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第十章条约法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国 际 公 法(完整版)

国 际 公 法(完整版)

绪论●国际公法源于罗马法中的市民法和万民法(适用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

本国人限用市民法,对在罗马境内的外国人则区别对待,用万民法进行规范调解。

万民法是涉外法律,被看成是国际公法的起源。

国际公法是用来调节国与国之间,非人之间。

●国际公法VS国际私法国际私法:标的物、行为人、行为发生地;涉外的,两国以上因素。

用来确定适用哪国法律。

又称“冲突法”,再次形成所谓国与国之间的文明。

适用国内法,如:跨国婚姻。

国际公法:国与国之间的协议,不是冲突法。

国与国之间的行为,不可强制执行,无立法机关,无强制力,自觉执行。

几个国家签订的协议,缔约国之间有约束力。

若违反,国对国的报复,如:越南VS美国。

强制力有伸缩性,不像国内法。

国际法是弱法,是法律的边缘,相当于君子协议,不能当合同。

国际法院在两者都无法断清时,确认由此第三者判断、执行,前提是双方当事人都愿意交给其办理才有管辖权。

一方签条约时有保留意见。

国家定居的居民、国籍、人民领陆:取得(征服、先占、时效、添附、转让)、变更、划界、极地国家确定的领土领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国际法主体海、无害通过领空:航空、外层空间政府、外交、领事主权(国家不受地方法院管辖):管辖权、引渡、庇护、豁免国际法权、国家责任国际组织联合国区域性国家组织国际法客体:主体的相关行为、活动国际法早期国际组织不算国际法主体,是联合国努力下的成果,有国际法院解释国际上某些组织是国际法的主体,不过欧盟是被回避讨论的组织●国家四要素:领土、固定的居民、政权(前三者无争议)+主权(?争议)●国际经济法:投资法、税法等其实是各国自己制定规则等,还是各国国内的经济法第一章国际法发展史国际法在不同文明的发展(发源于西方国家,在其他国家则不发达)●中国清朝,明治未开(人民包括官吏对于政权主权认识不明,如日本间谍只要贿赂一点钱即可返回日本),五四运动是文明第一步。

起因,《凡尔赛合约》不平等,德国为战败国,中国为战胜国,将德国占领中国领土转让给日本管理,引起学生抗争。

法学概论 第五版 第十章 国际公法

法学概论 第五版 第十章  国际公法
(1)明示承认
是一种间接的通过某种行为表示的承认。默示承认的方式有:既存国家与新国家正式签订条约,构成对新国家的承认;既存国家与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构成对新国家的承认;与被承认国建立领事关系,构成对新国家的承认。
(2)默示承认
第二节 国际法的主体
三、国际法上的承认
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从一个承受者移转到另一个承受者所引起的法律关系。包括国家的继承、政府的继承和国际组织的继承。国家的继承是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的国家之间权利和义务的转移。它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与领土有关的条约、公共财产、公共债务、法律制度、居民身份、既得权利、经济资源和国家档案等。国家的继承必须符合国际法,凡与国际法基本规则相抵触的有关条约和条约以外事项的权利义务,均不属于国家继承的范围。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际公法概述
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资格,并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是否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关系到其是否可以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中平等的一员、独立参加国际交往、享受国际权利、承担国际义务的问题。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国家作为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必须同时具备四个主要因素,即:有一定数量确定的领土;有一定数量定居的居民;有一定的政权组织;具有独立处理内外事务的主权。
第一节 国际公法概述第二节 国际法的主体第三节 海洋法与空间法第四节 国际条约与国际组织第五节 外交和领事关系第六节 国际争端的解决
第十章 国际公法总 则来自ABC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还包括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与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
毗连区是指一国在与其领海外缘相毗连的一定范围内,为对海关、财政、卫生、移民等类事项行使必要管制而划定的区域。

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讲义《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2、条约的保留:仅针对多边公约不得保留的情形:条约不允许保留、保留不在条约允许的保留范围内、保留违反条约宗旨3缔约权(国内法) 全权证书(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使馆馆长和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无须出具全权证书)排除错误、诈欺、贿赂、强迫45、条约的解释6、条约的修正:(1)修正条约的协定对于是条约当事国而非该协定的当事国无拘束力(2)对于修正条约的协定生效后成为当事国的国家,如无相反意思表示,视为修正后条约的当事国;在该新加入国家与不受条约修正协定拘束的国家之间,适用未修正的条约★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后约例外:主权豁免的放弃(自愿、特定、明确)——管辖豁免放弃不意味着执行豁免的放弃 限制豁免主义理论的产生(多数国家认同):国家商业行为没有豁免权 传统的主权绝对豁免作为习惯国际法仍然具有普遍拘束力2、3、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1)承认对象:新国家、新政府和其他事态(2)承认方式:明示、默示(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缔结政治性条约、投票支持加入仅对国家开放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承认的效果: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系列变化;具有追溯力;拒绝承认不影响对方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4、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成立和活动依据的是相关国际条约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成立和活动目前主要是由各相关国家的国内法加以规定大国一致原则: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实践中,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

下列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被国际法认为是可以归因于国家的行为:A、国家机关的行为;B、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利的其他实体的行为;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的行为;D、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给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在行使该支配权范围内的行为,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

上述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一般也包括以此种资格执行职务时的越权或不法行为。

国际公法课件(导修导学)

国际公法课件(导修导学)

《国际公法》课件(导修导学)苏州电大陈晓娟E-mail:ssx0191@Tel:68624210(周三下午)小灵通:67896909第一章导论学习要求:一、了解国际公法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公法主体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国际公法的编纂。

二、理解国际公法的定义、特征和效力根据,国际公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三、掌握国际公法的渊源和辅助资料;国际公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各项基本原则。

学习内容:一、国际公法的概念(一)国际公法的定义和特征(二)国际公法效力根据二、国际公法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公法的主体(一)国际公法主体的概念(二)国际公法主体的类型四、国际公法的渊源(一)国际公法渊源的含义(二)国际公法的各类渊源和辅助资料五、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一)国际公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国际公法基本原则形成的历史六、国际公法的编纂(一)国际公法编纂的意义、形式和目的(二)国际公法编纂的历史七、国际公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公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二)处理国际公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第二章国家学习要求:一、了解关于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等的承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和继承的实践二、理解国家继承的概念和规则;国家管辖豁免。

三、掌握国家的要素、类型、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和政府承认的概念、性质、条件、形式和法律效果;国家责任的概念、性质、构成、形式和履行。

学习内容:一、国家的概述(一)国家的要素(二)国家的类型(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国家管辖豁免二、国家的承认(一)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二)新国家产生的情势及其承认的条件(三)国家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四)政府和其他事态的承认三、国家的继承(一)国家继承的概念(二)国家继承的规则四、国家责任(一)国家责任的概念和性质(二)国家责任的构成(三)国家责任的形式(四)国家责任的履行第三章国家领土学习要求:一、了解边境制度、中国边界。

二、理解租借、国际地役和共管;边界的概念和边界的确定。

三、掌握领土的概念、地位、取得与变更方式;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

国际公法知识点归纳

国际公法知识点归纳

1.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造法性条约+契约性条约):国际条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而缔结的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造法性条约:确认和创设新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或变更现存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条约。

契约性条约:两个或多个国家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或特定事项而缔结的双边条约。

✧国际习惯:物质要素+心理因素【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法律渊源】国际习惯:在国际交往中,经国家反复多次的实践,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法律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区分国际习惯和国际惯例】国际习惯有法律的拘束力,而国际惯例没有;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惯例都会成为国际习惯法。

一般来说,国际惯例是在国家反复2.国际法基本原则公认性:一项原则在某种情形下大致达到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普遍性:在国际法所有领域都能运用并都能起到指导作用的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整个国际法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法律基础三方面: 1 是国际法体系存在的基础2 是国际法其他规则的“母体”和源泉3 是国际法其他规则是否合法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2.不干涉内政原则 3.不适用武力或武力威3.国际法主体——国家、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有一个政府、享有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独立处理本国内政不受他国干涉管辖权——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种手段对其领域内4.国际法上的承认承认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国家领土的改变导致了一个新国家的产生;另一种是国家领土未变,但该国内部政府发生了更替。

承认的对象:新国家——两个或几个合并成一个、一国的一部分分离而成立新国家、一国分立为数国、殖民地或其他附属领土上的独立承认的方式:明示:函电、声明或照会知会被承认者默示: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并发给领事证书、与新国家和新政府订立有关双边条约、在国际组织中投票赞成接纳该国或该政府为成员国或具有代表其本国的资格。

司法考试国际公法主要考点精华版本

司法考试国际公法主要考点精华版本
2014年司法考试名师强化班国际公法讲义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书面与否不影响条约的效力
1、条约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主体缔结、自由同意、不违反国际强行法
特别提示:联合国会员国缔结的条约应当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如果条约未登记,不影响条约生效,但是联合国缔约国、联合国其他机构不得援引该条约。非联合国机构援引不受其限制,可以援引。
(1)程序性事项: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
(2)实质性事项:9个同意票+“大国一致原则”
特别提示:
凡须1.采取行动的决议、2.推荐秘书长的决议、3.吸纳新会员、4.中止会员国义务或开除会员国的决议这四种决议为当然的实质性决议;
其他决议的性质由安理会先行确定是程序性事项还是实质性事项。
联合国大会就联合国内部事务通过的决议有约束力,对会员国相互之间关系作出的决议只具有建议性质。
联合国内部事务:谁谁做秘书长,谁谁该交会费了。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大会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理事国;大会和安理会各自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根据安理会的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国和委任秘书长。联合国的预算和会员国分摊的会费比额都需经大会讨论决定。每一个会员国在大会有一个投票权。
第22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办签证:(1)根据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签订的互免签证协议,属于免办签证人员的;(2)持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件的;(3)持联程客票搭乘国际航行的航空器、船舶、列车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或者地区,在中国境内停留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不离开口岸,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特定区域内停留不超过规定时限的;(4)国务院规定的可以免办签证的其他情形。”

《国际公法》教学大纲

《国际公法》教学大纲

《国际法》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授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它们维护我国的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二、本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中的作用国际法是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材,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

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科学交往的各个领域。

是法律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一)正确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以及国际法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去研究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

(四)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和国际事件,加深对国际法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把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的学习融入到对国际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实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维护国家的权益,促进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四、教学基本纲要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导轮要对国际法是什么有个初步理解,以指导下列学习,并理解和掌握整个国际法学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国际法的概念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法的主体四、国际法的渊源五、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二)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法的渊源?2、试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第二章国家教学目的及要求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国际法上的重要问题,是理解国际法其他问题的关键教学内容一、国家的概述二、国家的承认三、国家的继承四、国家责任思考题:1、国家有哪些要素?2、试述有关条约继承的国际法?第三章个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国籍的作用及中国关于国籍和外国人地位的规定。

国际公法案例综合

国际公法案例综合

国际公法案例综合第一篇:国际公法案例综合国际公法案例分析光华寮案案情:光华寮是座落在日本京都市的五层楼,该寮建于193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京都大学受托于日本政府“大东亚省”将该寮租用作为当时中国留学生的宿舍。

日本投降后,“大东亚省”被撤销,从此由中国留学组织自治委员会对该寮实行自主管理,并将该寮取名为“光华寮”。

此后,旧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用变卖侵华日军在大陆掠夺的财产所获得的公款将该寮买下,专用于中国留学生宿舍。

1961年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登记为中国国家财产。

1967年,台湾当局以“驻日本大使”陈之迈的名义就光华寮问题向京都地方法院起诉,要求中国留日学生王炳寰等8人搬出光华寮。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公告,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7年9月16日,京都地方法院作出判决,确认该寮为中华人共和国的国家财产,台湾当局的起诉被驳回。

1977年10月,原告不服上诉大阪高等法院。

1982年4月14日,大阪高等法院撤销原判决,并将此案发回京都地方法院重审。

1986年2月4日,京都地方法院推翻其于1977年9月16日所作出的判决,将光华寮判归台湾所有。

中国留学生王炳寰等人不服此判决,遂向大阪高等法院提出上诉,1987年2月26日,该法院维持京都地方法院的再审判决。

同年5月30日,王炳寰等人委托其辩护律师团通过大阪高等法院向日本最高法院提交了上诉书,要求该法院将大阪高等法院作出的错误判决撤销,重新作出公正的判决。

问题(1)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后,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为什么?(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的判决或裁定是符合国际法的吗?为什么?答1、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

台湾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

因为根据政府继承的法律效果,原国民党政府的国际主体地位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

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海洋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二、相邻和相向国家间的专属经济区和 大陆架的划界问题。 三、中国的大陆架划界问题。 四、公海。 五、国际海底区域。 六、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研究。
第七章 空间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空 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航空和有关空 中劫持的规定,了解外层空间的法律地 位与各国在外活动应遵守的原则与规则。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国际争端及其性质和解决途径。 二、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三、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四、国际组织对国际争端的解决。
第十四章 战争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国际法上关 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的原则,了解战争的开始 和结束及其法律后果,战争法规的基本内容, 战时中立制度,战争犯罪的概念及责任。 要求掌握的名词: 战争、战争法、宣战、战争的结束与停战、投 降、无条件投降战时中立、侵略
第六章 海洋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海洋 法的概念、内容及其历史发展;掌握各海 洋区域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领海、毗连 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四部分,了解我 国“领海与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 大陆架法”的主要内容。
要求掌握的名词:
海洋法、内海、港口、海湾、历史性海 湾、海峡、领海、领海基线、正常基线、 直线基线、混合基线、领海的外部界限、 无害通过、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 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公 海、登临权、紧追权、国际海底区域、 海洋环境污染
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国家的要素和类型。 二、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国际法上的承认。 四、国际法上继承。 五、国家责任。
下编 分论
第五章 领土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国 家领土、领土的构成及领土主权的概念, 了解领土变更的方式、边界和边境制度 及中国的边界和某些领土问题,了解南 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

名词解释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指为摆脱殖民国家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奴役,争取建立独立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

一贯反对:是指以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国家债务:国家债务又称公共债务,是指一个国家按照国际法而对另一个国家、某一国际组织或任何其他国际主体所负的任何财政义务。

政府承认:政府承认是指一国通过某种方式表示认可另一国产生的新政府有代表其国家的地位或资格。

边界:国家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

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领土出租给另一国。

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有合理根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且军舰的船旗国对此种广播有管辖权),没有国籍、悬挂外国旗帜、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检查的权利。

大陆架:是指由海岸向海自然平缓延伸的部分,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的大陆边超过200海里,连接2500米深度各点的等深线100海里。

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恢复原状:是指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将其侵害的事物恢复到实施不法行为以前所存在的状态。

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最惠国待遇国籍: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等。

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国际公法知识点归纳

国际公法知识点归纳

1.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造法性条约+契约性条约):国际条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而缔结的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造法性条约:确认和创设新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或变更现存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条约。

契约性条约:两个或多个国家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或特定事项而缔结的双边条约。

✧国际习惯:物质要素+心理因素【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法律渊源】国际习惯:在国际交往中,经国家反复多次的实践,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法律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区分国际习惯和国际惯例】国际习惯有法律的拘束力,而国际惯例没有;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惯例都会成为国际习惯法。

一般来说,国际惯例是在国家反复多次的实践中,经过较长时间才转化为国际习惯的。

2.国际法基本原则公认性:一项原则在某种情形下大致达到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普遍性:在国际法所有领域都能运用并都能起到指导作用的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整个国际法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法律基础三方面: 1 是国际法体系存在的基础2 是国际法其他规则的“母体”和源泉3 是国际法其他规则是否合法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2.不干涉内政原则 3.不适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5.民族自决原则3.国际法主体——国家、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有一个政府、享有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独立处理本国内政不受他国干涉平等权——在国际社会享有平等地位的权利自保权——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地位不受侵犯的权利。

管辖权——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种手段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事、物以与领域外的本国人所施行的统治权。

4.国际法上的承认承认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国家领土的改变导致了一个新国家的产生;另一种是国家领土未变,但该国内部政府发生了更替。

承认的对象:新国家——两个或几个合并成一个、一国的一部分分离而成立新国家、一国分立为数国、殖民地或其他附属领土上的独立新政府——国家领土未变,内国政府更替叛乱团体承认的方式:明示:函电、声明或照会知会被承认者默示: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立领事关系并发给领事证书、与新国家和新政府订立有关双边条约、在国际组织中投票赞成接纳该国或该政府为成员国或具有代表其本国的资格。

国际公法学PPT完整版教学课件pptx

国际公法学PPT完整版教学课件pptx

国际公法学PPT完整版教学课件pptxcontents •国际公法学概述•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国际公法上的国家•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国际条约法•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目录01国际公法学概述国际公法学的定义与性质国际公法学的定义研究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科学,是国际法的重要分支。

国际公法学的性质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涉及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

国际公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国际法主体、国际法渊源、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律责任等。

研究范围包括国际法的各个领域,如国际海洋法、国际航空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等。

国际公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国际私法学的关系01两者都是研究国际关系的法律科学,但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

国际公法学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而国际私法学则研究私人之间的跨国法律关系。

与国际经济法学的关系02两者都涉及国际经济关系,但研究角度和重点不同。

国际公法学主要从政治和外交角度研究国际经济关系,而国际经济法学则主要从经济和法律角度研究国际经济关系。

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03国际公法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学科为国际公法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材料。

同时,国际公法学也为这些学科提供了国际法层面的分析和思考。

02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各国主权独立,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各国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平等义务。

主权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事务,不受任何其他国家干涉。

主权平等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内政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与主权平等原则密切相关,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保障。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010302040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各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章 国家领土法 (《国际公法学》PPT课件)

第十章  国家领土法  (《国际公法学》PPT课件)

二、边境制度
三、中国的边界现状
同我国接壤的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全部或基本解决 了与这些国家的陆地边界问题。
在海上与我国相邻或相向的国家有8个: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第十章 国家领土法
State Territory
教学要点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领土法形成系统全面的 认识和把握。 学习重点:国家领土的构成、领土的取得与变更、领土主权 及其限制、边界与边境制度、南极和北极。 学习难点:传统国际法取得领土的方式与现代国际法变更领 土的方式。
概况
国家领土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国家领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家领土是国家权力自由活动的天地 国家领土对于国家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法的许多核心 内容都与国家领土密切相关 国家领土法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础法律部门之一
我国与邻国的陆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特别是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面 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第五节 南极和北极
一、南极的法律地位
(一)南极条约出台的背景 (二)《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南极只能用于和平之目的 第二,各国在南极洲享有科学调查的自由,并为此目的而进行国际合作。 第三,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第四,缔约各方有权指派观察员在任何时间进入南极任何地区进行视察。 第五,建立缔约国协商会议制度。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
14 12 10
8 6 4 2 0
图中文第字一季黑度体,第1二4p季t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国家领土空间结构示意图

国际法律制度

国际法律制度

国际法律制度国际法律制度是指各国之间相互约束的法律规则体系。

它旨在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繁荣。

国际法律制度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部分。

国际公法是指国家之间共同行使主权,通过协商、合作和裁决解决国际争端的规范和准则。

它主要包括国际条约法、国际惯例法和一般原则法。

国际条约法是国家之间通过签署和批准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例如,联合国宪章是国际公法的基本文书,它明确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惯例法是国家长期实践并被共同承认的一种法律制度。

一般原则法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些基本法理和价值观,如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国际私法是指涉及私人和企业之间跨境交易和争端解决的法律规则。

它涉及私人国际法和商业国际法两个方面。

私人国际法主要规定了国际婚姻与家庭法、国际民事诉讼法等,以便在不同国家之间协调和解决个人事务。

商业国际法则是用于规范跨国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

国际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多边主义和公正原则。

多边主义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问题,而不是通过武力和单边行动。

公正原则是指国际秩序应基于平等、公正和互利的原则,确保各国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为了维护国际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和法律机构。

联合国是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它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合作与发展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国际法院和其他国际仲裁机构负责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此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在各自领域推动和规范国际法律制度的发展。

然而,国际法律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权力不平衡和弱国无力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

一些大国通过单边行动和强权政治破坏了国际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其次是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国际法律制度依赖于各国的遵守和执行,但一些国家经常忽视和违反国际法规则。

最后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推进,国际法律制度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社会的需要。

国际法第十章

国际法第十章
p8
(五)保留的程序
保留、明示接受保留及反对保留,都必须以
书面形式提出并致送缔约国及有权成为条约 当事国的其他国家。 五、条约的保管和登记 条约的保管机关由谈判国在条约中或以其他 方式指定。
p9
第三节条约的生效和效力
一、条约的生效和有效期 (一)条约的生效 条约的效是指在法律成立的条约对各当事国发生 拘束的法律效果。 (二)条约的有效期 条约的有效期一般都在条约中铭文规定,可分为无 限期和有限期两种。 二、条约的效力 (一)条约对缔约国的效力 1.条约必须遵守 2.条约的执行

p3
五、条约的历史发展
六、条约法及其编篆 条约法是关于条约的缔结、效力和解释等问
题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其作用在于 调整和规范国际法主体间的条约关系。
p4
第二节条约的缔结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缔约能力是指在国际法上可以合法缔结条约
的能力或资格;缔约权是指有有权缔结条约 的机构的权限。 在国际法上,只有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才 有缔约能力,缔约权由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 体的内部法律决定。 二、缔约程序 (一)谈判 谈判是有关各方为了就条约的内容达成一致 协议而进行的交涉,是缔结条约的第一步。

p6
三、条约的加入
加入是指没有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表示同意
接受条约拘束的一种正式国际法律行为。 四、条约的保留 (一)保留的概念 保留是指“一国与签署、批准、接受、核准 加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 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 规定对该国适用之法律效果。 (二)保留的提出

p 15
2.条约当事国嗣后共同同意该条约终止或暂停施行 3. 一般国际法上条约的终止或暂停施行 (1)体育嗣后履行不能 (2)条约长期不适用 (3)嗣后出现与条约不相容的强行法规则 (4)条约履行完毕 (5)情势根本变更 (6)违约 (7)单方面解约或退出 (8)断绝外交或领事关系 (9)战争 (二)条约终止和暂停施行的后果

国际法第十章条约法

国际法第十章条约法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国承受条约拘束之 同意,以批准表示之: (甲)条约规定以批准方式表示同意;
(乙)另经确定谈判国协议需要批准;
(丙)该国代表已对条约作须经批准之签署;

(丁)该国对条约作须经批准之签署之意思可 见诸其代表所奉之全权证书,或已于谈判时有此 表示。
在开放性多边条约签署之后,未在条约上签 署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约约束的一种法律行为。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国承受条约拘束之同 意以加入表示之: (甲)条约规定该国得以加入方式表示此种同 意; (乙)另经确定谈判国协议该国得以加入方式 表示此种同意; (丙)全体当事国嗣后协议该国得以加入方式 表示此种同意。
之任何权利、义务或法律情势。
( 3 )一国废止或退出多边条约时,在该国与条约每一 其他当事国之关系上适用上述效果。
2.条约暂停施行的后果
(1)解除停止施行期间在彼此关系上履行条约之义务。
(2)不影响条约确定的当事国间法律关系。
(3)当事国应避免足以阻挠条约恢复施行之行为。
参考书
李浩培:《条约法概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3年。
特定限制
事实或情势错误 文字错误
不平等条约
强行法无溯及力 与强行法冲突 第53条:溯及力
1.条约确定失效的条约无效。条约无效者,其规定无 法律效力。 2.依此种条约而实施之行为: (1)每一当事国可要求任何其他当事国在彼此关系 上尽可能恢复未实施此项行为前原应存在之状况; ( 2 )在援引条约失效之理由前以善意实施之行为并 不仅因条约失效而成为不合法。 (3)前两项不适用于欺诈、贿赂或强迫引起条约无 效的效果。 3. 上列各项规则在援引同意无效的国家与多边条约 的其他当事国之关系上适用
3. 修正条约之协定对已为条约当事国而未成为该协定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