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doc
(完整word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心理学名称。
所谓“个体”,并不是指个人主义或自我中心,而是强调人的社会情感和一体性,强调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只有通过对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才能理解个体。
他侧重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神经症的成因与防治的心理学体系。
是精神分析内部向弗洛伊德开战的第一个理论体系,对精神分析由生物还原论的本我心理学转向社会文化取向的自我心理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从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过渡的中介。
阿德勒是最早与弗洛伊德决裂另创自己理论的精神分析学家。
他的个体心理学对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和儿童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阿德勒的生平阿德勒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地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一生!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从小驼背,行动不便,这使他在蹦跳活跃的哥哥面前总感到自惭形秽,老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5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使他丢掉小命,痊愈以后,他便决心要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但阿德勒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努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成了优等生。
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8年阿德勒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他帮助组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
1907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明确揭示了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
1911年,他辞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一职,退出精神分析协会,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不久,阿德勒组建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年改名为“个体心理学"。
他致力于把自己的理论与儿童抚养和教育的实际相结合。
1920年,他与他的学生一起在维也纳30多所中学开办了儿童指导诊所,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有自己的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引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 lf re dA dl er)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重要心理学家,他以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而闻名。
个体心理学旨在解释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方式,并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目标导向性。
本文将介绍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1.主体性与目标导向性阿德勒认为人类是独立思考、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的主体。
他强调每个个体都追求目标,并通过自我超越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体心理学将目标导向性视为人类行为的核心动力,个体通过追求目标来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2.力量与弱点的统一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类行为中力量和弱点的统一性。
阿德勒认为人类常常通过超越个人的弱点和挑战来获取力量和成长。
他强调每个个体都有能力克服困难,发展自己,并在社会中取得成功。
3.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社会的紧密关联。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他们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的影响。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常常源于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问题。
4.力量和权力的平衡阿德勒主张社会中的平等和民主。
他认为个体不能仅仅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应该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
他提倡建立平衡的权力结构,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5.具体目标的重要性个体心理学认为具体目标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阿德勒认为个体往往以达到某个特定目标为导向,这个目标通常与个体的幸福和满足感密切相关。
个体通过设定具体目标来驱动自己行动,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结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体性、目标导向性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克服困难和实现自身潜力的能力。
个体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综合和细致的心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和行为。
了解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观点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方招,19岁, 湖北罗田县 人,长江大 学文理学院 广播电视学 专业大一学 生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生命意义的形成
成长期儿童的经历以及对这个经历的诠释。 6岁以前,个体形成独特的生活风格,这种
生活风格影响Biblioteka 对生活事件的诠释。追求优越
一个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不断产生自卑感, 同时又不断地进行补偿的人,他要达到的 目的是什么呢?
人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地位, 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优越,这种动力 叫做追求优越。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追求优越的两种方式
1、追求个人优越(错误的方式) 一个人一心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 生活风格,根据此生活风格而形成人生目标,但 每个人的生活风格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人生目 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 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 心理学”。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1、生活风格 2、生命的意义 3、自卑感与优越感 4、人生目标 5、社会兴趣 6、创造性的自我
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人言过其实,骄傲 自大、自以为是。他们缺乏社会兴趣,令 人讨厌。(优越情结) 伪君子:有意或无意地披着关心社会的外 衣,掩盖自我中心之实。 个人成就不等于心理健康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希特勒性格特征分析
一点点加高鼻子 即使在夏天也不穿短袖衫 对动物充满仁爱 他对别人的手指着迷 午夜飞车 对长桌特别感兴趣 爱上“嫡亲外甥女”
个体主义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哲学大师阿德勒简介
目录
[隐藏]
∙ 1 教育和学习
∙ 2 早年生涯
∙ 3 阿德勒人类个性的理性接近
∙ 4 阿德勒成为精神病学众所周知的人物∙ 5 关于同性恋
∙ 6 移民与早逝
∙7 出版物
o7.1 作品年表
∙8 外部链接
[
学以及精神疗法的风格体现。
同时亦有各种不同地方的组织以阿德勒学说为基础定位社会个体以及福利。
[编辑]出版物
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是1927年出版的《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与《理解人性》。
在华盛顿阿德勒研究会出版了十二册的《阿德勒临床选集》包含了他自1898年至1937年的著作,其中《神经症的特性》一书被重新翻译,并在选集第一册中作为最重要文献刊登。
[编辑]作品年表。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课件
02
集体心理对个体心理产生影响,个体在集体中 会受到集体情绪、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03
个体心理与集体心理相互影响,个体在集体中 的行为和决策也会对集体心理产生影响。
03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追求优越性
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性的过程是个人不断克服自卑 感、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种自卑感可 能来源于个人的生理缺陷、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方 面。
实证研究的缺乏
相较于其他心理学派系, 阿德勒的理论缺乏足够的 实证研究支持,这使得其 理论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对遗传因素的忽视
阿德勒的理论过于强调环 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而 忽视了遗传因素的作用。
对阿德勒理论的批评与反驳
过于强调社会因素
批评者认为阿德勒过于强 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的 影响,而忽略了个人内在 心理过程的作用。
补偿是指个体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陷时所采取的行动和策略,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心。例如,一些人可能会在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加倍努力,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04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个体发展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提倡通过合作和鼓励来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
自卑感,追求更高的目标。
阿德勒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作用,认为个体的社会关系和 人际关系对其心理发展有着重要
影响。
阿德勒的学术贡献
阿德勒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个体心 理学领域,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 的理论,如“自卑感”、“社会利益 ”、“自我超越”等。
阿德勒的学术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研究 和应用,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ppt课件
第十一章 阿德勒个人心理学
➢ 虚构论 ▪ 塑造人格不是现实而是人们对于它们本身以及未来目标的主观信念。
▪ 虚构的东西塑造了人格,人更多是被虚构的东西或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被过 去的经历所激发。
▪ 人最重要的虚构物就是追求优越或成功的目标。
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为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奋斗”
▪追求优越不等于自我的成就,只限于追求个人优越的其实是神经症患者,他 们追求超越他人的个人优越 ▪真正的优越是由高度发展的社会关注所激发的追求所有人的完善,这是健康 人的优越,特称为追求成功。
(二)知觉的主观性和生活目标
▪ 人的主观知觉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人格。
→自主创造:个体的生活风格大约在四、五岁确立,但它不是一种静止的结 构,而是始终进行中的自主创造过程,包括策略、规划、各种设计和行为等。
四种生活风格
▪ 支配- 统治型 他们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 索取型 依赖别人照顾他们。被娇纵的孩子。 ▪ 回避型 这样的人缺乏必要的信心解决问题或危机,不想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试图通过
▪ 个体心理学凸显了个体的认知变量和社会变量的维度。
▪ (一)理论概要 ▪ 1、人们对理想化目标的追求往往遭受挫折和失败,从而导致一种内在的自
卑感,使人痛苦、沮丧。 ▪ 使个人通过面对三种基本的生活任务的挑战而做出努力,融入社会,在人际
关系中找到生活乐趣:工作、爱情和友谊。 ▪ 脱离现实的虚构目标。 ▪ 咨询师的任务是祛除来访者的自我挫败性的虚构目标。
史铁生
张海迪
▪ (2)消极的方式: ▪ 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 曲解现实(自欺欺人) 超补偿作用:个人为了克服缺陷,付出过分努力。超补偿作用是神经症产生
人格心理学 阿德勒
奋斗的一生
1888年考入名校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97与俄国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婚
决
裂
辞职 退出
1911 三篇反对精神分析性倾向
SEX!
社会因素
• • • • • •
器官缺陷与补偿 自卑感 追求优越 社会兴趣 生活风格 创造性自我
1、器官缺陷与补偿
几乎所有人在生理上或多或少有缺陷,人会采取某种手 段或方式来加以弥补,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补偿的基本途径: 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 发展其他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Adler最重视、最独特的概念之一
上别人,甚至超越别人,这种赶超别人你努力倾向就是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具有两重性:
①一方面它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 ②一方面有的人会因为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 而产生“优越情结”。
4.社会兴趣理论
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以人具有 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 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取决于:儿童时代母子相互作用的程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老么:依赖,缺乏独立。
想想你自己?独生子女?
阿德勒的早期记忆与其生活风格
早期记忆
o 5岁时上学的路上…… o 克服恐惧感……
潜意识梦境分析
他认为意识和潜意识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潜 意识梦境也是个体生活风格的表现。通过梦的分析,也能 发现人的生活风格,揭示个体心灵深处为之奋斗的优越目 标。
作用: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独特的生活风格;
Adler的人格发展观
現 在 的 行 为
现在
理解人性—电子书
本文由petermars77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理解人性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阿德勒童年生活比较安逸舒适,但他自认为是不幸的:长相既矮且丑;哥哥体格健壮,而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五岁患肺病几乎丧生。
他的学说受了童年经历很大的影响。
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医生。
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请加入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起初,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直至提议由他代替自己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并负责该会会刊的编务。
1911年,他公开地批评弗洛伊德学说的错误,由于弗洛伊德在理论上坚持自己的观点,阿德勒愤而辞职,另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为精神分析学已为弗洛伊德所占有,阿德勒便称自己的体系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阿德勒1937年因过渡劳累心脏病突发去世。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类可以从整合与完整的观点来了解。
此种看法强调人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我们的未来方向远比过去重要。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
我们创造自己,而不仅受到幼时经验的塑造。
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人性观阿德勒抛弃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因为他认为弗洛伊德过于狭隘地强调生物本能的决定论。
虽然两人均认为六岁前的经验影响着成人后的发展,但阿德勒并不重视探索过去,他重视人们对于过去事件曾留下何种印象,以及这些印象会如何可持续地影响其日后的生活。
阿德勒
6
1912年阿德勒发表论文「神绊质性格」,推出自己的学说和主要概念, 奠定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戓期间,Adler担仸奥国军 队军医,戓后对儿童辅导产生关趣。1919年他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 心」,是维也那学校制度中第一所辅导诊疗中心,从事问题儿童及其 家人、学校教师的谘商工作,它相当亍现在的谘商中心,由医师和教 师共同参不。1924年在维也那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自此以后 几乎每年一次。1926年将个体心理学介绉到美国。1927年出版「个 体心理学的理论不实际」(其人格学说概观的代表)及「了解人性」。 1931年在维也那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1935年定居美国, 幵开业为精神科医师。1937年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亍过度劳累,心脏 病突发逝亍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7
在五个男孩与两个女孩的家庭里排行第三。他的一个兄弟早年夭折,他的童年也过得 不快乐,原因是体弱多病,1,死亡的恐惧感非常强烈。在四岁那一年,他差点死于肺 炎,当时自己及立志要当个医生。因为幼年时期体弱多病,母亲也就格外照顾,但随 着弟弟的诞生,他随即『失宠』,于是转而跟父亲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而不再那么亲 近母亲。阿德勒颇嫉妒大哥,两人从童年一直到青少年时期就维持着紧张的关系;此 外,他在幼年时期就有,2,深深的自卑感。很显然地,3,这些家庭与个人的经验,影响 着他后来所建构的理论。无论如何,他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命运是掌握在自 己的手中。阿德勒不是个好学生,其导师建议其父让他去当鞋匠,但是在奋发图强之 后,在班上的成绩终于名列前茅。大学就读维也纳大学医学系,起先主修眼科,后来 转往一般医学,最后则专攻精神科与心理治疗。就学期间,他对于无法医治的小孩疾 病有特别的兴趣,4,阿德勒关怀普通民众,并公开评论儿童的抚育实务、学校改革以及 导致冲突的各种偏见。不论是演讲或撰文,他都已简单、不带学术色彩的言语直抒己 见,使大众能了解与应用他的工业心理学原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役医官之后,他 在维也纳公立学校开创了许多儿童辅导诊疗中心,并致力于开始训练教师、社工人员、 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他首创在众多听众面前讲述生动的亲子关系,藉此训练专业人 员。他创立的诊疗中心越来越多,自己则不停地到处演说与进行示范的工作。在一九 二〇年代中期,他开始到美国演说,之后则不时地到处拜访与旅行。紧凑的行程持续 着到了一九三七年的五月二十八号在步行前往苏格兰的阿巴顿(Aberdeen)演讲的途 中,死于心脏衰竭。
人格心理学阿德勒之个体心理学
03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Chapter
追求优越性
追求优越性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个体通过不断努力超越 自己和他人,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个体追求优越性的动机源于自卑感,人们为了克服自卑感,会不断追求更 高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追求优越性是个体发展的驱动力,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潜能,推动 个体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研究展望
跨文化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阿德勒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和 应用价值,以检验其理论的普适性和文化特异性。
整合其他理论
未来研究可以将阿德勒的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以形成 一个更加全面和综合的人格理论体系。
实证研究的加强
未来研究需要加强实证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和测量来验证阿德勒的理 论观点,提高其科学性和可信度。
阿德勒早年曾学习医学,后来转向心理学领域,成为个 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德勒在1920年代开始在维也纳大学任教,并逐渐成为 欧洲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
主要贡献
01
阿德勒提出了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强调个体在 社会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
02
阿德勒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认为个体 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人格心理学阿德勒之个体心理学
汇报人: 202X-01-02
目录
• 阿德勒简介 • 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 阿德勒理论的应用与影响 • 评价与展望
01
阿德勒简介
Chapter
生平简介
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出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论共28页
阿德勒5岁时上小学,9岁时进入弗洛伊德14年前上过的中学。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 学习了有关心理学、哲学的知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
阿德勒生平
愿望达成的青年期及好友及老师弗洛伊德
后来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 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Raissa Tinofejewna)结了婚。
早先,弗洛伊德已经主张:补偿作用是由于要弥补性的发 展失调所引起的的缺憾。受了弗氏的影响,A·阿德勒遂提出 男性钦羡(masculine protest)的概念,认为不论男性还是女 性都有一种要求强壮有力的愿望,以补补偿自己不够男性化 之感。
阿德勒生平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②
以后A·阿德勒体会到: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 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信赖成人 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受成人的控制之故。当儿童们利用这 种自卑感作为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发展 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的 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 征,的一大贡献,可是却觉得它未谈及本我和超我而是个人在 追求优越地位时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
简历
中文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英文名:Alfred·Adler 籍贯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国籍 :奥地利 民族 :犹太人 出生年月:1870年2月17日 去世年月:1937年 职业: 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 称号: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社会兴趣:追求全人类生活和谐,友好相处, 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需求.此时,阿德勒 认为,个体的首要动机是渴望建立完美社会, 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完美化. 社会兴趣是一种遗传得来的潜能; 要完成人生的三大任务也要求个体必须具有社 会兴趣(1)职业任务;(2)社会任务;(3) 爱情和婚姻任务
人格动力 ——自卑感与虚构目的论
阿德勒强调未来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的作 用,但不否认过去经验对人的影响. 个体是由自卑感和不完善感推动的, 以其独特的生活风格为手段以实现某种 未来目标的,追求完美发展的人. 生活风格 自卑感 个体 未来目标
人格动力 ——自卑感与虚构目的论
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Freud Jung Adler 健康人与神经症患者对虚构目的或理想的态度: 健康人根据环境来改变其虚构目的或理想,仅 将其作为对付生活的手段;而神经症患者则将虚 构的目的或理想本身当作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 因此往往不肯放弃无法实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社会兴趣
影响社会兴趣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母子之间早期的交互作用. 母子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雏形,如果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积极的,合作的, 儿童就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如果母亲 将孩子束缚在自己身边,孩子就倾向于 将他人排斥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就会形 成低级的社会兴趣.
错误的生活风格
社会利益型 生活风格 统治—支配型 索取—依赖型 回避型
人格特征:生活风格(life style)
生活风格(life style):个人试图追求优越的手 段和方式.每个人追求优越的手段和方式各不 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格风貌. 生活风格的作用:决定个体注重生活的哪些方 面和怎样重视;赋予个体以同一性,它决定了 个体如何解决问题;决定个体观察到什么和忽 视什么;决定个体的未来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为一名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
后转向精神病学,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
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人道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戊的统一整体;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针部分各司其职。
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
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
通常,人能意识到行为的动机意识与无意识并非绝对对立。
对某些道理内容,如果我们意会到了,那么就是意识的;如果失于意会,那么就是无意识的。
意识的行为是人类主要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则认为无意识是人格的中心。
第四,阿德勒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人既然是有意识的、就能意识到未来的种种条件,制定某种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在心理学的广袤领域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理论和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出生于 1870 年的维也纳,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他从小身体孱弱,患有佝偻病,这让他在童年时期就经历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成为了他后来研究心理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阿德勒的理论核心之一是“自卑与超越”。
他认为,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都会体验到某种程度的自卑感,这可能源于身体的缺陷、家庭环境的不利或者社会地位的低下等。
但自卑感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相反,它可以成为推动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克服和超越这些不足时,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
他可能因为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而感到自卑,但如果他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残疾,努力锻炼,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具备出色的艺术才华或者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他就成功地超越了自卑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阿德勒还强调了社会兴趣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兴趣的人,能够关心他人的福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而那些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则往往会陷入自我中心的困境,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无法在社会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在教育领域,阿德勒的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不是过度保护和溺爱。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和潜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
同时,教育也应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心理咨询中,治疗师不仅仅关注来访者的症状和问题,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关系和社会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和潜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儿童教育心理学
二、社会情感需要
6. 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发展程 度。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 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 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
7. 个体心理学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 应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能更好为将来的生活准备, 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 关系。
(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 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 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第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 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的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相比成人 而言,就比较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就行教育,关注 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潘菽《教育心理学》)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D.P.奥苏伯尔)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4、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同时, 对于学校制度和那些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的学生的处理有着特殊的 意义。学校必须学会把儿童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视为有待 雕琢的璞玉。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判 断、评价特定的行为。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学校不应把特定的 行为当成孤立的音符来解析,而是要将它视为整个乐章的组成部 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
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
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
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
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
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
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
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阿德勒5岁时上小学,9岁时进入弗洛伊德14年前上过的中学。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幼时身体虚弱,四岁才会走路,五岁患严重肺炎,这一经历与他后来学医及形成其独特的心理学思想有关。
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为眼科和内科医生,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1914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在1922年至1930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
1934年定居纽约。
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
主要著作有:<<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57,1918)、<<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71,1919)、<<生活的科学>>(1969,1927,中译本为傅任敢译,1936)、<<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台湾中译本名为<<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1960)、<<神经症问题>>(1964,193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
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
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
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
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
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
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
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
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
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
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一面。
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
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
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
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
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
”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
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
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
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鉴于阿德勒在这个小群体中智力最为出众,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
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并负责该协会会刊的编务。
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一开始就潜伏着有朝一日会裂隙的危机。
阿德勒从一开始就不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两人之间也从未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正如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所指出的那样,阿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这位大师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的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此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
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
两人在理论方面分歧越来越大。
1911年,阿德勒连续发表三篇文章,阐述他对精神分析性倾向的反对。
两人的矛盾激化,最后阿德勒辞去协会主席之职,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使用了,1912年,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
从那时起,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一战期间,阿德勒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
以后,他又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中从事儿童辅导工作。
到20年代,阿德勒已是声名远播的人物了。
1926年,阿德勒应邀访美,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927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2年出任纽约长岛医学院教授;1934年他决定在美国定居,1937年,他应聘赴欧洲讲学,过度劳累的结果终于使得他的心脏病突发而死在苏格兰阿伯登市的街道上。
阿德勒一生写下了许多著作和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对非专业人员的公开演讲。
他的理论,在《美国个体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并通过美国个体心理学协会继续得到促进和发展。
“思想是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用在阿德勒身上却是极其贴切的。
我们透过他的生平可以明了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之来源。
兹举几例。
如:他在身体上的缺陷,使他日后观点中非常重视器官缺陷的研究。
写于1907年的其主要著作之一《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就是对此的探讨。
在后来的著作中他也不时回到这一主题。
如:在与哥哥的对比中,哥哥身体健康又受父亲宠爱,因此他深感自卑。
在以后的生活中,超越自卑以及与哥哥、同伴的竞争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这也使得他在日后提出自我与超越的主题,并把追求卓越与成就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需要。
可以说,自卑与超越的理论是他自己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
他本人正是通过自卑感补偿而获得巨大进步的人。
又如:当他5岁从死神中逃脱后,他决定日后成为一名医生。
这一生活目标的确立对他具有重要影响。
他说:“我确定了一个生活目标,借此理想而结束了对死亡的恐惧”。
由此他明了生活目的的重要性。
再如:从他童年的合群上,也不难明白他日后提出社会兴趣之概念的合理性。
另外,他对排行学的兴趣与观点也与他的成长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可以说,他的早期经历确实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观点,他在心理学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这些记忆中寻找到某些蛛丝马迹。
正因此,阿德勒虽然在后来抛弃了弗洛伊德的许多重要观点,但他却坚持了早期经历对人之重要性的观点,相信早期经验对个体性格甚至一生都具有重大影响。
他个人的努力与成功也使他坚信个体虽受环境之影响,但个体并非完全被动的,个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新做出自己选择的能力。
阿德勒的观点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影响颇大。
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阿尔伯特、勒温、马斯洛都对他与他的观点表示了好感。
1970年,马斯洛曾说:“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
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事实上,阿德勒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神经症的性格》(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18);《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生活的科学》(1927);《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神经症问题》(1932)等。
阿德勒理论的应用阿德勒的咨询模式乃属短期咨询,是成长模式而非医疗模式,故可应用于不同层次的人、不同型态的咨询情境。
许多咨询模式及治疗,如:儿童辅导、亲子咨询、家族治疗、婚姻治疗、团体咨询、儿童青少年个别咨询、文化冲突、矫正与康复咨询、药物滥用防范计划及社会问题等,举凡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及社会问题都有阿德勒的影子。
接下来,就其中的家族治疗与儿童团体咨询作较深入的介绍。
一、家族治疗1、目标:不在改变个人,而在教导家人如何共同生活。
刺激其社会兴趣并学会彼此鼓励,对家庭有一份归属感与责任感。
2、关键:观察家庭动力。
家庭动力包括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
家庭结构指家人各自所占位置及家人如何被放在一起。
家庭功能指家人间的互动及表现。
3、观察家庭动力的重点:(1)家人的距离与亲密度(2)家中成员的力量、权力分配(3)在家中不同的位置对彼此的期待(4)沟通的型态(5)家人对事情的“主观”解释二、儿童团体咨询1、理论基础阿德勒是第一位利用团体方式从事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的学者。
他认为人天生有一种“主动关心周遭人、事、物”的潜在倾向(他称之为“社会兴趣”),此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兴趣,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任何适应上的问题,都与儿童如何在团体中觅求归属感有关。
2、过程按阿德勒咨询模式的四阶段:(1)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可用游戏打破僵局,再使咨询师与儿童对团体目标有一致的认同,并提高凝聚力、归属感。
此阶段包括团体规则的说明,并承诺遵守。
(2)心理调查:探讨儿童对自己设定的生活目标,找出在其所处环境中,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首先搜集儿童的主动表现,如:他的抱怨、他的感觉、他的困扰、他的问题……等。
再者,调查其客观情境,如:他在所居住的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他和同事关系如何?其家庭中的交互作用怎样?之后可进行“生活型态调查”,包括家庭星座、家庭气氛、兄弟姐妹的象征、早年记忆……(3)洞察与解释:协助儿童洞察自己生活的错误目标,并予以解释。
此阶段可以轻松地说故事、玩皮影戏等方式及一系列的问话来观察儿童的“认知反射”。
此种“认知反射”通常包括:微笑、露齿、低头、尴尬的笑或眨眼等。
(4)重新导向:与儿童共同思考,帮助儿童了解除了自己目前表现的令人困扰的行为外,尚有其它正向行为可选择。
此阶段另一要务是为儿童找寻“关键人”。
藉“关键人”的鼓励与支持,才能使儿童认知上的领悟与一时兴起的豪气维持下去。
阿德勒杂谈一、前言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别心理学”的创始者。
阿德勒曾与弗洛依德合作过十年,后因不赞同弗氏的泛性论而与之决裂,继而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
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别心理学”。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整合与完整的观点来了解。
此种看法强调人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我们的未来远比过去重要。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
我们创造自己,而不仅受到幼年经验的塑造。
阿德勒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新进的发展有显着的相似点,而目前阿德勒学派再受到重视,不只是旧学派的复苏而已。
事实上是其它治疗学派一直在想法与技术上受到阿德勒学派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一)性格阿德勒将性格(character)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作风。
性格特点是一个人的整体人格(personality)在获取认同及意义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计策,其在人格中的存在就等于是生活“技巧”。
性格特点并非遗传,他们好比是一种生存模式,使人能够不经过有意识的思考而活,并在任何情况下表现其人格。
阿德勒认为,“凸显于人格中的任何一个性格特点,一定切合每个自幼即开始成形的心理发展方向,它可能是一条直线,也可能转折及改道;若是第一种情形,小孩就会沿着直线努力去了解他的目标,并发展、进取、勇敢的性格,性格发展的开端通常都有积极、前冲的特点;……若是第二种情形,我们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小孩,他知道有反对者存在,所以要小心,此时他会尝试改道(不直接接近,而是利用机巧),以达到被认同及获得一时权力的目标,他的心理发展与此改道的偏离程度有关,他是否因此变得过分小心、是否配合或逃避生活的需求,全视上述因素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