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Economic Geography
6.市场原则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等级的 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 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见97页,表4-1
Economic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
Economic Geography
二、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 是指向周围地区消费者提供各 种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或者一 个居民聚居点,或者一个商业或 服务业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conomic Geography
2.中心性
(二)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的中心-边缘模型 具有代表性。 中心商业区的空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即核心部和边缘部。见105页图4-6 核心部具有高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垂 直发展、白天人口集中和特殊职能布 局等特征。 边缘部土地面积相对广、土地利用密 度不高。
Economic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克氏还认为,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 的交通要求大。 因此,高级中心地按照交通原则布 局,中级中心地按照行政原则作用 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 则解释比较合理。
Economic Geography
四、评价 主要贡献
1.促进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 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的研究。首次 将演绎法引入地理学。 2.克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 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 论基础之一。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是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中心地理论。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1.中心地是分布在具有同等土壤肥力、资源均匀分布、没有边界的平原上。

在这个平原上,人口是均匀分布的,人们的收入、消费方式以及对货物的需求都是一致的。

2.平原上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规模所有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朝各个方向的移动都可行。

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

即生产者为了谋取最大利润,寻求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相隔距离尽可能的大;消费者为了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到最近的商店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

4.消费者到离他们居住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他们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他们为此付出的实际价格等于货物的销售价格加上来往的交通费用。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这个理想的平原上,有三个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可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1.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3,即由三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这正如教材中所说,每一个较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总是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3倍,所以,市场原则下的服务范围系列是:1,3,9,27,81,243,……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高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低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在市场原则下,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6,18,……(从次高级开始,中心地数目恰好是该级服务范围数与高一级服务范围数之差,也即1,3-1,9-3,27-9,……)2.按照交通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位于联结两个较高等级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2,即由四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威尔采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一。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为中心,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一个中心地带的格局。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和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是指由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城市是中心,周边地区是外围,中心地带是中心和外围的一个整体。

城市是中心,扮演着控制、支配周边地区的角色,周边地区是外围,扮演着为城市提供资源、劳动力的角色。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紧密。

2、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服务、行政管理、文化等。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它集中了大量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不断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聚集,从而扩大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

3、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周边地区是城市的外围,其空间组织主要是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和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则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组织。

4、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指的是不同城市规模所形成的等级结构。

即大城市会辐射和控制周围的小城市,而有些小城市则会依赖大城市的支持和影响,形成繁荣的小城市。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先后出现了德国地理学派、英国地理学派、美国地理学派等,都是将中心地理论和其他知名学派的理论进行融合并发展。

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重要性和中心地带的组织特点,并阐明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现代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中心地理理论

中心地理理论
D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4.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 地包容低级 中心地,高 级服务范围 覆盖低级服 务范围,从 而构成层次 分明,逐级 嵌套的空间 网络系统。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 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 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半径
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右图显示的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 为何都是圆形的?说明了什么?
在一个地区,假设在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自己 想得到的服务,只考虑距离的远近问 题。这样,便形成了以每个供应点为 中心的圆形的服务范围,这说明每个 供应点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都是大 致相同的。
中心地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3.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 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 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 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二级中心
南京 杭州
苏州 三级中心 无锡 常州 宁波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中心 主要在地市范 制造业 围内
市域内 本城镇和乡村
四级中心
镇江 扬州 南通
五级中心 小城镇
注: 在实际生活中,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类似正六边形的图形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中心等级越高服务范围就越大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商业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最便利。 ②六边形大小:表示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大小。 门槛人口:指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的所必需的服务人数 服务范围:是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一般是呈六边形。 ③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包容关系,即高级中心地包容

答案: 1.200 2.扩大 比较兴旺 顾客人数高于门槛人口,各店均会盈利 3.各店均无利可图 顾客人数低于门槛人口,各店无法同时盈利生存
二读下面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级医疗服务中心, 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是_____,它有___个; 较低级的医疗服务点是____,它有_____ 2图中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与较低级的医 疗服务点比较,较高级的医疗服务点所能提供 的服务职能比较____,服务范围比较______, 门槛人口的要求也比较________。 3图中各个较低级的医疗服务点之间的距离大致______,较高级的 医疗服务点大致位于较低级医疗服务点的____________。 4图中医疗服务点的分布可以体现_______的思想和规律,并反映 出在应用中心地理论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

中心地理论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作用:(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该理论是诚实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区域、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布局等。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4)以古典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区位理论,为后来的动态一般区位理论开创了道路。

(5)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分布模型,把地理学的地域性,综合性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使区位理论研究逐渐向地理学领域扩展,并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建立了系统的城市区位理论,把区位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扩大到城市,并为市场区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7)促进了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并对地理学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发展。

总述: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

中心地理论的实践作用:总述: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至今为止,可以说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之一。

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性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中心地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的具体应用:一.中心地理论在商业布局中的应用:(1)人口密度和购买力的地域差异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克氏理论一直假定:人口的地域分布是绝对均匀的。

事实上,人口密度的地域差异会影响到商业布局的模式,根据克氏理论:任何一级中心地市场区的大小都取决于其经营商品的限界值。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3.行政原则
• 在行政作用明显的地区,受行政原则控制,克氏 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 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 时受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 •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 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 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 • 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 统。
圆形网络
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 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
六边形网络
要充分消除 圆与圆之间 的空隙地区, 除正六边形 外,还有等 边三角形和 正方形。相 比之下,六 边形的面积 最接近于圆 的面积。
各级中心与服务半径
级别 服务半径 承担职能 服务种类
B级中心
K级中心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 首先,他们增补了中心地学说的假设,即消费者的消 费支出是均质分布的。
其次,他们认为自由竞争将使每个生产者的销售范围 缩减至门槛范围。他们假设一个中心地有几种不同的货 物提供给一个区域,它们(货物)的等级按照其门槛销 售范围从1排到n。第n级货物有最大的门槛需求,即要 有最大的市场区才能维持其存在,它们出现在A级(最 高级)中心地。A级中心地出现的数量取决于对第n级货 物的总需求量。假设在均质平原上有100万人,第n级货 物的需求门槛为20万人,那么最多能出现5个A级中心地。 由于其它货物的门槛都低于第n级货物,A级中心地还将 提供自第n-l级一直到第1级的所有货物。
r
r-1
M、A、K、B
M、A、K
齐全
次齐全
A级中心
M级中心
r-2
r-3

第八讲中心地理论

第八讲中心地理论

不管是哪一级的中心地, 在每三个相邻中心 地之间都存在一个空白区, 得不到该级中心 地的服务,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低一级的中心 地, 以满足空白区居民的消费。以此类推, 不同等级的中心地逐渐形成。
由于各等级中心地相互竞争, 中心地之间的 市场出现重复, 按照运费最低化原则, 相邻 中心地将重复面积平分, 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又圆变成六边形结构。此时所有中心地达 到空间均衡。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以下列条件 为基本前提(假设) :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
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
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 费方式都相同。
第二, 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 且运费与距离 成正比。
第一, 克里斯泰勒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 限分析, 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 决定。虽然他也提出了商品的供给下限, 但 缺乏详细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 的超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
第二, 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中, K值在 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 由于区 域的各种条件作用, 所形成的区域模型各等 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
B1中心地供给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自身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三)货物的供给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即由中心地供给的货
物能够达到多么大的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货
物供给范围上限是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
货物供给范围下限是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
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 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 局的区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了城市主要功能区和空间结构,了解了中心商务区是为周围人群提供商品和各种服务的功能区,那么,你在平时购买商品时,会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哪个中心地来满足你所想得到的服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中心地理论。
【教学过程】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中心地,中心地的等级是根据什么什么来划分的呢?
课题: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中心地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心地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理解中心地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学习重点】
1.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
2中心地等级、规模与数目的关系。
【学习难点】
1.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知识链接】
C.中心地级别越高,门槛人口越高
D.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数目越少,中心地平均距离越近
【本课小结】
学习笔记栏
2.什么是中心Biblioteka 的服务范围呢?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高低级中心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如何理解门槛,门槛人数和服务人数有什么关系?
(二)中心地的基本内容
1中心地等级、规模与数目有什么关系?
.
2.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如何分布的?
【知识拓展】
同级中心地在服务范围上有什么关系?
【达标测评及巩固练习】
1.关于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地的级别越高,六边形的面积就越大
B、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C、不同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D、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2.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地级别越高,提供职能种类越少
B.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服务范围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