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中心地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经济地理学课件

第四章经济地理学课件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23日下午4时34分 20.11.2320.11.23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23日星期 一下午4时34分 47秒16:34:4720.11.23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1月下 午4时34分20.11.2316: 34Nove mber 23, 2020
参考文献有,20世纪80年代宁越敏的硕士论文《上 海的商业地理布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研究的论文等。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1.2320.11.23Monday, November 23,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6:34:4716:34: 4716:3411/23/2020 4:34:47 PM
三、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克里斯泰勒和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对区位论、地理学和经 济学理论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但都有一定缺陷。为此,后 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入研究,其中主要的有:
1、贝利和加里森的模型 2、中心地的等级性 3、中心地系统的变化 4、人口密度和中心地
四、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中心地理论自创立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服务 业和城市地理的空间结构组织的应用研究。
(2)中心地模型的构建
自给性商品主要满足1个基础聚落的需求,市场区域的规模定义 为1。
比自给性商品稍高的商品,则其市场区域为3,即已3个基础聚落 为供给对象。
✓ 当一个中心地如果能够供给门 槛值更大一些的商品,则其市 场区域和拥有的聚落数会相应 扩大。
2、廖什理论与克里斯泰勒理论的差异
理论前提不同。克氏理论要求人口均匀分布,而且拥有相同的收 入和消费习惯,而廖什只强调人口有规律地分布。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是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中心地理论。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1.中心地是分布在具有同等土壤肥力、资源均匀分布、没有边界的平原上。

在这个平原上,人口是均匀分布的,人们的收入、消费方式以及对货物的需求都是一致的。

2.平原上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规模所有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朝各个方向的移动都可行。

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

即生产者为了谋取最大利润,寻求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相隔距离尽可能的大;消费者为了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到最近的商店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

4.消费者到离他们居住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他们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他们为此付出的实际价格等于货物的销售价格加上来往的交通费用。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这个理想的平原上,有三个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可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1.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3,即由三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这正如教材中所说,每一个较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总是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3倍,所以,市场原则下的服务范围系列是:1,3,9,27,81,243,……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高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低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在市场原则下,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6,18,……(从次高级开始,中心地数目恰好是该级服务范围数与高一级服务范围数之差,也即1,3-1,9-3,27-9,……)2.按照交通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位于联结两个较高等级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每一个完整的基本六边形和周围6个基本六边形的1/2,即由四个基本六边形,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六边形。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费尔·威尔采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最早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之一。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城市为中心,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一个中心地带的格局。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和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是指由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单元,城市是中心,周边地区是外围,中心地带是中心和外围的一个整体。

城市是中心,扮演着控制、支配周边地区的角色,周边地区是外围,扮演着为城市提供资源、劳动力的角色。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紧密。

2、中心的经济活动中心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服务、行政管理、文化等。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它集中了大量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在中心地带里,城市不断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聚集,从而扩大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

3、周边地区的空间组织周边地区是城市的外围,其空间组织主要是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和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两个方面。

面向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组织,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面向自然环境的空间组织则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组织。

4、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中心地带的等级结构指的是不同城市规模所形成的等级结构。

即大城市会辐射和控制周围的小城市,而有些小城市则会依赖大城市的支持和影响,形成繁荣的小城市。

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先后出现了德国地理学派、英国地理学派、美国地理学派等,都是将中心地理论和其他知名学派的理论进行融合并发展。

中心地理论阐述了城市的重要性和中心地带的组织特点,并阐明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心地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现代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4章1中心地理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4章1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经济地理学讲义第4章1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肠实际一、中心肠实际发生的背景与目的德国经济天文学家克里斯泰勒在1930年完成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肠——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散布与开展规律的经济天文学研讨»一书〔中译本«德国南部中心肠原理»〕,系统地论述了这一对天文学尤其是对聚落天文学具有严重影响的中心肠实际。

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开展,减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

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位置,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效劳行业的聚集点。

目的:探求〝决议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散布的规律〞。

二、中心肠实际的有关基本概念〔一〕中心肠、中心商品、中心肠职能中心商品〔含效劳〕:在少数的地点〔中心肠〕消费、供应,而在少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肠职能:供应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肠:供应中心商品职能〔中心肠职能〕的规划场所。

〔二〕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肠的周围地域而言,中心肠的相对重要性。

也可了解为中心肠发扬中心职能的水平。

中心性普通可用下式表示:C=B1-B2式中:C中心肠的中心性;B1中心肠供应中心商品的总量;B2中心肠供应中心肠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从上式可知,中心性即中心肠供应自身中心商品后的剩余,也即从中心肠供应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三〕补充区域〔市场区域、中心肠区域〕以中心肠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肠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肠区域。

详细说,是中心肠的周围从中心肠接受中心商品供应的区域。

在中心肠,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肠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缺乏。

中心肠中心商品的剩余局部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缺乏局部,当两者〔供应和需求〕平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四〕商品效劳范围〔货物的供应范围〕商品效劳范围有下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效劳范围下限〔外侧界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肠的某种中心商品可以抵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

二、理论要点 1、六边形网络的形成


(1)克里斯塔勒提出两个限制因素
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利润最
大化。 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 供或服务。
范围的影响
超额利润区域 继续营业所需的最小区域 (拥有平均利润)
均质性平原 R M T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品与服务 的需求没有满足,结果如何 呢?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
1933年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 里斯泰勒发表了“南德的中心 地”一书,他在此书中提出了 著名的“中心地理论”,此理 论是揭示现实中错综复杂地分 布的城市和商业网点的理论。 该理论作为地理学家提出的理 论,不仅为经济地理学(特别 是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贡 献,而且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2、假设条件 克里斯泰勒为了展开理论设定了若干假设





1)地表面是具有同等条件的均质表面。 2)区域内人口均匀分布,即人口密度均匀 3)区内居民购买力大体相同。 4)区内运输条件完全一样,向区域内任一方向的 交通可达性相等。 5)运费同中心地距离成正比关系。 6)区域内的人们活动是有理智的,即是合理的经 济人。 概括起来,就是均质平原和经济人两条。
克里斯泰勒的 K=3 (市场) 原则
A B B B A
B
问. 低一级别的B级中心 应该在哪里呢? 答. 在三个A级中心的中 点
B
B
A
B
B
A B
B
B
A
B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B B B
克里斯泰勒的 K=3 (市场) 原 则
B A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Economic Geography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A
1
Economic Geography
第一节 克氏中心地理论
A
2
Economic Geography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 版了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 成为第一位系统提出中心地理论的学 者。
见97页,表4-1
A
24
Economic Geography
(二)交通原则

1.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更高一级 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间点。
如果同一级中心地之间铺设一条 交通线,则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 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如 下图,97页
A
21
Economic Geography
5.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一个B级中心地在自己的市场区域 内包含着1/3 × 6 =2个K级中心 地。 由图可见,一个B级中心地内包含6 个A级中心地。
A
22
Economic Geography
由图可见,一个B级中心地内包含 12个M级中心地,在每条边界上共 同拥有2个,6条边界共计12个,平 分各6个,总计18个。
依此类推,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 系为1,2,6,18,54…。
A
23
Economic Geography
6.市场原则的克氏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⑴中心地具有等级性,各等级的 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⑵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 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⑶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第八讲中心地理论

第八讲中心地理论

不管是哪一级的中心地, 在每三个相邻中心 地之间都存在一个空白区, 得不到该级中心 地的服务,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低一级的中心 地, 以满足空白区居民的消费。以此类推, 不同等级的中心地逐渐形成。
由于各等级中心地相互竞争, 中心地之间的 市场出现重复, 按照运费最低化原则, 相邻 中心地将重复面积平分, 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又圆变成六边形结构。此时所有中心地达 到空间均衡。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以下列条件 为基本前提(假设) :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
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
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 费方式都相同。
第二, 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 且运费与距离 成正比。
第一, 克里斯泰勒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 限分析, 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 决定。虽然他也提出了商品的供给下限, 但 缺乏详细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 的超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
第二, 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中, K值在 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 由于区 域的各种条件作用, 所形成的区域模型各等 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
B1中心地供给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自身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三)货物的供给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即由中心地供给的货
物能够达到多么大的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货
物供给范围上限是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
货物供给范围下限是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
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 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 局的区位点;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

中心地理论名词解释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戈特利布·冯·弗鲁格斯提出的,他的主要著作是《中心地学》。

中心地理论是一种地理学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该理论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和等级,来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城市所承担的区域服务和中心功能。

中心地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定义:1. 中心地: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等级和较高级别功能的城市。

中心地通常具有商业、行政、文化等多样化的功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2. 中心地体系:指由多个中心地组成的系统。

中心地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形成由中心地和其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网络。

3. 中心地等级:指根据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影响力等因素,将中心地划分为不同等级。

通常按照中心地人口规模、商业区域面积、经济主导产业等因素来划分等级。

4. 中心地服务:指中心地为其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种商业和公共服务。

中心地服务包括商业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等,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5. 中心地影响范围:指中心地对其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中心地的影响范围通常按照距离、交通网络等因素来界定,影响范围内的地区通常与中心地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心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者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中心地理论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弗·魏变明(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

该理论基于一种假设,即人们在购买日常商品和服务时倾向于选择距离更近的地方。

它主要研究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包括:1.1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具有较高水平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能够满足周边社区的需求的地点。

中心地可以是城市、市镇或村庄等。

在理论中,中心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中心,周边地区是其商业辐射范围。

1.2 中心地层次(Central Place Hierarchy)中心地层次是指根据地理位置、功能和规模将中心地分类并排列的等级系统。

根据中心地层次,中心地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例如主要中心地、次要中心地和小中心地等。

主要中心地通常面积较大,服务范围广,提供高级商品和服务;而小中心地面积较小,服务范围有限,提供一些基本商品和服务。

1.3 中心地间隔(Central Place Distance)中心地间隔是指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间隔有一个固定的最佳距离,也即最适宜的经济半径。

经济半径是指在该距离内,一个中心地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其周围社区的需求。

超过经济半径的距离内,人们更有可能选择其他更近的中心地。

2. 应用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中心地理论的一些应用领域:2.1 零售业布局规划零售业通常依赖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需求。

中心地理论可以帮助零售商确定最佳的店铺布局。

根据中心地理论,零售商可以将主要中心地和次要中心地作为零售店铺的选址依据。

在一个中心地周围的经济半径内,只需要一个主要中心地,这可以确保该中心地的稳定销售并吸引周边顾客。

而在其他中心地间隔内,可以开设一些次要中心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

2.2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
④ 是 接近能源地,交通方便,又在城市下风向 钢铁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 德国南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 场所。中心地可以是城市或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 心的正六边形。 3、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 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 心地则位于正中。
服务范围
• 出售低级商品和提 供低级服务的商店 • 门槛低 • 中心地等级低 • 服务范围小 • 彼此间的距离近 • 数量多 • 反之 高级中心地 • 服务范围包括低级中心地的服
务范围
中 心 地 理 地理论的应用
(1)城镇等级与数量 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门槛人口
维持一家企业生 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 称为门槛人口。 低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低; 高等级商品, 门槛人口高。 中心地等级越高 服务范围就越大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盈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
服务范围
• 把顾客的来源点在图 上,就可以大致画出 商店的服务范围。但 是,这个范围通常不 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界限。
读“某城市规划图” ,图中城市 常年盛行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 ⑵填表比较规划图中工厂的布置: 地 点 ① ② ③ ④ 地点 企业 是否 合理 判断 理由 应布 置地
化工 厂
商场 自来 水厂
钢铁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应布置地 厂 ① 否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自来水厂 ⑶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选A-C-B A-D-B线 不凿隧道,施工方 线、A-D-B线中的哪一条路线经济 ② 是 无污染,位于城市中心和消费市场 商场 便又减少工作量;不穿城区,减 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并说明理由。 少对城市的大气和噪声污染。 ③ 否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水质被污染 化工厂

经济地理学--中心地理论

经济地理学--中心地理论

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第七章中心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

第七章中心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

(财务知识)第七章中心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第壹节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壹、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目的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三、中心地三原则和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四、中心地理论的评价第二节廖什(市场)中心地理区位论壹、廖什市场区位论二、廖什的中心地系统三、廖什理论和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壹、在集市研究上的应用二、在国土规划和整治中的应用三、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本章讨论和交流——谈谈你对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的中心性认识试绘制你家乡所在县域的不同等级中心地分布图第壹节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壹、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目的1、背景20世纪开始,经济活动加速了集聚的进程;城市(聚落)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壹课题。

小知识克氏在探究其理论时,曾说过:“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壹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

”克氏自小对地图感兴趣,自进入大学后,他除从事地理学外,仍精通经济学,尤其对韦伯区位论感兴趣。

这为他构建他的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组织结构,且探讨了市场、交通、行政原则影响下中心地空间系统。

二、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

2、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可分高级和低级中心商品。

3、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可分高级和低级中心地职能。

4、中心性——相对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或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常用中心地供给自身中心商品后的剩余(总量和自身消耗之差)。

5、补充区域(市场区域、中心地区域)——指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当中心和周围的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中心地理论专题——非常重要

中心地理论专题——非常重要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也称作中心地方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其重要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理原理》中提出的。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

(这是我本人的概述,因为这里不算重点,就不详细整理)中心地理论基本概念:1、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也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2、中心性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中心性可用下式来表示:C=B1-B2式中,C为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为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B2为中心地为自身供给和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量。

从上式可知,中心性是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3、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即货物的供给范围是理解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关键。

当消费者到中心地购买货物时,它是指消费者到中心地的移动距离;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发送货物的移动距离。

不管哪一种情况,对于双方都有一个经济许可的空间界限,超出这一界限必将带来经济的不合理。

克里斯泰勒将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称为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供给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货物的供给下限或内侧界限。

货物的供给下限类似于门槛人口。

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但前者是指被供给或服务的范围,是空间距离的概念,而门槛人口是指被供给的人口,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如果货物的供给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话,说明中心地具有供给高级货物的服务职能,即中心职能高,一般形成的是“高级中心地”;相反,如果两个界限都小,说明中心地的中心职能低,形成的是“低级中心地”。

4、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

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高考地理-知识库-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建立基础之一。

(1)中心地概念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2)中心地的等级性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

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

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

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

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

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

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

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

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经济地理学课件NO4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经济地理学课件NO4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五、克氏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back
图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
back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图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ahead
图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back
3.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 下关系,即:1,3,9,27,81,…。 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 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
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
的中心地系统。
back
(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 心 商 品 ( 含 服 务 ) —— 在 少 数 的 地 点 (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 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 能)的布局场所。
back
(二) 中心性
◆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 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 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 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 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ahead
图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back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克里斯塔勒计算了德国南部中心地的 中心性。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把当时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划分为7个等级(L, P,G,B,K,A,M)。 测定了各级中心地间的距离,发现最 低一级的中心地(M)间的距离为7 km, 高级的中心地间的距离是次一级中心 地间距离的31/2倍。

【经济地理学】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 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 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图4.8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资料来源:Allen, Unwin . Systematic Geography. London: Brian Knapp,1986.459 )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 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 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 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 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 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 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 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 (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 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七) 经济距离
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 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经济距离为用货 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 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 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 模型
(五) 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 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 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低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 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
◆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 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
(六) 中心地的等级
M
486
729
4.0
44
40
1 000
3 500
A
1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但区域内的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和职能,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职能越复杂,这一普遍规律是可以作为城镇体系布局原则的,即城镇规模愈大,吸引的距离愈远,其服务范围也愈广,规模大的城镇在数量上少于规模小的城镇。

[编辑本段]意义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克氏作为地理学者初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无疑是对地理研究思维方法的一大革命。

也正因为这样,他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第二,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二是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三是关于城市内和城市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四是关于城市区位和规模,以及职能为媒介的城市时空分布的研究;五是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中心地与市场区域(也可看作为腹地)间的关系,对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

在这方面德国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可值得参考。

[编辑本段]产生背景20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商业,贸易,服务行业等由于集聚效益,开始向城市聚集.因此,对城市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规模等级.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著作《南德的中心地》或《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与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相似,中心地理论是克里斯泰勒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的,他在德国南部所有的城市和农村进行调研,积累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详细资料.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编辑本段]基本概念1,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是在中心地生产,提供给中心地及周围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是指中心地具有向周围地区提供中心商品的职能.2,中心性,是指对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或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在数值上等于中心地供给周围地区中心商品的数量,即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与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C=B1-B2.3,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地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就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4,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和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决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边界.商品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需求量,也称为需求门槛,是中心地最小限度的空间范围.5,经济距离,是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是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个要素所决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编辑本段]中心地的等级性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2,特点⑴中心地的等级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所决定.⑵中心地的等级决定了中心地的数量,分布和服务范围.⑶中心地的数量和分布与中心地的等级高低成反比,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成正比.⑷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品和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商品和服务.⑸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形成中心地体系.[编辑本段]中心地空间分布的均衡模式—六边形网络基本前提克里斯泰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提出以下基本前提:1,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自然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需求和消费方式相同.2,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3,消费者都利用距离最近的中心地,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4,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的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5,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的配置形式.均衡模式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下,中心地均匀分布在平原上,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服务范围是相同半径的圆形区.每三个相邻B级中心地之间有一个空白区,得不到这3个中心地任何一个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在这个空白区的中心会产生1个次一级K级的中心地,以满足居民消费.而每3个K级中心地之间又出现空白,会出现次一级中心地A级.依此类推,中心地可以分为许多等级.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各个中心地都想扩大服务区范围,相邻的中心地服务区之间将出现重叠,根据到最近中心地购物的原则,重叠区的消费者将以中心线为界被最近的中心地吸引.于是每个中心地的服务区变成最稳定空间结构的六边形.每个次一级的中心地成为六边形的6个顶点,各级中心地组成一个有规律递减的多级六边形图形,形成一般均衡状态下的中心地空间分布模式.[编辑本段]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到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式.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在市场作用明显的地区,中心地的分布要以利于提供商品和服务为原则.根据均衡模式,每个中心地B级为周围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通过6个次一级K级中心地来实现的,.因此,每个K级中心地同时接受3个B级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所有,每个B级中心地提供给周围6个K级中心地的总服务量为6×1/3=2,即2个K级中心地的服务量,其自身还有1个K级中心地的服务量.因此,每个B级中心地共有3个K级中心地的服务量.因此,按照市场原则形成不同等级的空间中心地系统,其排列为K=3序列,即在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二级市场内,有1个一级中心地,2个二级中心地,其分布呈三角形.市场区的等级序列为1,3,9,27,81……,公式为K=3n-1.而各级中心地的从属关系序列为1,2,6,18,54……交通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在交通影响明显的地区,交通原则制约着中心地的等级系统,各级中心地都应位于高一级中心地之间的交通线上.但从均衡模式看,两个B级中心地间的连线不能包括K级中心地,这不符合交通原则,需要调整模式.从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出发,克氏把六边形6个顶点的各级中心地都布局在六边形六条边的中点上,这样任何一级中心地之间的交通线都可以把低一级中心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模式.每个B级中心地提供给周围6个K级中心地的总服务量为6×1/2=3,加上自身包括的1个,形成K=4的序列,公式为K=4n-1,其等级序列为1,4,16,64…….各级中心地的从属关系序列为1,3,12,48…….行政原则与中心地等级系统在行政职能作用明显的地区,行政原则制约着中心地的等级系统.克氏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在一个六边形中有7个行政单位,其中1个高级行政区单位行使对6个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从而形成K=7序列,公式为K=7n-1,行政区的等级序列为1,7,49,343…….各级中心地的从属关系序列为1,6,42,294…….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在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以看作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改.克氏进一步分析了三原则的适用范围.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和市场区域构成的中心地商品供给情况,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交通原则适合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作用大.行政原则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时代,或者象社会主义过境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另外,自给性强,与城市分离,相对封闭的偏远山区,行政原则的作用也比较强.此外,克氏还认为,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按照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按照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比较合理.[编辑本段]评价主要贡献1,以古典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区位理论,为后来的动态一般区位理论开创了道路.2,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分布模型,把地理学的地域性,综合性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使区位理论研究逐渐向地理学领域扩展,并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3,建立了系统的城市区位理论,把区位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扩大到城市,并为市场区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4,促进了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并对地理学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发展.存在问题1,现实中很难满足克氏提出的假设条件.2,克氏理论缺少对商品和服务供应范围下限的详细分析,只是注重对上限的分析,根据上限来布局各级中心地.3,克氏中心地系统的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这很难与现实情况相符合.4,克氏把消费者作为"经济人"看待,认为消费者首先利用最近的中心地,但现实中,消费者外出更倾向于高级中心地.5,克氏忽视了集聚效益,只注重各等级设施的出现,却不重视其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