扩展名通常为3个字符.常用的文件类型格式包括:PCD、CDR、AI、EPS、BMP、JPEG(JPG)、TIFF(TIF)、GIF、PNG5、教学(学习)目标编写方法:(1)三要素法—行为、条件、标准;(2)四要素法—在三要素基础上加入教学对象;(3)五要素法—情景、能力动词、对象、行为动词、限制性条件.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集体教学形式、小组协作学习形式、个别化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1)与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2)与动作技能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与情感态度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评价:作用—诊断、激励、调节、教学;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功能—导向、鉴别和选择、反馈咨询决策、强化、竞争6、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有序、整体三、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关心的是如何分析、制定和评价;目的—帮助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方法—系统方法;实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理论依据-传播、学习心理、教学理论;学科性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应用性学科;学科内容—针对各种教学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
2. 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别、教育理论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原理、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功能。
4. 教育社会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基本原理、教育社会学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及教育的社会功能。
5.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模式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7. 课程理论与教学管理包括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教学管理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课程的组织与管理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8.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育教学管理法规、教师法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教育政策主要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执行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政策对教育事业的指导作用。
3. 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管理制度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1. 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一、教育技术定义(一)AECT94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由“教学过程”改成了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
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
(二)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使得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1) 界定的概念名称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而不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2) 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3) 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4) 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与AECT94定义比较,相当于将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整合为05定义中的三大范畴.其对应关系是:将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两个范畴合为一个范畴"创造";将94定义中的"利用"范畴改成了一个较简单的词"使用";将94定义中的"管理"与"评价"两个范畴化为"管理"一个范畴;(5)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 "过程"和"资源". 与94定义中的"学习过程""学习资源"有一定区别.(6)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复习要点
第一章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1.1 信息技术与教育1.1.1 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与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的概念①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②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特点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①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点——技术性。
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②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信息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
③此外,信息的特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点。
3.信息技术的分类按照形态分类,即按照是否可以物化为实物形态;信息技术可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
硬信息技术是指各种已经或即将转化为信息设备的信息技术,这类信息技术有时就是指各种具体的实物形态的信息产品,如复印机、电话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信息技术则是指那些不具明显物质承担者,但又是人类在长期从事信息活动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有关信息处理的经验、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舆情调查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统计技术、决策技术等。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1)教师职能的转变①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投资人”转变。
②教师由“信息的传播者”,向“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转变。
③教师由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确定者”向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的“预订者”转变。
④教师由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者向学习技术、思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传授者和培养者转变。
⑤教室由考试结果的反馈者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转变。
⑥教师由学习纪律、道德规范的维护者向情感的凝聚者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者转变。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方法和功能;2. 教育学派及其理论:包括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论;3.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4. 教育的分类:按对象分类、按目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方式分类等;5. 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的构成与组织、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 学习与发展:学习的类型、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障碍及其干预、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3. 智力与情商:智力发展理论、智力测量与评价、情商的概念与培养;4. 个体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优秀儿童与困难儿童的教育;5. 教育评价与辅导: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学生辅导的原则与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与作用: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功能;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内容:包括教育基本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3. 学校管理法规:学校组织管理条例、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规定等;4. 儿童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5. 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教育督导法等。
四、教育教学方法1. 教学设计与教材开发: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步骤、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2.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3.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学生反馈的重要性与应用;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5. 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教学研究的方法与价值。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育教学理论1.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法则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等。
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等。
2.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等。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4.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技术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和特点等。
2.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重点、难点内容等。
3.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取、使用等。
4.教材与教辅: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教辅的作用和选择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励策略、评价策略等。
2.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特殊教育学生、优秀生、问题学生等。
4.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
五、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1.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
2.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沟通技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关注教育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备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教育技术学定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分类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三.教育信息化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邻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特点(1)技术层面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信息加工精度高,效果好,成本低;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2)教育层面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教材多媒化: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Internet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
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学习自主化:电子教材、微视频、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增量性评价环境虚拟化:实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与交融系统开放化:全新的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泛在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正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①搭脚手架②进入情境③独立探索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①创设情境②确定问题③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
教育技术学复习要点
第一,教育技术学的概念:教育技术学是应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其它相关技术,来帮助设计教学环境、改善教学过程、
辅助教学活动、研究教学成果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在现代教育创新实践
中探索电子、多媒体等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科。
第二,教育技术学的内容:教育技术学的内容包括教育技术概论、教
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评价等。
教育技术概论研究各种教
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特点;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计算机语言学、人机交互原理、多媒体设计理论等;教育技术应
用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原理,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技术评价研究教育技
术的综合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
第三,教育技术学的作用: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教学环境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节省教学时间
和教学成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技术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师教育技术专业知识教师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师教育技术专业知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教师教育技术专业知识进行探讨。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工具来支持教学、促进学习的过程。
它既包括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又涵盖了使用各种教育技术和工具来改善教学效果的能力。
教育技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工具,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育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基本理论的指导。
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教育技术理论:1.构建主义理论:主张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备多种智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信息加工理论:强调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三、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用情景:1.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呈现教学内容,如图表、图片、动画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网络论坛等教育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3.智能化教育:教师可以运用智能教育软件和智能设备来帮助学生学习,如智能作业批改系统、学习分析系统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
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理论:关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学说和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2. 教育心理学:重点了解学生发展及其心理特点,包括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和成人心理等。
3. 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
教育法等。
5. 教育管理学:关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另一个重点科目,主要内容如下:
1. 教育技术原理: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教育
技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多媒体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PPT制作、影音资料运用等。
3. 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包括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
4. 教育软件应用:关注教育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了解电子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
5. 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等。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
归纳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
(2)教育系统的特征 ①教育系统的目的性 ③教育系统与环境的统一性 ⑤教育系统的组织性
②教育系统的整体性 ④教育系统的相关性 ⑥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性
2020/4/17
现代教育技术一章四节
7
2020/4/17
现代教育技术一章四节
8
1.4
4.教育控制论
控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本过程,它 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操作,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控制论 是由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的一种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 律的科学。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 论。
信源
信息
信号
编码
(发射器)
信道
信号
译码 信息
(接收器)
信宿
1.4
干扰(噪音来源)
反馈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2020/4/17
现代教育技术一章四节
13
1.4
后来德福勒对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形成了很著 名的德福勒模式,如图所示。
信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宿
噪声
信宿
接收器
信道
发射器
信源
1.4
2020/4/17
现代教育技术一章四节
11
2020/4/17
现代教育技术一章四节
12
1.4
(2)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和韦弗于1949年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在《通 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传播的数学模式。这份模式的最早 版本是单向直线式的,但是很快他们又在这一模式中加入了反馈系统, 该模式如图所示。
经验范围
来 源
制成符码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第一章1、教育技术:AECT’94(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定义为“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的理论和实践。
”AECT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提高绩效促进学习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教育技术内涵1 理论和实践并重。
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实践为基础形成发展理论。
2学习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3、教育技术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4、教育技术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2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引发传统文化教育改革、传统文化教育以阅读、写作、计算为三大基石,但是新教育技术应用革新了这些方式;促进和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3改革课堂学习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6、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1·做学生向导,培养学生信息素养2·做乐于协作的研究者3·做课程的开发者4·做资源的设计组织者5·做终身学习者7、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素养)26页1 ·意识与态度(认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知识与技能3 ·应用与创新4 ·社会责任第二章1、学与教的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确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即四大属性。
构建主义学习方法——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
4混合学习理论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2、简答: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1 ·塔基的学习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越上升越抽象,但不是说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从底层到上层,也不是下层的经验比上层更有用,划分阶层只是为说明各种经验之间的具体抽象程度。
教师招聘教育技术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技术基础知识
本文的目的是为即将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申请者提供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完整概述。
一、教育技术基础概述
教育技术指的是通过科技手段,创造出有助于教学的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的技术方法。
它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如在教学时使用PPT、视频、在线课堂、教育游戏等。
二、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
1.研究管理系统(LMS)
LMS 是研究管理系统的缩写,它是一种网上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的在线研究提供支持,包括线上作业、测试、论文、资料、课程日历等。
2.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
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是教育计算机方面的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3.数据管理和分析
数据管理和分析是目前教育技术应用中的热门技术之一。
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进而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4.智能教育系统
智能教育系统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系统可以利用机器研究等技术,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智能化辅助,提升学生的研究效率和质量。
在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数字媒体以及网页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结论
本文提供了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完整版概述,介绍了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数据管理和分析,以及智能教育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点。
希望这些知识对于即将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申请者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14151教育技术复习
第三章数字化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利用
1、获取文本格式文字的途径有:键盘输入、图形识别、语言识别, 截取复制,屏幕图片捕捉不能获取文本格式文字。 2、 计算机中,根据对图形的表达和生成方式,可将图形分为两种: 位图和矢量图。 3、 关于位图和矢量图的描述中:位图在放大缩小过程中会产生失 真、矢量图在色彩层次表现方面的性能不如位图、Photoshop是处理 位图的 常用软件之一是正确的,而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是以矢量图格式进 行存储是不正确的。 4、图形文件格式中,同一张图片最多只能支持256种颜色的是GIF 格式。 5、 GIF文件格式可以支持动画。 6、在Windows环境下,要将当前活动窗口内容以图形方式捕捉到 Windows的剪贴板中,需要按下“Print Screen”键的同时按下 “ALT”键。
第二章 教学媒体
听觉媒体 1、话筒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换能器件。按原理可以分为动 圈式和电容式、电磁式和电压式。 2、 衡量话筒性能的指标通常用:灵敏度、输出阻抗、频率范围、方 向性等参数描述,响度不作为描述参数。 3、 使用话筒过程中用吹气法、敲打法试验麦克风是否工作正常的做 法是不恰当的。 4的过 大、话筒距离扬声器太近、话筒正对扬声器。
第四章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1、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点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 学策略的用于教学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内容组织结构包括: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复合结构。 3、多媒体课件设计三个阶段包括:教学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结构 设计。 4、在目前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作为卡片或页面类型的创作工 具有PowerPoint、金山演示。 5、在PowerPoint中插入背景音乐,并在第五张播放完毕后结束的操 作方法。 6、Adobe公司的FLASHI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之一。 7、如何评价一个多媒体课件。 8、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重点
1.信息技术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四基元: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控制技术。
3.信息技术可以看做是一个由基础技术、支撑技术、应用技术、主体技术组成的完整体系。
4.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全面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5.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应用、开发、网络、产业、人才、政策。
6.其中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核心,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7.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教育。
8.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9.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创造、使用和管理,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复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10.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创造和使用各种技术性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技术性教学过程、追求教学最优化。
1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学科,是一个专业,是一项事业,是一个产业。
1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1.课堂教学领域;2.自主学习领域;3.远程教学领域;4.在职人员培训领域。
13.教育传播演进的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公元前3000年以前)2.文字传播(公元前3000年~19世纪末)3.电子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中期)4.网络传播(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14.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过程中,初级阶段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然后是ITAI(网络化,教学过程和部分实现网络化)阶段。
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三个基本属性:1.营造或构件信息化教学环境2.实现新型的教学模式3.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
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有赖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营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由此形成的新型的教学与方式,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意义及其本质所在。
教资教育技术
教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分类1. 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组织,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教育技术的分类(1)多媒体技术:包括投影设备、录音设备、视听设备等,能够将多种媒体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资源。
(2)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管理。
(3)交互式技术:交互式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触摸屏、虚拟现实等,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探究式学习。
二、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育技术的优势(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多种媒体元素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和独立创新。
2. 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1)语文教育: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和音视频等教学手段,可以提供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2)数学教育: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交互式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动态的数学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教育: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和注意事项1. 应用策略(1)多样性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科的不同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技术》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技术》知识点1. 知识点一这个知识点是关于教育技术的概述和基本概念。
- 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对教育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和研究的一门综合学科。
-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包括影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等不同的媒体形式的应用。
- 教育技术的特点教育技术的特点教育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灵活性、适应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等。
2. 知识点二这个知识点是关于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和评价。
-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研究目标,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以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教学。
- 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支持和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
3. 知识点三这个知识点是关于教育技术的常用工具和资源。
-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等。
- 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和教育平台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
- 教育技术与新媒体教育技术与新媒体新媒体技术如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也可以应用于教育中,提供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研究体验。
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技术》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名词解释: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二、教育技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与形态)。
三、网络课程教师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各种网络形式提交到网上,学生采取在线或离线方式浏览学习。
四、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
五、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六、超文本和超媒体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
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
简单地说: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
七、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就是远距离教育。
是指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教师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其实质是在信息文化环境下,技术与课程互动以实现当代课程的改革、建设、发展直至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技术要素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课程要素相融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答: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分享;(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答: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1)学科教学能力: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由“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2)教学设计能力:由“技能-教学法知识”(TPK)形成(3)资源应用能力: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答: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教)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学)。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答: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知识复习要点1.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1)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
3)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学校中常见的有音像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4)教育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目标。
既要重视优化“教”,也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学资源”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5)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32-33)1)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
2)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是促进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3)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师专业素质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组成。
)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34)1)教学理论: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双向交互活动过程。
教学理论是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规律与方法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九段教学法。
2)学习理论: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一句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他是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3)传播理论:是研究人类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传送的科学。
4)系统科学理论: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的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
5)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人员应认真学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典型的教学理论,了解基本的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尝试应用。
4.什么是教学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36-37)教学设计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5.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37-40)1)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主要环节。
2)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通常对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的分析、对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对学习动机的分析等。
3)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后续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立将此为基础进行。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下,运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火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
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
要使总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即分析与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为了避免目标的模糊与抽象性,一般强调用行为术语来表述学习结果或学习者的变化。
5)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
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内容的编排、确定单元目标、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以及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
6)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前提。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来选择并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常见的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等。
7)所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中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般应遵循目标控制、内容符合、对象适应等原则。
8)教学者需要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实践中选取并综合运用,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常见的策略有: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奥苏贝尔的“先进组织者教学策略”、罗扎诺夫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9)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包括制定评价计划、试用设计成果和实际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工作。
6.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详见考试说明P41)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详见考试说明P42-43)1)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见考试说明P44)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44-45)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1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实施方案、评价总结。
11.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116-121)。
1)构成要素有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与评价六个要素。
2)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是围绕一个主题或基本问题派出来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线索。
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
4)过程:描述学生应遵循的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
5)资源:为学生便于解决问题而预备的条件要素,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
(预设学习资源、相关学习资源和乏在学习资源)6)成果: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其研究成就,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用做班级交流汇报与供教师评估。
7)评价:一般用量规评估方法,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12.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121-123)。
1)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型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有重点的指导;2)教师在选题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A、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B\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
C、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D、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
E、指导学生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
3)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
分组时要做好分组和指导作用。
4)在课题的实施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课题的实施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寻找对策和解决问题,为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创造条件。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结题阶段是对整个学习成果的“大检阅”,教师要教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的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外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13.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5-46)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常见的教育科学研究有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性研究和行动研究。
14.什么是行动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7)行动研究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研究人员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15.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47-P49)1)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骤。
2)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计划和每一部具体行动计划,计划始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和设想。
研究者要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问题原因、现有条件、解决可行性等状况作出计划安排。
3)行动是计划的实施,是行动者有目的的、负责任的、按计划进行的实践过程。
4)观察是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提点的观察。
观察是反思、调整计划及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
5)反思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度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16.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作用。
(详见考试说明P49)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方法、贯穿在这四个基本环节中,他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协作工具、记录、反思工具等,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的支持作用.17.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
18.学习者特征分析起点水平: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认知结构:学习者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学习态度: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风格: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