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合集下载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1 / 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

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2.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A . 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B .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C .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D . 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3.“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A .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B .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C . 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D . 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答案】1. B 2. D 3. C【解析】1.泾河源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季径流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最大。

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夏季,B 对。

其它季节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小,A 、C 、D 错。

2.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A是。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B是。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季节径流量小,侵蚀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水清,C是。

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不是“泾清渭浊”的依据,D不是。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单选题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富饶的宝岛。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当地水果品种繁多。

下图为台湾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水果分布特征最能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2.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高雄附近的盐场无关的要素是A.东南信风的背风坡B.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C.气温高,蒸发多D.晴天多,降水少【答案】1.C2.A【解析】1.台湾岛面积狭小,南北所跨纬度小,海陆位罝差异较小,所以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的差异很小,不会导致水果种类的差异;而该岛以山地为主,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较大,所以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水果,反映的是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规律。

故C形剖面线的交点,就是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然后找到与①线相交的点,作与横坐标的平行线,可读气温为-5℃,则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7月气温大约为-5℃,B正确。

4.从图中看相同高度处甲坡气温高于乙坡,为阳坡;甲坡降水先增加,后减少,为迎风坡,雪线低,A正确。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类活动 B.地势起伏 C.坡面朝向 D.海拔高度6.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A. 0m处 B. 4m处 C. 8m处D. 12m处7.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中国地理(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中国地理(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中国地理一、单选题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

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

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

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A.五道梁B.冷湖C.贵德D.格尔木2.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距海远近D.大气环流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C.雪季延长D.积雪厚度增加【答案】1. A 2. A 3. B【解析】1.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

根据图中数值,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五道粱,A对。

其它地点初始日期数值大,终止日期数值大,雪季较短,B、C、D错。

2.图中冷湖雪季短,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A对。

冷湖纬度较高,距海远,雪季应较长,纬度位置、距海远近不是主要因素,B、C错。

该地区大气环流相同,D错。

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推后,A错。

降雪终止日期提前,B对。

雪季变短,积雪厚度减小,C、D错。

下图为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及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太阳能、地热、水能资源丰富B.河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C.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D.藏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5.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灌溉农业、河流B.河谷农业、热量C.绿洲农业、水源D.河谷农业、地形6.林芝地区纺织工业发达的优势条件是A.畜牧业较发达B.长绒棉生产基地C.地热资源丰富D.水力资源较丰富【答案】4. B 5. B 6. A【解析】4.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大气降水较少,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冰雪融水,B符合题意;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强,青藏地区南部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地热资源丰富,高原边缘由于地势大,植被垂直分异明显,ACD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

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

请对治理雾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答案】(1)自然原因: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人为原因: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2)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

【解析】(1)从自然条件看,可吸入颗粒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我国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大气中水汽凝结核充足。

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冬季冷锋活动易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从人为因素看,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使用等,会加重PM2.5含量。

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所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2)治理雾霾主要从减少可吸入颗粒的排放、增加吸烟滞尘能力方面考虑。

减排措施是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一、单选题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A.以高原、盆地为主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C.东西高,中部低D.北部多火山、地震2.甲、乙、丙三地中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3.此季节A.甲地高温少雨B.乙地草木枯黄C.丙地森林茂盛D.丁海区台风频繁【答案】1. A 2. D 3. B【解析】1.20°E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故B错;南北高,中部低,C错;20°E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错。

故选A。

2.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

故D正确。

3.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错。

有一艘科考船从A科考站以40千米/小时返回悉尼,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 144.科考船航行途中可能遇到A.台风B.寒潮C.冰山D.沙尘暴5.科考船连续返航最短时间约为A.3天B.6天C.9天D.l0天6.船员到达悉尼,进行短暂休整,发现当地A.门窗向南B.炎热干燥C.河流水量小D.正午人影朝南【答案】4. C 5. B 6. D【解析】4.南极科考主要在南半球的夏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南极大陆因为温度升高,部分大陆冰川断裂入海,形成冰山,故C正确;该地位于中高纬度,没有台风,A错;此时寒潮出现的可能性小,故B错,途径海洋,没有沙尘暴,故D错。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2017·河南南阳测试)下图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A.植被高度变化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垂直地带分异解析:图示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变化,①代表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C 2.C(2015·高考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读图,完成下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

答案:A(2015·高考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5.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第4题,甲地林线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

喜马拉雅山东端为南北走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

第5题,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项,选C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也不是主要原因,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于背风坡,故排除B、D两项。

答案:4.D 5.C(2017·兖州模拟)下图为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

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

请对治理雾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答案】(1)自然原因: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人为原因: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2)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

【解析】(1)从自然条件看,可吸入颗粒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我国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大气中水汽凝结核充足。

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冬季冷锋活动易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从人为因素看,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使用等,会加重PM2.5含量。

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所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2)治理雾霾主要从减少可吸入颗粒的排放、增加吸烟滞尘能力方面考虑。

减排措施是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

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世界地理一、单选题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A.以高原、盆地为主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C.东西高,中部低D.北部多火山、地震2.甲、乙、丙三地中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3.此季节A.甲地高温少雨B.乙地草木枯黄C.丙地森林茂盛D.丁海区台风频繁【答案】1. A 2. D 3. B【解析】1.20°E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故B错;南北高,中部低,C错;20°E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错。

故选A。

2.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

故D正确。

3.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错。

有一艘科考船从A科考站以40千米/小时返回悉尼,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4.科考船航行途中可能遇到A.台风B.寒潮C.冰山D.沙尘暴5.科考船连续返航最短时间约为A.3天B.6天C.9天D.l0天6.船员到达悉尼,进行短暂休整,发现当地A.门窗向南B.炎热干燥C.河流水量小D.正午人影朝南【答案】4. C 5. B 6. D【解析】4.南极科考主要在南半球的夏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南极大陆因为温度升高,部分大陆冰川断裂入海,形成冰山,故C正确;该地位于中高纬度,没有台风,A错;此时寒潮出现的可能性小,故B错,途径海洋,没有沙尘暴,故D错。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2 地理环境的差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2 地理环境的差

考点规范练1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读部分陆地自然植被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甲处自然植被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2.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2017浙江杭州四校摸底考试)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某学者研究显示,2001—2012年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纬度相近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处典型性草地生态系统NPP年平均值分别为487克/平方厘米、301克/平方厘米和76克/平方厘米。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东部草地生态系统NPP年平均值较高的原因可能是()A.草地面积广B.温室气体少C.年平均气温高D.光合作用强6.造成三地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降水季节分配不同下图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每个转场季节牧道连续过畜量达100万头以上,迁徙路径最远达四五百千米之遥,常常导致牛羊大量死亡。

读图,完成第7~8题。

7.阿勒泰地区夏季牧场分布于()A.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前平原B.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麓草原C.山地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D.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8.导致转场过程中牛羊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春夏之交的风沙B.夏秋之交的高温C.秋冬之交的干旱D.冬春之交的雪灾为研究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差异,一科研小组选取了未受人为干扰的以常绿阔叶林为基带的亚高山天然植被为研究对象,下表中的样地分别位于青藏高原上相距较远的两地区。

2019届 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53张)

2019届 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件(53张)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三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3.[2015·广东卷]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
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光照
D.土壤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
2.[2017·北京卷]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
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 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13-5,
回答问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 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图13-5
图13-3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1. [2017·全国卷Ⅰ] 图13-4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 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 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
等因素的影响。
考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突破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大,二者的对应关系如图13-1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图13-1
考点互动探究
知能拓展 1.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
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十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十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建议用时:45分钟(2019·临沂模拟)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呈南北方向延伸状,山麓海拔为551 m,山顶海拔为3 099 m。

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物种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

读图,完成1、2题。

1.海拔小于600 m地带内的乔木多为(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2.影响峨眉山各垂直植被带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素是( )A.小于600 m——热量B.600~1 099 m——土地面积C.1 100~1 899 m——降水D.1 900~2 799 m——人类活动【解析】1选B,2选C。

第1题,海拔小于600米地带即为峨眉山的山麓地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类型,水热相对充足,因此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第2题,可逐项分析,小于600 m的低海拔地带内,热量充足,物种数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开垦耕地、建筑设施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带;600~1099 m的地带内的物种数较多,但其面积应小于海拔6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带;1 100~1 899 m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是因为此高度受山地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多,水分条件较好;1 900~2 799 m的地带内的物种数较少,不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因为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物种少。

3.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如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

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清风袭来,落叶缤纷。

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A.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选D。

3月我国南方地区为春季,树木出现落叶,应是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换叶。

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都是秋季落叶。

(2020·邯郸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及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 1 200米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1.3 m的位置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100 mm左右,据此完成4~6题。

【鲁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

【鲁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目 录
ONTENTS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考纲展示]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基础梳理]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 物质 、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阿尔卑斯山垂直地域分异
阿尔卑斯山由于海拔较高, 位置特殊, 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区域,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内部差异显著。山脉的北部和东部位于西风带,夏凉冬暖,夏 季降水丰沛;山脉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山脉的 西北部受大西洋气团影响明显。阿尔卑斯山脉的降水随海拔升 高而增多, 自西而东逐渐减少。 山区内降水多以雪的形式降落, 高山终年积雪,十分便于开展冬季运动。山脉的气温也随海拔 升高而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阿尔卑斯山南侧比在北侧要大,山 地边缘也大于山地内部。 山地气候的变化, 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 同的自然带, R 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 n/Lr 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 1~2 题。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13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13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第13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大陆的东部沿海,自然带大致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点。

其中,东西延伸距离最短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2.从乙地→丙地→丁地,自然景观变化的正确排序是( )A.温带荒漠—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B.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C.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热带荒漠D.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解析:第1题,亚欧大陆东部沿海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其中,位于中纬度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于从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递减较快,东西延伸距离较短。

温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并不分布在东部沿海。

第2题,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受海洋气流影响小,为温带荒漠;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丁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了热带荒漠。

答案:1.B 2.D(2016·高考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4.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第3题,依材料可知,教授位于森林与积雪带之间,且眼前花草相映,故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高山草甸带。

第4题,阿尔泰山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南坡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则D正确。

因该地纬度高,故森林多为针叶林,则A错误;此处山地的森林带位于山地中部,在森林带上、下部均有草场分布,故B错误;此时高山草甸花草相映,说明是夏季,故C错误。

高三地理鲁教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单元专题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第1讲 含解析

高三地理鲁教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单元专题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第1讲 含解析

第1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带状分布自然带―→地域差异图文助记自然带的概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两个形成因素;二是三个组成要素;三是两个分布特征。

注意把握关键词句和要点。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大陆地区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苔原带和冰原带。

(2)注意在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

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为森林,200~400毫米为草原,在200毫米以下为荒漠。

2.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考向1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能力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1)选B,(2)选D, (3)选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2017年3月25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

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灌木修剪齐整”一侧说明定期管理,“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无人管理,故造成该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道路两侧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应相同;栽种标准一致,并非是居民爱好差异造成的。

第(3)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故气温(热量)条件影响植被栽种的范围,在降水少的城市通过浇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生长状况,不影响植物的类型;土壤影响植物的长势,不影响植物的类型。

2.(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单选题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富饶的宝岛。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当地水果品种繁多。

下图为台湾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水果分布特征最能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2.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高雄附近的盐场无关的要素是A.东南信风的背风坡B.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C.气温高,蒸发多D.晴天多,降水少【答案】1.C2.A【解析】1.台湾岛面积狭小,南北所跨纬度小,海陆位罝差异较小,所以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的差异很小,不会导致水果种类的差异;而该岛以山地为主,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较大,所以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水果,反映的是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规律。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东南信风带位于南半球,不会影响该地,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故A错,符合题意;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为海盐晒制提供场所,利于晒盐,故B对,不符题意;该地纬度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故C对,不符题意;该地处于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故D对,不符题意。

读某区域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变化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7月气温、1月气温、年降水量、地形剖面的排序回答下面小题。

3.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7月气温大约为()A.-15℃B.-5℃C.0℃D.10℃4.对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阳坡,且雪线低B.甲为阳坡,且雪线高C.乙为阳坡,且雪线低D.乙为阳坡,且雪线高【答案】3.B4.A【解析】3.图中①表示7月气温,③表示年降水量,④表示地形剖面线,先从③曲线上找到降水量最多的点,向下作垂线,找到与④地形剖面线的交点,就是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然后找到与①线相交的点,作与横坐标的平行线,可读气温为-5℃,则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7月气温大约为-5℃,B正确。

4.从图中看相同高度处甲坡气温高于乙坡,为阳坡;甲坡降水先增加,后减少,为迎风坡,雪线低,A正确。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类活动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D.海拔高度6.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A.0m处B.4m处C.8m处D.12m处7.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

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C.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答案】5. A 6. B 7. D【解析】5.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故选A。

6.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

故选B。

7.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

故选D。

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

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A.降水较多B.气温较低C.坡度较缓D.光照较强9.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①海拔高,气温低②多大风③食草动物多④太阳辐射强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8.B9.A【解析】8.由上题分析可知,流石滩的形成主要为风化作用。

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少,故A项错误;天山纬度高,气温低,冻融幅度小,故B项正确;坡度越陡分布海拔越低,故C项错误;天山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弱,故D项错误。

9.植被分布与气温、土壤有关。

流石滩的形成主要与风化作用有关,多在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稀疏,多大风,不利于植株生长,故①②正确;太阳辐射强烈不是影响植株疏密的原因,植被植株矮小与动物分布关系不大,故A项正确。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11.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低C.地处阴坡D.地处背风坡【答案】10.A11.B【解析】10.三座山脉均在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脉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结合“山脉基带自然带一般与其水平自然带一致”这一规律,故A项正确。

11.丙图山顶为灌丛带,与甲乙两山地相比,缺失苔原带,这是由于山的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所致,故B项正确。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新西兰D.巴西高原13.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14.若CD 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的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A.3700米B.4500米C.5000米D.2680米【答案】12.C13.D14.C【解析】12.若①山麓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位于温带沿海地区,巴西高原位于热带可以排除;从山麓到山顶主要自然带在该山的北坡分布海拔高,说明北坡是向阳坡,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A、B项排除,故C项正确。

13.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说明北坡水热条件好,是向阳坡、迎风坡,所以D项正确。

14.若CD 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则CD表示雪线,气温等于0度,B、C两点最大的温差为28.8℃,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B、C两地高差是4800米,因为B地海拔是120米,所以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5000米,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图示区域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针阔混交林16.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跨越的等高线少C.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17.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较为合理的是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水稻B.山上修梯田,种荔枝,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C.山上营造水源林,山下种小麦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企业化种植园【答案】15.B16.C17.A【解析】15.从图中经纬网和地形分析,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选B项。

16.从图中等高线分析,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线路长度接近,穿越的等高线相同,B线从山腰经过,居民点较A线少,所以A、B、D项错误;B线跨越的河流较少,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所以C项正确。

17.图示区域山上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江南地区降水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适宜在山上修梯田;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宜种植小麦,所以B、C、D项错误。

山上植茶树,经济价值高,还能保持水土,山下种水稻利于合理利用当地的水热条件,增加粮食产量,所以A项正确。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

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关于甲、乙两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位于北半球的阳坡B.甲位于南半球的阴坡C.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D.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19.丙地的地形可能是A.洼地B.鞍部C.三角洲D.山峰【答案】18.C19.A【解析】18.图中等高线表示自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则气温逐渐升高,所以温度b低于a;从等高线凸向低处分析,乙位于山脊南坡,甲位于山脊北坡;图中等高线与等温线并不平行,同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气温,说明南坡是向阳坡,因直射点不能到达中纬度地区,该地区阳坡较为单一,所以乙是北半球阳坡,C项正确。

19.因为温度b低于a,丙地气温a较周围高,则说明该地海拔比周围低,是一个洼地,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地理兴趣小组关于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自然带带谱比北坡、西坡的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比南坡的低是坡向造成的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比西坡的低是地形造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1.关于该山地所在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地处我国南方湿润地区②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答案】20.B21.C【解析】20.根据垂直带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且海拔又如此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地基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该地区应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

该地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北坡、西坡缺少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①正确;东坡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干旱,②错误;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

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阴坡造成的,③正确;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降水造成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1.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是我国的南方湿润地区,故①正确②错误;该山体1 500米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