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14穷人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2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穷人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最后因为帮助别人而失去了生命,但在他离去后,他的善举却让周围的人感到温暖,也让他得到了永生。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穷人的艰辛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品质,并从中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对穷人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穷人之间的互助和善良品质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穷人的善良和无私,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善良品质的敬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穷人的善良和无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善良品质的敬佩之情。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素材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穷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穷人的生活有所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穷人会生活得如此艰难?2.呈现(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穷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句子,体会穷人的艰辛。
3.操练(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穷人之间的互助和善良品质。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 《穷人》教案含反思
第14课《穷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解“穷人”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穷人的关注和尊重,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穷人”的象征意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难点: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穷人”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激发他们对穷人的关注和认识,为后续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
2. 呈现: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阅读障碍。
3. 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穷人”的象征意义的阐述,让学生理解“穷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身份,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的象征。
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社会关怀和人性思考。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一谈对“穷人”的看法和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时代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配合板书,将讲解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连线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如“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面对贫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演讲。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论文或口头演讲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版2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版2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的优秀文章,通过讲述一个贫穷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家庭成员的勤劳、善良和坚韧。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和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内涵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阅读优秀文章来借鉴和提高。
在品德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会欣赏优秀文章的语言和情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的勤劳、善良和坚韧,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叫做《穷人》?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课文的人物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了解故事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公开课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公开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通过描述一位贫穷的鞋匠在寒冷的冬夜里免费修鞋的感人故事,展现了穷人的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
课文情节紧凑,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
但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穷人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穷人的善良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穷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穷人的善良品质。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穷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穷人的善良品质。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3.作业设计:提前设计好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穷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穷人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穷人的善良品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穷人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名校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名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桑娜和渔夫在恶劣的天气下,仍然辛勤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不畏艰难的故事。
通过他们的故事,课文传递了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并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人物品质和情感的句子有一定的感悟。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品质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渔夫、桑娜、恶劣、养家糊口”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尊敬和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品质;学会用关键词语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人物形象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的两个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这两个人的故事——《穷人》。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桑娜和渔夫在恶劣的天气下,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一个孤儿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篇课文的主题深刻,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穷人的艰辛生活,感受到善良和美好的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
同时,这篇课文也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如孤儿的生活状况,以及穷人的生存困境等,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这些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道德观念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他们可以理解和认同课文中所展示的善良和美好的品质。
同时,他们也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可以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穷人的艰辛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展示的善良和美好的品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公开课优秀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公开课优秀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出自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体会她的善良品质。
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有时还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和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到她的善良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和品质。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体会。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人公:桑娜心理活动:担心、犹豫、坚定品质:善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章。
课文描述了在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勤劳、善良、无私的品质。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是对穷人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对于旧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穷人的处境,他们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穷人》,使学生了解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困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穷人的同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穷人生活的艰难困苦。
2.原因:学生可能缺乏对旧社会生活环境和穷人处境的了解,难以产生共鸣和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旧社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穷人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穷人的生活状况和品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6.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穷人生活的艰难困苦和他们的美好品质。
7.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贫穷的认识和对待贫穷的态度。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穷人2.板书内容:–生活困苦:举例说明穷人生活的艰难,如住房简陋、食物匮乏等。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课文讲述了俄国穷人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体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有较好的接受度。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品质,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心理,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品质,培养美好情感;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3.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标注;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质疑:“穷人”为什么还“幸福”?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桑娜夫妇和两个孤儿的生活环境。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每组选一位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评价。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其中的一部分。
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在童年时期的一次经历,通过他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俄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培养对穷人的同情心,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说类的文章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较为复杂,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俄国历史和社会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穷人有一定的同情心,但对于如何关爱穷人和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培养对穷人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认识到贫富差距的存在,思考解决办法。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穷人的艰辛,培养关爱穷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穷人的艰辛,培养关爱穷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是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4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穷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的故事。
通过描绘主人公小丽在寒冷的冬夜里,为了帮助邻居老奶奶而生病,最终得到邻居们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展现了穷人之间的善良和互助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穷人生活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理解穷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方面,还需教师引导。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穷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悟穷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穷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上生字词的学习和巩固。
3.PPT: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辅助教学。
4.课堂表演道具:用于学生表演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穷人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穷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
进而引入本课《穷人》的学习。
2.呈现(5分钟)教师正确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穷人之间的关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穷人之间的哪些关爱行为?b.你觉得这些穷人为什么能够在困难中互相帮助?c.你从课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桑娜和渔夫两家人的故事。
在寒冷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留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渔夫出去打鱼,桑娜在家照顾孩子。
当渔夫回家时,桑娜告诉他事情的经过,渔夫决定一起抚养这两个孩子。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渔夫和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穷人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穷人之间的互助和善良,可能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穷人之间的互助和善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穷人之间互助和善良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教育: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穷人之间的互助和善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打印课文文本,准备给学生阅读。
2.相关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多媒体:准备教学多媒体,如PPT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穷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是否会互相帮助?2.呈现(10分钟)教师发放课文文本,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第14课《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穷人:生活贫困的人。
课文中的“穷人”指谁?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穷人的?他们真的是穷人吗?2.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资料袋中的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19世纪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
(板书题目《穷人》,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及时纠正错字,并提出易错或难写的字,全班解决。
①“嘛、皱、涌、澎、湃”的音、形。
【预设】汹涌澎湃(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把右边写紧凑。
(3)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词语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下列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学习任务单第3题)。
(1)情节:暴风雨夜晚西蒙死了桑娜忐忑不安丈夫同意桑娜去女邻居西蒙家桑娜抱回了她的孩子等待丈夫归来收养孤儿(2)人物:夫妻(关系)桑娜渔夫(帮助)西蒙(3)请根据上面的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贫困人家生活的小说。
通过讲述一个穷苦家庭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让学生感受到穷人生活的艰难,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教材通过具体、感人的描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对于贫困生活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无法真正体会到穷人生活的艰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感受主人公的生活困境,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穷人的生活困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穷人的同情心,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文本,体会到穷人生活的艰辛,感悟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穷人的生活。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心。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穷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情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穷人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你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的优秀文章。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丽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依然乐观向上,关心家人,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庭走出困境的故事。
文章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贫困人家孩子的坚强和勇敢,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
同时,文章的语言优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贫困生活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和理解小丽的勇敢和坚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小丽的勇敢和坚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小丽的勇敢和坚强。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同时,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体会小丽的情感变化,理解她的勇敢和坚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同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桑娜和渔夫两家人的故事。
在寒冷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留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渔夫出海打鱼时不幸遭遇风暴,生死未卜。
课文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对话,表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学生。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文章,对通过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品质的深层次内涵,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会通过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来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通过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来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复印件4.黑板和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名校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4《穷人》名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是一篇现实主义小说,描述了一个贫穷家庭的生活。
通过描绘主人公夫妇的勤劳、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展现了他们在艰难生活中的坚守和希望。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的勤劳、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2.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理解主人公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述的场景。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这些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和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细节问题,如主人公的品质、文章的情感等。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帮助和启发。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对主人公的品质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14穷人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它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故事,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穷人)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
2.这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了解一下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介绍。
(出示课件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
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
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
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练,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
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教师给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出示课件3)(1)读准每一个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音。
(2)读好每一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反馈初读情况。
3.学习生字。
“澎、湃、掀、淋”:都是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要把右半部分写紧凑。
“唉、嘿、嘛”:三个字都是口字旁,口字旁书写时要偏上一点,而且要窄一点儿,小一点儿。
4.检查朗读课文,学生评议,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语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地去朗读、去品评。
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所以安排这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地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穷人 部编版
《14 穷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3.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4.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二、教学重难点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三、教学过程(一)阅读资料,导入课程。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将和大家共同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穷人》和第十四课《在柏林》。
1.阅读书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穷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俄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
在书后资料袋中为我们介绍了作者有关信息,请你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朗读词语。
相信通过之前的预习,你已经能把课文读准、读通了。
请你跟老师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心情的。
请你再读一读这些词语,感受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2.指导书写。
读后我们也会发现“汹涌澎湃”一词中,四个字都是三点水旁,它在文中形容水势浩大,描绘出了渔夫外出打渔时面临的恶劣自然环境。
其中“澎”“湃”两个字比较难写,这两个字的右半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要把右半部分写紧凑。
生字表中哪些字你觉得难写?找出来,写一写。
(出示生字)3.概括课文大意。
掌握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学习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穷人》中主要刻画了桑娜、渔夫和西蒙这三个穷人的形象。
你能借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
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
(三)品读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1.交付学习任务一: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文章当中没有一个“穷”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学方案教材解析《穷人》是六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穷人》一文的创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败坏;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探寻人类最美的心灵。
板书课题——穷人二、初读课文1.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
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渔夫轰鸣沉思风暴抱怨倾听探望照顾敲门阴冷宁静脸蛋清新渔网糟糕倒霉忧虑湿淋淋自作自受心惊肉跳4.词语解释。
魁梧: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
黧黑:形容脸色黑中带黄。
5.说一说本文的人物、事件。
几个穷人:桑娜、五个孩子、渔夫、西蒙、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渔夫。
情节概括:桑娜和渔夫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不顾家庭困难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2.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处处看出“穷”意。
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1)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
四、总结提高同学们,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辛啊!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
贫穷虽然暂时无法改变,但他们除了穷,却还有世间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勤劳、充满爱心,拥有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他们是一无所有的穷人吗?下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细细体会桑娜和渔夫那“富有”的一面。
五、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十分穷苦,但在邻居西蒙死后,却主动收养了他的两个孩子的事。
二、品读课文1.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内环境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词句。
思考:屋里屋外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屋内:温暖舒适炉火未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衬托出了桑娜家的温暖。
其次,在黑暗统治下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
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1)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从第一处心理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贫穷。
但面对贫穷,桑娜是什么心态?面对贫穷,桑娜还在感谢上帝,因为孩子们都健康,所以她很感恩,而非抱怨。
可见她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
(2)“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从第二处心理描写中,我们除了能感受到西蒙一家的贫穷,还能感受到什么?桑娜对邻居的关怀、同情,正是这份关怀驱使她在深夜去西蒙家看一看。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①“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从中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忐忑,心上各有一个上下,表示心里不平静,七上八下的。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挚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由此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②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
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他想告诉我们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3.找到对话中的几处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思考: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1)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面对刚从死亡中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收养孤儿的事,只能不作声。
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惧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妻子沉默,所以也一时无语。
(2)“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一方面桑娜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而感到难过与沉重。
另一方面桑娜把事情告诉了渔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思考: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
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2)思考: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后,最后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
(3)这一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渔夫进行了描写?神态、语言、动作(4)“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的“熬”字可以替换成其他字吗?“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
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然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5.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
这“一动不动”的反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桑娜虽然没有和渔夫商量就把孩子抱回来,但渔夫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看到熟睡的七个孩子,妻子的善良也让渔夫开心、感动。
三、问题探究1.读课文,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开的时间的语句。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觉还早。
”思考: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为什么说“睡觉还早”,这时不是已经很晚了吗?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但“睡觉还早”四个字更能道出穷人之穷。
桑娜之所以觉得“睡觉还早”,是生活所迫。
往常这个时候,丈夫肯定还没有回来,所以睡觉还早;自己也总是一直缝缝补补,所以睡觉还早;等丈夫回来,桑娜还得与丈夫一起清理渔具,所以睡觉还早。
而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就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他们的生活很艰辛。
这四个字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2.西蒙在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众多可怜人的缩影,作者写她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悲惨吗?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第7自然段,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思考:(1)西蒙爱孩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西蒙知道自己挨不过这个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唯一可以取暖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既写出她们家触目惊心的穷,更写出“穷”背后深沉朴素的母爱。
(2)文中写道:“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