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

合集下载

广州城际铁路智慧运管系统架构研究与设计

广州城际铁路智慧运管系统架构研究与设计

智慧城轨作者简介:蔡昌俊(196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城际铁路智慧运管系统架构研究与设计蔡昌俊1,朱小山1,邱启盛1,王艺达1,白 丽2,张凌云2(1.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38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摘 要:根据广州都市圈“城际+地铁”公交化运营、一体化管理特征,借助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公交化、一体化、一站式”为理念,以城际铁路车站运行管理为中心,设计乘客数字服务、运营管理、智能运维、资源经营的主要功能,形成具有运营灵活、协同共享、数字驱动、高效便捷特点的新型城际铁路智慧运管架构,满足城际铁路公交化、高密度、高速度、大区间、大客流需求,为推动大湾区城际铁路实现 “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奠定数字化运管平台基础。

关键词:城际铁路;智慧运管;公交化运营;一体化;智能化中图分类号:TM402.9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地铁”线网一体化运营背景下,城际铁路以快速、便捷、高密度优势互联都市圈,承担相邻城市之间的日常通勤、购物、休闲等出行需求[1]。

广州都市圈经济联系紧密,客流强度高,乘客以当日跨城往返为主,早晚高峰明显;车站串联交通枢纽节点,具有典型的“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的特点。

广州已开通和在建城际铁路线路基于传统模式,车站运管的智慧化手段不足,随着竣工线路的陆续开通,海量设备投入运营以及客流规模化增长,对用工投入形成巨大压力,亟需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手段统筹全局提升运管效能,降低人工成本[2]。

1 城际铁路公交化运管新特征分析(1)线路特点。

不同于高铁长里程跨省出行和地铁市内通行,公交化城际铁路以满足都市圈毗邻城市间1 h 通达为核心[3],兼顾市内跨区、日常通勤、短途商务、旅游出行需求,线路区间长度和运行速度高于地铁,低于高铁,客流具有明显早晚高峰特点,联程换乘接近地铁公交化方式,行车灵活编组、车厢以立席为主,可大运量承载。

铁路客站BIM_模型自动化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铁路客站BIM_模型自动化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铁路客站BIM模型自动化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郭祥1,解亚龙1,刘伟2,俸凰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1)摘要:以BIM为基础的智能建造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研究自动化生成技术在BIM自动化生成系统中的应用,开发面向BIM建模的自动化生成系统。

以某铁路客站为依托,采用数据预处理、结构识别、三维引擎、构件参数库等技术实现对二维图纸数据的采集及三维模型的生成。

研究表明,自动化生成技术在铁路客站BIM信息化建设中,可有效提高建模效率和质量,降低建模成本,在铁路客站智能建造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铁路客站;BIM;自动化生成;三维显示;系统开发中图分类号:U2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1X(2024)02-0042-07 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23.12.05.0010 引言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及交通强国等发展战略,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2-3]。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正不断深入推广应用[4]。

作为铁路BIM应用的核心支撑,实现铁路BIM建模自主化,不仅是铁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破解国外“卡脖子”难题的迫切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业软件自主化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已有模型自动化生成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例如:李中凯等[5]研究了设计结构矩阵DSM的自动生成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CAD模型的DSM自动生成系统;李传龙等[6]研究实现将三维CAD数据模型导入Ge⁃ant4的自动建模方法;聂凡智等[7]提出基于计算机辅助基金项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开发基金项目(2020YJ101)第一作者:郭祥(1987—),男,高级工程师。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建设论文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建设论文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围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铁路运输生产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专业基础课《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组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91-01《铁路线路及站场》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铁路车站线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技术站的主要作业;围绕站内运转作业过程,分析各项运转设备的合理设置位置。

培养学生初步确定车站线路设备技术条件的技能和对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理解,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完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开设了《中间站平面设计》实践课,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生和铁路企业的直接对接。

1 教材内容建设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出发,《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在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以“必需,够用”的原则为指导,注重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的介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加强,并根据课程组教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内容进行了整合组织,体现了《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的教学规律。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本课程被列为学院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组教师完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实训演练项目、铁路站场教学挂图显示系统和站场作业动态显示系统等的制作研究,并将这些成果投入到教学中。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围绕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对内容进行更新与扩充。

(1)课程网络课件开发。

课程网络课件采用web技术进行开发,通过知识点的链接将各章节内容衔接在一起。

网络课件由菜单区、文本区和图形区组成。

解决了本课程教学中图形量大,图形复杂、图形与文本需要共同显示、互相印证的需求,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站场设计应用与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站场设计应用与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站场设计应用与研究孙军先;杨文成【摘要】以Bentley软件为平台,利用BIM技术对铁路站场设计流程、设计成果进行深度优化,使传统铁路设计工作符合现代铁路建设发展趋势的要求,并具备多维性、协同性、数字化、模拟性等特点,最终实现设计、建设、运营的信息化全寿命周期管理.【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8(044)002【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BIM技术;铁路站场设计;Bentley;信息化【作者】孙军先;杨文成【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55;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1铁路行业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传统铁路建设方法以CAD软件设计为基础,整个勘察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各专业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设计接口易出纰漏,设计成果缺乏直观性和准确性,往往造成效率低、返工多、成本高等问题。

BIM技术在诸多发达国家土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日臻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BIM技术体系。

国内曾一度受限于软硬件技术及成本等因素,对BIM技术未有足够重视,应用范围小,发展迟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技术高速发展,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BIM技术在国内土木建筑领域得到快速普及[1-2],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尝试采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提高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益[3],在哈大客专、兰新高铁等工程皆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4]。

铁路站场设计工作专业繁多,分工较细,影响因素复杂,精度要求高,协作性强,对传统CAD设计方法改进的需求愈发迫切。

基于我国高铁项目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对BIM技术试验和探索的要求[5],结合铁路站场BIM设计工作实际经验,对BIM技术在铁路站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和总结。

1 制订铁路站场BIM设计相关标准铁路站场BIM设计工作开展之初,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套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即需要规定BIM模型包含的内容信息。

铁路车站联锁机模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铁路车站联锁机模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 ) 适 应 不 同站 场 的需 要 1能 ( ) 按 需 要 选 择 模 拟 模 式 2可 ( ) 拟 数 据 保 存 和 回放 、 索 3模 检 ( ) 出并 记录 系统 错 误 以 及 软硬 件 错 4查 误 , 系统调试改进提供信 息。 为 () 据 计 算 机 辅 助 生 成 C 5数 AD, 于 生 用 成站 场数据 。 ( ) 电 子 模 块 模 拟 软 件 , 以 模 拟 全 6全 可 电子 模 块 的 行 为 。 模块来 实现对联锁软 件的逻辑功能 测试 , 其 实 质是 一 个 软 件 , 过 软 件 来 模 拟 设 备 通 和 电 子 模 块 , 用 一 台带 有 工 业 总 线 通 讯 利 设 备 的 计 算 机 和 铁 路 站 场 模 拟 软 件 来 实 现 , 成了模拟软件的基本结构 。 形 模 拟 机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包 括 : 拟 现 虚 场设 备 、 拟 通 讯 模块 、 讯 设 备 。 中 , 虚 通 其 虚 拟 现场 设 备 和 虚 拟 通 讯 模 块 都 由软 件 来 实 现 , 结构如图 1 其 。 由 图 1 别 介 绍 各 主要 组 成 部 分 。 分 3 1虚拟 现场 设备 . 虚 拟 现 场 设 备 实现 铁路 车站 站场 设 备 的 图 形形 象 显 示 , 些 设备 包 括 道 岔 设 备 、 这 区段 设 备 、 号 机 设备 、 联设 备 、 4 半 自 信 场 6D 动设备等 。 3 2虚拟 通讯 模块 . 虚 拟 通 讯 模 块 是 虚 拟站 场 设 备 与 通 讯 设 备 之 间 的 接 口 , 拟 模 块 根 据 其 受 控 对 虚 象 不 同 而分 为 各 种 不 同 类 型 。 负责 采 集 、 解 析翻译虚 拟设备的状态 , 向通 讯 设 备 提 供 同时 可 以 与 执 行 机 协 同工 作 。 () 拟 软 件 要 具 有 良 好 的 人 机 界 面 , 2模 完 全 再 现 站场 C 所 绘 制 的站 场 并对 站 场 AD 状 态 能 实 时 显示 。 站 场 模 块 状 态 相 关 数 对 据 、 锁 命 令 产 生 的 动 作 和 通 讯 状 态 都 能 联 够进 行直观演示 。 ( ) 拟 软 件要 及时 接 收 联 锁 机下 发 的 3模 命 令 , 速 上 传 状 态 数 据 并 对 接 收 命 令 及 迅 时 做 出 相 应 处 理 , 时 也 能 处 理 各 种 意 外 同 情 况或错误命令 。 ( ) 拟 软 件 能 模拟 执 行 机 的 所有 正 常 4模 情 况 , 向 联 锁 机 及 时 上 传 这 些 正 常 情 况 并 的状 态 数 据 。 ( ) 拟软 件也 可以 人 工 模拟 各 种 执 行 5模 机 执 行 时 可 能 出 现 的 非 正 常 情 况 , 把 这 并 些 非 正 常 状 态 数 据 上 传 联 锁 机 , 测 试 联 以 锁机对这 些非正常情况的处理 。 () 拟 软 件 能 与 执 行 机 协 同 工 作 , 6模 模 拟 执 行 机 没 有 的 实 际 模 块 , 同 完 成 测 试 共 联锁 机性能 。

《平湖南市新区及沪乍杭铁路站场区域开发研究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稿

《平湖南市新区及沪乍杭铁路站场区域开发研究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稿

《南市新区及沪乍杭铁路站场区域开发研究及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一、战略机遇与背景1.湾区机遇—世界级现代化的浙江大湾区2018年5月28日,浙江省政府对外宣布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包含上海、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拥有23个港口。

大湾区总体布局为“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环杭州湾经济区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聚力构建“三个1小时”交通圈,即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和城区1小时交通圈,构建陆海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浙江大湾区的建设标志着杭州湾地区向海经济时代的到来,依靠其内部均衡的产业分布和顶级的创新能力,中国第二大、世界第五大湾区将横空出世。

2.融沪机遇—上海控人控地发展转型,人口外溢、功能疏解《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确定了控人控地的发展模式转变,走上注重内涵发展和弹性适应的“负增长”发展之路。

在紧约束下的控人控地的发展模式以及与周边环沪区域楼市价格严重剪刀差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将导致上海市人口长期持续、稳定溢出,上海市未来将会逐步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与产业,这些功能与产业的外溢,对上海周边以及长三角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在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位于紧邻上海西部的平湖来说,将迎来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与功能外溢疏解的重大发展机遇。

3.铁路机遇—沪乍杭铁路建设沪乍杭铁路是国家高铁网络“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东起上海枢纽,沿途经过上海漕泾、金山,浙江平湖、嘉兴南、海宁,接杭州枢纽,是杭州与上海之间的又一快速通道,将方便平湖直接快速对接上海浦东,不仅意味着结束平湖无铁路的历史,更使平湖城市结合原有河运基础进行发展转型,实现铁路、港口联动发展成为可能,为平湖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沪乍杭铁路的建设在当前长三角核心地区融沪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可为平湖的融沪发展取得交通上的优势,加速平湖与上海的承接、融合,成为直接受益于上海东站的核心区域。

中国铁路站城一体化设计思路探讨-以白云站方案设计为例

中国铁路站城一体化设计思路探讨-以白云站方案设计为例

中国铁路“站城一体化”设计思路探讨——以白云站方案设计为例摘要:以广州市白云站为例,本文阐述了基于TOD模式下“一体化”的铁路站房及其站区规划设计。

分别从“交通一体化”和“站城一体化”两方面对白云站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

“交通一体化”指的是流线交通的整合,包括了车行组织、人行组织之间的换乘联通。

“站城一体化”则是对站房与城市、站区与城市一体化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畅通融合;站城一体化;交通枢纽1.概述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国铁路已经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水平的高速铁路,全国各地的高速铁路系统都在建设规划中。

随着中国铁路新时代的到来,在TOD站城融合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下,“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其目的是降低旅客出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规划设计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客站枢纽功能布局及流线组织,促进铁路与市政配套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保证旅客进出站通道的顺畅,从而最大限度方便旅客。

“交通一体化”指的是流线交通的顺畅,包括了车行组织、人行组织之间的换乘联通。

“空间一体化”则对站房与城市、站区与城市的一体化进行探讨。

本文以广州市白云站为例充分实践和运用了中国铁路TOD模式“站城一体化”设计思路。

2.“一体化”概念界定“站城一体化”是新时代高铁站建设的第一要义,其理念是努力降低旅客出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规划设计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客站枢纽功能布局及流线组织,促进铁路与市政配套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

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一体化” 和“站城一体化” 。

“交通一体化”主要指流线组织的合理性和畅通性,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铁路站房的交通衔接,旅客进出站通道的顺畅,最大限度方便旅客。

其中包括了“车行组织”的换乘和“人行组织”换乘。

“站城一体化”指促进铁路与市政配套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铁路与城市之间没有明确的城市空间肌理分界,推进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

其中细分为“站房与城市” 、“站区与城市”两个方面的融合。

“人行组织”属于站场内部的交通换乘,“车行组织” 、“站房与城市” 、“站区与城市”属于站场外部。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

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总则一、为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规范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使其达到所需的深度要求,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包括新建(改建)铁路、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铁路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的文件组成三个部分和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铁路枢纽、铁路特大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

铁路中型及以上站房设计文件比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

三、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决策阶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

小型项目或工程简易的项目可适当简化,在决策阶段开展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开展施工图,其文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要求。

四、预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收集相关资料,经社会、经济、运量调查及现场踏勘后编制。

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客货运量预测;系统研究项目在路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线路起迄点及线路走向方案和建设规模(改建铁路应对其运能与运量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拟定改建的初步方案,铁路枢纽应结合总图规划拟定研究年度的建设方案,铁路特大桥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线路方案初拟桥址方案和桥式方案);初步提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各项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及主要工程内容;对主要工程、相关工程、外部环境(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土地利用、协作条件做初步分析;提出建设工期、投资预估算及资金筹措设想;进行经济初步评价;从宏观上分析对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

编制车站班计划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编制车站班计划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 0 年( 3 卷 ) 6期 08 第 7 第
管 理 科 学
编 制车站班计 划实验 系统 的研究与开发
梁西萍 , 邓红英
( : 班计划是铁路 车站现场 工作 的依据。班计划的编制质 () 数据 库中建立到达列车计划信息表 , 1在 各车场车流信息 量直接影响到车站班工作任务 的完成质量。 用计算机进行班计 划 表, 出发列 车轮廓计 划表 , 出发列 车计划表 , 以及列 车编组计划 编制 , 以 大 大缩短 编制 时 间 , 高 计 划 编 制质 量 , 而提 高计 划 表;2 按照列 车编组计划的要求 , 可 提 从 () 正确地为每一 出发列车分配编 兑现率 , 更好的完成本班工作计划和班 工作指标。在 现有 实验项 组 内容和车流来源 ;3 车流推算和接续 , () 应能满足车站各项技术 目“ 编组站技 术作业过 程模拟 系统 ” 础上 , 基 利用 已有的原 始数 作业时间标准的要求 ;4 ( )充分兼顾本站货物作业 车的及 时取送 据 。 计 出一 套 车 站 班 计 划编 制 系统 软 件 , 为 实验 室新 增 一 项 和集结 , 设 可 使之成为计划车 流的补充 ;5 按 中转车 、 () 货物作业车在 实验 项 目。 站 的计划停 留时间 , 计算 中停时指标 ;6 程序执行过程 中 , () 应充 关键词 : 编组站 铁路局调度中心 车站班计划 分 留有人工干 预接 口 , 对某些特殊情况 , 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选 择确认其编制 内容 ;7 ( )对一些重点事项能及时填记在班计划表 班计划是铁路车站现场工作的依据 。车站班计划的编制 , 是 中;8 编制开始前允许计划 到达车流资料进行不断的更新。 () 铁路技术站保证完成铁路局调度 中心下达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 , 4 核 心程序 设计流 程 班计划 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车站 1班工作任务 的完成质量。 3 鉴 于此 , 必要设 计一套计算 机编制班计划 的实用软件 , 有 即可用 于 () 1将到达列 车计划表按到达顺序 、 到达时刻排序 , 提取无改 生产实际, 又能用于实验教学 。 编中转列车信息填记无改编 中转列 车出发列车计划表。 () 2 由出发列车轮廓计划表 中顺序取 出某一 出发 车次 , 编 按 1 车 站班计划 的编 制过程 组计划规定的编组内容代码 、 编成辆数等配置 出发车流信息。 车站班计划 的编 制通 常是 依据铁路 局调度 中心下 达的 1班 3 () 3 配置 出发车流信息过程 : 到达列车计划和 出发列车轮廓计划 , 以及车站班工作开始前现在 ①在 出发轮廓计划表中提取一个列车车次 , 根据编组计划的 若车数满足编成辆 车结存情况 , 由主管运输 的副站长负责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 , 需要 规定搜索符合 编组去 向要求的编组场站存车 , 搜 集抄 收各 种数 据资料 , 推算计划车 流 , 还要 随着时 间的推进不 数则完成该列车的编制 , 确定 以该去向的站存车作为本次列车的 断的更 新数据 , 按照列车编组计划 的要求 , 为每一列 出发列 车逐 车流来源 , 记人 出发列 车计划表 , 结束搜索工作 , 在该去向停留车 确认车流来源 , 时间段分别推算车流 , 中停时计划指标 , 流数 中扣除相应车数 。 按 推算 登记本班计划装卸车数以及重点事项 等。 ②如果编组场站存车不能满足该 出发列车的需要 , 差额的车 数则需搜索到达场车流信息库 , 若到达场停 留车列 中该去向车流 2 计 算机 编制班 计划 的优势 数满 足编成辆数 , 且符合车流接续要求 , 以该停 留车列 中该去 则 人工编制班计划时 , 通常要 提前 3小时开始搜集资料 , 收 向的车流作为本次 出发列 车的车流来源 ,记入 出发列车计划表 , 抄 结束搜索工作 , 在到达场停 留车列 调度 中心下达的班计划 。由于铁路运输 的不确定性 , 任何一列车 完成该列 车出发计划 的编制 , 在 出发前 , 编组 内容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 调度 员只能按照 以往 的 该去 向车流数 中扣除相应车数 。 经验和当时现有资料下 达 日班计划 。因此 , 难保证计划 的准确 很 ③如果编组场站存车和到达场停 留车列 中车流数仍不能满 性。 另外在编制 过程 中还要进行分时段的车流推算和班工作指标 足该 出发列车 的需要 ,差额 的车数则需搜 索到达列 车计 划信息 的计算 , 需要耗 费大量人力和时间 , 如果遇到需要调整计划 , 对前 表 , 若到达列车计划信息表 中车流满足编组计划要求 , 且符合车 面的出发车次的车流来 源数据调整后 , 其后续 的出发列 车计划全 流接续要求 , 则以该到达列车中该去 向的车流作为本 次出发列车 部需要更改 , 这在人工编制情况下是难 以实现 的。 如果考虑不周 , 的车流来源 , 记人 出发列车计划表 , 完成该 出发列车计划的编制 , 在该到达列车的计划车流数中扣除相应车数 。 很可能造成计划编制不及时 , 计划调整困难等问题 , 从而对完成 结束搜索工作 ,

现阶段铁路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现阶段铁路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现阶段铁路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摘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铁路工程建设正在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方面发展,灵活运用信息科技可以妥当提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能力,根据优化运营来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如何在铁路工程项目建筑项目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展开讨论、科学研究,期待文中有助于提升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准。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引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铁建设全是采用运营与建设合一的管理方式,开发周期长、规模较大、成本相对高、标准规范高、质量标准严等,因而一定要升级管理核心理念,积极主动强烈推荐当代信息化过程,迅速搭建铁路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力度,增加品质、安全性、成本费等管理力度,保障工程项目按时、保存期竣工,为铁路的成功运营给予过硬的设备及管理基本。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一)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铁路工程是一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性、高度技术专业工程项目,多种多样工艺流程钢筋搭接、多种多样技术水平、好几个施工企业合作等均为铁路建筑工程增添了难度考验。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管理规范化可以提升运营效率,让安全性卡控对策、品质监督制度、内业资料搜集、当场信息感恩回馈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大力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建设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1]。

现代化信息智能技术,比如: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可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项目。

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到高效率传送,将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传输至有关的主管部门,为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及时有效地把握现场情况和相互交流带来了有益方式,合理地提高基本建设管理能力。

(二)构建数字铁路根基所说数据铁路便是融入了物联网技术、虚拟化技术、信息平台、GIS、RS、GPS及其信息集成化等各项技术性,为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的移动终端、基础设施及其铁道自然环境等自动化技术给予技术支撑,完成铁道运输资源、服务资源的全面监管的信息平台。

TOD模式下既有铁路车站土地综合开发的探索和实践

TOD模式下既有铁路车站土地综合开发的探索和实践

0 引言TOD是围绕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站点建立,集商业、写字楼等为一体,引导城市均衡发展的模式。

由于TOD模式具有功能复合、集聚开发、公交主导等城市空间结构特性,能够解决过去蔓延式的城市发展、土地和基础设施利用低下等问题,因此是促进旧城开发、调整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1]。

沙坪坝站是重庆枢纽三等站,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商业核心区。

因重庆枢纽建设需要,对沙坪坝站的全部站场和站房进行了适当改造。

由于上述改造内容不能彻底解决沙坪坝交通拥堵等问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局集团公司)与重庆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交投公司)认真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和重庆市的有关要求,于2011年达成了对沙坪坝站采用TOD模式进行综合开发的协议。

通过紧密合作,于2018年1月完成了一期工程(为保证沙坪坝站站房开通运营而需先期施工的双子塔A、B栋商业裙楼)建设内容,实现了预期目标。

1 TOD模式建设的必要性1.1 促进沙坪坝中心城区功能提档升级根据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沙坪坝区将发展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商业中心。

沙坪坝站由于建设历史较久,铁路线路及站场严重阻碍了城市中心区空间的拓展,在城市环境、城市空间、建筑形态等方面都已经与城市中心区不协调,制约了中心区核心功能的释放。

按TOD模式改造,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的延续,同时通过适当物业开发,使城市空间连为一体,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健康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2]。

1.2 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沙坪坝区人口密度达3万人/km 2,长期以来,该地区的交通拥堵现象非常突出。

随着成渝客专的开通,沙坪坝站远期日均发送量将达到40 000人,极大增加该区域的交通压力。

为此,重庆市规划在此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环线3条线路,形成“K”形换乘。

按TOD模式改造,将高铁、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融为一体,形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条件,减少交通设施之间换乘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教学探讨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教学探讨

电子 课件 中 ,介 绍给 同学 们 , 取得很 好 的直 观 教 学效 果 , 受 到 同 学们 的 根据 。
欢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实践教学效果 。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 ,经过上 述训练 ,学生们深刻
三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解了铁路站场规划及设 计的内 涵及方 法 , 专业 能力和 素质 明显提高 ,
拓宽同学的视野 , 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
力 ,在既定能力 、设备数量 、投 资的前 提下 ,完 成计 算、查表 、绘图 等基本技
二 、要求教师深入现场 ,熟悉生产实际
能的训练 ,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 。
运输专业的教师必须非 常熟悉铁 路现 场 , 教学 才能够 离开书 本 、讲 解
课程设计需要 同学自 己动 手查 询相关 资料 , 然后 对设 计内 容进 行分
五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本 课程的 电子课 件 、教 学大纲 、习题库 、课程设
学与一般工程设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应用针对性 ,侧重于技 作业流程的动态分析 ,我们对道岔分组的方法进行归纳总 结为一条 : 沿接发
能训练及设计的合理性与设备运用的动态性相关联等特点 ,旧有的“纸上谈兵 ” 列车方向 ,凡两道岔尾部相对并分布在运行方向两侧 ,这两个道岔不 能分在
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此 ,我们在端正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明 一组 。因该种布置形式像一个大“N”,故我们总结为道岔分组的大“N”法则 ,
(1)一般练习 。是在各章教学之后所进行的针对 性练习 ,含问答 、判断
业会议 ,积极与各设计院 联系 ,收集 站场 发展的最 前沿 资料 。通过 这些 工 及简单设计 ,旨在加深对知识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

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王佳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844)摘要:铁路监理管理作为铁路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铁路监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监理管理经验、现场监督检查经验以及相关规范要求,就如何做好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理管理提出研发思路与功能设置,并对相关技术要求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对解决监理人员无序流动、履约率低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铁路建设;监理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U215.1;U2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05-0069-04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05.0690引言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项目高速发展,并呈现出“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的显著特点。

随着铁路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对施工质量安全的管控带来了严峻挑战。

铁路监理作为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监理行为存在较多不规范,监理工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为深入落实铁路建设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铁路监理管理水平,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为监理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抓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工程监督局作为国铁集团监理管理部门,对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1]。

铁路监理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铁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铁路监理也出现诸多管理和工作等不规范的问题。

在推动监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成为铁路监理管理的必要抓手。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与回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建作者简介:王佳琦(1988—),男,工程师。

E-mail: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王佳琦立铁路监理诚信体系,实现对监理工作的总体监管和人员的动态管理角度进行定性分析。

在定量分析方面,以系统运行中采集到的数据为切入点进行阐述,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及重要意义。

铁路编组站CIPS系统的研究

铁路编组站CIPS系统的研究

铁路编组站CIPS系统的研究 丁昆组站技术是我国铁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各种单项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迅速装备与普及,形成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初级阶段,其中驼峰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以集成为核心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研发成功,于2007年在成都北编组站投入使用,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引领我国编组站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1 我国铁路编组站技术现状剖析我国铁路编组站技术发展是从单项自动化技术或单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起步,例如1984年南翔站驼峰自动化系统,1986年山海关站驼峰溜放进路微机控制系统,1987年株洲北站车辆信息处理系统,1989年郑州北站上行峰尾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化系统、推峰机车遥控系统和引进加拿大的YIS现车系统。

此外,不同时期还开发应用了铁路调度指挥系统(TDCS)、车号识别(ATIS)、班计划下达(3.0)、统计报表、机务段安全管理、货检安全管理、车辆安全管理、货运制票、摘 要:阐述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未来编组站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沿用传统运营模式和技术装备进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CIPS研究的技术要点是:面向生产工艺重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用总体计划下挂各个生产环节子计划的组合体构成单一指挥体系,实现管控一体化及货运功能。

CIPS在管理者与生产者之间搭建一个智能调节闭环通道,提高管理效益。

关键词: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系统集成编铁路编组站CIPS系统的研究 丁昆货票系统(2.0)、货运计划(FOMS)、货运保价、集装箱管理、集装箱跟踪等。

20世纪90年代,编组站单元技术发展的齐备形成了我国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初级模式,特点是系统林立、功能单一、封闭运行,尚未形成综合自动化系统。

回顾我国铁路编组站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些分门别类的系统往往是单独开发建设,自成体系,系统间连通性、互操作性差;各自为政,难以互通信息,无法统一调度;信息化与自动化严重脱节,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处于编组站设备核心地位的编组站信息化技术落后于形势与运输生产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可以说目前编组站的技术市场繁荣但不强大。

《2024年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开发研究》范文

《2024年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开发研究》范文

《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三维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与信息技术、三维技术的结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的开发,不仅提高了铁路线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更为直观、全面的决策支持。

本文将对该系统的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技术实现、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系统开发背景与意义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建设作为国家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提高。

传统的铁路线路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踏勘和二维图纸设计,存在工作效率低、设计精度差、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条件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套基于三维技术的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对于提高铁路线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系统技术实现(一)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三维大场景虚拟技术,以C/S或B/S架构为支撑,通过GIS、三维建模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铁路大场景的虚拟踏勘和线路设计优化。

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三维建模模块、虚拟踏勘模块和线路设计优化模块等。

(二)关键技术分析1.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对铁路建设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貌等数据信息。

2. 三维建模: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转化为三维模型,实现大场景的三维可视化。

3. 虚拟踏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铁路大场景的虚拟踏勘,为线路设计提供直观的决策支持。

4. 线路设计优化:基于三维模型和虚拟踏勘结果,进行线路设计的优化,提高线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系统应用与效果(一)应用领域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设计和优化,为工程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二)应用效果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三维建模和虚拟踏勘,大大减少了现场踏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提高设计精度:基于三维模型进行线路设计优化,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可行性。

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1.本文概述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客运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铁客运枢纽作为连接城市内外交通的关键节点,其交通流设计不仅影响乘客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也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高铁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阐述高铁客运枢纽的定义、分类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随后,通过回顾国内外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研究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构建系统的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体系。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对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设计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设计的理论体系,也为高铁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对于提升我国高铁客运枢纽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高铁客运枢纽交通定位高铁客运枢纽作为现代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其交通定位,对区域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铁客运枢纽应定位为区域内内外交通方式的换乘中心,通过与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旅客快速集散和换乘。

高铁客运枢纽要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铁站的选择和周边地区的综合开发可以带动商业、旅游、房地产等多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增强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高铁客运枢纽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采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等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高铁客运枢纽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设施,以适应未来交通增长和技术变革的需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定位,高铁客运枢纽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便捷、高效、舒适的服务,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站场设计探讨

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站场设计探讨

探索与创新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站场设计探讨尹志斌(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15)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地域和居民活动空间大幅扩展,加之高铁建设的放缓及一系列鼓励市域(郊)铁路建设政策的出台,加快市域(郊)铁路建设成为又一热点。

本为以渝西地区规划市域(郊)铁路入手,通过分析运输组织特点等,提出了站场主要设计原则及站场布置思路,并通过不同的工程实例,列举了部分研究理论在不同工程实际中的运用,以期为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站场设计提供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参考。

关键词:渝西地区规划市域(郊)铁路站场设计中图分类号:U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2(b)-0193-03市域(郊)铁路是指位于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间、组团式城镇之间或大中城市具有同城化需求的城镇间,服务通勤、通学、通商等规律性客流的快速、高密度、公交化的铁路[1]。

目前,国内按客运专线模式新建的市域(郊)铁路较少,北京S2线、上海金山线等利用既有铁路改建形成市域(郊)铁路,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京沪等地,单纯的客运专线建设模式存在客流强度难以得到保障,项目普遍可持续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多采用兼顾货运的模式,在满足基本客运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兼顾货运,尽可能提升铁路经济效益[2]。

本文从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规划初衷出发,针对渝西地区市域(郊)铁路的特点,提出了站场设计基本思路。

1区域发展规划1.1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5月9日,重庆市召开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会上明确了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发展战略规划。

主城都市区共计21个区,面积2.87万km2,是重点发展的优势区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引擎,是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3]。

渝西地区璧山、江津、合川、永川、铜梁、潼南、大足、荣昌均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范围。

基于全景图像的铁路集装箱货场智能大门研究与设计

基于全景图像的铁路集装箱货场智能大门研究与设计

基于全景图像的铁路集装箱货场智能大门研究与设计基于全景图像的铁路集装箱货场智能大门研究与设计摘要: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集装箱货场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货场智能化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景图像的铁路集装箱货场智能大门研究与设计方案。

该方案通过利用全景图像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货场进出货物的自动识别、分类和管理,提高货场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1.引言铁路集装箱货场是铁路运输中重要的交货和集散中心,也是物流运输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传统的铁路集装箱货场大门往往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无法实时监控和管理进出货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基于全景图像的智能大门系统对于改善货场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全景图像技术的应用全景图像技术是一种可以获取全方位景象的图像技术。

它通过使用多个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将这些图像融合成全景图像。

在铁路集装箱货场中应用全景图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门区域的全方位监控和拍摄,使进出货物在视野范围内完全可见。

而且,全景图像技术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进出货物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大门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物体和环境的感知、连接和交互。

在智能大门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全景图像设备的监控和控制。

当进出货物被拍摄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并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互,实现对进出货物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4.基于人工智能的进出货物识别与分类算法在智能大门系统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对进出货物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将进出货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集装箱、货车、人员等,并实时反馈给管理员。

同时,可以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异常物体和行为的检测,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系统设计与实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全景图像的铁路集装箱货场智能大门系统。

该系统由全景图像设备、物联网传感器、服务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组成。

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第一章:引言铁路信号系统是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号设备和控制系统对运行列车进行指令控制和监测,确保了铁路交通的稳定与有序。

在现代化铁路建设中,信号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铁路信号系统的概念与功能入手,介绍其设计与研究的基本流程,以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为信号系统工程的建设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铁路信号系统的概念与功能铁路信号系统是指通过信号灯、信号机等设备来获得有关列车位置和运行情况的信息,从而对列车进行安全控制和监测的一套综合技术系统。

主要包括信号设备、信号控制、信号传送三个部分。

铁路信号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列车的进路、出路和行车方式,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监测列车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协调站场、列车和信号设备之间的运行关系,保证铁路交通的高效运作。

第三章: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是信号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析。

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具体的运营需求和信号系统技术标准,确定信号设备数量和分布方案。

2. 设计信号灯、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的种类、性能和安装位置,编制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3. 开展信号控制功能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实现信号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4. 制定信号系统的施工、运维和维修方案,确保信号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

第四章:国内外铁路信号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铁路交通建设都在推进信号系统技术的现代化升级。

国内外各大铁路公司相继引进了先进的信号设备和控制技术,不断加强信号系统的效能和安全性。

在国外,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铁路信号系统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技术特点。

例如英国的色灯信号、美国的列车间通信系统、法国的优化车载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模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模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2-11-11T01:52:19.73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7月13期作者:路阳阳[导读] 我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路阳阳东莞市轨道一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523000摘要:我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运载能力强、环保、高效的特点。

本文则以城市交通站综合开发作为研究课题,分析城市轨道站目前主要的开发模式,包括公共交通开发模式、地铁联合物业开发模式、车站空间开发模式等,对不同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简单论述。

最后,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的建设策略提供了意见,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的建设水平,提高周边土地价值利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站;综合开发;开发策略1 绪论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3.89%,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7个,人口超过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4个。

随着高聚集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当地的交通、医疗、教育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交通、降低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运载量大、效率高、交通便捷等优点。

随着我国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提高通勤效率,2020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成7597.94公里,其中地铁有6651.11公里。

在人口不断聚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将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保证城市交通通畅,避免拥堵。

如此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样会带来交通站点巨大的人流量,如何利用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人流资源,做到科学分流、疏散的同时,合理开发、经营、管理好站点资源,是目前城市规划的重点[1]。

合理规划、经营城市轨道站点,将城市交通轨道的巨大人流转变为交通资源,实现交通便利的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2卷第5期2018年5月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Vol.62 No.5May2018文章编号:1004 2954 (2018 )05 0037 03铁路站场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罗宏伟(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设计研究处,武汉430063)摘要:在综合分析既有铁路站场、新建铁路站场勘测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开发铁路站场设计系统软件,解决了既 有线、新线底层统一建模、平纵横数据联动、站场综合管线辅助设计、站场工程数量统一计算和管理、站场三维场景 展示等关键技术。

开发成果的应用表明,利用这些技术开发的铁路站场设计系统可在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铁路站场;设计系统;研究;开发中图分类号:TP391. 72; U291. 1文献标识码:A DOI:10. 13238/j.issn. 1004-2954.201708050002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Station Design SystemLUO Hong-wei(Railway Line &Station Design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ey andDesign Group Co.,Ltd.,Wuhan430063,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 survey and design processes for existing and new railway stations,railway station design system software is developed to fulfill unified modeling on existing line and new line bottom,plane and profile data linkage,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station pipeline,unified comput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quantity of station engineering,three-dimensional station scene display and other key technologies.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indicates that the railway station design system develop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is applicable in actual engineering design.Key words:Railway station;Design system;Research;Developmenti研究开发背景经过铁四院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者的持 续攻关,2004年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站场设计软件(CASD1.0),解决了铁路勘察设计中的站场平面、纵 断面、横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数量计算等难题, 但是,铁路站场既有线改造平面设计和绘图、纵断面辅 助出图、工程数量统一计算和管理、综合管线辅助设计 等诸多难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由于我国铁路建设呈现大规模、短周期、高标准、高复杂度等特点,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和进度 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而先前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站 场设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建设项目设计要求,迫 切需要开发一套集成既有线、新线底层统一设计、工程收稿日期:2017 08 05;修回日期:2017 09 01基金项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项目(2013D04, 2014D04)作者简介:罗宏伟(1976—),男,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国家注册咨询、监理工程师,E-mail:lhw954@126. com。

数量统一计算和管理、综合管线辅助设计和成果输出、站场联络线疏解线纵断面辅助设计和成果输出、三维 模型展示和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铁路站场设计系统。

为此,以既有铁路站场、新建铁路站场为研究对象,研 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站场专业特色的铁路站 场设计系统软件,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2系统总体设计2.1系统功能和流程结合站场专业的设计特点,铁路站场设计系统应 包括各阶段(规划研究、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施工 图设计)各等级(高速、城际、普速、重载、客货共线、专 用线)铁路改建、新建站场、联络线、疏解线设计。

开 发的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规范参数管理和应 用;数字地面模型建立和应用;平面辅助设计;纵断面 辅助设计;路基横断面辅助设计;排水、用地辅助设计; 综合管线辅助设计;工程数量计算和管理;成果资料绘 图和输出;三维数据模型接口和展示等。

工作流程如38铁道标准设计第62卷图1系统流程2.2开发运行环境软件系统米用Visual C + +编程语言和C #语言、Obje (:tArx 2010(AutoCAD 二次开发类库)、OSG (Open - ScreenGraph , —套基于C + +平台的高级图形渲染、空间结构组织应用程序接口)、ADO 接口(Access 数据库 访问技术)、COM (组件对象模型)接口等技术开发。

系统要求P III 以上处理器,512M 以上内存,硬盘 256G ,512M 独立显存以上显示器。

系统软件要求Win 7及以上windows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要求中文 AutoCAD 2010、2012 图形平台,office 2010 办公系统(Access 数据库和E xcel 电子表格)。

3系统主要功能系统充分吸收线路专业、路基专业等国内外专业 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计算、定线成图、数模应用以及三 维建模等方面的优点,以实现既有、新建铁路站场平、 纵、横联动交互设计与三维建模渲染核心,可实现多方 案、多时态信息共享设计,具有以下功能。

(1)建立既有、新建线路(包括道岔)的几何拓扑 存储结构。

图1所示。

(2)建立并存储站场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排水、 用地、路基、轨道、设备等设计原则。

⑶基于ObjectArx 自定义实体技术,设计车站平 面股道实体、动态选线实体、纵断面实体、横断面实体 (坡面、分坡线、路肩、水沟等),用地界及安全保护区 标粧实体,平面水沟实体,综合管线实体,可实现数据与图形交互联动设计。

(4) 开发了车站平面和纵断面辅助设计工具,可 实现“积木法定线”和“交点法定线”,定线过程中建立 线路之间的联系,可实现方案组合、拼接复用。

(5)实现了平、纵、横信息共享和联动设计。

平面股道位置、高程,设备信息等发生变动时,自动通知横 断面和纵断面,同步更新相关数据,横断面实时更新地 面线数据,自动修改横断面分坡和坡面设计,更新土石方数量信息。

(6) 实现了各等级铁路车站路基横断面自动设计、交互设计及路基土石方数量自动计算功能。

(7) 实现了各等级铁路多时态共存条件下,任意时态、任意车场、任意股道的轨道工程数量自动计算。

(8) 实现排水沟自动预建、对排水路径和排水能 力进行检算。

(9) 实现综合管线辅助设计和工程数量自动计算。

(10) 实现各种模式视图显示控制(实体别、打印别、股道别、排水系统、用地、综合管线等)和出图控制。

(11) 实现基于标准表格的工程数量自动计算、汇总统计。

(12) 实现咽喉区旋转、延伸、移动等平面咽喉智能调整功能。

(13)实现基于O SG 的铁路站场及枢纽三维场景自动构建、实时动态浏览功能。

4关键技术4. 1图形与数据实时联动设计本项目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通过C A D 的二次 开发接口 ObjectARX 直接创建自定义实体,直接访问AutoCAD 数据库结构、图形系统以及CAD 几何造型核心,达到“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效果,实现图形与数据实时联动设计。

所创建的平面股道实体、平面设备实体、平面排水 实体、平面用地界实体、纵断面实体、横断面实体、动态 线路实体等实体,均封装了用于描述各实体属性的属 性数据用于计算,封装了夹点操作、旋转操作、移动操 作等绘图属性,这样实体的几何图形显示与数据封装三维动画输出H三维场景输出1改移道路立交表^用地数量表^拆迁建筑丄客货运设备表丄 道岔坐标一^^无缝线路铺设表丄主要工程数量表联络线线路诸表路基横断面3综合管线图丨路基排水用地图联络线纵断面图车站平面图I第5期罗宏伟一铁路站场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39成了一个整体,实时同步,达到了图形与数据实时联动 设计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交互设计功效。

4. 2排水沟流量检算与路径检查本项目创建全新的排水设备数据结构,将原先离 散的无法关联的排水沟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按照排水系统的几何拓扑结构,采用一种算法,可以对 排水路径进行检查;按照排水系统的流水特点,调整排 水沟的沟底高程;根据流量参数和汇水面积,计算每个 排水沟截面的流量;根据排水沟截面流量和排水能力,检查排水沟的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实现排水 沟自动编号和自动预建沟。

4.3综合管线设计与工程数量自动计算本项目创建自定义综合管线实体,包括电缆槽、综 合管沟、手孔、排管、过轨管等。

通过赋予丰富的设计 属性,实现了车站综合管线图绘图设计和工程数量自 动计算。

4.4平面咽喉智能调整借助矩阵变换技术,实现了咽喉区旋转、延伸、移 动等平面咽喉智能调整功能。

项目根据用户选择的调整范围、尾部终止约束直 线边集合、调整对象、调整的基点、参考点等信息自动 步进计算符合要求的调整量,再根据调整量调整各对 象,从而实现平面咽喉的智能调整功能。

这一功能尤 其适用于前期区段站、编组站设计时调整角度达到优 化平面设计功能。

4.5平纵横信息共享、联动设计系统将平、纵、横信息进行统一设计和存储,既保 留平、纵、横各个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具有平、纵、横 单项设计功能,又建立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交互 性强、信息量大、界面友好的特点。

系统通过多视口技术,分别建立平面视口、纵断面 视口、横断面视口,视口之间可任意切换、调整窗口的 大小和位置,各视口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同时 各视口之间的数据通过底层自动传递,实现了信息共 享、实时联动。

平面股道位置、高程,设备信息等发生 变动时,自动通知横断面和纵断面,同步更新相关数 据,自动修改横断面分坡和坡面设计,更新土石方数量 信息;纵断面信息变化时,自动通知平面调整坡度信 息,自动通知横断面更新设计高程信息;横断面水沟位 置、高程发生变化时,自动通知平面,更新水沟高程和 流向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