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压强

初中物理教案压强

压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五、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六、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压力与重力的比较2、活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公式:P=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

)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压强”,属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范畴。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实际应用。

本课时主要围绕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 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知识运用评价: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压强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足球充气、书包背在肩上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同一平面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二、生成新知1. 教师解释压强的概念: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如: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

3.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力作用效果的规律。

四、应用拓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给定压力下的压强,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公式。

2. 学生能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压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大气的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大气的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大气的压强——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压计、气球、吸盘、注射器等。

2.实验材料:水、酒精、烧杯、温度计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大气压强吗?谁知道大气压强是如何产生的?(2)引导学生回顾气压的概念,讲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1.实验一:使用气球和吸盘,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1)将气球吹满气,让学生尝试将气球压扁。

(2)将吸盘按在气球上,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实验二:使用注射器,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1)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观察注射器内水的上升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三、讲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气压计的刻度,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2.讲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大气压强是如何产生的?它与高度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1.实验设计:在不同高度处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大气压强,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五、课后作业1.复习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09)课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_____、________(三)、压强: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牛顿(N)S: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五)、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例1:三个质量均为2千克的物体,如图放置,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们对接触面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实物投影,请同学们作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例2、海淀区图1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列是( )例3、一头质量为6X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 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

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10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2)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压强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如行走时的鞋底、自行车轮胎等。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压强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课题:压强。

2. 探究压强的概念(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压强?(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1)教师提出问题: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3)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4. 应用压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2)学生举例说明,如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方法的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探究压强定义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力概念,复习压力的计算公式。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

4. 学生学习压强的计算公式,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环节三: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环节四:应用压强知识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踩在沙滩上的脚印会消失、为什么穿高跟鞋容易累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如推门时如何用力等。

环节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课方案【篇一:初中物理压强教课方案】《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表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解说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加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生活实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如两个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为什么体重差不多的人会有不同的陷落情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2. 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蚊子能刺破皮肤,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3. 生活实例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

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

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分析转化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压水井、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为后续的计算题复习打下基础。

3. 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压强计算题,如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解题的关键。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压强计算题解题方法探讨: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压强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3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6立方米。

2. 题目: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0厘米,求该圆柱体的体积。

答案:785.4立方厘米。

3. 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该圆锥体的体积。

答案:12π/3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复习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 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了解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4.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及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 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4. 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应用。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球、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或导学案,自主学习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因素。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演示实验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压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导学案。

2. 实验器材:如气球、压缩空气等。

3. 动画、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的理解。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

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09)课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一)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_____、________(三)、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FF F F F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五)、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例1:三个质量均为2千克的物体,如图放置,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们对接触面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实物投影,请同学们作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例2、海淀区图1中,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列是()例3、一头质量为6X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 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10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N/kg)例4、完全相同的8块橡皮,每块橡皮的长、宽、高为4:2:1。

小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把它们摆放成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形式,其中对桌面压强相等的是A.甲与乙B.甲瑟丁C.乙与丙D.丙与丁例5: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⑴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

汽油机工作时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⑵)载重汽车都安装了较多的车轮,且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其目的是;⑶据报道因车辆超载损坏公路,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国家规定,载重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

有一辆重2×104N的6轮汽车,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请你计算该汽车允许装载的货物的最大质量是多少?(g取10N/kg)二、液体压强1、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随液体的密度增加而增大。

(4)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5)F=G F<G F>G(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2、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例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活塞式抽水机B.茶壶C.锅炉水位计D.三峡船闸例2.如图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B管液面略低于A管液面,则( )A. 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与B中相等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D. 无法判断例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M、N两点到量筒底部的距离相等,则这两点液体的压强p M和p N的关系是( )A.p M>p N B.p M<p N C.p M=p N D.无法判断例4. 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图所示。

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A 和F B ,则()A .p A >pB F A >F B B .p A <p B FA =FBC .p A =p B F A <F BD .p A <p B F A >F B例5. 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是()A .p 甲>p 乙>p 丙,F 甲>F 乙>F 丙B .p 甲<p 乙<p 丙,F 甲<F 乙<F 丙C .p 甲=p 乙=p 丙,F 甲=F 乙=F 丙D .无法判断例6.有一个重为2N 、底面积为0.01m 2的容器里装有8N 的水,容器中的水面高为0.05m 。

如图所示,把它放水平桌面上。

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甲丙乙例7、以下是一道有关压强的试题和小明的解答过程,请您分析有无错误?如有错误,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在试题下面的空白处加以改正。

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g=9.8N/Kg)三、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4)托里拆利实验。

①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②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③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而变化)④说明:⑴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⑵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⑶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⑷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05Pa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5)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6)、流体流速与大气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例1.下列说法中错误..A B C DA.小小的蝉可以轻易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压强B.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而增大C.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时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D.用力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大,硬币就“跳过”栏杆例2.2013年5月31日,龙卷风袭击美国中南部,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主要原因是()A.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B.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C.龙卷风中心区域的气压远小于外部的气压D.龙卷风产生了强大的静电,将物体吸上天空例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膄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如图7所示,歼—15飞机在“辽宁舰”进行起降飞行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歼—15能升空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B.歼—15能降落是因为它改变了自身重力C.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增大D.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例4.如题6 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2.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3、丽水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大座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4.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D.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5.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B.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C.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D.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6.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A.p A>p B>p C B.p A<p B<p CC.p A=p B=p C D.无法确定7.如图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舰载飞机飞行的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C.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飞行时,受到平衡力D.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8.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9、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