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粤教版必修2教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粤教版必修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学习并掌握重点词汇和词组。
3.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
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结构。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态度。
四、教学过程
1. 学习词汇和词组
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记忆。
2. 阅读课文
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并结合课本的注释和课堂讲解进行学习。
3. 分组讨论和演讲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讨论并分析课文中的文化背景、主题、语言特点等,然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演讲。
4. 思考问题和写作
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位学生,你会如何阅读这本书?你对阅读有什么看法?并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课堂互动
让学生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对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并通过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课堂互动和写作练习也增强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254精品教案粤教版必修2教案
高中语文254精品教案粤教版必修2教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课题:《忆江南》赏析教材版本:粤教版必修二教材简介:本教材是广东省高中语文教材粤教版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
其中的《忆江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融合了杨慎自己对江南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如梭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江南乡愁的深情。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形式,并了解杨慎的作品特点;2.通过词句、词藻等精品提炼阅读要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故乡、家乡情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诗词的基本内涵及情感;2.领悟杨慎的作品特点,并理解作品的表达方式;3.通过学习杨慎的作品,揣摩其对乡愁的独特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文(10分钟)Step 2 导入课文(15分钟)课前准备一些生活中与家乡、故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并回忆起自己对家乡的感觉和记忆。
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Step 3 朗读课文(20分钟)组织学生逐句朗读全文,并解释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涵。
特别是要解释诗词中“忆”、“温柔”、“红豆”等词语的意义,让学生掌握其形象意义和象征意义。
Step 4 词句分析(25分钟)按照段落分组,分析每个段落中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杨慎作品的特点。
首先,学生自己阅读诗句,在理解后,然后老师逐句解释,并进行相关分析,如探讨词句的意象、音韵、节奏等。
Step 5 归纳特点(20分钟)通过分析词句,梳理杨慎《忆江南》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杨慎作品的写作特色,如流畅自然的笔触、丰富的物象描写、抒发思念之情。
Step 6 感悟家乡情结(20分钟)通过学习杨慎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家乡情结。
带领学生回忆和思考自己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写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自由发表观点和感受。
Step 7 课堂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多读诗词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41页)
《《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精心的选材,组织巧妙的结构。
2、感受冰心与巴金的纯真友谊,学做真人。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1、给下列生字注音僖藻尹汲靳笃2、介绍古代一些表现友谊的诗歌。
赠汪伦问刘十九别董大李白白居易高适李白乘舟将欲行,绿蚁新醅酒,千里黄云白日曛,忽闻岸上踏歌声。
红泥小火炉。
北风吹雁雪纷纷。
桃花潭水深千尺,晚来天欲雪,莫愁前路无知己,不及汪伦送我情。
能饮一杯无?天下谁人不识君!3、请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4、简介冰心、巴金的生平事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福建长乐人。
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
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后赴美留学。
1926年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
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
另有《冰心著译选集》、《冰心文集》等。
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春天里的秋天》、《寒夜》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5、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如:淡交如水。
语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示范教案(17 与妻书).doc
17与妻书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 月24日)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 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本文是一篇以抒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
全文以汝言“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一一“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文章洋溢着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对妻子的挚爱,个人的革命豪情和依依不舍的夫妻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其中阐述个人幸福和全民幸福的关系的句子,千载之后读来仍惊心动魄,令人肃然起敬。
“为天下人谋永福”更是激励了无数的英雄儿女勇于反抗,为民主、自由奋战不已。
思路方法本文拟用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本文在语言上接近于口语,比较通俗易懂,故在语言上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自行阅读了。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情”,诸多的感情合在一起,构成了文章荡气回肠的艺术之美。
教授本文,重点在于讲授课文洋溢的诸多感情的结合。
此外,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操、为国而死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课时,主要是解题、介绍背景、熟悉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继续研读,欣赏句子,体会烈士对妻子的至爱和对革命的忠诚以及理解烈士为革命而死的选择,感受烈士的伟大。
我一无所求-粤教版必修2教案
我一无所求-粤教版必修2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散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质量较高的散文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1.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2.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阅读散文和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如何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1.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2.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议论散文
3)叙事散文
3.散文中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1.显微镜式的描写
2.意境的丰富与深刻
3.以典型代表普遍
4.情感的表达与交流
第三节增强学生阅读散文和写作能力的方法
1.散文的阅读,注重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
2.散文的写作,注重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情感的表达
3.多练习和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
1.灵活运用讲解、朗读、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2.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和合作能力
3.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评价
1.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态度,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积极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粤教版)
第一单元教案体验情感第一单元体验情感活动课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其获得情感与能力的提高;努力体现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的课程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次;在教学内容上,本设计以必修教材为依据,与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加深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科特征明显的语文活动,充分体现活动课的语文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目标。
二、课程活动主题的分析人类的情感何其丰富、又何其多样,高中阶段是一个情感发展丰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社会接触面进一步扩大,将会遭遇到很多的情感问题,比如,对爱情的憧憬与困惑,在亲情、友情方面碰到的麻烦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情感向人倾诉,学会释放情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情感问题进行一定的理性分析,提高他们对情感问题的认识。
前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并实践如何用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及学会鉴赏散文细致动人之处。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鉴赏、搜集材料、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及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运用启发、讨论、引导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及探究情感问题,从而深入认识情感、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
四、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会体验情感。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全册教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 全册教案
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2 教案全集
粤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全册教案
《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了解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
亲切地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理解母亲“软中硬”的性格
亲切地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
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你们知道是谁吗?
同学:是老舍吧?
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
高中语文教案1粤教版必修2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1粤教版必修2教案教案题目:《湖下的西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湖下的西庙》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加深学生对小说背景和作者的理解;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的生平;2.教师准备小说的文本和相关的问题;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湖下的西庙》。
教学过程:Step 1 小说背景介绍(5分钟)教师将PPT中关于小说的背景介绍展示给学生,包括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地理背景等。
学生可以通过PPT了解小说的基本情况。
Step 3 小说阅读及问题讨论(30分钟)1.教师将小说的文本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且标注出重要情节和关键词汇;2.教师提问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印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3.教师提问学生对小说中描写的西庙和湖下的意象有何理解;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5.教师给出小说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Step 4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小说的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小说中的意象和主题;2.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喜欢的描写,进行展示,并解释其意义;3.每个小组进行小结,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给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文学的兴趣。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读后感,并提出自己对小说主题和意义的看法。
教学后记:。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窗(1)
窗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的情物交融并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2.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抓关键句,品味语言和哲理。
教学难点:1.对课文蕴涵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2.对优美句段的欣赏和课文精彩语言的把握。
3. 学习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文学作品中的窗引入。
二、简介作者钱钟书(1910-1998),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深受爱戴的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有:《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谈艺录》(文艺论集,1948)《管锥编》(文艺论集,1-4卷,1979)《围城》(长篇小说,1943)三、检查预习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五、品味与鉴赏(一)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二)抓住几个关键句,品味语言与哲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2.门和窗有不同意义,不同在哪里?“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6.为什么说“关窗等于闭眼”?两者有什么关联?六、探讨文章主旨阅读最后一段,抛出三种观点,让学生讨论,更同意哪种,答案为开放式。
七、小结散文形散神聚,本文内在的逻辑就是通过联想,由春天引到窗子,由窗和门的区别想到物质和精神的区别,由窗想到眼睛,开窗关窗就像睁眼闭眼,课文最后回到春天,首尾呼应。
八、布置作业:写一篇描写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文章(例如《门》),字数800字以上。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教案 粤教版必修2
《热爱生命》1、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评。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传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他是个天然的甚至是宿命的诗人,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健沟的平民风格,与当时青年一代的精神脉息紧密相通,诗歌语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
他“文革”中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平庸的应时之作,但掩不住天性中的叛逆成份,他的灵感在那些广为流传的诗作中显现。
“文革”后的诗更加深沉,在沉静中寻找力量。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2、基本解读内容大意:“热爱生命”是反复吟诵的内容。
分为两个部分:①(1—3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②(4—7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本诗的思路:首先运用“葛藤”“砝码”“荒草野径”这些意象来展示自己不畏惧艰难的决心———然后推出主人公“我”的形象:“流浪儿般”、“乞丐似的”与“赤着双脚”、“光着脊背”突出心灵漂泊的景况。
虽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和艰辛,但是心中依然信念不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艺术特色:①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深刻的思想于质朴无华的词句当中;②独白式的方式、大量的比喻、“四行一段”的体式。
4、理解·探究·鉴赏这首诗,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意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
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真力弥漫,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2 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
如何让作文写得更加形象生动症状1:不少同学的文章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
解决办法:变空泛为具体根据情况需要,可有些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点环境的渲染或点染,力求语言生动有感情,有意蕴。
思维要展开,笔法要灵活,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实例展示:考卷发下来,我的语文超过了90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以为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不少的讽刺话。
这些话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发奋学习的信心。
⏹示例2(比较文段)⏹(文段1)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文段2)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示例1(比较文段)⏹(文段1)不清楚跟她坐在一起是好是坏,反正我只知道跟她坐在一起,随时会耳膜爆炸,为什么?因为她是班上有名的大喇叭,只要她轻轻地发出一声,就要把人吓死。
不明白为啥她那嗓子会那么厉害,真是“一鸣惊人”。
⏹(文段2)“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地搔着后脑,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
有谁不知她是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很快过去。
印象中,每天晚修铃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双手捂住耳朵。
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啊——”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作业。
⏹示例3⏹①绿纱窗里传出了琴声。
(将“传出”改为“筛出”)⏹点评:其好处是不仅与“纱窗”搭配起来,而且突出了音乐的动感,显得韵味悠长。
⏹②春风吹来,万物生长。
(把“生长”改为“伸了伸懒腰,醒过来了)⏹③同学们一个个都准备参加。
(把“准备参加”改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④老师走了,却又悄悄的回来。
(把“回来”改为“杀了一个回马枪”)⏹⑤我听了很生气。
(把它改为“气得我眼冒金星,双手直抖”)症状2:文章的语言拉拉杂杂,冗长累赘解决办法:变冗繁为精美力求文字思路清晰,简洁明了,体现情绪变化脉络。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2 亦直亦曲抒情怀》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一、知识要点:记叙文中的议论是指作者对自己叙述、描写的这件事要适当的用几句话进行评论;记叙文中的抒情是指作者适当的用几句话对自己叙述描写的这件事发出点情感,或悲、或喜、或哀、或乐……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也就是说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二、问题思考:看下面这段话,后面横线部分有何作用?外公院子里的树苗,一天天长过了墙头;屋山的那堵老墙,静静地泛上了黄色的涟漪。
在那个黄昏,柔和的让我想哭的余晖,带走了安详的外公,留下我们的记忆,在老墙上写下一本叫做《快乐》的故事。
合上这本书,倚着老墙,似乎还有外公的温暖,丝丝缕缕的,穿过皮肤,直流进心里……【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三、文段欣赏(看每段的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1、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会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我还有这样一个父亲,他会说:“一塌糊涂,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爱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仅有这点是不全面的,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它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观察、倾听、总结、提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一场小雨过后,推开窗,第一次发现,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苔藓幽香。
一路望下,那缕阳光穿过青黑润湿的老墙,将爱意化为七色的光彩,毫不吝啬地将美丽赋予了巷子里的花草。
不,应该是赋予那永不止步地追逐阳光的女孩。
因为仅仅一缕爱意编织成的阳光,她却营造了一个美如夏花却又纯如冬雪的天堂。
(王雪瑞《一缕阳光》)3、55岁的林南珍是浙江东阳市惠民公交公司的一名驾驶员,负责从东阳汽车东站到珊瑚里路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6.doc
16阿房宫赋【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文为课内阅读课文,但文字较深,学生自读有较大难度,多给学生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或讲解。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作一些必要的引申和点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记诵速度。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解题。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读第一、二段。
【教学步骤】一、解题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 1 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2、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
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教案
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二、教学设计(一)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的意境2、通过细节来进一步体验感知二、教学步骤(一)听录音,整体感受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只需静思)(二)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
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
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
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意象)意象:雨巷。
我。
丁香。
姑娘。
太息般的眼光。
颓圮的篱墙……(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
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此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门教案2
门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理解作者关于人生的看法。
2、融入自己的感受感情,欣赏文中精彩的语段,体悟哲思,体悟自我,进一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一种深邃的哲思是如何获得的,进而明确自我的情感体验是抒写个人见解和感受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分析讨论,体会作者思想的深刻性,并试着与社会人生结合起来审视,加以拓展,寻找适合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作者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颖的东西,表达独特见解的方法;同时,通过精彩语段的品鉴,欣赏这篇散文的独特魅力。
2、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认识一个真实的人生状态,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在课文中标记出来。
建议同学间相互讨论。
要点:第1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第2段: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第3段:当我再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第4段: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5段: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6段: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第7段: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第8段: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第9段: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要求学生根据中心句,初步理解课文。
二、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简单分析课文,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统摄全篇。
第二部分(第2、3段):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揭示门后的奥秘,引出下文。
第2段:以日常生活为例,说明开门的奥秘。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模板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模板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一起看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欢迎查阅!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1.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新运动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
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
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单元导语-粤教版必修2教案
单元导语-粤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材版本和年级粤教版必修2教材,适用于高中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内容和主题,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2.培养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创新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培养学生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单元主题和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本单元文章的丰富内涵,发现文化差异,把握语言学习的原则和技巧。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模块:(1)模块一:探究故事的真谛本模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一则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草船借箭》和西方经典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行为表现,感知文化差异,加深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
(2)模块二:赏析文化之美本模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原住民的故事、民谣和音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加深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3)模块三:解读人文之光本模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莎士比亚的文学艺术魅力,加深对欧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中感知文化差异,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4)课堂演讲法通过课堂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资源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活动,可以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那就是我-粤教版必修2教案
那就是我——粤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作家余华以及其代表作品《活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小说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小说分析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家余华及其作品《活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因素;•掌握小说分析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生哲理;•小说分析中如何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余华的照片及其作品等资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2. 阅读与感受(15分钟)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小说《那就是我》,指导问题如下:•故事情节的开头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何为“生命”的价值,这个主题在小说里表现为什么样子?•“那就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 讲解与分析(25分钟)教师讲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因素,分析小说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如:•你学习小说时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你认为小说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4. 练习与巩固(25分钟)请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小说中的内容,撰写小说分析文。
作业要求:•首先要写明小说的题目、作者等基本信息;•内容中要有对主人公及其性格特征的描写;•阐述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及其深层含义;•例举小说中的一些片段或细节,作为分析的证据。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里进行总结。
四、板书设计•余华•《那就是我》•人物分析•情节分析•主题分析•小说分析作文写作要点五、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部分,并理由充足地进行分析。
•学生作业:小说分析作文。
六、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余华:《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等。
2.影视推荐•《活着》电影、话剧版;•余华小说《七个美国人》的电视剧版。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增加了对文学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一起看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欢迎查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新运动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
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
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
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①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找出文中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熟读课文。
四、掌握重点词语及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1.补充注释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函梁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词类活用: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动词→使动。
亡,使……亡,动词→使动。
②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名→状语。
③仓皇东出。
东,向东,名→状语。
3.句式(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嘲笑。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联系已经学过的《六国论》,想想史记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四。
二、分析论证结构。
*开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
之后引史论史,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议论分析,对史实进行评论,从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古讽今。
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义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从而表明“成则由人”的道理。
然后写庄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进取,宠信伶官,国家由盛而衰,最终众叛亲离,被乱箭射死的惨状,证明“败亦由人”的道理。
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三、分析史论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体都会不断发展变化,史记也是如此。
最早的史论,指史家在史传后所写的一段评论性文学,如《史记》中的“太
史公曰”,《汉中》中的“赞曰”等。
后来慢慢扩大到凡是就史实生发议论的,*均称为史论。
从*及以前学过的《六国论》等文可看出史论的特点:
1.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2.介绍史实的目的是以史实做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3.叙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
4.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段
2.积累相关词语。
附:板书设计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新运动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
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
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①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找出文中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熟读课文。
四、掌握重点词语及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1.补充注释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函梁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词类活用: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动词→使动。
亡,使……亡,动词→使动。
②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名→状语。
③仓皇东出。
东,向东,名→状语。
3.句式(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嘲笑。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联系已经学过的《六国论》,想想史记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四。
二、分析论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