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第1课时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力提升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归纳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归纳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复习建议俄国十月革命很少单独考查,一般与《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联系在一起,突出三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意义,强调以下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则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再有,本考点很多试题与中俄关系相联系,考查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及其原因,说明选择革命道路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道理。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考点,一般从十月革命后面临的形势角度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及评价,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意义、特点角度命题,并且注重两大政策的比较。

知识清单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考点聚焦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1.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

2.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方面进一步暴露沙俄的弱点,激化矛盾,加速革命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二月革命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领导机关: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③经过: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由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获得土地和面包,但是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六讲 世界现代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六讲 世界现代史

(2)资本主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 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 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 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避免在危机形势下 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3、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50年代初)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 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 (GATT)。
【具体特征及史实】 经济 1、 五十至七十年代初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成为资本主义经
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 局面。 (2)、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 体系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向体系 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 经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4)、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进行经济体制 的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但未突破斯大林体 制;改革最终失败。 (5)、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各国减少了 对经济的干预。
第六讲 世界现代史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 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 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 展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 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 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 【时间】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2、七十至八十年代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成、日 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 3、九十年代以来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进入高速 发展阶段,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也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展中国家而 言既是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2019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第1讲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2019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第1讲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界工厂”
济大国
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形成
经济 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
一定程度上放弃了 自由竞争的信条
凯恩斯主义的 国家干预经济 思想
【典例2】材料一 古典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现代生产力的 发展,显示出巨大的适应力。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 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 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 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 矛盾。
【解题提示】
审题 找题眼 抓时间 答之源
第(1)题
第(2)题
美国重大事件(影响失 业率的变化);苏俄(联) 主要措施(粮食产量逐 步增长)
美苏措施特点差异(解决经 济社会问题);主要共同点 (美、苏解决经济问题)
美国: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苏俄 (联):1921-1925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解题提示】
审题
第(1)题
列宁面对“创建新的社 找题眼 会主义社会的挑战”进
行的经济探索
抓时间
十月革命后
答之源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 济政策的转变
第(2)题
苏联工业化
20世纪30年代 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和存在的弊端
答案:(1)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 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并希望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②1921 年,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经济政 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化以 牺牲农业为代价,造成工农业之间比例失调现象;消费品匮乏,人 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 机的影响与罗斯福新 政的举措;苏俄(联)新 经济政策的影响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课件人民版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课件人民版

【易错点拨】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从革命任务看,它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 (2)从革命结果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皇权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
【教材补遗】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 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 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 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 14 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 主义革命的尝试。
知识点二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 (1)背景 ①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_苏__维__埃__政__权__。 ②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十月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 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 人群的现实力量。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 希望之所寄。
第十四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史
01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02
互动探究热考重点
03
命题研析高考动向
04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6讲 现代世界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6讲 现代世界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欧联;北美自由贸 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1991)
【基本线索】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标志、特点、 作用) (1)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过程、内容、作用) (2)关贸总协定(原因、成立、宗旨、作用) 2、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经过、认识) 3、美苏冷战(原因、表现、影响) 4、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原因、表现、实质) 5、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原因、主要改革活动、结果) 6、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表现) 7、第三次科技革命(条件、标志、特点、影响)
第6讲
世界现代史
一、考试说明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胜利的历史意义)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发展的 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二、世界现代史概述:
1、时间范围: 1917年至今,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 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新时期。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26 苏联模式——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高考历史考前必备主题26 苏联模式——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主题26苏联模式——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1.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

2.租让制: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苏联模式: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

该模式一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赢得二战的胜利,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后成为苏联长期缓慢发展和走向解体的根源。

4.农业集体化: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提供原料和资金,1929年苏联实施的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大规模的公有制经济,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变公有,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化建设。

1.俄国发展落后,经济上是农业国,政治上是沙皇专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反动统治力量薄弱。

2.俄国革命力量强大,有强大的工农联盟,有成熟的列宁主义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有用革命方式解决各种现实矛盾的社会力量。

3.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4.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稳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苏俄(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5.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

6.列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7.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苏联强大国家的基础。

8.斯大林单纯利用行政手段,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1.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 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易错提醒]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 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 对俄国: 它使落后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开辟出
社会主义 发展的道路。 _________ 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 (3)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_______________ 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考点二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 社会主义 的途径。 _________ (4)意义 ②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 苏维埃政权 得到巩固。 到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
3.斯大林模式 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①经过_______ 五年计划 。 (1)确立过程②实施国民经济发展_________ ③逐步取消___________ 新经济政策 。 公有 ①实行单一的 ____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②实行__________ (2)特点 计划经济 。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_________ 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④主要以_________
探究1
苏联(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特点 『考题例证』
【典例】 (2015· 课标全国 Ⅱ ,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 1931 年降 至 694.8亿千克; 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 明苏联(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现代世界苏联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现代世界苏联

感悟高考
5、(2010福建文综)《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 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 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3、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后果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的比较 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失败根本原因方面分析
规律总结3:苏联改革的启示?
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看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应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宗旨,坚持经济建设的方 针;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并重的原则;加强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 社会主义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
性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规律总结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3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表现、评价(积极、消极作用) 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2、勃列日涅夫改革:目的、内容、评价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六 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 世界科技与文艺
第1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一、【考纲导航】
最新 考纲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复习 提示
注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出发,探索苏联式的现代化 模式的特殊性及其成败得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 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感悟高考
4、(2010北京文综)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 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 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 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专题复习:现代世界: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1917~1945

专题复习:现代世界: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1917~1945

4、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 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B ) A.电的发明和利用 B.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经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轮复习
巩固练习 5、“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 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 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 什么? 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 中国: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三个国家改革结果如何? 结果: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结合上述内容,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中政府应该如何发挥决策作用?据 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认识。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国民 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发挥调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市场的作用。 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 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整体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 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的新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是资本主义 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 互相对抗的历史;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 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迅猛 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二轮复习
巩固练习 1、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我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 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关巩固 工农联盟的是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025届高中历史课时练19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025届高中历史课时练19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时练19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一关狂刷小题·夯基础题组一刷基础固知识1.1908年,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引起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奥匈帝国不顾俄国反对,兼并了塞尔维亚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并在德国的支持下,最终迫使俄、塞两国承认这一事实。

这一事件()A.遏制了巴尔干半岛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B.扩大了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优势地位C.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D.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2.一战爆发后,法国总理和参众两院主席号召法国人民为“拯救文明、自由、法国和欧洲”而战。

该号召()A.延缓了战争的进程B.反映了人民的心声C.阐明了参战的目的D.掩盖了战争的性质3.1916年,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参战国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专门委员会等,他们分配政府订单,控制资源配额,协调劳资纠纷,垄断对外贸易,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

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国()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加剧C.纷纷实施计划经济体制D.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4.1924年,英美筹划成立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国际赔款委员会,制订“道威斯计划”,将原来作为战争罪责的赔款变成一纸商业合同,德国以各种理由仅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

这一计划()A.便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B.平复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C.体现了美英对世界霸权的争夺D.加速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5.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报纸。

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必然的灭亡。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旨在()A.加强党内思想统一B.探索革命过渡途径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改造社会民主工党6.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党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28年,苏 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 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 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 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
史料四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 换35米印花布、75千克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 交换1.5米印花布、0.9千克砂糖;1953年,谷物 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论从史出: ⑷根据史料四,分析苏联工业化呈现出怎样的 特点。 答:反映了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而为工业化 积累资金的特点。
(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 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 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 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 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 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 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 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 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 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 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5)有俄 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 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 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_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变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_20世纪初至20世纪40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_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变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_20世纪初至20世纪40

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专题综合训练(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晋冀豫联考)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

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

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解析:选A。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是在二月革命的前夕,资产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表明二月革命前夕工人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说明当时的沙皇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选A。

2.(2018·茂名模拟)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B.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C.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D.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

官方发布激烈战斗的消息,是为了强调敌人的顽固,强调在现实中对敌人革命的必然性,故选B。

由“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可知,对列宁选择的时机并没有肯定,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革命的过程,没有提到革命最终的结果,C项错误;苏联官方的这种观点恰好是掩盖历史的真相,D项错误。

3.(2018·衡阳十校联考)1918年5月,列宁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明确指出:小商品生产的优势地位,使得苏维埃俄国不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即国家资本主义。

高三历史复习现代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复习现代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复习现代史知识点2020高三历史复习现代史知识点(一)现代世界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考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考点3:“斯大林模式”考点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3)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2:罗斯福新政考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2)发展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了解)(3)建立福利型国家(4)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一体化(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中国的振兴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世界银行)(2)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从欧共体到欧盟(2)亚太经合组织(3)北美自由贸易区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五、现代科学技术考点1:相对论和量子论考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六、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1)浪漫主义文学(2)现实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考点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印象派绘画(2)现代主义绘画考点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考点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二)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两个会议,两部法律,三大制度。

考点3:“”(了解)考点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了解)考点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考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考点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1:20世纪五十年代(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2)步入国际舞台的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回顾 第六部分 现代世界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 第1课时 十月革命与苏联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回顾 第六部分 现代世界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 第1课时 十月革命与苏联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_战__时__共__产__主__义__政__策___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①农业:用固定的_粮__食__税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采取租
(2)措施让 ③制 商和 业租 :借 允制 许的 商形 品式 买, 卖实 ,实 行行_国_自_家__由资__贸本__易主__。义___。 ④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_按__劳__取__酬___ 的工资制。 ①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_工__业__化__打 下了基础。
1.根据史料一,分析十月革命“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在 性质和斗争对象方面存在哪些不同? [尝试解答]
提示 第一阶段反对沙皇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 段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2.史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尝试解答]
提示 (1)方式:和平夺权。(2)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 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内容③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④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 “___不__劳__动__者__不__得__食_____”。
(3)评价 ①积极ab..适巩应固了了战苏时维需埃要政,权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②消极ab..实导施致过经程济中危出机现和了政许治多危弊机病。和错误。
3.结果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 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建立新政权②通过了《_和__平__法__令__》和《土地法令》,成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
命。
4.意义
(1)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_国__家___现__代__化__创造了重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第1课时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力提升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第1课时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力提升

第1课时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2018·乐山调研)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

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解析:选C。

据材料“‘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十月革命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故选C。

2.(2018·濮阳模拟)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选D。

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D。

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C项错误。

3.(2018·益阳调研)学者王听伟指出:“摒弃了试图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构想,使得俄国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缓和了民众和苏维埃政府的矛盾,顺利渡过了这次‘危机’。

这是社会主义第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改革。

”这一“成功的改革”是指( )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实施新经济政策D.实行农业集体化解析:选C。

据材料中“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然后列宁摒弃该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稳步发展,顺利度过了危机,故选C。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盲目种植玉米,导致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尤其是军事工业,后期导致经济下滑,B项错误;实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D 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两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第1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四 两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第1讲

第1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扬州调研)“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

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

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

”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解析:选C。

材料中有“将军、贵族”的革命发生在彼得格勒,说明沙皇制度还存在,表明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不是“和平方式”,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故C项正确;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是在十月革命时,故D项错误。

2.(2020·永州一模)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解析:选A。

由材料时间“1919年”可知,当时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材料内容“准备消灭货币”“用计划的产品分配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

3.(2020·武汉调研)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

”这一讲话旨在( )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解析:选C。

据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及该领导人讲话的内容可知,这一讲话旨在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即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A项应为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是苏联模式的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苏联并未与西方展开经济竞争,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4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十一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巨大灾难:20世纪上半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深重灾难,国际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创新模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追求民主:亚非拉地区人民觉醒,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的运动高涨,冲击着传统国际秩序。

实力易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使欧美强国实力发生转变,美国崛起,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改变。

秩序重构:从一战后的国联到二战后的联合国,是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和演变,也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实质是大国间实力的博弈。

第2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爆发1.帝国主义(1)形成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表现: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世界大战的酝酿(1)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激化。

(2)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两大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现代化模式的调整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现代化模式的调整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义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
经济领域
方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21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逐步过渡
多种所有制并存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分配原则 经济运行 机制
平均主义分配
多种分配形式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 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0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2.新经济政策
①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无力直接 领导和组织企业的生产。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日益不满, ②政治危机:农民对______________ 频繁发生暴动。
政治危机 。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_________
(3)评价
①积极: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 生产力 水平,逐渐僵化,阻碍经济的发展。 a.超越了苏联_______ ②消极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
13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特别提醒]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5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史料观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创举 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 阻和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
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2018·乐山调研)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

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解析:选C。

据材料“‘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十月革命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故选C。

2.(2018·濮阳模拟)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选D。

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D。

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C项错误。

3.(2018·益阳调研)学者王听伟指出:“摒弃了试图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构想,使得俄国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缓和了民众和苏维埃政府的矛盾,顺利渡过了这次‘危机’。

这是社会主义第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改革。

”这一“成功的改革”是指( )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实施新经济政策D.实行农业集体化解析:选C。

据材料中“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然后列宁摒弃该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稳步发展,顺利度过了危机,故选C。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盲目种植玉米,导致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尤其是军事工业,后期导致经济下滑,B项错误;实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D 项错误。

4.(2018·肇庆模拟)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符合这一思想的目标做法是( )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解析:选B。

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故选B。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而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错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时期,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属于斯大林时期,D项错误。

5.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C.优先发展重工业D.取消新经济政策解析:选C。

根据材料“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

“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30年代,A项错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B项错误;“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D项错误。

6.(2018·绵阳模拟)1928年,布哈林认为: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精神B.没有得到人民普遍支持C.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D.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解析:选C。

苏联的工业化是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即过度投资工业,而忽视了民生的改善,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故选C。

苏联的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人民对工业化的态度,B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不是受其制约,D项错误。

7.(2018·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

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从工业、经济体制、农业等方面与材料一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异同点。

(2)第一小问,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到材料二“《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得出;第二小问,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历史背景。

答案 (1)相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①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

②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③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

(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大庆模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解析:选A。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因此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故选A。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主要是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而不是推进全球工业化进程,C项错误;D项只是对俄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具有世界性影响,错误。

2.(2018·张家口模拟)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农民不满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对农民的剥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选D。

3.(2018·武汉调研)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

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

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解析:选A。

材料“统一分配市有住房”,这一政策强调政府主导分配,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A项正确;“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故B项错误;1921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解决住房问题,故D项错误。

4.列宁在1921年指出:“我们那时已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

”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B.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C.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分认识D.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做两手准备解析:选A。

据材料“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所推动,故选A。

B项与材料“社会主义建设”无关,错误;据材料“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可知,当时人们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而是主张直接过渡,C项错误;材料“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是对革命斗争道路做两手准备,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D 项错误。

5.(2018·南昌模拟)如图是1919年苏俄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