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第一单元1.2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总结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单元总结(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1.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2.法国:希望报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3.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4.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5.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6.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7.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8.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三、一战的影响和后果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沙皇俄国、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4)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四、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角。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第1课 巴黎和会
3.勾结与争夺 (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___德__国____。 ①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②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__美__国____支持。 ③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 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__英__法____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__日__本____。 ③影响:引发了中国的__五__四__运__动____ ,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与会国的目的 (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 ②目 措的 施: :扩 支大 持和 __日_巩_本_固__“_在大太英平帝洋国与”美版国图争。雄;利用美国遏制__法__国____。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___德__国____,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__山__东____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 岛屿。
答案 (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维护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妄图称霸世界。 (2)理解: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原因: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 国的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
[史论归纳] 1.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的原因 (1)苏俄被看作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 覆的对象,所以不允许它参加这次会议。 (2)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 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从中添乱,所以要将其排斥在外。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2张PPT)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战争过程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
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
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
利用中立,扩大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战争过程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国参战
材料一 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1917年1月17日,德国密报 德驻墨西哥公使,称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 战争中失去的土地。2月15日,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 局破译并传给美国政府,威尔逊知道后认为这是对美 国的侮辱和挑衅。美国新闻界将电报公布后,全国一 片哗然,反德风浪席卷美国。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
战争背景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7月26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于8月1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月3日下午6时1刻向法国宣战。 于7月30日开始总动员。 8月1日下午4时3刻,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从8月4日夜11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背景
战争过程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3天后,他被撤职。
(1)重心:西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法国境内)1914.9 ①国家:德国→英法 ②特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结果:施里芬计划破产,1914年底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美国参战主要原因:分享胜利果实,凭借经济实力, 夺取世界霸权 影响:大大增强协约国的实力,推动战争进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
[尝试答题] (1)基本现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主要 取 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国家:英国、 法 国。矛盾: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之 间 的矛盾。 (3)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 矛 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形成 了 分别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历史因素: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 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____奥__斯__曼_____帝国的 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与塞尔 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交战,保 加利亚战败。
考查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 卫 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 俄 政策……给予帮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学课件
3、美苏“冷战”加剧及军备竞赛升级,造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不安;
4、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5、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四、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漫画:面对伊拉克战争,各国表态
1、特点:
内容上——多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 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罗 素
爱因斯坦
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之外都把它 忘了吧!果真如此,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天堂的通路。如果 不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 途。 ——《人类的危机》
警世之语
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外,原子的分裂已经改变 一切,我们因此走向从未有过的大灾难。
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 行动。
2、作用:
(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 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 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 制定; (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 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 坚实基础。
1968年期间,我们阵亡的人数平均每 周达到278人。我们每年在战场上的额外花 费220亿美元。征召人数提高到平均每月3 万人,尽管做了这样的投资,在战场上还 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 ——尼克松于1973年5月3日致国会咨文
美国著名反战人士,影星简· 方达和越南人民 军战士一起在nghe An省行走,简· 方达要求不搞特 殊,和战士们同吃同住。(1972)
和平鸽 ( 毕加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1.2《旷日持久的战争》ppt课件.ppt
影响
马恩河战役
德军速战速决 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战略主攻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 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 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而就圈全时 兵 伤 结像座逃一部间力亡果村。样乖战::::庄我,乖神11一西95在, 围 德 投百 线136个只 着 国 降地三 再年师见 村 人 ,上十 度7月划德 庄 全 一余 转至军 转 给 共了万 入1在 了 吓 有一1人 阵月道四 一 懵3地0散 圈 了禁0战, , 多人。”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西线
波罗的海南岸 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线
一、大战的爆发:
1914、6、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条战线
东线 西线 南线
俄
奥德
英法
德
塞
奥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索姆河
巴黎
凡尔登
日德兰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占领欧洲:1940 年,德国占领了欧洲大 部分地区,包括法国、 比利时、荷兰等国家。
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 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
国宣战,加入战争。
德国进攻苏联:1941 年6月22日,德国进攻 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 界大战进入新的阶段。
03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
明治维新:日本开 始向西方学习,进 行政治、经济、军 事改革
开支
战争策源地可能 引发难民潮,给 周边国家带来社
会和经济问题
战争策源地可能 成为恐怖主义滋 生的温床,威胁 地区和平与稳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
推动了科技、文化和思想 的进步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 系
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0XX
改变了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改变了国际关系,许多国家在战争中结盟或敌 对,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影响了国际经济秩序:欧亚战争策 源地的形成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 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亚战争 策源地的形成使得欧洲和亚洲的 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 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欧洲:多党制,政党竞争激烈
添加 标题
欧洲:议会制度,立法权和行政权 分离
添加 标题
亚洲:集权制度,强调集体利益和 稳定
添加 标题
亚洲:一党制,政党相对稳定
添加 标题
亚洲:总统制度,立法权和行政权 合一
经济结构的差异
欧洲:以工业为 主导,农业为辅
亚洲:以农业为 主导,工业为辅
2014版高中历史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选修一 专题一
募役(免 役)法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农田水 利法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措施 方田均税法
作用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将兵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维护了秩序,减轻财政负担
保马法
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质量和数量
军器监
军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
科举改革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 改革学校制度 改革人才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 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 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 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主题 1 梭伦改革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 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 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 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 地占据优势。 材料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探究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梭伦的哪些政治主张? 提示:政治主张:对贵族的限制,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提 高平民的地位;要求缩小贫富差距,节制财富集中;制定法律 管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探究2:以上材料体现梭伦改革具有什么色彩? 提示:具有明显的“折中”色彩。 探究3:梭伦为何要“保护两方”“一视同仁”呢? 提示:调和矛盾,减轻改革阻力。
二、商鞅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 形成
①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
经济 推广,农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3教学课件:第2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25张PPT)
不列颠之战的作用和影响
1.致使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的反攻提供了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 反法西斯斗争。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 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 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 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 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波兰灭亡的原因.
古德里安 “闪电战”创始人
迎击德军的波兰军队 实行“闪电战”的德国空军和坦克
9、要学生 做的事 ,教职 员躬亲 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1 12021/ 8/11We dnesda y, Aug ust 11 , 2021
色
巴 黎
当 斯特拉 斯堡
1940年6月17日 战线
法
国
维
日
根据停战条
希
内
款德国占领
瓦
区域
1940年6月马14赛日,德军进入巴黎。
15日凌晨7点半左右,我(丘吉尔)被唤醒,说是雷诺先生 打来的……他用英语讲,显得非常沉重:“我们被打败了。” 我说:“不会败的得这样快吧?”可是他回答说“在色当附 近战线被突破了;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大批地涌了进来。” 这位法国总理再次重复他开头那句话:”我们被打败了;我们 这一仗打输了。”
奇怪的战争 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100余个师,
2014年高中历史 1.2 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括(
3.《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 )
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 的经济地位 B.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 D.非债务奴隶逐渐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解析:A项的前半句是错误的,因为梭伦改革的措施 与影响是“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 土地”,“改革以后,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 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而后半句正确,“为了减轻贵 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也对改革措施进行了一些 调整,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答案:A
土地收入 公民大会 第三 贵族 抽签
梭伦的“遗产”
1.关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认识
(1)确立的必要性:进入公元前6世纪,依靠工商业强大 起来的新兴阶级对无法参与政治强烈不满。工商业奴隶主要 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 (2)原则:以财产的多少作为划分等级的依据。 (3)方法:规定雅典所有公民每年的总收入全部折合成 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
4.下图是古雅典陶瓶中的一幅画,该画真实地记录 了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少年积极学习手工技艺的场面。梭 伦积极提倡这些少年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
B.打击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 C.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 D.改变雅典社会的产业结构 解析:梭伦提倡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促进雅典 手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可知此措施 使得被卖到外邦的人重新获得人身自由,这恰恰与“解 负令”的内容相同。 答案:B
2.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人以人 身作抵押,这主要是为了( ) A.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C.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D.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解析: 梭伦推行《解负令》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 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1879年德奥先盟,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德国中心;1892年法俄协约,开始对峙;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焦点:巴尔干半岛。
三.巴尔干火药桶:1.因素:地理位置、民族宗教、领土纠纷、大国干预。
2.危机: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俄国、塞尔维亚等国不满。
3.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塞、保、希、门的内哥罗四国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奥败。
1913年,塞、希、罗、门、奥五国与保加利亚,领土纠纷,抢夺胜利成果。
保败。
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1.客观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2.现实性: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3.可能性: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德一一西线具有决定意义;东线:俄国对德奥;南线:塞对奥匈。
二.施里芬计划:德国针对法国进行军事进攻的计划,主要是在北方通过突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直指巴黎,在6周内打败法国。
三.德国为什么渴望速决战?为什么速决战变成了持久战?持久战哪方有利,为什么?1.避免东西两线作战;2.双方均没有绝对优势,当时武器更有利于防守,马恩河战役打成了阵地战,法比军队顽强抵抗,俄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迅速参战,出乎德国预料;3.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4.面积大、人口多、资源有优势。
高中历史选修三越南战争 ppt课件
第三阶段: 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
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 1965年,约翰逊下令采取“滚雷行动” ,在南越不再局 限于使用傀儡军,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迅速增 加,达到50万人。1968年初,越南北方军队与南方人民 武装联合发动了“春季攻势”,向西贡、顺化、岘港等64 个大中城市、省会及军事基地展开猛烈进攻。同年3月, 约翰逊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对北越的轰炸。5月越美巴 黎谈判开始。11月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 至此,“局部战争”结束。
2.日内瓦会议
1954年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奠边府 战役中赢得对法国国防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 民主共和国。根据瑞士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 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越南民主共和国由越南共 产党执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统治之 下。
3.美国卷入
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市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 (南越)。瑞士日内瓦会议(1954年)规定,统一 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 没有举行。
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为 时12年的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第五阶段:
1973—1975年。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后,南越阮文 绍政权十分孤立。
1975年越南人发动总进攻,打垮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 完成了南北统一。
在美军执行“常风行动”的同时,大量南越空军的飞机为 了逃亡也径自飞往美国舰队要求降落避难。为了腾出甲板 起降飞机,美军不得不先后将46架飞机推入大海。除此之 外,大量南越平民甚至驾着各类大小船只乃至舢舨驶往美 舰队所在水域,数量超过4万人。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3:第1课 朝鲜战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2.不同点 (1)朝鲜统一属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 同,是中国内政的统一,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 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 (2)朝鲜的分裂主要是内战所致,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 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中国的统一则是两岸进行 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 的问题。
(2)美国的霸权政策: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推行自己的霸权
政策,对__社__会__主___义__阵__营___进行包围和封锁。
2.战况 (1)爆发 ①时间:1950 年 6 月。 ②初期战况:朝鲜人民军攻占___汉__城_____,并向南方推 进,韩国军队节节败退。
(2)扩大 ①美国操纵联合国组建“__联__合__国__军__”,干涉朝鲜内 政,战争扩大为一场___国__际__性___的局部战争。 ②美军反攻,越过“三八线”,占领__平__壤______,并把 战火烧到鸭绿江畔,威胁中国的安全。
朝鲜战争美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美国出兵朝鲜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士兵士气低落。 (3)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作战。 (4)苏联的大力支持。
重难点讲解
一、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从战争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在美苏冷 战状态下,美国不敢直接对苏联动用武力,而是采取打击其 盟友的方法对苏联进行遏制;同时美国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 扩张的结果。 2.从战争过程看:朝鲜战争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性的局 部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单元归纳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过程(1914—1918)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三个阶段:四大阶段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评价
战争催生了新旳世界
成果 对人类社会旳影响
读史能够使人愈加明智、宽厚和深沉。一次大战给我们留下旳思索还远远没有结束。战
12 争总2是0残24酷/旳10,/1和平那么美妙。在全球化旳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
2024/10/1
9
B.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旳浪潮
(1)参战国旳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
②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 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2)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旳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原因:列强战争,增进民族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域旳资 本主义得到一定旳发展。 ②体现:在十月革命旳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旳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C.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世界性国际政
治组织——国际联盟。
2024/10/1
10
人类社会旳影响——人类社会进步旳契机
①变化了欧洲旳政治格局:摧毁了德、俄罗、奥、土 耳其四个帝国;促成了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旳出现。
②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旳催化剂:飞机进入实 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 合成技术等等。
计划破产 重心转西战事惨烈 有入有退 战争结束
2024/10/1
7
认识:德奥集团失败旳原因。
1.经济实力:德奥集团处于略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 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德国旳“施里芬计划”过底估计对手旳 势力;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旳预料;德国被 托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旳泥潭。
微信课件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
•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 巴黎和会,与会国为27个黎和会不公正性
• 与会国:27个战胜国,战败国和苏俄被排 除在和会之外。 • 代表名额:美、英、法、意、日五国各有5 名全权代表,可以出席一切会议。其他国 家只有1至3名代表,只能出席与他们有关 的会议 • 和会设置:全体大会仅在形式上进行表决。 和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五国代表组成的最 高委员会,他们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
三、巴黎和会实质
• 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五 兽 图
拓展:巴黎和会惊人的“巧合”
• 会议召开时间和地点(1月18日,凡尔赛宫) • 1871年1月18日,德国在凡尔赛宫举行了德 国统一仪式。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 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 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 讨论的内容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 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对德国人进行雪 耻。
拓展:巴黎和会惊人的“巧合”
•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日期—6月28日 •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 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一战导火线。 今天,战胜国选择在5年后的同一天,让德 国人接受协约国的审判,算是对德国人羞 辱。
谢谢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战。
•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 军队作战。
• 二、1914~1916年的战况
• 1.1914年
• (1)西线
• ①战争爆发后,德军施根里据芬计划
“
”,首先在西线
• 集中兵力霞,飞先占领比利时,接着向法国发起
进攻。 • ②法军总司令
马恩河
抓住德军进攻速度过
快之机,调动英
•
法联军展开反击。双方在
版图小,而且经济军事实力最弱,所以图中
的意大利国王是一个小个子(他本人并不矮)。
• 三国同盟中,德国为核心是自然的;而意大利 国王则是羞羞答答半遮脸,他与德国皇帝的距 离比奥匈帝国皇帝与德皇的距离要远一些,看 起来似乎是被强拉入伙的。三国同盟中的这种 “三心二意”在战争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德、奥 匈事前没有与它商量,没有加入到同盟国集团 一边作战,而是与协约国集团谈好条件,成为 反同盟国集团的一员。
• 【角度2】为什么说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 的一年?
•
提示 (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
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
•
(2)从战争形势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
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
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
(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
和最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
•
(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
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
移。0
• 2.阅读下面材料:
• ……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 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地面 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 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 请回答:
• (1)材料反映出了怎样的战争特点?
进程的?
• 提示 (1)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 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 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 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 在东线转为阵地战。
• (2)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 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 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地 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
战争的主要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战争重心经
过两次转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德国由进攻
转为防御,由速决战转为阵地战,逐渐走向失
败。
• 探究学习总结
• 一、本课测评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 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 答案提示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一方。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 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因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有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 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 利于速战速决。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显然对其 不利。
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未能决
出胜负。
德、英
• (3)日德兰海战:这是 模的交锋。
海军间最大规
• 拓展1 • 新式武器的作用
• 一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武器?坦克第一次使用 在哪一战役中?新式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怎样 的作用?
• 答案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索姆河战 役。新式武器作用: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 战争更加残酷;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 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波及的范围更大。
• (2)英法军队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 武器装备,更
• 适于进行持久战和阵地战,以利于协约国 军队掌握战争
• 的主动权。
1.• 阅读下面材料:
• 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 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 即“施里芬计划”。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 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 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 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战争爆发前,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 发的德国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 回故乡。”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也十分乐观地 认为德军会稳操胜券。
• 请回答: • (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2)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是哪一次战役?
之后战事呈何特点?
• 答案 (1)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各个击破,速 战速决。
• (2)马恩河战役。之后双方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 【角度1】1915年、1916年战争重心的转移是 如何影响一战
•
• (2)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是“最具决定意义 的一战”?
• 答案 (1)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
• (2)这次战役使德军伤亡惨重,完全丧失了战 略优势,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战略优势开始 转向协约国方面。因此,凡尔登战役被认为是 “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 特别提醒
•
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开大战,最后德
相持
地区展
• 军被迫撤退,该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
• (2)东线
• ①1914年8月,俄军攻东普入鲁“士 迫使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
• ②德军很快在随后的反击中攻入俄境。但与
此同时,俄军打败了奥匈军队,深入奥地利
境内。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
战阵。地
• 名师点拨:德军战前制定了作战计划,速决 战是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灵魂,一旦破产, 便走向失败。而德国开战后不久便陷入了这 种窘境,在马恩河战役后被迫转入了持久的 阵地战。
法军站稳了脚跟、德பைடு நூலகம்士气开始低落。双方伤
亡总人凡尔数登达绞到肉7机0多万,被称为
“
”。
• (2)索姆河战役
• ①战况:为了牵制德军凡,尔支登援
,6月
下旬,英法联军发动了索姆河战1役50。双方投入
的兵力超过 武器——
个。师坦到克。11在月战中役旬中,英战国役使结用束了。新
规模最大
• ②影响: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 提示 (1)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 订作战计划
• 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 事可以速战速
• 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 特别是俄军的
• 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
• (2)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 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 装备的使用,使进攻一方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 价。
2. • 1915年:德奥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东线,但俄求国 一举击溃 、结束东线战斗的计划再次落空。
3.• 1916年 • (1)凡尔登战役
• ①战况:1916年,德军准备把凡尔登作为 “法军碾在碎总法司军令的磨盘”的,指迫挥使下法,军经退过霞出飞顽战强争抵。抗但, 粉碎了德军的计划。
• ②影响:该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
• (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 而德军是长途作战, 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 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 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 【角度2】持久战的形成对交战双方带来了怎 样的影响?
• 提示 (1)这一变化使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落空,打乱了
• 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 面。
•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课程标准
内容解读
简述第一次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一场持久战。
的过程。
2.战争长期性造成的影响。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战线
• 1.西线:比位利于时 英法军队同德军
、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
作战。 罗马尼亚
•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
,俄军
同德、奥匈军队
奥匈
• 二、学习延伸
• 请回答:这幅图画为什么名为“三心二意 的同盟伙伴”,你能试说明理由吗?
•
答案提示 通过当时一名西方画家画的这
幅漫画,理解在同盟国内部的三个国家也是
“三心二意”的情况。其中奥匈帝国占据的
版图较大、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最强,所以
这两个皇帝的个子高矮差不多,从屈腿的情
况看,德国皇帝还略高一些;而意大利不仅
• 拓展2
• 读表:
•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战役
双方投 入兵力
双方伤亡 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万人
35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个师 130多万人
• 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 答案 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 ,消耗巨大, 伤亡惨重。
• 【角度1】“一战”为何会演变成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