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第三节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合集下载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摘要】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然后分析了其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详细探讨了国内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后的旅游管理体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未来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发展现状、改革背景、研究意义、历史演变、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改革内容、改革措施、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在这一背景下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旅游协会等多个部门和组织。

这些机构在旅游市场的监管、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国内旅游管理体制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

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政策和制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等都为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和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将会更加完善,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问题包括:管理体制滞后、职责不明确、管理部门重叠等。

最新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5.3)我国的旅游市场

最新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5.3)我国的旅游市场

第五章旅游市场第三节我国的旅游市场【考纲要求】掌握我国旅游旅游市场的内容及构成情况。

【知识精讲】一、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是指招徕和接待国外居民来本国、本地区旅游的市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具体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入境旅游者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但按国际惯例不将其统计为国际旅游者。

因此,为了便于国际上的对比,又鉴于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特把外国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分开统计,而在称谓上通称为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不但是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旅游业的先导和支柱。

我国旅游业的真正起步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努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开始的。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分为港澳台地区市场和客源国市场两部分。

1.港澳台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一直是祖国大陆旅游业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其中,香港是祖国大陆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之一,应该始终重视对其的开发和服务。

2.旅游客源国(1)亚洲市场①日本市场。

目前,日本的来华旅游人数不到其出国总人数的20%,是我国必须挖掘的、富有潜力的入境旅游市场。

②韩国市场。

1991年,中韩建交后,很快成为我国的最大入境旅游市场,2007年仍居我国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的第1位。

目前,我国已经是韩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国家,来华访问、工作的工商界人士比较多,但是来我国度假旅游的韩国客人相对较少,因此,我国旅游经营者应该重视韩国市场的开发工作。

③东南亚市场。

主要是指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入境旅游市场。

这些国家成为我国的主要客源地,除了地理因素、双边经济比较活跃外,更重要的是人文因素,即在这些国家中生活着大量的华人和华侨,构成我国入境旅游的巨大而稳定的客源市场。

(2)欧洲市场①俄罗斯市场。

中俄两国经济和贸易的互补性强,两国经济往来频繁。

中俄旅游市场的发展首先是从两国边境地区的一日游开始的。

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最多的欧洲国家。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张沁(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旅游管理贵州贵阳550004)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296-01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改革的原因、积极意义和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从一定的高度提出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战略思考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口益明显,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管理人员、学术界以及业内广大人士关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很多建议,诸如景区经营权转让和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景区经营管理等。

不管何种建议,都集中说明我国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已日益突出,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第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金和生产要素总是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很多景区因为资金不到位,旅游资源处于低层次开发状态,造成资源很大浪费。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引进市场参与景区经营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为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缺乏资金的地方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闲置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老景区可以得到高品味包装,增强景区活力,加快旅游业发展。

第二,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下,政府既是景区的所有者,也是景区的经营者。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政府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明确权责,为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第三,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效率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景区、景点都是有体制,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管理都是接待型等计划经济的产物,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内容摘要: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职能转变;机制创新,行业管理摘要: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从开始至今,共经历了起步、发展、深化和创新四个阶段.本文综述了四个阶段中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改革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旅游产业的恢复和迅速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管理体制向新体制变革和转换的过程。

回顾这一改革创新的过程,可以根据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分为四个阶段.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职能转变;机制创新,行业管理摘要: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从开始至今,共经历了起步、发展、深化和创新四个阶段.本文综述了四个阶段中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改革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旅游产业的恢复和迅速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管理体制向新体制变革和转换的过程。

回顾这一改革创新的过程,可以根据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分为四个阶段.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之前,我国的旅游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从事从中央到地方的外事性、政治性的接待工作,成立的我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是外交部的外事行政管理部门.,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关闭了几十年的大门,一个潜在而巨大的国际人境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外国游客如潮水般涌来,荡激着原有的外事政治接待型旅游管理体制.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报告中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将目前的我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管理总局”;二是“各有关省、市、自治区成立旅游局,负责管理各地方的旅游事业”;三是“为了统一领导旅游事业,建议成立17人的旅游领导小组。

7月,国务院成立了由副总理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加人的旅游领导小组,开始建立各省级旅游管理机构,将旅游局变为国务院直属局。

8月,国务院批转了旅游事业管理总局《关于改变全国高级饭店管理体制的建议》,将一批专用别墅和接待外宾的宾馆划归旅游行政部门分类管理。

第5章 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 《旅游法规实务》PPT课件

第5章 旅行社管理法律制度 《旅游法规实务》PPT课件
第五章
国家旅游局: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关于外国旅行社在中国设立旅游常驻机构的审批管理办法》等规章,与《旅行社条例》共同作为旅行社法规制度施行。 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出台, 对旅游社经营设立专章加以规定,主要针对旅行社 的设立、旅行社的业务、旅行社的经营规则和合同 履行义务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旅行 社的经营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5
2
3
旅行社的设立条件
旅行社的申报审批
旅行社变更事项的管理
4
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设立与管理
目录
1
6
旅行社分支机构的管理
旅行社公告制度
一、设立旅行社的条件 申请设立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3、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 4、有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章
第一阶段:一类、二类、三类旅行社 第二阶段: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 第三阶段:没有严格分类 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分为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 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也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
中国
第五章
《条例》所称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主要包括: (一)安排交通服务; (二)安排住宿服务; (三)安排餐饮服务; (四)安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服务; (五)导游、领队服务;(六)旅游咨询、旅游活动设计服务;(七)接受旅游者的委托代订交通客票、代订住宿和代办出境、入境、签证手续等;(八)接受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其差旅、考察、会议、展览等公务活动,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务; (九)接受企业委托,为其各类商务活动、奖励旅游等,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观光游览、休闲度等。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摘要】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在不断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经历了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和内容。

在改革中,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将迎来重要的影响和成效,通过此次改革,体制将迎来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和成效。

提出优化路径和建议,指引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将为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不断发展。

【关键词】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发展、改革、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成效、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路径、建议。

1. 引言1.1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旅游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和调整,从最初的行政管理模式到市场化运作体制,再到如今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管理方式,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管理机构职能不清、管理权限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等是当前国内旅游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强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不断完善和调整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展对外旅游,建立了“出境旅游管理委员会”,开始建立出入境旅游的管理系统。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

旅游学概论
第六章 旅游产品
第二节 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旅游产品开发的概念 根据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进行规划、设
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包括对旅游地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开发两个 方面。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及策略 (一)原则:独特性、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策略:市场组合、产品组合、市场—产品型组合
旅游学概论
第六章 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的定位 1.领先定位法 2.比附定位法 3.逆向定位法 4.空隙定位法 5.重新定位法
旅游学概论
第六章 旅游产品
四、旅游产品的组合 (一)旅游产品组合的概念 宽度、深度、关联性 (二)旅游产品组合的原则 完整性、针对性、多样性、优惠性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第五章 旅游业
(二)住宿业的性质
1.住宿业是有形和无形要素的组合产品 2.住宿业的产品生产与消费是不可分割的 3.住宿业的产品是瞬间即逝的
旅游学概论
第五章 旅游业
(三)住宿业的发展
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 ----商业饭店----现代新型酒店
旅游学概论
第五章 旅游业
二、住宿业的类型 (一)旅游酒店及其类型划分 1.根据酒店市场需求分类 商务型、度假型、会议型、长住性 2.根据酒店的规模分类 大、中、小型。 3.根据酒店计价方式分类 欧式、美式、修正美式、欧陆式、 4.根据酒店坐落地点分类 城市、旅游胜地、机场、车站、海滨 5.根据酒店的等级分类 1—5星级
其他个人装备
水壶、水袋 刀 胶带和针线 洗漱
旅游学概论
第六章 旅游产品
第一节 旅游产品概述 一、旅游产品的整体性概念 是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综合体。 二、旅游产品的要素 1.旅游吸引物 2.旅游设施 3.旅游服务 4.可进入性

第三节 旅游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旅游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古代旅游
A
帝王 巡游
B
外交 旅行
C
商务 旅行
D
士人 漫游
E
宗教 旅行
4、中国的近代旅游
(一)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外事接待阶段 ➢ 这一阶段的旅游业务主要是国际旅游,从人数
看,主要是接待全世界各地的华侨,其次是来 自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旅游者,西方国家的旅 游者占极少数。基本特点是旅游接待多为单纯 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
4、中国的近代旅游
(一)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外事接待阶段 ➢ 新中国旅游业的拓展是以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
理局”的建立和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以及旅游者 构成的变化为标志。 ➢ 1964年7月22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其直接意义是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 构。
4、中国的近代旅游
第一章 旅游 第三节 旅游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世界旅游发展历程
人类早期的迁代旅行
国外的 现代旅游
1、国外古代旅行
➢ 古代旅行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工业革命初期这 一历史时期的旅游活动。这一时期人类经历了 四钟不同的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 平的低下,这个时期的以消遣性为目的的旅游 活动较少,大多数旅行活动的目的都是非消遣 性的,旅游和旅行的发展水平较慢较低。
1、国外古代旅行
(1)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在奴隶制时代的西方社会中,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与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行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便 利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就是典型的 代表。一些特权阶级开始了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 享乐旅行,出现了疗养、观览庙宇、欣赏建筑、 游览古迹等各种各样目的旅行。
1、国外古代旅行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91
都要简政放权 , 各级旅游企业都应实行企业化管理 , 成 为独立经 营、 自负盈 亏的经济实体 , 明确 了政企职责分 开的原则 。在旅游
综观双轨期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 ,可 以明显地 看到新旧体
制并存状态下 的体制摩擦 。 从市场方面看 , 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
使市场机制的作用扩大 了,但随后却 出现 了国家对 企业 监督 不
导致 国内掀起一股全国办旅游 、 全 民办旅游 的热潮 , 致使旅游市 场竞争 愈加激烈 。特别是在 1 9 8 9年旅游市场转 为买方市场之
游行业标 准归口管理范 围的批复》 中, 明确 国家旅游局归 口管 理
综合类 、 旅游设施类 、 旅游服务类 的行业标准 ; 建立旅行社质 量
保证金制度 ;加强对外宣传促销的管理等 。通过上述制度 的出
1 9 8 5年 5月 , 国务 院发布 的《 旅行社 管理暂行条例 》 , 成为我 国
济接轨 。这一时期 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

旅 游产业 的第一部行政法规 。 《 条例》 将旅行社分为三个类别 , 规
定 凡是经批准开办的一类社就都有外联权 ,从此旅行社 如雨后
春笋般发展起来 ,打破了以往 由少数几家旅行社 垄断经 营的局 面。1 9 8 6年 4月 , 在六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上 , 旅游业首次被列 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这一事件标志着旅游业 向经 济方 向发展以来 的又一次巨大进步。1 9 8 8年 , 按照党 的十三大确定
行做法 , 只划分 国际旅游 和国内旅游两种旅行社。 这是旅行社体
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行业管理的加强表现在旅游行业标 准归 口 管理范 围的确立 。1 9 9 3年 1 2月 ,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 《 关 于对 旅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9月下半月刊旅行计划网络平台产生的时间虽不长,但众多创业公司在这一领域出现,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包括一些大型电商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等。

但这些平台的界面设计、功能和提供的服务不尽相同,却都寻求在自助旅游者这一目标市场中分一杯羹,也就造成了该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三)用户规模难以突破平台发展的用户规模是关键,只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才可以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作用。

拥有100万注册用户被创业者视为最基本门槛,平台需要大量的用户来发布内容、进行回复、评论以及关注,获得了这些核心用户,才能谈盈利的问题。

如何发展用户?这是获得发展之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用户规模难以突破成为某些新创企业迅速就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

(四)盈利模式尚不够清晰目前旅行计划网络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有两种:广告和在线预订佣金。

广告主要是通过流量和在线点击量来获取收益,但广告并不利于提升旅游者体验。

在线预订佣金,即通过与旅游供应方或第三方旅游运营商合作,用户购买后进行流量分成或利益分成。

然而该平台是否为合作方带来了实际的流量与订单目前尚无定论。

面对漫长的发展用户规模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者难以获得可见的回报和收益,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

三、旅行计划网络平台未来发展途径结合以上分析和总结,本文对旅行计划网络平台的未来发展途径进行了一定的展望:(一)以用户为中心,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该类平台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把握了旅行的社交性和移动性,而其线路智能匹配的精准性和社交圈的互动性则为两大关键因素。

解决好这两大问题,就能减少旅游者在计划制定过程中的痛苦,提升其对旅游梦想的追求欲望和价值体验。

而关键在于改善智能匹配功能,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匹配其个性化需求的旅行计划。

(二)增加用户粘性,充分利用其社交属性大多用户仅在计划旅行才会登陆平台,使用频率低,造成很多“僵尸用户”,其互动性、活跃性难以保证持续。

重点要增进会员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利用其社交属性,提高使用频率。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变迁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变迁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变迁一、改革开放前(1978 年以前)的旅游管理体制我国1978 年以前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按照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49—1964 年。

当时全国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因此,只能由隶属于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成立于1954年)代行政府的旅游管理职能。

二是1964—1965 年。

1964 年7月,新中国旅游业的行政主管机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家旅游局前身)成立,并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实行“政企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方式进行合作。

对外招徕境外游客时,使用国旅总社的牌子,对内进行旅游管理时,行使旅游管理局的职能。

三是1966—1970 年8 月。

1966 年,国旅系统已经发展到46 个分支社,但受“***”影响,原有管理体制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旅游业深受打击,旅游接待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四是1970 年8 月—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1970 年8 月,外交部提出了《关于旅游工作体制改革的意见》,重申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是国家管理国际旅游的机关,中国国际旅行社是对外办理国际旅游业务的组织。

但是当时,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国务院直属局地位一直没有恢复,旅游管理实行的是外交部代管、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合二为一的体制。

这一时期旅游事业由纯粹的政治外交性质开始考虑经济效益。

从1978 年以前的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建立的过程,并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旅游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政企合一,接待的国际旅游团体主要是国外友好团体、华侨和港澳同胞,其主要的任务是宣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获取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认同与支持,因此,旅游工作成为外事工作的有益补充。

当代中国旅游之管理体制

当代中国旅游之管理体制

当代中国旅游之管理体制/book.php?ac=view&bvid=36139&bid=936一、新中国建立至全国旅游管理局创建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一)第一阶段(一九四九——一九五四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向往新中国的爱国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入境回大陆旅游探亲,有的还回来参加家乡建设,率先打开了中国国际旅游业的门扉,促使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华侨服务社诞生。

同国际旅游业务有联系的,当时还有政府部门邀请接待的外宾,由各有关部门的接待系统承办这部分业务,由临时调集人员承担。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厦门市华侨服务社成立。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泉州华侨服务社成立。

一九五二年九月,福建省华侨服务社正式成立,并先后成立了地、县华侨服务社。

广东省从一九五○年起,也先后在深圳、汕头、拱北、广州等地成立了华侨服务社机构。

这样,福建、广东两省初具规模的华侨旅行服务社,都为开拓新中国的国际旅游业作了贡献。

(二)第二阶段(一九五四——一九六四年)。

一九五二年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展开,中国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逐步增多。

这种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建立相应的中国旅游管理体制的问题。

一九五三年八月,中央召集各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讨论了筹组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方案。

同年十二月,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齐燕铭、刘贯一给王稼祥写了报告,提出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并在上海、杭州、南京、汉口、广州、南宁、沈阳、哈尔滨、满洲里、安东、大连、天津等12个城市成立分社。

一九五四年三月九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中国国际旅行社遂于四月十五日正式成立。

当时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是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招待外宾食、住、行事务的管理机构,也负责一些自费旅游者的接待,并承办国际铁路联运事宜。

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以后,按照“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取和平环境和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而努力”的总任务的要求,积极开展服务和接待工作,并在全国各地又发展了一批分、支社,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接待外宾的工作系统。

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思路浅析

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思路浅析

78826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思路浅析一个国家的旅游管理体制对于本国的旅游产业规划以及未来发展而言,有着不可言喻的直观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旅游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的对当地旅游产业当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不仅如此,一个完备的旅游管理体制还能够对该国家的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起到调节平衡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

然而,想要有效的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就需要我们的有关政府以及旅游业本身对原有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变革,只有以原本的旅游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和依托,才能够使旅游产业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改变。

一、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当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一)当前立法还不完善:当前我国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旅游管理制度正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现象,我国的本土旅游业发展由于国外人口的密切往来以及本国居民的消费刺激,因而发展的格外迅速,而相对之下,我国对于旅游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却还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大多数人对于我国新出台的《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旅游管理法》的颁发与实行还不了解,很多新出台的制度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普及,这使得人们对于我国的一系列旅游管理法案知之甚少,甚至在很多地方,人们对于旅游的有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所发布的法律法规当中;同时,我国新出台的旅游管理法,对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还不够全面和完善,旅游业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直接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来进行解决。

(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缺失,各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出现问题:当前我们国家的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进程正因为宏观的调控力度缺失而发生失衡,许多地区的旅游业市场在其经济和发展上都出现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旅游行业本身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使得整个旅游业的内部不断的产生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知道导致了整个旅游行业市场受到冲击;同时由于我们国家各地区的发展与政策存在差异性,因此也就使得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均衡以及难以控制的问题。

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路径研究

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路径研究

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路径研究内容摘要:我国的旅游行业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而在其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旅游管理体制的作用,其实,每一次旅游行业的大发展都是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入的结果。

而我国目前的政府主导型的旅游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问题,限制了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目前国外主要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寻找适合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国外旅游管理体制比较研究体制改革我国的旅游业是从计划经济发展而来,经过了起步、发展和深化等阶段,而在这三个过程中,旅游管理体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旅游行业的大发展,都是由于旅游管理体制的深入和完善。

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入改革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旅游管理体制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意义研究目前对于我国旅游行业这三十多年的发展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制度的作用。

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在旅游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中,制度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旅游行业发展节约成本。

我们知道在一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成本中除了生产成本,还有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就是制度成本。

如果制度本身存在很大的漏洞,则交易成本会很大,随着制度的完善,交易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

回顾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政府主导的制度变革在其中无法取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旅游管理体制开始得到完善,随之旅游的产业结构得到完善,旅游企业之间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行业,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存在对旅游资源的过度破外的现象,这对于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旅游外联管理改革历程

中国旅游外联管理改革历程

中国旅游外联管理改革历程第一篇:中国旅游外联管理改革历程中国旅游外联管理改革历程中国旅游外联管理改革历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现阶段、放权阶段和市场阶段。

一、初现1、初创1954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正式成立。

同年,在上海、天津、广州等12个城市成立了分支社。

成立之初,国旅总社是隶属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

当时,全国还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国旅总社实际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职能。

2、发展至1957年底,国旅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设立19个分支社,国旅的接待业务网络初步形成。

在这一时期主要以政治接待为主。

1958年1月,根据当时我国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国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划归当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国旅总社对分支社由原来垂直领导关系,变为业务指导关系。

国旅系统在对外宾开放城市增设了分支机构,增加了旅游线路,扩大旅游者的游览、参观范围,到1958年底发展到35个分支社。

3、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4年7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家旅游局的前身)成立,中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个时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体制,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对外招徕用国旅总社的牌子,对内行业管理行使国家旅游局的职能。

至1966年,国旅系统发展到46个分支社。

4、统一管理、统一分配1981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是国务院行政管理机构,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全国旅游工作。

旅游对外联络工作统一由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和中国旅行社(华侨旅行社总社)直接进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搞外联,不直接对外招袜游客,旅游综合服务实行全国统一规定的包价。

5、配额制国家旅游局根据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方针和每年创汇情况、接待海外旅游者总量,并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公民的外汇支付能力,制定每年的出国旅游配额总量。

配额制是国家对出国旅游实施管理的一项具体措施,通过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发放《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审核证明》和《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团队名单表》,在总量上进行宏观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二阶段(1987年---1998年):初步形成; 2)旅游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3)旅游行业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表现在: 1988年开始实行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1989年 开始实施导游人员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进入90年代后,各项法规政策、标准和措施纷纷出台。
实施主导型战略的表现:
1)创建我国优秀 旅游城市 2)创建节假日旅 游黄金周 3)政府部门加大 对旅游业发展的投 入和支持力度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雕 塑
五、2003年开始:管理体制的新调整阶段



1.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市场和主体。 2.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 3.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 共职能。 4.促进旅游协会职能的完善。 5、设立旅游业的标准化机构。 6、明确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目标。 7、完善旅游法制建设。
四、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阶段 (1999-2002)




1、旅游形势一派大好 1)出现了一派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 产业和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大好形势; 2)2001年1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旅游发 展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受到从中央到 地方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2、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独特 的旅游业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





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对外,领导和经营一体化。(优点: 淡化了外事接待职能,强化了经济职能。缺点:权力过分集中, 政企合一,两权不分,宏观管理职能软弱,微观干预过多。)

4、1982年,我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和国旅总社正 式分家,从此,中国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企业和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3)出现了改革的实践模式——北京模式




北京市于1986年在实行旅游全行业管理方面进行了大 胆的实践尝试,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旅游管理体制大改 革。 赋予北京市旅游局管理和监督全城乡旅游事业的权力 和具体职能。 所有北京市和在京的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开办的 旅游企业在业务内容、经营范围、经营规范方面都要 统归北京市旅游局管理 。 “定点管理”的办法 .

总之,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 改革、创新、调整所走过的历程和所取 得的成绩证明:
制度的安排、体制的创新和政府的主导 作用是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健康、 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1982-1985)

1、旅游发展中的矛盾 包括: 1)旅游需求急速膨胀和旅游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 2)其他部门进入旅游业的热情和旅游业壁垒的矛盾; 3)旅游产业大发展和集权制管理的矛盾;



2、迫切需要改革和发展 发展一: 1984年,发布《关于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几个 问题的报告》,提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 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 外资一起上的方针。” (“五个一起上”的改革开放方 针) 在外联工作上,要打破独家垄断的思想 。 在旅游管理体制上,要实行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散经 营的原则。
5)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表现在:


政企分开的程度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的自主权逐步扩 大;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对旅游企业采用政策法律监督、 业务指导和服务、用经济手段引导调控,将旅游企业 推向市场。

总之,在深化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 巨大成果:从系统管理跨入全行业管理、从直 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 理。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1985—90年 代后期)


1、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弊端 1)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宏观失控,产业结构失调逐渐突出; 2)政令不一,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3)旅游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2、进一步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深化一阶段(85---87年): 1)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旅游规划的职能; 2)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政策法规职能。
第三节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 (1978—80年代初)
1、1978年以前,我国的旅游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从事外事性、政治性的接待工作。 1964年成立的我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是外交部 的外事行政管理部门。 2、1978年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两份文件:《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关于 改变全国高级饭店管理体制的建议》 1978、7,国务院成立了由副总理亲自挂帅、相关部门 加入的旅游领导小组,开始建立各省级旅游管理机构, 将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总局。 3、80年代初建立起相应的旅游管理体制,是:
“体验海洋,游览中国”
“海洋旅游,引领未来” “海洋旅游,精彩无限”
2014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 “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


宣传口号:
“美丽中国,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让生活更精彩”、 “新科技,旅游新体验”
小资料: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 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 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 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 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 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 果。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 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 中国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分别是:北京、武汉、福州、大连、厦门、洛阳、苏 州、成都、南京、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 南通、扬州、镇江和武夷山。

4)为旅游全行业服务的职能开始体现。

国家旅游局到海外推销旅游产品、 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十几条新的旅游线路、 在国内开展大型主题旅游促销活动、 与相关部门建立起协作关系等。
国家旅游局和海南 省政府联合主办的 2013中国海洋旅游 年启动仪式于2013 年1月1日上午在海 南三亚举行。 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的宣传口号为: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 琪伟和海南省常务 副省长谭力等共同 转动舵盘,启动海 洋旅游年。
发展二:1985年1月,国务院将旅游业的发展方针进一步 明确为四个转变。




从过去主要搞旅游接待转变为开发、建设旅游 资源与接待并举; 从只抓国际旅游转变为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一 起抓; 从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转变为 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 更生与利用外资一起上; 旅游经营单位要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