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
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
(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的引导者转变。
(4)教师要成为知识的批判者。这是指教师对教材要有批判性的分析。教师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声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三、教学难点
1.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2. 行为主义学习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环境刺激的结果,因此学习的行为是受环境控制的。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 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 有人说教材只不过是例子,请你就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陈述自己的看法。
本题要求学生就课程资源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回答出来,并阐明理由。语文教学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是通过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的,因为“共性寓于个性”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然而,多年来,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了共性,在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用从其他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取代语文学科的个性,从而使语文教学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规律,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初中语文作业教案
初中语文作业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亲情的文章,如《妈妈》、《父爱如山》等,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提问:你们对父母有什么样的情感?有没有曾经为父母做过什么感动的事情?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 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如“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珍惜亲情?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即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的。
2.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亲人,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对这个亲人的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如何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1. 作业设计目标为了更好地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设计了这份初中语文作业。
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作业设计原则- 针对性:作业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设计。
- 层次性:作业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 创新性:作业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作业内容设计3.1 阅读理解作业- 题目:从课本和课外阅读材料中选取适合学生难度的文章。
- 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回答相关问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
3.2 写作作业- 题目: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进行写作。
-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流畅,无语法错误。
3.3 文学鉴赏作业- 题目: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包括诗歌、散文等。
- 要求: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撰写鉴赏文章。
3.4 语法练作业- 题目:针对课堂所学的语法知识,设计相应的练题。
- 要求:学生正确完成练题,掌握所学语法知识。
4. 作业评价标准- 准确性:答案正确无误。
- 完整性:作业内容完整,无遗漏。
- 创新性:作业中有创新性思考和表达。
- 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 作业布置与反馈- 布置:通过家校沟通平台或课堂宣布作业内容。
- 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
6. 作业设计与实施注意事项- 关注学生差异: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合理调整作业难度。
- 适时调整: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作业内容和难度。
- 鼓励自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能力。
以上是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的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答案学习说明:语文教学论练习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念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理论的引导下,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这些练习题与其它基础学科的练习题有着很大的不同,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需要学生在对理论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情境体悟、理解等,活学活用,升华自身的教学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本练习题分为简答题、论述题、情境体验题(教学设计)一、简答题(附答案):1. 说说语文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语文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几点:一、人文性原则。
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情怀的培养,必须依靠人类先进文化的滋养。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材,其选文应尽可能全面,反映新世纪最新的文化思考。
二、文学性原则。
教材的选文应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名篇,是引起中学生兴趣、对他们健全心理及人格的培养有促进作用、语言丰富鲜活的作品。
三、时代性原则。
教材编写者要运用唯物史观,敏锐而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在政治思想、历史观念上站在时代的潮头;还要运用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眼光,构建能反映当代人对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框架。
四、基础性原则。
一套成功的语文教材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心理方面的差别,成系统、有重点地介绍某类知识的系列,重视熏陶感染的功能。
另外,教材中文学作品作家风格的匹配、古今中外的比例等都需要精心设计。
五、兴趣性原则。
教材不仅学生爱看选文、爱学知识、爱做习题,而且要能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些作品还能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2.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各是什么?答案: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指审美化的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行为或者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静态表现是教学设计,动态特征是教学的行为艺术。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特征是清晰化包括以下三点:1.语文知识逻辑的清晰化 2.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逻辑关系的清晰化 3.语文教学过程逻辑的清晰化(二)语文教学的外在特征是可感性语文教学艺术的外在特征是:语文教学因素及其过程中的那些直观可感部分在内在逻辑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舒展多样,显示出形象、生动、丰富、自由的美学品格,使语文教学具有充分的外在形式的感性美。
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判断正误(10分)1234567、1913年3标准。
()8910、教育部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二、1A、物质性2、1919A、叶圣陶B、朱自清C、陶行知D、张志公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B、社区资源C、教师资源D、学生资源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B、课文系统C、知识系统D、作业系统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B、知识和能力C、过程和方法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A、对学生的研究B、对家长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7、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学者有四种观点,不包括下列的()。
A、二元独立模式B、相互交叉模式C、完全重合模式D、二元互联模式8、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A、3—4年级B、5—6年级C、7—8年级D、1—2年级9、业务教育阶段,把写作教学定位为“习作”的,是()。
A、1—2年级B、10—12年级C、7—8年级D、3—4年级、5—6年级10、业务教育的不同阶段,识字目标不一样,要求会认3000字的是()。
A、3—4年级B、1—2年级C、7—8年级D、5—6年级三、简答题(20分)1、什么是教学论?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语文教材课文系统的作用是什么?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四、论述题(30分)12、试分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五、操作题(30分)附参考答案1、对2、对8、对9、对10、对1、D2、C3 D12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得到保障。
3、答:一、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判断正误(10分)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
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B、活动性C、关系性D、层次性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B、朱自清C、陶行知D、张志公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B、社区资源C、教师资源D、学生资源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B、课文系统C、知识系统D、作业系统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B、知识和能力C、过程和方法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4、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5、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7、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______、说、_____、______ 四个要素构成的。
2、1903年颁行的《_________》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4、作文指导应从 _____、_______、立意、_______四个方面入手。
5、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素有“南钱(梦龙)北魏”之称的魏书生,是“自学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当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梦龙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三主四式”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
他的“三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一. 简答1. 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什么?人文性原则、文学性原则、时代性、基础性、兴趣性原则。
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探究学习”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能回答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即可。
3.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内容。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心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包含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因人而异。
4.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现代教学有那些启示?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相长,注意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者不是白纸,学习活动不迷信权威。
5. 简要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只要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中心地位,他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自觉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6.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有哪些?语文专业知识素养、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信息素养、现代教学技术素养。
二. 论述1. 有人认为教师应是因材施教的“根雕师”,你认为教师如何从“教书匠”走向“根雕师”?论述中应涉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激发者的作用,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思想。
2. 行为主义学习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环境刺激的结果,因此学习的行为是受环境控制的。
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A. 只讲解文中的生字生词B. 让学生自己阅读,不进行任何引导C. 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D. 只让学生背诵课文答案:C2.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以下哪种方法最为有效?A. 只让学生模仿范文写作B.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不进行任何指导C. 先讲解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练习D. 只让学生写作,不进行任何讲解答案:C3. 对于文言文教学,以下哪种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A. 只让学生背诵文言文B. 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不讲解文化背景C. 结合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D. 只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不涉及文化内容答案:C二、填空题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能力。
答案:阅读理解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________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答案:激发6.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________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
答案:培养三、简答题7. 请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论据和论证,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再次,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或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质疑和反思;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8. 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互动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中学语文教学法》题库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题库及答案一、简答1.2011 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主要维度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什么?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内容。
5.新中国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轨迹是什么?6.简答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演变轨迹。
7.简要说新中国以来的几种语文教学范式?8.简要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论述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角色有哪些?2.当前教师们把使用的教科书称为“教材” ,请你把教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加以论述。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4.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写作教学加以论述。
5.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你认为主要难在何处?6.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境界,怎么理解?7.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8.你是如何理解个性化教学的?三、撰写教学设计1、给《左心室、右心室》写一份探究性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自己确定不经意间,岁月的滑轮又运来了冬的诗签。
那些在人生路上散落的情节,也静静的抖落在了窗台上。
那些或远或近的相思,一个个在窗前排开,像一朵朵花儿在淡然开放。
心兀自暖了起来。
在平淡的时光里,我拥有了两份爱。
一份是老公的爱。
我一直是他种植的一株花,他默默无语只是用所有的爱来灌注。
背上他的行囊远走天涯,任思念流淌为一江春水。
我把左心室给他,每个夜晚以相思为词,真心为曲轻轻吟唱一首心曲。
把所有的思念漂游千山万水,静思静绪安然陪伴。
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用真心写在我手心里的“爱”字。
没有大富大贵却有胜过大富大贵的快乐和踏实,我用心收集点点滴滴,放进我的左心室。
闭上双眼摇曳在相思辉煌的冬季里。
喜欢怎么样的生活⋯⋯季节更迭,转眼寒假将至。
儿子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远走他乡,留给我的也是不敢言语的思念。
每当电话响起,听到那一句:好好照顾好自己,千万别让我担心。
自己在家别苦了自己,我还要给你这个司令争光呢。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本文将从任务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一、任务性作业任务性作业是指通过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的任务,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作业。
任务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性作业,如小组合作写一篇新闻报道、辩论赛、写一篇读后感等。
这些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巩固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是指通过一些简单而重复性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巩固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拓展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是指通过一些拓展题目或拓展任务,使学生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的作业。
拓展性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分析一篇古文的深层含义等。
通过这些作业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作业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作业的目标和要求。
作业应该明确阐述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2. 合理安排作业的时间和量。
作业的时间和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既不能过多影响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不能过少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深入。
3. 提供适当的参考资料和指导。
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提供适当的参考资料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
通过提供参考资料和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4.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后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后作业设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后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
一、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的意义1.巩固知识: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自学能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1.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课后作业应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作业的设计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的难易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能力设置适当的难度。
3.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写作、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题目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写一篇作文、做一次书法练习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5.及时布置和检查作业:作业应及时布置,并及时检查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课后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设计要合理安排时间,不宜过多使学生超负荷学习,也不宜太少使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2.注意作业的具体指导:作业布置时应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说明所求的答案形式或作业的完成方式,避免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疑惑和困扰。
初中语文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一、设计背景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优秀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本案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结合课程标准,设计一套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及拓展性的作业。
二、设计目标1.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
三、作业内容1. 课内阅读: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设计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3.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如仿写、续写、改写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语言运用:设计富有创意的语言表达题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文化常识: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设计题目,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作业形式1. 课内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
a. 书面作业:阅读理解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b. 口头作业:课文复述、讨论交流、小组展示等。
c. 实践作业:语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项目等。
2. 课外作业:阅读推荐、写作练习、文化常识积累等。
五、作业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标准: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六、作业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注意作业量与难度的把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3. 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提升语文素养。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法》200111作业
答案+ 我名字《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一、单选题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 纯应用学科B 理论学科C 应用理论学科D 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 启发式提问B 疏导式提问C 质疑式提问D 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 孔子B 孟子C 苟子D 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 信息传递的过程B 人格构建的过程C 特殊的认识过程D 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 分析B 综合C 比较D 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 观察力B 记忆力C 想象力D 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 快速读书法B 提纲挈领法C 联想求异法D 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阅读法B 讲授法C 议论法D 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 主观想象B 综合评估C 主观情感D 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 随时测试B 综合测试C 阶段测试D 选拔测试11、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 叶圣陶B 朱自清C 陶行知D 张志公12、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A 语文教材B 社区资源C 教师资源D 学生资源13、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 课外读物B 课文系统C 知识系统D 作业系统14、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学者有四种观点,不包括下列的()。
A 二元独立模式B 相互交叉模式C 完全重合模式D 二元互联模式15、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教学法作 业
作业1.第2题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 复杂性答案:B2.第7题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A.国文B.国语C.语文D.文学答案:C3.第8题终身学习的内涵有()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C.学会求知D.学会独立答案:C4.第12题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B.阅读C.写作D.独白答案:B5.第14题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答案:D6.第4题培根说:“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答案:明智,智慧。
(顺序不可颠倒)7.第9题标准是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答案:评价8.第10题_______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考察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答案:写作9.第15题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语文素养10.第16题除了书中讲到的七种识字法外,还有另外两种在我国经过了长期实验而卓有成效的识字方法——和。
答案:集中识字分散识字11.第3题语文素养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12.第6题集中识字答案: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
13.第13题合作学习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4.第1题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
初中语文教案作业设计模板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其含义;(2)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反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2)文章主旨的把握;(3)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文章结构的分析;(2)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2)引入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授(1)生字词讲解;(2)文章内容分析;(3)作者写作手法分析;(4)文章结构分析;(5)作者情感态度把握。
3.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文章主题、作者情感态度;(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四、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思考文章主题,总结作者情感态度。
2. 课后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2)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详细解答,提高解题能力。
3.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作文。
4. 课外拓展(1)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丰富学生视野。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生字词;(2)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主旨,把握了作者情感态度;(3)学生是否学会了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了作者写作手法。
初中语文有效作业案例
初中语文有效作业案例1. 案例一:对话朗读练目的通过对话朗读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语感。
具体步骤1. 教师准备对话材料,可以是课本中的对话或自己编写的对话。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3. 学生互相配对,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
4. 学生们开始朗读对话,注意语音准确性和自然表达。
5.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和指导。
效果通过对话朗读练,学生们可以提高语音准确性和自然表达能力。
同时,这种练方式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案例二:写作思维导图目的通过写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提高写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具体步骤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题目,并解释要求和限定条件。
2. 学生们在纸上绘制思维导图,将主题和支持点进行连接。
3. 学生们根据思维导图展开写作,注意逻辑串联和语言表达。
4. 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完成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效果写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将重点和支持点有机地组织起来。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减少了遗漏或重复的情况。
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学生们也能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 案例三:角色扮演课堂演练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课堂演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步骤1. 教师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情景或故事,将其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
2. 学生们扮演所分配的角色,并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景进行表演和对话。
3.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角色进行对话,展示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4. 教师可以在演练结束后,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效果角色扮演课堂演练可以让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以上是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三个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在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法作业学习说明:语文教学论练习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念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理论的引导下,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这些练习题与其它基础学科的练习题有着很大的不同,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需要学生在对理论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情境体悟、理解等,活学活用,升华自身的教学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本练习题分为简答题、论述题、情境体验题(教学设计)一、简答题(附答案):1. 说说语文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2.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各是什么?3.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阅读教学应包括哪些内容?4. 文言文阅读教学常见的方法有哪些?5.常见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除了文中提及的语文教学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你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还有哪些方面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7.语文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8.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设计的,主要考评维度是什么9.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什么?10. 实施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现实意义?11. 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哪些功能?12.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哪些评价方法?13.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探究学习”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1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内容。
15.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是什么?16.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现代教学有那些启示?17.简要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18.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有哪些?19.“语文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大纲的功能区别是什么?20.认知主义的学习观与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区别是什么?2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22.试说备课的基本要求23.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24.试说备课的基本要求25.《语文课程标准》它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26.语文教育评价的五个领域是什么?27.辨析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辨析它们的关系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28.《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29.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0.《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哪些新的策略?31.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32.论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3.简要说明什么是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4.什么是体验法?35.简述杜威的经验学习论?36.什么是泛览法?37.什么是精读法?38.试述新课程语文性质争论的主要观点。
37.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9.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40.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指的是什么?41.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特点?42.说明文语文教学的特点?43. 议论类文章阅读教学的特点有哪些?45试论散文教学的特点?46.试论小说教学的特点?47.试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48.试论戏剧教学的特点?49.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0. 《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二、论述题:说明:该类型题既要有资料的叙述,也要有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是能自圆其说,言之有据,逻辑清楚严密。
1.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2.论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造成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现状的原因是什么?4.思考比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利弊。
5.听取或观摩他人的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6.如何让学生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7.有人认为教师应是因材施教的“根雕师”,你认为教师如何从“教书匠”走向“根雕师”?8.行为主义学习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9.美国一教育家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10.有人说教材只不过是例子,请你就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陈述自己的看法。
11.论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演变12. 论述语文性质之争的意义13.试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演变14. 作文教学难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你认为主要难在何处?15.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境界,怎么理解?16.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应如何定位?17.你是如何理解个性化教学的?18.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上,人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怎样看?19.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是什么?20.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写出五点即可)21.试述试论语文评价的原则(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每一点4分)。
22. 试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贯彻“从放到收”的原则2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理解“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24.《语文课程标准》通篇不提“训练”二字,作为指导性文字的“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淡化“训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每一点4分)。
25.“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26.有人认为语文是个“大杂烩”学科,你怎么看待?27.语文课程为什么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2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29.试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含义。
30. 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上,人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怎样看?31.分析新课程新在哪里。
32.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关系?33.如何看待社会上对教师的隐喻?你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与解释? 34你如何看待以积累为主的教学原则?35.你如何看待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教学原则?36.你如何看待有模仿到创造的作文教学原则?37.你如何看待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38.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39.你如何看待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40.试述语文教学积累的方法。
41试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原则性?42.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慢,怎么办?43. 是分析上课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自己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去讨论?44. 现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但学生发表的见解未必正确,老师是否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45.记叙文教学的特点?46.试论语文评价的意义47.试论语文评价的目的48.试论语文评价的原则49.试论语文评价的指标体系50.试论语文评价的类型一、认知领域的内容二、非认知领域的内容三、情境体验题说明:该类题是对学习者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考察,答题既需要学习者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教育学知识,因此综合性较强。
该题重在检查学习者的语文教学综合素养。
1. 提出自己“单元编制”的一个思想,编写一个单元的教材2.根据新课程理念给下文写一份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自拟)(50分)3.给下面这篇短文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4.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给下面这篇短文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5、案例分析(教学对象高一)根据以下教学情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可以对教学设计做出修正(50分)7.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并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但课堂上总有一些“看客”存在,怎么办?8.堂上学生乱发问,怎么办?9.学生会说不会写,而考试无法完全体现其能力,怎么办?10.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过关,小学与初中脱节,怎么办?11.在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是评价。
你认为新课程语文评价应该实现那些结合?12.对以下教学情境作点评有位教师在教《刘胡兰慷慨就义》这一新闻稿时,课上由一个同学提出问题,问刘胡兰是哪里人?该教师说,“这位同学问得好,大家谁知道?”同学纷纷猜测,约5分钟后,老师告诉了学生答案。
请问你对该教师的课堂处理有何评论。
13.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从传统的“满堂灌”走向了“满堂问”。
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
14.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三个教学案例评析[教例简述] 《背影》第一个案例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南京送别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二、讨论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第二个教学案例: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外貌——落泊潦倒动作——一片深情两次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混入、再找不着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
板书: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三、当时的家境、原因。
板书: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
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
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
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15. 下面是《七根火柴》的教学设计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教学目标:1 、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 、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评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志士赞美蜡烛,然而,却很少有人会想到那点燃蜡烛,燃烧自己的火柴。
不足分寸的火柴梗,米粒般大的火柴头,微不足道、平凡、普通,可是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芜人烟的草地时,这小小的火柴却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二)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用圈点评注法作阅读提要,标注生字词;说一说,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想一想,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果我们配乐朗诵本文,你认为用那种乐器来伴奏?配乐朗读。
请用深沉、悲壮的感情基调朗读] 课文,读时做到三点:读准、读畅、读出感情。
放录音。
(三)重点研读:1 、文中哪一情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尝试着用几个字来概括这一故事情节,并完成下面的填空的情节(横线上可添需、指、掏、数、交、用等词语)2 、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完成下面的填空。
无名战士(横线上可填奄奄一息、一心为革命、舍己为人等词语)3 、请你用一分钟的时间,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