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声音的传播条件

合集下载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条件
1.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命题方向】
真空罩内放入闹铃的实验常是出题热点,重点是考查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其他知识点常以填空题为主,重点记住关键的词语;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真空玻璃、空心砖的声学优点等.
【解题方法点拨】
(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2)理想实验法: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真空罩中放入正在发声的闹铃,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气体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罩内气体全部抽出是不现实的,只是一种推理.因此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传声一定需要介质.
(3)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1 / 1。

什么是声音知识点

什么是声音知识点

知识点:(一)产生声音的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我们把叫声源。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也停止。

(二)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声音可以在、、传播。

但不能在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过程既传递,又传递。

(四)声音的传播快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声速是声音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单位是。

一般来说,中声速最慢,中较快,中最快。

在15℃空气中声速为。

且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

可以通过测量声音传过的路程s,传播所用的时间t,利用公式v=s/t测量声速。

(五)声音的反射声音反射时,如果反射进入人耳的声音与原声的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时,人耳就能分辨出回声。

类型一: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举一反三: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不同。

☆例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举一反三: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最新)

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最新)

物理声音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四、回声现象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人耳如何听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4、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5、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记:音调和频率有关)(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记:响度和振幅有关)(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记:每一种物体只有一种音色)6、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记:频率太大就是超,太小就是次)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7、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四年级科学声音手抄报内容

四年级科学声音手抄报内容

四年级科学声音手抄报内容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会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声音。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3.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4. 什么是音高?答: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高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5. 什么是响度?答: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由声音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6. 什么是音色?答: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音色不同。

7. 如何听到声音?答: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耳朵实现的。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声波进入耳朵后,先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传到中耳的听小骨和耳蜗,最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使我们听到声音。

8. 什么是噪音?答:噪音是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噪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是有害的。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9. 如何减少噪音?答:减少噪音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例如,可以采取安装隔音窗、使用耳塞等措施来减少噪音对人体的影响。

千教网2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127569

千教网2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127569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 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2 真空不能传声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 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2 不同物质,声速一般不同. 3 同种物质,声速跟温度有关
五.回声
1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慢0.1秒以上
2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 0.1秒,使原声加强 3 应用:测海底的深度
收集声波 耳郭
外 耳 外耳道

鼓膜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2 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 二.声音的传播 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三.声音传播的条件
1 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有介 质(用来作为媒介的物质),可 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传播效果:固体>液体>气体
(物质粒子越紧密靠拢,传音效果越好)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半规管 位觉感受器
内耳
前庭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咽鼓管 由鼓室通向咽
听觉的形成:
声波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耳
桥)
大脑中的 听觉中枢
听觉神经
耳蜗
听觉
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必须靠
传播,它在
不能传播
(3)15 o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发声的物理基础

发声的物理基础

发声的物理基础
发声的物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有节奏的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当这些波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等。

这是因为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物质媒介来传递振动。

在真空中,因为没有物质来传递振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 音调: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响度的大小取决于声源振动的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波有不同的波形,因此有不同的音色。

4. 回声现象: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与原声相差不到0.1秒,人耳无法分辨出回声和原声,会感觉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似乎变慢了。

以上就是发声的物理基础,它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语音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精讲一、声音产生的原因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当温度为15℃,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等)。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能听到回声);3、应用:(1)回声测距离(2)回声定位(3)回声描绘海底地貌四、回声的计算1、障碍物和接收者都不动2、障碍物不动,接收者动五、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右边的音叉通过把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交流、音乐、听觉感知等方面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具体而言,声音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振动源:声音的产生需要有一个振动源。

这个振动源可以是乐器的弦、空气中的声带、物体的表面等。

当这些振动源发生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2. 媒介:声音需要通过媒介传播。

在大多数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为空气是一种常见的媒介。

当振动源发生振动时,媒介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并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以此形成声波。

3. 动力:声音的产生需要外界施加动力作用于振动源。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乐器的时候,敲击力会使得乐器的弦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原理一旦声音被产生,它会通过媒介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是一种纵波,它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媒介的性质。

1. 声波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这意味着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大约每秒钟可以传播343米的距离。

而在其他媒介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波长则是声波的传播过程中,在一个完整周期内所占据的距离。

3. 声音的衰减: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声音会逐渐衰减。

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中会损失能量。

衰减程度取决于媒介的性质、距离和其它环境因素等。

三、应用与意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 语言交流: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是人类语言交流的基础。

通过声音,人们能够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

2. 音乐艺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为音乐的演奏和欣赏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精心制作的乐器和声波的传播,人们能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

3. 声学工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应用于声学工程中,如音响系统设计、噪音控制等。

声音传播条件实验报告

声音传播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声音传播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条件。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四、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盆;3. 玻璃罩;4. 真空泵;5. 闹钟;6. 小纸屑;7. 记号笔;8. 记录本。

五、实验步骤1. 将音叉放入水盆中,敲击音叉,观察水波蔓延情况,记录实验现象;2. 将音叉放入玻璃罩中,抽真空,观察声音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3. 将闹钟放在空气中,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记录实验现象;4. 将闹钟放入真空的玻璃罩中,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记录实验现象;5. 在桌面上轻轻挠动,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记录实验现象;6. 将小纸屑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观察小纸屑振动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现象记录:(1)将音叉放入水盆中,敲击音叉,观察到水波蔓延,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将音叉放入玻璃罩中,抽真空,观察不到声音传播,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将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4)将闹钟放入真空的玻璃罩中,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5)在桌面上轻轻挠动,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6)将小纸屑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观察到小纸屑振动,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2.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3)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振动是关键因素,只有介质振动,声音才能传播。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2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解读)(原卷版)1、声音的产生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2、声音的传播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回声及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4、骨传导以及双耳效应(1)骨传导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神经性耳聋者)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2)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声音的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内耳声音传到两耳的时间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一、声音传播的条件。

1. 介质。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例如,我们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如在游泳池中能听到岸上人的呼喊声),而且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更清晰的敲击声,这表明固体也能传声。

- 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表明,随着玻璃罩内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闹钟铃声越来越小,当玻璃罩内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铃声了。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影响因素。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5℃时)。

- 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例如,空气温度升高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 计算。

- 根据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如果知道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反之,如果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时间,也能计算出传播的路程(s=vt),或者知道路程和速度计算出传播时间(t = s/v)。

例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m/s,传播时间t=2s,那么传播的路程s = vt=340×2 = 680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声音的三种传播条件

声音的三种传播条件

声音的三种传播条件
声音是一种通过振动传播的机械波,它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进行传播。

下面是声音传播的三种条件:
1. 媒介: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传递振动。

在大部分情况下,空气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但声音也可以通过其他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当声源产生振动时,这些振动会使周围的媒介分子产生压缩和稀薄,从而形成波动。

这些波动会以类似于连锁反应的方式传递到媒介的其他部分,进而传播声音。

2. 弹性:媒介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才能传播声音。

当振动传递到媒介分子时,分子会受到压缩和稀薄的力量,但它们会通过弹性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弹性使得媒介分子能够将振动的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维持声音波的传播。

因此,声音传播需要媒介分子能够迅速地回复到平衡位置。

3. 振动:声音的产生必须伴随着物体的振动。

任何能够振动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声音,无论是人的声带、乐器的弦还是其他物体的表面。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将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声波,然后通过媒介传播出去。

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所以,振动是声音传播的必要条件。

总结起来,声音传播的三种条件是:媒介、弹性和振动。

没有合适的媒介,声音无法传播;没有媒介的弹性,声音无法维持传播;没有物体的振动,声音无法产生。

理解这些传播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声音的本质,对声音的传播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0年九年级物理强化训练及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0年九年级物理强化训练及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答案考点一:声音的传播一、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二、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都能发声。

【精准题练】1.(2019铜仁,10)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产生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

2.(2019怀化,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D.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走出教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3.(2019临沂,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B. 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D. 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4.(2019北京,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5.(2019山西,2)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6.(2019聊城,)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7.(2019湘潭,5)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8.(2019达州,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考点三:声速一、概念: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

声学和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学和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学和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语言的交流、音乐的欣赏还是环境的感知,都离不开声音的存在。

而声学作为研究声音的科学,探究了声音的生成、传播和接收规律。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介绍声学和声音的传播规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固体或液体会产生压力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能量传递来实现的。

1.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振动源、传导介质和接收器。

振动源可以是声带、乐器弦或固体物体的表面等;传导介质可以是空气、水或固体等;接收器可以是人的耳朵、录音设备等。

2.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声音特征的重要参数。

频率指的是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振幅则表示声波的能量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涉及到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方式有所不同。

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的振动引起相邻分子的振动而实现的。

声波在空气中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使空气分子交替压缩和膨胀,从而传递声能。

2.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固体是相对密实的介质,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固体中的声波传播可以是纵波或横波,具体取决于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的关系。

3.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与固体类似,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也较空气中快。

液体中的声波传播方式也可以是纵波或横波,但由于液体的分子运动比较自由,所以声波会有所衰减。

三、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传播遵循一些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

1. 声音的衰减声音的传播距离增加时,声音的能量会逐渐衰减,导致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

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空气、固体或液体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影响。

2. 声音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万籁俱寂物理解释

万籁俱寂物理解释

万籁俱寂物理解释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万籁俱寂的场景,也就是周围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声音。

这种情况在自然环境或特定场所中尤为常见,例如夜晚的森林、密闭的房间、室外偏僻的地方等。

那么,万籁俱寂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寂静呢?本文将从物理角度对此进行解释。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介质(如空气、水等)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进而传播出去。

人耳能够感知到这种传播形式,从而听到声音。

2.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介质的存在、振动源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没有介质的情况下,声音就无法传播,所以在真空中是无法听到声音的。

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力和能量损耗,导致声音的衰减。

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会使声音的能量逐渐减弱,最终消散为无法被人耳察觉的微弱声音。

4. 万籁俱寂的物理原因万籁俱寂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没有外部声源的环境中,这时候没有声音传入我们的耳朵。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大多来自各种各样的振动源,例如车辆行驶时的引擎声、人们谈话的声音等等。

当这些声音源消失或远离我们时,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陷入寂静,进入万籁俱寂的状态。

另外,如果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例如密闭的房间或深入地底的洞穴,声音的传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外界的声波能够穿过隔离物,我们也会感受到周围的寂静。

总结起来,万籁俱寂的现象是由于周围没有外界的声波传入耳朵而导致的。

在没有外部声源或环境隔离的条件下,声音无法传播到我们耳朵,从而使我们感受到一片寂静。

这种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而物理学给出了对其进行解释的理论基础。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对万籁俱寂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特定的封闭空间中,当我们陷入寂静之中时,请珍惜这难得的宁静时光,感受大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初二物理声音的传播练习题

初二物理声音的传播练习题

初二物理声音的传播练习题1.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给人耳的一种感觉。

2. 声音的传播需要哪些条件?a) 源头:声音的产生需要有振动的物体或介质。

b) 介质:声音需要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传播。

c) 传播路径:声音需要有传播的路径,如空气中的气流、固体中的震动等。

d) 接收器:人耳或其他接收器能够接收到传播的声音。

3. 如何判断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a) 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属性有关,而不是源头或接收器的属性。

b) 在相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一般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c) 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空气传播速度最小。

4. 下面是一些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练习题,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a)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1. 340米/秒2. 1500米/秒3. 3000米/秒b) 在水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1. 340米/秒2. 1500米/秒3. 3000米/秒c) 在钢铁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1. 340米/秒2. 1500米/秒3. 5000米/秒正确答案是:a) 1,b) 2,c) 35. 声音传播中的“反射”现象是什么意思?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后,部分声能被障碍物反射回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反射。

6. 下面是一道关于声音反射的练习题,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当一个声音从墙上反射回来,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声音的频率会改变b) 声音的速度会改变c) 声音的振幅会改变d) 声音的方向会改变正确答案是:d) 声音的方向会改变7. 声音传播中还存在着什么现象?a) 折射:当声音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密度和弹性,声音会发生折射现象。

b) 吸收:介质中的杂质或其他物体对声音的一部分波能进行吸收,使声音逐渐减弱。

c) 干扰: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或衍射现象,对声音的传播和接收造成影响。

8. 声音的传播练习题综合:当地震发生时,声音从震中向四周传播。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目录 (1) (3) (3) (8) (10)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有些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到。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名师提醒】①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声源(1)概念: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2)能做声源的物体: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

如打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往盛水的盆中倒水时,可以听到水振动发出的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等。

【方法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因为真空中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1)声波的概念: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振动,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并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就叫声波(如下图所示)。

(2)声波的应用: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的深度(声音的反射)等。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50不合理。

太空中不能听见爆炸声,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三、声音传播的快慢1.声速声音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而需要借助电子设备。

讨论
“太空”是真空,没有介质,声音在没有介质的真空中不能传播。

【理解-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理解-特例】真空中不能传声。

实战演练
(导学号:导学号:83829846)如图所示,你觉得其中的说法符合科学道理吗?请说明原因。

物理学有无数概念,定律,公式等。

概括而言可以划分为4类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俗称4观,“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

它们就是物理学的本质。

点拨:“月球周围”是真空,根据【理解-特例】分析说法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情境
感受传播声音的介质。

讨论
鼓声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中;“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到我们耳中;“拍手声使鱼惊慌”说明鱼可以在水中听到声音。

【理解-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实战演练
(导学号:
导学号:83850019)如图所示,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照样能够随着水面上方的音乐声“翩翩起舞”,这说明()
A.空气能够传声
B.水也能传声
C.人在水中的听力特别强
D.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
点拨:根据【理解-介质】知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水。

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

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是模型建构。

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

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情境
“会变声”的闹钟
讨论
点拨:“用力往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空气减少,根据【理解-效果】分析音乐芯片声音的变化情况;再根据【理解-介质】分析声音通过什么传入人耳。

物理学有无数概念,定律,公式等。

概括而言可以划分为4类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俗称4观,“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

它们就是物理学的本质。

情境
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可以感觉到喉头振动;用力拨动弹簧,弹簧发出声音;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

讨论
(1)喉头振动,发出声音,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理解-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很多,比如:鸟类发声是由于鸣膜的振动;笛子发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等等,你还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
【理解-声源】发声过程中,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例:人发声时的声带、鸟类发声时的鸣膜等。

讨论
(导学号
导学号 18492076)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钟响。

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

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点拨:根据【理解-共生】可知,当发声没有停止的时候,振动一定没有停止。

情境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轻质小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小球会被弹开。

讨论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理解-放大振动】当振动难以观察时,可以采用放大法将振动放大。

例:振动的音叉放进水中会激起水花、用小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小球会被弹开等。

实战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