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科版.doc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育方针】1. 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而且空气的质量是能够丈量的。
把握丈量空气质量的试验办法。
2. 阅历丈量一袋空气的试验,培育详尽、仔细调查记载的才干,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取得科学概念。
3. 阅历试验探求,领会科学试验的趣味性与谨慎性。
【教育重难点】通过探求,学生知道到空气的质量尽管相对很轻,但却能通过科学谨慎的试验丈量出来,把握丈量一袋空气的办法。
【教育预备】通明塑料袋,细线、天平,小塑料桶、回形针、棉签、绿豆(或红豆)、乒乓球、小立方体、教育课件等。
【教育进程】一、情境导入,聚集问题1. 教师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发问学生:估量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2. 学生报告。
3. 上节课咱们做过相似的试验,它能怎样协助咱们丈量出这袋空气的质量呢?4. 学生评论答复。
5. 教师发问学生: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课题)6. 学生依据上课节的试验沟通评论,并报告成果。
二、学单导学,自主试验1. 试验前,清楚试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现试验材料和试验进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环绕两大问题进行评论,清楚试验进程。
一是试验中怎么保证试验的准确性;二是从小天平倾斜了表明什么?小天平平衡了代表什么?2. 试验中,环绕学习单打开调查。
(1)教师供给学习记载单并安排学生解读。
物品称号猜想数量实测数量回形针与20筒空气质量相棉签等的物品乒乓球(2)学生调查试验并做好记载。
3. 试验后,报告沟通试验现象。
学生报告:从试验成果来看 20 筒空气的质量等于 2 个回形针的质量,等于 5 个棉签的质量,等于1个乒乓球的质量。
三、深化研讨,建构知道1. 丈量 100 筒空气的质量。
(1)教师提出问题:方才咱们丈量了 20 筒空气的质量,假如向塑料袋中充入 100 筒空气,它的质量又是多少呢?同学们猜想一下。
(2)学生先依据数学核算,可知 100 筒空气为 20 筒空气的 5 倍,再报告猜想成果。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生活中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重点
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称量。
难点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的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约2个500毫升空饮料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了解人类认识空气质量的历史。
科学探索求真知,细心实验解疑难。
研讨探究
一、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将打入100筒空气的袋子放在天平一端,另一端放入同它质量相当的轻质物品,使天平平衡。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这袋空气的质量等于这些轻质物品的质量。所以,只要称出这些轻质物品的质量,即可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这袋打入100筒空气的袋子的质量约为15克,相当于6个乒乓球的质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的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目标解读
可以通过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结合上节课的方法,将空气的质量与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品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识。
2、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何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
播放视频《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实验结果: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以实际测量为准)
结论:当天平平衡时,打入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三、研讨一:打入100筒空气,这袋空气质量多少?展示课件
图文结合,得出结论:100筒空气的质量=5×20筒空气的质量=5×3颗绿豆的质量
四、实验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
展示一袋空气、15颗绿豆和5个回形针的PPT课件,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100筒空气的质量=15颗绿豆的质量=5枚回形针的质量,那么同学们仔细观看空气、绿豆和回形针,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
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在大小方面是不是不一样?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气体的质量。
教科书通过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气体的质量这一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5分钟)通过课件或者教科书,呈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器材,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气体的质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测量气体质量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庭环境中空气的质量。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空气的质量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空气的质量重点,强调空气的质量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空气的质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空气的质量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空气的质量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空气的质量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空气的组成元素,如氮气、氧气、氩气等,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如空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等。
(2)空气的质量测量方法:介绍空气质量的其他测量方法,如电子天平、电子气压计等,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3)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介绍空气污染的类型、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实验记录:实验结果: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以实际测量为准)结论:当天平平衡时,打入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三、研讨一:打入100筒空气,这袋空气质量多少?展示课件图文结合,得出结论:100筒空气的质量=5×20筒空气的质量=5×3颗绿豆的质量四、实验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展示一袋空气、15颗绿豆和5个回形针的PPT课件,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100筒空气的质量=15颗绿豆的质量=5枚回形针的质量,那么同学们仔细观看空气、绿豆和回形针,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预测的方法,给出答案。
学生回答(答通过实验结果、数学的计算得出100筒空气质量。
通过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得出它们在体积上不一样。
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因为用塑料带装的空气的质量很轻,所以一定要选择精确度高的电子天平(如最大精确度为0.01克)。
象。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习题。
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认识到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节课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集体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学生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强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才能说明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亲自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个为什么,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后面,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的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
小学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质量是如何衡量的。
2. 明确一袋空气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3. 掌握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袋空气(可以用透明塑料袋封装),天平。
2. 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1.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问学生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是一袋空气。
3. 提问:一袋空气有质量吗?质量是多少呢?Step 2:讨论空气的质量1. 向学生解释空气是由分子和气体组成的,因此它有质量。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一袋空气的质量呢?Step 3: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1. 教师将一袋空气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并记录读数。
2. 向学生解释天平的作用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
3. 提问: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结果回答。
Step 4:讨论与总结1. 学生报告自己测量的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3. 教师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Step 5: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袋空气和天平。
2. 要求学生自己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6:展示和讨论1. 学生报告自己测量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小组测量的结果会有差异?3.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Step 7:归纳总结1. 教师总结一袋空气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归纳。
2. 学生将归纳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Step 8:拓展延伸1. 提问:我们除了使用天平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袋空气的质量?Step 9:作业1.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空气的质量是否有影响,并将实验过程、结果写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空气有质量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精选】新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doc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材简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
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
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
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
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教学难点】
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天平、优质的打气筒、球针、豆子、曲别针、皮球、不漏气的大袋子、乒乓球、小泡沫块、医用棉花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流程】。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继续承接上一课的研究问题,在感受了空气有多重、知道空气有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问题。
需要学生先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再分步解决。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应用上一课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的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但学生是否能测出20筒空气的质量,并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是本节课逻辑思维和推导的重要环节。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
因此,从上一节课利用豆子作为参照物简单测量空气质量的基础上,再到本节课利用多种其他物品作为参照物进一步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比较几种不同参照物之间的差异是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这一探究过程。
最后,相同质量下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比较也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后对结果进行总结、推理、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计出一袋空气(100筒空气)的质量。
学生将这袋空气的质量与各种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体比较,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为以后学习密度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课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且掌握了利用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
同时学生还懂得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去平衡天平,从而测量出空气的质量,这为本节课“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做了铺垫。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不难利用上一课所学的方法,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大致得出20筒空气的质量。
那100筒空气的体积应该如何估算呢?除了用绿豆作为参照物,还能用其他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作为参照物吗?选取其他参照物进行实验,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应该仔细思考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为以后学习密度积累经验。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预设:我们可以先称出打气前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后再称一下,用打气后皮球的质量减去打气前皮球的质量,就得到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预设:可以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预设:用不同的物体作为衡量物,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教
学
流
程
6.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7.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8.布置任务:指导各组代表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9.研讨汇报。
10.小结:空气的质量我们有好多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皮球、高精度电子天平、打气筒、球针。)指导学生观察皮球打气前后天平示数的变化。
4.提问:这个袋子里打入了100简空气,如何称出100筒空气的质量呢?可以回想上节课的实验。
5.追问:但是一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简空气,该怎么办呢?
6.提问: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如果分别将这些物品作为衡量物,结果会怎样呢?
预设: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为10克;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个乒乓球的质量。
预设:我们可以把这一袋空气放到天平上进行测量。
同等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品相比,空气的体积大得多
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设计
课题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班级
三年级教师
教学目标
L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3.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
1.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通过比较,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的体积可能不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案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
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
2.经历测量一袋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学习重难点】通过探究,认识到空气的质量虽然相对很轻,但却能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测量出来,掌握测量一袋空气的方法。
【学习过程】二、活动探究:空气的质量(1)实验材料:天平、回形针或绿豆、皮球、小桶、打气筒、袋子(2)实验步骤:①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将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用回形针或绿豆等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②取下皮球,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③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
记录物品数量。
(31.在不漏气的袋子中打入100筒空气,如何测量质量?2.比较这袋空气和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学习小结】这节课我们再次利用天平,用回形针或者绿豆平衡天平,测量出了皮球和袋子里空气的质量。
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
【精炼反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测量皮球里的空气的质量时,我们可以用1元硬币代替豆子。
()2.可以把一袋空气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出它的质量。
()3.一杯水的质量比一杯空气的质量大得多。
()4.通常情况下,50克空气比50克水占据的空气大得多。
()5.6个乒乓球、30枚回形针的质量都和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这说明1枚回形针比1个乒乓球重。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物品不适合作为“标准物”的是()。
A.乒乓球B.回形针C.玻璃球2.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往皮球里打入20筒空气后,用“标准物”调节天平平衡,操作正确的是()。
A.一个一个地加B.多个一起加C.全部倒入,然后一个一个地减少3.在用简易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实验中,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后,加了3枚回形针天平才重新平衡,这说明()。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数量
回形针
绿豆
【教师小结】
一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
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二、研讨:空气质量的表示
1、用天平称称物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教师提示】
比如,10粒红豆2.25克,一粒红豆0.225克,近似1克5粒。
2、假如20筒空气测量的数据表明相当于12粒红豆,那么这20筒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2、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空气的重量很轻。()
3、没有固定形状、质量轻、易压缩的物质是空气。()
4、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四、拓展提高:用工具测量空气质量
1、导入
既然空气有质量,就应该和其他物品一样可以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体积大
板书设计
3、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简空气,扎紧袋口。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4、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教师提示】
由20筒空气质量估计出100筒空气质量。
5、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像石头等固体,看得见摸得着,它有一定的重量,但空气我们着不见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没有重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课题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空气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2、空气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三、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四、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
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
(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a: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
b: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docx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一定量的空气具有可测量的质量这一核心概念。
认识到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物,且相同质量的空气与不同标准物相比,在体积和数量上存在差异。
理解空气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物质的密度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简易天平、打气筒等,设计并实施测量一袋空气质量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数据认真负责,不随意篡改或忽略异常数据。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勇于面对实验中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专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测量一袋空气质量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明确空气具有质量这一科学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不同标准物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深刻体会到相同质量的空气与不同标准物在体积和数量上的差异,为后续学习密度概念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质量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测量和比较不同情况下空气的质量。
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帮助学生将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资料。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含空气的性质、质量的概念、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准备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包括高精度的电子天平、简易天平、不同大小的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回形针、乒乓球、小泡沫球、各种标准砝码、学生活动手册等。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模板。
准备一些与空气质量测量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普读物和拓展资料,如空气质量报告、环保宣传册等。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 环保意识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强。
4. 行为习惯:
-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 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较弱,需要在实验前进行安全教育。
- 学生在记录数据和整理实验报告时,可能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
4. ④学生小组讨论
- 重点知识点:空气质量主题讨论、现状、挑战、解决方案
- 关键词:主题讨论、现状、挑战、解决方案
- 重点语句:“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相关主题,分析现状、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⑤课堂展示与点评
- 重点知识点:学生展示、提问与点评、总结与建议
- 关键词:展示、提问、点评、总结、建议
3. 实验器材:
- 准备足够数量的天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亲手操作。
- 准备实验所需的密封袋、尺子、剪刀等辅助工具。
- 检查所有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无损坏,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4. 教室布置:
- 在教室前方设置讲台区域,用于教师讲解和演示。
- 在教室后方或侧边设置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保证课堂秩序。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空气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年级上册科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筒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习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重点:通过剪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聚焦PPT课件,引导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我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你能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或者用一个扎好的空气袋,展示给同学们,谁能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学生思考、猜测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下猜测的数据。
展示PPT课件(第3页)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讲授新课一、找方法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展示PPT课件(第4页)根据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已经能够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现在如果我们把袋子里面打入100筒的空气,若称出一份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8枚回形针的质量,那100筒空气有多重?100筒-20筒X5100筒空气的质量-8枚X 5=40枚二、实验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观看实验视频《测量--袋空气的质量》同学们看完视频,对这次实验应该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概念,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操作。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调整使天平达到平衡。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可以评估他们对空气质量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操作,教师需要给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实验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科学现象。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他们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空气的质量时,学生可能会有困惑,因为空气是无形的,难以直接感知其质量。此外,学生可能不熟悉使用天平和测量工具,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空气的基本概念: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6)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空气净化器、开展空气质量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可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可以评估学生对空气质量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材简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
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
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
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老师的这项未知挑战!播放视频,教师观察谈话:好了,考验结果已经在老师心中了,我想大部分同学心里还是一头雾水,其实老师要考验你们的品质就是耐心,这堂课我们就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天平的平衡。
一、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
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
1.找方法谈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谈话:这样称出来的是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不是,还有袋子的质量?谈话: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在这只袋子里打了100筒空气。
你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称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皮球的质量,再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再称一下,减一下就是100筒空气的重量了。
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预设生答:我觉得这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筒空气。
谈话:嗯,说得有点道理。
那应该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谈话:你的小脑袋瓜真灵活,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若是不明白,请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来捋一捋思绪。
教师出示板贴,一步步讲解类比转化思维:首先我们将这袋子里的100筒空气平均分成5份,打到5个皮球里,那每个皮球只要打多少筒气?生答:20筒教师:是的,这样我们打气是不是方便多了。
接下来我们只要称出这20筒空气有多重就可以了。
怎么称还记得吗?生答:先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瘪皮球,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接着在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再放上去,我们会发现指针往左边偏了,我们继续在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之后放进去的绿豆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你的记忆力真棒,帮助大家回顾了上节课的称法,那我们需要每个皮球都打入20筒空气,都去称一遍吗?预设生答:不需要,因为是平均分的,我们只要称一遍,最后乘以5就可以了。
教师:真厉害,假设老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颗绿豆,那100筒空气的质量就是多少颗绿豆?预设生答:25颗。
2.称重量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绿豆衡量了100筒空气的质量,那如果换成回形针、乒乓球等,应该怎么称呢?预设生答:可以再用回形针称出瘪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20筒空气,再加回形针,之后加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嗯,这也是一个方法,可是老师给你们的回形针数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
(教师可以再讲台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学有更简便的方法吗?预设生答:刚刚我们已经用一杯绿豆衡量出了瘪皮球的质量,只要把之后加在盘外面的绿豆拿去,天平又会向左倾斜。
我们只要再慢慢加入回形针,那之后加入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你真是聪明小博士呀。
其他同学听懂了吗?我请人再说一说。
若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听不懂,教师可利用板贴进行演示。
接下去,教师布置学生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1号为材料员收发整理材料。
每个同学轮流做实验,1号同学用绿豆衡量,2号同学用回形针,3号同学用乒乓球,4号同学用小泡沫球。
其中一个同学在称量时,他对面的两位同学为打气员,旁边的同学帮助一起观察指针。
最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时间为18分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做出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内。
三、研讨空气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这个问题已经放在课堂导入部分,第一步是搞清楚100筒空气相当于5个20筒,第二步是取5份相当于20筒空气的物品。
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表格中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A.可能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
B.可能没有等待指针平衡就在添加物品,导致实验误差。
C.每颗绿豆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此各组之间也会存在微微的差异。
3.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质量的2种物体,一袋空气的体积可以比几粒绿豆大得多。
主要是给学生视觉上强烈的冲击,给今后密度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谈话: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出示篮球、电子秤、打气筒,称量打气前后示数的变化。
【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数据填空,需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这份学生活动手册,既要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也要作为一份班级汇总表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对所有学生(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3.表格中要填写打入的空气“筒数”,不一定要20筒,可多可少,关键需要根据打气筒的大小和气密性,选择一个合适的数量,教师要提前做好“下水实验”,以便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
【作业设计】1.下面哪种物体与我们实验时打的20筒空气的质量较接近()。
A.4颗绿豆B.4枚回形针C.4个乒乓球2.小明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等于5颗红豆的质量,那么请问20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等于()颗红豆的质量。
A.25B.50C.10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学设计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 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小组:天气日历、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
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2.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
3.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活动手册]1.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杭州地区8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2.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统计整理杭州地区8月的各项天气数据,观察体会其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