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检测题: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同步练习-精选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同步练习-精选教育文档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19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读图,完成7—8题。

7.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8.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2019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国玉米产区分布图和玉米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图。

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该国玉米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B. 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C. 该地畜牧业较发达D. 该地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2. 该国甲地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地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 小麦B. 棉花C. 甘蔗D. 葡萄读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 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A. 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 人少地多,商品率高D.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4.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A. 南粮北运B. 北粮南运C. 东粮西运D. 各地自给阅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不同B. 热量不同C. 降水不同D. 地形不同6. 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 气候资源优势B. 动物资源优势C. 劳动力资源优势D. 土地资源优势7. 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8. 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A. 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C. 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9. 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A. 气候变暖B.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C. 市场扩大D. 劳动力丰富10. 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B. 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C.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D. 国家的政策优势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2)

第五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山货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图中三江平原湿地开荒垦殖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B. 水稻种植业C. 种植园农业D. 乳畜业【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甲地地形以山地为主,降水较多,因此山货较多;山地多,说明地势落差大,降水多,说明径流量大,因此水能丰富;降水多,说明植被茂密,山地多,则森林广布;因此答案选C。

石油资源与降水没有关系,可排除。

【2题详解】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在东北和西北,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生产规模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区。

2015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与之相关的民谚:河南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河北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南省和河北省两地民谚不同的原因是,两地( )A. 气候类型不同B. 地形不同C. 土壤不同D. 热量不同4. 南方是我国商品小麦的重要产区,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B. 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C. 光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农业区位因素。

二十四节气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根据河北、河南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越低,气温(热量)越高,种麦子的时间越晚,河南比河北的纬度低,所以种植时间晚于河北,答案选D。

【4题详解】南方地区的主食是稻米,因此种植小麦主要是去市场销售,故商品率高,B正确。

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同步练习

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同步练习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读图,完成7—8题。

7.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8.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同步练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同步练习

结构有利于()o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题,共0分)1.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问题。

该乡农业产业A.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 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 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二、综合题(共14题,共0分)2.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髙水平迈进,号 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廩丰实 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下 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o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 机械化程度髙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髙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3.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4.右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

读图,市场(1)该生产模式()。

A. 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B. 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C. 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D. 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2)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②草原载畜量 极大提髙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 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①④⑤⑥章原牧区 送到农区 圈养ft 肥淞溉农业区农*呗*■4种郴牧草(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作业(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作业(新人教版)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 0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千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D.水稻和花生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析第1题,考查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其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春小麦和玉米。

第2题,东北地区沼泽广布,湿地资源丰富,过度开垦导致湿地资源破坏。

第3题,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B 2.C 3.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解析第4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第5题,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1~3题。

1.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下列关于东北农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 )A. 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B. 水稻多种植于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C.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自南向北逐渐减少D. 苹果主要在长白山区3. 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 )A. 地形多种多样B. 气候条件的制约C. 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下图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 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 2000-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 2000-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C. 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慢D. 2003-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 t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 t。

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第5题。

5. 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012·上海高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读图,回答第6题。

6.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3·韶关模拟)读“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战略格局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跟踪检测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跟踪检测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跟踪检测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形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地形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第3题,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答案: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4~5题。

4.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单产高C.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较好5.该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B.水源C.光照D.土壤解析:第4题,松嫩平原与太湖平原相比,纬度高,热量不足,单产较低,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社会经济不及太湖平原发达,交通不及太湖平原便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及其农业布局特点。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生产特点。

3.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开展方向分析。

4.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策略。

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但易受低温季冷害影响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地形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有机质含量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高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根底好。

交通兴旺,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区的划分依据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①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②地位: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珍贵药材产区。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局部林区草地,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良好。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最高。

2.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四、农业开展方向1.存在问题产生原因:人口激增以及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问题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等。

2.可持续开展目标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同步检测-word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同步检测-word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区域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中农作物分布图分析影响南北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降水B. 土壤C. 热量D. 光照2.目前该国在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广泛播种水稻,以下哪个不是其大规模播种水稻的原因A. 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 B. 劳动力充足C. 种植历史悠久,人们喜食稻米D. 气候适宜水稻种植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 塔里木盆地B. 四川盆地C. 松嫩平原D. 太湖平原4.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A. 光照充足B. 土地面积广阔C. 降水丰富D. 消费市场广阔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5.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②交通运输的完善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④国家政策的扶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导致该地()A. 粮食作物品种调整B. 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C. 非农用地面积减少D. 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据图中有关信息,可推测该岛年太阳辐射量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A. 大致与纬线平行,自南向北递减B. 大致与等高线一致,中部高四周低C. 大致与经线平行,自东向西递减D. 与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南高东北低8.该岛是我国冬季蔬菜最重要的供应基地,其主导因素是A. 地形交通B. 热量市场C. 降水政策D. 土壤技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练习:第4章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1课时 含答案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练习:第4章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1课时 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题第1课时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4.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农业生产模式为( )A.灌溉农业B.雨养农业 C.生态农业D.林网农业6.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优越性,主要是( )A.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兼顾经济观赏效应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C.使粮食作物能更多地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D.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的实施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9.下图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二、综合题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word随堂练习

必修3 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原创题)读区域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3.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改造题)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材料一2010年春季以来,俄罗斯大部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严重威胁到了其国内粮食生产,为此俄罗斯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材料二世界粮食贸易路线图。

4.上图中箭头表示某种农作物的运输方向,则该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豆5.图中E处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A.旱涝灾害B.低温冷害C.沙尘暴D.冰雹6.图中A所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②灌溉水源充足③河谷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010·郑州模拟)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8.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气候恶化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7年)表,回答9~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土地集中连片。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3.东北平原耕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特点是()A.玉米:由南向北减少。

B.春小麦:由南向北减少。

C.水稻:只分布在盘锦地区。

D.大豆:由南向北减少。

1. A2. D3. A【解析】1.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但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甲地优势为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城市化使得耕地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农业结构调整,更多的土地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4分)1.读区域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 耕地、林地、草地B. 耕地、草地、林地C. 草地、林地、耕地D. 草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沃B. 地形平坦C. 水热条件好D. 人均耕地多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③(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 水资源短缺B. 农业粗放经营C. 劳动力数量少D. 水土流失严重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 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 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 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 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 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 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5.下图为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随年代变化示意图。

曲线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为()A. 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B. 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C. 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D. 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6.读我国某区域图,在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进行农业活动时,应当注意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问题B. 石漠化问题C. 环境污染问题D. 次生盐碱化问题7.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同步试题(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同步试题(二)

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同步试题(二)下图是东北地区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丙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甲丙D. 乙丙甲2. 乙地粮食商品率居全国前列,主要原因是乙地A. 人均耕地多B. 粮食单产高C. 粮食需求量大D. 城市化水平高3. 造成丁地比乙地水土流失更严重的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土壤质地D. 地形起伏4. 甲地附近沼泽广布,纬度较高是其主要原因,因为同等条件下纬度较高地区A. 夏季白昼更长B. 降水量更丰富C. 地表水更丰富D. 冻土层埋藏更深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健康,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 光、热、水充足B. 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C. 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6. 珠三角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 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 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 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8.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 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 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 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9. 图示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A. 人均耕地多B. 单产高C. 交通便利D. 水热条件较好六盘水市经济落后,但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区为例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教材第62页活动分析几个地区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在诸多因素中,主导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邻近港澳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的地理条件:(1)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棉花品级及产量高。

棉花是喜光作物,光照条件好对棉花开花结铃、纤维积淀以及吐絮十分有利,棉花蕾铃脱落少、烂铃少,纤维洁白有光泽,品级高且含水量低。

(2)气温日较差大,棉花经济系数高。

棉花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形成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棉花容易获得高产。

(3)病虫害少,降低了成本。

(4)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棉花经济效益高。

(5)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另外,新疆棉花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棉花生产有了气象服务方面的可靠保证。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需求,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粤海铁路的开通进一步拓展了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外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第64页活动1.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生长,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学业达标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C.河水主要参与内陆循环D.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2.与太湖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A.纬度较高,热量不足B.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下降C.降水较少,水分不足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经营粗放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自东向西递减;由于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于我国江南地区较差,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答案:1.A 2.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4.关于林业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解析: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答案:3.D 4.D下两图分别为中国和美国主要的玉米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5~7题。

5.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是()①平原面积广大②气候条件优越③人均耕地多④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集中产区,与美国玉米带相比,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种植技术落后B.玉米品种差C.纬度较高,光热不足D.经营方式受限7.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转变,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玉米生产过剩B.玉米能源加工产业链长C.玉米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D.国际能源紧张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广阔的平原上,属于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③④并不是自然区位条件。

第6题,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在经营方式、玉米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都与美国玉米产区不同,但这不是影响玉米单产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光热相对不足,这是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

第7题,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转变的原因有美国玉米和国际能源的供求状况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等,玉米能源加工产业链长不是其原因。

答案:5.A 6.C7.B8.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第(1)题,季节冻土等日数线东段大致呈东西延伸,受纬度影响显著;西段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受地形影响显著。

第(2)题,该地区纬度较高,蒸发弱,多沼泽,地下水丰富,因而可以发展该种植技术。

第(3)题,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导致耗水量增多,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生态恶化。

第(4)题,从区位、地价、政策、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

答案:(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2)地下水丰富。

成因: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层中有冻土。

(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

(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能力提升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林下的珍馐”,生长在海拔2 900~3 800米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

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松茸便从黝黑的泥土中破土而出,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

下图为林芝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林芝地区山民采挖松茸的时间集中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2.林芝地区出优质松茸的优越自然条件是()①高山林立,森林密布②河谷宽广,地形平坦③水汽丰沛,降水丰富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过度采挖松茸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①破坏地表结构,引发水土流失②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减少③松茸数量减少,生长环境破坏④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为松茸的生长季节,西藏的林芝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每年的6~9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顺着雅鲁藏布江谷地进入,受地形抬升多降水。

故选C。

第2题,此题可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析。

从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山地多,气候温凉多地形雨,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②错误、③正确;高山林立,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病虫害较少,有利于松茸的生长,该地森林密布,松树、栎树多,可提供营养支持,故①正确;从材料可知,光照条件和昼夜温差大,不是松茸生长的条件,④错误。

故①③正确,故选B。

第3题,林芝地区地形崎岖,过度采挖松茸会导致地表结构破坏,从而引发水土流失,①正确;会导致松茸资源减少,生长环境破坏,生物物种减少,②错误、③正确;植被破坏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但不至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④错误。

①③正确。

故选B。

答案:1.C 2.B 3.B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4~5题。

4.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5.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江三角洲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江三角洲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第4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病虫害少。

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

第5题,由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减少;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珠三角地区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全球变暖会使珠三角地区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珠三角地区海水倒灌尚不明显。

答案:4.B 5.D6.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

(1)读甲、乙两图,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N、M山脉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

(2)简述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与法国葡萄种植区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4)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应当避免的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解析:第(1)题,N是阿尔卑斯山,M是秦岭,N、M都大致呈东西走向,但两地的大气环流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

第(2)题,主要从地势和海陆影响来考虑。

第(3)题,注意要求回答有利条件,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