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老虎基金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案对资本跨境监管工作(沪港通)的启示

合集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起爆发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系列金融危机。

该危机不仅对亚洲地区造成了重大冲击,也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讨论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1. 全球经济连锁反应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当时的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恐慌,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

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担忧,投资者纷纷撤资离开亚洲市场,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大规模动荡。

2. 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当时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脆弱性。

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监管不完善、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过于依赖短期资本流动,也使得整个体系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3. 对亚洲市场的信心动摇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亚洲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动摇。

投资者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前景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怀疑,导致资本撤离和投资减少。

这一现象不仅对亚洲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冲击,也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亚洲市场产生了负面印象。

二、亚洲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启示1. 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市场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2. 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亚洲金融危机提醒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要注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金融风险,稳定市场信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多边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市场应通过多边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

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国际组织如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强化。

4. 发展金融体系多元化亚洲金融危机还提醒各国要发展金融体系的多元化。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及其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及其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及其启示【前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近现代国际金融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冲击。

这次事件使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对亚洲金融问题认识深刻了许多,也给我们带来了重大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1.货币政策松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当时许多亚洲国家实行的货币政策有关。

由于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政府对资金的监管不力,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股票等市场,引发资本泡沫。

2.外债规模过大亚洲国家在过度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引入大量外资,而这些外资一部分是通过举债方式引入的。

随着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债务水平超过了可承受的范围,出现了外债危机。

3.汇率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洲国家的货币多数与美元挂钩,这导致了亚洲货币在美元急剧升值的背景下过度升值,使得亚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受到了巨大影响,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1.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亚洲国家面对了外部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而其内部制度监管的不完善给这些风险带来了巨大的加速作用。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是必要的,尤其是当经济环境状况恶化时,还需加强监管。

2.加强国际合作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全球化的,其直接的巨大影响范围超越了单个国家,要想应对这种挑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3.建立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只有没有良好发展的金融市场才能有效减缓因危机而带来的损失。

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亚洲的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问题。

建立规范、完善、透明的金融市场,将有助于增加市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

【结论】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要想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爆发,必须加强金融制度监管,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等。

只有充分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1997年7月,泰国遭受外汇储备流失,引发了一场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延伸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印记,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提取出一些启示,为未来的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指导。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泡沫的危害是难以避免的。

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放松了银行准入规定,促进了银行业迅速发展和扩大。

这种银行增长依靠着大量的外债和本土掏空,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

然而,外部市场波动的发生导致外债违约和资金外流,也就是泰国的储备金外流,其他国家也难以幸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外流对于利用大量的外部金融增长策略的国家而言是个巨大威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其次,充分的市场信息和透明度是保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

在危机中,大量外债的吸引和自由流动,往往是缺乏市场信息和透明度的结果。

如果市场参与者对政府政策、市场交易、企业财务等信息了解不足,就会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这也可能会让投机行为更具有风险性和挑战性。

因此,应建立信息透明度,以便有效地改善市场秩序,有助于探索并改进法律、监管和规制。

另外,政府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预期,以及对其影响进行防范和打击,防止不良风险和危机爆发。

第三,适当的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

虽然放松了银行准入规定可以促进银行发展,但这也导致了银行风险的失控。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许多银行因授信不当、自营账户等因素而破产。

这一点清楚地表明了不合理的银行监管政策。

适当的银行监管制度和机构建立可以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保障银行长期发展和金融系统的稳健。

最后,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是防范全球金融稳定风险的关键要素。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亚洲各国货币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关联结构,并每个国家之间的联动强度相当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协调、合作和机制此刻变得尤其重要,可以缩小国别差异,减少全球金融不稳定性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影响深远。

20多年过去了,这场危机留下了怎样的教训与启示呢?一、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的平衡亚洲金融危机初期,涉事国家普遍存在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现象,导致国有企业的高杠杆经营,贪污腐败,社会资本市场的低效等问题。

长期以来,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一直被政府主导,缺乏透明度、规范性和竞争力。

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的平衡关系。

在此基础上,亚洲一些国家开始逐步加强金融市场的自律和监管,加快市场化进程。

二、货币政策的合理使用危机爆发后,亚洲多个国家的政策反应不一,但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严格的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活动放缓、就业率下降、社会不稳等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影响极大,但使用不当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货币政策的使用必须可持续、适度、平衡,要权衡短期调控和长期发展的利益。

三、互惠互利与全球化的平衡亚洲金融危机初期,一些亚洲国家的领导人指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财团试图在他们国家的货币危机中牟利,于是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禁止资本流动等切断与国际联系。

而事实上,互惠互利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础。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因此,保持经济合作和开放的态势,进行多边合作,是国家的明智之举。

四、全面品牌建设的重要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企业形象的影响长期存在。

为了应对和克服危机,亚洲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信誉度。

亚洲企业要从产品的设计、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全方位入手,提升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

五、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互联网还只是个新鲜事物。

而如今,互联网已日益融入金融领域,亚洲金融业也开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型。

在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下,从利润增长、客户满意度、风险把控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改善。

因此,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亚洲金融行业的重要趋势。

亚洲国家跨境资本流出管理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亚洲国家跨境资本流出管理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25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8年第6期 总第424期金融观察摘要: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

2014年至2016年,我国跨境资本均呈现净流出态势,引发市场对我国资本外流的担忧。

2017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跨境资本重新呈现净流入趋势。

亚洲部分国家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资本外流,相关资本流出管理的经验对我国加强跨境资本流出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 我国跨境资本流出的概况及主要渠道(一)跨境资本流出的概况。

国际通用口径测度跨境资本流动状况,一般采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含储备资产)的变化情况。

由于资本账户流出入的金额较小,本文在讨论跨境资本流出的时候特指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的流出情况。

自1994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基本保持净流入趋势。

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

2014年至2016年,我国跨境资本均呈现净流出态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2014年至2016年我国跨境资本净流出分别为514亿美元、4345亿美元、4161亿美元。

直到2017年才重新恢复净流入,净流入1486亿美元。

(二)我国跨境资本流出的主要渠道。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其他投资。

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项下流出金额较小,我国跨境资本主要流出渠道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1.直接投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海外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点,我国境内主体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直接投资流出增幅明显。

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境内主体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增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也加快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2014年我国直接投资资产(主要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2016年我国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额再次刷新历史记录,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直接投资也首次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一场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冲击了亚洲国家,也波及了全球范围。

这场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挫折,但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为宏观经济提供了一系列启示。

本文将就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展开论述。

一、加强金融监管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监测机制,导致了金融风险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

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崩溃与危机。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迫切。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并注重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例如,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亚洲金融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亚洲各国在危机之后认识到,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控制远比外部因素更加重要。

为此,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推动商业银行整合、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金融体系内部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亚洲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和相互依赖性。

此次危机在亚洲国家间迅速蔓延,造成了经济衰退和货币贬值,这也让亚洲各国认识到,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对于维护亚洲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因此,亚洲各国在危机之后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如成立了东盟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此外,亚洲各国还加大了经济一体化的力度,推动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经济合作的加强。

这些努力为整个亚洲地区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管控金融市场波动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影响,尤其是短期投机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留下了一系列深刻的经验教训。

尤其,在当今世界日趋全球化的世界,这些教训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其对当下全球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其爆发始于泰国。

由于泰国央行长期维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使得该国的货币发生了严重的过度升值。

此举加剧了贸易逆差和国内资本外流,最终导致泰国央行难以维持铢的汇率,并引发了危机的爆发。

接着,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受到感染”,危机迅速扩散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与此同时,外资也开始纷纷撤离这些国家,导致了当地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1.资本外流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之一是资本外流的风险。

当当地资产价格下跌或货币贬值时,投资者和借款人会转移资金到平稳和高收益市场。

这种外流往往会导致当地国家的资产贬值和流动性危机。

此外,对于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和硬通货的地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资本外流风险更加突出。

2.外汇储备的意义亚洲金融危机使很多国家认识到了外汇储备的重要性。

外汇储备是国家在支付国外债务时使用的一种资产。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家储备的外汇资产有助于国家对债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外汇储备还可用于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3.免除货币固定汇率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货币固定汇率的风险。

尽管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但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经济中却可能导致货币的过度升值。

如果国家选择自由汇率体制,其货币的汇率将会浮动,这样就可以减少贸易性质的申请和投机行为。

影响全球经济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深刻经验教训对全球经济稳定有着直接影响。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各自的银行和金融部门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全球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也加强了监管和协调,以更好地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发生。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亚洲金融危机,也被称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是一场在20世纪末爆发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危机主要影响了亚洲国家,特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

然而,其影响超越了亚洲地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启示。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投资者对全球新兴市场的恐慌。

危机爆发时,新兴市场被认为是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流入。

然而,随着危机的蔓延,投资者开始撤离新兴市场,这导致了一系列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崩溃的连锁反应。

这种恐慌情绪传播到全球,引发了一波全球性金融动荡。

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宏观经济不稳定性的担忧使得这些市场遭受了长期的经济困境,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国家金融体系的薄弱性。

在危机前,亚洲国家普遍实行了由政府管制的金融体系,这种体系对国内市场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市场出现动荡时,却无法迅速做出适应性调整。

此外,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着对外资依赖度高和相关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得金融体系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并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此外,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和全球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亚洲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这场危机导致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和产能过剩问题。

由于需求减少,亚洲国家开始以低价倾销商品,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平衡和竞争。

此外,亚洲金融危机也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引发了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质疑和改革呼声。

这促使国际社会对全球化的规则和机制进行重新评估,并提出了对金融市场监管和跨国公司行为的更高要求。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漏洞,迫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能力。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引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给亚洲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

一、缺乏金融监管与规范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效力相对较弱。

许多国家缺乏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有效监管,金融市场的运行往往缺乏规范和透明度。

这使得金融风险积聚,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启示: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市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提高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二、外部经济依赖度过高亚洲国家在危机前的几年中,过分依赖出口和外资,形成了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

然而,在危机爆发时,国外的投资者纷纷撤资,并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危机的蔓延。

启示:国家应逐步降低对出口和外资的依赖,加强本国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及时建立国内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

三、短期资本流动过度自由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短期资本流动对亚洲国家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大量外资的短期流入迅速推高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资产价格,但当外资流出时,资产价格则出现暴跌。

这使得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经济体系遭受巨大打击。

启示: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制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和措施。

稳定金融市场,减少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四、货币政策的误导性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误导性,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一方面,一些国家不断降低利率以扩张经济,但这进一步刺激了经济过热和投机活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采取升值政策来吸引外资,但升值过快又导致了外汇储备的流失。

启示: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基于充分的经济数据和深入的风险评估。

关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避免局部经济和金融泡沫的形成。

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阿迪伊格内修斯(香港) 著 阮爱莺 译 亚洲的金融市场也许会不稳定,但不会发生剧烈的动荡。

以处于该地区危机焦点的印度尼西亚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430亿美元的援助显然没能恢复这个国家的信心。

现年76岁的苏哈托总统正式宣布再执政五年内,市场对此的反应再明白不过了:48小时内,卢比与美元的汇率下跌了72%,降到历史最低点。

这不再是一种经济危机,而是一种对制度的信心危机。

市场就是信息,而现在的信息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在泰国,去年七月份以来股市跌了近40%,韩国跌了36%,马来西亚跌了48%。

货币跌得更快,每天5%的市场浮动幅度,曾经是报纸头版新闻的题材,现在已不再使人瞠目吃惊。

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证提供的使该地区恢复正常的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本该有能力把这个地区从暴跌中拉出来的日本也处于滑坡中。

随后是众人的猜测。

危机的范围迅速扩大;对大规模社会动乱的忧惧与日俱增。

印度尼西亚的好几座城市发生了食品抢劫风潮。

曼谷的警察与抗议工资、津贴减少的工人发生了冲突。

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一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我们是处于太平洋世纪的前夕。

亚洲奇迹———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秩序稳定———曾使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眼红心跳,却突然在去年七月份开始崩溃。

其“催化剂”现在还令人难以置信:预料不到的泰铢的弱点。

在投机压力下泰铢的贬值引起了多米诺效应,这种效应暴露了亚洲地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以至于乐观人士预测今后一两年内多数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仍然会下跌。

而悲观人士看到一个更有启示的结局:在日本、中国最后直至美国的市场都会崩溃。

至少,亚洲的伤痛会加剧。

寻找危机的原因通常会追溯到傲慢自大的亚洲商界领导人身上。

他们不顾后果地借贷,贷款用在没有生产价值的投资上。

结局众所周知:在曼谷出现了众多未完工的佛塔,在韩国存放滞销半导体的仓库随处可见。

然而这种自大的解释太简单了。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对中国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对中国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对中国的启示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对中国的启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震惊了整个世界,波及了东南亚多个国家,其中包括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这场危机不仅给当时的东南亚经济及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全球其他国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对于中国,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意义重大,它们不仅是警示,而且更是启示。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教育意义亚洲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市场失控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规则、财政和货币政策、监管机制等都存在问题,市场过度繁荣滋生了一些不正当的金融活动,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陷入泥潭。

这场危机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市场应该按照什么规则运作,政府应该起到怎样的监管作用,应该如何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等问题。

在这场危机后,中国也随之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和战略,并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加强监管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实现资本帐户可兑现,并建立了证券市场等,从而帮助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二、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1、加强监管相对于当时的东南亚,中国的金融发展相对早期,加强监管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要求。

因此,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教育意义之一就是应该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只有严格的金融监管才能防止不健康的金融活动存在,减少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推动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也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上的依存度问题。

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使得很多亚洲国家失去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加速了这场危机的爆发。

因此,中国需要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多种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增强金融抗风险能力,降低外汇资产风险。

3、防范风险亚洲金融危机还提醒我们要防范外部环境的影响。

金融风险也是现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与此同时,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使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信誉风险得到加剧。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风险评估和防范投资风险的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金融风险,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周期性波动和政策转变的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1997年,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袭击亚洲。

那场危机使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了大量资本外流和经济崩溃。

这场危机给亚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教训,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其一,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自由化的风险是巨大的。

危机爆发前,亚洲国家正在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由化可能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由于缺乏贷款参照利率和银行风险管理等机制,银行可以轻松放出大量贷款,导致过度借贷和过度投机。

这些泡沫最终不可避免地破裂,引发了金融危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制定出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金融风险。

其二,亚洲金融危机也告诉我们,政治因素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亚洲危机前夕,泰国困境深重,政治不稳定,而印度尼西亚、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些政治问题的存在使得危机更加难以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持政治稳定,政府可能采取不良措施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因此,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政治稳定了,经济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三,亚洲金融危机也告诉我们,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密切的。

在危机爆发时,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波及面广,打击范围之广远超出预期。

这告诉我们,各国的经济关系不能在纯粹的自利基础上,需要更多考虑到合作和共赢的现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并且需要制定出合适的国际监管和合作机制,避免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总之,亚洲金融危机是一次教训深刻的经济大事件,给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研究和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我们要深入总结、认真反思,制定出更加合理、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经济政策,为亚洲、为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亚洲金融危机下对冲基金冲击中国香港问题探究

亚洲金融危机下对冲基金冲击中国香港问题探究

亚洲金融危机下对冲基金冲击中国香港问题探究作者:黄沁缘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19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老虎基金等众多对冲基金袭击了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对各国与地区的汇率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梳理了上世纪末老虎基金袭击中国香港的背景与始末,并分析了此事件的现实意义以及相应的总结思考。

关键词:老虎基金;对冲基金;宏观对冲;中国香港联系汇率制度1事件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1.1事件产生背景(1)老虎基金投资策略。

老虎基金是一家专注于全球性宏观金融投资的对冲基金。

主要投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股票以及投机全球货币利率和汇率走势。

1990年开始,老虎基金投资策略主要有两点:卖空日本股票市场及日元并卖空东南亚股票市场及其货币。

中国香港是整个投资策略实现的最后一环。

(2)中国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中国香港地区施行的联系汇率制将7.8单位的港币与1单位的美元挂钩。

而联系汇率制度的实质则要求中国香港政府必須在有1单位美元外汇储备的前提条件下,方可发行7.8单位的港币。

由此可知,美元外汇储备对于中国香港的货币发行,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

虽然联系汇率制对中国香港地区此前的货币稳定有显著成果,但此制度也有着不容小觑的风险缺陷。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并发放贷款,通过利率差额而实现盈利目的,因而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下可以通过信用贷款业务使流通货币数量倍增。

因此尽管中国香港有百分之百的美元外汇储备可支持联系汇率制度下的现阶段港币现钞流通,联系汇率制度依然面临这很大的冲击风险。

因为假使由于某些原因港币使用者要求银行将港币全部兑换成美元时,银行将没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可以支持这样的操作,随着银行倒闭联汇制将会崩溃。

1.2事件发展演变(1)泰国经济过热,东南亚成为对冲基金目标。

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过热情况,泰国经济过热尤为显著,其泡沫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由于日本经济衰退,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一直上升,泰铢又与美元挂钩,从而对泰国贸易账户持续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泰国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主要涉及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等。

该危机最初在泰国开始,随后迅速蔓延到整个亚洲地区。

导致该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这场危机不仅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从这场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泡沫经济密切相关。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南亚国家迅速实施了自由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的短期外国资本流入。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了巨大的资产泡沫的形成。

当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资产价格迅速下跌,投资者迅速撤回资金,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密切相关。

在危机之前,这些国家的金融系统存在结构性问题。

许多银行存在着财务不健康的现象,贷款违约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缺乏透明度和监管。

当经济出现困境时,银行遭受重大损失,无力支付债务,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爆发。

其次,我们要加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确保其财务健康。

此外,透明度和监管也是关键。

只有加强金融体系的韧性,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第三,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国际金融体系应加强监管合作,提高信息共享和协调,避免危机的蔓延。

此外,多边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危机发生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最后,亚洲金融危机也提醒我们,经济需要有序进行。

快速实施自由市场经济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

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确保经济的平稳过渡,防止不可预见的风险和问题的出现。

总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的作用。

该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包括警惕泡沫经济、加强金融体系韧性、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合作、有序推进经济等。

只有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金融风险和挑战。

监管处罚案例启示

监管处罚案例启示

监管处罚案例启示在金融市场中,监管机构的处罚和案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监管处罚案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监管机构强化监管和惩罚有违规行为的公司或个人的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监管处罚案例,并探讨它们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个案例涉及大型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违规行为。

自2013年以来,几家全球最大的银行被指控操纵外汇市场,向客户提供不当的外汇交易服务,涉嫌价格垄断和欺诈行为。

2015年,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对这些银行进行了罚款和管制。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金融法规和监管要求,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监管的处罚意味着在市场上的违规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的打击和处罚。

第二个案例涉及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非法行为。

这家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向个人提供贷款业务,并收取高额利息和罚款。

此外,该公司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

监管机构迅速采取行动,取缔该公司的业务,并处以罚款。

这项惩罚的效果是,为了保护客户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监管机构将处罚有非法行为的公司和个人。

第三个案例涉及一家公司的股权转让和金融操纵行为。

该公司在股权转让中未公开信息,损害了相关股东的权益。

此外,该公司也参与了金融操纵行为,包括捏造财务信息以操纵股票价格。

监管机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该公司进行罚款和停业整顿。

现在,该公司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合规成本和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这些监管处罚案例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监管机构严格执行监管法规和基本规则,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其次,对有违规行为的个人和机构进行严厉的处罚,可以增加市场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第三,监管机构和监管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执法。

总之,监管处罚案例可以给金融市场带来重大的启示。

这些案例显示了监管需要对市场有更强的监管能力,以确保市场的公开、公平和透明,使市场保持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同时,监管部门应该与业界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监管框架,提高市场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教训与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至1998年间发生在亚洲地区的一场金融风暴,对当时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虽然这场危机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其中所蕴含的教训与启示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我们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亚洲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许多亚洲国家在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外资,银行体系的负债经济结构比较脆弱,缺乏足够的自主性。

此外,亚洲各国政府的干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金融市场泡沫不断膨胀。

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2.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性亚洲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展示了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力量。

危机初期,大量的投资者涌向避险资产,导致了其他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的恶化。

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扩大了市场恐慌,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恶化。

这种风险传染效应使得金融市场之间相互联结,甚至可以说是相互依赖。

3. 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亚洲各国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在危机之后,亚洲国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如加强金融监管和监控、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等。

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韧性,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4. 风险管理与风险防控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需要包括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实施;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对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5. 国际合作与经济稳定亚洲金融危机再次凸显了国际金融合作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紧密联系。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市场中的风险。

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了危机的化解。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一、引言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发生的一场极具影响力的金融危机,主要波及东亚国家。

此次危机对亚洲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二、全球金融体系的漏洞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重大漏洞,这些漏洞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来说,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1. 金融去杠杆化的必要性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过度杠杆化的问题。

债务过高使得金融系统非常脆弱,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因此,金融去杠杆化是必要的,各国应合理控制债务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债务发展经济。

2. 打击金融市场操纵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操纵的问题。

一些投机者通过裸空等手段操纵市场,引发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打击各种操纵手段,是防范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危机期间,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透明度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

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危机爆发后的恢复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三、货币政策与汇率管理亚洲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货币政策与汇率管理的启示。

1. 稳定汇率政策的重要性危机爆发前,一些亚洲国家实行了过于死板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使得它们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剧了危机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稳定汇率政策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汇率,避免过度依赖固定汇率制度。

2. 谨慎对待资本流动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巨大影响。

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可以加剧汇率波动,进而对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我们应当谨慎对待资本流动,建立合理的资本管制机制,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3. 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危机期间,亚洲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不足,导致了汇率大幅波动和金融市场的混乱。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摘要】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启示。

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造成了严重冲击,强调了加强汇率政策的稳定性的重要性。

危机突显了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紧迫性。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是应对危机的关键。

危机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这些启示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着重加强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宏观调控能力、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挑战。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启示、稳定性、宏观调控、金融监管、风险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意义、方向、时代意义1. 引言1.1 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起源于泰国的一场金融危机,随后波及到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导致了整个亚洲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市场的混乱。

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崩盘、经济增长下滑和金融机构破产等问题。

起初,泰国的货币泰铢遭受狂热的投机攻击,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暴,随后亚洲其他国家如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也纷纷受到影响,出现了类似的危机状况。

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包括亚洲国家的货币过度贬值、外债过高、金融体系不健全、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等因素。

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在危机中暴露出监管不力、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危机的加剧和蔓延。

整个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各国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冲击,也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各国深切认识到了金融体系的关键性作用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金融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的挑战。

这场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方向,也为未来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日益凸显。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老虎基金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案对资本跨境监管工作(沪港通)的启示【摘要】本文分析了亚洲老虎基金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案所涉及的证券跨境监管问题,探讨了此案对我国未来跨境监管的启示。

本文认为,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基础、监管机构存在差异,对跨境证券违法活动的监管和执法行动较为复杂和困难。

建议在资本市场开放前期,充分考虑跨境监管执法问题,夯实法理基础,建立必要的多边司法协助框架,审慎评估投资者资质,对投资者提供公平保护。

一是夯实法律基础,在《证券法》的修订工作中明确我国监管机构的跨境监管权限。

二是在与香港监管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尽快推动双方签订正式的司法协助协议,以便为两地的监管合作提供有效依据。

三是建立跨境联合调查的监管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等方式处理重大且复杂的跨境证券违法案件。

四是针对沪港通项目等跨境投资活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探索实行投资者分类准入保护与差异化服务,防范跨境证券违法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各国资本市场间的国际化交易日趋频繁,各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种趋势下,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将进一步扩大,由此衍生的跨境交易需求势必增加,而基于频繁的跨境证券活动产生的证券跨境监管问题也将日益凸现。

由于跨境证券违法活动的监管通常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国家的法律基础以及不同监管机构的执法需求均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跨境违法所得的冻结,案件的审理、裁决以及监管机构的执法行动等变得极为复杂和困难,甚至可能产生管辖权冲突的问题,不利于有效打击跨境证券违法活动、维护市场公平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本文以一个跨境证券监管的经典案例为例,研究跨境证券监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亚洲老虎基金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案的基本情况位于美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亚洲老虎基金在两家H股公司的配售交易中,通过获取内幕信息,操纵相关股票股价,获取巨额利益,导致港股异常波动。

2008年至2009年,在数家外资银行频繁减持中国银行H股的背景下,亚洲老虎基金(Tiger Asia Management LLC)及其三名高级人员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股票的三次非公开配售中进行内幕交易。

亚洲老虎基金有关方面利用从配售代理人处获得的机密且股价敏感资料,包括配售计划涉及的股数及配售价折让幅度等,在配售日前大量卖空相关股票,并在配售日以低于当时市价的折让价大量买入配售股票,一部分用于补回先前的卖空交易空头仓位,从中获得非法收益合计约1620万美元;另一部分则用于在其月末衡量业绩时大量卖出以压低相关股票的市场价格,抬高其所持有空头仓位的价值,从而提高基金管理费1。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亚洲老虎基金通过操纵股价改变其空头仓位价值的方式,赚取欺诈性基金管理费超过49.6万美元。

亚洲老虎基金的大量卖空操作引起了市场异动,2009年1月5日建行H股股价相比上一个交易日下跌4.3%。

香港证监会迅速展开调查并提起诉讼,但香港高等法院对于司法管辖权是否成立的问题提出疑问,案件审理与美国证监会也产生了司法管辖权冲突的问题,导致此案历时五年,虽然最终亚洲老虎基金在1Tiger Asia按其所管理基金每个月末净资产市值的1.5%收取年度基金管理费,Tiger Asia通过大量卖出在前述配售交易中以折扣价买入的股票,四次试图操纵相关股票的月末股价,通过压低其所持有的具有较大空头仓位的股票价格,增加其空头仓位的价值,从而增加其所管理基金的净资产市值,以取得更高的基金管理费。

美国和香港均做出了资金赔偿,但香港证监会寻求的禁止亚洲老虎基金在香港进行任何上市证券及衍生工具交易的市场禁令仍迟迟未果。

事件引起了香港证监会的重视,迅速展开了相应调查。

由于亚洲老虎基金有关当事人均不在香港,无论是香港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的民事裁决程序,还是律政司的刑事诉讼程序都无法立即启动,为争取有效时间,香港证监会只能诉求于在有效控制其在港涉案资产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起诉的方式追责。

基于这一原因,香港证监会采取其他民事诉讼途径,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3条2,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在香港高等法院对亚洲老虎基金及其三名高级人员展开法律程序,状告亚洲老虎基金及其三名高级人员在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份的交易中,涉嫌从事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寻求法院颁令冻结亚洲老虎基金相关资产、赔付受损害投资者、禁止亚洲老虎基金在香港进行任何上市证券及衍生工具的交易,以保障香港市场。

然而法院裁定香港法院对于在纽约经营的亚洲老虎基金并无司法管辖权。

对此,香港证监会提起上诉,指出《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3条的规定是完全独立的补救方法,并无规定须事先由刑事法庭或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作出裁定或裁断,然后才可寻求法院根据第213条作出补救命令3,因此其是一条独立的补救条款。

2012年上诉法庭推翻原讼法庭的裁决,判定香港法院针对此案拥有司法管辖权。

然而在香港证监会就此案请求美国证监会予以司法协助的过程中,美国证监会也启动了对亚洲老虎基金案件的相关调查。

由于此案所涉公司亚洲老虎基金是一家在美国注册并设在美国的公司,且案发2《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3条规定,凡任何人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任何有关条文,原讼法庭有权作出多项命令,包括强制令及饬令该人采取法庭指示的步骤,使交易各方回复他们订立交易之前的状况的命令。

这条文赋予法院司法管辖权在有人违反有关法律条文时作出补救命令(及其他命令)。

证监会认为,法例并无规定须事先由刑事法庭或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作出裁定或裁断,然后才可寻求法院根据第213条作出补救命令。

3参见附注2。

期间此案所涉三名人员均在美国通过利用洲际商务与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交易,美国监管机构认为其拥有对此案的司法管辖权。

据此,2012年12月12日,美国证监会及美国新泽西州检察官办公室宣布对亚洲老虎基金展开法律程序。

同日,美国新泽西州检察官办公室对亚洲老虎基金提起刑事诉讼。

亚洲老虎基金承认违反美国法律下的刑事罪行,并同意以4400万美元的赔偿与美国证监会和解,以了结相关指控。

基于禁止双重危险4(Double Jeopardy)的刑事处罚原则,香港方面只能放弃对亚洲老虎基金有关方面的刑事检控权,而选择通过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来对亚洲老虎基金进行研讯。

2013年12月20日,亚洲老虎基金有关方面承认于2008年12月及2009年1月买卖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时违反了香港禁止内幕交易的法例,以及承认于2009年1月操纵建设银行股份的股价。

香港原讼法庭颁令,亚洲老虎基金有关方面须就其内幕交易及股价操纵行为,向受影响的1800名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支付约4500万元的赔付金额。

二、本案的启示和建议从亚洲老虎基金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案中可以看出,当事人不在行为发生地是跨境执法合作中经常面临的一种情形。

随着证券交易电子化的不断发展,位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犯罪嫌疑人通过电子化交易方式以及电子化的通讯方式违反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的案件时有发生。

我国证券市场融券业务也可能起到卖空作用,因此本案对于内地的跨境证券交易监管,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在推进我国《证券法》修改的过程中,应夯实法律基础,明确我国监管机构的跨境监管权问题。

4一事不两罚,同一罪行不受两次审理原则。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7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任何人已经依照一个国家的法律和刑事程序被最后定罪或者宣告无罪的,就不得以同一罪名再予审判和惩罚。

现行《证券法》中关于我国监管机构的跨境监管权问题,仅在第十章第179条中略有提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但并未对证券监管机构的跨境管辖权限予以明确。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执法权限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内地市场来说,中国证监会可以冻结和查封相关涉案资产,但只有两个月的法律冻结期限,且没有相应的民事起诉权利,难以有效处罚相关违法人和违法机构,从而加大了执法难度。

在推进沪港通的新形势下,应加紧夯实我国监管机构跨境监管权限的法律基础,在新一轮《证券法》修改工作中考虑我国监管机构的跨境监管权问题。

以便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做到审慎监管、合规执法,从而更好的保护境内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与资产安全,保障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二)在与香港监管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应尽快推动双方签订正式的司法协助协议,以便为两地的监管合作提供依据。

在亚洲老虎基金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案中,香港证监会依据香港律政司与美国签订的《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美利坚合众国)令》等司法协助协议,向美国方面提出了协助请求,从而提高了本案的侦破效率。

然而另一方面,在香港证监会请求美国证监会予以协助的过程中,美国证监会也启动了对亚洲老虎基金案件的相关调查,与香港证监会产生了管辖权冲突的问题,导致香港证监会只能放弃刑事起诉,而选择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提起研讯,降低了对跨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和时效性。

可见,权责明确的司法协助协议在进行跨境证券监管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与香港监管机构以及司法机关合作的过程中,应尽快推动双方签订正式的司法协助协议,明确规定协议双方的权力义务、管辖范围以及合作的具体程序,在最大程度保护两地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明确双方的分工职责,避免管辖权重叠或者冲突的发生。

(三)建立跨境联合调查的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等方式处理重大且复杂的跨境证券违法案件传统意义上的国际监管合作通常以一国监管机构提出请求,另一国监管机构作出答复的形式进行。

在推进沪港通的过程中,当双方监管机构对同一案件进行调查时,为避免管辖权冲突,提高监管效率,可采取联合调查的方式进行合作。

双方监管机构可考虑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建立联合数据库以共享信息,还可以通过互相补充的执法行动来解决问题,以严厉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四)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审慎评估境外投资者资质,探索投资者分类准入与监测办法香港证券市场作为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容纳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在推进沪港通项目,尤其是沪股通的过程中,可审慎评估境外投资者的资质,制定投资者分类制度,设臵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防范跨境证券违法行为的发生。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可考虑将境外投资者划分为香港投资者与以香港市场为渠道进入沪股通交易的其他境外投资者。

由于香港证监会对于非香港居民的其他境外投资者也缺乏有效的监管途径,如何设计一套具备操作性的境外投资者准入和监测体系是沪港通项目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可考虑通过与香港证监会的监管合作机制对这部分投资者的资质进行评估,逐步建立境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的一道门槛和监测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