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所构成的。
这一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传统的哲学观念,指出它们存在着一种偏颇的唯心主义倾向。
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类历史是由思想和意识决定的,而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的基础,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形态都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这种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而不断演变。
例如,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是靠采集、狩猎和渔捞等简单的方式来维持生活,生产力较低,因此其社会形态也是原始的、简单的。
当人类开始采用农耕生产的方式时,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导致了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争夺,进而使得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
在这种基础上,创造出私有制,社会出现了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之间的矛盾。
直到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生产关系更加复杂化,生产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商品交换的普遍和资本的积累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矛盾。
这种矛盾的激化,最终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引导人类向更为美好的共产主义前进。
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历史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等基础决定的,这种基础通过不断发展变革又将产生新的超越原有的基础的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等等。
总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一,它明确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引导着对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不断的反思和变革。
正确认识和运用唯物史观,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产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历史审视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产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历史审视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涉及一些历史观方面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历史创造者是谁,对社会理想、信仰方面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书中的思想,对共产党人进行唯物历史观的教育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1845年秋到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编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这部著作包括两卷,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第1卷的第1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下,并对以往主流哲学进行了梳理,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如今,我们在全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应积极使用吸收重要思想。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是两大重要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而唯物史观的确立作为其哲学的基础,使社会主义走得越来越科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史观这一新世界观,其实,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这一思想已初步形成,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马克思在1844年5月底6月初到8月,编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指出,人的实践、创造的对象是世界,他最终把唯物主义原则与历史原则结合在一起,充分阐述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更深层次的关系,并把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工人在此状态下的生存困境及其阶级特征揭示出来,甚至对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马克思认为:“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思想论析
来的 、 想象 出来 的人 出发, 去理解有 血有 肉的人 。我们 的 出发点是从事 实际活动 的人 。 ” … 这些话都表 明 , 唯物史观 的首要 出发点就是 “ 现实 的个 人” 。 研究 唯物史 观的 出发 点— — “ 现 实的个 人” , 不 是 指单纯 的个人 , 而是指处在一定社会 历史条件下 、 一定 社会关 系 中“ 生活着 的” 、 “ 从 事实际活 动的人 ” 。马克 思、 恩格斯强调 “ 这里所说 的个 人不是他们 自己或别人 想象 中的那种个 人 , 而是现实中的个人 , 这些个人是从 事活动的 , 进行物质生产的 , 因而是在一定 的物质的 、 不 受他们任意支配 的界限、 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 ” … 这 里所说 的“ 不受 他们任意 支配 的” 一定物 质界 限 、 前 提、 条件 , 包括历史 地形成 和发展着 的社会 物质环境 、 定 的生产力 、 生产关 系 、 交往关系等等 。所以: “ 现 实 的个人” 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 的“ 现实的历史 的人” , 而不是“ 单纯 的人 自身 ” 。如果 简单地把人作为 历史唯物 主义 的前提是不科学 的。因为忽视 了研究现 实 的人的活 动 , 忽视 了研 究现 实的人 的物质 资料 的生 产, 这就 回到费尔 巴哈那 里去了 。马克思 、 恩格斯不是 就 人研究人 , 而是把 现实 的人 放在物 质生产 活动 中去 研 究人类 历史的发展规律 。 二、 从 生产力与 生产关 系的矛盾 运动 中揭
;
-.. o l r 。 1 . … … … …
作者简介: 崔剑齐( 1 9 8 8 一 ) , 男, 山东日 照人, 天津商 业大学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专业2 0 l 2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邓小平 理沦与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编写的著作,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9世纪中叶,欧洲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劳工阶级的斗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他们的合作,致力于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解决人类解放问题的道路。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它认为,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导致的,人们的意识和观念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被运用到对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批判性分析中,揭示了德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
它为之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作者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是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和革命家,被誉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最著名著作是《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和马克思一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也对现代社会学和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其中涵盖了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等重要内容。
他们通过对历史、社会、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后世的社会科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1. 引言1.1 概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理论。
唯物史观作为这部著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展开讨论,探究其提出的原因、内容、意义,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方面,从而深入探讨唯物史观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认识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2. 正文2.1 唯物史观的提出唯物史观的提出是在19世纪的德国,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他们认为,人类的思想史可以归结为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要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分析,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阐述了唯物史观的起源和基本原理。
他们指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由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决定的,而不是相反。
他们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的提出对于当时的社会理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它打破了传统的唯心主义观念,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方式,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的提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的提出,引领了一场认识论和社会理论的变革,对现代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唯物史观的内容唯物史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唯物史观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其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
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类的思想、观念等都是由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特殊性和历史发展的相对独特性,反对简单地把历史归结为某种永恒不变的规律。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摘要】本文探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重点分析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历史分析中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启示以及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唯物史观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演变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本质。
文章总结了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其研究对我们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对于我们的思考和实践的启示。
唯物史观的探讨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我们更科学地应对现实挑战。
【关键词】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历史分析, 社会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 地位, 作用, 研究, 理解, 核心观点1. 引言1.1 概述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其在整个著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而不是由意识形态或精神因素所决定的。
在这部著作中,唯物史观被视为一种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解释,而且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唯物史观的阐述和分析,作者试图揭示出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
唯物史观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的实际运行过程,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念,还为我们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变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刻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2. 正文2.1 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历史发展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吴雅丽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它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以及德国古典传统思辨哲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彻底批判以往一切错误的唯心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由前提、规律及结论三部分组成,即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下简称为《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作撰写的,这部著作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恩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对德国当时流行的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点低估了唯物史观的基础。
而《形态》中的第一卷,集中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进行批判,其中的第一章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因为它集中体现了马、恩批判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恩问主要观点。
本文就这一部分,以分析马、恩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理论的批判为出发点,对《形态》中的唯物史观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对德国传统思辨哲学的批判总结马恩指出“德国的批判,甚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
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自己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
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
”这段话表明,在马恩之前对德国传统哲学的批判运动实质上只是抓住黑格尔体系的某一方面来反对另一个方面,用一种解释来代替另一种解释而已,并且始终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对现实世界没有丝毫的触动。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于1845年至1846年间写成的一部著作,它分析了德国
当时的政治、文化和哲学形态,并且阐明了他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条件是决定意识形态的根本因素,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的思想和观念的总和。
这种观点与早期哲学观念的唯心主义不同,后者认为意识形态是独
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探究了德国人的思想状态,发现他们的观念和信仰
都受到了德国在生产方式上的落后和特殊性的影响。
他指出,在德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落
后导致了意识形态上的保守主义和迂腐,这种意识形态的反倒又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阻
碍作用。
因此,马克思呼吁德国人必须放弃保守主义思想,推进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
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自由。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在
阶级斗争中的地位,也为人们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在现代社会,唯物史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它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并为实现人
类社会进步提供了思路和指引。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了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限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分析当今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还提出了历史发展的目的论观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的目的和规律的。
他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的,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
这一观点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其目的和趋势的,是朝着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发展的。
这对于我们认识历史的本质,以及预测历史的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唯物史观还着重分析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他们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是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所决定的,而这种斗争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变革和革命。
这一观点为我们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指导。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化、发挥了《提纲》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哲学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一,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的最初表述,从而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原则界限。
第二,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三,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只要进行生产活动,立即就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形式。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的性质和状况。
另一方面,交往形式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第四,分析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分析,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运动,从而得出了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结论。
但要完整地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演变,还必须对政治、法律制度等政治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观念上层建筑与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研究了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从而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的交往形式,一方面,对生产而言是生产力借以运动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在历史上的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及任何其他的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唯物史观理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对历史和社会的唯物主义分析和观察。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本文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角度对其进行浅谈,探讨其核心观点和意义。
唯物史观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他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逐渐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社会革命的产生。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律,而不是依赖于偶然性或个人意志的。
唯物史观是对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的深刻分析。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所决定的,而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则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古代罗马、中世纪欧洲等历史时期的分析,揭示了物质生产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他指出,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而阶级矛盾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唯物史观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认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决定的,而人类文明的变革和进步则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唯物史观是一种关于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的哲学理论。
它认为,物质条件是社会和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而人的意识和思想则是物质条件下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是历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生。
历史的演进不是由于个别英雄或天才的决策而产生的,而是由人类所处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类的意识也随之而变化,因此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力相对落后,因此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共同占有为主。
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们产生的意识形态是神秘主义的、迷信的,因为人们无法理解和控制自然。
而在奴隶社会中,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私有制的产生,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意识形态体现了阶级斗争和奴隶主的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成为主导,而资本主义的兴起,则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为特征;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下,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主流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的上层建筑是这个物质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由此可见,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思想和意识并不是独立于物质的生产和经济基础的,而是受到它们的支配、制约和决定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指出,虽然物质基础是决定因素,但上层建筑也有反作用力,会影响到物质基础的发展。
比如,起初生产力的落后导致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但反过来,神秘主义、迷信的意识形态又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阻碍了历史向前发展。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上层建筑和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唯物史观旨在剖析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出历史的趋势和方向。
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一直是前进的,尽管历史上出现各种波折和曲折,但终归是向着更加富裕、平等、自由的方向前进。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深入探讨了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为后世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和思想进行探讨,以解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的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抽象的意识和精神活动。
这一观点为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社会的根本动力和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阶级斗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唯物史观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历史,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为后世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而非纯粹的偶然性和主观意志的表现。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是以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规律所决定的。
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和解释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阶级斗争、客观规律性和发展趋势,为人们认识和解释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不仅深刻揭示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和本质规律,而且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基础。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撰写的一篇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了对唯物史观的论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思想和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唯物史观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
他指出,人类的社会历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进而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
他强调,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法则的运动,不受个体的意志所左右。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原理,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商品化,成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工人们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
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剥削工人,导致社会的阶级对立日益加剧。
这种阶级对立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驱动力,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的起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它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进步是无可阻挡的,而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主义从而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唯物史观并不是唯一的历史解释方法。
尽管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但也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社会现象都还原为生产关系的反映。
历史是由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唯物史观并不能完全捕捉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唯物史观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唯物史观忽略了人类的精神和意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他们认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不仅仅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还具有独立的作用和意义。
唯物史观也存在着种族主义和经济决定论等争议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辩证。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唯物史观的深刻阐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统一,唯物史观就是要从物质的发展变化来认识世界和历史的规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指出,人们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条件所决定的,而不是相反。
这一观点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对于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哲学史上的一大突破。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私有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私有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这种客观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强调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是前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延续。
他们通过对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社会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规律性,从而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的过程。
他们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要解决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从人类的实践活动出发。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内涵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内涵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是一种对历史和社会的独特观点,它源于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思想,被广泛用于解释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种观点主张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社会变革的动力则来自于社会矛盾的激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蔑视先验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批判了传统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主张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世界。
它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的制度和政治形态。
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和文化等等,它们是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矛盾和革命: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由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
经济基础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
这种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来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
4.阶级斗争的历史演进: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强调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它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产生的,而这种矛盾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表现和解决。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往往是由来自受压迫阶级的革命群体推动的,他们通过推翻统治阶级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5.历史发展的规律: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强调了历史的渐进性和客观性,认为社会变革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它也认为历史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由于内在矛盾的存在而呈现出复杂的曲折和跳跃。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和历史变革的原理和动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著作
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秋——1846年5月共同撰写的。
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之所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成的标志,是因为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这部巨著,其第一卷“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在论述第一个问题,即“A,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对唯物史观作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真正是“第一次”的经典表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稿分为两卷,第一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哲学观点。
第二卷的内容是批判各种“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
第一卷包括一个序言和三章。
序言概括地揭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核心。
阐明写作的目的。
第一章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指明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一章在全书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全书的总论、总导言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独立的意义。
第一卷的第二、三两章分别批判布·鲍威尔和施蒂纳。
第二章分为四节,分别驳斥了布·鲍威尔对费尔巴哈、对施蒂纳、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赫斯的所谓“批判”,指出他是用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唯物主义。
第三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施蒂纳及其代表作《惟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
第二大部分是揭露和批判施蒂纳为维护自己著作所发表的论文——《施蒂纳的评论者》。
第二卷除了前面有一个序以外,共分五章。
其中第二、第三章的手稿已丢失。
现在只剩下第一、第四和第五章。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所著的一本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其
中唯物史观是该著作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是认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的形成是由于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所
决定的,而非超验的神灵或意识形态的决定。
唯物史观的提出,使哲学从抽象和超验的思
考中转向了具体的社会现实。
在唯物史观中,物质生产和分配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由生
产方式的演进所引导的,这种演进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从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
方式的转变。
不同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
社会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
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提出,指导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进化过程,与具体的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结构紧密相关。
在实
践中,唯物史观可以帮助我们时刻关注社会现实的发展与变革,站在科学、理性、现实的
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最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改革和发展。
总之,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对于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它的提出,对我们认识历史进程、理解社会现实、指导
实践改革都有着深刻和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描绘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学背景。
在这本书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这是一种较为科学和全面的历史解释方法。
唯物史观主张历史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断地推动和发展的,它反对形式主义、抽象主义等对历史的简单解释。
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由人类的活动和实践,尤其是在生产中的实践所构成的。
马克思指出,生产的需求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人类必须通过在生产中的实践,发现和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才能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这种生产过程不仅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还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其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产关系上的地位,如劳动者、资本家、土地所有者等。
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中不同人群的力量对比,人们的利益和目标也不同。
这种差异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向前发展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将不断被解决,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最后,唯物史观强调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从阶级斗争中,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得到了最重大的推动。
作为不同阶级的代表,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不断地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阶级斗争经常出现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中,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常常依赖于人们在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总之,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在于将社会历史发展如同一条流动的河流,由于人类实践的推动和改变,历史无法停滞不前。
唯物史观不能仅仅看待社会物质结构的变革,还应考虑到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习俗和法律规范等方面。
只有了解所有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才能更深入地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貌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作者:焦阳
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35期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涉及一些历史观方面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历史创造者是谁,对社会理想、信仰方面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书中的思想,对共产党人进行唯物历史观的教育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A12
文献标识码:A
从1845年秋到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编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这部著作包括两卷,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第1卷的第1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下,并对以往主流哲学进行了梳理,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如今,我们在全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应积极使用吸收重要思想。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是两大重要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而唯物史观的确立作为其哲学的基础,使社会主义走得越来越科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史观这一新世界观,其实,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这一思想已初步形成,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马克思在1844年5月底6月初到8月,编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指出,人的实践、创造的对象是世界,他最终把唯物主义原则与历史原则结合在一起,充分阐述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更深层次的关系,并把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工人在此状态下的生存困境及其阶级特征揭示出来,甚至对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马克思认为:“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
”马克思对工人的解放、人类的奴役
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尤其把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描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认为:“社会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从奴役制中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
”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残留进行表述,而《手稿》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思想彻底展开了道路,而在《提纲》中,真正概括了唯物史观思想。
就像恩格斯所说:“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提纲》内容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充分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唯物主义观念,成为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1卷第1章中,充分论述了唯物史观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些“一般意见”,即对“个别代表人物进行专门批判之前”,这就说明在进行批判时,应本着自己的观点来了解和说明以后每一种批评意见。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进行正面阐述的重要文献,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1卷第1章,而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即《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的诞生,深深影响着人类思想的发展。
正如李大钊所说:“到了马克思,才把历史真正意义发明出来,我们可以从他的唯物史观的学说里看出。
”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1.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德意志”的哲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基于对人的基本社会意识的考察,基本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从德国人的立场上来分析,对于德国的玄想家们之间的吵闹,不论是基于施特劳斯,还是施蒂纳的言论,他们的基本理念都是宗教信仰。
第二个方面,基于对每一个个体的社会意识的考察分析,以此确定每个个体的社会意识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当人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就会获取一定的独立性。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社会意识是动物式的,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人的社会意识也是在逐渐变化的,并开始具备的一定的独立性。
如果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出现了相互背离的情形,这就深陷到历史的唯心主义当中去了。
2.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发现
从唯心史观可知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人们在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的推动下,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唯物史观发现了社会历史最深处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把历史发展的四个要素进行了梳理,发现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从以下要素分析。
(1)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吃、喝、住、穿及其他一些东西。
(2)为了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
(3)人口生产。
其往往表现为双重关系,即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等,具体指生命的生产:第一方面,通过劳动而得到自己生命的生产;第二方面,通过生育而得到他人生命的生产等。
(4)在人们之间存在的物质联系,也就是在生活、生产中所形成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而需要和生产方式往往决定了这种联系;对于这种联系,采取的形式越来越新,因而,显示出“历史”特征。
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四个要素的梳理的基础上,使得物质资料的生产、再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形成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力或者在人和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同时,体现出双重关系,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三、总结
社会上的一些关乎执政党的生存与灭亡的事情,都是和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联系的,执政党最大的敌人就是腐败,因此,作为共产党人,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反腐败。
因此,对于共产党人,不论其从事的是何种职业,都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做事。
参考文献:
[1]关园.论“现实的人”的含义及其意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解读[J].决策探索,2015(12).
[2]韩庆祥.哲学发展:“经典文本”与“现实逻辑”——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J].哲学动态,2015(9).
[3]张传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的思考——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J]. 哲学动态,2010(2).
[4]魏小萍.关于唯物史观理论的再认识——根据对《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试行版)的重新解读[J].哲学研究,2009(3).
[5]王东,吴敏燕.唯物史观原生形态结构新探——《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新解读[J].东岳论丛,2009(9).
[6]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