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大肠癌的纳米药物及其载体进展论文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靶向抗肿瘤药物特有的性质解决了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的缺陷,使得抗肿瘤药物的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键词:靶向抗肿瘤纳米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目前在临床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还多数为非选择性药物,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正常组织和器官中也常有较多分布,常规治疗剂量即可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不能耐受,降低药物疗效。
靶向制剂是以药物能在靶区浓集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制剂的总称, 属于第四代给药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rm, DDS) 。
靶向制剂给药后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药物载体系统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集,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乃至数百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减少药物对非靶向部位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并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这种治疗方法即被称为肿瘤靶向治疗。
现今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靶向纳米药物的定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定义:在疾病治疗、诊断、监控以及生物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药物称为纳米药物,其表面经过生物或理化修饰后可具有靶向性,即成为靶向纳米药物。
2 靶向纳米药物的特点基于纳米药物所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在药物和基因运输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缓释药物,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②可减少药物降解,提高药物稳定性;③可保护核苷酸,防止其被核酸酶降解;④可提高核苷酸转染效率;⑤可建立新的给药途径。
而靶向纳米药物除这些固有优点以外,还具有:①可达到靶向输送的目的;②可在保证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减少给药剂量,进一步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优点。
生物靶向纳米药物和磁性靶向纳米药物是目前靶向纳米药物研究的两大热点,并且都已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3 靶向纳米药物的分类3.1被动靶向制剂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微粒的大小在011~3μm。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显著进展。
在过去,放疗和化疗是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但其存在的副作用和限制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热点。
而纳米药物的关键在于其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通过利用多种载体将药物精确输送至病灶,可以大大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一、纳米药物的优势纳米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而成,具有许多传统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纳米颗粒大小具有尺度效应。
纳米颗粒比普通药物小很多,能够更容易地渗透至肿瘤组织中,而不会被正常组织过滤掉。
其次,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
药物载体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不会被排斥。
最后,纳米药物具有特异性。
纳米药物可以通过特定的靶向分子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确识别和定位。
二、纳米药载体的类型纳米药物的药物载体是纳米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类型的药物载体对纳米药物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蛋白质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等。
1、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微小球形结构,可用于携带各种药物。
脂质体具有尺度效应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稳定地携带药物并减少药物的毒性。
同时,脂质体能够通过改变其表面组分实现对靶向分子的选择性结合,因此在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蛋白质纳米粒子蛋白质纳米粒子是由蛋白质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纳米粒子。
这种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且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
除此之外,蛋白质纳米粒子还具有天然的靶向性质,可以通过特定靶向分子识别肿瘤细胞并实现精确的靶向治疗效果。
3、聚合物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是由多种合成材料组成的一种纳米粒子,其在靶向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纳米技术不但作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兴科技之一,也为攻克许多医学难题带来了新的福音和希望。
而纳米级生物技术正日渐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继放疗、化疗后又一不可忽视的有效疗法,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和全新功能。
本文在肿瘤靶向治疗定义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级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标签:纳米;肿瘤;靶向治疗Nanotechnology in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umor targeted drugs QIN Mu-ting,CHENG Wen.The Fo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0,China【Abstract】Nanotechnology had certain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ffering profound potentials in addressing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es in medical world.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biological research presents great opportunities in tackling tumor with nove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developing into an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ool tha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d the notion of Nanoparticle targeted therapy in tumor studies and elaborate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the system of Nanomaterials as vehicles for target drug system which explores nanotechnology in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umor targeted drugs.【Key words】Nanoparticle;Tumor;Targeted therapy纳米靶向治疗基于借助直径1~100 nm之间纳米级微粒为载体,将治疗目标限定于疾病或潜疾病细胞,可提高疗效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高表面积与尺寸可控性使得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等领域有了不同于传统药物的独特的优势。
靶向治疗则是指将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分子靶点等,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近几年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纳米药物的制备纳米材料经过改性可以使它们更适合药物载体的应用。
研究者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以增强它们的生物相关性,从而在体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通透性。
其中最常见的修饰方法是聚乙二醇化(PEG)和细胞膜包被技术(CBP)。
PEG的引入可以减少药物的清除率,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而CBP则是利用细胞膜来包覆纳米粒子,使其在药物传递中具有与人体更加相近的表面性质,避免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二、纳米药物的应用1. 抗癌治疗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是人们最为熟知的。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靶向治疗作用于癌症细胞,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协同抗癌。
例如传统药物由于药物粘度的限制并不能到达它们应该治疗的部位,而纳米药物的尺寸可以使药物穿过血液-脑屏障,协同抗癌。
2. 造影剂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比其他物质更好的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等。
与光学材料不同,纳米材料可以增强医学成像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研究。
三、靶向治疗的原理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抗体、多肽和小分子等物质作为靶向物,发掘癌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和分子靶点,达到准确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是仅作用于有病细胞,不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的一种治疗方式,因此在治疗期间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
靶向治疗常见与癌症的治疗,例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KRAS突变的结直肠癌等。
四、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结合由于纳米药物能够高效靶向并释放药物,抗癌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新的纳米颗粒和靶向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以克服癌症治疗时面临的困难。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04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 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成果
成功利用纳米载药系统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
通过特殊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准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内,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实现了对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有效控制
通过纳米载药系统,医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药物释放的部位和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通过精确的药物输送, 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从而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副作用。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多功能修饰
将多种修饰方法结合使用,实现纳米载药系 统的主动靶向、物理靶向和化学靶向等多重 功能。
纳米载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估
稳定性测试
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等手段,评估纳米载药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对药物释放 行为的影响。
安全性评估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估纳米载药系统对机体的安全性,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免疫原性、 生殖毒性等。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优势
精准度高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包裹药物, 通过被动或主动靶向作用,实 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投递。这 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 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药物剂量可控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药 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避免 传统给药方式中药物剂量波动 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减少传统化疗方法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在现代医学领域,纳米技术的兴起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靶向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优势、类型、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纳米药物的优势纳米药物之所以在靶向治疗中备受关注,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纳米粒子的小尺寸使其能够轻易地穿透生物屏障,如血脑屏障,从而将药物输送到传统药物难以到达的部位。
其次,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识别,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此外,纳米载体能够保护药物分子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二、纳米药物的类型1、脂质体纳米药物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囊泡结构,能够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通过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特定的配体,如抗体或多肽,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传递。
2、聚合物纳米药物聚合物纳米粒子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这些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3、无机纳米药物无机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等,在纳米药物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可用于光热治疗;磁性纳米粒子则可以在外部磁场的引导下实现靶向定位。
三、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1、肿瘤治疗肿瘤是纳米药物靶向治疗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纳米药物可以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等,实现精准的药物投递。
例如,抗体偶联的纳米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将细胞毒性药物直接递送到肿瘤内部,发挥高效的杀伤作用。
2、心血管疾病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纳米药物可以靶向作用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修复和再生。
同时,纳米药物还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中的作用及发展
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中的作用及发展近2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医疗技术的提高,肿瘤治疗仍旧是医药史上一座难以跨过的险峰,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道,全球有960万人死于癌症,并新增癌症患者1810万例,癌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实体瘤的早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和放疗,当肿瘤发生转移时多以化疗为主。
传统的化疗手段缺乏特异性,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可造成杀伤作用,毒副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纳米技术的火热进展,医药领域也迎来又一波发展浪潮。
纳米诊断技术,靶向治疗,超分辨成像陆陆续续相继问世,给很多医学诊断治疗与生物医学的研究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而纳米药物更是医药研究者研究的热点。
纳米药物是指药剂学中的纳米粒或称纳米载体与纳米药物,其尺寸界定于1-1000nm之间。
其中纳米载体是指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
为药剂学,尤其是肿瘤治疗上,纳米载体的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制剂的载药量,且靶向性强、生物安全性较好的优势,更是不可或缺的给药方式。
本文将就纳米载体以及其在肿瘤靶向定位给药上的应用进行论述。
1靶向定位给药首先,靶向定位给药指的是靶向治疗中的给药方式。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而肿瘤领域的靶向定位给药,即设计出的特异性与致癌位点相结合发挥作用,使相应的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到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细胞的给药方式。
不同于常规化疗利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免疫细胞和正常组织一同破坏,玉石俱焚。
药物靶向治疗既传承了化疗全身治疗的优势,又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
身体条件差的晚期肺癌患者也可耐受。
靶向药物原理是根据临床需要,通过选用对机体各种组织或病变部位亲和力不同的载体制作载药微粒,或将单克隆抗体与载体结合,使药物能够输送到治疗期望到达的特定部位,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药物载体和影像学标记物,已经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背景介绍肿瘤是当今世界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伴随着副作用的增加,无法准确靶向肿瘤细胞,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能减少治疗副作用的新型治疗手段迫在眉睫。
二、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粒径和表面性质的新型材料,具备了许多特殊性质,使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1. 药物载体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将治疗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实现精确靶向给药。
纳米材料的小粒径和大比表面积使其能够穿透肿瘤组织,将药物直接释放在肿瘤细胞内部,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2. 影像学标记物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具有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
同时,将纳米材料与特定的荧光染料或造影剂结合,可以用于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3. 磁性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具备了独特的磁性特性,可以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对其进行定向移动。
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磁性纳米材料还可通过热疗的方式对肿瘤进行破坏,对深部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 其他应用除了以上几种应用,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光热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通过将基因载体与纳米材料结合,可以实现基因的精确传递,并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纳米材料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将纳米颗粒吸附于肿瘤细胞上,并利用光热效应将肿瘤细胞破坏。
另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三、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前景纳米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1. 引言1.1 纳米药物的概念纳米药物是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其特点是具有纳米级别的粒径大小和特殊的结构形态。
纳米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体内,可以更好地穿透生物体内的屏障,如细胞膜、血脑屏障等,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更高的药物负荷量、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好的靶向性以及更低的毒副作用。
目前,纳米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缓释释放、增强细胞内摄取等功能,从而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药物将在抗肿瘤药物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1.2 肿瘤治疗的挑战肿瘤治疗的挑战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治疗方法对于一些复杂和难治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晚期肺癌、胰腺癌等。
传统治疗方法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常常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容易产生耐药性,使得肿瘤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传统治疗方法在药物的输送和药物的靶向性方面也存在不足。
药物在体内的传输受到生物屏障的限制,很难达到肿瘤组织,导致药物的浪费和副作用的增加。
而且,药物的靶向性较差,对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的选择性不够明显,容易对健康组织产生影响,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
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存在许多挑战和不足。
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纳米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应用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
2. 正文2.1 纳米技术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涉及利用纳米尺度的材料和工艺来设计、制造和应用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纳米技术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纳米粒子载体:纳米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药效,同时还可通过调控粒子大小、形状和表面修饰来实现药物的靶向释放和增强疗效。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纳米药物是指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制剂,其粒径通常在1-1000 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许多优势,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纳米药物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许多抗癌药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通过将药物制备成纳米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同时,纳米药物还能够保护药物分子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其次,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传统的化疗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不仅对癌细胞产生作用,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而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等手段,实现对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靶向输送,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例如,通过在纳米药物表面连接特定的抗体或配体,可以使其与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精准的靶向治疗。
此外,纳米药物还能够实现药物的控释和缓释。
通过合理设计纳米药物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例如,利用纳米粒子的孔隙结构或聚合物的降解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持续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纳米脂质体是一种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它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能力。
纳米脂质体可以将抗癌药物包裹在内部,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地靶向肿瘤组织,提高药物的疗效。
纳米胶束是由两亲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它能够将水溶性差的药物包裹在疏水内核中,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粒子靶向、控释体系进行探索。载体材料必须是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类,可以为抗肿瘤药物治疗提供新
的具有靶向功能的药物。本文就近年来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肿瘤;纳米技术;药物载体
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60(2010)01一0090—05
万方数据
·92·
性,又具有良好的细胞膜穿透性,且容易被血浆中的溶解素 降解。另外,壳聚糖本身亦有抑癌作用¨“。
Lee等¨卅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包裹的是光敏剂原嘌呤 Ⅸ。该纳米粒载药量达到90%以上,平均纳米粒径为 290nm,在水溶液中能保持稳定1个月。体外实验显示光敏 剂稳定缓慢释放,在无照射条件下对癌细胞无杀伤作用,并 且观察到了细胞快速吸收光敏剂,在细胞中释放的光敏剂在 可见辐射照射下对细胞产生了高光毒性。荷瘤小鼠在体实 验显示了壳聚糖光敏剂纳米粒较游离光敏剂增强的肿瘤特 异性和增强的治疗效果。Mitra等Ⅲ。将低相对分子质量右旋 糖酐(DEX)链接DOX形成DEX-DOX复合物,再制成壳聚糖 纳米粒。小鼠的肿瘤培植实验显示了载药壳聚糖纳米粒抑 制肿瘤生长的显著效果。于江¨副在CS.PAA.EPI(壳聚糖.聚 丙烯酸一表柔比星)磁性聚合物微球在膀胱癌靶向化疗中的 应用基础研究中,制备的磁性CS.PAA.EPI微球直径200nm。 性质稳定、载药量高,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可以靶向至大鼠 膀胱,同时减少肝、脾等脏器的分布降低EPI的全身毒副作 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为膀胱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慕容等¨引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合成的磁性壳聚糖毫微粒的 粒径平均100~200hm,阿霉素吸附率4l%,使用该微粒经门 静脉给药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明显减轻了阿霉素的骨髓抑 制毒性,显著延长了荷瘤动物的寿命。
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药物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纳米药物载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正在广泛应用于靶向治疗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纳米药物载体的概念和种类纳米药物载体是指通过纳米技术手段将药物载入纳米颗粒中,并且具有稳定性和合理释放性的载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治疗需求,纳米药物载体可分为有机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胶束和无机纳米颗粒等几种。
有机纳米粒子是将药物封装在有机材料中,常见的有丝氨酸、聚乳酸等。
这些有机材料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
聚合物纳米胶束是利用水溶性聚合物形成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无机纳米颗粒则是以金属氧化物或者金属磁性材料形成的纳米粒子,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药物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治疗中的优势纳米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在靶向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靶向性强: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表面修饰,实现对靶标区域的选择性识别和定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积累性增强:纳米药物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粒径,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载荷和积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剂量和毒副作用。
3. 缓释性好: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材料,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机制,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4. 多功能性:通过修饰纳米药物载体的表面,可以实现药物的同步靶向和成像功能,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三、纳米药物载体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癌症治疗: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将抗癌药物封装在纳米粒子中,可以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率,并且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心血管疾病治疗:纳米药物载体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存在诸多问题和副作用。
而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就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一、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纳米载体实现药物的精确输送至肿瘤部位。
纳米载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及与药物结合能力强等特点,在药物传递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1. 通过纳米载体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率传统化学制剂由于其化学性质以及颗粒大小等原因,在体内容易遭受分解或排泄,导致药效低下。
而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封装药物进入载体内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
2. 实现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治疗纳米载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针对肿瘤细胞的精确释放。
例如,通过改变载体表面的功能基团,使其在血液循环中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并迅速清除,从而达到更长时间地保持在血液中。
而当纳米载体进入肿瘤组织后,则会受到靶向生物分子或表观特性的作用,从而发生定位至肿瘤组织、释放药物的效应。
二、纳米技术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在纳米技术的辅助下取得了潜在突破。
1. 纳米光敏剂协同治疗纳米光敏剂是指一种带有特定功能,能够吸收外界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活性氧等形式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纳米颗粒。
纳米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纳米载体介导的光敏剂输送纳米载体不仅可以用来输送药物,在光动力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光敏剂封装进纳米载体内部,在输送过程中保证其稳定性,并实现对肿瘤组织的定向释放。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光敏剂的生物利用率,并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效果。
三、其他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纳米载体和纳米光敏剂,在肿瘤靶向治疗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应用。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小的尺寸、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生物学特性,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首先,纳米药物具有优异的靶向性。
由于癌症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存在生物学上的差异,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其表面性质、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等方式,实现对肿瘤组织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例如,通过修饰纳米粒子的表面,可以引导药物准确靶向到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其次,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特性。
传统的药物治疗存在局限性,如药物的快速代谢和降解,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浓度无法维持在有效水平。
而纳米药物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包裹方式、释放速率和机制等方面,实现精准的药物释放。
这种针对性的释放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此外,纳米药物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由于癌症治疗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周期,药物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纳米药物可以通过封装和保护药物,阻止其与环境中的因素相互作用,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
这样,即使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也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药效,提高治疗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另外,纳米药物还能通过增强药物疗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与肿瘤组织相互作用,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渗透。
纳米药物也可以作为光热治疗、放射性治疗等辅助治疗的载体,提高治疗的疗效。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通过靶向免疫细胞,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然而,纳米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纳米药物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虽然纳米材料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其对机体的长期影响和潜在的毒性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
多功能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功能纳米载体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作为一种具备多种功能的纳米材料,多功能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多功能纳米载体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其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中的前景。
多功能纳米载体,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承载药物并具备其他功能的纳米材料。
多功能纳米载体可以通过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具备药物传递、靶向治疗、图像诊断、光热疗法等多种功能。
这使得多功能纳米载体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药物载体,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实现个体化的治疗。
首先,多功能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中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传递是指通过合适的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部位,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的不稳定性、药物的副作用等。
而多功能纳米载体可以通过调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实现药物的控释。
此外,通过改变纳米载体的大小、形状、表面性质等参数,可以使其具备特定的生物分布和组织选择性,从而实现靶向传递。
因此,多功能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次,多功能纳米载体在靶向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靶向治疗是指将药物精确地送达到疾病灶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多功能纳米载体可以通过修饰特定的靶向配体,使其在体内精确地识别和结合到靶向部位。
此外,多功能纳米载体还可以结合光、热、声等物理刺激,实现靶向的光热疗法。
这些特点使得多功能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例如,可以将纳米载体修饰成具有特异性靶向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配体,实现靶向送药,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此外,多功能纳米载体还可以用于图像诊断。
通过在纳米载体表面添加特定的荧光标记物或放射性元素,可以使纳米载体在体内成像,并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这种荧光成像或核素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疾病发展的重要信息,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靶向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纳米颗粒载体研究
靶向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纳米颗粒载体研究癌症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治疗癌症的常见手段之一就是化疗。
但是,传统的化疗方案往往会导致许多明显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一些药物在进入肿瘤细胞之前就被机体代谢或被排出,造成有效药浓度过低,也就会影响疗效。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颗粒成为一种有效的载体来运输药物。
它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还可以针对肿瘤生物标志物,实现精准靶向输送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靶向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纳米颗粒载体是一种最新的研究方向。
在这方面,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好的药物载体。
研究表明,较小的纳米颗粒更容易穿透肿瘤组织,而具有较长循环时间的纳米颗粒可以在血液中停留更长时间,以增强药物吸收和提高靶向细胞的效率。
一些研究团队正在探索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皮肤贴片,通过载药纳米颗粒的渗透,来直接输送药物到肿瘤区域,而无需注射。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消除传统注射方法中的疼痛和不适感,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来增强其作用。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特定的配体,例如抗体和小分子,来精准地将纳米颗粒定位到目标癌细胞。
这可以确保可靠地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内,而不是附近的健康组织内。
目前,靶向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纳米颗粒载体已在某些临床试验中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载体的疗效和生物安全性都非常好。
但是,这种治疗手段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更多的工作还需要在纳米颗粒的设计、加工、表面修饰等方面进行。
总的来说,靶向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纳米颗粒载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药物输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减少化疗的副作用,对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继续探索这种治疗手段的研究和开发,有可能开创出独特的癌症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学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药物传递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纳米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在靶向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纳米药物载体,简单来说,就是将药物包裹或负载在纳米尺度的材料中,这些材料可以是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金属纳米粒等。
它们的尺寸通常在 1 1000 纳米之间,由于其微小的尺寸,能够在体内实现独特的分布和作用方式。
在靶向治疗中,纳米药物载体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其能够增强药物的靶向性。
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存在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难以集中在病变部位的问题,这不仅导致药物疗效不佳,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而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特定的分子,如抗体、配体等,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病变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实现精准的靶向输送。
例如,对于肿瘤细胞,纳米药物载体可以修饰上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抗体,这样在进入体内后,就能像“导弹”一样准确地找到肿瘤组织,将药物集中释放,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除了提高靶向性,纳米药物载体还能够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许多药物由于自身的化学性质,在水中溶解度低,这严重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
通过将这些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可以增加其在水相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同时,纳米载体还能够保护药物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如酶的降解、pH 值的变化等,保证药物在到达作用部位之前保持活性。
纳米药物载体在血液循环中的长循环特性也是其在靶向治疗中的重要优势之一。
正常情况下,未经修饰的药物颗粒很容易被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导致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较短。
而纳米药物载体经过表面修饰,如聚乙二醇(PEG)化,可以减少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延长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从而增加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的机会。
在实际应用中,脂质体是一种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
它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类似于细胞膜的结构,能够很好地包裹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各种癌症类型的不断增加,肿瘤治疗也发展出了多种手段,其中纳米载药系统便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治疗方式。
纳米载药系统指的是将药物通过纳米材料载体装载到体内,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可以实现对肿瘤的定向治疗,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危害,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
本文将对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纳米载药系统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纳米载药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将药物精确地传递到癌细胞的位置,减少药物对身体健康组织的影响,因此副作用大大降低。
其次,纳米载药系统的材料本身可以保护药物,避免药物过早被分解或被代谢,延长药物清除的半衰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由于纳米载药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载体的形态、尺寸、表面性质等参数达到优化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维持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纳米载药系统的类型目前纳米载药系统主要有脂质体、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纳米纤维、核酸纳米颗粒等几类。
其中脂质体是最早研究的一类纳米载药系统,其主要成分是磷脂类物质,其空心结构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内部,形成具有高稳定性的纳米颗粒。
聚合物纳米颗粒是另一种常见纳米载药系统,其主要成分是水溶性聚合物,其结构也可用于将药物封装在内部。
金属纳米颗粒则是利用金属的物理特性来实现药物载体的制备,具有高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
纳米纤维则以其形状上的优势来实现对药物的包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肿瘤。
核酸纳米颗粒则主要是利用DNA 和RNA等生物大分子作为载体,具有设计灵活,生物安全性好等优点。
三、纳米载药系统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从最初的药物封装到现在的靶向化技术,纳米载药系统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已经不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研究方向:1、核酸纳米颗粒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RNA干扰技术和CRISPR-Cas9等新兴技术,通过核酸纳米颗粒将功能RNA和DNA序列传递到体内,以达到直接干预肿瘤基因的目的。
靶向癌症细胞的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的研究
靶向癌症细胞的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的研究目录:一、引言二、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的研究现状三、癌症细胞特异性靶向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的技术策略四、相关靶向纳米粒子药物研究进展五、未来展望六、结论一、引言近年来,纳米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其中包括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在癌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纳米粒子药物的传递技术可以将药物溶解在纳米粒子中,通过纳米材料提供的增加药物稳定性和特异性靶向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的研究现状纳米粒子药物传递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纳米粒子药物传递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癌症治疗领域,其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纳米粒子药物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从而提高药效。
三、癌症细胞特异性靶向纳米粒子药物传递的技术策略癌症细胞特异性靶向纳米粒子药物传递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
该技术能够把药物精确地传递到癌症细胞或者癌症组织的靶点上,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防止毒副作用。
主要策略包括:1、表面修饰:通过改变纳米粒子表面化学性质,实现靶向癌症细胞的目的。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靶向分子直接修饰到纳米粒子表面;另一种是通过聚集素等还原性氨基酸纳米粒子,实现阴离子交换,将靶向分子直接吸附到纳米粒子表面。
2、活化能增强:利用纳米粒子自身特性提高活化能,从而实现靶向癌症细胞的目的。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靶向分子的特异性结合,使得纳米粒子能够快速靶向癌症细胞;另一种是利用光、磁等外部刺激,通过规定刺激条件,实现靶向癌症细胞的目的。
四、相关靶向纳米粒子药物研究进展在靶向癌症细胞纳米粒子药物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包括表面改性、局部控释、核酸递送、生物成像、纳米酶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颜世能等’14一检测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对SW480结肠癌细胞株的毒性作用,并验证其长效 性和缓控释作用,结果表明,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 质体具有长效性,缓释稳定性,其生物利用度优于一
般奥沙利铂药物的应用。Grag等。1纠制备的聚乙二醇 修饰的脂质体装载5.氟尿嘧啶后证实对结肠癌的治
用和增加载药纳米粒在机体的循环时间,提升药物的 效用部分在靶部位的浓度达到低毒增效的作用。目 前,载药纳米粒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治疗研究,何秉 等‘。应用半乳糖基壳聚糖纳米材料与5.氟尿嘧啶(5一
内结肠肿瘤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为一种
新型的药物载体系统,BNP是一个潜在的有前途的靶 向治疗结肠癌的纳米药物。钟玲等’9 o制备的转铁蛋 白受体特异结合肽啊修饰载紫杉醇纳米粒经实验证
can
a
killing effect.In
recent
years,all kinds of new
nano
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which
in
be targeted to the tumor tissue,SO i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株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李瑶等Ⅲo制
万方数据
圈匪处型堂苤查!Q!!生!旦笠塑鲞筮!塑
[20]Uno
M,Shimada K,Yamamoto Y,el choIa“giocarcinoma: a1.Periductal
a rare
!!!!望尘!!!!』业婴型!!!!r显型
!!!型!翌!!!!:!!!:塑:盥!.!
infiltrating
1 194.DOI:10.1007/s00595—012-0145—5.
组织和细胞也有较大损伤,因此,寻找具有肿瘤靶向 性、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过100万例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其中约1/4的患者在
DOI:10.3760/cma.j.issn.1673-4203.2016.02.016
近年来,各类新兴纳米材料不断涌现,由于载药纳米
作者单位:200062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潘刚、殷佩浩);200065上海,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 (范跃祖) 通信作者:殷佩浩.Email:yinpeihaol975@hotmail.con
drug therapy and its carrier of colorectal
General Surgery,Putuo Hospital
Pan铂昭,Yin
of
Peihao+,Fan Yuezu.Department of
Medicine,200062,China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粒可借助特异性的表面化学结构远距离靶向定位于 肿瘤组织,因而它在肠道肿瘤中的治疗尤其是伴有转
移的肠道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旦筮塑鲞筮!塑
1
!!!!!!尘塑!!』业!!!!!!!!r显型
壁!型!型!!!!:!!!-箜z塑旦墨
纳米药物治疗大肠癌的研究 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粒的粒径更小、表面活性
包括有机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和无机纳米药物载体 两种大类。
2.1
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PAMAM 能够避免被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增加了生物相
容性,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及作用时间,对结肠 癌细胞的作用更加明显。Pramod等¨o制备的双重多
纳米载体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是目前医学方面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一个大
type of intrahepatic without any apparent
macroscopic type
(收稿日期:2015—10—15)
mass[J].SurgToday,2012,42(12):1189.
靶向治疗大肠癌的纳米药物及其载体进展
潘刚殷佩浩+ 范跃祖
【摘要】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发病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早期较难发现,
【关键词】
纳米药物;纳米载体材料;大肠癌;综述;药物载体;发病率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 者”(B—X-7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院级课题(2013ZDl941)
Advances in targeting
cancer
nano
体地了解有机高分子纳米载体材料,现将这些材料分
类如下。
2.1.1
米结构脂质载体和脂质体。该类载体制作工艺简单,
普通聚合物纳米粒
000
聚合物纳米粒是指粒径
性质稳定,并且具有较良好的缓释作用,主要用于低
溶解度药物的载药,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抗癌药物的
大小10~l
nm,基质组成以有机高分子聚合材料
为主要成分,一般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 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例如壳聚糖(chitosan)、明胶 (gelatin)、白蛋白(albumin)等天然高分子材料,聚乳 酸、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Poly
(RGD)修饰的载蟾毒灵多级靶向纳米粒与等剂量的
蟾毒灵单药相比较,对裸鼠肠癌肿瘤作用更明显,结 果显示裸鼠生存期延长,解剖裸鼠发现肿瘤组织重度 坏死。胡送娇等∞1制备的ir—bufalin—mPEG—PLGA— PLL.cRGD纳米粒能更有效地靶向大肠肿瘤组织,有 助于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Qiang等。7 o制备的蟾蜍
灵聚醚酰亚胺纳米粒子,药物有效成分分布均匀,稳 定,具有缓释和靶向作用,可以显著抑制大肠癌转移。 PeihaO等旧j制备的mPEG—PLGA.PLL.cRGD蟾毒灵 纳米粒(Bufalin nanoparticles,BNP)证实对体外和体
更高、催化作用与附着能力更强,因而它具有许多优
于一般药物的特点,纳米药物是通过增强药物靶向作
Traditional Chinese
Corresponding author:Hn Peihao,Email:yinpeiha01975@hotmail.com
【Abstract】Colorectal
tations stage tumor
cancer
is currently the world’S founh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s,the early clinical manifes—
oparticle,SLN)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纳米载药 系统,它的载体是人工合成或天然的同体脂质,药物 包裹或吸附于脂质粒中,是一种胶体给药体系。SLN 具有优良的缓释作用,对难溶性药物和基因药物包裹 的作用尤为明显。姜欣等。161采用溶液扩散法制备的 包载环孢霉素A(SLN—CsA)与紫杉醇(PAC)固体脂 质纳米粒,证实SLN—CsA联合PAC对CCLl87细胞
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nlin School of Shanghai
Medicine(B—X-72);Patuo
Hospital,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spital Level
Subject(2013ZDl941)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发病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分
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发现时因为有远处转移而无手术指征。将近一半的 患者进行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而死亡。因而化疗、
然而,大肠癌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确
诊的大肠癌患者往往处于进展期。全世界每年有超
放疗、介入治疗等方法成为中晚期患者主要治疗措 施。化疗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对正常的
FU)合成5.氟尿嘧啶纳米粒,治疗结肠癌模型,实验 证明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纳米粒材料具有提高机体 免疫功能,降低5.Fu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Mak— simenko等悼。制备的SQ.gem/isoCA一4纳米复合物用 于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治疗效果显著。 梁桃等旧。制备的三氧化二砷纳米粒通过抑制增殖,诱
糖纳米囊泡载阿霉素和喜树碱药物协同杀伤结肠癌
细胞,结果证实效果更强。 2.1.2纳米脂质体是一种以生物及组织相容性较 好的脂质材料为载体,将药物溶解包裹或吸附在纳米 颗粒表面的新型载药系统。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纳
类,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突出优点
是优良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为了更全面,具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colorectal
【Key words】
Practice Training
Nano medicine;Nano carrier material;Colon cancer;Review;Drug carriers;Incidence
Fund program:“The twelfth five year”Key
Subject(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Gener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CA)、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glycolic
acid,PLGA)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很多已经被
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同时,载体材料还可以被进一步
疗作用明显。另外,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