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

合集下载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贾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李商隐《贾生》赏析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贾生阅读理解及答案

贾生阅读理解及答案

《贾生》阅读理解及答案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概而言之,这首诗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式。

【答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点破而不说尽,用强烈的对照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答案】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李商隐《贾生》赏析七绝·贾生作者: 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贾生作者:王安石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万公卿.【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译文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

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

擅文,尤工诗,为晚唐大家。

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并称“温李”。

李商隐《贾生》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剖析: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李商隐的《贾生》。

这首诗啊,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你瞧,汉文帝在宣室里召见那个被贬的臣子贾谊,为啥呀?还不是因为贾谊才华出众,简直无人能比嘛!这就好像老板到处找那个最厉害的员工,想听听他的高见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哎呀呀,这可就有意思了!汉文帝大半夜的听得那么入神,身体都往前凑了,结果呢,问的不是老百姓的事儿,而是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满心期待别人跟你讨论怎么赚钱怎么发展,结果人家就光跟你扯些有的没的,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呀!这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深深的意味呢。

李商隐这是在借古讽今呀!他是不是在说,有些当领导的,表面上好像很重视人才,可实际上却不关心真正重要的事情呢?就像有些公司,天天喊着要人才,结果真正有才华的人来了,却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净让他干些无关紧要的事儿。

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有人嘴上说得多好听,可实际做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像有些朋友,说要跟你一起干大事,结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

这诗还让我想起了那些光会说大话却不办实事的人。

他们就像那个汉文帝,表面功夫做得十足,实际上却没啥真本事。

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就像贾谊,有时候可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的机会。

咱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它的语言多精炼呀!短短几句话,就把这么深刻的道理给说出来了。

李商隐真不愧是大诗人呀!这诗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世界。

所以说呀,读诗可不能光读表面,得深入去体会其中的含义。

就像《贾生》这首诗,它不仅仅是在说古代的事情,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真正的人才,要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学会看到事情的本质。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总之,《贾生》这首诗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好好琢磨,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贾生》(李商隐)评析

《贾生》(李商隐)评析

《贾生》(李商隐)评析原文:《贾生》(李商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李商隐咏史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虚化史事而重视托寄感兴,以增强咏史诗的抒情性;二是寓抒情议论于历史细节的描写之中,以增强诗歌的具象性。

《贾生》一首是其代表作。

贾生指贾谊,是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十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被尊为“先生”。

因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得罪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在长沙过了三年,大约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被召回京,文帝在宣室接见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接受祭过神的福食),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首诗即咏文帝召见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

这里用“宣室”,既替代文帝,又点出召见的地点,见得文帝对贾生的重视。

诗以《贾生》为题,却从宣室接见这一特定的情节切入,而将贾谊一生的其他行事略而不顾,这就是对史事的一种虚化。

诗家以为,咏史如同咏物,须不粘不脱; “粘”则拘泥史实,过多叙述史事而少兴慨; “脱”则离题而咏,容易流于空泛,所以必须“虚化”。

但对史事虚化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首句从文帝召回贾生于宣室征询鬼神事切入,正是诗人独具选材功力的地方。

一“求”一“访”,见得文帝求贤若渴,连被贬逐之臣都在虚心征询之列。

此为下文的贬抑蓄反宕之势。

二句盛赞贾谊才华风调的无与伦比,紧承第一句,将文帝“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一句,化为正面赞语,且进一层写汉文帝不仅“求贤”,而且“识贤”。

一二从“求”,到“访”,到“赞”,正写文帝求贤,隐括贾生横溢的才华及潇洒风标,以实为虚而虚实结合。

三句在结构上是一篇之关键,既承又转,又为四句蓄势。

从“求”、“访”、“赞”而至于“前席”(双膝席地前移)即是“承”;而用“可怜”、用“虚”,对“求”、“访”、“赞”、“前席”加以否定,似轻而实重,即是“转”。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赏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贾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以汉文帝求贤的故事为背景,以贾谊的才华出众作为开篇。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被汉文帝赏识,但最终因为遭受排挤而被贬谪。

接着,诗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描述了汉文帝在召见贾谊时,虽然对贾谊的才华表示了敬意,但却并没有关注民生疾苦,反而询问起鬼神之事,这与求贤的初衷相悖。

最后,诗中以“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作结,表达了对汉文帝求贤不重用,对贾谊遭遇不公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文帝求贤故事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重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惋惜和对汉文帝的不满。

继续写: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这也是李商隐在此诗中表达的惋惜之意。

在唐朝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才辈出,但李商隐却通过《贾生》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他借贾谊的遭遇,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批判。

总的来说,《贾生》这首诗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

《贾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贾生》不同,

《贾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贾生》不同,

《贾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贾生》不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⑵略:大致。

差不多。

据《汉书·贾谊传》载。

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

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

故班固谓:“谊之所陈。

略施行矣。

”⑶君王:指汉文帝刘桓。

薄:轻视。

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

虽不至公卿。

未为不遇也。

”⑷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

废弃。

⑸何啻:何止。

啻:仅。

止。

公卿:达官贵人。

作品鉴赏。

此诗咏贾谊。

通篇发议论。

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

一写文帝。

“谋议”。

谋略。

建议。

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

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

指轻视。

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

这两句是反诘句。

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

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

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

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

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

一写君王。

“自”。

含有空自之意;“何啻”。

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

此处非实指。

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

泛指达官贵人。

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

意为:自古以来。

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

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

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

寓答于反问之中。

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

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

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

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

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

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

不若涕沾衣。

”李壁注释此诗:“言仲连蹈东海。

不若谊仕汉。

读一首诗李商隐《贾生》,有才而无所用,古今同叹

读一首诗李商隐《贾生》,有才而无所用,古今同叹

读一首诗李商隐《贾生》,有才而无所用,古今同叹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代:李商隐《贾生》古今皆悲贾谊才高而不被重用,却忽略了他年轻时已获汉文帝赏识。

是金玉,闪烁宝光,在砂砾中也不能被埋没,终能被识者发掘,珍而宝之。

贾生十八岁,才名闻于郡中,郡守赏其才,召置门下。

后来郡守因治平为天下第一,被诏入长安,封为廷尉。

于是他向汉文帝举荐贾生,被召为博士。

那时贾生才二十余岁。

贾生才能突出,深得文帝赏识,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可谓是少年得志,古今天下有几人有他那般幸运。

升职之后,他积极为汉文帝出谋划策,非但能言能文,亦兼治实。

异能卓著,很被亲信。

汉文帝与大臣商议要让贾谊做公卿,但是遭到那些人反对。

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老臣都嫉妒他被皇帝宠信,谗毁他年轻好专权。

后来文帝也慢慢疏远他,不再听用他的言论。

不久即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途经湘水吊屈原以自伤。

三年后,被征召入京。

宣室夜对,就是此时的事。

文帝因感鬼神事,向贾生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生侃侃而谈,详细讲述鬼神的情状,文帝听得入神,到半夜,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

听完,感叹道:“多年不见贾生,以为自己的才能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远远比不上。

”之后贾生做了梁王太傅。

过了几年,梁王堕马而死,贾生愧疚于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职责,哭泣一年多,也死去了,死之年才三十三岁。

贾谊的文章和才识,为古今所称道。

又因为他才高而不被重用,加上英年早逝,人人之所痛惜。

苏轼称:“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所言,未尝不是。

贾生少年得志,后来谪长沙,哀伤自悼,自以为命不能久。

梁王堕马而死,因之一恸而死。

可惜他非凡的才能,却不能经受挫折。

汉文非恩薄也,贾谊有才不能自用罢了。

虽然,他短暂的一生,也使他的才名播之宇宙之内。

文与屈原并驾,治比伊尹、管仲。

千古之下,无人不知。

这是多少高寿高才的人也比不得的。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商隐《贾生》赏析李商隐《贾生》赏析七绝·贾生作者: 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李商隐有远大志向的诗

李商隐有远大志向的诗

李商隐有远大志向的诗
原文:《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衍生注释: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
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

“苍生”:指百姓。

二、赏析:
此诗借贾谊的遭遇,讽刺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写文帝求贤,在宣室接见被
贬谪的贾谊。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称赞贾谊才华超群。

然而后两
句急转直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写文帝虚心倾听,却不问治国安民之道,只关心鬼神之事,令人惋惜。

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统治者表面求贤,实则昏聩的本质。

三、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
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
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作品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四、运用片段:
在公司的战略会议上,领导们高谈阔论,看似在寻求发展的良策,可最后讨论的却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这场景不正像李商隐笔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吗?大家都期待着能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推动业务,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王安石:贾生

王安石:贾生

王安石:贾生【贾生】作者:王安石原文: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肯,古来何啻万公卿。

赏析:此诗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

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肯,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自”,含有空自之意;“何啻”,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此处非实指,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泛指达官贵人。

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肯”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陽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

”李壁注释此诗:“言(鲁)仲连蹈东海,不若谊仕汉,切于救时。

”王安石的【贾生】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

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贾生》李商隐鉴赏

《贾生》李商隐鉴赏

《贾生》李商隐鉴赏《贾生》李商隐鉴赏【作品简介】《贾生》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

【原文】《贾生》作者: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4、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5、虚:空自,徒然。

6、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贾生介绍】贾生,名谊、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贾谊(公元前201—前169年)几乎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俨然是其美德在当时未得到赏识的政治家的典型。

他的文章和诗被人们称颂,其中有的留传至今;他极力提倡许多被认为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和社会观念;他的最著名的论文之一论述了秦朝的缺点。

因此,他通常被人列为儒家。

【评析】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生 李商隐阅读答案

贾生 李商隐阅读答案

贾生李商隐阅读答案《贾生》原文阅读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阅读习题及答案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我们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奇葩异卉。

其中,咏史之作颇引人注目。

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

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先看李商隐的《贾生》。

汉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汉文帝召他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谗毁,谪长沙王太傅。

李商隐的《贾生》,写的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召见他的事:“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音‘xi’,今写作‘禧’,幸福之意,‘方受厘’,指刚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

——笔者注),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

“宣室”,指汉未央殿前正屋;“逐臣”,指贾谊;“无伦”,意为无比。

这两句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

“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

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

“可怜”,意同可惜;“虚”,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对方讲话,听者听得入神,便不自觉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身子,靠近对方。

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前席”相对,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在内容与结构上承前两句,又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

”“苍生”,即百姓。

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贾谊的《治安策》、
《过秦论》中不少卓越的政论,如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等,均未受到真正的重视。

皇帝的求贤爱才,并非真正地爱惜人才,在政治上发挥其作用,只不过故作姿态罢了。

素称贤明的汉文帝尚且如此,其他君王自不必说。

诗的讽意微曲而辛辣。

李商隐不把贾谊的此次被征召视为幸遇殊宠,而是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冯浩云:“义山退居数年,起而应群,故每以逐客逐臣自喻,唐人习气也。

”李商隐每每发出“贾生年少虚垂涕”(《安定城楼》)、“贾生兼事鬼”(《异俗》二首之二)的感叹,怜人即怜己,讽汉皇实为刺唐帝。

再看王安石的《贾生》。

此诗也是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

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自”,含有空自之意;“何啻”,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此处非实指,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泛指达官贵人。

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

”李壁注释此诗:“言(鲁)仲连蹈东海,不若谊仕汉,切于救时。

”王安石的《贾生》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

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