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语文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学案

一、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作,通过抒发诗人对离别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教案将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教学内容,通过课前导入、诗文赏析和练习等环节,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作者及诗意。

2. 理解并领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艺术特点。

3. 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作者及诗意。

2. 理解并领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学案一、课前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你们对‘梦游’两个字有什么理解?”并请少数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当你离别时,你会有怎样的情感和想法?请简单描述一下。

”二、诗文赏析(3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作者和诗意,并与学生互动探讨。

2. 教师逐句解读诗文,并指导学生理解其中隐含的意义。

3. 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借助诗中的想象和意象画面来理解作品。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在小组内选择一位代表分享给全班。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了解其他文学批评家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价。

2. 学生根据补充材料的内容,就以下问题进行写作练习:a) 你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诗中有哪些意象和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c) 你认为这首诗的意义对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3.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写作,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今天课堂学到的知识要点,并进行小结。

2. 教师引导学生给诗文起一个新的标题,并理由解释。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中描绘的意象,理解借梦境表达现实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诡谲凶险的梦境,感受诗人的现实处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诗人感情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探究梦中仙境的内涵,感受诗人的现实处境。

三、教学难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意象,理解借梦境表达现实的手法。

四、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课前视频导入】李白四分半简介在第三单元,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朝代不同时期诗人的经典作品,而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第八课,则汇聚了哪个朝代的三位诗人?唐朝。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位诗人所代表的年代有所不同?是以什么来排序的?时间顺序。

通过他们的诗歌可以反映当时的时代特点。

【引申补充】唐朝的诗歌发展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

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诗仙李白(道家飘逸)、诗圣杜甫(儒家坚忍、由盛转衰)、诗佛王维(佛家空灵)堪称三种流派;边塞诗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山水田园诗孟浩然)、中唐(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晚唐(李商隐、杜牧)。

(二)整体感知【诗人介绍】浪漫主义刚才在视频中我们看到李白,他契合了盛唐时代主题的最大特质,就是浪漫与进取。

于是他的诗作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是屈原,继承和发扬的杰出代表是李白。

那请问,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有哪些特征?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想象、引用神话传说。

2024年高二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通用篇)

2024年高二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通用篇)

2024年高二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通用篇)高二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

(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

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

“或”是“或许”之意。

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

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

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

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

“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语文:2.5《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语文:2.5《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学习李白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二. 学习目标:1、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2、突破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3、加强诵读,在吟诵中领会诗的意境。

4、清楚诗人的简要生平、思想和诗作的写作背景。

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2、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品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 知识归纳总结: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身,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后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

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

李白的这一类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拟的个性特色。

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语文版必修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语文版必修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语文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2)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3)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4)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想象力,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4)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4)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典故和寓意;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 李白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懂的字词和句子;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验;3. 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李白生平介绍、诗歌意象分析、艺术特色解析等;2. 学生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美景,感受诗人的情感;(3)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寓意。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课后背诵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6. 作业布置(1)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3)推荐阅读其他李白的诗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其他李白的诗歌,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 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梦”与“现实”的关系,认识李白对理想的追求;3. 引导学生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

(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博苑2012-01-13 05385d56b7b40102du1b高中语文必修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预习初读。

一、导入课文1、导语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2、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所定。

3、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人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把握住词鉴赏的技巧,学习赏析、评价诗词中的意境。

(2)感受李白浪漫的诗风,学习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预习要点(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感知浪漫主义的抒情特点,理解作者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3、达标练习(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A. 梦游/天姥/吟/留别B. 梦游天姥/吟留别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梦游天姥吟/留别(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

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望。

内容梦前——梦中——梦醒主旨蔑视权贵、傲岸不羁表现手法夸张、想象2、问题展示(1)文中写梦游是从哪里开始,又到何处结束的?。

(2)诗人本来是“梦游天姥”,但诗文中还写了哪些山,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4)天门打开前和天门打开后分别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5)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写梦境?所描写的梦境说明了诗人的诗歌具有什么风格?。

3、方法总结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4、拓展交流本诗的流露出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诗的朗读与赏析,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人李白的理想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全诗的朗读与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白的图片,简介李白生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意象,探讨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意象,解读诗人的豪情壮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其他意象,并进行分析。

7. 背诵:全班同学集体背诵全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梦游天姥吟留别》2. 诗人:李白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关键意象:天姥、五岳、海客、赤城5. 表达技巧:夸张、比喻、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意象,结合诗人的情感,写一篇300字的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豪放与浪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分析2. 诗人情感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象分析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对比等手法,深入挖掘意象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版第二册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版第二册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版第二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2.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体裁和运用的修辞手法;3.能够感知诗歌的语感和韵律,并加强对语文文字的感受和理解;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唐代诗歌。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讲解材料和背景资料;2.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和作业纸。

2.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谈旅游的经历,提高学生对于旅游的认知和兴趣。

3. 阅读诗歌1.教师宣读全诗,让学生感知整首诗的语感和韵律;2.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全诗,进行注解和翻译;3.学生分段阅读,对每一段进行理解和分析。

4. 诗歌分析1.教师讲解诗歌的体裁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架构;2.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3.学生自主发现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等音韵手法。

5. 诗歌背诵1.教师朗读每一段诗歌,让学生跟读;2.学生自主背诵每一段诗歌,并整体朗读全诗;3.教师进行分组比赛,比较分组间的背诵效果。

6. 总结反思1.学生归纳总结诗歌的体裁、结构和修辞手法等重要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2.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组内背诵比赛成绩;4.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感知、阅读、分析、背诵和总结,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文学、语文的多样性和美丽,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增强了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习和传承经典文化,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和人生,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版第二册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版第二册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文版第二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程安排为一节45分钟的语文课。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2.理解诗歌中的想象与意象,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学习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对诗歌进行艺术鉴赏;2.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教学难点1.掌握诗歌鉴赏方法;2.尝试发掘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内容和步骤任务一:预习请学生们预习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任务二:导入1.显示一幅描绘天姥山的图片;2.向学生们展示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们对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的猜测,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任务三:朗读1.教师朗读全诗一遍,学生们听读;2.学生自主朗读全诗,老师纠正发音问题;3.进行分段朗读,确定口音、语调和速度等。

任务四:鉴赏1.学生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鲜明描写;2.通过分析描写手法,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文学风格;3.通过比较同一写景的不同表现方式,探索李白叙事的特点和风格。

任务五:诗歌创作1.以该篇诗歌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尝试运用诗歌表达方式,自己创作一首写景诗歌;2.集体朗诵一些优秀的诗歌,进行品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朗诵效果:学生们的朗诵效果良好,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发音和语调等情况来评价朗诵效果;2.鉴赏能力:从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意象的理解、分析来评价学生的鉴赏能力;3.创作能力:通过评价学生的创作质量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

课后扩展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关注李白的其他作品,加深对李白诗歌的欣赏。

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2(语文版必修2)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2(语文版必修2)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2.作品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三.整体感知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语文版必修2

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设想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

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作者介绍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 )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解题,进入本诗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高中语文 25(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语文版必修2 学案

高中语文 25(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语文版必修2 学案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X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体读法。

1课时。

一:预习导读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题意诠释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标题中的“吟”如何断句?2、“天姥”如何理解?3、“天姥吟”还是“天姥岑”“天姥岩”?三课文探究1、梦游是梦幻还是写实?2、诗的开头将“信难求的瀛洲”与“云霓明灭的天姥山”相对而提,作用是什么?3、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思路)4、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6、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7、诗人又梦转醒的心情如何?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9、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何在呢?)10、全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1、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四作业背诵全文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1.指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2.A、烟涛微茫信难求( ) 3.B、云霞明灭或可睹( ) 4.C、势拔五岳掩赤城( ) 5.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6.(1)虎鼓瑟兮鸾回车( ) 7.(2)云青青兮欲雨( ) 8.(3)列缺霹雳()9.(4)对此欲倒东南倾()10.(5)訇然中开()11.(6)古来万事东流水( ) 12.(7)栗森林兮惊层巅( ) 13.3.《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代诗歌中的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语文高一精品学案语文版必修2第4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语文版语文高一精品学案语文版必修2第4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第2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学目标]1.体会和学习夸张与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感悟本诗于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中所寄予的理想。

[天天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渌.水荡漾清猿啼()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生烟()忽魂悸.以魄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恍惊起而长嗟.()天台.()海客谈瀛.洲()送我至剡.溪()谢公屐.()1.lùyǐn dàn jìhōng jiētāi yíng shàn jī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本课重点字词积累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訇然中开()使我不得开心颜()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云青青兮欲雨()对此欲倒东南倾()訇然中开()古来万事东流水()栗森林兮惊层巅()2.信,的确、实在灭,暗或,有时拔,超出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鼓,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事,名词“事”作动词,侍奉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东南,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中,“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栗,使……颤栗;惊,使……惊东,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从诗题目看,本诗的主要内容是,写诗的目的是。

3.记梦游天姥留别4.作家作品(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被誉为“”,又自称“”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4.(1)青莲居士,“诗仙”,“谪仙”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和难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体读法。

1课时。

一:预习导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题意诠释
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标题中的“吟”如何断句?
2、“天姥”如何理解?
3、“天姥吟”还是“天姥岑”“天姥岩”?
三课文探究
1、梦游是梦幻还是写实?
2、诗的开头将“信难求的瀛洲”与“云霓明灭的天姥山”相对而提,作用是什么?
3、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思路)
4、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6、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7、诗人又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9、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何在呢?)
10、全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1、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四作业背诵全文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1.指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A、烟涛微茫信难求
( )
B、云霞明灭或可睹
( )
C、势拔五岳掩赤城
( )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虎鼓瑟兮鸾回车( )
(2)云青青兮欲雨( )
(3)列缺霹雳(
)
(4)对此欲倒东南倾()
(5)訇然中开(
)
(6)古来万事东流水( )
(7)栗森林兮惊层巅( )
3.《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代诗歌中的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特点是:多数通篇是___________句或___________;平仄___________,用韵比较自由,可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4.表现全诗主旨和诗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天姥山高大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到现实,仙境倏忽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6.段文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体部分,紧扣“梦”这一脉络,作者写了四个层次。

请简要概括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下列诗句的内容、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

”这几句诗是诗人登山的开始,从飞度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

B.“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

”这几句诗用了夸张、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式,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起到了烘托下文的作用。

C.“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几句诗铿锵有力,写出了天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和非凡景象,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D.“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四句诗是梦境的高潮。

为全诗尾句表达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做了铺垫。

8.这节中哪些动词能表现诗人急于游览的愉快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写“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景象,几乎没写白天的景色,一下子就转入暮色的“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描写,旦暮变化何其速也!这可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情感?你还能从文中找出依据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受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1、哪两联对仗?请具体谈谈。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首诗借古抒情,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情?(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