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业(1)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由质疑 到解疑
从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
课文出处 《被压扁的沙子》依据亚利桑那大学 研究者所发现的个体现象,推出了一 般规律。
《大自然的语言》先介绍物候学,再 介绍物候学的意义。
《时间的脚印》介绍岩石的成因。
《恐龙无处不有》先提出“恐龙是如 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这 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2.明确分析判断的方法。
答题模式: (1)本文使用了……顺序,对……加以说明,使
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2)不能调换。选文采用从……到……(先……
后……)的顺序说明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常理)。
返回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理,如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等,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 (1)根据语言标志辨析说明方法种类。如举例子——例如、
几种形式:
逻辑顺序
性质
由现象 从某些现象入手,深入本质 到本质 介绍事理。
课文出处
《大自然的语言》先罗列一系列自然 现象,再阐明其本质就是“物候”。 《恐龙无处不有》主要按照由现象到 本质的顺序进行说明。
由概括 先概括整体,再从多个角度 《苏州园林》先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
到具体 具体介绍。
特征,再具体说明其各个特点。
由主要 到次要
对若干说明内容进行恰当的 主次排序。
《大自然的语言》对决定物候现象来 临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进 行排序。
(续表) 逻辑顺序
性质
由个别 罗列个体案例,并归纳总结 到一般 一般特征。
由性质 到作用
由原因 到结果
从介绍事物、事理本身到介 绍该事物的功用、该事理的 意义。
介绍事物或现象的成因。
考点 理清说明顺序
【部编】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徙,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从地质学的发现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点拨:回答本题首先一定要读懂括号前语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括号内语句的含义,最后分析其对前面语句起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家、家,代表作有《》《》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答:(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40字左右。
答:(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
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
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
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肉细胞里,一般会有20至100个。
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1、这些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文段中“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一句中的“它们”所指代的是:。
3、“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这一句的主干是:。
4、“光合作用”的定义是( )A、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变化的结果。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高能的有机物质的作用。
C、叶绿体和蛋白质组成的小颗粒和水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并放出废气──氧的过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与答案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一基础训练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目(2)chánchú()()(3)xié()带(4)潮xī()(5)领yù()(6)yǎn()射(7)二氧化guī()(8)排chì()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在此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的事实。
恐龙无处不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考古)(生物学) 佐证 大陆漂移学说 (地质学)
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以本文为例 ,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
潮汐: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 的自然现象。文中特指海潮。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列数字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
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
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达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 泰斗。
(一)整体感知 1 .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 龙呢?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 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交流点拨】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 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交流点拨】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
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
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 出的结论是‚是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交流点拨】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
初二语文课内《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基础知识讲解。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字形。
遗骸蟾蜍褶皱鸟臀⽬两栖追溯劫难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遗骸:遗留下来的⾻骸。
蟾蜍:⼀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癫蛤螺。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上,向江河发源处⾛。
⽐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缝:神话传说,仙⼥穿的天⾐,不⽤针线制作,没有缝⼉。
⽐喻事物没有⼀点破绽。
3、了解相关常识。
1长期以来,⼈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
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地都是连在⼀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陆⼀分为⼆,继⽽⼜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陆。
南极洲、⾮洲、南美洲、⼤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陆。
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场深刻⾰命的⼤陆漂移学说。
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就为这⼀学说提供了有⼒证据。
2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约23亿⼀8000万年的中⽣代,恐龙这个庞⼤的爬⾏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灵。
这些庞然⼤物在中⽣代的陆地上⾃由⾃在地⽣活了1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是⽓候变冷使得⼤部分⾷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以吃⾷草恐龙为⽣的⾷⾁恐龙也⾃然随之⽽去;⼆是中⽣代的⽩⽟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喷发接连不断,⼤洪⽔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量⾼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些同时期的⽣物都杀死了;四是在⽩垩纪后期,可能有⼩⾏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量死亡。
3阿西莫夫(1920—1922),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说家。
本⽂选⾃《新疆域》。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现象
联系
判断 疑问
猜想
证据
确论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 (德国)
1、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2、恐龙无法迁 移
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1、骨骼( 2、深渊( 3、两栖( 4、硅( )
) ) )
漂移 ( 驮着( 铱( )
)
地壳(
) ) ) )
) 岛屿链( 潮汐( 褶皱(
追溯( )
5、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6、衍射( ) 携带( )
1、骨骼(gé)
漂移 (piāo)
地壳(qiào) 岛屿链(yǔ liàn) 潮汐(xī)
2、深渊(yuān) 驮着(tuó) 3、两栖(qī) 4、硅(guī) 铱(yī) 追溯(sù)
研读探究
•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 理,将抽象的科学认识,层层解剖, 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 文中语句)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理论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 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 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 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褶皱(zhě zhòu)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原句: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
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 运动。)
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 形象。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 又开始破裂了。
(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 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 起)
逻辑顺序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陆
漂
恐龙无处不有
移 学
恐龙不会迁徙
说 成
大陆漂移
立
(总结)
(分 说)
自读课文,概括本文内容: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 种科学假说?
什么是“撞击说”和 “火山说”;
阿西莫夫(1920 —1992)
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 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 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 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 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 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 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 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 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 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 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 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 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 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 “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 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梁 龙
鸭 嘴 龙
三角龙
1.理清文章思路。 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 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 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后来他投身 写作,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
一,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
“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
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
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
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一、默读课文
明确观点
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 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
(1)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分析科学家的证明思路: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 “斯石英” “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万年的反 推 断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密 相连 (总 起)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 结)
大陆漂移
(分 说)
逻
辑
顺
序
一、初读课文
探讨内容
分析《恐龙无处不在》。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实,证明 大陆漂移 假说。 了_________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生物学(恐龙)、 _______________
地质学(板块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 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压扁的沙子---斯 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 撞击说
化学、 地质学
不同科学领域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生物学
说明顺序、说明角度、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 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 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 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说明角度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 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 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 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 的科学思维方法。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揣摩语言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 得多么天衣无缝。 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 见的证据。
揣摩语言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 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 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 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 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异齿龙
三 角 龙
鸭嘴龙
霸王龙
恐龙无处不在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 (1920—1992),美 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 科学幻想小说家。他 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
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整体感知 科学家们由 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的现 象推理得出了 地壳在进行缓慢而不可抗拒的运动 的结论。
一、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一、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 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的正确。
二、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
题?
•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 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 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 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说明顺序:逻辑
分析文章结构
•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 明内容。 •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 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 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 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 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 迷题。不同领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 着什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 据大陆漂移假说,佐证了在不同领域 内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从 而写成此文。
2014-8-28
整体感知 科学家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现 象 推理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堂作业本的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堂作业本的答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1)骸(2)褶(3)溯(4)劫(5)壳(6)汐
2.(1)分裂(2)撞击
3.(1)置之不理(2)一无所知
4.恐龙随着大陆漂移到了南极。
5.(1)“仅”意为“只”,起限制作用,与前文相对照,突出了“把这个发现与南极的大陆联系起来”考虑的重要性。
(2)“也许”表示猜测,说明“板块构造”理论是科学推测。
6.“这些”指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以前”指“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之前。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7.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是如何越过大西洋到另外一个大陆上去的呢?8.指有巨大能量和破坏力的流星雨的撞击。
9.(1)巨大的流星雨引发的自然灾难;(2)战争、火山爆发和地震。
10.说明了流星雨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这个特点。
11.(1)考古的最新发现证实,巨大的流星雨引发的洪水和绵延几千里的森林大火,使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毁于一旦;(2)地理研究方面没有找到相关的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的有力证据;(3)维克特克拉博的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理论。
12.示例:(1)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2)进行科学研究,需要艰苦的努力。
以上是分享民教育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第18课练习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_作业
第15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1课时) 作业比较阅读【甲】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选自《恐龙无处不在》)【乙】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
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
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作业
一、课后思索: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二、思维推理训练:
请学生写出《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文的思维推理过程。
提示:
《恐龙无处不在》
“在南极洲的冰天雪地中,发现了恐龙的化石,这说明南极大陆上有恐龙。
但恐龙是不能在南极洲那种寒冷的环境中生存的。
那这些恐龙是怎么来的呢?恐龙不可能自己游过去,只能做反向思维,是南极洲大陆自己漂过去的。
”
《被压扁的沙子》
“有超高压的存在,就会出现斯石英;有了斯石英就可能推出超高压的存在;地球受到大撞击会造成超高压,所以可能出现斯石英;斯石英在高温下可变回常态,因此火山爆发造成的高温会使斯石英消失;大撞击引起的大火也可使斯石英变成普通沙子;但许多斯石英也会因撞击被溅到平流层中避开高温而保留下来;发现斯石英的岩层年龄有6500万年,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时候;因此推断恐龙灭绝可能是由外界撞击引起的。
”。
2019年《阿西莫夫短文两篇》.doc
2019年《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篇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1.(1)tún(2)zhě(3)xī(4)jié(5)sù(6)hài2.(1)遗体、遗骨(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灾难、灾祸(4)细致精密(5)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6).停止(7)都,全(8)漂浮(9)逆流而上3.(1)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科普作品(2)自贡4.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5.可从恐龙的种类和其他的灭绝说法来谈,答案略。
6.略(例子切合要求,语言畅达即可)7.(1)列数字(2)摹状貌(3)举例子篇二: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沙河中学梁雪梅篇三:《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江苏江陈中学江上雪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业练习
八年级语文课时作业13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骨gé ()zhě()皱追sù()
劫()难蟾蜍()陨()石携()带
2、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鸟臀(2)褶皱(3)潮汐
(4)劫难(5)追溯(6)遗骸
3.解释词语。
(1)遗骸:(2)追溯:
(3)劫难:(4)致密:
(5)天衣无缝:(6)争论不休_______
(7)人人皆知_______
4.填空
(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国________作家_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地名)。
5、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 (2)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 )
(3)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
( )
6、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a、这两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b、你还知道多少“恐龙”的情况?请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日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修改病句
1、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你必须提前赶到那儿,否则如果你不赶去的话,就会完不成任务。
B、初中生是否有远大理想,将关系到辉煌前程的实现。
C、历史不会忘记,那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鸦片战争,给生活在华厦土地上的每一个炎黄子孙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D、我们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
2、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
A、在世界上,那些吃富有食物纤维素,如水果、蔬菜和未经加工过细的谷物的地区,患大肠癌的人就少。
B、作文时,善不善于选择自己生活中最熟悉、最有切身感受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D、从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悲惨一生中,有力抨
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为什么经济上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B、难道能否认香港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C、校外突然传来的一阵鞭炮声吸引了同学们。
D、我们谈素质,往往偏重智育,其实,德育和美育是不可或缺的。
二、仿照例句,补写一个句子。
例1: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 。
例2: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依然沉着镇定。
父爱是____________ 。
答案:一.C B D
二.1.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
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遭遇电闪雷鸣也依然宽厚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