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9课《劝》第二课时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9课《劝》第二课时 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2、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重点难点】1、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2、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法指导】学习分论点对文章中心的论证所起的积极作用;掌握议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学习过程】一、文本探究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2.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提示: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3.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4、归纳总结本文的设喻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

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高中语文 9劝学(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9劝学(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劝学(第二课时)
劝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2、理解学习方法及态度的意义。
【自主学习】
1、辨析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以为妙绝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绝佛印绝类弥勒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赏析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2、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是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书假余吾尝跂而望矣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焉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2、翻译句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第二课时ftp

《劝学》第二课时ftp

《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制人:高一语文组审核:领导签字:【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的文言现象,疑难问题。

2.请同学们利用自习独立完成预习案,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3.分层达标:A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B层完成规定任务,做好方法规律的总结及基础落实;C层完成规定任务,力争落实好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文中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预习案第一步:边读课文前两段边将课下注释中的重点知识整理到课文中,并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研读第二段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实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业也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文言虚词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主学习指导】认真阅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完成基础知识落实○3登高而招,比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锲而舍之○5吾尝跂而望矣○6终日而思矣者:○1假舟楫者○2不复挺者二、积累文言现象1.通假字①君子生非异也。

-----通-----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通-----2.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的疑问】认真落实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特别注意课下注释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自主学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以及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必做)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AB层必做)【当堂检测独立完成】解释加点的字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写出虚词的用法○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终日而思矣【探究指导】独立完成,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知识链接·博观约取】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第9课劝学2

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第9课劝学2

劝学?导学案其次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重要词语与句式。

2、把握比方论证的强大说服力并学习使用这一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学问。

2、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学习过程:一、研习第三段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登高而〔..〕招而.〔〕见者远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生.〔〕非异也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行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方来说明?②本段哪句话答复了“学不行以已〞?〔用原话答复〕二、诵读与理解末段风雨兴.〔〕焉无.以.〔〕至千里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专心躁.〔〕也2.翻译重点句子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3、文段理解: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作者用了十个比方。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假如不积累就不能到达远大目标。

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比照,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打算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比,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方正反对比,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三、课后读一读1、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分散,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美;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胜利的此岸。

2、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埋怨生活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埋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假如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假如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丽,人生假如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高中语文《第9课 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9课 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议论结构的安排、论证方法的运用。

二、自主学习(答案见课件)1、字词解释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合作探究3、4段都使用了一组比喻句,找出这些比喻句,说说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比喻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四、课堂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

五、课堂演练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D )A.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获取渊博的知识,达到“神明自得”的地步。

B. “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的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学习的方 法和态度要积累正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反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坚持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专心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在学习上尽管主、客观条件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就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 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使用说明】第二课时一、检查全文背诵。

二、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2)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3)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6)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7)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

(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①疾病,②快。

(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4)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

(5)用:基础案(5分钟) (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用5分钟进行交流)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6)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7)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1、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点拨: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点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3、总结《劝学》一文的艺术特点(试从论证方法、语言方面进行总结)点拨:(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 生动,使读者容易接受。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四《劝学》(节选)第二课时导学案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四《劝学》(节选)第二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5课《劝学》(节选)第二课时导学案编写:邓曼丽审核:钱少武【学习目标】1、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3、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

【学法指导】1、自主阅读法2、自主整理法3、自主背诵法【课文助读】1、重要知识点—-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

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比喻论证不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论证方法,要求慎重使用。

2、本文的写作借鉴(1)论证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二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劝学》第二课时教案《《劝学》第二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⑵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⑶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⑴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⑵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CAT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李敏20201030

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李敏20201030

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二、诵读课文三、重点品读,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二段1、自由诵读课文的第二段,找出本段论述的几组事物及特点。

并思考:本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作者运用这几组事物论证了什么道理?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1)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了什么道理?(2)作者又以“直木为轮”,说明什么道理?(3)“金就砺”“木受绳”引出什么结论?(二)研读第三段1、自由诵读课文的第三段,找出第三段中的4个比喻句,2、学生翻译(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句说明什么道理?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4、检查背诵情况(1)第三段中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2)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性的几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第四个比喻。

(3)得出结论的句子。

(三)研读第四段1、人要想提高自己,弥补不足,应该怎么办呢?2、第四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可分为几层?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2、本段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四、鉴赏课文,赏析论证艺术思考本文设喻的特点五、牛刀小试1、按要求作练习。

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2、推敲语句。

PPT出示: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

六、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

1。

劝学第二课时

劝学第二课时
(11)劝学(勉励)
A.⑴⑵⑷⑸⑹B.⑵⑶⑹⑼⑽C.⑴⑷⑸⑺⑾D.⑹⑻⑼⑽⑾
3.下列句子参省乎己B.蚓无爪牙之利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金就砺则利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輮以为轮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设计人
王帅
使用时间
2016-4-
学习目标与方法:
1.分析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作用,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重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难点: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巩固与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òng)槁暴(pù)须臾(yú)闻者彰(zhāng)
B.靛青(dìng)舟楫(jí)蛟龙(jiāo)跂而望(qì)
C.跬步(kuī)蚯蚓(yǐn)蛇鳝(shàn)驽马(nù)
D.可镂(loù)骐骥(jì)爪牙(zhǎo)锲而不舍(qiè)
5、.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劝学
A.尽消失快功绩劝说
B.到达隔断猛烈功劳勉励
C.到达横渡强成绩勉励
D.得到渡过锐利成绩鼓励
6、.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选出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第9课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第9课劝学第2课时导学案

劝学第二课时课前预习【预习自测题】1、解释加点词语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登高而()招而()见者远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生()非异也【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2、掌握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语句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文段分析思考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②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B、輮(róu)槁(gǎo)暴(pù)螯(áo)骐骥(jì)C、虽有槁暴(yǒu)砺(lì)驽马(nǔ)蚯蚓(yǐn)D、生非异(shēng)须臾(yú)镂刻(lóu)闻者彰(zhā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3、名句名篇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背诵第三自然段。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预习自测题】 1.解释加点词语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须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学跂而(连词,表修饰)望矣登高而(连词,表修饰)招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假(借助,利用)舆马者而致(到达)千里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质疑探究】1、①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②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9《劝学》导学案2

3.9《劝学》导学案2

《劝学》学案荀子学练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内知识精粹文学文化常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

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

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识记字音中(zhòng)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望磨砺(l ì)镂(l òu)刻 跬(ku ǐ)步理解词义1. 重点词学不可以已.(停止) 木直中.绳(合乎)虽有.槁暴(通“又”) 金就砺则利.(变得锋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后跟)声非加疾.也(强) 假.舟楫者(借助)非能水.也(游泳) 而绝.江河(横渡)锲.而舍之(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2. 通假字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3. 多义词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骐骥一跃(一,数词)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形容词) 而神明自得(智慧,生 利 一明名词)4. 异义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参考”)声非加疾.也(古义“强”,今义“疾病”)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的简称”)用.心一也(古义“因为”,今义“使用”)5. 活用词(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下;下:向下)(2)名词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3)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登高而招(高:高处) ②积善成德(善:善行)掌握句式1. 判断句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者,……也,表判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者,……也,表判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断)青,取之于蓝(无标志判断,应翻译为:靛青,从蓝草中取得)2. 倒装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1《劝学》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21《劝学》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2.1《劝学》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一、借鉴苟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掌握、积累“劝、学、青、屮、疾、致、假、绝、兴、功、强、用” 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糅(燦)、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木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儿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焜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思考和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咅词和双咅词等现象。

五、教学课时两课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二、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三、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儿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Z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己。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第六单元10《劝学》课时2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10《劝学》课时2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10《劝学》课时2(二)(1分钟)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探究文中的“学习之道”,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2.掌握文中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感受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

(1分钟)常听人言:“活到老,学到老。

”可是,人一生究竟学习什么?任何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不会也不能学习世间所有的东西,正如苏轼在《又答王庠书》里所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那么究竟该怎么去学习呢?我们通过继续学习《劝学》从中去寻找答案。

(3分钟)荀子名言1.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出自《荀子·非十二子》)【释义】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2.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出自《荀子·不苟》)【释义】庸:平常的。

意思是:日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3.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出自《荀子·强国》)【释义】不胜:不如。

时:季。

意思是:做事按月计算不如按日计算,按季计算不如按月计算,按年计算又不如按季计算。

意在警戒人们要珍惜时间。

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选自《荀子·荣辱》)【释义】为人处世,先想到道义然后再考虑利益的人是光荣的,先考虑利益然后再想到道义的人是可耻的。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劝学》)【释义】蓬草生长在丛麻中,用不着服就长得挺直;白沙混杂在黑泥里,就会和泥一个颜色。

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出自《荀子·荣辱》)【释义】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要深。

(30分钟)探究一、朗读感知,理解文意(一)学习积累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思考和解读下面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金石可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①半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导学案
一、目标与问题
1.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问题引导A:明确“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实词,“于、者、而”3个虚词和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的意义和用法。

3.问题引导B:全篇的行文结构和特点。

二、自学与释疑
选择某一角色,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1)假设你有一天没有好好学习,或者有一段时间你放松了学习,请把自己当作荀子把《劝学》读给自己听。

(2)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突然回想起荀子的《劝学》,你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诵读这篇文章。

(3)假设你面前站着你的弟弟妹妹,请用荀子的《劝学》劝勉他们好好学习。

(4)假设你就是当年的荀子,面对你的学生,请你以荀子的口吻给“学生”劝学。

三、练习与探究
1.明确“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实词,“于、者、而”3个虚词和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的意义和用法。

实词:①劝()②学()③青,取之于蓝()
④木直中绳()⑤声非加疾也()⑥而致千里()
⑦假舆马者()⑧而绝江河()⑨风雨兴焉()
⑩功在不舍()⑪筋骨之强()⑫用心一也()
虚词:①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②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③而: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
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四、展示与反馈
组织学生分享《练习与探究》的结果。

五、小结与测评
中心论点:

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态度、方法
发散思维:《劝学》如何体现荀子的“性恶论”?
相关链接:他们是一群来自美国东部监狱的囚犯,也是美国顶尖文科学院巴德学院的毕业生。

巴德学院学生麦克斯(Max)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监狱关押着世界上将近四分之一的囚犯。

即使监狱实行着严格而健全的监狱制度,超过一半的囚犯每年都可以被释放,可超过一半的囚犯却因再次犯事而重新被抓回监狱。

分析其原因是没有文凭,没有文化,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和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所以他们通常只有两种选择:死或坐牢。

麦克斯策划“监狱生活重启”的项目,力致把罪犯变成了大学生,当他们回到社会的时候,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能与普通人一样能得到相互的平等和尊重。

第一批毕业生出狱后,Max 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而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学生在出狱后已经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甚至有的学生通过进修,还去到了非政府组织机构。

他们现在过着的,是和原来的截然不同的人生。

据统计,在监狱里接受过“监狱人生重启计划”课程学习的学生,出狱后的重犯罪率下降到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