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摘要:1.引言: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4.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5.结论:总结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正文: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法。
它是对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
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能力、增强思维能力、推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观点,即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辩证法则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的矛盾。
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斗争和转化的过程。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通过不断的量变达到质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新的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通过否定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四、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
这五大范畴,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
五、结论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
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全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互为基础与反映关系。
2. 唯物辩证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量变为质变的辩证规律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矛盾的辨证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三大规律:1.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质变。
2. 总量变化规律:事物的总量变化是通过事物的量变积累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新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的。
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经过否定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新的事物又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否定。
三、五大范畴:1. 联系(或互相对立):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对立的矛盾关系。
2. 内部矛盾(或矛盾运动):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或性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4. 过程(或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5. 基础和上层建筑:事物的基础是物质世界,而上层建筑是在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一种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三大规律,它们分别是: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依存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特点,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事物的发展是由它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决定的。
2.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不断解决矛盾和对立,事物才能不断发展。
3.事物的发展的飞跃性规律
这个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它具有一定的飞跃性。
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累积过程,而是通过一个飞跃的过程,从一个质的层次跃向另一个质的层次。
这三大规律相互关系紧密,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
其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依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事物的发展的飞跃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高级阶段。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三大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 1 -。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本文将以《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为标题,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了辩证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既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又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矛盾普遍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数量变化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当事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了对立统一、斗争、转化、否定之否定和质变。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但同时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斗争是矛盾的表现形式,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转化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通过否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新的事物又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内容。
质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的变化,产生新的质量。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构成了其核心内容。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还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和科技产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变化和运动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发展过程以及物质发展的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本质物质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根据现代物质观,物质通常表现为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具有可感知属性的实物。
物质由微观的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物质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
根据物质运动的观点,物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物质的运动包括微观的分子动力学和宏观的物质迁移、变形等过程。
形成物质的运动的原因是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转化。
二、物质的发展过程物质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等阶段。
在宇宙大爆炸后,物质通过星体的聚合和扩散等形式进行生成和演化。
在地球上,物质通过地壳运动、大气气候变化等过程进行演化。
而在人类社会中,物质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物质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和人类智慧等。
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等对物质的生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需求指人类对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追求,它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发展的进程。
人类智慧则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它直接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物质创新。
三、物质发展的规律物质的发展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物质发展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在物质运动和物质转化中产生的客观规律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普遍性和基础性:物质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表现出物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辩证性和矛盾性:物质的发展是辩证的过程,包含着各种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2)静止的表现形式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没有发生质变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 件的,因而相对的。
联系: 在相对静止中有 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 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 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 的一面,即动中有静.
两种错误倾向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回答的是世界 是什么的问题,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由此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 本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 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 神第一性; 物质是精神 的产物或表 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 1、什么是发展?
• 前进的变化或进化,特别是指人类 所处的现实世界中从低级到高级、从 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 动。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 样性。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 用事物。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 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1)时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 定绝对运动
道之大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 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讲物质世界的辩证法
种蛋 内部矛盾
(内因)
外部矛盾
(外因)
(1)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基础、 源泉、第一位原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 性质和方向。
事物的发展为什么离不 开外因呢?
思考:外因是怎样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呢?
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 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 必须通过内因,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
“Think it over…” “好好想想.......”
今天我们拥有了更高层的楼宇以及更宽阔的高速公路, 但是我们的性情却更为急躁,眼光也更加狭隘 Today we have higher buildings and wider highways, but shorter temperaments and narrower points of view.
1、矛盾同一性
两 方 面 含 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是不可分割地 联系在一起的。离 开其中的一方,另 一方就不能存在。
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所以要出高徒,必须把名师的引导与高徒的努力结合 起来,即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外因决定论。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形而上学的含义
• • • Metaphysics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西方哲学的“圣经”, 本人并没有用过这个词 安德罗尼科《物理学》与《物理学之后诸卷》 (ta meta ta phusika),去掉冠词,成为 Metaphysics,即第一哲学 汉语《周易.系辞》”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 为之器” 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是哲学的核心部门。
六、德国古典哲学
1、康德哲学 •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 康德主张:外部世界——自在 之物只是感觉的素材,是不可 认识的。自在之物不在空间或 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间和 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知觉的 一部分。但是正因为如此,可 以确信,我们没有经验到的自 在之物。
康德的代表作
• 《纯粹理性批判》(哲学)真 • 《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善 • 《判断力批判》(美学)美
笛卡尔哲学:二元论
• 二元论的特点:这说明二元论不可能保 持在唯物和唯心观念中的中立和独立地 位,必然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 二元论在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时,只能 把思维的能动性看作是二者统一的最后 原因,因此,存在和思维只能在思维的 基础上达到统一,如笛卡尔的上帝概念。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了。
在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表
述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 否定的辩证法思想。 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揭示了发展 和内在联系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 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辩证法的含义
• 原意是辩论、诡辩,来自古希腊传统的 思维方式 • 所谓辩证法就是将不同的东西综合在一 起的方式。 • 事物因为自身蕴含着差别和矛盾而自我 运动,他不断克服自身的矛盾,不断展 现自身中潜在的东西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说: “火”是万物的 本原。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包含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核心内容:
两大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受社会存在和物质条件制约的。
2.辩证法观点: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
辩证法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深入探究其内部矛盾和发展趋势。
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质量互变规律: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事物质量的突变,从而引发新的质的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旧事物通过矛盾的斗争被否定,但同时也被新事物所肯定,形成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五大范畴:
1.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外部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强调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2.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强调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必须明确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物的发展方向。
3.必然性和偶然性: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同时也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1/ 2
4.可能性和现实性: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要实现必须有现实的条件和途径。
5.内因和外因:强调事物发展既受内部因素的驱动,也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这些核心观点、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1.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在不同事物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量变与质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否定之否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自我更新的过程,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1.2 唯物辩证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推动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来实现的。
在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社会不公等,我们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1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观点,它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世界观。
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站在实际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的理解。
2.2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是一种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矛盾分析法、量变与质变法、否定之否定法等基本原则,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结论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指物质在发展中所具有的辩证性质和规律。
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一切事物的基础,物质具有客观存在、自然属性、运动变化和相互关系等特点。
而辩证关系强调了物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内部矛盾的统一、量变质变的互相转化、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的关系等。
首先,物质的内部矛盾是物质与辩证关系的重要基础。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既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也是物质变化的基础。
例如,水的存在离不开氧和氢的化学结合,但水也可以分解为氧和氢。
这种内部矛盾的存在推动了物质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辩证关系强调了物质的量变与质变的互相转化。
物质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量的增减变化,还可能发生质的转化。
例如,水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此时水的质发生了转化。
这种量变质变的关系表示了物质发展的非连续性和阶段性,推动了物质的不断前进。
另外,物质的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是物质与辩证关系的重要特征。
物质的存在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但同时也在不断发生运动和变化。
换言之,物质相对固定是在辩证变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例如,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但地轴自转速度逐渐减缓,从而导致了地球日的变长。
这种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的辩证关系使得物质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保持了演化和变革的可能性。
此外,物质的相互关系也是物质与辩证关系的重要方面。
物质之间不存在孤立的存在,而是通过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来发展和变化。
例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共生共存等方式相互联系。
这种相互关系在物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物质的自组织和协同进化。
总的来说,物质与辩证关系的原理包括物质的内部矛盾、量变质变的互相转化、相对固定和绝对变动的关系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根据物质辩证关系的原理,积极地应对物质的内部矛盾,推动物质的发展和进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相关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相关基本原理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用于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它是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事物的辩证关系和运动变化,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相关基本原理。
二、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统一规律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原理,强调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统一性。
它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综合统一的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改造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联系和统一。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内因和外因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两个侧面,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动向。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是事物受到的外界条件和影响。
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内因和外因的统一作用来实现,内因是主导和基础,外因则是条件和推动力。
3.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规律,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
必然性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规律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和矛盾,这种对立又表现为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对立的斗争和统一的调节,推动事物由量变到质变。
对立统一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特征。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事物内部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主要矛盾的方向和变化趋势。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老子》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武”由“止、弋”组成。 弋即戈,是一种带长柄的兵器。 “武”即武力、战争,其本意却 是停止战争,求得和平。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 在特定条件下,石 头与战争就联系起 来。
电影《英雄儿女》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同时联系的条件又是多样的、可变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条件:
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 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 多种多样的。大体说来有: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物存在和 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联系的多样性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 其方法论意义: (1)相互区别:绝对 性和相对性,共性与个 性; (2)相互统一:共性 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 统帅和制约个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哲学依据。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克隆过程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转 化。
塞翁失马:
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在自然界 中,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与异化、遗传 与变异等等。在社会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 厮杀、学术上的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可以说,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1、联系的涵义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 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 断。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老子
(四)矛 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 性
1、事物矛盾 问的精髓—— 普遍性和特殊 性、共性与个 性、绝对性和 相对性的辩证 关系
2、矛盾的普 遍性: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
3、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 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 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 点
4、矛盾的复杂性:
(1)复杂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简答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二、对立统一规律★★★★●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简答题】【论述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 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武”由“止、弋”组成。 弋即戈,是一种带长柄的 兵器。 “武”即武力、战争,其 本意却是停止战争,求得 和平。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
不断发展
A、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 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 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
断发展
B、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
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 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 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 事物发生质变。
联系的多样性
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 上,这是苹果与地球 之间的必然联系;但 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 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 联系。
(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 化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 物的外部联系。 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 另一方面,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 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 在质变过程中也 有旧质在量上的 收缩和新质在量 上的扩张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1.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 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 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
同
相互依存
一
性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斗 争 性
相互排斥、相互 离异、相互对立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
N
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
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
南北两极同时存在。
S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 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吸取二氧化碳,放 出氧气;动物正好 相反,吸取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它 们就是这样相互利 用、相互促进的。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不甚深刻的认识与深 刻的认识既斗争又统一,是推动思想前进的 动力。
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火水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联系的多样性
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 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 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C、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 联。 前者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 事物发展的外在矛盾即外因。 此二者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互不相同。
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周期性
肯 定 否 定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 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根本方法
(3)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
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 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 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 的统一整体和过程。
联系的普遍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 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 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 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 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 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 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 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联系的客观性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A、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 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
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 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
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 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
(2)联系的条件性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 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 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 素的总和。
(四)矛 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 性
1、事物矛盾 问的精髓—— 普遍性和特殊 性、共性与个 性、绝对性和 相对性的辩证 关系
2、矛盾的普 遍性: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
3、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1)复杂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可以说,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1、联系的涵义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 转移。
斯大林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 的。在特定条 件下,石头与 战争就联系起 来。
电影《英雄儿女》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同时联系的条件又是多样 的、可变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条件:
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 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 进性的运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 理。
毛泽东
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 升性的运动。
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 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 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 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 断。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老子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 化
联系形式与运动形式是同一个相互
作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侧面。
从过程看
某种关系的确立
相互 作用
从结果看
某种运动的发生
发展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 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 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 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 势。
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核心和实质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
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方向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一)矛盾
的含义:
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 部各要素 之间的既 对立又统 一的关系。
(二)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1)同一 性:相互 吸取,相 互转化。
(2)斗争 性:推动 矛盾双方 力量对比 发生变化
(三)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动力
(2)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3)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和发
展方向。 ——方法论意义:
5、矛盾特 殊性原理的 方法论意义: (1)分析 矛盾特殊性 是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 (2)正确 解决矛盾的 关键; (3)具体 问题具体分 析是马克思 主义活的灵 魂。
6、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的辩 证关系原理及其 方法论意义: (1)相互区别: 绝对性和相对性, 共性与个性; (2)相互统一: 共性存在于个性 之中,共性统帅 和制约个性; (3)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哲学 依据。
三、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 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 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 的连续性。
荀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胡长青 (原江 西省副 省长)
成克杰 (原全国 人大副委 员长)
警钟长鸣
王怀忠 (原安徽 省副省长)
田凤山 (原国土 资源部部 长)
郑筱萸(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原局长 )
第三,量变和质变 是相互渗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