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合集下载

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研究

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发研究
与此 同时 , 现 有 管 理制 度 的基 础 上 , 要 在 还 建立 丹东 产业 园 区的信 息统 计 调查 制度 , 期 对 定 园 区 建 设 的 基 本 情 况 、 业 人 园 情 况 、 项 目开 企 大
东 市 与 上 海 同 济 大 学 合 作 , 丹 东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为 进 行 了 总 体 规 划 设 计 , 丹 东 产 业 园 区 则 是 这 一 而
议 , 力 推 动 了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进 程 ; 0 5年 , 大 20 丹
的园 区管理 渠道 , 力 减 少 中 间环 节 , 化 办 事 努 简 程 序 , 高 工 作 效 率 。为 此 , 须 注 重 加 强 与 丹 提 必 东 、 港 市政 府 主管 部 门 的沟 通 和 协 调 , 取 得 东 争 到 政 府 主 管  ̄ tx 丹 东 产 业 园 区 的 服 务 和 指 导 。 - ̄ J
个城 市产 业 发 展 的前 Fra bibliotek 。营 口区位 地 理 条 件
优 越 , 而 极 大地 提升 了城 市 发 展 的战 略 地 位 , 从
① 张立红 :十七大辽宁代表讨论报告侧记 : 《 新发展 寻求新突破》 载于《 宁 日 20 年 1 , 辽 报}07 O月 1 8日。

锯衔 碍宪考 20 年第1 期( 考 09 6 总第21 期) 26
为 丹 东 产 业 园 区开 发 建 设 的 价 值 取 向 。 ①
发情 况 以及 园区建 设专 项资 金 的使 用情 况 , 时 适 进 行 跟 踪 检 查 , 时 掌 握 园 区 建 设 动 态 , 究 解 及 研 决 园 区 建 设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强 对 园 区 建 设 的 有 加 效监 控 } 须 对 丹 东产 业 园 区 实行 动 态 管理 , 必 对 于缺乏 主 导产业 、 具备 建设 条 件 的功 能 区要采 不 取 末 位 淘 汰 制 , 体 办 法 应 当 灵 活 适 用 ; 须 以 具 必 科 学发 展 观为纲 , 强对丹 东 产业 园区 的科 学管 加

关于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关于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平 台的需 要 。苍 南作 为 浙 江最 南端 的 大县 , 处 温 台产 业带 的 关键 批难 、石料 运输 成 本高 、 输 安全 隐 患大 等 因素制 约 ,石 料供 应 难 地 运
节点, 具有发展沿海产业带的优势条件 , 苍南县抢抓机遇 , 坚持大手笔 依 然 是 困绕 沿海 产 业各个 工程 进 度 的共性 问 题 。 规划 、 大集 团 引进 、 项 目推进 , 业 带建 设呈 现 有序 推进 的 格局 大 产 3政 策 处理 难 问题 。 目前沿 海产 业带 项 目问题 排 查可 以看 出 , . 从
产业 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 困难, 旨在提 出推进沿海产业带建 设对策和 建议 。 关键 词: 沿海产业带 ; 建设 ; 现状 问题 ; 议 建
推 进沿 海 产业带 建 设 , 是构 筑浙 江 省新 一轮 重 大开 发战 略 核 心 2 石料 供 应难 的 问题 。由于石 料 开采 场地 政 策处 理难 、 药审 . 炸
城 , 划面 积 6 平 方公 里 的产 业新 城 , 规 0 建设 成为 布局 合 理 、 施 完 关 管理 科室 机 构 , 设 相关 专业 技 术人 员 , 设 配 负责 本 区域 规划 、 建设 、 善 、环 境优 美 的集 工业 、港 口物 流 、贸易 、金融 、居住 等 为一 体 的 开发、 协调等职责; 本工业园区涉及到的临港产业基地所议
1创 新机 构设 置 , 顺体 制机 制 。把 苍南 工 业 园区管 理职 能 扩 . 理
四基 地 ”为 主要 载体 的 产业 发展 平 台 。“ 城 ” 一 ,即 打造 临 港产 业新 展到 各 临港 产 业基 地 , 把 该机 构升 格 为副 处级 常 设机 构 。 设相 并 下
域 经
关于推 进 沿海 产业 带建 设 的初 步探讨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18•【字号】•【施行日期】2022.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有关部门,中央、省驻湛有关单位:《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2022年2月18日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9〕1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粤发〔2021〕4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科技支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创新合作(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以政产学研合作为媒介,支持我市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培育发展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建立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允许项目资金直接拨付至港澳机构,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粤港澳科技创新联合行动。

大力支持港澳人才入驻我市的创新创业基地。

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5G、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全面深化产业共建与科技创新合作。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盘政办发[2010]67号【发布部门】盘锦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11.10【实施日期】2010.11.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盘政办发〔2010〕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区,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十一月十日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盘锦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辽委办发〔2009〕57号),设立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盘锦市物价局牌子,正处级建制,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各县(区)政府、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管委会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根据国家、省投资核准目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我市投资核准目录。

除上级明确必须由市核准的项目外,对于省政府下放地方的审核权,原则上都下放给各县(区)政府及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管委会。

市级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重大项目需报上级审批、核准或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各县(区)政府及投资主管部门、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管委会审批、核准、备案,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2.县(区)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市政府审批外,由各县(区)政府、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管委会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省、市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二)加强宏观调节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全市经济安全;加强全市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研究经济运行有关重大问题;加强全市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加强全市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扩大开放条件下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推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5月14日正式发布。

全文如下: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重大意义。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辽宁盘锦辽东湾新区情况简介(2013年9月)

辽宁盘锦辽东湾新区情况简介(2013年9月)

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情况介绍一、基本概况盘锦辽东湾新区位于盘锦市最南部,辽东湾东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右岸,与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隔河相望,傍河临海、靠港接城,是盘锦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新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节点,是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中唯一一处按照滨海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享有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最大的经济区”的称号。

新区始建于2005年12月,2006年6月纳入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11年4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1月按照省政府批复更名为辽东湾新区,同年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专区。

辽东湾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荣兴、二界沟、荣滨)和1个开发区(三角洲)。

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带、两轴、三区”。

“一带”为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

“两轴”为东西向城市功能轴和南北向经济发展轴。

“三区”为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和辽滨水城, 形成以港口为牵动、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三区联动规划格局。

7年多以来,新区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基本完成了空间、土地和水系布局,累计开发土地面积83.5平方公里,建成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城市、产业、港口三大主体功能区。

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前列。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4.5亿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3.9亿元,外贸出口实现7215万美元。

二、发展优势辽东湾新区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乃至东北亚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盐城不仅是江苏的沿海城市

盐城不仅是江苏的沿海城市

盐城不仅是江苏的沿海城市,也是江苏不可多得的资源大市,拥有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海洋油气资源和全省领先的农产品资源。

然而,从全国来看,沿海城市多是发达城市,唯盐城是块洼地。

从江苏来看,盐城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滩涂面积占全省的75%,而海洋经济产值仅占全省的16%。

这说明沿海开发的潜力非常之大。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盐城的滩涂资源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后发优势。

1、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现实的开放优势。

盐城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黄海之滨,紧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可以比较方便地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参与国际分工,接受资金、技术、信息转移的潜力巨大。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海港、信息港的建成,盐城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

盐城沿海有可建深水良港的基础条件,港口建设和远洋运输方式的发展,将进一步拉近盐城与韩国、日本以及世界各国的距离,有可能成为淮河流域近百个县、市物资进出的重要口岸。

公路主干道贯通及铁路、高速公路即将建成,将使我市与上海、苏南的经济联系更加快捷和便利,有利于盐城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全面接受上海辐射和产业转移。

盐城沿海位于“海上苏东”的中心地带,随着“海上苏东”战略的全面启动,盐城将是最主要的受益地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盐城的对外开放优势将进一步拓展。

2、资源优势非常显著,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不可限量的产业优势。

得天独厚的海洋和滩涂资源。

全市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683万亩的滩涂,分别占全省的56%、75%,滩涂每年还以2-5万亩左右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不但是盐城,也是江苏的后备土地资源。

沿海地区有极为丰富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海洋生物资源,有百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滩涂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将形成后发优势的一张特色牌。

初具规模的林业资源。

盐城已有数百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和海滨林场,在此基础上,在400万亩可利用滩涂中,至少可以用100万亩来发展沿海速生林带,可栽植树2亿株,形成全市林业的规模优势。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3]28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3]28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9.28施行日期2013.09.28文号辽政发[2013]28号主题类别海洋资源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3〕28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3年9月28日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目录前言第一篇发展战略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二章战略目标第二篇总体布局第三章形成功能分区第四章优化空间结构第五章构建开放格局第三篇功能板块建设第六章工业开发板块第七章港口物流板块第八章城镇建设板块第九章旅游休闲板块第十章农业渔业板块第十一章生态保护板块第四篇岸段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丹东岸段第十三章大连岸段第十四章营口岸段第十五章盘锦岸段第十六章锦州岸段第十七章葫芦岛岸段第五篇实施保障第十八章提升保障能力第十九章完善体制机制前言辽宁海岸带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岸线长2110公里。

规划范围包括:海岸线向陆域延伸10公里、向海域延伸12海里(约22公里),陆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涉及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6市的28个县(县级市、区)。

2011年末,行政区划范围内总人口1287.5万人,占全省30.3%;地区生产总值9211.6亿元,占全省4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54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1.0%。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2•【字号】大政发[2010]47号•【施行日期】2010.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的通知(大政发[2010]47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现将《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序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完善沿海开放战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对大连的新要求、新期待,也是大连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大连在东北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大连市委、市政府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地域范围上,主要立足大连市所辖行政区域及海域,在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上面向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腹地和东北亚地区。

在内容上主要围绕建设区域核心城市,着重对提升城市功能、现代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以及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

规划基期为2010年,期限为1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发展基础大连市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备建设区域核心城市的经济基础。

2009年,大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的进入发达国家衡量标准。

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占东北14.4%,占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总量56.2%(下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62.9%,海港货物吞吐量占5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56.6%,在区域发展中综合实力显著。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06•【字号】盘政发〔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现将《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盘锦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6日盘锦市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维护“五大安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盘锦、智造强市”,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范、高水平提升,积极融入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在对外开放、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区域协调、生态保护、民生事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

到2024年,盘锦沿海经济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明显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与沿海经济带各市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东北和蒙东地区重要的沿海门户城市及东北地区开发开放重要前沿。

二、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一)提升重点开放平台功能。

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深度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统筹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6.12.22•【文号】发改地区[2016]2702号•【施行日期】2016.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6]270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承担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任务的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资源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对示范区建设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体制与先行先试促改革、以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促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生态,突出示范区的试验示范作用,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结合国家战略安排和区域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建设示范区。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立足各地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合理确定示范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引领,先行先试。

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17〕80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17〕80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意见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17〕8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相关部署要求,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推动全省港口集约发展、转型发展,现就深化我省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以推动全省港口有序健康发展和提升港口整体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规划为引领、市场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资源统筹配置,改善港口供给结构,促进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加强绿色平安港口建设,优化综合服务环境,逐步实现港口布局、运营、管理、服务、物流一体化发展,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通过1-3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全省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功能布局、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港口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江沿海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效益逐年提升。

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具有区域枢纽功能的航运物流中心,培育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特大型港航集团,全省港口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推动我省由港航大省向港航强省跨越;推动港口、产业、城市统筹协调发展,沿江沿海地区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行动计划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行动计划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支持省际交界地区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人才向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支持重点区域的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和引导作用,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支持园区内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为做好贴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贷款是指:企业从中国境内银行(含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的、专项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以及部分园区基础性产业项目建设的一年期以上贷款。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贴息资金是指: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给予的企业贷款利息补贴。

第四条贴息资金属于引导性资金,通过贴息方式吸引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内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的投资项目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集聚,为项目落户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章贴息资金使用原则第五条突出重点原则。

以省政府确定的各个园区主导产业为重点,对园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社会影响大、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工业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第六条符合规划原则。

贴息资金支持的项目应符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开发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各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临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第七条公开公正原则。

贴息资金的使用对园区内各种所有制和大中小型企业一视同仁。

贴息资金相关政策及时对全社会公布,广泛宣传。

项目安排引入科学、民主、透明的评审和决策机制。

第八条高效服务原则。

建立严格、完善、易于操作的贴息资金申报、决策、管理、监督制度,随报随审、及时办理,形成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和服务体系,保证贴息资金及时到位,切实起到引领作用。

第三章贴息资金支持范围第九条贴息资金支持范围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区域内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船舶工业区、辽西锦州湾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辽西锦州湾经济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在辽西锦州湾经济区的“飞地”以及沈西工业走廊核心区域内注册并坐落在园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所有企业在园区内投资建设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2015〕82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2015〕82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的若干意见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2015〕82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口岸工作,全面提高口岸发展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的重要意义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

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口岸发展水平,有利于发挥我省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培育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当前我省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口岸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深化大通关改革,改进口岸服务,建好、管好、用好口岸,充分发挥口岸的综合效能,有力促进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二、加强口岸建设,构筑全方位口岸开放新格局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要求,以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口岸和国际铁路枢纽口岸为重点,整合口岸资源,完善口岸布局,提升口岸功能,构建全方位口岸开放体系。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辽发改工业[2008]799号【发布部门】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辽宁省财政厅【发布日期】2008.09.19【实施日期】2008.09.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辽发改工业〔2008〕799号2008年9月19日)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管委会,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开放办:《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辽发改工业〔2007〕395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为促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引进产业项目,拉动社会资金对园区的投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省政府(辽政〔2008〕53号、97号、120号、137号)对新增加的重点支持区域给予"五点一线"部分优惠政策的决定,进一步加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园区管委会及其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保证资金使用安全,经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领导小组批准,现将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一、贴息资金的支持范围将《管理办法》规定的贴息资金支持的范围扩大到新增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产业区等18个"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范围扩大后,原则上设有一级财政的园区直接向省财政申请拨付贴息资金,没有设一级财政的园区通过市财政向省财政申请拨付贴息资金。

关于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海洋是珠海发展的重要依托。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珠海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是推动珠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为珠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期。

本文阐述了珠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优势,分析了当前珠海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珠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珠海市海洋经济对策建议一、发展基础1、资源优势珠海市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147个,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岛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珠海大陆海岸线长224.5千米,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优质港口资源;海域面积和海岛数量分别位列广东省沿海市县之首,具有“岛多、海阔、资源丰富”的特点,拥有港口航道、渔业、滨海旅游、风能等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区位优势珠海位于广东中南部,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南部和珠江出海口,联结珠江三角洲与内地广阔腹地,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相连,是粤港澳合作的核心交汇地区,国际合作前景广阔,是中国与东盟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在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交通优势珠海市交通设施完善,拥有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轨道、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境内布局有高栏港、珠海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都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产业优势根据珠海市海洋经济统计数据,2011—2013年,珠海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迅猛发展,年均增长率达21.6%。

2013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704.6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海洋渔业7.6亿元;海洋油气业147.0亿元;海洋化工业189.5亿元;海洋电力业74.2亿元;海洋船舶工业17.2亿元;海洋工程建筑业18.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9.3亿元;滨海旅游业241.8亿元。

苏银增在秦皇岛调研

苏银增在秦皇岛调研

苏银增在秦皇岛调研
作者:秦方磊
来源:《乡音》 2019年第11期
秦方磊
10月29日至30日,省政协副主席苏银增率调研组就“推动港产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沿海经济”到秦皇岛市调研。

苏银增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北戴河暴风湖国际运动营地、大开电子、河港集团七公司卸车
机房和煤码头泊位、西港花园、北戴河新区生命科学园、阿那亚社区、北戴河新区规划展馆、
中信戴卡有限公司等,与有关项目及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秦皇岛推动港
产城转型升级等情况。

苏银增指出,推动港产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沿海经济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补短板,攻坚克难强弱项,奋发有为抓落实,形成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
合力。

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统筹城市和港口资源,推进港、产、城转型升级。

要加大改革
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理顺沿海地区管理体制,创新引才引智机制,激发沿海
经济发展活力。

要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
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秦方磊)。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沿海发达地域家产转移的检查与思虑沿海发达地域家产转移的检查与思虑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赖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地点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以香港、台湾为主的发达地域劳动密集型家产的转移。

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获得极大的增强,快速走过了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

跟着该地域人工费、土地使用费的上涨,珠三角很多劳动密集型家产的产品的价钱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珠三角一定将这些劳动密集型家产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域转移,腾出空间鼎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家产。

只有这样,珠三角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获得不停增强。

一、珠三角家产转移的原由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早期,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引进和发展了很多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度高、污染较大的公司。

固然这些公司在过去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是跟着经济的日趋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域以制造业特别是低收益占主导的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增添模式,正遇到亘古未有的挑战。

跟着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等成本的提高,依赖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增添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添方式已经到了难认为续的地步,珠江三角洲地域进行家产构造优化和家产升级已经是火烧眉毛。

此刻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方向是鼎力发显现代制造业、高技术家产、和现代服务业等,打造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拥有中心竞争力的公司,使得的家产构造在市场竞争和政府指引下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已走过了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跟着珠江三角洲地域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不停提高,珠江三角洲很多劳动密集型家产的产品的价钱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珠江三角洲一定将这些劳动密集型家产向有承接能力的经济久发达地域转移。

此刻珠江三角洲地域已经全面进入了家产优化升级的阶段,不论从增添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仍是从解决环境和公司资源等问题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域的家产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必定。

二、珠三角家产转移的种类珠江三角洲地域向外转移的家产绝大多半都是传统家产(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 也包含手工业,农业等),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家产在此次家产转移中占很大的比重。

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打造“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打造“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造“一区多园”高质量发
展共同体

【期刊名称】《中国机构编制》
【年(卷),期】2024()4
【摘要】2023年以来,镇江市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规范机构设置、厘清职责边界、优化人员管理、强化赋权赋能,构建有统有分的“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强化产业发展职责定位,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形成统分结合、权责明晰、规范高效、优势互补的开发园区发展新格局。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无
【作者单位】镇江市委编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发展“一区多园”优势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扬州市园区开发探讨与研究
2."一区多园"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比较与思考
3.“三种类型园区”之二——中潮产业园:一区五园打包开发
4.长江经济带沿线开发区“一区多园”运营体制改革分析——以湖北省荆州市开发区为例
5.
实行“一区多园”模式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天水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
月刊
【摘要】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最初是在计划体制之外培育生长起来的,经
过几十年的发展,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的变化,园区现行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抓紧破解,才能为园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才能推动沿海经济带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目前,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发展越来越快,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园区现行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抓紧破解,才能为园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才能推动沿海经济带稳步健康发展。

一、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园区布局不尽合理从园区的区域分布来看,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分布不均衡;从园区的产业布局来看,园区产业布局趋同性明显;从园区的层级结构来看,存在“园区套园区”现象;从重点园区内功能区布局来看,功能区互相包含,不仅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而且内耗大,成本高。

(二)重点园区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关系不顺
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与属地政府之间职责划分不清,行政区与重点园区争权夺利,出现责任盲区。

对重点园区放权不到位,授权不彻底。

(三)重点园区管理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一是管理机构设置混乱,难于统一管理。

二是管委会在设立之初,不顾自身实际,过早地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三是管委会的管理模式过早
“政府化”。

四是管委会管理机构调整滞后。

(四)重点园区人事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用人机制僵化滞后人事档案封存制度落实不到位,灵活的薪酬制度没有广泛建立起来,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机制尚未建立。

(五)重点园区缺乏独立财政权,融资和资金出现诸多困难
一些重点园区不具备财政体制上的独立性,对某些收入不能行使独自的调控权,也不能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进行统筹使用,更不能通过调整赋税政策来促进园区发展。

(六)上级政府对重点园区缺少统一有效考核管理
当地政府没有建立对园区的综合绩效考评制度,缺少统一有效的考核管理办法;没有建立包含执政能力、园区经济发展等内容的园区领导成
员考核办法;缺乏对园区宏观协调、
动态管理的手段。

二、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问题成因
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问题的产生,既有相关法律和规划等
顶层设计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社会各方对重点园区认识不到位的原因。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园区规划
沿海经济带的一些园区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不仅给园区和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伤。

(二)促进重点园区开发建设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由于国家尚未就沿海经济带以及其开发区统一立法,地方立法则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园区管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尚处于不确定状态。

(三)社会各方对重点园区的认识不到位
当地政府对上级政府提出的相关政策不掌握不到位,对重点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根据重点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及时调整体制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对策
(一)调整行政区划,重新整合行政资源和发展要素
一是对现有重点园区规划进行评估整合。

重新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园区,合理布局园区,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使园区真正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二是按照经济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解决重点园区发展瓶颈问题。

根据重点园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行政规划,重新整合行政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发展要素。

三是抓住政策契机,科学筹划,积极争取建立自由贸易园区。

(二)创新完善重点园区领导体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统一、高效的决策、协调和执行机制
一要强化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职能,建立具有高度权威的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对沿海经济带规划、开发和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部署。

二要充分发挥当地沿海办的日常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强有力的指导和协调机制。

(三)与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相衔接,赋予重点园区相应管理权限,将重点园区打造成经济开放开发主体
一是当地政府应向各重点园区管委会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省政府垂直管理部门应向重点园区管委会下放有关管理权限或派驻有关机构。

二是根据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赋予重点园区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三是理顺省政府垂直管理部门、市政府各部门与重点园区管委会之
间的职责关系。

四是当地政府对授权不充分的重点园区,
要完善审批代办服务制度;对授权比较充分的重点园区,要完善“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

五是坚决制止权力回收、权力逆向流动的倾向。

六是对下放权力的规范运行做好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四)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做到财权和事权的相对统一
对于已经具有一级财政和税收管理职能的直管园区,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园区财政收支范围,逐步实现财政税收合理分成制度。

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明确园区财政收支范围,逐步实现财政税收合理分成制度。

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独立授予财政权限的托管园区,应实行相对独立的财税核算体制,享受适当的财税留成。

(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管理模式
首先,不同类别的重点园区选择不同的管理体制。

直管园区应逐步由经济区向一级行政区过渡。

托管园区应在承担重点园区规划、开发、建设等经济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行使社会管理权限。

其次,科学设置工作机构。

管委会按照建立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大部门制的要求,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总额内,自行设置事业单位,自行设置工作机构,配置工作职能。

再次,重点园区要落实政企分离的开发模式。

园区管委会作为管理主体,只负责行政管理事务,主要提供公共服务,不直接参与经营;采取项目制和企业化运作,开发事务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园区管委会将获准开发的土地转让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开发后进行招商转让。

(六)创新重点园区人事管理制度,构建选人用人新机制
一是落实重点园区人事管理权。

主要包括用人自主权、薪酬制定权
和编制内的领导职数确定权等。

二是机构编制实行“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搞活增量”的动态管理机制。

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管委会在规定的内部机构限额内,自行确定机构名称和主要职责。

三是建立灵活的
选人用人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吸引力强的关键人才引进机制、
公开选拔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特殊人才职称的直接认定机制、灵活的薪酬制度、优秀人才区内外自由交流机制等。

(七)分级分类开展绩效评估,完善重点园区考核奖惩机制重点园区应完善园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园区“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绩效管理制度,业绩与政绩紧密结合,将考评结果作为决定园区资格、薪酬调整、职务变动、人员去留等的主要依据。

分层分类开展绩效评估,以最大限度调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八)健全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法律制度体系
应有效行使地方立法权,抓紧研究制定适用区域内重点园区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重点园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执行主体资格、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明确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委会的行政主体地位,创新行政执法体制。

同时,建立和完善重点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形成重点园区之间、重点园区管委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
孙莹,辽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

关于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孙莹
(辽宁行政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财经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