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3

合集下载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 压 强》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 压 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什么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意义。

(3)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所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问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压强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式: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问题能力。

【教学器材】教师用具:实物投影仪、橡皮泥、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 g的钩码。

学生用具:气球、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力气较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是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气球,接下来叫一个力气较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

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

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压力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施加的力F1,画出桌面受到的力F1。

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施加的力,画出斜面受到的力F2。

3.手指按物体,物体对墙面施加的力F3,画出墙面受到的力F3。

归纳这些力的共同特点: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其内部。

然后得出压力的定义。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学生针对性练习:请作出下列图中各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总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类力。

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一种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压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计算压力和压强的公式;3.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准备•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具:教科书、黑板、粉笔、实验仪器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个图像,图像中有一个人踩在不同底面上的脚,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人在沙滩上感觉很轻松,但在石头上就很痛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站在尖锐物体上或者小面积物体上会感觉很疼痛?”•引入压强的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压强,它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有关。

”3.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讲解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引入公式计算方法:“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讲解不同单位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例题演示。

3.3 实验操作(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利用质量砝码和不同大小的底面进行压力实验。

•实验二:利用压强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面积。

•提供实验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3.4 实验分析和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较硬,我们就会感觉更疼痛?•总结:硬物体的受力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压强较大,容易造成疼痛感。

3.5 拓展讲解(20分钟)•讲解压力的计算方法:“压力是指力对于法线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当一个人站在不同角度的坡上时,会感觉到不同的压力吗?3.6 练习与总结(2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师生共同检查练习题答案并讲解。

•总结:压强与压力的概念较容易混淆,但它们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和实验来进行区分和理解。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了如何计算压力和压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 (3)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 (3)

10.3 气体的压强学点1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1:如图10-3-2甲所示,用纸片盖住盛满水的杯口,再用手按紧,将杯子倒转,使杯口向下,松手后,观察现象。

实验2:如图乙所示,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广口瓶中,待瓶内空气被加热后,立即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在瓶口。

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图10-3-2分析与论证:(1)在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纸片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纸片的上表面受到杯内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力,而纸片没有掉下来,说明纸片下表面受到了一个方向向上的压力,而纸片的下面只有空气,表明这个力只能是空气施加的。

可见纸片下表面受大气向上的压力作用,使纸片不会掉下来。

(2)在图乙所示的“瓶吞蛋”实验中,开始时,鸡蛋并没有下落,当瓶内的气体被燃烧掉一部分氧气而“收缩”后,鸡蛋落入瓶中,说明外界的空气对它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即大气的压力将鸡蛋压入瓶中。

问题1:大气与液体一样,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__大气压强__,简称大气压。

问题2:大气压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像实验中那样,把看不见的大气压通过易于观察的现象显示出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__转换法__。

问题3:大气压在我们的周围时刻存在着,但我们平时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人体内外都与大气相通,各部位内外所受的__大气压力__相同,内外__平衡__。

只有气压不平衡时才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让我们体会到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变化。

学点2 大气压的测量实验: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步骤1:取一根长约1 m且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

步骤2:在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步骤3:放开手指,让管内水银流下,观察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步骤4:把管子倾斜一些,观察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

图10-3-3分析与论证: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 mm;把管子倾斜一些,高度差也不发生变化。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1《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1《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1《压强》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程——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1《压强》。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压强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实验器材(如压力计、海绵等)、PPT和作业练习。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应用。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取了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疑问等方式。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实践活动有效,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压强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1《压强》这节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压强概念的环节,是我认为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我选择了让同学们用手挤压海绵的方式,因为这是一个简单且易于理解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海绵的变形,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示范的环节也是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让学生们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我会使用PPT和实物展示,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压强的计算过程。

苏科物理10.1《压强》教案详案

苏科物理10.1《压强》教案详案

教案详案:苏科物理10.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物理教材第十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以及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脑和投影仪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景,如:压路机工作时对地面的压强、人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情景中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 概念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力、受力面积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含义。

3. 计算方法讲解: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公式为: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该公式计算压强。

4. 影响压强的因素探讨: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压强有关的例题,如:计算压强、改变受力面积或压力来改变压强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的因素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计算: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性质。

8. 作业设计:a. 一块重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m²的桌面上,求其压强。

b. 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停在面积为10m²的路面上,求其压强。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4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4
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4、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推力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
2、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钉鞋的压强为 ,鞋钉对跑道的压强为 ,则()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
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东台苏东双语学校
师生学习案
年级:初二学科:物理分课时:时间:星期:
课题:压强课型:自学+交流+检查主备人:左正洪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区分压力和重力。2、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知道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压力、压强的概念。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一、压力
活动(一)10.1观察与作图
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a b c第5题图
a图为一块砖平放在泡沫塑料上,b图为两块砖叠放在泡沫塑料上,c图为一块砖竖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比较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压强的大小。
1、归纳所画的力的图示的共同点:。
2、压力的概念:。
3、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试一试(GA=5N GB=10N F =15N)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8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8
现有如图9-4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
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等。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结论
请同学上讲台汇报你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
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现在我们考虑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当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
铅笔,气球,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压力
.
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
小结
课堂反馈
一张报纸张紧在凳子腿上,将一块砖平放在上面,砖静止不动;砖竖放在报纸上纸被压破,砖掉下来,发出响声。)同样一块砖,放在同一张报纸上,由于放置方法不同就产生不同效果,这是为什么?
请看图片(出示图片),回答学案上的问题,让其找出共同点
这些力都是压在物体表面上。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学生思考
学生画力的示意图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学生完成体验并思考
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各组同学自己设计完成实验。
分别请几组同学上讲台汇报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
学生自学压强的相关知识并完成学案
学生回答
教学反思
支显宗中学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0.1压强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看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查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明白得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猎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爱好.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观看物体的浮与沉,在探究实践中分析归纳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表达STS的精神.教学设计能从生活体会动身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
探究物体“浮与沉”活动的替代性活动设计
打捞中山舰的物理科普报告
各种各样的潜水艇与其中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的合理使用
密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课外实践与制作活动:密度计、浮沉子、孔明灯的制作。

苏科初中物理8下--《10.1压强》word教案 (12)

苏科初中物理8下--《10.1压强》word教案 (12)
⑥为什么载重一百多吨的汽车有160个车轮?
⑦怎样才能在冰面上将落入水中的人安全地救上来?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都垂直于支持面且指向支持面。
不相同
接触笔尖的手指感觉疼
用力越大,手指感觉越疼。
观察现象
手指使气球产生的形变较大,用力越大,气球形变程度越大。
控制变量法
观察沙子下陷的程度
相同的压力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
根据以上体验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
面积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想一想:
①怎样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②实验运用的方法?
③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④所需实验器材?
压强小桌、沙子、重物等
进行实验: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讨论)
①为什么用锋利的刀能较容易地将橙子切开?
②为什么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不容易陷下去?
骆驼具有较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中行走时,使沙的受力面积增大,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对沙子的压强,使它不至于陷于沙中。
③为什么钢轨要通过枕木铺设在地面上?
④为什么坦克使用履带而不用轮子?
⑤为什么打针用的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观察支持面分别为水平地面、竖直墙面和斜面时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一、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1.产生原因: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
2.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
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只享受力面
想一想:压力和重力是否相同?
在上述图中再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并从力的性质、施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等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
重点难点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5)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5)

精品【初中试题课件】 《压强》 一、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区分压力与重力。

2.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数。

3.知道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

4.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压力、压强的概念。

2.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三、学习过程:(一)视频引入新课。

(二)课内研讨:1.压力:___________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猜想:(2)实验验证:(3)实验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_______(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公式:(2)单位:(3)物理意义:4. 例题解析(三)巩固练习1.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压强为50 pa,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块长方体砖放在地面上,不同的放法中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A.平放 B 侧放 C 竖放 D 三种放法一样3.甲、乙两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2:3,则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4.用同种材料做成的三个高度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实心柱体A 、B 、C 放在水平桌 面上,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 A 、p B 、P C 则( )A 、p A <pB <PC B 、p A =p B =P C C 、p A >p B >P CD 、无法确定(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测量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调查一下压强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精品【初中试题课件】。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8)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8)

10.1《压强》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28【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区分压力和重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

难点:压强的计算。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细砂、玻璃杯、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一端削尖的铅笔。

【前置作业】(体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1、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重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C.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它们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一个物体重为20N,把它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4、如图所示,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重为G,受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时能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_压强为: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活动(一)10.1 观察与作图1、归纳所画的力的图示的共同点:。

2、压力的概念:。

活动(二)10.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猜想: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1、。

猜想2、。

实验思想:采用什么样的物理研究方法?检验:利用图10.4器材进行验证:思考:如何改变压力?如何改变受力面积?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压强的物理意义:。

2、压强:。

3、压强= ,P= ,其中P表示: F表示: S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面积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注意: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接触面积。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6)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6)

《10.1 压强》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典型例举,认识压力.2.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3.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4.通过对比法,理解压强.5.会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压强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知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来生成压强的概念.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1.趣味实验“将图钉“吹入”木板”(1)介绍装置(一个图钉),让学生猜想会发生怎样的现象.教师演示,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能观察到面积较小的钉尖进入木板.(1)图钉换成钉板,让学生猜想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一般会猜错).教师演示,钉板不能钉进木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二、新授1.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感受压力.(1)活动“用吸管扎奶茶杯”准备两只吸管(其中一支将尖的口剪成平口),两杯封口奶茶.请两位同学上来将吸管插进封口(尖口吸管能插进去而平口的插不进去).向同学们展示两支吸管,同学们恍然大悟.(2)提问:“当我们扎吸管时这杯奶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可能的回答:“重力、支持力”……“压力”.教师追问“压力作用在哪个位置?它的方向如何?”随即例举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斜面上的压力示意图,总结压力的特点.2.观察体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体验活动“纸杯站人实验”取出一个纸杯,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上来用一个手指把它压扁(教师提问:请说说你压扁杯子时的体会.学生:加大压力才可以压扁).取出六个纸杯放在水平地面上,上方放置一块木板,请一位同学站在木板上面,纸杯没有被压扁(学生惊讶),换成体重最大的同学站在木板上,纸杯被压扁.(2)提问:“根据上述实验,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3)学生思考两个问题a.怎么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活动:用手掌和手指挤压气球,学生能认识到观察形变量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b.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3.分组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后准备交流,从三方面表达.1.你是怎么做的? 2 .你观察到了什么? 3 .说明了什么?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对比迁移,构建压强概念.(1)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cm2;大象的体重为6×104N,脚掌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2400cm2;如果以如图所示的状态站在同一片沙地里,谁会陷得更深?学生思考后得出: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教师追问:怎样得到相同的受力面积?学生: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并完成计算比较.这样学生自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得到了压强的定义,而且思维活动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教师指出: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并简介公式、单位.提问:“吸管戳破奶茶封口实验中,哪次压强较大?”5.知识迁移,加深对压强理解.请男女同学各一位站立,教师提问:谁对地面压强更大?学生认识不一,决定进行实验测算.测量活动:估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本活动前思考的两个问题:a.如何测量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b.如何估测受力面积?(投影)准备A4纸,在纸上打印10×14的方格,格子的边长为2cm.一般每只鞋印面积的格子总数在40到80格之间.6.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本节课内容.。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13)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13)

一、压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五、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六、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压力与重力的比较2、活动10.2 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公式:P=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

)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9)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9)
【强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1)作用点不同:压力的作用点在爱力物体表面上;重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2)方向不同: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 力物体表面;而重力方向总量竖直向下。
(3)大小不同:压力有时等于重力,有时大于(小于)重力,有时与重力无关。
2.活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议一议】如 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提示】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结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练习安排
压强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知道压力的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
(2)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集体智慧
(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后记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1补充习题
2学习评价
板书设计
1、压力的作用效果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9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9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9主备:吴振华徐立成[一、学习目标]1、能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运算,能说明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2、明白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二、学习活动](一)、如何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1、学生自学P78活动10.3测量方法(1)如何测量人对地面的压力?(2)如何测量地面的受力面积?2、学生活动3、小组展现:(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自学课本79页“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部分,结合图片先个人总结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答案并展现。

①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②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③学生举例例题:关爱残疾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市政府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人行道上都敷设了有凹凸刻纹的盲道,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盲道上行走时,脚底受到较强的刺激,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底与地面的接触变小了,从而增大 .例题1:一个质量是5千克的圆柱体,平放在面积是0.5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圆柱体的底面积是2分米2,求:(1)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大?(2)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后,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又各变成多大?(3)假如将圆柱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变成多大?例题2:一个体重500牛的人站在地上,每只脚的面积200平方厘米,求他的压强是多少?如何让他的压强赶忙变大为原先的2倍?例题3:一个图钉的钉帽和钉尖的面积比是200:1。

已知钉帽的面积是50mm2,现用50N的力往竖直墙面上按图钉,钉帽及墙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课堂反馈] 1、用物理知识来说明:缝衣时缝衣针头做得专门尖是为了______ _;手指上套着顶针是为了__________ _;镰刀、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刻要磨一磨,这是为了 ;背书包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这是为了 。

2、斧头要经常磨,如此用来砍木头时能够增大_____________;铁路的钢轨不直截了当铺到路基上而铺到枕木上,如此能够_____________压强。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气体的压强》WORD教案3学习目标:(1)认识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阻碍(2)明白得牛顿第一定律,能说明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缘故,建立力和运动的差不多关系。

(4)明白得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明白并能说明简单的惯性现象学习过程:活动一:观看与摸索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赶忙停止.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连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坚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活动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提出问题:假如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如何样的变化?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看教材图9—4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摸索以下问题:①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②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③几次实验中用同一辆小车的目的是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实验:观看并比较每次小车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书本的表格内。

分析与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从而得出结论.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缘故是。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⑧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大小的关系是。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会变。

⑤依照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做运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时刻越,当物体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时,物体运动的时刻将越来越,假如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将永久运动下去。

英国闻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事实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10)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1压强》word教案 (10)
课题
一、压强(1)
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压力、受力面积及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实验准备
木板、铁钉、铁锤、小桌、海绵、砝码、装有沙的容器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演示:用铁锤将铁钉钉入木板中
思考:有一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P,要求切去一半,使桌面受到压强为2P。
4、测人站立时对地面压强P=F/S
只需测人质量及鞋底面积:P=F/S=(50kg×10N/kg)/(2×250/10000) m2=10000Pa
若人行走,则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半,压强增倍为20000Pa
整班人在场地上站成方阵,则地面受到压强为10000Pa
二、压力作用效果
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体验:两手指顶着铅笔两端发现:笔尖一端较痛,形变明显;越用力越明显。
猜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活动:提供学生各种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学生总结计算解题方法:从未知出发→抓公式→找相关量→代数据→得结论。
应注意:带下标;单位统一;物理量相对应
由P=F/S→F=PS、S=F/P
例3:若5000Pa压强作用在1面积上能产生多大压力?这些压力作用在多大面积上能产生20000Pa压强?
2、比值关系(倍数关系)
例4:A、B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比为2:3,接触面积之比为5:6,求压强之比。

物理:10.1《压强》教案(3)(苏科版八年级下)

物理:10.1《压强》教案(3)(苏科版八年级下)

物理:10.1《压强》教案(3)(苏科版八年级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通过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会用压强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探究过程中渗透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与对比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压强概念理解和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关键点]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强概念引入是本节的关键。

[教法和学法]导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兵教兵。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投影仪、砖、海绵、报纸,铅笔、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请看(演示:一张报纸张紧在凳子腿上,将一块砖平放在上面,砖静止不动;砖竖放在报纸上纸被压破,砖掉下来,发出响声。

)同样一块砖,放在同一张报纸上,由于放置方法不同就产生不同效果,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菜刀为什么隔一段时间要磨一磨?在茫茫雪原上,在雪原上行走的人为陷入及膝的雪中苦恼,滑雪的人身轻如燕地飞奔;对以上问题,同学们现在也许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板书课题: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二、新课教学1.压力[师]请看图片(出示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砖放在报纸上,砖对报纸有力,该力的方向与纸面(填“平行、垂直”)。

2.向墙上按图钉,图钉对墙壁有力,该力的方向与墙壁面(填“平行、垂直”)。

3.箱子放在斜面上,箱子对斜面有力,该力的方向与斜面(填“平行、垂直”)。

[师] 这些力有什么的共同特点?多位学生发言,最后得出共同点,启发引导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指向物体内部,作用点在物体表面。

(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观察物体的浮与沉,在探究实践中分析归纳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体现STS的精神.教学设计能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
探究物体“浮与沉”活动的替代性活动设计
打捞中山舰的物理科普报告
各种各样的潜水艇与其中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的合理使用
密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课外实践与制作活动:密度计、浮沉子、孔明灯的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