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Economic Geography
6.市场原则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等级的 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 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见97页,表4-1
Economic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
Economic Geography
二、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 是指向周围地区消费者提供各 种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或者一 个居民聚居点,或者一个商业或 服务业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conomic Geography
2.中心性
(二)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的中心-边缘模型 具有代表性。 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即核心部和边缘部。见105页图4-6 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 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 局等特征。 边缘部土地面积相对广、土地利用密 度不高。
Economic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克氏还认为,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 的交通要求大。 因此,高级中心地按照交通原则布 局,中级中心地按照行政原则作用 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 则解释比较合理。
Economic Geography
四、评价 主要贡献
1.促进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 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的研究。首次 将演绎法引入地理学。 2.克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 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 论基础之一。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是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中心地理论。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1.中心地是分布在具有同等土壤肥力、资源均匀分布、没有边界的平原上。

在这个平原上,人口是均匀分布的,人们的收入、消费方式以及对货物的需求都是一致的。

2.平原上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规模所有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朝各个方向的移动都可行。

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

即生产者为了谋取最大利润,寻求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相隔距离尽可能的大;消费者为了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到最近的商店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

4.消费者到离他们居住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他们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他们为此付出的实际价格等于货物的销售价格加上来往的交通费用。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这个理想的平原上,有三个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可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1.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3,即由三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这正如教材中所说,每一个较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总是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3倍,所以,市场原则下的服务范围系列是:1,3,9,27,81,243,……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高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低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在市场原则下,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6,18,……(从次高级开始,中心地数目恰好是该级服务范围数与高一级服务范围数之差,也即1,3-1,9-3,27-9,……)2.按照交通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位于联结两个较高等级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2,即由四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中心地理理论

中心地理理论
D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4.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 地包容低级 中心地,高 级服务范围 覆盖低级服 务范围,从 而构成层次 分明,逐级 嵌套的空间 网络系统。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 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 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半径
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右图显示的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 为何都是圆形的?说明了什么?
在一个地区,假设在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自己 想得到的服务,只考虑距离的远近问 题。这样,便形成了以每个供应点为 中心的圆形的服务范围,这说明每个 供应点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都是大 致相同的。
中心地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3.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 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 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 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中心地理论【完整版】

中心地理论【完整版】
大目的就在于探索“决定城市的 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 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 的规律”这一课题。
在研究方法上,克里斯塔勒作
为地理学者一反过去传统的归纳 法,运用演绎法来研究中心地的 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 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 组织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 地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与人口的 关系,以及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 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
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 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
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 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
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 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 级中心地职能。比如专营某名牌 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宝石 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 百货的便民商店则是低级中心地 职能。
(六)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
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 中心地。比如有宝石店的中心地 是高级中心地,而仅有便民商店 的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
(四)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
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 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 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 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 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 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 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 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 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下限为中心地内该最小限度的消 费者的空间范围。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 如下关系,即:1,3,9,27, 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 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二级中心
南京 杭州
苏州 三级中心 无锡 常州 宁波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中心 主要在地市范 制造业 围内
市域内 本城镇和乡村
四级中心
镇江 扬州 南通
五级中心 小城镇
注: 在实际生活中,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类似正六边形的图形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中心等级越高服务范围就越大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商业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最便利。 ②六边形大小:表示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大小。 门槛人口:指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的所必需的服务人数 服务范围:是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一般是呈六边形。 ③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包容关系,即高级中心地包容

答案: 1.200 2.扩大 比较兴旺 顾客人数高于门槛人口,各店均会盈利 3.各店均无利可图 顾客人数低于门槛人口,各店无法同时盈利生存
二读下面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级医疗服务中心, 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是_____,它有___个; 较低级的医疗服务点是____,它有_____ 2图中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与较低级的医 疗服务点比较,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所能提供 的服务职能比较____,服务范围比较______, 门槛人口的要求也比较________。 3图中各个较低级的医疗服务点之间的距离大致______,较高级的 医疗服务点大致位于较低级医疗服务点的____________。 4图中医疗服务点的分布可以体现_______的思想和规律,并反映 出在应用中心地理论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Economic Geography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A
1
Economic Geography
第一节 克氏中心地理论
A
2
Economic Geography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 版了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 成为第一位系统提出中心地理论的学 者。
见97页,表4-1
A
24
Economic Geography
(二)交通原则

1.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更高一级 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间点。
如果同一级中心地之间铺设一条 交通线,则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 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如 下图,97页
A
21
Economic Geography
5.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一个B级中心地在自己的市场区域 内包含着1/3 × 6 =2个K级中心 地。 由图可见,一个B级中心地内包含6 个A级中心地。
A
22
Economic Geography
由图可见,一个B级中心地内包含 12个M级中心地,在每条边界上共 同拥有2个,6条边界共计12个,平 分各6个,总计18个。
依此类推,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 系为1,2,6,18,54…。
A
23
Economic Geography
6.市场原则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等级的 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 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

中心地理论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作用:(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该理论是诚实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区域、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布局等。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4)以古典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区位理论,为后来的动态一般区位理论开创了道路。

(5)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分布模型,把地理学的地域性,综合性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使区位理论研究逐渐向地理学领域扩展,并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建立了系统的城市区位理论,把区位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扩大到城市,并为市场区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7)促进了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并对地理学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发展。

总述: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

中心地理论的实践作用:总述: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至今为止,可以说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之一。

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性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中心地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的具体应用:一.中心地理论在商业布局中的应用:(1)人口密度和购买力的地域差异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克氏理论一直假定:人口的地域分布是绝对均匀的。

事实上,人口密度的地域差异会影响到商业布局的模式,根据克氏理论:任何一级中心地市场区的大小都取决于其经营商品的限界值。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3.行政原则
• 在行政作用明显的地区,受行政原则控制,克氏 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 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 时受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 •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 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 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 • 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 统。
圆形网络
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 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
六边形网络
要充分消除 圆与圆之间 的空隙地区, 除正六边形 外,还有等 边三角形和 正方形。相 比之下,六 边形的面积 最接近于圆 的面积。
各级中心与服务半径
级别 服务半径 承担职能 服务种类
B级中心
K级中心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 首先,他们增补了中心地学说的假设,即消费者的消 费支出是均质分布的。
其次,他们认为自由竞争将使每个生产者的销售范围 缩减至门槛范围。他们假设一个中心地有几种不同的货 物提供给一个区域,它们(货物)的等级按照其门槛销 售范围从1排到n。第n级货物有最大的门槛需求,即要 有最大的市场区才能维持其存在,它们出现在A级(最 高级)中心地。A级中心地出现的数量取决于对第n级货 物的总需求量。假设在均质平原上有100万人,第n级货 物的需求门槛为20万人,那么最多能出现5个A级中心地。 由于其它货物的门槛都低于第n级货物,A级中心地还将 提供自第n-l级一直到第1级的所有货物。
r
r-1
M、A、K、B
M、A、K
齐全
次齐全
A级中心
M级中心
r-2
r-3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8
商品与职能等级: 商品与职能等级: 根据中心商品范围的大小可将中心 商品分为不同的等级,范围越大, 商品分为不同的等级,范围越大,级别 越高;如首饰,名牌服装为高级别商品; 越高;如首饰,名牌服装为高级别商品; 而范围越小,级别越低,如食品, 而范围越小,级别越低,如食品,小百 货为低级别商品; 货为低级别商品;提供高级别商品称为 高级职能, 高级职能,提供低级别商品则为低级职 能;
第十一章
中心地理论
§1 克氏的中心地理论 §2 廖氏的中心地理论 §3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1
中心地理论也被称为"城市区位论", 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核心理论;它试 图解释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地域结构三 者之间的关系; 中心地理论的主体是克氏与廖氏的理论, 二者在发表时间上相差了7年;在内容 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后者比前者更 接近实际;克氏是地理学家,但也学过 经济学;廖氏是经济学家,但对空间问 题很感兴趣;两人都是德国人;
4
三是他提出了城镇地域结构的最佳 形式是六边形, 形式是六边形,尽管在实际中会有变 形; 四是, 四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城 镇数量, 镇数量,规模和地域结构三者之间的 关系, 关系,用几何演绎的方法建立起理论 模型; 模型;
5
一,基本概念
中心商品,中心职能和中心地: 中心商品,中心职能和中心地: 中心商品(包括服务) 中心商品(包括服务)是在少数地 点生产和供应, 点生产和供应,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 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 品;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 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能够提供中心商品的地方就有了供 应的职能,称为中心职能; 应的职能,称为中心职能;而具有中心 职能的地方就称为中心地; 职能的地方就称为中心地;克氏中心地 就是指城镇,其中心职能为周围的地区 就是指城镇, 服务; 服务;

第4章 中心地理论

第4章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 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
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 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二级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1个一级中心地之
外再增加2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要。
(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
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1)特点
2)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
第四章
(一)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背景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
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 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是
什么 ?
(二)有关基本概念
1.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 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
▪ 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了1个一级中心地、2个二级中心地,因
此只增加了6个三级中心地。
▪ 这样,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
6,18,…
(4)应用
▪ 由于次一级中心地位于较高一级中心市场区的顶点上,而不在两个较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克氏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 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 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1、假设前提
①均质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
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
②统一交通: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
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 费与距离成正比。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1、一个中心地可提供不同级别的多种商品 (服务)。
2、每个中心地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商品(服务, 低级商品(服务)在很多中心地都可买到, 而高级商品(服务)只有在少数中心地才提 供。
3、低级中心地和市场区被高一级中心地的市 场区所包括(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高级中 心地服务范围顶点上)。
③距离最近: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 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④完全竞争: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 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平原上货物可以完 全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 关税壁垒的限制。
⑤充分服务: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 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 (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不存在未被服务 的空白区。
2、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
(1)在假想的均质平原上,以距离最近为 原则,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服务范围 (市场区)都是一个圆。
(2)如果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服务范 围(市场区)都是圆,圆与圆之间相切, 3个圆之间将留下了未被服务的空白区, 居住在空白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
(3)空白区将出现次一级中心地满足消费, 同样不同等级中心地形成
(3)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如:商品零 售、餐饮、医疗、邮政、教育等等。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由于每一级的 中心地和服务 范围被它上一 级的中心地的 服务范围包括, 这样,中心地 及其服务范围 是由一级套一 级的网格相互 嵌套而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边形网格相互嵌套规律
(1)低级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所包括不同等级中心地 的服务范围相互嵌套。
(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和服 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 的
K指的是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 序列是:
1,2,6,18,…
由市场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交通系统, 是以高等级中心地为中心,有6条放射状的主 干道联接次一级的中心地,又有6条也成放射 状的次干道联结再次一等级的中心地。由于此 种运输系统联系两个高一等级中心地的道路不 通过次一级中心地,因此,被认为是效率不高 的运输系统。
B1——中心地提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提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3、中心地门槛: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低级商品,门槛人口低 高级商品,门槛人口高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 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 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
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介绍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六边形网格的形成和相互嵌套规律 四、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 问题
中心地理论 - 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 加速了经济活动急剧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 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成为工业、 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聚 集点。因此,对城市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规模等级。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 著作《南德的中心地》或《德国南部的中心 地原理》,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6、中心地理论

6、中心地理论

第四节中心地理论进入20世纪,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工业、交通、商业等的集中点,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把研究的焦点对准了城市。

德国德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德城市和村镇德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

1933年在其《南部德国中心地》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几个基本概念:中心商品——指在少数地点生产、供给,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以供给中心商品为职能的布局场所。

中心性——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中心性用公式表示:C=B1—B2C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商品的总量;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中心商品的数量。

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地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上限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补充区域边界);下限为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需求量条件下消费者的空间范围。

中心商品的等级——根据中心商品的服务范围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中心地职能等级——供给高级中心地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

中心地等级——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

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中级中心地。

一般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

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

它决定了各级中心地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

1、假设前提(1)研究地区地表为均质平原,资源相同且均匀分布。

(2)人口和购买力均匀分布。

(3)在各方向上交通运输网同样方便和容易,运费和距离成正比。

(4)相同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价格等于销售价加交通费,消费者根据最短距离的原则行事。

在上述假设下,服务于农村人口的最有效方式是把中心地均匀地布置在农村,使每个居民点位于其中心地的吸引范围内,并得到中心地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戈特利布·冯·弗鲁格斯提出的,他的主要著作是《中心地学》。

中心地理论是一种地理学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该理论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和等级,来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城市所承担的区域服务和中心功能。

中心地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定义:1. 中心地: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等级和较高级别功能的城市。

中心地通常具有商业、行政、文化等多样化的功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2. 中心地体系:指由多个中心地组成的系统。

中心地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由中心地和其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网络。

3. 中心地等级:指根据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中心地划分为不同等级。

通常按照中心地人口规模、商业区域面积、经济主导产业等因素来划分等级。

4. 中心地服务:指中心地为其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种商业和公共服务。

中心地服务包括商业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5. 中心地影响范围:指中心地对其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中心地的影响范围通常按照距离、交通网络等因素来界定,影响范围内的地区通常与中心地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心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者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中心地理论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建立基础之一。

(1)中心地概念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2)中心地的等级性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

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

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

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

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

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

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

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

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中心地?中心地的等级是根据什 么提出来的?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 或大的居民聚居点,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或服务中 心。 中心地的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 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中心地等级
高级中心地 低级中心地
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低级商品,门槛人口低 高级商品,门槛人口高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 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 赢利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 保本 服务人口 < 门槛人口 -- 亏本
服务范围与门槛人口 紧密相连,服务范围可看
作实际接受服务的人口在 空间上的分布。这个范围
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 的界限。在人口均匀分布 的条件下,门槛人口大, 服务范围也大。
思考: 读下面不同行业门槛人口规模数据表(单位:人), 分析并归纳 出行业、服务等级与门槛人口之间的关系。


华盛顿 休特伯里
386
590 729 1243
理发店
服装店 花 店 手机店
职能种类
多 少
服务范围
大 小
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括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2. 什么是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 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例如: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 范围: 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 特点: 范围通常不固定,没有明确界线
3. 什么是中心地门槛?如何理解?
门槛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668388 1280 1来自59商品低级商品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威尔采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一。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为中心,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一个中心地带的格局。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和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是指由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城市是中心,周边地区是外围,中心地带是中心和外围的一个整体。

城市是中心,扮演着控制、支配周边地区的角色,周边地区是外围,扮演着为城市提供资源、劳动力的角色。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紧密。

2、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服务、行政管理、文化等。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它集中了大量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不断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聚集,从而扩大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

3、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周边地区是城市的外围,其空间组织主要是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和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则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组织。

4、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指的是不同城市规模所形成的等级结构。

即大城市会辐射和控制周围的小城市,而有些小城市则会依赖大城市的支持和影响,形成繁荣的小城市。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先后出现了德国地理学派、英国地理学派、美国地理学派等,都是将中心地理论和其他知名学派的理论进行融合并发展。

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重要性和中心地带的组织特点,并阐明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现代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应用: 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 商业网点的布局
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与数 目之间有何关系呢? 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成反比关系。 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等级越低, 则数目越多
城市 城市 城市 服务 等级 作用 数目 范围
高 低
职能 种类
多 少




大 小
类型
M(集村) A(镇区中心) K(县城) B(地区中心) G(小州首府) P(省会) L(区域首府)
各市场区之间的未满足的需求问题到 底如何解决呢?
如果市场区相互靠拢一点,这些需求 R 未满足的区域就自动消失了
S M T S T S M S S T S T M T S T M S T S M M M S T S M M T S M S
M
T
M
S
T
M T
T
那么,市场区相互重叠的情况下,市 R 场区的边界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只有一个市场的话
范围的影响
• 同样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会不止一个!
• 那么,其他的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会在哪 里布点呢?
– 为了防止服务区的不必要重叠 – 距离会>= 2×S
范围的影响
S M
2S 的距离
S M
T
T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 品与服务的需求没 有满足,结果如何 呢?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品与 服务的需求没有满足, 结果如何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先由德国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在其1933年发表的《南德国中心地》一 文中首先提出。
一、基本概念
1、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