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二政治教案(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合集下载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详案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详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详案一、【教材分析】《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三、【教学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学生分析】经过1-3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从思想上坚信世界是物质的,对哲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这些都为本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地震的发生、神八的发射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教学重点】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又肯定静止存在的意义。

【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导入:展示图片(包括宇宙运动、分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图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1、运动的概念——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板书)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第四课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第四课第二框上接第一框的物质概念,下接第五课意识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和本课第一框已经初步了解“物质”的概念,本框内容看似简单,却比较抽象,学习时需要认真仔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①通过自主预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②通过互动探究,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通过互动探究,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通过学习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懂得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反对避免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公共参与: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增强在实践中认识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实践。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知识补充属性、特性、根本属性知识准备: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教学过程【导入】展示PPT“今天你运动了吗?”设计意图:学生的运动多半指的是“机械运动”,由此用“生活中的运动”和“哲学上运动”的不同导入本课。

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高中政治最新教材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必修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把漫画、视频等课件展示给学生,通过情景剧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2、展示图片:刘德华主演电影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化装扮相变化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请你分析,这句话对吗?
2、几十年内刘德华有没有变成别人了?
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并发表意见的能力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探究活动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
课堂检测
1、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教学
资源
互联网、书籍、生活实例
教学
重点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人与规律的辩证关系
教学
难点
理解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教法
讲授法、探究法、情境分析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
1、物质的含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一】
1、斗转星移
2、水变成水蒸气
3、铁生锈,事物腐烂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认识简单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并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按照规律处理问题,做到按规律办事。

活动准备:(1)按学生人数分为四大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展示,做到民主集中的进行本次活动。

(2)角度定位:组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长——活动的参与者、小结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活动主题:认识简单的运动第一步谈谈我知道的运动提示: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

而这一个知识点就为我们本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学们可以以学习中所学到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作为我们探究活动的相关题材,通过我们的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将运动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应结合以下题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问题1:我所知道的运动是。

(归纳出运动的基本形式)问题2:运动是什么东西在动?物质不动行吗?(探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3: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动,对吗?为什么?(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知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真正意思,进一步来落实课标要求。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虽然能感受到物质的运动,但是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犯怎样的错误4.规律的含义及特性5.规律的客观性对于我们的要求导入:歌曲《山不转水转》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新授:【探究一】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1、哲学上的运动是什么意思?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3、世界上有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4、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总结:(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课件显示:惠能的观点;刻舟求剑的故事。

1、刻舟求剑2、《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提问: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4: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4: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要求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和。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区别:(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它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不能由此就认为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所以,不能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就错误的认为规律是永恒存在的、万古不变的。

三、典型例题1、(2013年广东卷第24题)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液态水。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四+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四+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层级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27《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阅读课文,通过自学,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
环节二
老师提出《导学案》P27《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如何理解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29《思维导图构建》,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构建》,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
PPT展示
板书设计
课后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5~P16(必做1、2、3、4、5、8、10题,其余选做)
老师归纳点评: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同上
拓展应用
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28《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
第三层级
课内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P28~P29《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角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
同桌讨论误区提示中的问题,针对不同意见进行思想的碰撞,最后达成共识
微课学习
第二层级
合作探究一
老师布置P28《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3.鼓励学生积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生活中的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案例亮点
1.议题式教学设计:本节课以“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为核心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探讨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议题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使学生认识到运动与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追求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案例分析、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明白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规律、把握规律。
4.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认识到运动与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课标标准与指导意见:《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共分为两目。

第一目论证分析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第二目分析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

本课是在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之后,继续回答我们所面对的物质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同时,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内容结构: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同时,也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实例,印证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握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和言论,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通过学习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教师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积累视频和图片2、学生准备①课前预习;②课前了解有关规律和运动的相关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其确立依据(1)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物质性,也很清楚,这个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大家想想,这些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即可,无需解释答案,让学生议论几秒也就够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以及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图片一:宇宙天体的运动;四季的更替;问题一:斗转星移,四季更替说明了自然界处于什么样状态?图片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问题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说明了人类社会处于什么样状态?图片三:人类思维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问题三:人类思维的发展说明了人类思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教师: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我们说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多媒体展示图片』水向地处流、百花盛开、人们的健身运动、动物的生命过程问题:分别属于什么形式的运动?教师:从物体位置的转移到物理、化学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都证明了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2、什么是运动?教师:那么什么是运动呢?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运动,如:球在滚动、心在跳动、体育运动、政治运动等等。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学习难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学习重点: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预习: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_____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__________、永恒的和__________。

(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质相对于某一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__________、暂时的和__________。

(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的联系。

4.特点(1)规律是__________,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_______,也不能被__________。

(2)规律是__________。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必修4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必修4

课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自学质疑】自学教材P31-32完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什么是运动?物质与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什么是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怎样?自学教材P33-34完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3、什么是规律?规律有哪些特点?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如何做?【交流展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典型例题】1、(2012·江苏单科,27,2分)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本题以诗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哲理的理解,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雪莱的诗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选项中与此哲理相近的只有B项。

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项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案 B2、(2012·三明模拟)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

”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

”欧布利德无话可说。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根据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通过图片和漫画等感性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拉近学生生活和哲学理论知识的距离,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通过设置阶梯性的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自主建构知识,进而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的物质性”内容的自然延伸,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世界的本质在于它的物质性,那么事物以何种方式存在便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对运动、静止和规律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次,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性精神。

2.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学习对哲学有了初步体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和信息素养。

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往往肤浅,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往往不够深刻和全面。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水平,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哲学意味。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事物、运动、静止、规律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图片漫画、文字等材料以及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合作学习和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哲学学习兴趣,培养理性精神。

(4)教学重点事物、运动、静止、规律之间的关系。

(5)教学难点事物、运动、静止、规律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师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收集素材,引领学生挖掘生活中蕴含的哲学内涵,感悟哲学思辨之美。

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二政治学案(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人教版)

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二政治学案(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人教版)

一、预习目标预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二、预习内容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和 ____ 。

运动是物质的_____ 和____ 。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区别:(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___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___、___的和___;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___、___的和___。

(3)物质世界是___与 ___的统一,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___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___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________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学习重难点:规律的客观性二、学习过程探究一: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探究二: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唯心主义在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错误是:A、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D、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2、“拔苗助长”没有“助长”反而“助死”的原因是:A、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发挥出来B、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C、人们不可能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D、没有做到亲身实践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高中政治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必修4)

高中政治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必修4)

认识运动,掌握规律课题认识运动,掌握规律知识目标:识记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剖析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经过列举实质案例,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培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实质,并可以自觉地依据客观规律做事的能力。

教课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经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目标物主义在认可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认可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进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加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走开相对静止讨论运动,防止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狡争辩的错误。

2、经过学习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在实质生活中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服务。

教课教课要点: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是有规律的。

重难教课难点: 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规律的含义。

点教课过程播放视频“北京雾霾现象”感觉世上的全部事物是运动且又有规律的。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感觉运动:(展现各样运动的图片)结论:世界上的全部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1、剖析:哲学上运动的观点:宇宙间全部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想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肩负者——离开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概括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亲密联系不行切割的。

采纳对照法,剖析两个错误偏向:守株待兔、仁者心动两个详细例子。

反对两种错误偏向联合图片研究:①、静止的含义?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④、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议论 :①“人甚至一次也不可以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②芝诺:“飞矢不动”教师概括:第一句错误。

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高中政治】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

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十八课时)◇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探究提示:(1)《易传》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探究:(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提示:设置这一探究栏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弄清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不能。

(2)没有。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教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课堂练习: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三、教学重点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哲学是行所讲的运动和我们平常理解的运动是不一样的,它指的是宇宙见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不能分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和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2页内容,并思考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运动是绝对性的,静止是相对性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探究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3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类之所以能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关键就在于元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另外就是人类认识并掌握了元素排列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1)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认识和掌握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人类如何才能掌握和利用规律呢?那么,我们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呢?通过预习下节课:《意识的本质》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些内容了。

九、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2、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普遍性
3、方法论要求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唯物论的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