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题型分类指导
二、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分析及答题模式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答句子词语赏析类题目一般分值3分,分数分布为:(技法1分+具体分析1分+综合分析1分)参考示例: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4分)A.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 ________ 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舌L _______ 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________ (选自《鼓神》参考示例:A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B. —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参考示例: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书斋的主体一一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
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
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_________ 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文学作品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新)
文学作品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新)本文档旨在介绍文学作品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以及答题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一、题型分类及其特点1. 题型一:简答题- 特点:要求考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描述、解释或分析,通常需要提供充分的论据或例证。
- 答题方法:答题时要注意理清思路,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分析,提供具体的例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题型二:选择题- 特点:要求考生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 答题方法:在答题前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排除干扰项,分析每个选项的意思,选择最符合文本和语境的选项。
3. 题型三:判断题- 特点:要求考生判断给定的论述是否正确。
- 答题方法:在答题前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论述的含义,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行判断,并提供相应的理由。
二、答题策略1. 充分准备在考前对重要的文学作品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为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理清思路在答题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先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再对细节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采用提纲式的答题方式,将要点逐一展开。
3. 使用适当的论据和例证在回答题目时,应该使用适当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句或情节作为支持。
4. 注意语言表达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语句清晰、简洁,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
5. 时间管理在考试中,应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答题质量。
结论本文介绍了文学作品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方法,包括简答题、选择题和判断题,并提供了应对这些题型的一些策略。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读者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有所帮助。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 答题技巧 分项解读训
一、概述中考是我国学生面临的重要考试之一,文学作品阅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阅读的答题技巧入手,对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进行分项解读和训练,旨在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文学作品阅读的答题技巧1. 注意审题要求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考生首先要注意审题要求。
审题要求通常包括题目、题型、内容要求等方面,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审题要求,确保自己理解清楚题目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答题。
2. 理清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通常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考生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理清作品的主题思想。
可以通过阅读作品的中心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对于正确把握题目要求,有利于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3. 弄清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特点对于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品的内在通联都有重要作用。
考生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弄清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比如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风格的表现等,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更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
4. 注重语言的细节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语言的细节往往能够帮助考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考生在阅读作品时,要注重作品的语言细节,并结合细节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并能够在答题中得到体现。
5. 积累背景知识文学作品通常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考生在阅读作品时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积极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三、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分项解读和训练1. 小说阅读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一个重要考查内容。
在阅读小说时,考生需要注重把握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语言表达等方面。
针对小说阅读,考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经典小说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一、专题详解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一).人物形象型1.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环境、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做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人怎么样,表现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揭示了什么主旨(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或者主张,主意等含义,也指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的含义。
)。
(二).环境描写型1.题型:(1)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2.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暗示或者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了(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开展做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三).故事情节型1.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1)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文物服务,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2)情节作用:①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下文,点明题义;⑤线索作用。
(3)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名了……主旨。
(四).概括主题内容型1.题型:(1)找出体现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谈一谈你的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文学作品(散文和小说)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散文和小说)考试类型及答题技巧解题方法一、要点概括类解题技巧①.一般要求考生从文中直接提取统领句、中心句、关键词句、主旨句,组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②.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
③.引用文中原句进行概括要点,作为答案。
二.词句品味(一)品味词语解题技巧①.回归语境。
②.理解意思,了解词性,揣摩词句的情味。
③.分析修辞,由表及里,体会词句的形象含蓄。
④.结合背景,体会含义,领悟词句的丰富意蕴。
答题模式:释词+表达效果如2007年《鼓神》第3题A句: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动词:释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特征)表现了(感情或心理或情景)。
形容词:释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特征)体现了(感情或心理或情景)。
(二)品味句子解题技巧①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则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把握。
(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
)②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③修辞学角度。
(《中考必备》P123常见修辞手法的答题套路)④分析语句的含义。
句子含义类试题,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反语等方法。
答题时,把该词(或短语)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如《藤野先生》“…………实在标致极了。
”一句的含义。
“标致”一词是“漂亮”的意思,在这里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讽刺与愤概之情。
⑤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三.手法技巧作用类解题技巧表达方式:本段(句)在这里运用了 (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使读者 (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身临其境、受到震撼、感染、引起共鸣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整理·散文阅读【基本原则】在落笔回答之前,一定要审请题意,明确题目指向于考查哪个层面的内容和能力,然后再根据具体问法明确考查的题型,最后才是根据已有知识框架按照相应模式或思路组织答案。
一、理解层面㈠筛选、概括类1.(04年《草堂·诗魂》)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答案: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04年《草堂·诗魂》)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4分)答案: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或作“中国历史上士人用世志愿与命运悲剧”。
3.(05年《波兹曼的诅咒》)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6分)答案: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4.(07年《麦天》)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基本答题思路〗⑴确定寻找答案的相关语段(或范围)→⑵根据所写的内容或角度大致划分层次→⑶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和概括。
㈡理解、分析类1.(05年《波兹曼的诅咒》)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答案: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旅途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2.(06年《一幅烟雨牛鹭图》)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6分)答案: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分类整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分类整理一、标题作用(1)人物:①交代小说主要人物;②暗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③烘托或衬托人物性格。
(2)情节:①交代小说主要情节或事件(时间、地点等);②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主题:暗示或揭示小说某主题。
(4)艺术效果: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象征,双关含义;③巧用修辞,诗意生动;④口语化,富有地方特色。
二、文中语段作用1、文首段落作用(1)人物:①引出(交代)主要人物②衬托或暗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
③与下文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形成对比等。
(2)情节:①悬念(倒叙)②引出下文③铺垫或伏笔。
(3)主题:暗示或揭示。
(4)环境方面:渲染(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提供背景,交代环境等2、文中段落作用(文中某情节多次出现)(1)人物:丰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或丰满等。
(2)情节:①线索(多次出现)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照应、呼应或铺④丰富文章内容(插叙)(3)主题:揭示或深化。
3、文尾段落作用(1)人物:丰富、丰满、鲜明、立体等术语。
(2)情节(结构)方面:①释疑,交代故事结局,使结构完整。
②点题、照应或呼应。
③与前文某情节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3)主题方面升华、揭示等术语。
(4)艺术效果:①戛然而止,留白,引人思考或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②情节突转,再起波澜。
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或富有戏剧性。
④悲剧结尾,更震撼人心。
喜剧结尾,符合读者内心需求。
三、人物形象类考察1、人物形象概括(1)人物职业身份(2)人物之间关系(3)个人品行。
注意如果人物为学者可能还会用到“富有生活情趣”术语。
2、次要人物作用:①线索人物;②推动情节;③衬托人物(或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④丰富内涵,有利于突出主题。
⑤真实性,抒情性。
(第三人称的次要人物作用无真实性)3、人物表现手法:①正面: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及细节。
②侧面衬托③扬抑手法的使用。
④主人公为多个,刻画群像时注意点面结合手法。
四、标题及语句意蕴(含意)(1)修辞和代词指代要还原。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内容概括上设题常见题型: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谁+做了什么事赏析题上设题常见题型:题型1: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2:请赏析下列句子:“······”语言赏析包括对某个词语或整句话的赏析,通常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语等)(2)人物描写角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3)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等角度赏析词语的生动传神,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4)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答题技巧:先判断这个句子是什么类型句,如运用xxx修辞、运用xxx手法描写人物,然后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指(指出方法)+析(结合内容分析如何使用)+点(点明效果)人物描写的角度答题技巧: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文学性作品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指导
文学性作品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指导文学性作品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指导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答题策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二)句子型答题策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答案示例:1、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如: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完整版)初中文学作品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文学作品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初中文学作品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完整版)一、选择题选择题是文学作品鉴赏中常见的题型,通常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进行考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题及答题技巧:1. 确定题干重点:阅读题干时,要仔细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词,确定题目要求考查的知识点和要求。
确定题干重点:阅读题干时,要仔细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词,确定题目要求考查的知识点和要求。
2. 精读文学作品:在回答选择题之前,要确保对被考察的文学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包括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情节等。
精读文学作品:在回答选择题之前,要确保对被考察的文学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包括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情节等。
3. 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往往会有一些干扰项,要学会通过排除干扰项的方法,缩小选项范围,找到正确答案。
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往往会有一些干扰项,要学会通过排除干扰项的方法,缩小选项范围,找到正确答案。
4. 综合考虑:有些选择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答案,这时候要注意综合分析,不要只看表面现象。
综合考虑:有些选择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答案,这时候要注意综合分析,不要只看表面现象。
二、解答题解答题相对于选择题来说,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答题及答题技巧:1. 理清题意: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目要求,并在答题时对思路进行明确。
理清题意: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目要求,并在答题时对思路进行明确。
2. 合理组织: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答题思路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组织材料,让答案更有说服力。
合理组织: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答题思路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组织材料,让答案更有说服力。
3. 论证充分: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充分论证,通过举例、引用文学作品中的片段等方式,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证充分: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充分论证,通过举例、引用文学作品中的片段等方式,支持自己的观点。
解答语文阅读类题型的方法指导
解答语文阅读类题型的方法指导
语文阅读类题型主要有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题观点题等。
下面给出解答这几类题型的方法指导。
一、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要求我们从全文的内容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意或主旨。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阅读题干,了解题目要求。
2. 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 根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抓住文章的主题,确定文章大意。
4. 运用排除法,将其他选项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找出与文章内容不符的选项。
二、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要求我们从文章中找出特定的信息或细节。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阅读题干,了解题目要求。
2. 阅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信息或细节。
可以通过关键词、数字或字母等进行定位。
3. 将找到的信息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与题干内容一致的选项。
三、推理判断题
四、主题观点题
总结:解答语文阅读类题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和核心思想,同时注意题目要求,进行信息匹配和推理判断。
平时积累的阅读量和阅读技巧也对解答有很大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归类与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归类与方法指导阅读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归类与方法提供一些指导。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归类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分别是:1. 主旨概括类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文字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学生需要综合整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 细节理解类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细节信息,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每个细节,理解其含义、作用及与其他内容的关系。
3. 事实判断类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判断陈述的真实性或错误性,学生需要通过对文字的准确理解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4. 推理判断类这类题目通过文章表达的意思,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1. 注重阅读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多进行阅读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小学生适用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培养兴趣,并通过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 掌握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阅读效果:a. 预测法在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可以先浏览文章标题、副标题、开头和结尾,预测文章可能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b. 关键词法阅读时,学生要注意突出词语,例如“而且”、“因此”、“然而”等,这类连接词语表明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转折点,帮助理解文章思路。
c. 上下文法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推敲词语和句子的真实含义。
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d. 归纳概括法阅读完文章后,学生可以尝试将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主旨和关键信息,帮助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3. 培养思维习惯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应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模式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
其实这些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学类作品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指导
文学类作品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指导(散文、小说类)一、《课标》要求解读: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二、题量、分值、考查题型:1.题量为 5 小题,从 2020 年开始福建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调整分值,由原来的 22 分调整为 20 分,包括一道选择题。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包括概括全文的大意、事件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定的有关内容和中心等。
考查的要求一般为能从文中直接提取文中的统领句、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或者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句概括表达。
(2)理清行文思路。
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的情节。
3.紧扣语境,品析语言。
(1)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4.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
(1)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
(2)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5.延伸探究,体验感悟。
(1)感悟(想)题,谈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
(2)探究说理题,阅读文学作品,能多角度地理解,在阅读中自主地探究发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作出评价。
三、命题动向1.从选文的特点看,选文多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或散文,主题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能给考生正面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便清明多少]辨清类型思路精练答题——文学作品阅读答题综指导-V1
[便清明多少]辨清类型思路精练答题——文学作品阅读答题综指导-V1便清明多少——文学作品阅读答题综指导阅读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必修课。
如何准确迅速地辨清类型、捕捉主旨、获取细节、解读隐喻,成为很多同学面临的难题。
为此,本文从类型判定、主旨捕捉、细节获取、隐喻解读四个方面,提供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文学作品阅读答题。
一、类型判定文学作品的类型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在进行作品阅读答题时,首先需要判断作品的类型,对应不同类型划分问题的准确性。
对于小说,通常有比较完整的人物、情节、环节组成,主旨比较明确,情节起承转合,人物感情丰满。
在阅读时,可着重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叙事手法。
散文指的是非虚构性质的文学创作,包括杂文、日记、笔记、传记等。
散文着重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有时也涉及到心理描写或者日常生活。
在阅读散文时,需要注意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以及语言的运用。
诗歌与散文不同,其题材、意象和意境的表现形式更富有诗意和抒情性。
我们在阅读诗歌作品时,需要注意作品的节奏感、韵律、形式和语言的形象化表达。
戏剧则是一种舞台艺术,主要包含话剧、歌舞剧、歌剧、昆曲等。
作品主要表现为人物、情节、冲突的互动,其重点在于舞台表演。
在阅读戏剧时,需要注意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戏剧结构,以及角色的台词和演出。
二、主旨捕捉作品的主旨通常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也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旨捕捉:1. 了解作品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 关注作品中突出的关键词、诗句、段落,分析选用的原因,进一步了解作品的主旨。
3.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心理转变、冲突和解决,推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 关注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推测其深层意义和细节。
三、细节获取细节是作品中体现情境和情感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了解作品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重要依据。
解答语文阅读类题型的方法指导
解答语文阅读类题型的方法指导语文阅读类题型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语文阅读类题型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涉及到对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综合考察。
本文将结合语文阅读类题型的特点,为大家介绍一些解答这类题型的方法指导。
一、阅读题型的特点1. 材料丰富多样:语文阅读题型的材料通常涉及到文学作品、历史人物、文化现象等各个领域,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对多种材料进行理解和运用。
2. 考察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阅读题型考察的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对相关的知识、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
3. 要求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语文阅读题型在提问形式上往往比较抽象,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二、解答方法指导1. 认真阅读材料:在解答语文阅读题型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人物的介绍、文化现象的描述等内容。
通过细致地阅读和理解,把握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2. 掌握相关知识和背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背景的了解,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历史背景、某一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等,这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
3.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对题目中给出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4. 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语文阅读题型时,要以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考虑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推理和判断,避免片面性和武断性的答案。
5. 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性:在解答语文阅读题型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尽量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要保持答案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答非所问、答非所思。
6. 多练习多总结:提高解答语文阅读题型的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多做一些相关题目,尤其是历年真题,通过总结优秀答案和错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解答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阅读题型分类指导【知识清单】1、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特点作用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安排。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先写后发生的事,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述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特点作用外貌描写描绘人的外貌特征,她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衣服、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以形传神心理描写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语言描写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
动作描写又称行动描写,是指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的行动。
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细节描写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完整的影射出生活的细节画面,更深刻表现的文章主题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种类特点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描写。
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写。
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E、深化主题4、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作用A、以核心人物为线索(人线)B、以核心事物为线索(物线)C、以核心事件为线索(事线)D、以时间为线索(时线)E、以地点为线索(地线)F、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情感线)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印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特点及作用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铺垫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
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即在情节发生或发展的关键处,突出地显现情况不明的人、事、物,从而激起读者的疑惑、关注、紧张与期待的心理。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着。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实、更富于感染力。
如“松、竹、梅”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借景抒情是将作者心中的浓情,渗透到赏景、写景的活动之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或贬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出心中或悲或喜的情愫,这种间接抒情,比直白性的抒情有着更为含蓄、更为巧妙的特点。
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从历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型来看,考点可以细化为以下八点:考点一:分析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一):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或分析其表达效果【方法指导】(1)弄清词语的本义(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2015年重庆市中考题第14小题。
炸豆[1]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
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
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
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
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
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
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
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
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
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
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
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
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
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
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
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
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
[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3.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4分)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小姐妹被蛇追赶(1)(2)用细土抚慰伤痛(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2)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14.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
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15.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4分)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16.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
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
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
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
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
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4分)17.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阐述:略。
(答出其中二点得2分,结合内容阐述2分)爱,从来不卑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
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
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
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
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
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
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
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