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的缺陷

合集下载

08 玻璃缺陷及微晶玻璃岩相分析

08 玻璃缺陷及微晶玻璃岩相分析

图b是粉料结石中常见的未熔石英颗粒,
表面出现较粗大的裂纹(图8-6),开始磷
石英化(正交偏光),图8-15中斑晶裂纹
(单偏光)。
图c是进一步熔解的石英颗粒,表面已
发生多晶转变,完全成磷石英晶体,颗粒
周围因熔解而富含SiO2的玻璃相已析出细
小的磷石英晶体(正交偏光)。图3-1-13
为未熔石英及其周围析出的针状磷石英
③ 物理侵蚀:玻璃液流动对砖体的冲刷作
用及荷重的压力作用,加剧了砖体的剥落
和化学侵蚀。
由此使来源于耐火材料的结石有三种可
能情况:一种是耐火材料本身的晶化或气 孔,再一种是耐火材料的物相与玻璃反应
后生成的变质结晶矿物,另一种则是耐火
材料被熔化后重新析晶的矿物。
所以在玻璃窑内应根据不同部位的工作
条件,所制玻璃的成分,熔化温度的高低
了侵蚀交代反应。
并随温度的升高,侵蚀逐渐加剧,随着 侵蚀交代反应的逐步进行,在各反应阶段 形成不同的结石矿物,它们的侵蚀机理与 矿物特征可综合为以下几点:
① 在未侵蚀带是砖体自身结构,为均匀的
板柱状磷石英(多呈矛头双晶,图8-10正
交偏光)及部分残余石英。
② 在过渡带仍保留磷石英,但由于温度升
识别和鉴定晶体。常见的有(见图8-4):扫 把状的失透石(Na2O· 3MgO· 6SiO2)(A),
放射状的透辉石(CaO· MgO· 2SiO2)和硅
灰石(Na2O· SiO2) (B) 。
树枝状的斜锆石(ZrO2)(C),网状的 莫来石(3Al2O3· 2SiO2)(D),以及阶梯 状的霞石(Na2O· Al2O3· 2SiO2)。
① 温度条件:大部分窑炉用的硅质耐火材
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要发生鳞石英、方石

玻璃基础知识:特性和缺陷

玻璃基础知识:特性和缺陷

玻璃化学稳定性高,可抵抗除氢氟酸以外所有酸类的侵浊,硅酸盐玻璃一般不耐碱。

但玻璃遭受长期的侵蚀性介质腐蚀,也能导致变质和破坏。

大气对玻璃侵蚀作用实质上是H2O、CO2、SO2等作用的总和。

普通窗玻璃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表面光泽消失或发暗,甚至出现斑点和油脂状薄膜等,就是由于玻璃中的碱性氧化物在潮湿空气中与CO2反应生成碳酸盐造成的。

该现象称为玻璃发霉。

1.化学性质2.物理力学性质普通玻璃的密度约为2.5 g/cm3。

玻璃的密度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但受压力的影响较小。

玻璃强度是抵抗机械破坏的能力,一般用耐压、抗弯、抗冲击强度等指标表示,其大小与组成、表面和内部状态、温度、热处理条件等因素有关。

玻璃的抗压强度远优于抗拉强度;硬度高,比一般金属硬,普通刀具无法切割,与陶瓷类似,也是脆性材料。

理论强度实际强度根据玻璃各组分之间的化学键强度计算出的理想强度。

是对玻璃的实测强度。

玻璃的实际强度一般只有理论强度的1/100~1/300。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玻璃表面存在大量裂纹、内部存在各种缺陷和组成不均匀。

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3.玻璃的热性质玻璃导热性差,承受不了温度的急剧变化。

当制品幅面和厚度越大时,产生的内应力越大、热稳定性越差。

温度急变时,存在温差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热胀冷缩,导致玻璃体内产生热震应力。

玻璃的光学性能是最主要的特性之一,普通平板玻璃可透过可见光的80~90%,但紫外线不能透过。

使用玻璃作为家具材料,往往是因其特有的通透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效果,为其他家具材料所不及。

4.玻璃的光学性质吸收光ΦΦo4.玻璃的光学性质1光吸收比:指玻璃吸收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百分比(可见光吸收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等)。

2光透射比:是透过玻璃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百分比。

3光反射比:为玻璃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百分比。

玻璃是均质非晶态材料,由于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夹杂物破坏玻璃的均匀性,产生缺陷。

博物馆展柜玻璃的选用指南

博物馆展柜玻璃的选用指南

博物馆里的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是广大学者研究古人的重要参考信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照物,因此对藏品的保护是一件慎重的决定。

为了方便观众能够近距离了解,博物馆展厅里的藏品都会按照其重要性分别陈列于不同的展柜里。

因此,博物馆展柜的安全性能和玻璃的通透度对藏品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

玻璃应该怎么选择才既能保护好藏品,又能增加观众的视觉观赏度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展览展示行业使用到的玻璃有哪些种类1.普通平板玻璃,其质量的缺陷主要是有气泡、结石和波筋。

气泡是玻璃体中潜藏的空洞,是在制造过程中的冷却阶段处理不慎而产生的。

结石俗称疙瘩,也称沙粒,是存在于玻璃中的固体夹杂物,这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缺陷,它不仅破坏了玻璃制品的外观和光学均一性,而且会大大降低玻璃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甚至会使制品自行碎裂。

当它碎裂的时候,呈现出各种不规则形状,有些甚至如刀片一样锋利,极容易对人造成伤害。

2.钢化玻璃,它是普通平板玻璃经过再加工处理而成一种预应力玻璃。

钢化玻璃相对于普通平板玻璃来说,具有两大特征:(1)前者强度是后者的数倍,抗拉度是后者的3倍以上,抗冲击是后者5 倍以上。

(2)钢化玻璃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会以无锐角的颗粒形式碎裂,对人体伤害大大降低。

3.夹胶玻璃,一般由两片普通平板玻璃(也可以是钢化玻璃或其他特殊玻璃)和玻璃之间的有机胶合层构成。

当受到破坏时,碎片仍粘附在胶层上,避免了碎片飞溅对人体的伤害。

多用于有安全要求的装修项目。

博物馆展柜玻璃需要具有如下特性:1.尺寸准必须在尺寸、对角线、以及夹层叠差等方面具有严格控制,还要求精细的边部抛光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外部环境的温湿度对藏品造成的侵蚀。

2.不反光,高透光玻璃上其控制重点在于透光率、反光率,以及表面平整度,这些都是能够直接影响到展示效果是否足够良好的重要因素。

3.有效隔离紫外线绘画、书法、古籍、织绣等珍贵藏品,如果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就会泛黄、变色、发脆、龟裂,直至粉化损坏。

玻璃常见缺陷

玻璃常见缺陷
形成原因主要是有氧化亚锡和硫化亚锡蒸汽 的聚集冷凝。减少光学变形缺陷的办法主要有,减 少氧污染和硫污染。为了防止斑点缺陷的产生,要 经常采用高压保护气体吹扫锡面上的氧化亚锡和硫 化亚锡的冷凝物,以减少光学变形缺陷。
辊子擦伤是传动辊子与玻 璃接触时在玻璃表面留下的 由于摩擦引起的表面划伤缺 陷,这种缺陷产生的主要原 因是由于辊子表面有磨伤或 污染等。
根据气泡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成:一次 气泡,二次气泡,外界空气气泡,耐火材料气 泡和金属铁引起的气泡等多种。
解决办法:大气泡逸出,小气泡溶解。
结石是出现在玻璃体中的结晶状固 体夹杂物,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缺陷 ,是使玻璃出现开裂损坏的主要因素 。
主要产生原因是原料中含硅质大 颗粒或者长石大颗粒未完全熔化造成 的。应严格控制原料粒度范围。还可 能是耐火材料受到侵蚀,产生剥落物 造成。
缺陷分类
11 气气泡泡(气体夹杂物) 22 析析晶晶与与结结石(石固(体固夹杂体物夹)杂物) 33 条条纹纹和和节节瘤(瘤玻(璃玻态夹璃杂态物夹)杂物) 44 光光学学变变形形(析(斑锡)斑) 55 划划伤伤((磨磨伤)伤)
玻璃中的气泡是可见的气体夹杂物,不仅影 响玻璃制品的外观质量,更影响玻璃的透明性 和机械强度。
平板玻璃缺陷种类和它产生的原因是多种 多样的。根据缺陷存在于玻璃的内部和外部, 分为内在缺陷和外观缺陷。不同种类的的缺陷, 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当玻璃中出现某种缺陷时 往往需要通过很多方法研究解决,才能做出判 断。
实际上,玻璃的缺陷如同数学误差一样,是 不可能彻底消除和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 量减少操作失误出现的缺陷,以及尽最大努力 将各种缺陷降到最低。
玻璃体内存在的异类玻璃夹杂物称为玻璃 态夹杂物,属于一种较普遍的玻璃不均匀性方 面的缺陷,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上与玻璃体 不同。

玻璃常见缺陷

玻璃常见缺陷

缺陷分类
1 1 2 2
气泡 气泡(气体夹杂物) 析晶与结石(固体夹杂物) 析晶与结石(固体夹杂物) 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光学变形(析斑) 光学变形(锡斑) 划伤(磨源自) 划伤(磨伤)3 3 4 4
5 5
玻璃中的气泡是可见的气体夹杂物,不仅影
响玻璃制品的外观质量,更影响玻璃的透明性
辊子擦伤是传动辊子与 玻璃接触时在玻璃表面留下 的由于摩擦引起的表面划伤 缺陷,这种缺陷产生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辊子表面有磨伤 或污染等。 解决办法就是及时检修 辊道和清除槽内杂质。
THANK YOU
和机械强度。
根据气泡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成:一次 气泡,二次气泡,外界空气气泡,耐火材料气 泡和金属铁引起的气泡等多种。 解决办法:大气泡逸出,小气泡溶解。
结石是出现在玻璃体中的结晶状 固体夹杂物,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缺 陷,是使玻璃出现开裂损坏的主要因 素。 主要产生原因是原料中含硅质大 颗粒或者长石大颗粒未完全熔化造成 的。应严格控制原料粒度范围。还可 能是耐火材料受到侵蚀,产生剥落物 造成。
玻璃体内存在的异类玻璃夹杂物称为玻璃 态夹杂物,属于一种较普遍的玻璃不均匀性方 面的缺陷,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上与玻璃体 不同。 形成原因主要是硅质料、长石料的大颗粒 或超细粉团,在配合料的熔化过程中已熔化但 由于扩散不均而停留在玻璃表面拉引成型后形 成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原料的外观检查。
是玻璃表面上的微小凹坑,其形状呈平滑的圆 形,直径0.06-0.1mm,深0.05mm.这种斑点损害了 玻璃光学质量,使观察的的物像发生畸变,称“光 畸变点”。 形成原因主要是有氧化亚锡和硫化亚锡蒸汽 的聚集冷凝。减少光学变形缺陷的办法主要有,减 少氧污染和硫污染。为了防止斑点缺陷的产生,要 经常采用高压保护气体吹扫锡面上的氧化亚锡和硫 化亚锡的冷凝物,以减少光学变形缺陷。

玻璃工艺学思考题答案汇总

玻璃工艺学思考题答案汇总

玻璃工艺学思考题汇总1.简述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玻璃的制造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一般认为最早的制造者是古代的埃及人,他们以泥罐熔融,以捏塑或压制的方法制造装饰物和简单的器皿。

纪元前一世纪,诺骂人发明用铁管吹制玻璃,用铁管将熔制好的玻璃液吹成中空气泡,然后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威尼斯人已经能够制造窗玻璃,玻璃瓶,玻璃镜和其他玻璃饰品,艺术价值较高。

十七世纪玻璃制造技术传遍欧洲,玻璃工厂开始出现,并以煤炭取代了木材作为燃料,玻璃工业得到发展。

1790年,瑞士人发明了搅拌法制造光学玻璃,高均匀度的玻璃的熔制有了新的途径。

十八世纪后期,由于制碱法和蒸汽机的发明,以及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的进步,玻璃制造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十九世纪中叶由于科学技术和材料的革新,出现了玻璃的连续生产以及玻璃的机械成型和加工。

进入20世纪,玻璃制造技术得到突波,先后出现了有\无槽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对辊法等传统的平板玻璃制造技术。

1957年,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发明了浮法玻璃制造技术,它的拉制速度是传统工艺的十倍,但是其成本却与传统工艺相差无几。

此后浮法玻璃制造技术成为当前普通玻璃制造的主流技术。

2.广义或狭义的玻璃定义是什么?玻璃的通性有哪些?答: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液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却透光。

玻璃的通性有四点:1.各向同性.2.无固定熔点3.介稳性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3.玻璃态物质特性或通性?答:(1)玻璃态物质的通性:玻璃是一种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其原子不像晶体在空间作长程有序的排列,而近似于液体具有短程有序,玻璃象固体一样保持一定的外形,而不像液体那样在自重作用下流动。

(2)玻璃态物质具有以下四个特性:①.各向同性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总的来说都是无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

简述玻璃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

简述玻璃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

简述玻璃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董凤龙;韩影【摘要】通过对玻璃产品产生的各类缺陷(气态、固态、玻璃态)的分析,找出其产生原因,指出了解决缺陷的办法.【期刊名称】《玻璃》【年(卷),期】2018(045)006【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平板玻璃;玻璃熔体;缺陷;产生原因【作者】董凤龙;韩影【作者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秦皇岛有限公司秦皇岛市066004;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秦皇岛有限公司秦皇岛市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10 引言玻璃体的缺陷是由于玻璃体内部存在各种夹杂物而带来的玻璃均匀性的破坏。

玻璃缺陷会使玻璃产品质量降低,甚至影响玻璃的深加工。

玻璃体的缺陷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查明缺陷产生的原因比较困难,可以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来减少缺陷的产生。

1 缺陷分类1.1 按形成部位分类按形成部位可分为原料缺陷、熔化缺陷、耐火材料缺陷、成形缺陷、退火缺陷。

(1)原料缺陷。

由原料质量问题或外来杂物引起的缺陷,如结石、结瘤、条纹、芒硝泡等。

(2)熔化缺陷。

由于熔化不良引起的缺陷,如一次气泡、二次气泡等。

(3)耐火材料缺陷。

由于耐火材料长期处于高温、腐蚀环境中,被侵蚀脱落、挥发于原料中引起的缺陷。

如耐火材料结石、耐火材料杂质泡等。

(4)成形缺陷。

成形部位由于工艺制度不当及人为原因而引起的缺陷。

如光畸变点、沾锡、雾斑、板厚不均匀等。

(5)退火缺陷。

退火过程中由于工艺制度及操作不当引起的缺陷,如翘曲、辊痕、裂纹等。

(6)冷端玻璃加工和储存缺陷。

玻璃切裁、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引起的缺陷,如划伤、发霉等。

1.2 按在玻璃体上存在的部位分类可分为玻璃板面内缺陷和玻璃板表面缺陷。

(1)玻璃板面内缺陷。

缺陷存在于玻璃板内部,以夹杂物形式出现,基本有三类,气泡(气体夹杂物)、结石(固体夹杂物)、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2)玻璃板表面缺陷。

缺陷存在于玻璃板表面。

①上表面缺陷。

由熔窑碹顶或锡槽顶部滴落物在玻璃表层产生的结石、光畸变点、闸板破损而在板面形成的闸板泡等;②下表面缺陷。

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

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

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
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是一种眼科疾病,也称为玻璃体脱离。


璃体是眼球内的一种胶状物质,充斥在眼球的后部。

它起到保护眼球
形状、维持眼压的作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可能会逐渐
发生变化。

当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时,病人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症状。

最常见
的是出现“飞蚊症”(floaters)的现象,即在视野中看到像水中的
漂浮物般的物体。

这些漂浮物可能是线状、点状或者斑块状,在眼球
移动时会随之飘动。

此外,还可能出现视野突然出现黑影或模糊不清,视力降低,甚至出现闪光等症状。

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近视或者视网
膜疾病等因素引起。

通常情况下,这种病症是自限性的,大多数病人
不需要治疗,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然而,对于症状严重且影响日
常生活的病人,可考虑就医寻求适当的治疗。

治疗选项包括观察、药物治疗或者手术干预等,根据个体情况定
制治疗计划。

观察就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果症状较轻,不会对视
力造成明显威胁,医生通常会建议观察一段时间。

如果病情严重,可
以尝试药物治疗,如使用眼药水或注射药物。

手术治疗则是在严重影
响视力或合并其他视网膜疾病的情况下考虑,包括玻璃体切割或视网
膜重压等手术。

总之,玻璃体后脱离水纹样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虽然通常不会
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但症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及时就医、接
受适当的治疗是关键,以确保眼部健康。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尽
快咨询眼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玻璃常见缺陷

玻璃常见缺陷

缺陷分类
1 1 2 2
气泡 (气体夹杂物) 气泡 析晶与结石(固体夹杂物) 析晶与结石(固体夹杂物) 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光学变形(析斑) 光学变形(锡斑) 划伤(磨伤) 划伤(磨伤)
3 3 4 4
5 5
玻璃中的气泡是可见的气体夹杂物,不仅影
响玻璃制品的外观质量,更影响玻璃的透明性
辊子擦伤是传动辊子与 玻璃接触时在玻璃表面留下 的由于摩擦引起的表面划伤 缺陷,这种缺陷产生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辊子表面有磨伤 或污染等。 解决办法就是及时检修 辊道和清除槽内杂质。
THANK YOU
从原料加工、配合料的制备、熔化、玻 璃液的澄清、玻璃液的均化、玻璃液的冷却、 成型及切裁等各生产过程中,工艺制度的破 坏或制作过程的差错,都会在平板玻璃原料
上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缺陷。平板玻璃的缺陷成型和加工,或者造成大量的废品。
平板玻璃缺陷种类和它产生的原因是多种 多样的。根据缺陷存在于玻璃的内部和外部, 分为内在缺陷和外观缺陷。不同种类的的缺陷, 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当玻璃中出现某种缺陷时 往往需要通过很多方法研究解决,才能做出判 断。 实际上,玻璃的缺陷如同数学误差一样, 是不可能彻底消除和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是 尽量减少操作失误出现的缺陷,以及尽最大努 力将各种缺陷降到最低。
玻璃体内存在的异类玻璃夹杂物称为玻璃 态夹杂物,属于一种较普遍的玻璃不均匀性方 面的缺陷,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上与玻璃体 不同。 形成原因主要是硅质料、长石料的大颗粒 或超细粉团,在配合料的熔化过程中已熔化但 由于扩散不均而停留在玻璃表面拉引成型后形 成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原料的外观检查。
是玻璃表面上的微小凹坑,其形状呈平滑的圆 形,直径0.06-0.1mm,深0.05mm.这种斑点损害了 玻璃光学质量,使观察的的物像发生畸变,称“光 畸变点”。 形成原因主要是有氧化亚锡和硫化亚锡蒸汽 的聚集冷凝。减少光学变形缺陷的办法主要有,减 少氧污染和硫污染。为了防止斑点缺陷的产生,要 经常采用高压保护气体吹扫锡面上的氧化亚锡和硫 化亚锡的冷凝物,以减少光学变形缺陷。

玻璃的缺陷

玻璃的缺陷

图5-6 莫来石(正交尼科尔棱镜下观察),由 耐火材料与玻璃之间的反应带而产生
图5-7 霞石(Na2O·Al2O3·2SiO2)结晶 [(a)正交尼科尔棱镜下观察]
图5-8 耐火材料与玻璃反应形成的树枝状 钠长石晶体(高温型),左下方是耐火材料
(正交尼科尔棱镜下观察,77倍)
出现耐火材料结石的主要原因:图5-4 碎裂的石英颗粒(100倍)
图5-5 配合料结石:大部分是没有转化的 石英颗粒,上面生成鳞石英
5.2.2 耐火材料结石
硅砖彻筑的窑壁、胸墙在高温下受到碱气和碱 飞料及其它挥发物的作用,而在耐火材料表面 形成一层釉层,由于它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的 作用,逐渐形成液滴而落入玻璃中形成结石。
当耐火材料受到侵蚀剥落,或在高温下玻璃液 与耐火材料相互作用后有些碎屑就可能夹杂到 玻璃制品中而形成耐火材料结石。其组成取决 于耐火材料的组成和它的蚀变程度。
5.1.2 二次气泡的形成
形成原因:
✓物理原因:玻璃液澄清后,处于气液平衡状
态,此时玻璃液中不含气泡。如果降温后的玻 璃液又一次升温超过一定限度,原溶解于玻璃 液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引起溶解度降低,析出 十分细小,数量很多,均匀分布的二次气泡。
✓化学原因:与玻璃的化学组成和使用原料有
关。
以硫化物着色的玻璃与含硫酸盐的玻璃接触 时,由于含有不同氧化程度的硫相互反应放 出SO2,产生二次气泡的危险比较大。
温度的波动。 玻璃液面稳定对减少耐火材料的侵蚀也有重
要意义。
5.1.4 金属铁引起的气泡
若有铁器落入玻璃液中,并逐渐熔解, 将使玻璃着色,而铁中的碳也将气化成 CO及CO2而形成气泡。 注意配合料中不能含有金属铁质,成型 工具的质量,特别是浸入玻璃液内的部 件质量要好,使用方法要得当。

玻璃中常见缺陷种类及主要来源和控制方法

玻璃中常见缺陷种类及主要来源和控制方法

玻璃中常见缺陷种类及主要来源和控制方法1.气泡:气泡是玻璃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它源自于玻璃制造过程中含有的气体。

气泡的大小和数量会影响玻璃的透明度和强度,大气泡往往会引起玻璃的开裂和破损。

控制气泡缺陷的方法包括提高玻璃原料的纯度、控制熔融过程中的气体含量和均匀搅拌等。

2.石子:石子是指玻璃中的固体杂质颗粒,它们在制造过程中可能进入到玻璃中或者原本就存在于原料中。

石子会影响玻璃的透明度和表面光洁度,并且容易引起开裂。

减少石子缺陷的方法包括提高原料的纯度和筛选出更干净的砂子。

3.夹杂物:夹杂物是指在玻璃中存在的其他物质,如金属溶渣、弥散氧化物等。

夹杂物会影响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力学强度。

通过控制玻璃熔融温度和时间、添加适量的脱气剂等方法可以减少夹杂物的产生。

4.云痕:云痕是指玻璃中的浑浊区域,表现为白色或灰色的条纹或斑点。

它们是由玻璃熔融过程中的不均匀冷却引起的。

云痕会降低玻璃的透明度和强度,并且在光照下易产生光晕。

减少云痕的方法包括控制玻璃的冷却速度、增加玻璃的均匀性和规范制造过程。

5.涂层不均匀:玻璃的涂层不均匀是一种表面缺陷,会导致玻璃表面的光学性能有所下降。

涂层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是涂层工艺不当,如涂层材料粘度不稳定、喷涂设备不均匀等。

控制涂层不均匀的方法包括改进工艺和设备,并加强涂层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为控制和预防这些缺陷1.原料控制:选择高纯度的原料,特别是砂子和氧化物等,以减少杂质进入到玻璃中的可能性。

2.生产工艺优化:通过优化熔融温度和时间、控制熔融过程中的气氛等,减少缺陷的产生。

3.设备改进:改进玻璃制造设备,如加强混炼装置、优化熔池结构等,以提高玻璃的均匀性和纯度。

4.质量控制:加强对玻璃质量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缺陷,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玻璃缺陷的分类及形成

玻璃缺陷的分类及形成

玻璃缺陷的分类及形成7 浮法玻璃缺陷种类、成因及处理措施7.1 浮法玻璃缺陷的分类浮法玻璃的缺陷按显微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晶态缺陷和晶态缺陷。

7.1.1非晶态缺陷可分为:(1) 气相缺陷(气泡)。

(2) 玻璃相夹杂物(条纹和疖瘤)。

(3) 由不均匀应力产生的缺陷。

(4) 硌伤和压裂。

7.1. 2 晶态缺陷(夹杂物)可分为:(1) 未熔化的残留物。

(2) 受侵蚀的耐火材料。

(3) 玻璃熔体的析晶。

(4) 锡槽产生的上表面缺陷。

7.2原料及熔化部位产生的缺陷本节根据其缺陷分类进行叙述。

7.2.1 气泡气泡是玻璃中能看见的气体形态。

与玻璃熔体对比,气泡属于另一种物态,在浮法玻璃中是一种较难判断和解决的缺陷。

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玻璃质量的提高。

浮法玻璃中的气泡基本上可分为三类:(1)初熔和澄清之后残存在玻璃中的澄清气泡。

(2)因条件发生变化,又从玻璃中析出来的再生气泡,也叫重沸泡。

(3)外界加入到玻璃中的污染气泡,它的初态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最终以气泡形成玻璃缺陷。

浮法玻璃形成的气泡根据其直径的不同又可分:气泡和微气泡;一般来说,将直径在毫米范围的称为气泡,直径十分之一毫米范围之内的称为微气泡。

7.2.1.1澄清泡澄清过程就是在熔化结束后,使玻璃内的大气泡大量释放,这种气体的释放有很快的上升速度,这样在上升尾流中又带动小气泡上升。

而这种小气泡只有在经过好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表面。

澄清过程就是消除玻璃液中所有的气泡。

而没有被消除的便形成澄清泡残留在玻璃中。

这种气泡的释放可以通过化学途径在澄清剂的作用下实现,或通过物理途径在鼓泡器的作用下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1个半径为R的气泡,在粘度为δ和密度为d的介质中的上升速度由下式给定:2V=2/9rdg/δ,如果r=0.5mm, δ=100泊和d=2,那么该类气泡的上升速度为: V=36cm/h。

如果r=0.05mm, 那么该类气泡的上升速度为: V=0.36c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体的缺陷一概述玻璃体内由于存在着各种夹杂物,引起玻璃体均匀性的破坏,称为玻璃体的缺陷。

在生产实际中,理想的、均一的玻璃体是极少的,容许非均一性的程度取决于由该玻璃所制成的制品的用途。

对于光学玻璃、艺术玻璃和许多特种工业玻璃,提出的要求极高;对于一般的日用玻璃则相对的要较低。

玻璃的缺陷使玻璃质量大大降低,甚至严重地影响玻璃的进一步成形和加工,或者造成大量的废品。

玻璃体的缺陷种类和它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要查明缺陷产生的原因,不是很简单的,消除它也比较困难。

因此必须经常严格控制工艺过程,尽可能的防止缺陷的产生。

玻璃体的缺陷按其状态的不同,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气泡(气体夹杂物)二、结石(固体夹杂物)三、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不同种类的缺陷,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当玻璃中出现某种缺陷后,往往需要通过几种方法的共同研究,才能正确加以判断。

在查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来制止缺陷的继续发生。

二气泡(气体夹杂物)玻璃中的气泡是可见的气体夹杂物,不仅影响玻璃制品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玻璃的透明性和机械强度。

因此它是一种极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玻璃体缺陷。

气泡的大小由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

按照尺寸大小,气泡可分为灰泡(直径<0.8mm=和气泡(直径>0.8mm),其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球形的、椭圆形的及线状的。

气泡的变形主要是制品成成型过程中造成的。

气泡的化学组成是不相同的,常含有:O2、N2、CO、CO2、SO2、氧化氮和水蒸气等。

根据气泡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成:一次气泡(配合料残留气泡)、二次气泡、外界空气气泡、耐火材料气泡和金属铁引起的气泡等多种。

在生产实践中,玻璃制品产生气泡产原因很多,情况很复杂。

通常是通过在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取样,首先判断气泡是在何时何地产生的,再详细研究原料及熔制条件,从而确定其生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1、一次气泡(配合料残留气泡)配合料在熔化过程中,由于各组份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易挥发组份的挥发,释放出大量气体。

从结构的观点来说,在玻璃体中气体使许多硅氧键断裂,形成新的内表面,即生成气泡。

通过澄清作用,可以除去玻璃中的气泡,但实际上,玻璃澄清完结后,往往有一些气泡没有完全逸出,或是由于平衡破坏,使溶解了的气体又重新析出,残留在玻璃之中,这种气泡叫做一次气泡。

配合料中砂子颗粒粗细不均匀,澄清剂用量不足、配合料的气相单一,或是配合料和碎玻璃投料的温度太低,熔化和澄清温度低等等,都会产生一次气泡的缺陷。

在间歇式池窑或坩埚窑中,由于澄清和搅拌的时间不够,沸腾的次数不够,形成了含有灰泡和小气泡的一次气泡;由于冷却过度会带有早期的气体夹杂物。

玻璃液表面过冷所形成的一次气泡中,包含有各种尺寸的气泡。

在连续生产的池窑中,熔化带过长,配合料下面的玻璃液温度低。

玻璃液熔化率过高时,将有灰泡和小气泡产生,有时还带有乳白色沉积物。

若是沿窑长与宽的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合理,最高温度区过短,在玻璃液中缺少明显的热对流效应,则未完全澄清的玻璃液可能流过最高温度区,残留一次气泡。

若是在最高温度区之后温度剧烈降低,则造成流向成形部的液流速度过大,取料量太大也将形成一次气泡。

窑内气体介质组成是否恰当,对于一次气泡的产生也很有关系。

纯碱、芒硝的配合料,在熔化带的始端,必须具有还原气氛,在熔化带的末端必须保持氧化气氛。

否则将引起中等尺寸(3~10mm)气泡产生,它们聚集在一起,或排列成一串。

有时因窑内气体空间为负压,吸入了冷空气;或是由于池窑冷却系统的冷空气吹入窑内,在玻璃表面上产生了过冷却的粘滞薄膜,妨碍了气泡从熔化带和澄清的玻璃液中排出,造成了一次气泡。

一次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澄清不良,解决办法主要是适当提高澄清温度和适当调整澄清剂的用量。

根据澄清过程消除气泡的两种方式(大气泡逸出,或极小气泡被溶解吸收)来说,提高温度可以促使大气泡逸出。

要使小气泡溶解吸收,则应降低温度,以增加玻璃溶解气体的能力(这在坩埚熔制中可以实现)。

此外降低窑内气体压力,降低玻璃与气体界面上的表面张力也可以促使气体逸出。

在操作上,严格遵守正确的熔化制度是防止一次气泡的重要措施。

2、二次气泡澄清后的玻璃液同溶解于其中的气体处于某种平衡状态,这时玻璃中不含气泡,但尚有再发生气泡的可能。

当玻璃液所处的条件有所改变,例如窑内气体介质的成分改变,则在已经澄清的玻璃液内又出现气泡或灰泡。

因为这时产生的气泡很小,而玻璃液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是粘度又较大,排除这些气泡非常困难,于是它们就大量残留在玻璃液内。

造成二次气泡的原因有物理和化学两种。

如果降温后的玻璃液又一次升温超过一定限度,原来溶解于玻璃液中的气体将由于温度的升高引起溶解度的降低,析出十分细小的、均匀分布的二次气泡。

这种情况属于物理上的原因。

化学上的原因,主要与玻璃的化学组成和使用的原料有关,如含钡玻璃由于过氧化钡分解易于产生二次气泡。

二次气泡的形成与玻璃熔制工艺密切相关,如果熔制工艺制度控制不当,二次气泡将是不可避免的。

熔制温度制度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玻璃的质量,如果已经冷却的玻璃液,由于熔窑温度的升高再次被加热,很容易使溶于玻璃中的残余气体形成气泡。

与此相似,当生产中由于碎玻璃的用量增加,窑产量降低,机器停歇,或因加料减少等引起温度的提高,熔化带缩短,这时可能形成透明的或带有乳白膜的小气泡、灰泡。

如果由于原料中含铁量的降低,或是配合料中引入氧化剂,造成玻璃液透热度的增加,玻璃液温度提高,这样也可能出现二次气泡。

熔制含有芒硝(Na2SO4)的配合料时,在熔化带应使芒硝分解完全,玻璃液中的SO3含量不应超过0.35~0.4%,并尽可能地避免在冷却或成形时受还原焰的作用引起二次气泡。

在冷却带或成形带所用的耐火材料不能含有还原剂夹杂物,如焦碳、碳化物、硅酸亚铁、铁珠或硫化物等,否则将产生由灰泡至较大的气泡。

以硫化物着色的玻璃液与含有硫酸盐的玻璃液接触时,由于含有不同氧化程度的硫互相反应放出SO2,产生二次气泡的危险比较大。

其中多硫化物、硫铁化物与SO3的反应如下:(1)5SO3+Na2S2→Na2O+7SO2↑或5Na2SO4+Na2S2+6SiO2→6Na2SiO3+7SO2↑(2) 2 NaFeS2+11SO3→2FeO+Na2O+15SO2↑因此,以硫碳着色的棕色玻璃,不能加入含有SO3的无色玻璃,以免由于不同熔体的相互作用使平衡状态转变导致气泡的发生。

将已经变成棕色和还是无色的两种玻璃熔化在一起,就很容易证明上述发生气泡的反应。

不同化学组成的玻璃液混合时,由于相互间的作用,也可以造成二次气泡,在含有硫酸盐的玻璃中,硫酸盐能被二氧化硅所分解:Na2SO4+nSiO2→Na2O·nSiO2+SO3根据试验证明,在同一时间及温度下,熔体中二氧化硅含量增加1%时,分离出来的SO3量约为0.03%。

因此,当含氧化硅较多的玻璃液与含氧化硅较少的玻璃液接触时,由于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平衡被破坏,其残余气体被排出而形成气泡。

由此可见,在更换玻璃的化学组成同(换料)时,需要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不能采用另一种化学组成直接更换的方法。

在冷却带和通道及流料槽处,由于窑炉气体介质中含有SO2和O2,或由于炉气的还原性而产生硫化物,也可能产生二次气泡。

冷却带和成型部的耐火材料气孔中排出的气体或是其中的硅酸铁在耐火材料表面上被还原,也要产生大量的二次气泡。

配合料中的易挥发组分自表面挥发,造成玻璃液表面层成分变化,产生析晶和条纹,同时伴随有少量的二次气泡。

或由于表面挥发后,吸收窑内气体介质,吸收水分致使玻璃液表面层起泡。

在生产中可以用通入易挥发分饱和蒸气的方法或是用料道密封的方法,防止表面挥发。

有时,也有由于窑内气体压力的剧烈变化,或机械搅拌调节的不合适而引起二次气泡。

在电熔窑和辅助电熔窑中,靠近电极处的玻璃液电解时,产生灰泡和各种尺寸的气泡。

使用高稳定性材料做电极,注意电极在高温下被氧化并保持电极上安全的电流密度,可以避免由电极而引起的二次气泡。

3、外界空气气泡这种气泡来自配合料和成形操作过程。

配合料粉料的颗粒间隙和碎玻璃中包含的气体,碎玻璃表面吸附的气体都会引入到玻璃中。

这些气体在一定的熔制条件下应该排除出来。

但在实际上,它们或多或少地残留于玻璃中,造成气泡。

在成形过程中,由于夹入空气造成气泡是比较经常的现象。

例如人工吹制用吹杆挑料时,吹杆插入玻璃液的方向不对,或卷料时操作不当,会压入或卷入空气。

在真空吸料中,当吸料头吸料切断后,由于吸料头后退,使凸起的玻璃液倒下压入空气,造成下一个吸料中带有气泡。

在吸料头后退之前,加上一个向上提起的动作,这咱缺陷便可克服。

又如,供料机供料时,冲头提起过高可能吸入空气产生气泡。

更换冲头时温度太低也会使其吸附的气体膨胀起泡。

这种气泡的主要特点是,气泡比较大,一般直径都在2mm以上,而且经常出现在制品的固定部位上,但分布很不规则。

4、耐火材料气泡玻璃和耐火材料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会引起许多气泡的产生。

耐火材料本身有一定的气孔率,当接触玻璃液时,由于孔隙的毛细管作用将玻璃液吸入,气孔中的气体被排挤到玻璃液内,值得重视的是孔隙容积放出气泡的气体量是相当可观的。

耐火材料中所含铁的化合物,对于玻璃液内残余盐类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也将引起气泡。

在还原焰中烧成的耐火材料,其表面上和气孔内存在着碳素,这些碳素的燃烧也能形成气泡。

耐火材料气泡的气体组成主要是SO3、CO2、O2和空气等。

为了防止这些气泡的产生,必须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

在操作上也应当尽可能地稳定熔窑的作业制度、如温度制度要稳定,温度不要过高,以避免加剧侵蚀耐火材料。

玻璃液面稳定对减少耐火材料的侵蚀有着重要的意义。

5、金属铁引起的气泡在池窑和坩埚窑的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使用铁件,如窑的构件、工具等。

有时因操作不慎,偶然落入玻璃液中,逐渐溶解,使玻璃着色,而铁件中所含的碳与玻璃中的残余气体相互作用排出气体,形成气泡。

这种气泡的周围常常有一层为氧化铁所着色而成的褐色玻璃薄膜,有时还出现褐色条纹,或附着有棕色条纹的痕迹,甚至还可能充满了深色的铁化合物,它们的颜色由棕色到绿色。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气泡带有一小块金属或其氧化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棕色到鲜明的西红柿色的硅酸铁结晶体。

为了防止这种气泡的产生,除了注意配合料中不能含有金属铁质外,成形工具的质量,特别是浸入玻璃液内的部件质量要好,使用方法要得当。

6、锡槽气泡:在正常生产工艺制度下,玻璃板下表面,不断地出现玻璃板下形成开口泡,即可明确判定为“锡槽气泡”。

锡槽气泡是浮法玻璃所特有的气泡。

产生锡槽气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锡槽槽底因素:如果锡槽槽底耐火材料用现场捣打的耐火混凝土,厚度大多在500mm以上,由于该槽底耐火材料水分多,厚度大,即使烧烤时间较长,耐火混凝土的水分仍然无法全部排除,所以在投产后,当锡槽内温度变化时,耐热混凝土中残留水分不断地蒸发逸出,形成锡槽气泡,在锡槽槽底耐火材料施工中,如果出现锡槽槽底砖预留胀缝过大、石墨粉捣打不实、锡槽底砖与槽底钢板间间隙过大等问题,在加锡投产后,会出现锡槽槽底钢板局部温度过高,锡液不断地向槽底耐火材料的空隙中渗透,将空隙中的气体排挤出来,形成锡槽气泡;②、锡槽烘烤因素:锡槽烧烤过程中,如果锡槽槽底钢板温度太低,槽底砖和砖缝下部的易挥发性物质(如水分、油污、有机物杂质等)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排除,回锡投产后,当锡槽槽底温度升高时,这些易挥发性物质继续挥发而形成锡槽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