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 1.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 参考因素:
生活费//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 //就业状况//区域经济
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 (1)试用期 • (2)培训 • (3)保守秘密 • (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
• 试用期条款的限制: • (1)试用期期限 • (2)试用期工资的最低水平 • (3)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
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 (1)试用期期限(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 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一页。
三、实施
• (一)管辖 • 1.地域管辖 • ---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
市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 2.级别管辖---上级可以管下级 • 3.制定管辖---共同的上级有权指定
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一页。
• (二)形式 • 1.主要形式--• 日常巡视检查、审查报送材料、接受举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 的解除
协商 解除
劳动者 用人单位 经济Βιβλιοθήκη 解除解除补偿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 终止情形 • 手续办理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
四、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 (一)集体合同
订立主体: 工会----用人单位
类别: 专项集体合同//行业性集体合同//区域性集体合
就业促进法课件
第一节 就业概述
一、 就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就业的定义 广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价值 的过程。 狭义: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 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获得有报酬 或经营收入的职业。(劳动法)
(二)劳动就业的特征
1、劳动者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 行为能力的公民。在我国是16周岁,有 劳动能力和部分劳动能力(没有劳动权 利能力的人没找到工作,不属于失业)。 2、劳动者必须有就业愿望。如果主观 上没有就业愿望,即使临时参加社会劳 动,也不属于就业。比如,大学毕业考 研、专升本等做兼职、勤工助学也不是, 那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为了生活 费等。
就业促进法
(二)港澳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满18周岁,身体健康; 2、持有内地主管机关签发的有效 旅行证件; 3、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或学历证 明)和工作经历
就业促进法
(三)外国人应具备的个人条件: 1、满18周岁,身体健康; 2、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历 3、无犯罪记录 4、持有有效护照或身份证件
比如对未成年工、妇女的保护原则,残 迹人、退役军人等的就业保障原则等。 (残疾人做生意减税、免税;城镇退役 军人保障其第一次就业等); (五)禁止未成年人就业原则。 见教材49页 公平就业原则
就业促进法
理解:失业与下岗
(一)失业的界定
1、失业——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 行为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未能实 现就业的状态。 2、失业的类型:总量性失业、结构性 失业(广东现象很严重)、摩擦性失业 (由于信息不对应产生,属于正常)、 选择性失业(自愿失业,比如大学生毕 业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等等。
第四章 就业促进法 第一节 就业概述 第二节 公平就业 第三节 就业服务与职业介绍 第四节 就业援助 第五节 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六节 招工制度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体系
二、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政策 1.我国公共卫生政策体系 (1)城市 ①卫生监督体系 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农村 预防保健服务简陋 卫生资源明显不足 预防保健网破损 卫生机构设施简陋 卫生人才缺乏 (3)我国公共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重视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失当 (4)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 合理制定公共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
(3)改革前中国的教育制度 教育为工农服务 学习苏联 教育政治化和泛政治化 (4)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恢复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体制和秩序
改革办学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中等以下教育实行分级办学与管理
加强高校的自主办学
2.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与发展分析
(2)住房应该是一个社会福利领域
(3)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和对住房定义的需求都很复杂 (4)住房与健康等其他多项福利议题密切相关
3.当代住房政策的基本模式
(1)住房财政政策:对建房、购房、租房给予财政补贴 政府直接介入住房供给并相应投入财政补贴
政府向住房需求者提供财政补贴
(3)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①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日常生活服务 社区环境和绿化服务 社区治安服务 社区文化体育和社区教育服务 社区再就业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特殊人群服务(贫困、长者、残疾人、 儿童与青少年、优抚对象) ②运行模式 政府支持、社区主办、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
资金政策: 贷款: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贷款支持 补贴:每张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资金支持补贴; 每月给予收住老年人相应的补贴
《劳动法》第十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法》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076 劳动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形式(★三级考点、一般为选择、名词、简答)1.【劳动法律责任】【1704名】指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行政机关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所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3.简述劳动法律责任形式..........【1307简】(1)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方式予以追究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等形式。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旨在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法律责任形式。
民事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人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殊情况也包括国家有关行政机关。
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经济补偿、强制履行合同、补发工资、补缴保险费、提供安全卫生条件等。
劳动法中的民事法律责任,较一般民事法律责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赔偿数额的法定性较强;二是出现独特的经济补偿;三是以责令支付作为实现民事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如补发工资、责令提供劳动安全条件等,这就使民事法律责任兼有行政法律责任实现方式的特色。
(3)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劳动法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触犯我国刑法,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
是劳动法律责任形式中处罚性最严的一种。
违反劳动法的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由《刑法》和有关劳动法律所规定,主要犯罪有重大安全事故罪、违章冒险作业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强迫劳动罪、妨碍执行公务罪、滥用职权罪等。
077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三级考点、一般为选择、简答、案例)1.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无效:一是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即内容违法;二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未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意见,且并未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即程序违法。
2.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0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全新我国劳动法
全新我国劳动法员工是在我国最重要的社会发展组员,为了更好地确保众多员工的权益,在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发展趋势,《劳动法》也在不断升级中,下列是我梳理的全新我国劳动法,热烈欢迎参照阅读文章。
一、文件目录第一章通则第二章劳动合同书的签订第三章工作合同的效力和变动第四章工作合同的解除和停止第五章特殊规定第一节集体合同第二节劳动派遣第三节非全日制劳动力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依据第八章附录二、法律条文文章正文第一章通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利,调节劳务关系,创建和维护保养融入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规章制度,推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据宪法学,制订此方法。
第二条在我国地区的公司、私营经济机构(下列通称用人公司)和与之产生劳务关系的员工,可用此方法。
第三条员工具有公平学生就业和挑选岗位的支配权、获得劳务报酬的支配权、歇息请假的支配权、得到工作健康安全维护的支配权、接纳岗位技术培训的支配权、享有社保和褔利的支配权、报请关于劳动仲裁解决的支配权及其法律法规的别的工作支配权。
员工理应进行工作每日任务,提升专业技能,实行工作健康安全技术规范,遵循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条用人公司理应依规创建和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具有工作支配权和执行工作责任。
第五条我国采用各种各样对策,推动劳动监察,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制订工作规范,调整社会发展收益,健全社保,融洽劳务关系,明显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我国倡导员工参与社会主义社会义务劳动,进行劳动竞赛和意见和建议主题活动,激励和维护员工开展科研、技术创新和创造发明,嘉奖和奖赏劳模和先进个人。
第七条员工有权利依规参与和机构公会。
公会意味着和维护保养员工的合法权利,依规自立自强地举办活动。
第八条员工按照法律法规,根据职工大会、员工代表大会或是别的方式,参加民主决策或是就维护工作合法权利与用人公司开展公平商议。
第九条国务院办公厅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全国各地工作工作中。
社会工作法规教学大纲
附件1:《社会工作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数:_32___ 学分数: _2__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___0____ 适用专业:_社会工作_ 执笔者 _LXL(讲师/硕士_) 编写日期: 2022-3-1 _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社会工作法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其是以我国有关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为讨论内容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工作法规在社会工作专业体系中的作用,遵守、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培养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工作法规意识和法规运用能力,提供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社会工作法规》教学课时32学时,第七学期开设。
在全面介绍我国社会工作法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特别注意、注重对与社会工作紧密联系的“社会救助、特定人群保护、婚姻家庭、社区矫正、信访调解、优抚安置、公益慈善、民间组织、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法规进行深入、细致、重点的分析、探讨,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法规分析、解决各种社会工作实际案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也为学生毕业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国家立法步伐,“与时俱进”。
2、学生应系统了解《社会工作法规》教材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文件和司法解释文件。
三、课程教学内容 ( 含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概述教学内容:社会工作法规的概念、特点,社会工作法规的基本内容,社会工作法规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法规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法规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社会工作规范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法规运行中的作用第二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教学内容:社会救助法规概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未成年人救助法规,农村五保供养法规,城镇住房救助法规,法律援助法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法规内容的介绍。
教学重点: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特困未成年人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内容的把握与运用第三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教学内容: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概述,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的基本内容介绍教学重点: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与残疾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主要权利及其如何保护?第四章我国婚姻家庭法规教学内容:我国婚姻家庭法规概述;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的基本内容介绍教学重点:婚姻家庭中的权利、离婚及其后果;收养的条件、收养及其解除收养后果;继承的条件;婚姻、收养、继承纠纷如何解决?第五章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法规教学内容: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法规概述;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法规的基本内容介绍教学重点:调解的操作,信访的依法处理,社区矫正的内容及其实施,禁毒措施的采取第六章我国优抚安置法规教学内容:我国优抚安置法规概述;革命烈士褒扬法规、军人抚恤优待法规、退伍士兵安置法规与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革命烈士的认定,军人抚恤优待的主要内容,退伍士兵如何安置?第七章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法规教学内容: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法规概述;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社区服务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居委会、村委会、社区的关系与性质,社区建设与服务的基本内容第八章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教学内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概述;公益慈善事业法规、志愿服务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公益慈善组织、公益事业捐赠、彩票发行与管理,志愿服务的性质与内容第九章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教学内容: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概述;社会团体管理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基金会管理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社会团体的条件、民办非企业的性质与条件、基金会的条件及其管理第十章我国劳动就业法规教学内容:我国劳动就业法规概述;促进就业法规、劳动合同法规、劳动争议处理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促进就业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补偿;劳动纠纷如何调解、仲裁和诉讼第十一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教学内容: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概述;公共卫生法规、医疗服务体制法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公共卫生法规,计划生育法规第十二章我国社会保险法规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保险法规概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法规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五险”的基本条件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以讲授为主,以案说法,适时、恰当地穿插部分声像资料;有针对性地组织2次左右的课堂案例讨论。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劳动法》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劳动法》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经济法。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框架,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劳动法的基本的劳动标准和劳动制度,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法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46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讲清劳动法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标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研究融入对劳动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讲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点、启发研究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研究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人力资本管理类各专业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具体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凄迷成绩占70%。
三、教材选用:《劳动法》关怀,XXX出书社,2010年4月。
四、教学内容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的维护。
本教材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正确的阐述了我国的劳动政策和法律,坚持党中央所确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准绳,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我国的劳动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吸收一些本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经验。
本教学包孕三编,第一编劳动法总论,第二编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第三编劳动争议的处理与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标准版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第24条)
c.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和条件(《劳动 法》第25条) d.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 重大损害;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 法》第25条)
(2)提前三十日书面告知后可解雇职员旳 情形(《劳动法》第26、27条)
原则,拟定劳动者日或周旳劳动定额。
(4)不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
劳动部《有关企业实施不定时工作制和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旳审批方法》要求: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旳职员,能够 实施不定时工作制。 a.企业中旳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 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原 则工作时间衡量旳职员;
2.职员旳招聘与解雇
1)企业在招聘职员时必须依法遵照下述原则
(1)平等就业原则 (2)相互选择旳原则 (3)公开竞争就业旳原则 (4)照顾特殊群体旳就业原则 (5)禁止未成年人就业旳原则 (6)先培训、后就业旳原则
2)在解聘职员时应遵照旳法律法规
(1)正当立即解聘职员旳情形 a.劳动协议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旳劳动协议
5.改善劳动关系旳途径
1)立法。 2)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旳作用。 3)培训主管人员。 4)提升职员旳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动关 系旳根本途径。 5)职员参加民主管理。
(二)劳动管理
1.劳动管理概述
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 人力资源旳开发和使用上旳管理工作,主要涉及 职员旳聘任与解雇、劳动协议旳签订与推行、职 业培训、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 劳动酬劳与福利等。
c.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旳其他情形。
国务院《〈有关职员工作时间旳要求〉 旳实施方法》第7条要求:下列情况可安 排职员加班加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_第十一章(三)_2011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担任。
A:职工代表
B:用人单位代表
C:工会代表
D:党员代表
答案:C
2、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A:15
B:30
C:60
D:90
答案:C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是( )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永久劳动合同
答案:B
4、下列哪种情况下,劳动者不可以即时辞职?( )
A: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国家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2.1.2 毕业生应了解的就业方针、原则
②与年龄成反比青年群体中职业流动的数量和频率远远超过中年和 老年群体。
③区域性差别一方面职业流动的方向为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另一方面,不发达地区内职业流动较缓慢,发达地区内的职业流动的 频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④现代社会职业流动与家庭背景的相关因素较少现代社会开放、公 正,以素质、能力为本位,打破了子承父业的框框,竞争能力是职业 向上流动的资本。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2)市场机制下职业流动的特点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下, 职业流动日趋正常化,其特点也逐渐明显,总体上表现为六个方面:
①与人力资本投入成反比受教育和训练的时间长,人力资本投入高 的劳动者,一般从事地位高、声望高、收入高的职业,流动的数量少、 频率低;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因为人力资本投入低、适应工 作能力差,流动的数量多、频率高。
就业政策是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风向标,也是毕业生就业活动的指挥 棒。例如,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市场导向、政策调控、 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 向。毕业生在就业前,务必深入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和原则,熟悉就 业的主要注意事项,各个环节实施的过程。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了 解有关地区、行业的就业原则和要求,做到知己知彼。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1.1 劳动法的定义1.2 劳动法的特征1.3 劳动法的性质和作用1.4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关系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3 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2.4 劳动者权益的实现与保障第三章: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3.1 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特征3.2 劳动合同的签订3.3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管理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四章:劳动争议的处理4.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分类4.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4.3 劳动仲裁的概念与特征4.4 劳动仲裁的程序与法律效力第五章: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与制度5.1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特征5.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5.3 我国社会保障法的体系结构5.4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管第六章:社会保险法律制度6.1 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类型6.2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6.3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6.4 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第七章:社会福利法律制度7.1 社会福利的概念与内容7.2 我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7.3 公共福利与特殊群体福利7.4 社会福利的发放与管理第八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法律制度8.1 劳动保护的概念与内容8.2 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8.3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8.4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的监管与实施第九章:劳动就业法律制度9.1 劳动就业的概念与原则9.2 就业促进政策与措施9.3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9.4 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第十章: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0.1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与承担10.2 劳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0.3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10.4 劳动法律责任的执行与监督第十一章: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与exceptions 11.1 劳动法的适用对象11.2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1.3 不适用劳动法的情况11.4 例外情况下的劳动关系处理第十二章:劳动法的修订与更新12.1 劳动法的修订背景12.2 劳动法的修订过程12.3 劳动法的最新变化12.4 劳动法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国际比较13.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国际现状13.2 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比较13.3 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发展第十四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督14.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机制14.2 政府部门在实施与监督中的作用14.3 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参与14.4 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惩罚第十五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育与培训15.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育的重要性15.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育的目标15.3 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15.4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育与培训的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劳动法的定义与特征: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把握劳动法的特征,如劳动法的社会性、强制性、综合性等。
国家开放大学2020春《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复习指导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指导2020.5第一部分:各章重难点内容介绍第二部分:期末考试题型介绍第三部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各章重难点内容介绍第一章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概述一、重点内容:1.社会工作政策法规定义:社会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国家法律、政府行政法规和其他各种政策文件2.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的体系渊源(1)法规体系(2)政策体系3.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是各级政府。
二、难点内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第二章社会救助政策法规一、重点内容:1.社会救助的原则(1)实体性原则(2)程序性原则2.低保对象的资格条件(1)户籍状况(2)家庭收入(3)家庭财产(工资性收入、家庭净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3.特困人员的认定条件(1)无劳动能力(2)无生活来源(3)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4.终止救助供养5.医疗救助的申请人员:(1)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2)特困供养人员(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6.教育救助7.社会救助综合改革(1)完善社会救助支付(2)强化社会救助资源统筹(3)优化社会救助流程(4)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5)创新社会救助监督检查机制第三章特定人群群益保障政策法规一、重点内容:1.家庭赡养与抚养权包括:(1)家庭赡养权(2)财产所有权(3)继承权(4)抚养权2.社会保障权包括:(1)生活保障(2)住房保障(3)医疗保障(4)特殊保障和福利3.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包括:(1)行政保护(2)司法保护(3)社会保护(4)家庭保护4.未成年合法权益的内容(1)生存权(2)发展权(3)受保护权(4)参与权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1)家庭保护(2)学校保护(3)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6.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教育权保障7.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1)政治权利(2)文化教育权利(3)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4)财产权利(5)人身权利(6)婚姻家庭权利8.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1)行政保护(2)法律保护(3)社会保护第四章优抚安置政策法规一、重点内容: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1)列示的父母或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2)烈士的子女未满十八周岁,或者已满十八周岁但因残疾或者正在上学而无生活来源的。
00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九章社会工作法规政策与实务内容概览• 第一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第五节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 第六节我国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 第七节我国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第八节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九节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第十节我国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 第十一节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第十二节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第十三节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各节逻辑及重要性主要领域具体具体节节节对应社工实务重要程度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高级大纲不要求了解促进与规范社会工作发展的法规与政策第一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了解社会保障法规与政策第十四节社会保险了解第三节特定人群权益保护(社会福利)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残疾人应用第二节社会救助救助应用社会工作开展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和载体相关法规政策第八节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应用第九节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了解第十节社会组织了解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相关领域法规政策第四节婚姻家庭家庭应用第五节人民调解、信访、突发事件应对了解第六节社区矫正、禁毒、治安管理处罚矫正了解第七节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优抚安置了解第十一节劳动就业与劳动关系企业了解第十三节健康与计划生育医务了解第一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第一部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第二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第三部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法规与政策第四部分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第一部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要求三、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的要求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的要求要求具体内容统筹规划制定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制定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职业道德体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开展专业培训三项工程、两项培训、四点要求发展专业教育十一点要求例如: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1点要求)1、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2、本硕博专业学位建设,专业教育与考试相结合3、学科重点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4、发展高等职业教育5、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6、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7、鼓励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换8、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9、科研项目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研究10、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11、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二、推动社会工作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使用的要求要求(一)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二)以(二)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市、乡村、少数民族聚居等社区城市、乡村、少数民族聚居等社区))(三)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民办民办社工事务所、各种社会组织社工事务所、各种社会组织))(四)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五)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六)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三、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三、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的要求工作的要求(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1、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社工人才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2、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工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3、支持重点机构人员参加职业水平考试4、鼓励用人单位聘用持证专业人员(二)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三)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第二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目标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内容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总量50万/中级5万/高级1万2020年:总量145万/中级20万/高级3万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在城乡、区域和领域的全覆盖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普遍接受专业培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价值伦理、理论知识、方法技术、实务能力、综合素质效能不断增强发挥专业性,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政策法规、社工服务于管理网络、社工服务组织、专业人才市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第三部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法规与政策《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及范围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与监督管理第四部分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一、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二、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制度三、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四、发挥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五、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保障体系一、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发展8万家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强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效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满足人民群众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法规与政策、综合能力学习打卡表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2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31-32天
第十五章企业社会工作
1
企业社会工作概述
2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学习打卡表
学习流程:
1、看教材/思维导图;2、听精讲网课;3、做母题;4、做章节练习;5、复习思维导图
时间
章
节
看教材
2
社会环境
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4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第8-13天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1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2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3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4
认知行为理论
5
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6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7
增强权能理论
8
社会支持理论
9
优势视角理论
10
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14-16天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1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2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3
社会工作的要素
4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5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第4-5天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
1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
2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3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守则
第6-7天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
人类行为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学习打卡表
学习流程:
1、看教材/思维导图;2、听精讲网课;3、做母题;4、做章节练习;5、复习思维导图
我国劳动就业的立法规制与完善建议
2019年6月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un.,2019 第32卷 第2期 JournalofShanxiPoliticsandLawInstituteforAdministrators Vol.32 No.2【司法实务】收稿日期:2019-04-15作者简介:李素琴(1976-),女,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事务系副教授;程亮生(1972-),男,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
我国劳动就业的立法规制与完善建议李素琴,程亮生(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摘 要〕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劳动法为基础,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主体,其他单项法律和行政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就业法律体系。
但客观而言,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就业和择业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促进就业中必须在法律层面进一步规制好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劳动就业;反就业歧视;就业促进〔中图分类号〕DF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00(2019)02-0087-04 就业乃民生之本,立国之策,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就业难的痼疾得到了有效缓解。
但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难以在短时期内做到根本性改变,大众就业、万众创业在具体实施中仍面临不少难题。
如何有效落实就业,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就业目标的重要任务,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目标的实现。
笔者结合我国当前就业立法实际试谈几点看法。
一、劳动就业的内涵与立法现状按照原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之规定,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
在具体实践中,就业人员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运用中必须予以准确区分和把握。
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共62页PPT
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我国劳动就业及相关政策法规
2021/8/17
1
第十讲 我国劳动就业及相 关政策法规
第一节 第二节
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劳动争议处理政策法规
2021/8/17
2
第一节 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 义务。”
2021/8/17
13
2.劳动合同的内容的约定条款
(1) 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
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 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 不得约定试用期。 (2)培训: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 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 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 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 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2021/8/17
21
四、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规定
(一) 工作时间和休假
1.最高工时标准
❖
最高工时标准,又称法定最长工时,有法定日最长工时和周最长工
时两种形式。
❖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2.休假。休假是劳动者的带薪休息时间,主要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 亲假、产假、婚丧假等。我国法定的休假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2009
(二)休息休假 1.公休假日(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
间):每周至少一天 2.法定假日 3.年休假:带薪年休假制度(需连续工作一 年以上可享受)1-10年,5天。10-20年,10 天。年20年,15天。
还有工作日内间歇时间、两个工作日间的休
息时间和探亲假
第四节
第十一章 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劳动合同的规定 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保障监察
第一节 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一、 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 (一)4个方面的原则 1,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2.平等就业与自主择业的原则 3.照顾特殊和困难群体就业的原则 4.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16以下童工;16-18未成年工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 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保障义务教育权利。 (2)16-18周岁,只能从事与其身体成长发育程度相适应 的劳动。
劳动报酬支付,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支付 令)
三、劳动争议的仲裁p234-235 1.原则:着重调解;及时迅速;区分举证责任。 2.劳动争议 仲裁庭:一般和简易仲裁庭 3.劳动争议仲裁员:条件、职责、回避p235 四、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
例题2011
例题2012: 50.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列争议中,不属于劳 动争议调解仲裁范围的是( )。 A.张某要求公司支付其加班工资 B.陈某受工伤后,要求公司解决医疗费用 C.李某退休后,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发放退休全 D.王某对公司的除名不服,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C 【解析】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范围包括:①因确认劳 动关系发生的争议。②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 动合同发生的争议。③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 议。④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 动保护发生的争议。⑤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 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 议。
第六节 劳动保障监察
一、范围、机构、原则
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和监察事项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约定条款:试用期、保守秘密、培训等等 ——试用期: 1,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试用期不得超过1 个月。 2,1年以上不满3年,2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不得超过六 个月 4.同一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5.合同不满3个月,不得设立试用期。 6.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7.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 约定工资的80%。
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
一、劳动保护 1.劳动安全卫生
2.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怀孕7个月以上,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 夜班 经期、孕期、哺乳一周岁内,禁止从事第 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
二、职业培训
例题2013
例题2009:
第五节 劳动争议处理
一、工资 1.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同工同酬。 2.工资水平和工资支付:货币形式 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备 案。考虑(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 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就业情况;地区之间工资水平的差 异。) 发布:省劳保行政上报方案省批准,7日内在当地政 府公报和至少一地区性报纸发行。前者需发布10内上报劳 动保障部。 调整:考虑最低生活费用,消费价格指数;社会保 险与公积金,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适时 调整,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3.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 院确认) 撤销合同、修改合同、赔偿损失
例题2013:
例题2009: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1.原则:实行履行;全面履行;合作履 行 2.规定:p222,5条 (二)变更:协商一致可以变更;书面形 式。
合同;区域性集体合同。 2.集体合同的效力 生效条件:报送劳动行政部门,15内未有异 议即生效。 劳动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最低标准。 工会:违法集体合同,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例题2011:
例题2009:
例题2010:
例题2010:
例题2010:
第三节 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2.劳动合同的内容
必备条款(多选/单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的 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例题2013:
B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1.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p233,了解 构成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国家授权,依 法独立地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 p233
二、劳动争议的调解p233 1.原则:自愿;民主说服 2.程序(书面/口头,调解协议书;)、期限 (调解申请收到15日内未协议,可申请仲裁)和 效力(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仲裁。赔偿
一、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范围与机构 (一)原则: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 (二)范围:6条 p232 1.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发生的 3除名、辞退辞职、离职发生的 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 生的 5.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 6.其他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1.情形:p224,7种 2.手续:p224 四、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 规定 1.集体合同的内容与分类 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 由工会与用人单位订立,未建工会的,由上 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 立。
集体合同类别:专项集体合同;行业性集体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规定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原则
(多选)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法公平、诚实守信
(二)劳动合同种类和内容
1.种类 3种类别
1.固定期限 2.无固定期限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双方
同意延续劳动合同,若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 定期限合同,则应当订立。 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订立书面劳 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工作时间 1.标准工作日制度: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2.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1)一般规定:经营需要,可与工会和劳动 者协商延长。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不 得超过3小时/日,且每月不超过36小时 (2)特殊规定(不受上条约束):自然灾害; 公共设施故障;其他情形 (3)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 加班工资:平常不低于150%,休息日不能安排补 休的200%,法定节假日不低于300%。
3.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3种情形,P223)! 单方解除合同,应当事先通知工会。 裁员20,或不足20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提前30 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裁减人员时,优先留用:无固期限合同;较长期限 合同;无其他人员就业,需要扶养老人或未成年人 的。 六个月重新招用,应通知被裁人,同等条件优先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6种(p223)
4.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应当经济赔偿的情况p224,7种 经济赔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 工资。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 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 月工资超过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本地 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补偿,年 限不得超过12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 月的平均工资
(二)7个方面的政策支持(p216) 二、 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 (一)就业服务和管理(4个方面) (二)就业援助 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 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 就业的人员。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措施:(6条)p218。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加 强基层就业援助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发就业岗位;引 导转移就业
例题2011:
例题2012:
45.根据《就业促进法》,下列就业援助措施
中,属于应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的是( ) A.提供岗位津贴 B.提供交通费补贴 C.提 供最低生活保障 D.减免税费
D
【解析】《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 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 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 通过公益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 实行优先扶持和重要帮助。
例题2009:
例题2009:
(三)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1.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多选/单选)《劳动法》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2)采用欺诈、胁迫手段订立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单选) 2.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多选/单选)《劳动合同法》 (1)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 意思的情况下订立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