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誉现行处理规定的弊端及其改革建议

合集下载

企业商誉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企业商誉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二、 目前商誉会计核算存在不足之处
1 . 不符合责权发生制 的原则 责权发生 制原 则规定要 以应 计制来对 企业当期支 出与收 入的情 况合 理地进行 核算 。在创业 初期 , 企业用在形象宣传方
生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的利润, 则是负商誉, 反之就产生正商誉。
4 . 制定商誉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誉 的会计核算应 当遵循可实现的原则 , 要 以会计报 表上 而不是 仅以主观的判 面的支出会 非常大 , 收入往往很少 , 企业盈利 的能力也 比较差 。 反 映的资产及 负债作为依据来进行核算 , 商誉的 通过不断 的创新 , 企业 的知名度逐渐 打响 , 在 同等 的条 件下企 断来将企业未来盈利的水平 当作商誉会计 核算 的数据 。 价值不宜在短时 间内频繁地调整 , 为 了简化会计核算 , 可将 商 业盈利 能力大大提高 。 而 目前的商誉会计核算 方法并没有切实 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 忽视 了商誉在企业生产经营 的过程 誉会计核算 的时间定为一年 。 随着商誉会 计核算理论 的不断发展和对 于商誉研究 的逐 中的促进作用 , 并 没有把企业后期 收入变化纳入核算范围。 渐深入 , 商誉的会计核算会为企业带来 了一定的效益。 但是 , 当 2 . 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则 对 企业做决 策时有重要影 响的经济事项 , 如企业投资的重 前我国商誉会计 核算 的框架结 构还不完善 ,我 们应该不 断探 不 断创新 , 逐 步完善商誉会计核算 的理论体系 , 以更好地促 大决策 、 企业 的经 营方 针转变等 , 应该对 其进行分项反 映和分 索 , 别 核算 , 并要在会计 的最终报表 中明显标记 。但是 目前会计核 进 我国经济 的发展。 算 的一般做法是 : 在企 业没有进行转 让或者清算 前 , 既没有对 商誉资产进行 特别反映 ,也 没有在会计 的单体报表 中加 以标 参考文献: 1 】 陈琴芳 . 对新会计准则下 的合 并商誉进行分析 财经界 : 学 记。这样非 常不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全面 了解企业经济的具体信 【 术版 , 2 0 1 1 , ( 7 ) . 息, 导致不能及 时做 出正确决策。 3 . 不符合全面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的原则 【 2 ] 何小岸 . 新会计准则下合 并商誉的确认 、 计 量及减值[ J 】 . 中国 会 计核算是 以会计报表 形式 向投 资者 提供有价值 的经济 证券期货 , 2 0 1 1 , ( 4 ) . 信息 , 投资者则通过分析会计报表 以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 【 3 】 陈力 生 . 合并 商誉减值 测试 的会 计 问题研 究 [ J 】 . 财会 月 刊 , 资 。而无形 资产所 占企业 的 比重越来越高 , 其对于企业盈利 的 2 0 1 0 , ( 1 2 ) . 影 响也不断增 大 , 使得会计报表所反 映的经济信息具有很大 的 ( 责任编辑 : 袁凌云 )

商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商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84商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常琳琳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一、引言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并购行为,该政策涉及金融,财税,行政等各个方面,尤其在行政审批上减少事前审核,而主张事后问责,大大降低了企业并购的门槛,使得合并重组一时间成为市场热潮。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高达1.45亿元,2019年已达1.8万亿元,巨额的商誉积累为其后续计量埋下了巨大隐患。

2019年1月4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中表明多数委员赞成摒弃减值测试法而改用摊销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1],这使更多的企业惴惴不安,以致一次性计提巨额商誉来换取以后年度的轻装上阵,但同时这种“洗大澡”的行为也使投资者受害,使市场动荡不安。

本文通过分析商誉在计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商誉治理的方案,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解决接连的商誉“爆雷”问题提供思路。

二、商誉概述近年来,我国迎来企业并购的热潮,大多数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和实现转型发展。

由此带来的巨额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那么,什么是商誉呢?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三元理论”[2],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账户论。

其中,会计学界广泛认同的是超额收益论,即认为商誉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超过了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或正常投资回报率,是一项单独资产。

但在会计实务中,这一概念却更多偏向总计账户论,即认为商誉是企业价值超过企业有形或无形资产价值的总计,不是一项单独的资产,通过购买方合并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确认。

三、商誉计量存在的问题(一)商誉初始计量存在的问题1.违背商誉实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浅析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浅析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商誉 ”科 目,且从兼并次月起按 规定 年限进行摊销 ,没有 资 源时 成本极 低 ,但若 在并 购 中按照 土地 的公允 价值 人
规定 使用年限 的,按 10年 的期 限进行 摊销处理 ;在控股合 账 ,一方 面 ,增加了并购企业 的并购成本 ;另一方 面 ,并
并的情况下 ,作为投 资处理 ,按 照购买价 ,借记 “长期投 购方 还需 要在未来期间承担 因为摊销所带来 的利 润减损 。
£ t
{ ,
l¨ iii&§l1
r § #
《疆 1% l / ,
‰ l } g

} ll {l li :
浅析商誉会计处 理存 在 的问题 与优 化措施
赵 春 雨 张 东旭 (1、淮 南 矿 业 (集 团 )有 限责 任 公 司 财 务 部 。安 徽 淮 南
2、安徽大学 商学 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32001
摘 要 并购 浪潮下 的商誉 资产高估 ,以及商誉减值 风险 已经引发 了包 括监管机构在 内的利 益相关者 的关注 。本文分别从历史维度 和现实维度对 商誉会计处理 中的争议 问题进行分 析 ,并据 此提 出未来 商誉会 计发展 的相关政策建 议。基于历史视 角的研 究发现 , 目前 ,商誉会 计处理规则 是具有一定 的必然性,符合商誉 资产 的本质属性要 求。基于现实维度 的分析发现 ,中国商誉会计 处理 中的特殊性 与 中国独特 的现 实环境 密切相关 ,是财 务支持企 业发展 的 内在要 求,难 以一 时有 根本 性 的 改 变 。
W E S T E R N F l N A N P旺 A N D A C C O U N T l G
披露 。且 在商誉 的后续会计处理 中,要 以整个公 司为着眼 择 、损失 的转 回和披露 等方 面 ,也存 在细微的差异 。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商誉是会计理论与实务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商誉对企业全部资产来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商誉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关系密切。

因此,企业商誉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关注。

但目前对商誉会计处理并不是很完善。

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因此,我们要从商誉的特点到形成过程及现状再到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问题;解决对策1.有关商誉会计的理解1.1商誉会计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通过掌握先进的技术或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条件获得客户的信任,在预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的。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商誉的确认、计量、财务处理、披露等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商誉本质问题。

1.2商誉的本身的性质对于某些事物的相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不同的时期对于商誉的概念与解析有所不同,其中关于商誉本身性质的理解,相对具有威慑力的解释是美国权威会计学者(亨德里克森)所阐述的《会计理论》文章中提到的三个概念,分别是“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以及“总计价账户论”。

以上所述的三个概念论被誉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三元论”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介绍的商誉的本质。

好感价值论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的商誉,但它只列举了商誉的特点却不能很好的解决商誉计价问题。

超额收益论中说能够产生超额收益,但没强调其产生因素的多样化。

总计价账户论是从方法的角度说明的商誉的计量方法,而并非定义。

2.商誉会计理论2.1商誉的确认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问题。

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由确认商誉开始。

因此,商誉的确认尤为重要。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2.1.1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身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并且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款,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属于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和资产。

商誉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存在问题的。

在实践中,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在确认时以成本计量,随后应当以成本减值后的可收回金额计量。

商誉的价值往往是难以准确确定的,导致商誉的价值可能被高估或低估。

高估商誉可能会使企业财务报表上出现虚高的净资产和利润,而低估商誉可能会使企业忽略了实际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

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隐患,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商誉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商誉的信息披露规定相对比较简单,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只须披露商誉的账面价值和减值准备情况,缺乏对商誉背后的具体情况和影响的详细披露。

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难以满足投资者对商誉的真实价值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甚至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误导。

商誉的信息披露需要加强,向投资者提供更加清晰和全面的商誉信息,以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商誉会计处理规定。

应当加强对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的规范,规定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应当基于客观的可收回金额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以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2.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要求。

在年度报告中,企业应当披露商誉的来源、形成过程、预期收益和持续性分析等信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商誉的真实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3. 强化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

会计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商誉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查,确保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商誉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引言1.1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是企业财务报告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决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商誉的计量方法不确定性、商誉的减值测试标准不统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

商誉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不完善以及不透明的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商誉状况,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针对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改进商誉计量方法、明确商誉减值测试标准等方面进行优化。

对于商誉信息披露问题,可以加强商誉信息的披露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对商誉信息了解的便利性。

还需要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如商誉计量方法的主观性、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等。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加强对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真实、准确的商誉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商誉的计量问题。

商誉是企业在企业合并中支付超出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是一种无形资产。

商誉的计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何确定商誉的准确价值一直是个难题。

一些企业可能会夸大商誉的价值,从而提高其资产总额和净利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每年都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商誉减值的迹象。

现实中很多企业可能因为考虑不周或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导致商誉被高估。

商誉的摊销问题。

商誉是一种长期资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加速摊销的方式来处理商誉,导致商誉的价值被过早地减少,影响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商誉的资本化问题。

有些企业可能会将一些本不应该资本化的费用资本化为商誉,以提高自身的净资产,使得企业负债率偏低,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真实判断。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付出的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

商誉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本,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价值。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就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探讨。

一、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1. 商誉减值测试存在主观性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商誉减值测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企业可能存在夸大商誉价值的情况。

因为商誉减值测试需要基于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进行估计,而未来经济利益的估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影响。

2. 商誉减值损失披露不透明目前,商誉减值损失在信息披露中往往较为模糊,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

企业在披露商誉减值损失时,往往只说明商誉减值的金额,而未对商誉减值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充分披露。

这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是不利的,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3. 商誉摊销期限长短不一商誉摊销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商誉费用分摊至相关资产组合,以减少商誉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目前商誉的摊销期限长短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企业将商誉摊销期限设置得过长,有的企业则设置得过短。

这使得不同企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1. 缺乏标准化的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当前,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企业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采用的方法和假设存在一定差异。

这使得商誉减值测试结果的可比性较差,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决策。

2. 信息披露不完整当前,企业在商誉减值情况的信息披露中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不同企业披露的信息差异较大,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

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提高了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

3. 监管不到位当前,在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方面,监管存在一定不到位的情况。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金额,通常是为了获取被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技术、人才等资源而进行支付的。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

一、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1.商誉的内部可比性差由于商誉是在收购交易中形成,其数值主要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议价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导致其内部可比性较差。

这给企业的财务分析和投资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商誉的减值测试不确定性高商誉属于无形资产范畴,其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要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其价值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定期减值测试。

然而,商誉的减值测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如预测长期现金流、未来市场走势等。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商誉的减值测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难度。

二、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1.商誉的相关信息不透明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很少透露相关的交易细节和商誉的形成过程。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商誉的价值形成难以评估,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

2.商誉的减值信息披露相对滞后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是企业管理层对商誉价值的评估,因此商誉的减值信息披露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的重要公告。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商誉的减值信息披露相对滞后,或者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说明,缺乏足够的细节说明,这可能导致投资者难以了解商誉减值对公司财务情况的影响。

三、建议1.改进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建立更加准确的商誉计量方法,提高商誉的内部可比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衡量和评估商誉的价值,并且减轻商誉减值测试的主观性。

在财务报表以及企业公告中,透露商誉详细的交易细节和商誉的形成过程,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商誉的价值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同时,在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公告中,增加相关的细节说明,使投资者更加准确地了解商誉减值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3.建立商誉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商誉风险管理机制,控制商誉风险,包括通过评估商誉的质量、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保值管理措施等,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公司在收购其他公司时,付出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金额。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公司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需要测试商誉是否有减值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公司需要进行商誉减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是公司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准确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公司因商誉减值和信息披露不透明而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因此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1. 商誉减值测试不合理商誉减值测试是公司每年都需要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公司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在商誉减值测试中,公司可能会采用不合理的折现率或过高的未来盈利预期,导致商誉的减值金额低于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充分另外一个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公司在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中存在不充分的情况。

商誉减值是公司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的调整项目,但一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只是简单地说明商誉减值的金额,而没有对减值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充分的披露,这使得投资者无法充分了解公司商誉减值的真实情况,也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和决策。

除了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外,商誉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商誉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在年度报告和中报中,其内容应该详细、准确,并且具有可比性和时效性。

但在实际情况中,商誉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2. 加强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公司在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中应该加强披露内容,对商誉减值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充分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商誉减值的真实情况。

3.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可比性公司在商誉信息披露中应该加强时效性和可比性。

公司应该及时对商誉的变动进行披露,并且确保商誉信息的可比性,这样才能帮助投资者对不同公司之间的商誉情况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判断。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企业收购或合并交易中,收购企业因为其品牌、信誉、客户以及专利等所拥有的可观的无形资产价值被称为商誉。

商誉的价值通常是在企业收购交易中通过减去收购企业的净资产价值来确定。

由于商誉的不确定性,其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成为了争议和问题所在。

首先,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是会计准则对商誉的计量方法存在差异。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IFRS3),商誉应当被确定为企业收购交易中支付的溢价金额,以及将来可能产生的未经计入资产负债表的经济利益。

而中国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的计量方法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能够识别为商誉的差额金额应予以核算作为商誉。

这种计量方法虽然灵活性较大,但难以进行比较和公允审计,容易造成信息不透明和误导性信息披露。

其次,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是商誉的摊销方法。

IFRS3规定商誉应当在确定期限内有系统地摊销(不超过10年),但企业可以通过其定期进行完整性检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而中国的会计准则则规定商誉不摊销,但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在实施阶段报告。

然而,很少有企业从商誉的实际经济价值角度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导致商誉的披露和处理缺乏公平和透明性。

最后,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是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否充分和准确。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经济、行业和技术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定期或非定期检查,并严格遵守减值标准的要求。

同时,企业应当将其进行减值测试的过程、方法、结果和影响,以及管理层对减值结果的看法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信息披露,这是保证公正和透明的关键因素。

但是,在实践中,商誉减值测试的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缺乏足够的信息内容和透明度,容易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建议需要加强对商誉的计量、摊销、减值测试的规范;加强公众对商誉的了解和监管;并加强对商誉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标准化,提高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这样,可以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市场公正和透明的秩序,提高货币经济的发展质量。

商誉后续计量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

商誉后续计量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

商誉后续计量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Contents 目录01.商誉后续计量的现状04.会计准则和法规对商誉后续计量的影响及建议02.商誉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03.改进商誉后续计量的建议05.总结与展望06.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Part One商誉后续计量的现状商誉的定义和性质商誉的定义:商誉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声誉、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的总和。

商誉的性质:商誉具有非实体性、不可分割性、不可辨认性等特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商誉的计量:商誉的计量通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即根据市场价格、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商誉的后续计量: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取得商誉后,需要对商誉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商誉的公允价值。

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和标准01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和收益法02成本法:通过计算商誉的初始成本,并将其分摊到各个资产组03收益法: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并将其折现到现值,计算商誉的价值04商誉后续计量的标准:主要包括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05IAS:要求采用成本法计量商誉,并定期进行减值测试06US GAAP:允许采用成本法或收益法计量商誉,并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后续计量的实践情况01020304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成本法、收益法等商誉后续计量的频率:每年、每季度等商誉后续计量的依据:财务报表、市场数据等商誉后续计量的影响因素:经济环境、行业趋势等Part Two商誉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商誉减值测试的准确性问题商誉减值测试缺乏统一的标准,可能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测试结果不具有可比性03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和时机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04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存在缺陷,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01商誉减值测试依赖于主观判断,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02商誉摊销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问题商誉摊销的合理性:商誉摊销是否合理,如何确定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商誉摊销的透明度:如何提高商誉摊销的透明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商誉摊销的公允性:如何保证商誉摊销的公允性,避免操纵利润和财务造假商誉摊销的监管问题:如何加强商誉摊销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摊销商誉后续计量过程中的监管和信息披露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商誉后续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企业之间难以进行比较。

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研究

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研究

财务税收22 2021年1月(下)/ 总第277期引 言由于我国现实条件的影响,现行商誉会计制度虽然与国际趋同,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商誉的确认制度不严谨、后续计量主观性较强、信息披露不详细等。

部分企业利用商誉操纵财务数据(“晚计或少计”)或确认巨额商誉(“洗大澡”),商誉会计处理问题屡见不鲜。

商誉的会计处理影响着投资者、监管部门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研究该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商誉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争议颇多,相关的观点和看法层出不穷。

美国会计理论学家Hendriksen [1]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阐述了有关商誉定义的 “三元论”。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观点:好感价值论认为企业良好的自身形象和顾客的好感形成了商誉;超额收益论这一观点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正常报酬少于预期未来收益现值的部分即为商誉;总计价账户论则这样说明,商誉是由企业的总体价值超过个别资产价值之和的部分形成的。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认为: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时,购买方合并成本超过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

这一定义符合总计价账户论。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国际和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历史演变,详细如下:1.1美国商誉会计准则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了准则《企业合并》,规定企业在合并时应该采用购买法(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商誉)或者权益结合法(可以不确认商誉)。

同年发布了准则《无形资产》,规定商誉摊销期限最长为40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5年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1号——长期资产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该准则认为:当账面价值超过未来预期现金流时,应该计提商誉减值。

1999年,通过征求社会与学界的意见,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用减值测试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商誉仍然进行摊销,并将摊销期限缩短为20年。

由于摊销年限的缩短会加快摊销速度,不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环境要求,因此该变动不被企业所支持。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上上市之路,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实现企业发展和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商誉问题时常引起市场的关注和争议。

商誉是指企业通过并购或者重组未形成任何实质资产和负债的资产,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体现。

相对巨额商誉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和市值波动。

本文将就巨额商誉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探讨,以便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巨额商誉的问题商誉对上市公司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延续,也是企业实力和价值的体现。

巨额商誉也经常引发以下问题:1. 财务风险加大在企业并购中,如果支付的商誉过高,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特别是在资金紧张、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巨额商誉可能成为企业债务重组的一大障碍。

2. 市值波动加剧巨额商誉的存在容易加剧企业的市值波动。

一旦市场对商誉产生怀疑,股价可能会大幅度下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挑战。

3. 企业治理隐患过高的商誉可能会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发展目标。

二、解决巨额商誉问题的措施针对巨额商誉的问题,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降低商誉对企业经营的风险。

具体的措施包括:1. 合理评估商誉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确保商誉的价格合理,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

这需要企业加强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商誉的支付不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带来过大的挑战。

2. 注重商誉的管理企业在并购完成后,要加强对商誉的管理,确保商誉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

这需要企业加强对被并购公司的整合和管理,避免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商誉的价值下滑。

3.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商誉的存在不会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产生影响。

4. 提高透明度企业在并购中,应该提高对外的透明度,及时向市场公布并购的情况,并对商誉的价值进行解释,避免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和猜测。

对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对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对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作者:蒋丽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6期【摘要】商誉对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核心的作用,近些年我国企业注重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并购市场,商誉也必将吸引人们更多的关注。

因此,本文尝试根据我国的国情,对于商誉的处理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择优选择有所贡献。

【关键词】商誉会计;外购商誉;自创商誉;负商誉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许多涉及商誉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使商誉会计理论向更深层次发展。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完善。

既体现与国际接轨,又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但准则在对商誉定义、确认、计量的方法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局限性1.对商誉的定义不够准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这里所说的“商誉”就是外购商誉。

笔者认为这种对外购商誉的定义不够准确,实际上成为了一种运作方法,或者说它只是一种计量方法,没有说明商誉的本质是什么,更有一些人将其演变为数学运算,使其彻底丧失了定性的理论基础。

2.外购商誉的计量方法不够妥当外购商誉应按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来衡量,即:企业外购商誉=合并成本一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股权比例。

例如,A企业以增发市场价值为6 000万元的本企业普通股为对价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对B企业进行吸收合并。

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 040万元,则在不考虑递延所得税因素的条件下,企业外购商誉=6000一5040×100%=960万元。

虽然从理论上讲,购买价由上面提到的公式来确定,然而,在企业合并的实例中,上述方法确认的商誉的入账价值的可靠性程度是受限制的。

【推荐下载】浅谈对现行准则下商誉问题的思考

【推荐下载】浅谈对现行准则下商誉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现行准则下商誉问题的思考本文将根据对现行商誉准则的分析,结合商誉内涵以及目前会计界的争论,对商誉的计量确认问题进行探讨。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对现行准则下商誉问题的思考。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最终体现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作了相关规定,但仅仅是基于合并商誉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商誉会计处理的现行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并在购买方个别账簿及报表中列示。

在控股合并情况下,该差额应确认为合并报表中的商誉。

自创商誉不予确认。

对于确认的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都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将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一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准则对商誉的规定是源于合并商誉制定的,而对于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采取了费用化的会计处理。

这实质上是出于企业平衡合并交易账目的目的而设立的,而不是基于商誉的本质对商誉进行计量确认。

深究商誉的本质,再加上合并商誉在入账时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形成原因,现行商誉会计准则明显不能站稳脚跟。

 二、现行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缺憾 1、准则规定对商誉内涵的歪曲。

对于商誉的内涵,无论是准则规定,还是理论界的观点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商誉是企业在长期高效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超额盈利能力,它是企业一项特殊的无形资源,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而单独存在。

然而,现行准则对商誉会计处理的规定,只是简单的参照国际会计惯例进行了内容上的国际趋同,即在合并时点对商誉按照合并差额予以确认和报告。

商誉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对企业以往各种有利因素的沉淀与整合。

把企业间竞购时讨价还价的结果确认为商誉的做法,明显偏离了超额盈利能力这个中心点,不仅没有反映商誉的本质特征,反而是对商誉内涵的歪曲。

我国商誉计量的缺陷及改进

我国商誉计量的缺陷及改进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学院企业文化2008年第21期字号:【大中小】◆中图分类号:F715.5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商誉计量模式流行惯例主要有两种,即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

而我国《企业合并》准则规定的商誉价值计量方法类似于间接计量法,采用这种计量模式计量商誉价值,在会计实务中暴露出很多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合并商誉公允价值直接计量法间接计量法目前世界上商誉计量模式流行惯例主要有两种,即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

所谓直接计量法是指估计企业未来“超额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计算出的现值;而间接计量法是以购买方(或合并方)整个企业的合并成本与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量为商誉,即商誉=被合并方的整体价值-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中被合并方的整体价值=合并方支付的收购价÷合并方收购的股权比例。

而我国准则规定的商誉价值计量方法类似于间接计量法,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第十三条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

(一)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通俗易懂,且以实际发生的支出来进行计量,客观性较好,但在会计实务中也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

我国商誉计量模式的缺陷(一)非商誉因素影响商誉的计量商誉是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一切有利要素和情形,是超额盈利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它必须与企业的整体结合在一起,不可单独分开,所以也是最不可辩认的无形资产。

构成商誉的因素很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

狭义的商誉构成要素主要有:杰出的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制度、融洽的公共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良好的社会形象。

广义商誉构成要素主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专营专卖特权(会计研究,1998)。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商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目。

商誉代表一个企业的品牌、信誉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商誉是由于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或资产而产生的,由于其不可量化和不可观测的性质,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当前,商誉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令企业难以合理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也令投资者难以判断企业商誉是否被高估。

因此,为了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 商誉的会计处理标准不统一。

商誉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具体的会计准则和方法,不同的准则和方法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要求也不同。

例如,IFRS 3要求企业在收购时将商誉列为资产,并在期间进行定期减值测试,以反映其意味着企业价值超过了其净资产的程度。

而美国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在购买商誉时直接将其入损益表,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减值测试。

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使国际上的公司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处理商誉,以消除跨国公司因汇率变化、税收和其他因素而导致的差异。

建议:制定全球性的会计准则和方法,提高商誉会计处理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并促进跨国公司之间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2. 忽视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权衡。

在商誉的会计处理中,有时会忽视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权衡。

有形资产,如房屋和设备,易于测量和估值,而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和品牌,却不易于测量,因此对其估值也较为困难。

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与某一品牌名字的关联度较强,代表了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由于商誉不可量化和不可观测的特性,商誉的估值容易出现误差。

建议:在商誉会计处理中充分权衡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充分反映企业的价值和经营状况。

在确定商誉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区别,并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3. 商誉的减值测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减值测试是商誉会计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商誉价值的变动情况,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欧阳世芹;奚莹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综合版)》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趋同,但对商誉确认和处理的规定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欧阳世芹;奚莹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对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J], 蒋丽
2.对IASB《企业合并——披露、商誉及其减值(讨论稿)》会计处理的评述及改进建议 [J], 蒋力;杜美杰
3.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研究 [J], 赵守勇
4.上市公司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张瑞麒
5.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J], 李玉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或资产时所支付的超过资产净值的差额,一般是由于被收购企业具有品牌、知识产权、客户、员工等无形资产和商誉等因素的综合价值超过其净资产而形成的。

商誉是企业常见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但也存在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问题。

一、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商誉满足可辨认性、概念框架的要求和需进行重估、减值测试等要求。

国内会计准则则不要求商誉的重估和减值测试。

这就导致了企业在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

建议:1.应加强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和应用,确保企业在处理商誉时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减值风险未及时预测,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造成不良影响。

2.应完善国内会计准则,完善商誉的减值测试要求,以及标准化商誉的重估处理,提高企业对商誉的处理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商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但现实中,企业对商誉的信息披露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如缺乏减值测试的信息披露、商誉存在的减值情况和减值损失的计提等。

这使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决策时无法真实了解企业商誉的实际价值,增加了投资风险。

1.企业应加强商誉信息披露,包括商誉的来源、作用、以及存在的减值风险及风险评估等信息。

投资者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企业商誉的实际价值,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2.证监会应加强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定期对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纠正和处理。

总之,商誉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企业应根据国内外会计准则要求加强商誉的会计处理,及时披露商誉的真实价值信息,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便于投资者判断企业商誉的实际价值,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之友2018年第5期一、商誉的本质与功能商誉是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它是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多种因素所构成,包括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而使产销便利,或者因为品牌卓著、历史悠久而深入人心,抑或因为企业文化和管理团队精英而能力非凡等等因素,导致该企业能够取得超过其他同类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些因素为企业所做的贡献难以单独和准确地计量,往往要和其他可辨认资产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创造超额收益。

这种超额收益的能力成为各个企业趋之若鹜,力争获得的经济资源,即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有别于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人们称之为商誉。

商誉的这种能够取得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都要高的超额利润的能力自然是有价值的,是所有投资人都追求的。

这种超额收益的能力绝不可能凭空而来,而是企业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得的。

如自创商誉,企业为此付出了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支出;如合并商誉,企业为得到此商誉也付出了超出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价。

而这种付出一定的支出来获取一种未来超额收益的能力,便与资产的定义相符合,因此应当将商誉本质看作是一项资产。

[1]但是,就其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来看,商誉既不能像存货那样被一次性转化为商品的实体,也不能像固定资产那样帮助或作用于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还不能像其他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那样成为生产和销售商品产品的必要条件。

商誉不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共同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

由此可见,商誉和其他资产一样参加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

二、商誉的会计规定与争论直至2006年我国企业将商誉归为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之内,并且,唯有外购商誉的成本才准予列入资产(自创商誉的成本只能费用化,在其发生当期计入损益),对其进行不超过10年期的摊销。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商誉单独作为一项资产列示,并不再对商誉摊销,而是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减值,计提减值准备。

而对于商誉会计处理应当摊销还是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学者们的争论一直比较激烈。

199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 )修正了一项国际会计准则:IAS 22———企业合并,规定商誉需确认为资产,并在适用寿命内进行摊销。

我国直到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对商誉的处理也比照此准则进行摊销。

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2001年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FASB ,2001a ),规定用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取代商誉摊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 )也随之规定用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取代商誉摊销。

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也是采取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式,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取代摊销。

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围绕着“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学者们进行了研究。

一些学者支持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王平等[2]指出:对商誉“实行减值测试的计量方法更为科学,理由有:(1)符合国际大趋势;(2)考虑到商誉不一定会减值反而可能会出现增值的情况,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更符合谨慎性与一致性原则。

”同时也谈到,由于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的公允价值很难计量,考虑到我国目前情况,从操作性与可靠性考虑,对商誉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更为合适。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对商誉进行摊销的做法更为合理。

宁敏[3]对系统摊销法以及价值减损法做了比较与分析,提到“系统摊销法与价值减损法各有利弊,采用这两种方法是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权衡,但考虑到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因此采用系统摊销法符合实际情况。

”【摘要】以政治经济学资本价值循环及周转理论为基础,分析指出了商誉作为一种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必定会有损耗,损耗的这一部分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会随之转移至成本费用,并随着经营活动进行资本循环与周转,进而得到补偿。

当前会计准则虽然允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但税法不允许商誉减值在税前扣除,从而使得商誉投资陷入沉淀,导致企业的这部分投资补偿不足,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的影响。

文章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和比较分析了会计与税法规定对商誉的差异原因,进而提出商誉摊销和税前抵扣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税法规定;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8)05-0136-03于长春1王蕊21.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中航油(北京)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商誉现行处理规定的弊端及其改革建议【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工业4.0下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管理研究”(GL1504)【作者简介】于长春(1952—),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南昌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王蕊(1994—),女,青海格尔木人,中航油(北京)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税务会计准则制度李启平等[4]的研究证明合并商誉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期间恰恰是企业合并后的近期,时间越近,与效益越相关。

商誉摊销优于计提减值准备的做法还在于企业的寿命期长短不一,尤其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兼并其他企业形成的商誉,如果需要等到企业清算或重组时才一次性冲抵收入,那时可能已经过去很多年,往往企业没有收入可供冲抵。

总之,那时的抵冲已经没有经济意义。

三、商誉的税法规定与研讨对于企业并购重组,现行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公告文件)将其分为一般性税务处理与特殊性税务处理两大类。

一般性税务处理视资产在法人之间的转移为购买交易行为,特殊性税务处理将资产在法人之间的转移不视为购买交易行为。

税法这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并购重组交易中的价值增值只有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后方具有计税基础地位,否则只能按原计税基础入账。

简言之,只有一般性税务处理承认商誉。

并且,税收遵从会计准则不摊销商誉的会计方法,但计提的减值准备却不得税前扣除,只有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才允许一次性扣除。

针对我国税法的规定,商誉减值是否应在税前扣除?学者们纷纷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一些学者认为商誉减值不应在税前扣除,周兰翔[5]曾提到:“虽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商誉价值可能会由于同业竞争、科技进步等因素减少,但商誉减少的价值难以真实确定,若对商誉计提的减值允许税前扣除,不符合税前扣除真实性原则,并且容易成为纳税人调节应税所得的工具”。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商誉减值应在税前扣除。

马蔚华[6]认为商誉计提的减值无法在税前扣除,加大了并购时商誉的税收负担,从而导致企业并购成本上升,此举不利于鼓励企业的并购行为,不利于企业通过行业整合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商誉的税务处理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商誉减值不得税前扣除加重了企业并购负担,不利于企业通过并购进行企业转型,所以商誉减值准备应当在税前扣除;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商誉减值准备的金额难以准确计量,所以商誉减值准备若允许税前扣除则违反了真实性原则,同时也使得商誉减值成为企业操纵利润,调整税收的方式。

四、商誉的理论分析(一)经济学理论分析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价值W=C+V+M,其中M是指商品的剩余价值,而减去剩余价值M所剩下的C+V,即生产资料耗费所转移的价值与劳动者自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正是生产商品自身所消耗的部分,商品价值里C+V正是对自身消耗的补偿。

这一部分就是商品的成本。

根据资本价值循环与周转理论,资产会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价值循环与周转,使得成本得到补偿。

资本循环公式G—W…P…W’—G’,其中G表示货币资本,W表示购买的生产要素,P表示生产过程,W’表示增值商品,G’表示将商品卖出换取货币资金。

按照公式,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在市场,将货币转化为生产要素;第二阶段,资本家将购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环节,生产出增值的商品;第三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将商品转化为货币,资本实现增值,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

在第二阶段,生产资料的耗费与劳动者劳动的价值随之转移到商品的成本里,使商品得到增值。

在第三阶段,增值的商品转化为货币,以收抵支,即生产资料耗费所转移的价值与劳动者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得到补偿。

商誉是企业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得的一种未来获利的能力,从本质上看是一项资产,就必然具有资产的共同属性,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势必和其他资产一样对生产过程发挥作用。

同样,商誉在生产过程中也和其他资产一样会有损耗,损耗的这一部分价值也会随着生产过程转移至成本,并随着经营活动进行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进而得到补偿。

显然,现行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都与这一政治经济学理论不符。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分析无论会计准则还是税收法规都承认并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这一原则。

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在同一会计期间,收入应当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匹配,以便准确地计量损益。

商誉作为一项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能力的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同时,自身必然产生与收益相配比的损耗。

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商誉所产生的与其收益相配比的损耗应当与收入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即在商誉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同时,也应当对商誉价值减损额进行抵扣。

(三)税法扣除原则分析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此规定可以归纳总结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五大原则:真实性原则(据实扣除原则)、相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税法优先原则以及凭合法凭据扣除原则。

其中,据实扣除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是从理论层面对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做出了规定,是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核心原则;税法优先原则是针对税法与会计遵从的原则不同,而出现的税会差异进行了说明;凭合法凭证扣除原则则是对税前扣除的具体操作方法做出了规定。

1.据实扣除原则据实扣除原则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支出必须是实际发生的,没有实际发生的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而准备金其实质是一种企业根据观察及判断所预先提取一定金额的准备,并不是一项实际真实发生的费用。

按照据实扣除原则,我国税法规定任何根据会计准则提取的准备金(国务院批准的除外)均不得在税前扣除。

而商誉减值准备也因此不允许税前扣除。

但在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前,我国会计制度将商誉作为一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处理,像固定资产需要折旧一样每年进行摊销;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再摊销,只是每年年末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准则制度会计之友2018年第5期如有减值计提减值准备。

会计上所计提的准备金,是根据会计谨慎性的原则,基于对未来预期的判断所进行的一种会计处理。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对商誉造成影响,商誉可能由企业经营管理妥善而升值,也有可能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减值,出于谨慎性原则,对于商誉价值的不稳定,会计上则认为最好不对其进行摊销,而若确有证据表明商誉减值,则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