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传播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
05 程与系统结构[视频 讲...
06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 际传播[视频讲解]
目录
07 第六章 群体传章 大众传播[视 频讲解]
09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 介组织[视频讲解]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
010 介规范理论[视频讲 解...
011
13.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 要学派[视频讲...
14.2 重难点解 读
14.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4.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 法[视频讲解]
15.2 重难点解 读
15.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5.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谢谢观看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 众变迁[视频讲解]
012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 究[视频讲解]
目录
013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 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视...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
015 史和主要学派[视频 讲...
014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 全球传播[视频讲解]
016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 研究方法[视频讲解]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可互动学习的“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 “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精讲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 (20小时)】。本书提供视频课程(教材和考研真题解析)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本书 每章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知识框架图勾勒本章所有知识点的结构脉络,本章重 点则指出本章的重难点及出题点,帮助考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脉络。第二部分为本章要点详解【20小时视 频讲解】,完整讲述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15章内容。该部分精讲详析本章重要知识点,介绍复习方法,透 析核心考点。第三部分为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精选指定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考研真 题,并提供详尽答案,帮助考生强化训练以巩固本章知识点并学会灵活运用。并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 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视觉传播
5视觉传播理论视觉传播概论一、视觉研究历史1、中国学者沙连香将信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2、视觉信息分为三类:1)眼睛从现实世界和现实场景中直接获取的;(人内传播)2)通过媒介间接转述的图像化的视觉信息;3)大脑存在的虚构的视觉信息;3、图像定义米歇尔定义“图像是形象得以出现的具体的再现的客体”;图像是对人类视觉信息的体外化记录,从而实现视觉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传播;4、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对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照片)、机器的媒介系统;5、图像的三种生成方式:1)手工:人类亲手创造;不可能大规模复制,传播渠道受限,但是有本雅明称为“灵光”(即作品中的画笔触感,有一种创作者在场的感觉)2)机械复制:生成速度快,对现实精确再现,大量复制;3)合成的图像:将想象画面和真实的现实结合起来;6、视觉传播三次转折:①复制技术对视觉传播的影响:再现事物更真实和完美;摄影技术对科学知识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更直接、更真切、更形象化的世界,它不仅是一种创作视觉信息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一种精确复制的载体。
另一方面,由于复制技术带来的图像无休止的繁殖,消解了原本存在与图像观看过程中严肃与执着。
凭借印刷术与摄影技术,画像在大众传播的应用缓缓拉开序幕。
②媒介从静到动:电影的诞生。
观看者接触到的图像更为丰富,但读图速度更快,导致对图像阅读草率;③数字时代虚拟的视觉景观: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易用性增强,最终引发了影像领域的数字化革命,图像充斥着整个社会。
在“后摄影时代”,影像已不依赖客观实体存在,大量虚构的并非来自现实的影像充斥着我们的媒介。
图像真实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已经断裂。
【景观社会】法国居伊徳波,认为我们生存的整个世界已经通过视觉机器被编码成图像;在它看来,“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器官积聚,曾经直接存在则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新闻如何更好地实现二次传播
新闻如何更好地实现二次传播作者:李力来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07期【关键词】二次传播;社交服务链;画面感;角色融入;细节一、什么是新闻的二次传播新闻的“二次传播”具有两个特质:一是指传播链条延伸,二是传播介质发生改变。
二次传播算不上新生事物,当传统媒体还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时,二次传播就已经存在:新闻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被受众接受后,它的传播过程并没有结束,而是又通过口口相传的形态继续呈现。
这就是新闻的二次传播。
我们可以把这个转化过程比作田径接力赛,第一棒由媒体负责,第二棒则交给了民间,这种犹如接力赛的形式保证了新闻传播链的延续性,使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
在传统媒体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二次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人们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获取新闻,这些传统媒体充当了初次传播的介质。
初次传播在整个传播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是二次传播的基础,人们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新闻后,再口口相传,告知亲朋好友。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不容撼动,二次传播只能视为初次传播的补充;如果以角色来划分,初次传播是主角,二次传播是配角。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次传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整个新闻传播链条中重要性凸显。
其地位的提高,得益于网络媒体的兴起。
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发生重大变化,报纸、广播、电视的风头渐被移动客户端取代。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9.89亿人,这9.89亿中高达99.1%的人使用手机上网。
手机除了具备打电话、发短信等传统的通信功能外,还是人们贴身的伴随式媒介。
相比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手机上获取新闻资讯,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新媒体传播的超时空特性、受众获取新闻的便捷性,为新闻二次传播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受众获取新闻便捷的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新闻的传播广度。
[1]移动互联网视角下的二次传播,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进行的传播。
伴随微博、微信的兴起,依托这种便捷的互动分享功能,人们得以酣畅淋漓地交流、沟通。
消费社会中的电视媒介传播浅析(二)
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年。月 。
消 费 社 会 中 的 电视 媒 介 传 播 浅 析 ( ) 二
王 楠
(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苏 南京 2 00 1 00)
摘 要: 近年来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 社会结构和社会 生活都发 生 了重大变化 , 消费 已成 为生活的必须 , 中
功利化 、 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 、 人性结构单 一化的影响 ; 电视媒介作 为传者传播 注重 电视 的商 品主导、 受
众主导、 技术 主导。笔者最后针对不 良影响从 电视媒介传播 内容 、 对受众影响、 对传者 的要求 三个 方面提 出了积极对策。希望本 文能够对消费社会 中电视媒介 的 良性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 : 消费社会 ; 电视媒介传播 ; 共谋 ; 消极影响
速汽车 、 法制天地、 欢笑剧场 、 金色频道 。这些节 目的
我国的电视媒介在计划经济时代 , 是党和政府方 针、 政策的宣传工具 , 宣传功能成为电视媒介的重 要
功能之一 。电视新 闻、 专题 、 纪录片等 , 都打上了深刻
一
3 — 9
艉 年。 。 月
的意识 形态 烙 印。改革 开放后 , 电视媒介 成 为 “ 业化 事 单位 , 企业 化 管理 ” 的特殊 产业 , 被裹 挟 进 市 场经 济 的 发 展 大 潮 , 受 消 费文 化 的影 响 , 深 电视 媒 介 的 受众 观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二次传播”策略探究
第12卷第21期 Vol.12 No.21 2021年11月 November 2021随着传播技术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现代受众更倾向于借助智能终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这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促使现代社会信息的“碎片化”趋势快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要扩大电视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及市场竞争优势,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以媒体融合为手段,迈向“二次传播”。
一、“二次传播”的内涵概述所谓“二次传播”,是一种相对于“初次传播”的传播学概念,指的是经过初次传播的信息,通过其他媒介形式进行再次传播[1]。
以电视新闻报道举例,“二次传播”就是指该新闻报道在电视台播出后,在纸媒、社交媒体进行了转载、转播。
许多新闻事件在经过二次传播之后,往往还会有更多媒介“接力”传播,也就形成了三次、四次甚至N次传播,不过相对于初次传播而言,均属于“二次传播”的范畴。
在如今的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日渐多元,每个人都可成为媒体。
比如当下最火爆的短视频社交平台——抖音,便是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直接体现。
通过15秒~3分钟的视频向受众传播信息,无须耗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并且每个人只要注册一个抖音账号以及积累一定粉丝,便能扮演媒体的角色,信息传播也逐渐大众化与便捷化。
所以,电视媒体也应积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一方面寻找信息资源进行再度加工,另一方面进行媒体融合,实现“二次传播”。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发展困境媒体融合是当前媒体市场正在发生的一场变革,但“媒体融合”并非新鲜事物,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电视的融合趋势一直有所显现,并且在逐步探索中已有不少建设成果,但纵观实践全程,会发现发展困境依旧存在[2]。
一方面,电视屏幕无法与手机、平板等小屏在携带便捷性方面竞争;另一方面,新媒体衍生出的交互内容远比相对“传统”的电视节目更受人们追捧。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许多传统电视媒体的核心人才纷纷出走,特别是在2014年~2018年期间,许多著名电视节目制片人、主持人离职,电视节目收视率持续下滑,广告商青睐不再,让电视媒体的前景再度蒙上阴影。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九章 视觉素养
第三节 视觉素养教育
一、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层面,如果把视觉视为一种语言,则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框 架可比拟语言文字的语言学的部分。不过,视觉不同于语言文字, 它自身有特殊之处,比如就形式来说可以分成四种:
第四,视觉自身有独特的认知方式、解读方式和表达方式,是需要 加强研究的,也是能够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解释的。
第五,在现代社会,图像传播和文字传播、语言传播具有同等重要 的意义。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如果没有经过视觉素养教育和训 练,那么也是一种“文盲”。
第六,教育工作者、画家、视觉设计人员、传播工作者、媒体从 业人员、摄影工作者、视觉人类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视 觉专家等更应当加强自身的视觉素养,并将自身的视觉素养带入 工作之中,从而在总体上提高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视觉素养水平。
●视觉素养是指使用视觉来达到以下目的:交流、思考、学习、 建构意义、创造性表达及审美享受。
●在视觉素养的背景下,视觉可能是用眼睛看到的(可见)、在头 脑中的(内心)。
●在视觉素养的背景下,可见的视觉可能包括人造物体、自然物 体、事件、行动、经典的图像、流行的符号、非语言符号、数字 符号等。
●在视觉素养的背景下,心理视觉包括图形图像、任何非语言图 像。
●肢体语言,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进行非语言交流。 ●物体语言,使用物体进行非语言交流。 ●符号和符号语言,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非语言交流。 ●抽象语言,使用色彩、光影、运动的线条和流动、元素并列、 透视等来交流。
因此,视觉素养的理论来源必然是多元的,本书所讨论的视觉认知、 视觉表征、视觉修辞、视觉美学、视觉叙事,都可以成为视觉素 养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根据教育对象和目标的不同,援引适当的 理论,构建理论模型。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五章 视觉修辞
(5)视觉修辞功能的发挥还应该置于一个综合体系中进行研究,不 仅要注重视觉符号,而且包括语言、听觉等在内的整个符号系统 都必须考虑,尤其是在今天的数字化语境中,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中, 单独考虑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片面的。
延伸阅读
视觉修辞研究什么?
为更进一步理解视觉修辞的含义,以下提供一些学者的视觉修辞研究课题。案例来自《定义视觉 修辞》(Defining Visual Rhetorics),虽从书名上看,这本论文集旨在探讨视觉修辞的定义,但由 于视觉修辞现象发生在不同的领域,这本论文集将目标设定于展示多元的学术成果,让研究者从各 自不同的角度对视觉修辞现象予以解读。
西方的修辞概念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其概念发端于古希腊的论辩 术,当时智者学派将其定义为“说服的技巧”。
最早将修辞学理论系统化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 中,他给修辞下的定义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 说服方式的才能”。
二、修辞的视觉转向
修辞研究一直是在语言学领域展开,甚至一度否定视觉与修辞的 关系,一些修辞学者曾提出这样的看法:“人类行为有交际性的、 有非交际性的(如睡觉),交际性行为又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修辞 正是人类的一种语言交际行为。”有的修辞研究者的态度很明确, 在语言交际行为中可以产生修辞,而非语言交际行为,比如肢体语 言、借助图像的传播行为等,都不是修辞研究的对象。
(7)贾尼斯·爱德华兹(Janis L.Edwards)研究经典影像带来的联想,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人们记忆
里被重新赋予意义的。她通过一张肯尼迪小时候的照片来支持自己的想法,这张照片在肯尼迪自己 去世时曾出现,在杰奎琳去世时再次被提及。她使用了戴维·珀尔马特(David Perlmutte)的照片
11个容易激起情感反应的标准来展示为什么这张照片能够引起观者的悲伤情绪。这些元素包括名 人、显著性、惯常性、利益、及时、主角的名声、事件的重要性、互换性、象征性、普遍性、文 化认同。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一、概念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内容简介本书是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视频讲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视频讲解)一、概念题1第三者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北大2019年研;浙传2019年研;四川大学2019年研;人大2019年研;上外2019年研;重庆大学2018年研;中国地大2017年研;暨南大学2016年研;中传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清华大学2012年研]答:第三者效果是指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者”身上。
作为这种感知定势的“第三者效果”,意味着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时存在着双重标准:倾向于“高估”媒介传播对他者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十章 视觉说服
(五)照度与真实感
画面中的光照可以从极度明亮到极度阴暗,越接近两端就显得越 不自然。类似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照度,最能带来真实感。
(六)影调与真实感
影调可以从层次极度丰富到只有单一的层次,如果是正常的影调 层次表现,可以激发观者真实自然的感受,越接近两个极端,真实 感越差。
二、诉诸情感
第八章中提到,图像符号通过视线接触、景别、视点这样一些视 觉语法的组织和受众展开交流,并产生特定的传播效果。这些视 觉语言要素运用在视觉说服中,不但可以对受众所看到的景象起 着控制的作用,同时也作用于受众的情感。
视觉象征的说服作用,可以通过作用于观者的感性,即主要通过引 发观者的联想来实现。
视觉象征的说服作用,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观者的理性来实现,即用 说理的方式让观者接受图像所表达的观点。
第二节 视觉说服的技巧
一、诉诸真实
诉诸真实是视觉说服常见的技巧,并且会更多地利用摄影影像。 诉诸真实并不是说图像要和现实一模一样,而是说图像中的能指 以一种我们最惯常审视它们的样态呈现,旨在唤起真实感,呈现的 是一种自然主义的风格。
1.时间性符号(temporal signifiers)
虽然每张照片就其性质而言都是通往过去的桥梁,但如果不借助于文字与标题,要在照片中创造时 间概念则并不容易。不过,赫克斯福德发现,英美新闻界在照片使用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惯例,以表 示时间转换,具体方法如表10-1所示。
表10-1 新闻照片的运用与照片时间性的指示
2.隐喻性符号(metaphorical signifiers)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视觉象征,隐喻性符号是把形象与概念连接起来。赫克斯福德又将其分为以单 一图像为中心产生的视觉象征,以及通过交互而产生的视觉象征,具体见表10-2。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一章 视觉传播概述
总而言之,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图像化记录,一方面经过抽象、简化, 形成了文字语言系统。
另一方面则从单纯地描述所见世界,增加了更多表情表意,用视觉 进行评价和解说的功能,实际上是在同时描绘人们现实中的经历 和头脑中虚构的视觉景观。
从视觉传播的发展历史来看,图像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分享视觉信 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2、观看在社会互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观看在现代生活中的中心位置日益明显。
二、感觉+选择+理解=观看
这个公式的核心是“从更高的认知程度上对一个形象进行精神加 工,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感觉和选择”,“只有当你对相关视觉信 息做过分析之后,你才能确切地发现这个情境的真正意义,它才有 可能成为你长时记忆中的一部分”。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读图时代”这个概念? 2.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些文字还是图像,或者说历 史对于你来说是如一本书还是像一幅画,为什么? 3.对文字的阅读也是一种“观看”,这种观看和对图像的观看有 何差别? 4.从图像的角度谈谈你对“媒介即信息”这句话的理解。
电影史学研究者乔治·萨杜尔认为,电影实际上意味着“快速摄 影”,它诞生的动因有两个:
一是对运动的图像给人们视觉带来影响的思考;
二是摄影术诞生之后,影像可以通过化学物质用物理的方法机械 记录,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发明一部可以让静止影像运动起来的 机器。
电视解决了影像信号远距离传输的问题。网目制版技术是将图片 分解成大小、黑白不同的点进行制版;而电视的发展也是依靠德 国的保尔·尼普可夫发明的“尼普可夫圆盘”,它把图像分解成 许多小点(像素),并将小点进行逐行传输。
一方面是让图像的外观发生了变化,例如在木版画和摄影的早期 阶段,黑白图像取代了彩色绘画,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 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整理ppt
1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树立广播电视 的信息观和时效观,了解广播电视 “窄播化”趋势以及广播电视服务 和娱乐功能的拓展。
整理ppt
2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 观和时效观
整理ppt
3
一、信息及其特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不确定 性消除的量。那么传播者通过传媒来向受 众传播信息,也必须具有消除受众认识不 确定性的功能和作用。
整理ppt
27
“窄播”趋势是围绕现代社会受众分群化 的特点来进行传播内容分化的。受众对 媒介的需要越来越专门化,要求能够尽 可能集中地体现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利 益要求,希望媒介关注不同群体的专门 兴趣。
整理ppt
28
1.系列广播电台
系列台(频率)是指广播电台从所有 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 播出不同的专门性节目转化形成的新型 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 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取向上各有分工。
整理ppt
15
2.滚动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直播之后,以正点为单 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 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 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 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整理ppt
16
3.“大新闻”架构
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 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大板块中的新闻 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 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以及其他服 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 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整理ppt
4
信息的特点 1.共享性 信息一旦生成就可以传播,可以和众
多的人分享、占有。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七章 用图像传递信息
构成了一个图像的话语表达。
图7-2 香农传播理论图示
图像中的动词可能是有形的箭头、线条,也可能是无形的眼神、
运动趋势等,赫伯特·泽特尔从电视研究的角度称其为“屏幕自
然力”,他的研究对于一般意义上图像中的动词分析,可作为参考。
泽特尔将之分成六种类型:
其表现方法可以给观者带来三维空间的感觉。如何在二维平面中
表现三维世界,其核心是将眼睛看到的立体世界通过镜头转译到
图像语言中。
电影和电视屏幕对三维空间的阐释,
一方面是利用视觉对空间的深度知觉能力实现的,这在视觉认知
里面也有提及。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镜头的特性实现的,镜头的推拉变化可以使画
面的空间感觉发生改变。
(1)力的主要方向。
(2)画框磁力和质量吸引。
(3)屏幕不对称。
(4)前景与背景。
(5)心理完形。
(6)矢量。
二、图像陈述句
图像陈述句在视觉修辞上大多使用消极修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相对客观的角度展示信息,从图像中看不到图像制作者的
存在与介入,似乎只是旁观者对事件现场的一种机械记录。
第二,图像中的力以一种平衡的状态出现,表现风格四平八稳,图
也不能融合,或者文字受图像支配,或者图像受文字支配,语言符
号和视觉再现从来都是服从于一种顺序,以先后和主次的方式配
合。
因此马格里特这幅画的价值在于,它看似矛盾,实则启发我们思考
如何破除图文等级关系而召唤一种同时性,即两者的融合。
第二节 信息图像化传播中的语法逻辑
在写文章的时候,要遵循语法逻辑,从词到句到文章,句子的基本
作用和变化,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世界,进而产生沉浸感。
《视觉传播概论》(第2版)第十一章 视觉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对于印象研究,美国作家、记者、政治评论家李普曼更侧重于讨 论这种认知方式对人们观念、态度和行动的影响。他将印刷用语 “stereotype”从字面意思上引申出来,赋予其社会心理的意义。 正如印刷需要一套模子,人们在认知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套先入 为主的观念。
中国男性的形象在商业社会、消费文化的氛围中被塑造为成功者 形象,但是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又被认为缺乏男性气质。
思考题
1.对刻板印象在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分别予以分析。 2.视觉对刻板印象的形成与传播起到什么作用? 3.选取一家以女性(或者男性)受众为对象的媒体,对其中女性图 像(男性图像)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
四、视觉文化与刻板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呈现视觉转向,使得更多的信息以视 觉化的方式作用于观者,而不是通过文字传播。
视觉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导致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多依靠 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本模式,人们被视觉文化包围、建构,而刻 板印象的各种表征也因此朝向视觉化发展。
当代社会的视觉转向使刻板印象也出现了视觉转向,并且呈现以 下几个特点: 第一,加快生成。 第二,加深影响。 第三,加速传播。
另一个是外因,在资讯膨胀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不是使用一手资料 而是使用中介化的二手资料来认知事物的,媒介的观点施加于受 众,这就形成由媒介造成的刻板印象,并且有可能因为媒介的巨大 影响而导致人们的某些偏见或者歧视性行为逐渐强化。
二、视觉认知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并非具体的图像,而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客体的图 式;刻板印象也并非具体的观看行为,而是人们看待事物时固有的 态度和观点。但是刻板印象的形成和表现,在一些情况下也是视 觉化的,它将会受到视觉认知的影响。
视觉传播单招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你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2. 你为什么选择报考视觉传播专业?3. 你认为视觉传播专业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 请描述一次你参与或完成的视觉传播项目,并简要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5. 你如何看待视觉传播与其他设计领域(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的关系?6. 请谈谈你对视觉传播设计趋势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7. 在视觉传播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字体、图像等元素来传达信息?8. 你认为视觉传播设计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9. 请举例说明视觉传播设计在品牌推广、广告宣传、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应用。
10. 在视觉传播设计中,如何处理创意与实用性之间的关系?11. 你如何看待视觉传播设计中的伦理问题?12. 请谈谈你对视觉传播设计中的版权保护的认识。
13. 你在视觉传播设计中遇到过哪些挑战,是如何克服的?14. 请谈谈你对视觉传播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
15.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视觉传播作品,你会如何构思和实施?16. 请谈谈你对视觉传播设计中的团队合作的理解。
17. 你认为视觉传播设计师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18. 请谈谈你对视觉传播设计行业前景的看法。
19. 如果有机会,你希望参与哪些类型的视觉传播项目?20. 请谈谈你对视觉传播设计教育的看法。
二、解析1. 自我介绍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简洁明了地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等。
同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等,让考官了解你的综合素质。
2. 选择视觉传播专业的理由考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阐述选择视觉传播专业的理由,让考官感受到你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追求。
3. 视觉传播专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考生应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需求、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阐述视觉传播专业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视觉传播项目案例分析考生应选择一个自己参与或完成的视觉传播项目,从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发布会二次传播宣传方案
发布会二次传播宣传方案1. 制作宣传视频:策划、拍摄和剪辑一段精彩的发布会宣传视频。
该视频可以突出发布会的主题和亮点,展示与会人员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反馈,以及发布会活动的氛围和盛况。
在视频中可以包括一些重要发言人的讲话片段,以增加观众的兴趣。
2. 利用社交媒体:在发布会前、期间和后期,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Facebook等平台上发布发布会相关消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主题和重要发言人等信息,并定期更新内容,加强社交媒体的曝光度和话题性。
3. 邀请媒体参与:邀请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和网络媒体参与发布会的报道和宣传。
可以提供媒体注册通道,并在发布会前向媒体发放新闻稿和媒体邀请函,以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参与。
在发布会当天,提供媒体发布区域,并配备专门的媒体工作人员,协助媒体报道。
4. 定制新闻稿和报道:撰写有吸引力的新闻稿和报道,针对不同的媒体和受众群体进行个性化定制,以增加媒体报道的机会。
可以聘请专业的公关公司或媒体顾问来撰写和发放新闻稿,提高报道的质量和被采纳的概率。
5. 邀请行业大咖参与:邀请知名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和其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加发布会并发表演讲或参与圆桌讨论。
这些大咖的参与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媒体报道,并为发布会增加专业性和权威性。
6. 开展线上互动活动:针对发布会的受众群体,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增加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可以在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上举办摄影比赛、问答活动或幸运抽奖等,以增加用户粘性和参与度。
7. 合作联动推广:与行业相关的合作伙伴或其他机构进行联动推广,互相宣传和支持。
可以与合作伙伴进行互换宣传渠道,推送对方发布会的信息,扩大受众范围和影响力。
8. 活动后续报道和回顾:发布会结束后,及时整理并发放活动回顾和重要瞬间的报道。
可以制作一份发布会的总结报告,记录参与人数、媒体报道数量和反馈意见等,以评估宣传效果,并为下一次宣传活动提供经验。
同时,将发布会相关内容继续推送到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发布会二次传播宣传方案
发布会二次传播宣传方案
二次传播宣传方案是根据发布会实际情况和目标受众量身定制的宣传策略,旨在延续并扩大发布会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个二次传播宣传方案的示例:
1. 社交媒体宣传: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会相关话题和内容,可以包括发布会的亮点、重要嘉宾的观点、与发布会相关的新闻报道等。
结合发布会照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增加传播的吸引力。
2. 新闻稿发布:与相关媒体合作,撰写新闻稿并发布到新闻网站、报纸和电视台等媒体渠道。
新闻稿可以突出发布会的目标、亮点、成果和新闻价值,吸引媒体和读者对发布会的关注。
3. 博客文章推广:找到与发布会相关的知名博客,邀请他们撰写与发布会相关的文章,并在博客中推广。
这样可以借助博主的影响力,扩大发布会的宣传范围,并吸引更多潜在观众的关注。
4. 口碑营销:通过邀请重要观众和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参与发布会,并在会后邀请他们撰写推荐文章或评论。
这样可以利用他们的声誉和影响力,推广发布会,并增加其可信度。
5. 视频剪辑传播:将发布会的重要片段剪辑成短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
可以配上吸引眼球的标题和简介,吸引更多观众点击观看,并在视频中提及发布会的时间和地点,引导观众进一步了解和参与。
6. 转发互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主动参与与发布会相关的转发和互动。
回复关注者的评论和提问,传递更多发布会的信息和细节,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提高话题的曝光度。
以上是一个二次传播宣传方案的基本流程和具体措施,具体可根据发布会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不断优化宣传策略,提高传播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面是各个网站的eyetracking热度图:
个人头像和 顶端第一条 更新的信息 获得了最大 的关注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者对于不同区域的浏览顺序,通常都是从中间的信息流开始。
• Google+ • 尽管测试者在Google+页面的停留时间比其他社交网站都 稍长,但是其个人头像图片却没有收获太大的注意力。
提出的几个问题
• 为什么我们在观看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 当做前景,其余部分当做背景? • 为什么我们能区分形状? • 什么形状是好的?
• 格式塔心理学法则: 1、优良性法则: “看见最简单的形状的倾向”。正如自然 法则使一个肥皂泡采取最简单的可能形状 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模式中看见 最简单的格式塔。如下面这个图:
7、图形与背景: 当我们注意某物体时,一般不会注意或者很少注 意到它的背景。我们看的是一张脸,而不是脸后 面的房间或者风景。1915年,古丁根大学的心理 学家埃德加· 鲁宾探讨了“图形-背景”现象—— 即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 略其它数据的能力。他使用了很多测试图案,其 中的一个,即所谓的鲁宾瓶,几乎是人人皆知的:
视觉传播学
视觉语言的特征
尼克尔立方体
诺玛﹒谢德曼
• 视觉系统的工作特点: 1、大脑在指挥视觉。 2、观看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主动行为。 3、观看是一个动态的逐步建构起来的过程。
• 视觉认知的四个系统: 色彩感知的恒常性 1、色彩认知 色彩感知的记忆性 2、运动认知: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 觉 3、形状认知: 4、空间认知:
• 这项研究使用网络摄像头记录下了30个参 与者在浏览各个社交网站个人信息页面时 候的眼动情况(进入页面后10秒内的数 据)。记录下的数据包括:页面上的哪些 内容被重点“关照”到,以及用户浏览页 面各主要区域的先后顺序。被调查的社交 网站包括:Facebook,Google+, LinkedIn,Flickr,Youtube,Klout, Reddit,Digg,Tumblr,Twitter, StumbleUpon和Pinterest。
• StumbleUpon • 尽管StumbleUpon的个人头像在右侧 — 同大部分社交网 站都不一样,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它成为该页面的最热点。
• Pinterest • 底部和顶部的关注度差距仍然很大。
THE END
• • • •
总结:视觉认知的特点 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 2、主观性。 3、恒常性。
• 视觉理论: 1、大卫· 马尔的计算机视觉理论; 2、詹姆斯· 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3、艾伦· 帕沃的双重编码理论; 4、罗杰· 斯佩里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5、格式塔心理学派; 6、朱利安· 霍赫伯格的眼动研究;
连续理解起来是很简单的,但连续却解决 了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找到非常微小的 共性将两个不同的环连接成一个整体。 图:字母H和叶子,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图 形。但即使这样还是可以通过横线和叶脉 这个非常微小的共性连接成一个整体
• 格式塔理论家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大脑是
一种功能强大的器官,它能把视觉材料划
分成不同的组别,我们在观看一幅图画时
能看到什么由两个因素决定:我们过去看到
过什么;我们心里想看到什么。
• 朱利安· 霍赫伯格的眼动研究 • 1970年,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 安· 霍赫伯格JulinaHoChberg发现,观察者 的眼晴在扫描图像过程中保持着动态。高 速聚焦定影的形象在观者的短时记忆库中 结合在一起,帮助大脑建立起一个景物画 面。 • 第一个研究人眼运动的心理 学家。认为通 过对知觉初始感觉和大脑综合而成的完整 画面建立起了景物概念。
• 从现有的数据中,研究人员发现: • 个人信息页面的头像很重要。 在Facebook, Klout和StunbleUpon中,头像是该页面最吸引浏 览者注意的地方 。 • 你认识的朋友的头像也会获得相当的关注度。浏 览者会查看该页面上你朋友的小头像图片。 • 内容越靠上,获得的关注度越大。这一点在 Pinterest,Digg和Facebook上有很明显的反映。 但是在Twitter和Youtube上则稍好一点。
• 双重编码理论是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心理学 学者艾伦·帕沃在1971年建立的。
• 罗杰·斯佩里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 人的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中间由胼胝 体相连,胼胝体由上亿个活动神经细胞组 成,进行信息传递,把形象信息和逻辑信 息连接起来。
• 格式塔心理学派
•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 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 (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 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 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 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 (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 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 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 眼动仪: • 眼动仪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仪器。眼 动仪用于记录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眼动 轨迹特征,广泛用于注意、视知觉、阅读 等领域的研究。
• 国外社交网站个人首页的眼动研究情况 • EyeTrackShop近日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 显示了在各大社交网站中,个人信息页面 (Profile Page)被浏览时候的热点分布情 况。
思维是获取焦点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在导航和强调信息部
分属性的设计上有着广泛地应用。
4、接近性法则:
接近强调位置,实现统一的整体。正如下图所呈 现的,当你第一眼看到10条白色竖线的时候,会 更倾向于把它们知觉为5组双竖线,接近的每两条 线由于接近,眼脑会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5、对称性法则:
6、连续性法则:
• Klout • 右下的小分数竟然比顶部显眼的大号分数获得了更高的关 注度?
• Reddit • Reddit顶部的post明显比底部的要首关注的多
• Digg • Digg顶部的“大盒子”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吸引浏览者的注 意力。第一条更新仍然是最热点。
• Twitter • 在Twitte的个人页面中,顶部和底部的关注度差距不大。 这点优于其他社交网站。
2、完整性法则:
闭合可以实现统一整体,这不难理解。但是有一个非常有 趣的现象值得我们去观察和思考,就是不闭合时候也会实 现统一的整体
3、相似性法则: 不同的两个概念。接近强调位置,而相似 则强调内容。人们通常把那些明显具有共 同特性(如形状、运动、方向、颜色等) 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 从颜色上我们已经把他们作为单独的整体,跟白色线条区 分开来。 •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黄色线条与白色线条位置上是接近的, 也是相似的,但是通过颜色变化很清楚的区分了不同的内 容,而且我们很容易关注黄色线条。因此,相似中的逆向
• 测试者在Google+信息流的平均停留时间为 5.9秒,比Facebook和LinkedIn都稍长
• 在LinkedIn的页面上,网站标志获得了最大 的关注
• Flickr • 同LinkedIn一样,Flickr的Logo比该页的其他图片更加吸 引浏览者的注意
• Youtube • 可以看到有一个视频获得了比其他视频高得多的关注度…
• 大卫·马尔的计算机视觉理论
• 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视觉系统的运行,从神 经学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出发,对视觉进 行研究。
• 詹姆斯·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 吉布森是直接知觉理论的奠基人,他在 1950年出版的《视觉世界的知觉》一书, 提出了对传统直觉理论的一些颠覆性观点。
• 艾伦·帕沃的双重编码理论
•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 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 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 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 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 循环。
• 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 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 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如把 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 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 感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