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型课题导引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育人路径 课题实施方案
核心素养育人路径课题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教育部提出,要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加强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1.2 意义核心素养育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并实施核心素养育人路径课题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目的2.1 总体目的制定核心素养育人路径课题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方案,推动学校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核心素养育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
2.2 具体目的(1)全面了解核心素养育人的理念和实施策略;(2)明确学校核心素养育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3)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4)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推动核心素养育人的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3.1 核心素养育人理念通过调研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育人的最新理念,总结核心素养育人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核心素养育人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3.2 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核心素养育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包括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个性发展要求、道德品质要求等方面。
3.3 核心素养育人实施方案分析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核心素养育人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
3.4 实施过程评估和调整确定核心素养育人实施过程中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及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核心素养育人工作持续发展和取得成效。
四、研究方法4.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核心素养育人的发展历程、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4.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核心素养育人的认识和期望,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0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
新思维能力。
• 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0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
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
⌛️
案例三:提升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微型课题研究
01
研究背景
• 当前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较低,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
法。
• 提升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02
研究方法
•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 运用文献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
03
研究成果
• 提出了提升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开展口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微型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专业知识。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高学术素养。
题。
•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
03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提高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微型课题研究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 当前初中生阅读兴趣较低,需要寻
•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首先,以问题为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其次,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变成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索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数学的规律和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第五,多种评价方式。
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水平。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以问题为核心、角色转变、探究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和多种评
价方式等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心得体会7篇
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心得体会7篇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心得体会(篇1)我参与了我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
我是语文科教研组长,在研究过程中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工作。
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感受良多。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这个过程中的体会: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
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
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
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
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
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效度上。
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年段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熟读感悟、美读抒情、读后延伸,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与学生共享成长。
二、课题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围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能参与到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中来。
就拿我们低年级“四读”教学模式来说,从模式的环节,内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称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经过多次修改。
这需要我们课题组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
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心得体会(篇2)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课题组各位成员同甘共苦、齐心协力,使课题研究工作如期进行、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一、结合教学实际,用心选好课题。
作为是一所建校时间不是很长的民办学校,我校目前所招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我县18个乡镇里招收上来的,经过这几年的教学过程,发现这些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存在一些不想开口、不敢开口,表达能力差、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等。
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报告
基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微课题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中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引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年我接手了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六(1)班,这个班级悬殊较大,学生计算能力薄弱,数感不强。
这次研究,旨在突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感的培养对数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这次,我以自己班级为例进行研究。
1.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对学生的微型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微课题研究的重视。
(1)能够有效促进数学课程的高效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教学一定需要加强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各种基础知识的教学,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
(2)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各种基础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通过数学微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数感(1)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对教材中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用“无声”德育育“有形”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索
用“无声”德育育“有形”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索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拥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而高中化学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巧妙结合化学学科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结合,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随着网络时代和头脑风暴的来临,社会需要培养“三观”端正的高素质人才。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因此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需要科学的价值体系来引领,高中化学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润物无声地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有形”的化学核心素养,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是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德育教育的意义1、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较大,学生若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得不到化学的高分,渐渐地对化学的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时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及时调整学习的状态,以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说教式的教学,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若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等精神元素融入化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能很大程度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高考“指挥棒”的宏观导向及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而忽视学生道德理念的引领。
目前我国处于信息技术时代,这个时代的学生,接触大量的电子产品,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庞杂信息,学生在信息的吸收时容易迷失方向,此时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及价值观念,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提供几个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一、培养探究精神科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
同时,给予学生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促进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实验、观察数据、整理资料、分析结果等科学方法,让他们逐渐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实验展示、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培养科学伦理与价值观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科学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道德意识。
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科学的社会影响,明确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价值观。
四、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科学教学应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与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相结合,通过项目制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增加学科间的连贯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结论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的关键。
通过培养探究精神、促进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科学伦理与价值观,以及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也有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2024年学期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标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与实施计划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全球教育趋势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成就,更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制定一套可操作的核心素养培养实施计划。
2.研究内容:△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国内外核心素养培养的成功案例分析。
△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估体系构建。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需求。
△案例分析法:剖析典型学校和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实践。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优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技术路线:△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
△现状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现状。
△策略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提升策略。
△试点实施:选择试点班级或学校进行策略实施。
△评估反馈:定期评估实施效果,收集反馈意见。
△优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策略。
四、实施计划1.启动阶段(2024年1月-3月):△成立研究团队,明确分工。
△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开展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
2.调研阶段(2024年4月-6月):△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
△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分析调研数据,形成调研报告。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改革的关注点逐渐从教学内容的改革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受师生欢迎。
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研究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其培养模式和具体策略;
2、研究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包括能力指标、技能指标、行为指标等;
3、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4、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激励机制,探讨其有效的激励措施。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核心素养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
总结其研究理论,并加以拓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看法,获取研究资料。
3、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过程,获取实证数据。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深入理解成功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五、研究预期成果
1、形成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模式;
2、提出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3、提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4、提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激励机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实践活动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实践活动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影响,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该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实践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微型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二是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三是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和借鉴。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实践活动,旨在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能力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数目统计等。
感谢配合!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实践活动的研究,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通过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品质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微型课题设计与实施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性随着课堂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广大教师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苦恼的事情,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方法,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但如果老师在教学作文时能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作技法,这样学生不仅学的轻松愉悦,还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方法。
如某老师在教授作文《叙事小窍门》时,将作文生活化、故事化。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叙事,把故事讲的波澜曲折。
老师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情境------扶不扶,让学生围绕“助人为乐”这个中心,小组合作进行故事创编,,尽量把故事情节“折腾”得波澜起伏,也让主人公备受“折磨”。
学生经过短暂的准备,跃跃欲试,老师更是亲自助演,一位高大帅气的老师瞬间化身为街边卖菜的老奶奶,老师与学生倾情表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构思和表达都得到了提升。
对学生来说难以跨越的大山,此时如履平地。
这节课上学生仿佛忘却了这是一节作文课,他们不再低头不语,眉头紧锁,取而代之的是“我想说”“我想笑”“我想表演”。
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天性得到释放,价值观得到引导,能力得到提升。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下陆中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组13位老师,将历时2年零4个月,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入教学一线,完成了此项课程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主要分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3个月时间)。
从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
这一阶段是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理论学习、了解教改动态,了解相关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作一些调查研究、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的撰写,确定研究内容与计划等。
(二)第二阶段为课题实施阶段(7个月时间)。
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开展初期实验,根据实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调整,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三)第三阶段为实验深化推广阶段(14个月时间)。
从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
该阶段为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实施计划,对如何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好新课程,摸索出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做好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四)第四阶段为结题阶段(4个月时间)。
从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
主要工作回顾总结近两年来的学习研究过程,广泛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对研究活动成果进行提炼,上升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成果,撰写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完成结题的准备工作。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
”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课标核心素养课题研究计划
新课标核心素养课题研究计划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新课标核心素养课题研究计划的示例: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二、研究背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研究目的1. 了解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2. 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建议和资源。
四、研究问题1. 新课标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有哪些?3. 如何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五、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培养方法;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现状及需求;3. 教学实验: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验;4. 课堂观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5. 访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策略的看法和体验;6.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效果。
六、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团队和指导教师;2. 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方法;3. 设计调查问卷和教学实验方案;4. 实施教学实验,收集数据;5. 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6.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七、预期成果1. 一份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2. 一套可操作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3. 为教师提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用建议和资源。
八、注意事项1. 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2. 教学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控制好无关变量;3. 数据收集和分析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偏见。
以上是一个新课标核心素养课题研究计划的示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引言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运用的几种方法和策略。
方法一:探索性研究科学课堂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真实地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方法二: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并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科学现象。
这样的研究方式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方法三:实践与应用科学课堂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或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践。
比如,在生活中观察鸟类的性并记录下来,再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通过这样的实践与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方法四: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跨学科的整合与融合,小学科学课堂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跨学科教学。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的课题。
通过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实践与应用以及跨学科融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课题研究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乃是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包括学科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情感素养和审美素养等。
面对如此复杂的素养体系,教师们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1. 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各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学科素养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社会素养等。
2. 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素养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3. 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素养包括创造力、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
4. 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素养包括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感调节等。
5. 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素养包括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创造等。
三、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1.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学科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情感素养和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实验探究、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和自主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着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4. 注重审美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
目前许多语文课堂仍然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的是关于语言、文学、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进行推理思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开展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而表达能力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写作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在批改作文过程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的是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发展。
可以通过课文的解读、文学作品的欣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观察、感受和理解生活中各种情感,来提高学生的情感分析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引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然而,教师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之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估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辩论,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 强调实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案例、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科学精神。
5.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核心素养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 鼓励跨学科学习与跨学科思维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时进行综合思考和跨学科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
7. 提供实践锻炼与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和社会实践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8.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本途径
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本途径
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优化课程设计:学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融入到各科教学中。
例如,可以增加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思考,培养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项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例如,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课堂表现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STEM教育助推核心素养的提升
STEM教育助推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科学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更是一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因此实验教学的开展对于科学教学来说非常关键。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实验形式,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缓慢。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思考,从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获得高层次的核心素养提升。
STEM课程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热点内容。
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matics)四门学科整合而成,具有跨学科、趣味性、情境性、合作性等教学特征。
STEM教学理念摒弃知识灌输,倡导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引,以项目学习为载体,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新课改倡导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尽管STEM教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开展方式有所不同,但经过实践已达成了一个共识——STEM跨学科教学是科学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
那么,如何借鉴、融合、开展STEM教学,提高科学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说一说自己在课堂上的一点做法。
一、聚焦综合性问题,从问题研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综合性、焦点性主题来整合学科教学内容,是在学科课堂中渗透STEAM教育的切入点。
例如:健康与疾病、环境保护、灾害以及科技发展前沿等等,都是较好的综合性主题突破口。
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汽车的数量猛增带来日常的交通堵塞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不得不忍受的问题。
将这一焦点问题与我的课堂教学融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介于这一背景问题我把它设计成《组装一个交通信号灯》STEM项目让学生研究,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确立了新的教学目标:1、科学目标: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学正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
这一转变是在历经十余年课程改革实践之后,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下对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是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方向的进一步明确。
核心素养就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微型课题,发现该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统筹计划、分析汇总等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望等方面有明显成效。
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微型课题导引教学发挥“微型”优势
所谓课题,是指通过一定的探索研究解决相应的问题。
这里说的微型课题,是围绕一个小问题,经过一番探究而寻求相应的结果,与一般意义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
相对于一般意义的课题研究而言,微型课题的选题切入口较小,研究过程简化,研究方法不一定标准规范、复杂多样,对研究成果的形式、影响及推广性等要求并不高。
但微型课题研究同样拥有一般课题研究的基本环节和形式,如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研究成果的评价与展示等。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选题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灵活易操作的特性。
针对中学生的美术认知基础和目前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课余时间等实际情况,微型课题研究的特性在学生层面组织实施时就显现出了一定的操作优势。
微型课题研究对研究者的素养提升功效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之间具有诸多的一致性。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以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式,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辅导、指引学生一步一步探究前行,使微型课题研究导引教学在过程和结果上均显现出一定的育人优势。
二、微型课题导引教学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
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一能力也自然被列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中学美术微型课题导引教学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多人围绕同一目标一起工作,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要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各尽所长,再由分到合,最终实现共同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问题。
此外,团队中还要有一位统筹安排、协调组织的领导者。
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它是开展微型课题导引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首先要指导学生组建自己的团队,然后针对团队的成员职责、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实施及研究成果汇总与展示等进行辅导,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这种辅导在学生开展首次微型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经历了一轮微型课题研究之后就会更加顺利。
笔者在进行美术教材第十四册“设计?应用”领域《重复的魔力》一课的教学时,一改过去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重复和重复构成的规律、一步步示范设计制作重复构成的做法,而是先期组织学生分团队以微型课题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布置他们围绕“走进无处不在的重复艺术”这一课题展开探究。
要求各团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完成从认识什么是重复与重复构成,到找出重复构成的规律与特点,再到发现生活中美不胜收的重复构成典型作品,接触和了解现代艺术设计,最后设计制作纸质重复构成作品等。
班上的学生随后分成了9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推选出了他们的负责人。
他们各自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商定了计划安排,并进行了人员分工,然后开展探究学习和设计制作。
有了各团队前期自主学习的基础,过去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耗费精力讲解和辅导的内容,现在通过学生分享出来,笔者重新认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
笔者特别设计了制作比赛环节,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设计制作比赛时,笔者在黑板上张贴了用于各团队粘贴设计环节
探索微型课题导引教学
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高国华
摘要:2014年,
“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提出之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育人目标。
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与广大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该文作者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摸索出微型课题导引教学的方法,该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与提升行之有效,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微型课题导引教学核心素养
100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
成果的展板,让每个团队将本组设计制作过程相应的部分第一时间粘贴到展板上。
每个团队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各个团队的成员积极主动,及时调整分工,各尽所长,这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而且这种意识伴生的是一种互相理解、支持和及时换位、补位的良好合作品质。
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了让自己所在团队能取得好成绩,从而领先于其他团队,各团队成员所表现出的团队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主动担当,体谅互助,换位补位,各尽其能,不甘落后。
这种过程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获得共同进步。
三、微型课题导引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一种应对复杂情境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一味学习知识转变为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围绕问题学会探究、分析、综合,使学生善于搜索问题的关联信息,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及其内在规律。
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正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综合汇总、找寻结果的过程。
在南通乡土美术教材第三单元《蓝印花布艺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同样先期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布置各团队围绕“揭秘蓝印花布艺术”展开探究,了解生活中所见的蓝印花布究竟是按照怎样的美的法则设计的,是按照怎样的工艺流程制作出来的,了解蓝印花布的图案中蕴含了哪些寓意,等等。
各团队的探究成果汇报与分享可谓精彩纷呈:有的团队把搜集来的蓝印花布图案放大,并将自主学习的主要图案构成形式配合放大的彩图一一条理清楚地讲述出来;有的团队带来了他们从网上下载的蓝印花布设计制作的视频,还从家里带来了视频中提到的豆粉、石灰等实物;有的团队直接把家里的桌布、丝巾等蓝印花布制品带进了课堂;其中一个具有新意和探究精神的团队,他们在分享汇报蓝印花布设计制作时,播放了他们团队成员利用周末探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南通人吴元新,以及在他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亲身体验制作蓝印花布的视频。
从学生的表现中不难看出,当他们投入微型课题探究时,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会想尽办法、不懈求解,直到最后完成团队的任务。
从微型课题的探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的汇报与展示,都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取得了收获,这让笔者一直钟情于这样的美术教学设计。
四、微型课题导引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追求成就感(自我实现)定义为个体生存的终极目标,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给他们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
当学生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受到教师、同学、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乃至引用和采纳,就会强化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感受会激发他们继续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追求被认可而满足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动力。
给予学生成就感,这一教育追求在微型课题导引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在中学美术“综合?探索”部分《盛世?汴梁》一课的组织教学中,笔者先期安排各个研究团队围绕“透过《清明上河图》看北宋”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可以是团队成员分别从绘画、建筑、交通、民俗、经济、政治、历史等多个角度分析探究,也可以是团队成员就某个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的各团队研究成果汇报分享环节,有的团队选择的是多角度探究,他们展示从各种渠道采集来的图文信息,其中有些精彩的建筑、绘画图片还被他们特别放大了,尤其是在介绍交通情况时,有学生带来了车轮可以转动的北宋马车模型,赢得了阵阵掌声;有的团队在汇报时把一些特别信息的采集人一一标注,突出了各成员的付出,表示这样的汇报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而取得的成果;有的团队就某一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把《清明上河图》中所有具有代表性的房屋与古迹名胜比较,他们的专注精神和手绘、照片赢得了喝彩。
各团队在课堂汇报展示环节中的精彩远远超出笔者的预期,团队成员在汇报中收获掌声时流露出的自豪神情,是一种被认可后的满足与愉悦,体现出自信、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探究、求知的愿望。
结语
古人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开展的美术微型课题研究就是围绕一个个问题进行的,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不懈追寻问题的答案,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这个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术教师应奉行“让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思考”的培养原则,把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做实、做出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与评价.中国美术教育,201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
编辑王旭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