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贾生_柳_
李商隐春天的诗句
李商隐春天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李商隐春天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李商隐春天的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李商隐《柳》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李商隐《代赠2首·其1》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李商隐《春雨》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落花》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李商隐《春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105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无题·8岁偷照镜》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李商隐《流莺》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李商隐《凉思》。
2.李商隐春天的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李商隐《柳》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2首·其1》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李商隐《春雨》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落花》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李商隐《春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105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无题·8岁偷照镜》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李商隐《流莺》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李商隐《凉思》3.李商隐春天的诗春心莫共花争发,1寸相思1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李商隐《春雨》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1雁飞。
——李商隐《春雨》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李商隐《柳》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译文赏析贾生李商隐〔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赏析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李商隐:贾生-柳-
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 狯之处。
第三句: “夜半前席”——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
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 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首句次句中出现的人物
汉文帝: 求贤 访逐臣 (明君) 贾 谊: 逐臣 才调无伦 (能臣)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
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 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 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 庭筠齐名,世称“温李”。 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 言情诗成就极高。 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 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 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贾生
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崇佛信道, 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 苦,而更难礼贤下士。诗人怜贾谊也 正是自怜。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 状描绘得维妙维肖,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 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 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 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合,令人宛见贾 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 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 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 生的推服器重。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此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生》(李商隐)评析
《贾生》(李商隐)评析原文:《贾生》(李商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李商隐咏史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虚化史事而重视托寄感兴,以增强咏史诗的抒情性;二是寓抒情议论于历史细节的描写之中,以增强诗歌的具象性。
《贾生》一首是其代表作。
贾生指贾谊,是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十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被尊为“先生”。
因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得罪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在长沙过了三年,大约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被召回京,文帝在宣室接见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接受祭过神的福食),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首诗即咏文帝召见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
这里用“宣室”,既替代文帝,又点出召见的地点,见得文帝对贾生的重视。
诗以《贾生》为题,却从宣室接见这一特定的情节切入,而将贾谊一生的其他行事略而不顾,这就是对史事的一种虚化。
诗家以为,咏史如同咏物,须不粘不脱; “粘”则拘泥史实,过多叙述史事而少兴慨; “脱”则离题而咏,容易流于空泛,所以必须“虚化”。
但对史事虚化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首句从文帝召回贾生于宣室征询鬼神事切入,正是诗人独具选材功力的地方。
一“求”一“访”,见得文帝求贤若渴,连被贬逐之臣都在虚心征询之列。
此为下文的贬抑蓄反宕之势。
二句盛赞贾谊才华风调的无与伦比,紧承第一句,将文帝“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一句,化为正面赞语,且进一层写汉文帝不仅“求贤”,而且“识贤”。
一二从“求”,到“访”,到“赞”,正写文帝求贤,隐括贾生横溢的才华及潇洒风标,以实为虚而虚实结合。
三句在结构上是一篇之关键,既承又转,又为四句蓄势。
从“求”、“访”、“赞”而至于“前席”(双膝席地前移)即是“承”;而用“可怜”、用“虚”,对“求”、“访”、“赞”、“前席”加以否定,似轻而实重,即是“转”。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和翻译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和翻译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雏竟未休。
译文何以解忧?雄城延绵,我独自登上高峻的安定城楼,看绿柳繁枝飘飘,西北风暖,春色充满远处的水洲。
我如同贾谊年青有壮志,可怀才难遇只能白白泪流,我如同王粲无奈离故乡,我比他飘泊更远也更悲愁。
一直渴望功成名就后、白发苍苍时,安然归隐江湖,一直渴望造福社会后,一叶扁舟游四方,品诗饮酒。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洁的凤凰抢它的腐鼠,好不知羞!注释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
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
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贾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49首。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原文】贾生作者: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④才调:才气。
⑤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虚:空自,徒然。
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翻译】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赏析】这首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赏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唐诗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安定城楼》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49首。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
【原文】安定城楼作者: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注释】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
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
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贾生》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贾生》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 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贾生》 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贾生:指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 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 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 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 百姓。
问鬼神: 事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汉文帝接见贾谊, “问 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 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 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 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 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 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 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 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 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不及也。
”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 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 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 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孪商隐的七言诗歌
李商隐的七言诗歌1.《贾生》唐朝·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夜雨寄北》唐朝·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霜月》唐朝·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寄令狐郎中》唐朝·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5.《为有》唐朝·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6.《瑶池》唐朝·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7.《柳》唐朝·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8.《初入武夷》唐朝·李商隐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9.《嫦娥》唐朝·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无题二首》唐朝·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11.《咏史》唐朝·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12.《谒山》唐朝·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3.《板桥晓别》唐朝·李商隐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14.《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唐朝·李商隐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5.《骊山有感》唐朝·李商隐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李商隐贾生
李商隐贾生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扩展资料:
《贾生》此诗是一首李商隐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李商隐的代表作
李商隐的代表作李商隐的代表作 《⽆题》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
晓镜但愁云改,夜吟应觉⽉光寒。
蓬⼭此去⽆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寄北》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夜⾬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夜⾬时。
《锦瑟》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嫦娥》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贾⽣》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春⾬》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怅卧新春⽩⾐,⽩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相望冷,珠箔飘灯独⾃归。
远路应悲春晚,残犹得梦依稀。
⽟铛札何由达,万⾥云罗⼀雁飞。
《凉思》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客去波平,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移时。
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瑶池》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歌声动地哀。
⼋骏⽇⾏三万⾥,穆王何事不重来。
《柳》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惊。
巴雷隐隐千⼭外,更作章台⾛马声。
《牡丹》 《牡丹》 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压径复缘沟,当窗⼜映楼。
终销⼀国破,不万⾦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贾生古诗注释
贾生古诗注释原文:贾生【作者】李商隐【朝代】唐拼音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知识拓展: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此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赏析: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 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 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 什么啊!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 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 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 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 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 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 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 步显示出来。
1、咏柳喻人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 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约定俗成,杨柳成为春 天的象征。这类诗的代表作是《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首联写柳树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 写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 间是春天。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跹 起舞。“风流”“婀娜”写了柳的体态轻盈,宛若妙 龄女郎,非常动人。颈联、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 引着诗人的目光,越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 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 离凋谢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全诗八 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 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身影,婀娜多 情。咏柳实际是咏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 和思念。
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崇佛信道, 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 苦,而更难礼贤下士。诗人怜贾谊也 正是自怜。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 状描绘得维妙维肖,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 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 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 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 梯升到了最高处。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 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 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 贾生 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 宣室求贤访逐臣, 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 贾生才调更无伦。 正室。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 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 可怜夜半虚前席, 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 不问苍生问鬼神。 生:百姓。问鬼神:事见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 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找出诗中意象:
(春季)东风、舞筵、乐游原 —— 欢乐、 幸福 (秋季)清秋、斜阳、寒蝉——迟暮、 凄凉
诗人少年得志——因诗才备受赞赏 诗人晚景凄凉——党派斗争中失意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
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 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 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 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 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 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 身世的生动写照。
2、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这类诗 的代表作是《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尊酒送无聊, 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 条?”对于无可奈何的分别,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 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保重身体。除了死 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惜长长的柳 条,让分别的人们尽量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 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 此景,怎不令人生怨? 3、渲染气氛 在李商隐的诗中,有不少诗句借用柳树,或正衬, 或反衬,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前者如《隋宫》中 的两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正 面渲染了隋朝亡国后的凄凉景象。后者如《二月二日》 中的两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柳、蜂、蝶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但它们却 不会顾及人的悲欢哀乐,这和失去了生命的春天的诗 人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而反衬出诗人的凄苦心境。
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 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 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 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 生的推服器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两句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
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 狯之处。
第三句: “夜半前席”——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
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 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可怜”——可惜 ①是为末句之警策预留地步; ②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
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 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空自、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 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 庭筠齐名,世称“温李”。 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 言情诗成就极高。 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 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 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贾生
3、用词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可怜”一词,貌似轻描淡写,却更为含
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 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虚” ,空 自、徒然之意。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 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 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 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 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导读]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断肠犹云销魂。"此 诗咏柳,前两句言春日繁华,后两句则言秋日萧条。 盛衰之间,乃见时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客观的对 比是无情的,但人对物候和生命变化的敏感,则是富 含情韵的。而在自然与人生之比照中,品味生命过程 的价值和意义,则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哲理意味。这是 义山诗中一个常见的特点,而前人并未重视。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诗集中,单以柳为题的 诗,就多达十几首,诗句中用到柳字的就更多了。大 致分来,有下面几种情况。
李商隐(唐)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骆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
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
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 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 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 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 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 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 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是年三十三岁。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代表作 文论《过秦论》《治安策》 赋 《鵩鸟赋》《吊屈原赋》
生平
写作背景简介
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
题材。这里,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 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别有新意。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 (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 状。至半夜,文帝前席。即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李商隐在《异俗》中说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 个大炉子产生万物(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于鬼神的 观点)。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 诗却不同于此。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 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 意。
写作特点:
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
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 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人事 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 者的讥刺。 诗中虚词运用精妙。“如何”、“肯” 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 为悲怆而深沉。“已”、“又”,层层推 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
首句次句中出现的人物
汉文帝: 求贤 访逐臣 (明君) 贾 谊: 逐臣 才调无伦 (能臣)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
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 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 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Hale Waihona Puke 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 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 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 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 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 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 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 感慨深沉。
写作特点:
1、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