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本位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基于“写作本位”的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写作本位”的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龙游县启明小学吴荣华一、问题的提出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之一。
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
早在西汉时,著名的词赋学家杨雄,就从写作的角度,最先提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他所说的“善为之”,即指善作文。
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后来程端礼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强调读与写的密切关系。
读写结合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从未停止。
老一辈的提法是“以读带(促)写”“读写结合”。
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渎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
我们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就是按照这一观念编写的,教学的中心是阅读,课堂几乎是讲读、串讲课文的一统天下,这种状况也是由这一观念所决定的。
这一观念从20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到今天已经成为教材与教学的“惯例”和教师的“集体无意识”了——如果有一天教材、教学不是以文选为中心,大家一定会觉得十分惊讶:怎么可以这样呢?语文课不教一篇一篇课文还叫教语文吗?但语文教育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潘新和先生却对此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应该以写作为本位来规划语文教学!这是一个颇具颠覆性的观点。
《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6期刊登了《“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较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写作教育思想:“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读写观也如此。
我们现在提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写作本位’的,把‘阅读本位’的教学观念翻了个底朝天。
习作本位的阅读教学
《习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主题研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课应该姓“语”,就是要紧紧抓住语言文字不放松,紧紧抓住: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来构建学生的语言世界,他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扎实的。
而扎实的根是学语言,用语言,这才是2011年课标的核心理念——注重学法、读法、写法指导。
习作本位的阅读教学: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教学?我认为,利用现有教材,充分关注并突显语文学科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整合语文教学资源,让语言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让语文教学回归习作本位的实践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在阅读课上应努力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的,如何表达的,如何进行习作的练笔,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习作写不好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文教学分家了。
学生习作的方法,要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给以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课内得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他还说:“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看成两回事,在这里,叶老把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给我们讲得是何等的清楚!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更加明确,语文课堂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什么”,更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语言的秘密”。
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用课文教”,才能真正做到以“写作本位”为主导的课堂以下是“习作本位”阅读教学观的策略1.语文的备课,要体现“习作本位”的思想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备课就有什么样的上课。
我们在语文的备课中,要始终想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课,应该做语文的事,借助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
用“习作”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语文备课,这样的语文课才会让人觉得既简洁实在,又省时高效。
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语文例文.doc
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语文-字数:3559言语性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种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著名学者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论著《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指出:“在语文教学的整体结构中,言语表现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只有以表现为本位,才能打好全面的言语基础,才能达成言语教育的应用性目标。
”这一写作本位的教学思想颠覆了传统阅读本位的教学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
然而,面对现行以传统阅读本位教学思想为指导编写的教材,很多教师又不禁困惑: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在教材大一统的背景下,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利用现有教材,充分关注并突显语文学科特点,研制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整合语文教学资源,让言语实践成为一条主线贯穿语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回归写作本位的实践之路。
一、整体观照,把握单元这一组确定教学内容是途径,实现教学目标才是目的。
因而,前者应以后者为依据。
人教版教材按专题组织内容,并设有相应的学习要求和教学目标,这无疑是写作本位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如《山中访友》一课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安排为人教版六上的第一篇。
通过阅读单元提示,我们可知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从写作本位的视角出发,观照整一单元,我们可以发现本专题的4篇课文以及“我是大自然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这些主题习作的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这为我们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
因而,笔者将《山中访友》指向学生言语实践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并运用借助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围绕这一目标,引领学生比较品评“呼唤”“眼神”“送来”“望着”等拟人化词语,通过想象体验,真切地感受“我”与鸟儿、露珠、树这些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体会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树合一的奇妙境界,然后通过语言的迁移运用,想象描绘“我”与山中其他朋友之间的默契情感,引导学生读写实践,使课堂教学真正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本位。
跳出争辩——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本位"与"写作本位"之辩的思考
的塑造则 略显单薄和 片面 。 管老 师的引导和 教学 ,
无意 中 用课 文 的构 思否 定 了原 文的 构思 , 用单一 性 否定 了多样 性 , 应 引起我们 对 “ 写作 指 向 ” 教学 应指 向何 处的反思 。 通过 上面这两个教学片段 的分析 , 笔者要强调 指 出的是 : 文章 呈现 出来 的结构思路不 同于真 实的 写作构思过程 : 文章在结构与构思上 的安排带有一
跳 出争辩
关于阅读教 学 “ 阅读本位 ” 与“ 写作本位” 之辩 的思考
口 林志芳
近几 日, 小语界 关于阅读 教学的价值取 向应该 是“ 阅读本位 ” 还是 “ 写作本 位 ” 的 问题 , 争 辩得好
至以 “ 一课两上 ” 的形 式推 出《 与象共舞 》 一课 , 将
两种 不 同的价 值观摆 在我 们面前。 2 0 1 1 至2 0 1 2 年,
总之 , “ 指 向写作 ” 的 阅读教 学 , 不能 为 了突 出 写作的主导作 用而剑走偏锋 , 忽视 了阅读教学 的基 本规律和要 求 , 从 一个极端滑 向另一个极端。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 5 0 0 1 4)
因文制宜 , 合乎情理 , 避免 牵强 附会 , 强加于人。
谈, 还有潘 新和教授 的评论《 弄潮 儿再 向潮 头立
这些 文章鲜 明地 传达 着一个主张 , 那就 是 “ 阅读教 学应 该指 向写作 ”。 语文界似 乎 瞬时哗 然 , 对 这个 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 正在风 口浪尖上。 其实 , 语 文界关于阅读教学 的价值 取向应该是
强大的艺术性使这种理性 的思考深藏 于内 , 课品的 诞生并未引起大家对 “ 阅读本位…‘ 写作本位 ” 这一
J I AO
“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第一段教学为例
师 : 色 各 样 的人 都 有 哪 些 人 ? 各 生 : 工人 , 学 生 , 色 各 样 有 有 各
伯 父 。 “ ” 哪 里 看 出 大 家 对 伯 父 路 径 ;另 一 种 比较 常 见 的 教 学 路 径 他 们 各 自的 表 现 是 什 么 ? 我 从 是 这 一 段 表 达 了作 者 怎 样 的 情 感 :
生 : 不 清 的 挽 联 挂 满 了墙 壁 , 场 面 描 写 段 落 里 的 “ 点 ” 点 面 ” 阅 读 活 动 的 指 导 工 具 , 有 它 , 数 面 “ 没 阅读
先 简 单 写 了各 色 各 样 的 人 对 伯 父 的 的 写 法 , 有 透 过 语 词 化 ( 作 ) 才 只 写 ,
样 ? ” )
理 哭 泣 。 这 种 场 面 让 我 深 深 地 感 受 到 只 能 完 成 “ 解 祖 国 的 语 言 文 字 的
生 : 伯 父 去 世 的 时 候 , 晔 看 大 家 对 伯 父 的— — 在 周
任 务 ”那 么 “ 用 祖 国 的 语 言 文 字 ” , 运
堂 里 ,许 多 人 都 来 追 悼 他 , 向他 致 人 爱 戴 的 几 句 话 。 ) 联 挂 满 了 墙 壁 , 大 大 小 小 的 花 圈 堆 戴 。 ( 书 “ 人 爱 戴 ” 板 受 ) 反 思 : 一 段 写 了什 么 ? 疑 是 这 无 样 的 人 爱 戴 ” 概 括 主 要 内容 或 者 段 。 学 生 , 色 各 样 的 人 都 有 。 哗 明 白 教 师 最 后 总 结 的 “ 父 受 到 各 色 各 各 周 伯
用 祖 国的语 言文字 ”的一种 重要 方
到伯父 的遗 体躺 在万 国殡仪 馆 的礼 敬 , 的甚 至失声 痛哭 。 不清 的挽 有 数
阅读教学的“写作本位转型”——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需要以写作的
1 . 写作是高位 的 , 阅 读 是 浅 层 作 能 力 的要 求 高 于 阅读 能 力 的 要 阅 读 的 功 用 之 一 是 语 言 的积
向维 度 上 重 视 阅 读 教 学 ,也 就 是 说 的 , 写作 的功用 大于 阅读 的功用 。
写 作 是 一 种 言 语 的创 造 ,而 阅
动 的。 惰 性 的语 言 积 累 再 多 , 作 为 套 用 ,成 为 学 生 言 语 生 命 的 真 实 表 现 为 公 众 写 作 , 明晰 自己的公共 意识 ,
装 知 识 的 文 本 常 识 再 多 ,也 无 法 提 与 存 在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来 说 , 阅 读 的 承 担 自 己 的 公 共 责 任 ,那 么 对 于 表
定位为“ 表现” , 在 言 语 生 命 意 义 的 累 的 语 言 , 让 写作成 为 有源 之水 。 从 的兼 容 性 。正如 段 建 军 教 授 所 言 : 寻 获 方 面 定 位 为 “自我 实 现 ” 。这 样 总体 上来 看 , 阅读有 利 于写作 。 另一 “ 作 文 考 察 的 … … 更 多 的 是 学 生 的 的 新 定 位 ,是 否 符 合 课 程 学 的 基 本 方 面 ,写 作 可 以梳 理 阅 读 后 的 感 受 思 维 能 力 、 创新能力 、 统筹能力 、 分
看 来写 作本 位 的语文 教 学更 能
吸 纳 语 用 学 的 观 念 ,来 完 善 修 正 我 最 能 体 现 “ 表现 I 生” 特 征的应是 “ 写” 。 达 成 教 学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和谐 统 一 ,
2 . 写 作是 引 擎 , 阅读 是 加 油 , 写 最 能体 现语 文教 育 “ 发 展 语 言 …‘ 表
念 。因此语 文教 育 必须 经历 一场 革 作 之于 阅读更 具推 动力 。
在读写互动中“写作本位”的思考
学的活动, 蒋军晶老师上的《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 让
我受益匪浅。 一时感慨语文阅读课还可以这样上 。 后来在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点评中知道了从课程取向 上, 蒋老师的课堂偏向于“ 写作本位”把季羡林先生的作 , 品看做了学生的“ 作文”从写作的角度展开教学, , 让学生 找出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 什么? 接着让 学生交流看到的, 找一找文本 中的好词语 , 花团锦簇 、 如“ 姹紫嫣红 、 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 ,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写 出事情中 自己真实而细致 的 心理活动是一个难点 , 大部分是能点到但是写 出来 的往往
连句成段, 提高习作水平相当有效。
如学习人教版第六册第 5 翠鸟》 课《 以后, 课文第一 自 然段就是仿写总分段式的 最佳范篇, 课文通过三句并列的 句式 , 、 头上 背上 、 的羽毛 , 腹部 写出了翠鸟羽毛的特点颜
己 挖空心思去想, 学生一方面为缺乏写作素材苦恼, 另一
方面因不具备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的基本功而退缩不前 。
学生对作者的 谋篇思路又有一个全新的了 解。
偏 向“ 写作本位 ” 的阅读教学是我以前没有听说过 的 全新概念 。我最近也正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 的 写作能力 ,但现在语文教学中读写完全割裂使我一时找 不到好 的策略, 所以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 。 在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读和写常常是分开进行的 , 两个
学 科 教 学 探 索
在读 写 互劲 中“ 本 ” 粤考 写 侄 的
吕伟 东
( 桐乡市虎 啸中心小学 ,浙江 嘉兴 3 4 1 ) 151
摘
要 : 小学语 文阅读教 学中,写作本位” 在 “ 是读 写互动 的新路径 。 写作 最基本的方式 、 从 方法入手 , 阅读 在
小学语文“写作本位”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申报活页纸
2.实践研究阶段(2013.11---2015.8)
(1)构建研究模型,在不断的尝试实践中修改完善。
(2)定期开展展示与交流活动,积累教学案例。
3.反思总结阶段(2015.9---2015.12)
(1)整理并分析研究成果及相应资料,反思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
(2)构建课题成果报告提纲,完成课题成果报告。
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问题-行动-反思”展开研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与修改实验模型。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文献的检索、搜集、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指导研究的开展。案例法,在研究中不断记录、积累典型案例,并努力上升到理论层面。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的特点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
3.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从教案的执行者变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智慧的开拓者。
研究的内容:
表现本位”思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及其变式,积累一些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方法和策略。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以“单元主题”为读写结合点,可将“写作本位”教学模式假设为:“习作要求切入,明确单元读写目标——文本案例研读,学生习作引路——课外阅读延伸,拓展习作思路——课堂教学搭台,展现习作风采”;第二,除了“单元主题式”,对于一些文质兼美非常宜于“读写结合”的课文,不妨也可以进行“单篇主题式”“写作本位”教学模式的尝试,其中包括由部分记叙文、诗歌、抒情散文等组成的“情感类课文“;由寓言、童话、成语故事、部分文言文等组成的哲理类课文”;由小小说、故事组成的“形象类课文”;由部分散文(特别是写景状物类散文)组成的“观察类课文”;由一般的记叙文(特别是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组成的“事件类课文”;由部分记叙文(特别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组成的“线索类课文”等不同课文的“写作本位”教学模式变式。第三,拓展型的阅读方法指导训练课和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价课等课型的“写作本位”教学模式变式。
“写作本位”读写观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
写作本位" 读写观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浙 江桐 乡 市 崇福 镇 虎 啸 中心 小 学 吕伟 东
在 “ 作 本 位 ” 读 写 观 里 . 读 写 的 “ 完 ” 即 读 懂 ) 篇 文 章 , 读 教 学 只 ( 一 阅
为什 么 一 去 不 复 返 呢 ?
如 学 习人 教 版 第 十 一 册 《 老人 与
物特点打 基础。
3在 文本 精 彩 点 读 写 互 动 .
一
本艰予表达, 也能写出各自独特的想
法, 是提 升学 生写作 能 力 的有效途 径 。
三 、 “ 作 本 位 ” 单 元 整 组 教 在 写 的 学 中 . 准 关 键训 练点 练 习 写作 抓
般 的故 事都 有最 精 彩 的 片 段 .
不 用 多 少 时 间 . 种 富 有 特 点 的小 动 各 物 就跃 然 纸 上 。
折。尤其在作文修改中 , 针对平铺 直
叙 的 作 文 专 门进 了 一 波 三 折 写 作 方 法 的 指导 . 改 后 的 作 文 明 显 比以 前 修 生动、 体了。 具 二 、 在 阅读 教 学 中 抓 文 本 关 键 点 。 行 随 文练 笔 进 课 堂 中的 小 练 笔 是 读 写 互
句成段 。 习作 水平相 当有效 。 提高 如 学 习人 教 版 第 六 册 第 5 《 课 翠 鸟》 以后 , 文 第 一 自然 段 就 是 仿 写 课
总 分段 式 的最 佳 范 篇 。 文 通 过 三 句 课 并 列 的 句 式 写 了 翠 鸟 头 、 上 、 部 背 腹 的 羽 毛 .从 而 写 出 了翠 鸟 羽 毛 的 特 点 : 色鲜 艳 。 了这 个 时人 物 真 实 的 想 深
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49㊀20185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胡诚智㊀㊀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㊁积累语文知识㊁发展语文技能的重要路径ꎮ写作则是输出信息的一个逆过程ꎬ高中生语言输出需要一定的语言积淀ꎬ这就决定了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ꎮ基于 写作本位 阅读教学与 阅读本位 存在显著的区别ꎬ 阅读本位 侧重点在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ꎬ 写作本位 则是借助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ꎬ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ꎮ高中语文教师要基于写作本位不断优化教学策略ꎬ促进阅读教学从 语言理解 到 语言运用 的华丽转变ꎬ下面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为例ꎬ简要谈谈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策略ꎮ一㊁解读转向解写ꎬ强化阅读教学中写作思维训练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学思维的转变ꎬ从解读向 解写 转变ꎬ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从关注 如何读 转向 如何写 ꎬ通过写作思维训练ꎬ促进学生审题㊁立意㊁选材㊁谋篇等能力的发展ꎮ1.借助解题巧解审题立意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ꎬ透过文章的题目我们不仅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ꎬ也能够窥见作者蕴藏在题目中的思想㊁情感等ꎮ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ꎬ对学生进行审题㊁立意等方面的训练ꎮ«荷塘月色»是一篇散文ꎬ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先从文体入手ꎬ引用郁达夫对现代散文的一段评价: 作者处处不忘自我ꎬ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一粒沙里见世界ꎬ半瓣花上说人情ꎬ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ꎮ 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有二ꎬ一是为了引出对文题的解读ꎬ并以解读带动解写ꎮ对于«荷塘月色»这篇散文ꎬ透过作者笔下的 荷塘 月色 我们能够看见怎样的世界?认识一个怎样的朱自清?透视到作者怎样的心理世界?可见ꎬ写景这类的散文文题意蕴深厚ꎬ需要我们在创作时精雕细琢ꎬ细加揣摩ꎬ将所要展示的 世界 蕴含在 一粒沙 半瓣花 中ꎮ二是帮助学生明确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ꎬ以引导学生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散文写作ꎮ2.概括文意巧解选材谋篇选材显示出作者创作的主要内容ꎬ它是解读文本主题的重要凭借ꎬ也体现出作者整篇文章的构思ꎮ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概括文意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ꎬ进而为文本细读奠定基础ꎮ同时ꎬ在概括文意中ꎬ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材㊁架构文章ꎬ以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思想ꎮ在概括文意的过程中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一句话概括㊁辅以提纲的形式加以呈现ꎮ«荷塘月色»在谋篇上主要以作者的路线为线索:出家门 走小路 观荷塘 观四周 回家门ꎻ同时又隐藏着一条感情线:不宁静ң求宁静ң得宁静ң失宁静ꎮ在概括文意中ꎬ学生学习到散文整篇架构的方法ꎬ从而强化作文谋篇意识ꎮ同时ꎬ在«荷塘月色»主要内容的解读上ꎬ抓住 荷塘 月色 进行概括ꎬ荷塘美景着重勾勒荷叶㊁荷花㊁荷香㊁荷波㊁流水ꎻ月色则借荷叶㊁荷花㊁树ꎬ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ꎻ最后是荷塘四周的景色ꎬ以树为着眼点ꎬ由近及远ꎬ写树色㊁烟雾㊁远山㊁灯光㊁蝉声㊁蛙声ꎬ表现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ꎮ教师在解读中要强化学生紧扣主题选材的意识ꎬ同时处理好详略ꎮ二㊁解写转向仿写ꎬ深化阅读教学中写作活动设计解写不是最终目的ꎬ基于写作本位下的阅阅读教学50㊀2018 5读教学要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ꎬ由解写向仿写深化ꎬ适度地开展写作活动ꎬ包括精彩语句㊁精彩片段㊁整篇仿写等ꎮ1.句段仿写句段是文本基本组成部分ꎬ也是学生片段训练的重要方式ꎮ基于写作本位下的阅读教学要结合文本精彩语句㊁片段阅读鉴赏教学进行适度的句段仿写ꎬ为学生自主创作搭建支架ꎮ«荷塘月色»这篇经典美文ꎬ可供仿写的句段很多ꎬ如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虚实结合㊁侧面烘托衬托㊁多个角度写景的方法ꎮ一方面强化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的意识ꎻ另一方面ꎬ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景方法ꎬ提升写作技能ꎮ2.篇章仿写篇章仿写要抓住深掘 仿写点 ꎬ以提升篇章仿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ꎮ仿写点既可以是同一 主题 话题 ꎬ也可以是借鉴阅读文本典型的写作特色ꎬ包括写作技巧㊁构思㊁谋篇技巧㊁情节设置等ꎬ仿写点的挖掘要做到因文而异ꎬ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精心设计ꎮ一次仿写训练切不可贪多ꎬ需要抓住一两个仿写点ꎬ强化学生意识ꎬ以专项仿写为抓手ꎮ在«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过程中ꎬ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ꎬ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ꎬ可以挖掘的仿写点很多ꎮ我们可以抓住 双线推进 结构方法ꎬ以作者的路线为明线ꎬ以作者心路历程为暗线ꎬ对学生写作思路进行训练ꎻ也可以以本文写景方法为仿写点ꎬ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格ꎬ正面与侧面相结合ꎬ虚实结合等ꎬ以仿写为手段ꎬ为学生创造性写作奠定基础ꎮ三㊁仿写转向创写ꎬ升华阅读教学中写作实践活动仿写是以阅读文本为范例ꎬ是一种习得与借鉴ꎮ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发展ꎬ需要学生将习得与借鉴元素进行自我内化ꎬ融入自己的理解ꎮ基于写作本位下的阅读教学的第三重境界则是引领学生从仿写转向创写ꎬ即开展创造性写作活动ꎬ实现仿写的自我升华ꎮ高中语文教师要在仿写的基础上ꎬ升华阅读教学中写作实践活动ꎬ主要包括两种创造性写作实践活动:阅读文本的创造性写作㊁超越文本的创造性写作ꎮ1.阅读文本创造性写作阅读文本创造性写作是以阅读文本为立足点ꎬ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ꎬ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ꎬ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写㊁想象写等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ꎬ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ꎮ«荷塘月色»一文开头这样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ꎮ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阅读体验与创作背景进行补白写ꎬ将作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的缘由补写出来ꎬ强化学生对文本思想主题的认识ꎻ也可以抓住文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ꎬ当时的 嬉游的光景 到底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仿写ꎬ培养学生想象力ꎮ2.超越文本创造性写作超越文本的创造性写作是指学生在经历阅读体验的基础上ꎬ自主开展创造性写作活动ꎮ它与仿写的不同点在于融入学生自己的个性化思考ꎬ既有借鉴ꎬ又不止于借鉴ꎮ在«荷塘月色»创造性写作实践中ꎬ不少学生在借鉴本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尝试ꎮ«荷塘月色»文章主题的凸显含蓄ꎬ潜藏文本语言深处ꎮ有一学生在写作写景类文章时ꎬ则采用了«白杨礼赞»式的方式ꎬ直接点明主旨ꎬ这种创造性写作实践具有融合性ꎬ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ꎮ总之ꎬ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尝试ꎬ体现出教师的融合思维ꎬ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ꎬ有效提升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ꎮ然而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ꎬ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ꎬ不断深化教学策略ꎬ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高度融合ꎮ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210001)。
阅读进入写作——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拓
阅读进入写作———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因拓万娟(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中学)伴随着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知识固化严重、缺乏渗透性、教师认识不足等问题。
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特点(一)阅读教学的特点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两者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无论哪一方缺失都会使语文教学失去平衡。
阅读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学生走进作者文学世界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的过程。
学生通过在阅读中不断转变思维、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获得不同体验。
初中阶段,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阅读外,还要阅读各类课外经典名著,新课标对中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要求。
(二)写作教学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除需应试外,还要求学生积累一定写作技巧以应对生活中不同的场景。
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又需要重视技巧性的知识传授,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教师可采用讲授式的方法;在技巧性知识教学方面,教师可采用引导、探索式的方法。
此外,作文在中高考中占有较大分值,学生能够写出精彩的作文就等于在无形中占有优势,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路径阅读和写作教学要遵循有效融合的理念,教师结合阅读主题选择适合学生的写作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理解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叙事技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强人文素养。
(一)强调单元即时教学教师可以从单元内容入手,设计阅读和写作教学,也可以将各单元内容串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介绍名人事迹,将重点放在文体的形式介绍,让学生掌握单元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形成基础的写作思路。
随后,根据单元中不同文章写法,介绍比喻、想象、类比等有价值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以某篇文章为例搜集写作材料。
围绕写作设计阅读教学
围绕写作设计阅读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写作设计阅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写作设计阅读教学展开探讨。
首先,写作设计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文本材料,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掌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知识。
写作设计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其次,写作设计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写作设计阅读教学通过设计各种阅读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文本,并结合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写作设计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辨别真假信息,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设计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论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写作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写作设计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写作设计阅读教学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写作和互相评价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通过互动交流来优化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写作设计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合作与沟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写作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写作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写作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写作性阅读教学I. 引言写作性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来产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写作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II.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准确理解给定阅读材料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对给定主题进行写作。
3. 发展批判性思维,分析并评价阅读材料的强弱之处。
4. 提高计划、组织和编辑写作作品的能力。
III. 教学步骤1. 阅读与讨论a. 分发给定阅读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阅读。
b. 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并思考关键观点和主题。
c.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d. 教师引导全班讨论,澄清疑问并深入探讨主题。
2. 写作活动a. 学生选择一个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主题,作为他们的写作题目。
b.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列出与选定主题相关的观点和支持材料。
c. 学生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d. 学生彼此交换作品,并提供互相反馈和建议。
3. 评估和反思a. 教师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着重评价他们的观点切题性、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他们的写作体验和互相学习。
c. 学生自评自己的写作作品,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IV. 教学资源1. 给定阅读材料:提供有关当前社会问题或文化现象的文章,长度约为600-800字。
2. 手写纸或电子设备:供学生进行写作活动使用。
3. 讨论和评估标准:明确给出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的指标,以便学生了解期望结果。
V. 教学评估1. 学生写作作品评估:根据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反思环节的积极程度和深度。
3. 教师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讨论和交流,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展。
VI. 教学插图(可选)(在此处可插入适当的配图,如教室场景、学生互动等。
基于习作本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一、引言 基于语言学习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习作本位的角度进行 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体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的体现学 以致用的思想,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 缓慢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地得到增 加,并且逐渐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安排方法,而最重要的还是逐渐 在文章中运用多种语法结构,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层次。教师需 要在阅读教学中将习作本位的意识始终贯穿于对学生能力的培 养中,坚持下去一定会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明确写作方向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习作本位的视 角应当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在讲解教材 内容时,需要对于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安排篇章结构等方 法教授给学生,需要使学生明确阅读教学在丰富学生词汇量的同 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能够写好一篇英语作文。在学习英语的 过程中,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最后都会落实于怎样写 出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 [1]。对于英语阅读的教学而言,教师需要 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中优秀的文章进行背诵,例如将一些置于文章 开头和结尾之处的句子背诵下来,这类句子通常都是起到引出文 后内容或者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引导学生将其背诵下来 然后运用与自己的文章当中,将会极大的提高学生文章的层次, 而这种积累的过程不是一簇而就,需要在长久的阅读中慢慢积累,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才可能在自己的文章中将其运用,然 后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2]。 三、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激发写作欲望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任务,基于习 作本位的视角,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积 极的模仿教材中作者对于素材的处理方法,与此同时也可以对素 材进行积累,当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就会有 想要表达的意愿和想法,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进行适时的引导,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 生初期的作品不要要求太高,以免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学生 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教师与学 生都需要意识到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初期的作 品教师在品评是可以先对于学生的篇章结构予以指导,先从宏观 的角度对学生予以指导,保障学生在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在保 证文章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在逐步对其他的问题进行完善。过程 中教师的鼓励与赞美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持续不断的进行写 作练习,当学生拥有了写作的欲望并且能够持续进行练习的时候, 合理学习计划的制定就非常的必要,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 到显著的提高 [3]。 四、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激发树立写作信心 英语阅读教学基于习作本位的视角,应该在明确写作方向和激 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对于信心的树立,英语文章写作的难点 在于对多种语法结构的运用,判断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通过 学生在文章中所体现的语法结构就可以判断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力和驾驭能力,例如对于虚拟语气、倒装结构以及非谓语动词的
“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观
“写作本位”的确立(专家论二)
潘新和观点: 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一篇文章,阅读 教 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 用,就是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 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 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阅读的归宿必定是言语表现,包括说和写——由于 “写”的能力涵盖了“说”的能力,所以我们也将这一 目的简 洁地表述为“指向写作”。
案例简说
1、切中文本特点,纲举目张:《普罗米休斯》——情节, 细节,情结 2、理清文章主线,举重若轻:《北京的春节》——年的坐 标轴 3、品味文字意蕴,文意兼得:《跨越百年的美丽》——美 丽,极美丽,美名 4、解密脉络线索,追踪探寻:《十六年前的回忆》——寻 枪记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简介: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 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 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 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读写结合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课改至今, 读写结合已经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利,它已经成为了推 进新课程各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是学生进行各 个学科学习的重要方式。
“写作本位”的确立(通俗论)
1、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的核心能力。(听说读写,以写 表现并证明存在;“耳读,口读,眼读,笔读”四大技法) 2、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要素。(扫盲教 材的编写) 3、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得以历史性延续的关键。(让历史记 住一个人的三条路径:功,德,言)
4、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认出吉春 亚,候机时的林莘,背诵《离骚》的高林生,手不释卷的王 崧舟;吴琳妙语连珠的秘密,以读代写的管建刚……)
四年级下册教案问道于自然──“写作本位”观阅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教案问道于自然──“写作本位〞观的阅读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展示教材简说:本案为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中重要一课。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进行生物考察。
因不知情帮助幼龟侦察兵回巢,导致成群幼龟得到错误信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的故事。
故事让我们之道要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要知道违背自然规律的严重后果,不能好心干坏事。
文题中的“道〞就是启示,规律,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可借本案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借助故事表达,揭示启示规律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自学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能通过屡次不同形式的读后得到启迪。
学习文章的表述方式,学习如何在表达故事中揭示启示、规律。
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识题触“道〞师:【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课题,这个题目有点文言的味道,请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生:大自然的道理。
师:好。
这个“道〞除了理解为道理,还可以怎么理解?生:启发,启示,启迪,秘密师:这个单元就是“大自然的启示〞,开篇第一课?自然之道?很有代表性。
请大家回忆,平常父母,老师会怎样给大家讲道理呢?生:一直讲,有些唠唠叨叨的。
师:讲道理的方法很多,唠叨是最差的一种。
老子通过着述,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庄子通过说寓言故事,孔子通过和学生对话,给后世留下?论语?;本文作者伯罗蒙赛尔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经历的故事让大家自己去体悟。
你觉得,要让读者从故事中归纳总结出道理,对撰写故事本身有什么要求呢?生1:故事要真实,要有意思。
生2:要感人。
生3:要把故事讲清楚,要有意义生4:最好还要含蓄一些,不要像有些同学写作文时拼命地喊口号,或者在结尾的时候集中写几句所谓的“道理〞。
师:说得好。
不管怎么样,“写清故事〞,我们读懂故事,这是首要的,关键的。
【板书:写清故事】【评析:开篇不俗!以“道〞入课,缘“道〞究文。
让学生通过读题并结合言语表达的原有水平,简单接触“道〞,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论文基于“写作本位”的单元读写结合探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浙江三门县实验小学(317100)马传昌现在的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体现着“阅读本位”的观念。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阅读,几乎是讲读、感悟课文一统天下。
读是读,写是写,读与写常常脱离。
“写作本位”的读写观强调: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有意识地往写作能力培养上迁移,尽量使阅读能力转换成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能。
基于“写作本位”教学观,本文把单元的课文和习作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为写择读,分点对接站在写作本位的角度来设计单元的习作课和阅读课,需要把单元习作的能力点分解到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分点对接为本单元习作做好内容和技能的准备。
1.课的安排读写结合的递进性原则告诉我们:通过读写迁移来达成语言表达的训练目标,要经历对语言表达特点的感性认识、语境辨析和模仿运用的阶段,这是由易到难的递进实践过程。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普通的事物值得写,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从中可知:选好材料、写清特点和表达感悟是写好本次作文的三个关键点。
既联系习作关键点,又体现读写结合递进性原则的本单元课型设计如下:⑴导读课目标:通过阅读教学的课例分析,学生能正确理解事物呈现特点的方式和表达感悟的写作意图。
⑵自读课目标:学生能找出课文中呈现事物特点的部分,并能具体说明写作意图。
⑶读写结合课目标:模仿课文中呈现事物特点的多样表达方法,写出作文片断。
⑷作文课目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物,能全面把握事物的特点,描写到位,感悟自然,议论有深度。
这样做我们基于以下考虑: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理解,二是熟练掌握。
要正确理解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掌握必须反复实践。
2.点的对接读写结合有“随文练笔”和“随文仿写”两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设计例谈作者:何捷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16期“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学者提出的新观点。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时,要做到化大为小,以理念为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促成理念与实践的交融,将之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步骤。
本文结合笔者近五年来所获的“写作本位阅读教学”的实践体验,阐述此类阅读教学设计的思维范式。
首先明确该理念的基本概念。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的关键节点是“写作”,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促使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发展最有助益,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的运用,将文本的奥妙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写作理念、写作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虽然在形式上仍旧表现为既定文本的阅读教学,但“读”和“写”的教学目标交织在一起,教学是为了寻求二者的耦合,力求做到阅读与写作的双重聚焦。
从这一目标出发,“写作本位”范式下的阅读教学,在“教什么”“怎么教”的确定上,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也往往和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同。
在传统的阅读本位教学中,教学是为了读懂文本,其重难点主要是放在对某些重要文字、主题等的诠释上;而在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其重难点放在对学生写作缺陷的弥补、写作素养的培养上。
总之,为写而教。
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容易将“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与当下较为流行的“注重显性写作的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相混淆,以为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写一写便做到了“写作本位”。
笔者致信专家,幸得指导。
先生明确答复:二者不是一回事!二者区别根本在于目标定位上的差异。
读写结合仍旧是“阅读本位”,二者的认知取向是不一样的。
在“阅读本位”下,读、写教学的主要目标往往并不对应,写作迁就、依附于阅读,它所考虑的学情主要是学生现有的阅读状况与文本理解水平,涉及的写作部分常常是随意的、附加的、次要的、局部的。
它是以阅读来带动写作,在畸形、强大的阅读系统中偶尔关照一下写作,使写作不至于“杳无音信”。
而在“写作本位”下的阅读,自始至终贯彻着阅读指向写作的原则。
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阅读须服务于写作。
它所考虑的学情主要是学生的写作观念与写作实践中的问题状况。
其中的写作教学是有意的、基本的、主要的、全局的,写作始终是主旋律。
“写作本位”的本质是“人本位”,而语文教学之目的即为养护儿童的言语生命,使儿童能通过言语表达展现自我本色,凸显独特性与个体的真实存在。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观照下的教学要力求做到“目标指向写作,让阅读与写作在同一点上双重聚焦”。
为达成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处理好主体“我”与客体“他”的关系,在二者的变式交互中,让学生更为深入体验文本的写作秘妙,解读文本中蕴藏的写作密码。
一、“我”就是“我”——捍卫个体解读的个性“写作本位”观提醒我们要在阅读中让每一个体保持本性独立,读者结合个体的不同经历背景,做好个性化、主体性的解读。
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费劲地引导,排除三五个“错误”答案后,终于找到久违的“正确回答”,唯有此时方喜形于色。
目标指向错误的教学很容易演变成对学生的迁就、强制,甚至是压迫,教师为了追求既定的标准答案,想方设法让学生“团结”到教师或者教参的文本解读中来。
在设计“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阅读个性的捍卫,常腾出时间让学生在潜心会文后,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达到人与文的思维互动。
【案例一】例如在《月光曲》一课教学中,“写作本位”教学目标体现在“了解传说故事的情节构思”上。
师:作家创作故事,需要构思情节。
情节,就是故事发展的线索。
刚才大家已经概括出了文章大意,现在来体验传说故事与众不同的情节就简单了。
请再次速读全文,看看文章作者都写了哪些情节。
生:(相互补充发言)贝多芬到小镇演出,贝多芬发现皮鞋匠兄妹,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皮鞋匠听月光曲时的想象,贝多芬奔回客栈创作月光曲。
师:弄清情节发展就理清了课文脉络,这些情节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整个故事。
现在请大家想想:本课文写的是一个传说,而传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情节中的各种巧合,它使传说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在本文作者设计的情节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值得琢磨的“巧合”呢?生:我觉得贝多芬在小镇散步,路过茅屋就是最明显的巧合。
生:贫穷的盲姑娘热爱音乐,特别热爱贝多芬的曲子也是巧合,正好贝多芬路过时她在弹奏,真巧。
生:我觉得盲姑娘的双目失明也是为了情节发展而精心安排的。
我听说双目失明,听觉就更发达,想象力也与众不同,所以下文才会出现大段想象。
师:你好像没有看清楚,下文写的几乎是皮鞋匠的想象。
生:兄妹长期在一起,心灵有感应。
(众笑)生:我认为他说得对。
贝多芬耳朵失聪,盲姑娘失明,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这真的越看越像是一种精心安排的巧合。
师:大家说得很有意思。
记住,传说故事中的巧合对于情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绝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随意安排的。
让我们来做个假设,假如没有这些巧合,故事将怎样发展呢?生:他不去散步就不会发现盲姑娘,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
生:发现了盲姑娘不是那么热爱音乐,也就不会有演奏,有创作。
生:没有双目失明就不能激发贝多芬的同情心。
……师:总之,少了这些巧合,故事就无法推进,也就吸引不了读者。
记住,好情节源于精心构思。
(板书:精心构思情节)我想今后大家动笔写作前会更加慎重思考,全盘布局,不会再“脚踩西瓜皮”,随处滑行啦。
这段教学围绕着“情节巧合”让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匠心独运。
借用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哲学辩证思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作出解释,“我”就是“我”,鼓励学生拥有个性化观点,但不代表允许学生肆意放纵,任意发挥,游离主题。
只有达到“六经注我”后方可真正实现“我注六经”,要真正读懂文本后,才有资格做出解读、发挥。
而此时课堂“形散神不散”,一切的言说都映射着“写什么,怎么写”的教学目标,文本只是通往这一圣境的桥梁。
二、“我”就是“他”——体验作者的创作运思这里的“他”专指作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当成文章的作者,切身入境地体验作者的构思、情感以及独到的匠心创作运思等。
这样的体验非常重要,是写作本位阅读教学的特色所在。
不少阅读教学忽视对“作者”这一角色的关注和解读。
其实,作者是文本创作的主体,其在写作时就兼备“作者”与“读者”的双重身份。
优秀作者的写作能始终或隐或显地指向阅读,写作行为的背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者意识”。
阅读文本时,除了对文本本身作出反应,学生还应当能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愿,探究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样才能够触及文本的“写作核”。
【案例二】下面请看《白鹅》一课中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师:(幻灯出示: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你从鹅的叫声中能感受到鹅的高傲吗?生:我发现鹅的叫声特别体现它的高傲。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很好,作者将鹅和狗对比,你觉得合适么?生:合适。
狗是我们熟悉的,狗的叫声很大很凶。
而且,二者都是家畜,可以比。
●片段二师:这段话中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大家一定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我准备一段录像给大家看看,请大家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出示课件:净角出场片段和鹅的走路姿态)生:太搞笑啦!很威武!很高傲……师:一看就明白了吧,其实不理解就是由于时代相隔的关系。
写文章是要考虑读者的。
要知道在此文刚刚问世时,此句一出,语惊四座,因为那时先生的好友都是超级戏迷票友,大家都熟悉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所以读到这段文字就仿佛看到一只高傲的白鹅一摇一摆阔步走来。
咱们今天只能通过朗读让这段文字活过来啦。
大家先试一试,该怎么读。
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试试。
生:(个别示范读)师:和大家说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鹅的高傲吧。
生:可以突出一些词,比如:“傲慢”“步调急速”“局促不安”“毫不相让”“咬你一口”等。
生:读到“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部分可以慢一些,悠闲一些。
越慢越高傲。
生:(集体试读)文本是写作成品,阅读就是关注成品,但从成品中是很难看到作者的写作运思过程的,这就需要教师从写作的角度进行推测,将成品还原到写作运思的过程中。
这两个片段设计思路正契合了这一思想,从文本中揭示了隐秘的写作构思,学生就能明白写作时在措辞、构思上都要有读者意识,要选择便于读者理解接受的方式表达。
三、“他”就是“他”——保持文本意境的原生态这里的“他”指的是文本中涉及的人与事,把“他”当做“他”就是强调客观地按照文章本来的面目去阅读,不加个人偏见。
阅读学认为“一切的解读都是误读”。
阅读需要读者的思维参与,就会很自然地融入个人感受,因而阅读是一种主观主导下的行为,误读也就此产生。
“写作本位”阅读观就是试图通过教学尽量让阅读者作为观察者出现,自外于文本,不随意评价。
这样才能最本真地接触文本,把握文中的人或事。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居里夫人的美,探寻美丽背后的永恒,触及作者的写作终极意图——意念的永恒。
教学设计时,我们着力将学生带向客观阅读。
【案例三】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概括地说说,这份美丽是关乎于谁的,关于什么事。
(板书:人&事)生:(读后总结)写的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的事。
师:接下来请几个孩子为我们接力朗读全文,其余孩子一边听,一边找一找文中正面直接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做上记号。
生:(读文,标注)师:“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原本稍纵即逝的美能跨越百年,必定有不同寻常之处。
现在请大家个别朗读,读出自己寻找到的“美丽”语句,并说说你从中理解到的“特殊的美丽”。
生:我找到的是“一位年轻漂亮……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这种美的特殊在于庄重。
虽然看上去略显疲惫,但正是这疲惫提醒着我们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劳动,更增添了美的分量。
生:我找到的是“玛丽•居里穿着一袭……看透未来”。
这种美丽是智慧之美,淡泊之美。
师:是的,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的美确实是智慧之美,可是何谓“淡泊之美”呢?生:淡泊之美就是看淡名利,不计较,没有过多的欲求。
师:试想一下,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拿到钢笔字比赛的优秀成绩单时,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竞赛奖杯时,当你获得进步奖章、表扬卡时……你何等地珍惜,可居里夫人却把别人做梦都希望获得的荣誉看得那么平淡。
这就是淡泊名利之美,这种境界真难得。
生:我在课外阅读时读到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奖章后,直接把它给孩子当玩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