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无声沁苍凉——张爱玲、白先勇小说中月之意象比较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主题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主题【摘要】张爱玲在作品中,频繁使用月亮意象来表情达意,并以此寄托对她对人生的独特体认。
在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既是家族、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女性世界失意的记录者。
月亮主题显示出张爱玲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通过对张爱玲不同作品中不同月亮意象的品赏,可以发现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一种苍凉循环而非进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她始终秉承着中国古典诗词中将人生缺憾、世事忧患诗意化、审美化地呈现为艺术的传统来书写月亮,并由此传达出一种苍凉循环而非进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关键词】张爱玲;月亮主题;苍凉背景;人生哲学月亮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象征,淡淡的月光移动世界之际首先移动的是人的心灵世界。
于是有人说过,“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从古到今,关于月亮的神化数不胜数,诸如:蟾蜍食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仙人乘鸾,以及著名的“嫦娥奔月”等等。
至于在诗词歌赋中,月亮更是常客。
古代诗人们发挥想象,赋于月亮许多的美名,如太阴,玉兔,霜蟾,桂魄,金盘,瑶镜,冰轮等。
无数文人墨客的赞美和忧思,缔造了月亮神秘而诗意的意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极富艺术魅力。
在张爱玲的文集,最动人心弦的便是她的月亮意象了。
在她的许多小说中,月亮本身的暗示意义和多重指示,透射出不同人物带有极大诧异的心理内容和情感取向。
苏珊·朗格认为:意象的真正功能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
张爱玲之所以选择月亮作为其小说文本的主导意象之一,这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而张爱玲还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元素,通过现代性转换激活了月亮这个古老的原型,从而建构起自己关于月亮意象的独特的艺术话语,赋予了月亮以新的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
1 目睹家庭兴衰《金锁记》中,以月亮描写作为文章开端、结尾,意蕴丰富,令人感慨万千:作者借助月亮在升起和降落,过去和现在的时光流走岁月更换中,表现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对人生的了悟、对命运的揭示、对生命的哲思。
毕业论文苍凉之域中的水月镜花—张爱玲小说意象之分析
一.绪论
(一)概念的辨析
“意象”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 象。其实关于意象的命题早在《周易》和《庄子》中就已经出现了。意象的初始 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神话,郭璞的《注山海经叙》中就有“游魂灵怪,触象而 构。”但是神话解体后,中国人意识觉醒,使得人神分离。商代巫祝卜史成为人 神沟通的媒介。后来周人将前人卜筮之术和自己的筮卜结合,融会贯通铸成《易 经》。《易经》中卜者针对欲决的疑难,因数定象,观象系辞,玩其象辞而判其 吉凶以数象辞的符号整体充当沟通天人的媒介。其中“象”就是圣人“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而《易经》早在春秋时就有《易象》这一别名。
首先就其题材而言,傅雷说到:“我不责备作者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 除了男女之外,世界究竟还辽阔的很。”①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仅仅局限于写男 女问题,视野并不宽广。这是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对其进行的评价,不免立论偏 颇。与傅雷相比较唐文标则更客观:“张爱玲是一个活在新时代中的租界上海的 旧作家”是“这个没落的‘上海世界’的最好和最后的代言人。”②这是说她的 题材大多都写上海的没落贵族的生活,所反映的世界便是没落的上海。其次在艺 术风格上,傅雷说《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③胡兰 成则站在青春的视角研究张爱玲的创作个性:“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 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④再次说到作品地位,傅雷曾说《金锁记》:“截 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⑤他对张爱玲高超 技巧的推崇,更为后人开启了一个最有活力的话题。夏志清说:“张爱玲在《传 奇》里所描写的世界,上起清末,下迄中日战争;这世界里面的房屋,家具,服 饰等等,都整齐而完备。她的视觉的想象有时候可以达到济慈那样华丽的程 度......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的功夫。” [1]这是对张爱玲的作品特色不同于其他人之处的肯定及赞扬。最后就其作品的 创新性而言,刘峰杰说:“张爱玲代表了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成功的转型, 从‘个性的解放’到‘个人化的写作’”⑥
月亮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作用(以《金锁记》为例)
月亮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作用(以《金锁记》为例)在张爱玲作品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次数是较多的,也是张爱玲运用得最为成功的意象。
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月亮原型的生动比喻和描写。
这些不断浮现在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是寒冷的、朦胧的、伤感的、残缺的……亘古长存的月亮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映照着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人物,照出他们内心深处的隐秘和残酷,也照出他们心灵深处的软弱和惶恐,更照彻着文明发展过程中艰难行进的人类本相。
类似这样的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真是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虽然张爱玲小说意象纷呈,但以“月亮”出现的最大、最典型,也最有特色。
“月亮”不仅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有鲜明的对应,而且“月亮”在张爱玲世界中的每一次升起,都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
可以说,破解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不断出现,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把握她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金锁记》有多处写到“月亮”。
一、月亮是沧桑变幻的见证者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月亮是人世间悲欢离合、兴衰更替的历史见证。
人生短暂,月亮永恒,她永远静思默察,不动声色地冷眼旁观,阅尽人间的悲欢离合。
作者以月亮的年年相似恒久不变对比世事无常人生短暂,使人油然而生感伤之情。
(一)目睹家庭兴衰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以月亮描写作为文章开端、结尾,意蕴丰富,令人感慨万千:“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作者借助月亮在升起和降落,过去和现在的时光流走岁月更换中,表现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对人生的了悟、对命运的揭示、对生命的哲思。
年轻人想象和老年人回忆中的月亮是不同的,其实人世间变的只是新人换旧人,而悲欢离合依旧,月光依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张 爱 玲 在 她 的 小 说 中 , 很 多 地 方 都 用 到 了 月 亮 这 个 便 是那承受着、反射着他的光和力 的月亮。”…当项王在垓
意象 ,她 从不 同角度 、不 同侧 面对 月亮意象 进行 了描绘 ,
有 寒 冷 的 、 光 明 的 、 朦 胧 的 、 同 情 的 、伤 感 的 、残 缺 的 等 等 ,每 次 月亮 的 出现 ,都 具 有 不 同 的 、独 特 的 象 征意 义 。
浅 析 张
。 吕伟 璇
摘 要 :张爱玲 的小说以意象丰富著称 ,其 中,月亮意 象是用得 最多的一个,她从 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对 月亮意 象进行 了描绘 ,本 文就从张爱玲 小说 中反复 出现 的月亮意象着手 ,尝试分析其典型的象征意义。
、
女 性 意识 的体 现
张 爱玲 的女 性意 识 与她 小说 中的 月亮 意象 有着 十 分 否定 ,她对 女性的 月亮地位 做 出了彻底 反省 :即使像她这
密 切 的 关 系 。把 女 人 和 月 亮 联 系 起 来 , 当 然 不 是 张 爱 玲 的 样 的 西 楚 霸 王 的 宠 姬 , 也 不 过 是 一 个 任 人 摆 布 的玩 偶 , 败 首 创 , 在 古 代 神 话 传 说 里 ,太 阳 就 是 男 性 , 而 月亮 就 是 女 则惟恐落 入敌手 ,夫主 恨不能亲手血 刃,胜则得一封 号, 性 。 像 中 国最 早 的 月 亮 神 就 是 女 神 常 羲 : 美 丽 、温 柔 ,而 同时 也 封 死 了 青 春 与 前 程 , 既 然 如 此 , 何 不 亲 手 结束 自 己 太 阳 是 留给 男人 们 自居 、 自诩 的伟 岸 、 雄 壮 。 月亮 自有 月 的生命 。她不愿继续做 “ 月亮 ”了,于是 , “ 霸王 别姬 ” 亮 的 便 宜 之 处 :无 须 费 力 发 光 , 但 仗 他 者 生 存 久 而 久 实 乃 “ 姬 别 霸 王 ”。
从原型批评视角看张爱玲小说的月亮意象
从原型批评视角看张爱玲小说的月亮意象作者:李俊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4期(一)加拿大人诺思罗普·弗莱是“原型批评”学说的重要代表人。
他认为:“我需要一种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但这种研究方法应该是一部真正的文学史,而不只是把文学史比作某种其他的历史。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强烈地感到文学传统中的某些结构因素极为重要,例如常规文类以及反复使用的某些意象或意象群,也就是我最终称之为原型的东西。
”由此,弗莱正式在文学批评领域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将“原型”概念由心理术语转换成了文学理论术语。
弗莱《文学的原型》认为,原型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一些联想群”,是“具有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在原型批评理论家看来,整个人类的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几部不同类型作品的不断反复出现。
先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意象通过“集体无意识”渗透到一代代作家的血液中,再被这些作家“无意识”地通过一部部具体作品创作出来,并再次影响到其后的作家。
在不同作家创作出的这些不同作品中,虽然其中带有每个作家自身的特色,但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意象却总能在先代作品中找到原型。
本文中,笔者将从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着手,去分析传统文学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中对月亮意象进行了着力的描绘,它们有着很丰富的原型意义,她对月亮的感官色彩的印象捕捉,充分显示出她的艺术思维的独到与精细。
她笔下的月亮,无不感应着人物的特定情绪、瞬间感受和印象,从而有机地嵌入到了人物的心理过程和感情生活中,成为很重要的原型。
原型批评理论代表人物弗莱认为,某些自然界的普遍意象的重复出现不能仅仅视为一种技术上的“巧合”,而是应当将其看做是某种“原型”的反复出现。
张爱玲小说中就反复出现月亮意象,就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重要原型。
(二)从先秦传说到现代小说,月亮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月亮这一原型同时具有3种意义。
第一种,月亮与美好人性、高洁品质相关照,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莫使金樽空对月”,刘禹锡的“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等月亮原型表达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内涵——对宇宙时空的敬畏,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求,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指人生团圆美满或光明磊落的心性,月亮给人以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感觉。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意味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意味作者:曾子萱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8期摘要:在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中,月亮艺术价值极高,举足轻重。
本文主要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月亮意象;文化意味在中国的渊源文化中,“月亮”的地位可以说十分重要,比如历久弥新的“嫦娥奔月”,《诗经》时期的风姿卓越,以及李白等诗人的倾情描绘等,都对月亮寄寓了丰厚的感慨和赞美。
可以说,在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中,月亮艺术价值极高,举足轻重。
同样的,结合本文将要深入探讨的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来说,其发展和运用无疑是与中国历史中的月亮文化密不可分,不仅是继承,而且发扬运用,结合中西方文化和意象,将我国月亮的文学传统魅力打造到了极致,营造出独树一帜的月亮之语。
一、在月亮意象文化中的承传对月亮而言,其作为一个自然事物在生态变换中拥有着变化莫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便直接给予了其丰厚的文化色彩。
所以对众多中国人而言,月亮就成为了承担众多思绪情感的、及简单而又繁杂的载体,为我国月亮意象的开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古人已有的文化积蕴面前,张爱玲也有一些忧虑,《诗与胡说》中对此的论述最为清晰。
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张爱玲充分发挥了自身对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再融合顶级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感知力,使其在月亮的意象构建中独树一帜,甚至可以与艾青的“太阳”意象相媲美。
张爱玲对于月亮这一意象的承传最直接的表现是“互文体性”,譬如古时文化中的深闺怨妇都将月亮作为哀伤的寄托,类似于“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近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等,而张爱玲在小说中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十分巧妙,她将月亮富裕丰韵的诗意后载入小说中,镶嵌了极佳的小说工笔,而《赤地之恋》末尾处,张爱玲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千古名句的使用则更具有说服力,她以“诗意”浇筑在小说最终,使得小说本身和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歌之间持有浓厚的联系,也为小说本身增加了许多韵味。
二、在月亮意象文化中的发展张爱玲的文学之路上受到许多传统文学名著的影响,譬如《红楼梦》,《老残游记》和《金瓶梅》等,丰富多样的文学“冲击”也为其之后的写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月亮的象征意义作者:吕伟璇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7期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以意象丰富著称,其中,月亮意象是用得最多的一个,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月亮意象进行了描绘,本文就从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着手,尝试分析其典型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月亮象征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月亮这个意象,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月亮意象进行了描绘,有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残缺的等等,每次月亮的出现,都具有不同的、独特的象征意义。
一、女性意识的体现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与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把女人和月亮联系起来,当然不是张爱玲的首创,在古代神话传说里,太阳就是男性,而月亮就是女性。
像中国最早的月亮神就是女神常羲:美丽、温柔,而太阳是留给男人们自居、自诩的伟岸、雄壮。
月亮自有月亮的便宜之处:无须费力发光,但仗他者生存。
久而久之,女人便在月晕中安身立命了。
到民国时期的张爱玲,接过了女人是月亮的传统象征,但她显然不满足于传统。
她从小就不能接受重男轻女的观念,要锐意图强,然而她又不得不承受传统因袭的女人难以摆脱的悲剧性命运。
于是,她对女性本体进行反思,而且还巧妙地利用“月亮”这一由来已久的象征进行阐述。
她以个人的独特感悟为先导,不再继续称颂女人作为月亮多么美丽和充实,而是揭示女人作为折光、陪衬、从属物的月亮是多么苍白和空虚,意在给女性一个警示。
在《霸王别姬》里,张爱玲就从虞姬的慷慨赴死中发掘出女性的觉悟:“如果他(项王)是那炽热的、充满了烨烨的光彩、喷出耀眼欲花的ambition的火焰的太阳,她便是那承受着、反射着他的光和力的月亮。
”[1]当项王在垓下突围前在帐中熟睡,虞姬想到项王无论成功与否,她都“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
这里,虞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自己不独立“活着”,并因为他(项王)的富贵而富贵的人生价值目标进行反思和否定,她对女性的月亮地位做出了彻底反省:即使像她这样的西楚霸王的宠姬,也不过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败则惟恐落入敌手,夫主恨不能亲手血刃,胜则得一封号,同时也封死了青春与前程,既然如此,何不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古诗词中的月意象解读
泊 》), 全 诗 所 描 绘 的 意 象 全 是 诗 人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 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 思乡的愁绪,秋深、夜静、月落、 乌啼,凄清寒冻使落第的诗人越 发凄凉难耐。
咏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 孤苦的情怀的诗词还很多,如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 白 《 蜀 道 难 》) “ 醉 不 成 欢 惨 将 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 江 口 守 空 船 , 绕 船 月 明 江 水 寒 。” (白居易《琵琶行》)
东坡有诗“新月如佳人”,韦 庄诗云:“辘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月亮皎洁的容颜是女性貌 美的象征,美丽的青春女子则像 月亮温婉动人。月亮本是天上的 圣物,是美的象征,是女性的象 征,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月亮作为女性的象征肇始于 人类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时期。 创造人类的始祖“女娲”,同时就 是月神,在汉墓砖画中,伏羲手 捧太阳,女娲则手捧月亮。远古 人认为,女人和月亮有着一样的 本性,都有“膨胀”的倾向,而 且还有与月相变化周期一样长的 生理期。他们的观念中,物体可 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超时空地 发生作用,所以月光的照射可以 使女人怀孕。因此月亮赋予了女 性 一 种 神 秘 的 能 力 。 《 礼 记·礼 器》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苏轼在《赤壁赋》里曰:客 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悬于天际的月亮,常常引发诗人 们哲理的思考:明月亘古如斯, 跨越时空,相比之下,人生是多 么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 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 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 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皆流水,共看明月皆如 此。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 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 现淋漓尽致,荡气回肠。 刘禹锡《石头城》中“旧时 淮水东边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见证 物是人非的沧桑;李煜《虞美人》 中“小楼咋夜又东风,故园不堪 回首月明中。”“月”还是那一轮 月,而故国早已易主,亡国贱俘 的李煜借月表达了多少离恨! 裁一片月光栽在心里,在灰 暗庸碌的日子里,感受浪漫和光 明;乘一叶扁舟徜徉在月光流转的 河流里,浸润古典的高贵和感伤。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象群落研究——月、花、饰物意象
t it.T ef s he e so h o oboa h rt retr n tec mmu i mot eetep ooy ei g .An h rn a sd a h o i t m n ̄ sl w r rttp ma e y h d te i y w su e stec mmo h tr a o nr eoi l c s i .T e p ooy e i g n t e n v l ss a e h u h t e t n f r ai n o e f r f u l y i g s E c ma eh d a u i u k l h r ttp ma e i h o e h p d tr g r so 1 wa o h a m t f h m o ai ma e . a h i g a nq e o t o q t
— —
月 、 、 物 意 象 花 饰
杜 丽琴
( 昆明学 院 人文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0 1 ) 52 4
摘要 : 张爱玲 围绕男女争战故事 中的女性 , 铺写 了月 、 、 花 饰物 、 色 、 颜 音响 、 戏曲 6组 意象 。意象 间彼此 关联 , 形 成了一个 类似生物群落的女性意象群落 。就前 3组意象而言 , 中多为原 型意象 , 其 反讽 是常用 的修 辞技 巧。原
型意象主要是通过改造物象 的形质进 入小说 , 意象都有 其独具 一格 的显 现方式 。张爱玲 借助原 型意 象反 每个 讽, 把对笔 下女性 的放任 、 、 、 容忍 宽爱 嘲讽等复杂态度隐藏在作 品中, 意蕴更 加丰富。 使其
关键词 : 张爱玲小说 ; 女性意象群落 ; 型意象 ; 原 反讽 ; ; ; 月 花 饰物
中图分类号 :27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4— 69 2 1 )4—00 0 J0 .2 A 17 5 3 (0 1 0 16— 4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月亮是备受中国文人青睐的典型意象之一,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当经年不变的月光投洒到张爱玲身边的时候, 作为审美主体, 他自觉地对月亮这一审美客体做出能动反映, 达到情景相融, 从而使月亮成为张爱玲小说中别具韵味的意象。
一方面, 他在小说中借月抒情, 赋予了月亮多种文化象征意义。
而张爱玲小说中弥漫着苍凉的生命色彩;,她在写法上以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女性视角, 给予月亮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 使小说中月亮意象超越传统, 散发出令人回味的现代气息。
月亮是中国文人心中永远割舍不掉的爱, 并吸引着他们的审美目光, 不断地品月、弄月、吟月、伤月..。
古人今人如逝水一样, 而明月却亘古如斯。
于是, 月亮便引起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因而, 月亮就产生了象征爱、女性、团圆与美好、朦胧、落寞失意与凄凉孤独、等意义。
钟情于古典文学张爱玲, 都自觉地禀承了古人的审美文化取向。
对于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之家张爱玲, 旧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经历也势必对他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尽管贵族家庭给予了他们贵族血脉, 但家族的衰败与灭亡, 也同样给予了她们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
个人遭际的不幸与悲哀, 命运的坎坷与多舛,反映到对月的抒写上,就借月为小说着上了悲凄与苍凉的生命底色。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的年轻人总会“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着冷笑的月亮”[3], 表现出她挖掘生命意识时惊人的洞察力。
《倾城之恋》中, 月亮反复总关情。
月亮首次出现, 正是范柳原向白流苏发起爱情攻势之时; 当月亮在白流苏的“泪眼中”变得“大而模糊”时, 月亮就象征了他二人滋长着的模糊的爱情; 然而“柳原既能抗拒浅水湾的月色, 就能抗拒甲板上的月色”, 可见二人“防范多于相爱”; 范、白二人已婚后, 只有一弯“纤月”, 象征了二人并没有得到真正完整的爱情。
月亮在白流苏的眼里不断变化, 这不恰恰是她“模糊”变化的人生的写照吗? 在小说《牛》中, 禄兴的渺小的脆弱的生命无情陨灭后, “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 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就令人深感萧瑟与悲惨。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亮是张爱玲所钟爱的意象,也是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中心意象。
文章以月亮始,以月亮终,月亮意象贯穿全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希望大家喜欢。
而中国的女性作家对月亮这个婉约的意象尤为心仪。
冰心,一位永葆童真和爱心的女作家,她笔下的月亮是良好愿望的代言,她的月亮温暖着千千万万小读者幼小可爱的心灵,《繁星》便是代表。
琼瑶,风靡两岸三地的著名言情小说家,她所描绘的月亮是无数俊男美女纯美爱情的象征。
唯有张爱玲,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精怪伶俐的上海女子,这个酷爱“月亮”的女子(她的文字里的月亮意象俯拾皆是,最早可以追溯到她的第一篇铅字:小说《牛》)却以她那特有的敏感幽昧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月亮”。
张爱玲,沪上名媛,深谙上海风情,有着独特的才情和慧心,有着极其敏感而细腻的情感,她用她那传神透辟的笔触为我们构筑了大大小小的美艳绝伦悲凉哀怨的“月亮”传奇,她的代表作——被人冠之以“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称号的《金锁记》便是这传奇中的一朵奇葩。
在许多人的眼中,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她的出身,她的婚姻,她的一切,在她的读者眼中都堪称传奇。
她善于编撰故事,在许多出奇制胜的故事里一点一点的透露她的彻悟和悲凉,《倾城之恋》如此,《红玫瑰和白玫瑰》如此,《金锁记》更是如此。
《金锁记》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悲剧性强悲剧感浓的故事,一个迂回曲折的反映变态人性的故事。
既然是故事,那么就应该有它的框架。
故事以引子拉开序幕,随着幕布的缓缓展开,月亮这个意象也开始了它的“使命”。
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月亮统领着全部的其余意象,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无奈感与深刻性。
全篇多处写到月亮,但是张爱玲描写月亮,不是千篇一律采用单调的手法来描绘,而是或者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或者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小说开篇不似有些作家那样隐讳含蓄,而是以一种开门见山的直白幽幽的道出了故事的引子:“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上......”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三十年前的上海正值民国初年,作者这样写,不仅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更是用这样一个追溯的句式为小说引进了一种地域上的距离感,一种时间上的鲜明框架感。
解读张爱玲《金锁记》月亮意象-2019年文档
解读张爱玲《金锁记》月亮意象-2019年文档解读张爱玲《金锁记》月亮意象张爱玲的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着冷笑的月亮。
月亮这个象征,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种意义都可以表示。
这是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教授对张爱玲小说里频频出现的月亮意象的关注,就像一首诗有个“诗眼”一样,那么一篇小说也应该有个“文眼”。
无疑“月亮”就是张爱玲《金锁记》的“文眼”。
透过这轮永恒而凄清的月亮笼罩的诗意文本,时隔六十多年,我们又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呢?月亮意象之一:象征主题意蕴这轮中国的“月亮”究竟有哪些中国特色?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信息,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深厚的生命感情和审美理想。
首先,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母亲与女性。
《礼记》中说:“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大明即太阳,代表男性,意味着阳刚、强壮和力量;月亮代表女性,意味着温柔、阴柔、温馨、婉约和缠绵。
月亮是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
其次,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月是水的结晶,水是月的灵魂,是贞洁纯净的象征,是美的化身。
月亮在中国审美的深层结构中,始终流露着神秘的永恒的女性微笑。
因此古典诗词里,常常以美人似月,佳人月下作为基本抒情意象。
再次,月亮是永恒的象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和人生短暂的喟叹。
月亮有如此多的含义,那么在《金锁记》中它主要有哪些意义呢?从月亮的视角看,曹七巧具有忧郁的气质和反生命色彩的悲剧美,这也是小说主题蕴涵所在。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总共七次描写了月亮,尤其是首尾均以“三十年前的月亮”遥相呼应,那么由此可见作者以月亮来作为小说主题象征的用意是非常显豁的。
为什么“月亮”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呢?是因为曹七巧她只是二少爷的姨奶奶,地位比丫鬟高,命运比小姐差,一直被姜家大小都瞧不起,而她又是姜家最要强的女人,她的个性真正得以表现是在婆婆过世后,九老太爷出面分割姜家财产的会上,她义愤填膺地要求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家产,“维持了几天的僵局,到底还是无声无臭照原计划分了家。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内容摘要: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张爱玲,伴随着巨大的民族危机感,以及自己的特定出身与独特经历,对着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的月亮情有独钟,月亮意象也是张爱玲运用得最为成功的意象。
对于张爱玲来说,无论她为其笔下的月亮意象附上多么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
本文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白色月光、红色月光、蓝色月光、黄色月光四个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
通过对这四种不同色彩的月亮意象的分析,体会张爱玲对人生的变幻无常、悲欢离合的独特感悟,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张爱玲灰色苍凉的人生观。
关键词:张爱玲白色月亮红色月亮蓝色月亮黄色月亮自古爱月的文人多,且爱的痴迷,月亮一直代表着他们悲哀苍凉的情绪,借酒浇愁的无奈是在月色下,离情别恨的惆怅也是在月色下,似乎只有在发着白色冷光的月色下,人们才能尽情地演绎着人生的变化无常、悲欢离合。
而明月也以凄丽明亮的光辉,照过了中国妖娆多态的唐诗宋词,照过了李白和孟浩然踏歌的桃花潭,并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照到了女作家张爱玲的窗前,但张爱玲访问过的月亮是流动的,而且月亮是带有多种色彩的,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月亮常常被她用来写景抒情,刻画人物,揭示心理,并寄托对人生的哲理性认识。
好像她总在与月亮对话,交流,带了清露浓霜般的怀旧,和落叶啾鸟似的惨淡。
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融入了她对人生的灰暗理解。
所谓“意象”,也就是在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中,包含着隐喻、象征、暗示等深层的意蕴。
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纷呈,诸如繁星、镜子、墙、电车等。
而在她笔下出现的最多最典型也最具有特色的当属月亮意象。
无论如何无论、何时何地,张爱玲一见到月亮,心情就陡然黯淡下来,她看见的月亮除了肃杀之气便有苍凉之感。
月亮的美,对她来说,是象征着生命最冰冷的一页,融进了她对苍凉人生的全部感悟。
一.白色月亮,幻化成生命的虚无红色的月亮在张爱玲笔下很少,更多的是白色月亮。
她喜欢写银白色的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冷笑的,在不同场合出现,表达着不同含义。
张爱玲《传奇》里的月意
张爱玲《传奇》里的月意作者:方波陈骞沈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7期摘要:在张爱玲《传奇》里,月亮形态各异、色彩纷呈,少了传统月意的浪漫柔和,多了些苍凉、诡谲。
这些“月亮”悄无声息地见证着人世间纠结的情感,不管是大而白的满月,还是一钩白色月牙,黄的也好,红的也罢,它们都深隐着其独特丰富的意蕴。
月亮在《传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的渲染及故事情节的安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折射、扭曲心理的象征以及复杂情爱的反思等方面。
关键词:《传奇》;月亮;悲剧作者简介:方波,彝族,滇中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成员,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美教育;陈骞,汉族,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03月亮在中国文学里被赋予了独特的意味,一轮平常的明月,引人无限的感想,触动文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张爱玲在《传奇》中,运用月亮呈现扭曲人性变态心理,见证人生不断上演的悲剧,也从另一面映衬人与人之间或真诚或卑微的爱情。
一、折射悲剧命运在张爱玲《传奇》这部小说里,月亮悄无声息地见证着世间的情感和人物的命运。
《金锁记》以月亮开篇:“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有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1]小说以此作为全篇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解释了人生的艰辛和悲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岁月轮转,月亮依旧。
《传奇》里张爱玲多次安排长安和芝寿这两个悲剧人物看见月亮。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
墨灰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月之风情_浅析白先勇小说中_月_的意象
白先勇研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12月之风情———浅析白先勇小说中“月”的意象孙自婷 摘要:白先勇作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熏陶又尤其推崇此传统的作家,擅长用意象突显出大千世界的或繁华或凄凉。
“月”作为白先勇小说意象群落的一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其中,作者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念想。
他在揉入自己不同浓烈程度的主观情感下,认真经营着一系列意象群,借以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感,达到人物形象的完满塑造。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月;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63(2008)2-0046-04 作为国际知名的当代作家,白先勇的长短篇小说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他的小说中,有着众多的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而作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熏陶又尤其推崇此传统的作家来说,用意象突显出大千世界的或繁华或凄凉,便不是偶然的了。
在色阴霾,空气冷峭,寒风阵阵的吹掠着”(《国葬》)。
冬,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预示着过去一年的结束,又因其时万物凋零,生机不再,一片死寂,暗示着某种衰落与败亡。
因此,以冬季为背景的这几篇小说,一开始便笼罩在一种凄冷的气氛之中。
连同这寒冬一起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过去而消逝的,有赖鸣升引以为自豪的北伐抗日的军旅生涯,尽管他现在只是荣民医院厨房里的买办;有李长官一家曾经轰轰烈烈的一段日子,如今却是一死一跑,一病一疯;有“桃园三结义”的朴公、仲公、王孟养等一批人推翻满清、创立民国的辉煌功绩;有以余钦磊、吴柱国为代表的爱国知识青年倡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有像李浩然将军这样的将国之才立下的赫赫功勋。
作者对这些曾经辉煌的过去,无疑是缅怀的。
这种缅怀里有崇敬,有留恋,有痛惜,有哀悼,感情的基调是哀婉而深沉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说:“我想《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
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
张爱玲作品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
张爱玲作品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引言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辉映山河的“万川之月”,位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前人围绕着“月亮”这一意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月亮神话,诸如:蟾蜍食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仙人乘鸾等,其中最让人们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了。
在诗歌的国度里,众多诗人都是因月生情、以月表情,使得千姿百态的月亮被意识化、被人格化、被诗化了。
在《古诗十九首》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以及《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几乎已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寄托游子思念情怀的原型。
根据弗莱的理论,所谓“原型”,即“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
据统计,月亮意象在《唐诗三百首》中出现了90余次,出现次数超过日、星、风、云等自然意象。
这其中,唐代诗人李白是把月亮描述得最多、最好的代表之一,其与月相关的诗作高达330余首,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众多著名诗句。
而宋词中,写月的作品亦是数不胜数。
苏轼以“月有阴晴圆缺”来喻“人有悲欢离合”,将月亮的自然现象与人世间的情感万千完美对应和贴合。
纵观古今,“月亮”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亘古不变的经典意象之一,其代表的文化底蕴也源远流长。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选择了将月亮意象作为其作品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无疑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月文化有着紧密的血脉传承关系。
而作品中每一次月亮的出现,都有着不同的、特殊的象征意义与其浓厚的文化底蕴。
弗莱在他的原型批评中提出,所有阅读活动中无意识地发生的心理过程,都需要将我们所遇到的意象扩展并延伸到文学的传统原型中去,这种意象“注定要把许多作品扩展到作为整体的文学的原型象征中去”。
(1)张爱玲作品文本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就是月亮意象这一原型在文学传统中的“扩展延伸”。
张爱玲在继承月亮意象的文学传统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灵活地进行现代性转换并激活了月亮这一原型,建构起自身对于月亮意象的独特艺术话语,实现了对中国月亮意象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构成其月亮意象的独特文化底蕴。
高中语文诗词中对“月”的意象分析
高中语文诗词中对“月”的意象分析发表时间:2011-01-05T16:19:47.290Z 来源:《学园》2010年10月上期供稿作者:李磊[导读] 现当代作家也爱把月写得优美而朦胧,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我们便可体会到月光下的朦胧美。
李磊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摘要】古诗词中“月”是常见意象,它的特点是:具有优美、宁静、朦胧的意境;“月”与“秋”相连,表达愁苦的情绪;常表达孤寂、凄惨、哀怨的愁绪。
高考的“诗歌鉴赏”题目中也常考查这一意象,解决的办法是抓住这一意象的特点进行理解。
【关键词】月意象朦胧美秋月愁绪【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056-02 当人们仰望苍穹,看到一轮明月高悬夜空,总会引发无尽的遐想与感慨。
古代的诗人更是如此,古诗中“月”这一意象随处可见,承载了不同的感慨和心绪。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中,“月”这一意象也经常被考查。
下面我简单列举一些课本中出现过的有关“月”的诗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明明如月,何时可啜?月明里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江夔《扬州慢》)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从以上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月”的反复出现应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历史与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无数文人经过自己的加工赋予了月亮独特的含义与美学特征。
月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景物,为什么会备受文人的青睐呢?“月”意象的介入参与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进行分析:一诗歌中“月”的特点首先,我们先看一看“月”作为自然物象的一般特点,阅读一些课文中的诗词我们会发现,诗人笔下的月的形状或是圆的或是弯弯的,月光或是皎洁或是朦胧。
冷月窥人 宿命轮回
冷月窥人宿命轮回作者:范瑞懿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第08期摘要: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意象。
而中篇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贯穿全文,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象征着人物不幸的命运,加深了作品悲剧性的色彩。
月亮作为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意象,这一点在其中篇小说《金锁记》中展现的更为透彻。
本文分析了贯穿《金锁记》的月亮意象的内涵,认为它象征着人物不幸的命运,有加深作品悲剧性的功能。
关键词:《金锁记》; 张爱玲; 月亮意象; 象征意义中图分类号:1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01-002张爱玲的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喻,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阴暗的一面则是月下的青灰色。
张爱玲是擅写月色的作家,月亮是她小说中出现的最多也最为典型的意象。
张爱玲擅长用月亮来刻画心理、烘托气氛,这一手法在《金锁记》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月亮是《金锁记》的中心意象,作者以其幽深的笔触与独特的构思为我们创作了一曲悠长缠绵的“月光曲”。
而其笔下的月亮意象也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
本文旨在解读《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内涵,探究其象征意义。
一、月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月亮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典型意象。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凝聚着人们深厚的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
月亮所反映的空静与明净之美正与中国传统的美学追求相符合。
月亮既是人们情感寄托的抒情载体,同时也体现着中国艺术精神的动向。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象征着女性,早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之句将月亮与女性联系在一起。
月是女性的化身,代表着柔婉与洁净之美,是贞洁纯净的象征,美人似月,月下佳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常见的表达。
月亮还象征着永恒,“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亮时明时晦,或圆或缺,周而复始,启发着人们对宇宙永恒而人世短暂的思考。
月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文学作品在抒情言志之时,往往借月为载体抒发情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徽 大学 文 学 院 , 徽 合 肥 2 0 3 ) 安 安 30 9
摘
要: 张爱玲 、 白先 勇虽然生存 于不 同历史语境 中, 但在 东西方双重 文化 的影响和 冲击 下, 两位 作家的作 品都
表现 出一致倾 向: 通过 对人 生、 史的切身感悟 , 文本 中对人做 出 了极为深刻 的悲剧 阐释 。他们善 于捕捉 经 历 在 营意 象来加深故事的悲剧性 , 别是 文本 中月之意 象频繁 出现 。他们对 月意 象的刻画可谓精雕细琢 , 特 传达 出一
文章编 号 :6 31 9 (0 0 0 —0 70 1 7—7 4 2 1 )10 5—4
( ) 一 情欲 之 月
张爱玲 、 白先勇 虽然 生存 于不 同历史 语境 中 , 在 东 但 西方双重文化 的影 响和冲击下 , 两位作 家的作 品都表现 出
一
在 张爱玲这 里 , 月亮 与情 欲 的关 系 , 只是一 种结 合 不 关 系, 更是一种共生关系 。月 随情生 , 随月 长 , 情 月亮 是情 欲, 情欲是月亮 , 没有月亮之 前似乎 没有情欲 , 没有情 欲之 前似乎没有月亮 。月与情欲相 辅相成 , 就扩大 了月亮 意 这 象 的内涵空 间, 从而成为表现更 为深广 内容 的艺术手段 。 在《 城之 恋》 倾 中第一次写 月 , 白流苏想 到 自己在 月 是 光 中的脸 ,那娇脆的轮廓 , “ 眉与 眼, 美得 不近情理 , 美得 渺 茫 。[1 这时的范柳原 已经 开始 向白流苏发起真正 的爱 情 912 ,11 攻势 。月光的出现 , 暗指爱情 的初现 。第 二次 写月是 二 也 人间的情感加深 , 范柳原 依然 没有 结婚 的打 算 , 可 自流 苏
的悲 剧 。 他 们 善 于 捕 捉 经 营 意 象 来 加 深 故 事 的 悲 剧 性 , 别 是 特
他们小说 中月 之意 象频 繁 出现。他们 之所 以对 月亮 情有 独钟 , 在某种 意义 上应 归于他们对 月亮色彩 的特殊感 受和 对月亮空间形态 的情 感偏 爱。“ 是 他们 用来作 为 一种 月” 俯视众生 的独 特视 角——它俯 瞰着 人世 间一 出 出的喜 怒 哀乐 、 悲欢离 合 的历史 、 运之 戏。在保 留 中国传 统月 亮 命 意象某些 内蕴 的同时 , 熔铸 了西方 文学 的 审美经 验 , 又 他 们创造了能够 充分体 现苍 凉意 念 的月亮 意象 。他 们在 小
第l 2卷 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U NLO I Z O NVR IY 0 R A FC UH UU IEST t
V 11 . O . 2 No 1 F b 01 e .2 0
冷 月无 声 沁 苍 凉
张爱玲 、 白先 勇小说 中月 之 意象 比较
内涵 。 用月亮来表现情欲而达到精 妙之பைடு நூலகம் 的当属《 香屑第 沉
不断浮现在 张爱玲 小说 中的月亮 是寒 冷 的、 胧 的 、 朦 伤感 的、 残缺的……亘 古长存 的月亮 从不 同的角度 和方位 映照着张爱玲小说世界 中的人 物 , 照出他们 内心深处 的隐 秘和残酷 , 也照 出他 们心 灵深 处 的软弱 和惶恐 , 照彻 着 更 文明发展过程 中艰难 行进 的人 类本 相 。张爱 玲笔 下 的月 有时是情欲的象征 , 时变成恐怖 的恶魔 。 有
种苍凉之味和世事无常之叹息。但 由于两人 不尽 相 同的生活 经历 , 他们 笔下的 月也 些差异。张爱玲 的月是华 丽里透着无尽凄凉 , 白先 勇的月是 悲悯 中浸着深切 同情 。
关键词 : 凉; 苍 情欲 ; 恐怖 ; 净 ; 清 肉红
中图分类号 : 2 6 I0
文献标识码 - A
致倾 向 : 通过对人生 、 史 的切 身感悟 , 历 在文本 中对人做
出了极为深刻 的悲 剧 阐释 , 即作 为异 化 的人在被 遗弃 、 被 背离 的境地 中, 能重 建 自我完 善 的人 格 , 不 而导 致人 性 的 扭 曲、 人性裂度 的加深 , 筑起 一 出出苍 凉绝望 意 味浓郁 构
亮也游移不定 , 月亮 大 而模糊 , 是爱 情大 而模糊 。第三 也 次写月是分别后 的再 相逢 。自流苏 体会 到 了范柳原 对她
的爱 , 仅仅是两情相悦 , 不是谈婚 论嫁 。爱情 是有 了, 但爱
情并 不牢靠 。“ 十一月尾 的纤 月 , 仅是一钩 白色 , 玻璃 仅 像 窗上 的霜花。然而海 面上 毕竟 有点 月意 , 到窗 子里 来 , 映 那薄 薄的光就照亮 了镜子 。_1 他 们走 到一起 , ”1。 ]。 也许 不是 爱 的功劳 , 而是人生感 受 的无 常帮助跨 越结合 的障碍 。随 着倾城 的覆灭 , 在最 后 的一刹 那 , 自私 的范 柳原 决定娶 自 私的 白流苏为 妻。“ 城 之恋” 倾 的美名 下 只是男 女之 间 自 私无 比的交易 , 是文 明 的毁灭 使柳原 看 出生命 的渺 小 , 他 的内心与“ 倾城 ” 的荒 凉合 二 为一 , 这是 情 欲之 月 的真 正
说 中借月抒情 , 赋予月亮 多种文化 象征意义 。他 们笔下 的
月亮 , 无不感应着人物 的特定 情绪 、 间感 受和印 象 , 而 瞬 从 有机 地嵌 入到了人物 的心理过程 和情感生 活 中, 充分显示 出他们艺术 思维 的独 到与 精细 。但 由于 两人不 尽相 同的
生 活 经历 , 们 笔 下 的 月 也 些 差 异 。张 爱 玲 的月 是 华 丽 里 他 透着 无 尽 凄 凉 , 白先 勇 的 月 是 悲 悯 中 浸 着 深 切 同情 。
不 得 不 步 步 设 防 。夜 晚 , 柳 原 挑 逗 白 流 苏 , 电 话 中 询 范 在 问 :流 苏 , 的窗 子 里 看 得 见 月 亮 么 ? 1 “ 你 ”_l 流 苏 不 敢 回 1 自 答 , 是 “ 眼 中 的 月 亮 大 而 模 糊 , 色 的 , 着 绿 的 光 只 泪 银 有 棱 。[1 月 光 成 为 绿 的光 棱 , 人诧 异 。爱 情 在 成 长 中 ,  ̄12 ]7 令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