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学案
语文ⅱ粤教版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2
语文ⅱ粤教版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2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能够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能够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么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漂亮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二〕解说作者杜牧不然而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伙,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区别于“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确实是如此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2.让学生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画出,以备质疑。
广东版必修2:《阿房宫赋》教案2
广东版必修2《阿房宫赋》精品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司马相如的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2.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风格,了解其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3.分析全文的结构,理解寓意,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
4.领会唐代诗人张籍所赞誉的“绝世之作”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阿房宫赋》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并把握其语言之美。
2.分析全文内容,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司马相如的背景及其写作背景,并回答几个问题:完成此篇文言文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介绍一下汉武帝时期秦末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篇文学作品出现?。
2.整体阅读老师播放音频或学生自己阅读《阿房宫赋》全文后,谈谈首次阅读后的感受。
3.文学欣赏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节,不少于30字,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对比解读在学生阅读过《苜蓿田》之后,让他们思考:“《阿房宫赋》和《苜蓿田》在叙事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5.修辞手法分析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来领悟《阿房宫赋》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对仗等。
6.结构分析《阿房宫赋》从头到尾分为八段,学生需要跟着老师一起分析全文的结构,体会作者编排各段用意。
四、教学师生互动1.师生互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反应,适当引导和层层深入。
例如: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就询问他们在读中,从观察到的图景看,该问题最常出现在哪种情况下?提出了疑惑,老师就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来解答疑惑,增加学生们的认知面。
2.小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有关修辞手法的问题,并让他们提出对于特定句子或段落的见解。
五、教学反刍复习教学班暂停5分钟,让学生们对于今天所学,从后往前把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复述。
举个例子,比如先复述结论,再复述修辞手法,接成串就行。
六、课堂作业1.让学生针对文中某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细节,写一篇200字的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1.文言文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了《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流畅性和理解力。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对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语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秦朝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视频。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反思总结: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析难点,体验文本情感。
-提问与讨论:主动提问,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传授文言文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学特色。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阿房宫赋》的电子文本、预习PPT及导学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预习情况,并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6.doc
16阿房宫赋【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文为课内阅读课文,但文字较深,学生自读有较大难度,多给学生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或讲解。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作一些必要的引申和点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记诵速度。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解题。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读第一、二段。
【教学步骤】一、解题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 1 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2、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
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
语文必修Ⅱ粤教版第14课《阿房宫赋》导学案
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阿房宫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文中文言知识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预习案】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朝代)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与并称“”(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3、字词积累:给划线的字注音。
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管弦呕哑()梳晓鬟()鼎铛玉石()剽掠()架梁之椽()锱铢()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逦迤()【探究案】*预习课文,参考注解和资料书完成下列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今:)2、明星(古:今:)3、经营(古:今:)4、精英(古:今:)5、可怜(古:今:)6、直走(古:今:)7、气候(古:今:)二、一词多义1、一:1)六王毕,四海一 ( )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3)黄鹤一去不复返 (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2、爱:1)秦爱纷奢 ( )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3、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 2)士大夫之族 ( )4、使:1)使天下之人( )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人皆得以隶使之()5)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三、文言虚词1.焉(1) 盘盘焉,囷囷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4
阿房宫赋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作者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作者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 ------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 ------ 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广东省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14课 阿房宫赋 学案
14.《阿房宫赋》第一课时:名词活用状语、判断句的判断班别:姓名:学号:组号:成绩:1.15分钟完成:通读课文第一、二段,按照括号内的提示解释重点字词句。
六国覆灭,天下(兀)。
蜀山的树木被砍伐光了,阿房宫就(出)。
连绵覆盖三百多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两条河流缓缓流入宫墙。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廊腰缦回),屋檐高挑,象鸟嘴啄食。
各宫室随着地势不同而建,(钩心斗角)。
(盘盘焉),萦绕曲折的样子,(蜂房水涡)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龙)?复道横空而跨,不是(霁),怎么(虹)?楼阁(高低冥迷)。
不知道东西南北。
台上的音乐像春天一样的温暖,洋溢着春天的欢乐;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风雨交加那样凄凉。
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妃嫔宫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辇)来到秦国。
(朝歌夜弦),成为秦皇的宫人。
明星闪亮,(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是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宫人们泼掉的漂满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焚椒兰也)是。
(乍)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宫车过也);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尽态极妍)。
(缦立)眺望着,希望(幸);有的人三十六年从未曾见过皇上的身影。
2.合作探究:名词活用状语、判断句。
难点: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该句为什么不是判断句?第二课时:状语后置班别:姓名:学号:组号:成绩:1.15分钟完成:通读课文第三段,补充横线上的重点字词翻译。
燕国赵国的(收藏),韩国魏国的(经营),齐国楚国的(精英),几代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再占有,统统运进了阿房宫中。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惜)。
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秦统治者嗜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其)国家。
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文言文-14 阿房宫赋 全省一等奖
《阿房宫赋》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解释下列字词:
毕:兀:构:折:
走:缦:回:檐牙高啄:
抱:钩心斗角:落:霁:
气候:
2.重点句子翻译: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思考: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明确: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第二节
1.解释重点字词:
王子皇孙:下:辇:朝歌夜弦:为:
明星:绿云:杳:之:尽、极:缦:
2.重点句子翻译: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3.思考: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文言文-14 阿房宫赋 优秀奖
《阿房宫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高中语文第14课阿房宫赋导学案1无答案粤教版必修2 学案
第14课阿房宫赋___ _班姓名____ __ 学号_____ 组_____ ___1.扎实掌握“毕、走、举”等文言实词的意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
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
晚唐杰出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而称之“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
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了解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本文的写作缘起时说:”宝历大起宫殿,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据<旧唐书>记载:唐敬宗李湛17岁即位,沉湎酒色,酷爱游猎,以至于“好深夜自捕狐狸,宫中谓之”打夜狐”,又迷信道术,派人四处寻仙访道,大兴土木”,”帝性好土木,自春至冬,兴作相继”.青年杜牧在唐敬宗与秦始皇之间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写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统治者应充分认识到,荒淫无度必然导致民怨沸腾,国亡族灭,表现出了一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关于阿房宫阿房宫是秦始皇和儿子胡亥的离宫(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宏伟建筑。
秦始皇建都咸阳后,感到那里人口众多,宫殿狭小,于公元前212年动员数十万民工,在渭河的南岸上林苑营造阿房宫。
宫殿还未建成,西楚霸王项羽入关后,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据史书记载,大火三月不灭。
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二、整体感知建筑宏伟,瑰玮豪奢(建筑)阿房宫美人众多,来源广,生活奢靡空虚,命运悲惨(美人)珍宝倚迭如山,但秦人不甚惜(珍宝)导致结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族秦者,秦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三、课文详解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六王毕(完结,灭亡),四海一(统一),蜀山兀(树木被砍伐光),阿房出(建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虚词
2、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一、课前自主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囷囷焉(qūn)妃嫔(bīnɡ)霁(jì)颜辇(niǎn)车
B.横槛(jiàn)大笔如椽(yuán)鼎铛(chēnɡ)矗(chù)立
C.媵嫱(qiánɡ)珠砾(lì)锱铢必较(zhī)粟(sù)米
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yǐ)呕哑(ōu yǎ)缦(màn)立
解析:A.嫔pín;B.椽chuán;C.锱zī。
答案:D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2.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
答案:A
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解析:①为“专一”;②为“统一”;③为“承担”;④为“背东西”。
答案:C
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齐楚之精英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
B.的,助词;C.它,代土地。
答案:AD
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
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A
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
B.哀之,后人
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D.而复哀后人也
6.解析:C.指唐以后的人;A、B、D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
答案:C
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7.解析:A.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精英”是“指出类拔萃的人”。
D.气候,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答案:C
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以古非今者族
C.云气不待族而雨
D.万物百族
8.解析:与题干均为“消灭,灭族”之意。
A.类;C.聚结;D.类。
答案:B
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C.虽董之以严刑
D.不拘于时,学于余
9.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B、C均为状语后置。
答案:D
二、课文初探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2)秦亡的教训是什么?“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三、堂上演练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1~3题(20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
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
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
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选自《阿房宫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每空1分,共8分)
(1)辇.来于秦辇:(2)朝.歌夜弦朝:
(3)而望幸.焉幸:(4)韩魏之经营
..经营:
(5)人亦念.其家念:(6)使负.栋之柱负:
(7)日益
..骄固日益:(8)日益骄固.固: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每空1分,共5分)
(1)辇来于.秦于:(2)杳不知其所之.也之:
(3)人亦念其.家其:(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
(5)不敢言而.敢怒而:
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7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分)
译: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译:
7.(每空1分,共8分)
(1)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2)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3)幸:宠幸(4)经营:指金玉珠宝等,动词作名词
(5)念:顾念(6)负:支撑
(7)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8)固:顽固
8.(每空1分,共5分)
(1)于:到(2)之:到……去,动词(3)其:自己的
(4)于:比(5)而:却
9.(共7分)
(1)译: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丢弃满地,秦人对
待它,也不珍惜。
(4分。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分,“逦迤”1分,“视”1分,全句大意1分)(2)译:(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占,楚人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3分。
“举”“可怜”各1分,全句大意1分)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语言表达】
1).仿照下面的短诗,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卵石
沐浴山间溪水,
天长日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2).下面是有关“书”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①藏书楼上百花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学术藏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1.
鲜花浮萍
安祥于温室之中,徜徉于碧波之中,
不知不觉,随时而化,
消尽了自身的本性顿失立足之根
2.①阅览室中四季春②中外精华荟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