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与探究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以学生喜欢的牛奶为素材,通过数牛奶瓶子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喜欢通过实物操作来学习。

但是,由于年龄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数数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顺利数数,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牛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

3.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教学。

2.准备一些数数的小道具,如小球、小棍等,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一些数数的游戏,如数数接龙、数数比赛等,用于课堂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有几瓶牛奶?”让学生尝试回答。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尝试数一数,说出牛奶瓶子的数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正确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用数数的小道具,如小球、小棍等,来数一数牛奶瓶子的数量。

《有几瓶牛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有几瓶牛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有几瓶牛奶一、激趣引入大家好!在今天的数学实践活动开始前,老师需要你准备好:数学书,田字格,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小棒和计数器,并且二号坐姿坐好,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赶快按下暂停键去准备吧!大家看这是什么?没错就是牛奶,你们喜欢喝牛奶吗?牛奶的营养价值非常很高,平时多喝牛奶能让身体吸收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促进小朋友们的骨骼发育,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特别喜欢喝牛奶,妈妈给笑笑订了一批牛奶,笑笑想算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可是不知道怎么计算,聪明的小朋友们,你愿意帮帮她吗?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今天我们一起帮助笑笑算一算“有几瓶牛奶”。

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师: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老师听到很多同学说“左边的盒子里有9瓶牛奶,右边的盒子里有5瓶牛奶。

”你能根据图片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大家说的真好,我们都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瓶牛奶?”你能列出式子吗?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吧。

老师写的是9+5,你跟老师写的一样吗?虽然式子列出来了,但是笑笑不知道9+5等于多少,我们一起帮助笑笑算一算吧!同学们可以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用9根小棒代表左边的9瓶牛奶,用5根小棒来代替右边的这五瓶牛奶。

看看9+5到底等于多少?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用数一数的方法。

在9的基础上一个一个数,10、11、12、13、14,最终得出了9+5=14也同学是这样做的先将5根小棒拆成1和4,,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跟凑成10根,再把10和剩下的4相加得到14。

为什么你们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放到9这边,怎么不拿2根或者3根,或者更多呢。

哦,同学们说9+1=10,凑出整十数,10加上4比较好算,你们真善于思考。

还有同学用了另外一种凑十的办法,右边有5根,想到5+5=10,将9拆成5和4,从左边拿出5根与右边5根凑成10,再用左边剩下的4根加上现在右边的10根,最后得到14。

观察刚刚第二种和第三种算法,你发现计算9+5的方法了吗?第一种方法是拆小数,凑大数;第二种方法是拆大数,凑小数。

《有几瓶牛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有几瓶牛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牛奶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数实验操作。每个小组数一数一定数量的牛奶瓶,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数数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在讲解数数规律时,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如使用教具、动画演示等,但感觉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未来,我打算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反复实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数规律。
3.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数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抽象规律,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设置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2.教学难点
-理解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关系,尤其是逆序数数时的难度;
-将抽象的数词与具体的实物数量进行有效对应,解决数与物不对等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跳跃数数、重复数数或漏数的情况;
-对于数数规律的理解,如何从具体的数数活动中抽象出规律。
举例:
-难点一: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逆序数数,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数数卡片,将数与对应的牛奶瓶图片结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逆序数数的逻辑;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几瓶牛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里或超市里是否看到过一排排的牛奶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的奥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瓶数,计算出总共有几瓶牛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数数和计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具体物品的量化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的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对于具体物品的量化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加减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牛奶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牛奶瓶的数量。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情境,比如:“小猴开了个水果店,卖牛奶。

每个顾客都买不同的牛奶瓶数,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他们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实际的牛奶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牛奶瓶的数量。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数一数,算一算,每组有多少瓶牛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牛奶瓶,要求学生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规律。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说课稿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说课稿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有几瓶牛奶》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中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多于”、“少于”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小学数学,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物为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2)让学生掌握“多于”、“少于”的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于”、“少于”的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有几瓶牛奶”。

(出示两瓶牛奶)(2)师:你们猜猜看,这两瓶牛奶,哪一瓶多,哪一瓶少呢?(3)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哪瓶牛奶多,哪瓶牛奶少。

2.探索新知(1)师:现在,我把这两瓶牛奶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请你们观察一下,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多,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少?(2)师:请你们用手势表示一下,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多,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少?(3)师:谁能用“多于”、“少于”这两个词来描述一下这两个盒子里的牛奶数量关系呢?(4)师:很好,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这次我准备了三瓶牛奶,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这三个盒子里的牛奶数量关系。

3.巩固练习(1)师: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每个人准备三瓶牛奶,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然后用“多于”、“少于”这两个词来描述一下你们盒子里的牛奶数量关系。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数的方法,掌握从1开始顺序数数和倒序数数。

2. 学会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如“一瓶牛奶”、“两瓶牛奶”等。

3. 通过对牛奶瓶数量的比较,学会使用“多”、“少”等词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牛奶瓶模型或图片,以及数数卡片。

2. 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牛奶瓶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牛奶瓶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你们看到了几瓶牛奶?”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2. 教学数数方法:a. 教师示范从1开始顺序数数,边数边指向牛奶瓶。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

c.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倒序数数,同样边数边指向牛奶瓶。

d. 学生独立进行倒序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a.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引导学生用数词描述,如“一瓶牛奶”、“两瓶牛奶”等。

b. 学生模仿教师,尝试用数词描述其他物体的数量。

c.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描述正确的例子,进行表扬和展示。

4. 进行数量比较:a. 教师准备一些相同数量的牛奶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相同的牛奶瓶。

b. 教师再准备一些数量不同的牛奶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多”或“少”的牛奶瓶。

c. 学生分组进行数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b.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找出一些牛奶瓶,与家人一起进行数数和比较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c.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我们在超市看到很多牛奶瓶,我们应该如何快速数出它们的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有几瓶牛奶1(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1(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1(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几”、“多少”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怎么样算”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算术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几”、“多少”,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求解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家里有几瓶牛奶?”引导学生思考数量的问题,并明确学习的目标。

2. 讲解老师针对“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系统讲解什么是数量和怎么样算。

引导学生把拥有的牛奶数量用数字表示出来。

3. 实例演示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牛奶数量,如下所示:有3瓶牛奶和4瓶牛奶,一共有几瓶呢?有5瓶牛奶,拿走3瓶后,还剩几瓶呢?通过这两个实例,教导学生怎样用加法解答第一个问题、怎样用减法解答第二个问题。

4. 练习老师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有2本书和3本书,一共有几本呢?有7个橘子和2个梨,一共有几个水果呢?有8瓶可乐,拿走5瓶后,还剩几瓶呢?有10个铅笔,拿走3个之后,还剩几个?5. 拓展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和记录“有几”、“多少”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四、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评价:通过本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几”、“多少”这样的数量问题,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独立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往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更多实际的问题中。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课题:“今天小明去超市买牛奶,他买了三瓶。

回到家后,他又发现冰箱里还有两瓶牛奶。

现在小明有多少瓶牛奶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授新知(20分钟)1. 教师解释“加法”的概念,并在黑板上写下算式“3+2=?”,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答案。

2.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实物操作,例如用积木或者瓶子来模拟牛奶,让他们通过实物操作来理解和解答这个问题。

3. 教师再次强调“加法”的概念,并讲解其符号和读法。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活动:每位同学找一个搭档,一人出题,一人作答,题目是关于加法的简单算式,如“2+3=?”、“4+1=?”等。

2.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总结巩固(5分钟)1. 教师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以及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法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找出生活中可以应用到加法的例子,并尝试计算。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数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图片中牛奶瓶的数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瓶牛奶?”2. 新课教授:教师向学生介绍数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数出图片中牛奶瓶的数量。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说出来。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数方法。

2.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说出来。

3. 拓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不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自己数数,并说出来。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牛奶瓶的图片。

2. 数数的教具。

3. 课堂练习的纸张。

六、教学策略1. 实物教学:使用真实的牛奶瓶或模型牛奶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图片教学:通过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让学生识别和计数。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一起数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数数游戏,如“找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或“快速数数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语言引导: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数数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含有5瓶牛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让学生逐个数出并说出来。

一年级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

一年级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

一年级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

2. 牛奶瓶道具。

3. 计数器或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学会数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学会的数数技巧。

二、故事讲解(10分钟)1. 讲解故事《有几瓶牛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如牛奶瓶的数量、颜色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有一瓶牛奶,要求学生用数学卡片或计数器表示牛奶瓶的数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牛奶瓶,我们如何表示它们的数量呢?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和情感体验。

2. 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出故事中的牛奶瓶,并写上它们的数量。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作业布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

例如,教师展示3瓶牛奶和2瓶牛奶的图片,问学生:“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回答:“一共有5瓶牛奶。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每组有一瓶牛奶,通过增加或减少牛奶瓶来完成加减法题目。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有几瓶牛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利用“有几瓶牛奶”的实例,进行加法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如果你有两瓶牛奶,你的朋友又给你三瓶牛奶,你现在一共有多少瓶牛奶?”以此来引入加法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解释加法的含义——将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相同单位才能相加,从个位数开始加起,满十进一。

3. 实例操作:教师给出“有几瓶牛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出牛奶的总数。

例如,如果第一排有4瓶牛奶,第二排有5瓶牛奶,那么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意义和价值。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教案主题:解决数学问题《有几瓶牛奶》教案目标:学生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解决数学问题,并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题的能力,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数学课本、习题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数学问题:“小明家里有很多瓶牛奶,小张来小明家玩,小明说:‘我家里有两个妹妹还有两个哥哥,同爸爸同妈妈养大,每人可以喝一瓶牛奶,你猜我家里有几瓶牛奶?’小张不解,你们能想出答案吗?”2.让学生思考问题,并不要立刻给出答案。

步骤二:呈现问题(1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关键信息:-小明的家里有两个妹妹、两个哥哥。

-每人可以喝一瓶牛奶。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三:分组讨论(15分钟)1.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自由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帮助分析并列出可能的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提到的相关信息,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3.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比如:“我们能否根据小明的妹妹和哥哥的数量推测牛奶瓶数?为什么?”“每人可以喝一瓶牛奶的条件对我们推理有何帮助?”4.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步骤四:小组展示与总结(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答案展示与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每个小组的答案,并指出解题方法和推理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教师可以提出其他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解题思路解决。

2.学生可以互相出题、交流解题思路。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强调使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9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篇1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教案主题:《有几瓶牛奶》数学问题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和减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材料:1. PowerPoint演示或黑板2. 图片或卡片以表示牛奶瓶数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问题:“小明在冰箱里看到了一些牛奶瓶,他数了数,发现有几瓶牛奶被拿走了。

我们能帮他算一算,知道到底有几瓶牛奶吗?”2. 展示一张图片或卡片表示牛奶瓶数,并询问学生:“你们觉得有几瓶牛奶?”探究活动:1. 将图片/卡片再次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仔细观察。

2. 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猜测。

3. 逐一展示每个瓶子,并询问学生:“你们猜测这个瓶子里有几瓶牛奶?”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以求得牛奶瓶的总数。

例如,学生猜测第一个瓶子里有3瓶,第二个瓶子里有4瓶,第三个瓶子里有2瓶。

那么,我们可以进行加法运算:3 + 4 + 2 = 9。

所以,总共有9瓶牛奶。

巩固活动:1. 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小明又买了3瓶牛奶放进冰箱,那么现在有几瓶牛奶?”2. 学生可以利用之前学习的加法运算,得出最终的答案:9 + 3 = 12。

3. 鼓励学生自行提出其他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总结活动:1. 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应用。

2. 总结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创造类似的问题,交给其他同学解决。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数学运算,如乘法或除法,来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参考提示:1.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适度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1

有几瓶牛奶课标内容: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形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用具: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牛奶15瓶,2只箱子,小棒18根。

学具:每组15瓶牛奶,2只箱子,每人小棒18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笑笑很喜欢喝牛奶,有一天爸爸给她买了一箱,妈妈又给她买了一箱,没过几天,笑笑就喝了好几瓶,然后投影牛奶图。

2.观察牛奶图你想对笑笑说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情境入手,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通过解决“还有几瓶牛奶”的问题,体现9加几算法的多样性。

(1)以故事形式说明图中的笑笑为什么想知道“还有几瓶牛奶。

”并请小朋友帮助笑笑算一算。

(2)分组操作。

(一箱有9牛奶,另一箱有5瓶牛奶)组内同学边操作边相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A.数数法:1、2、3、4……13、14,一共有14瓶。

B.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14,一共有14瓶。

C.凑十法。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2.动手操作,学习凑十法。

(用小棒摆一摆9+5的凑十过程。

)(1)要算还有多少瓶牛奶怎样列式?(板书9+5)(2)9+5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同桌相互交流摆的过程。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正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内容概述:学习如何通过数数的方式,正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学习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问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正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牛奶店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牛奶瓶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提供实物牛奶瓶,让学生亲自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介绍牛奶店里有几瓶牛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2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牛奶瓶的数量,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4.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2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时,要求认真、准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问题。

5.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数数方法和数学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会数数,能够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数数,能够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见过牛奶吧,那你们知道有几瓶牛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几瓶牛奶》。

2.学习新课(1)观察图片,找出牛奶瓶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找出牛奶瓶,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2)学生动手操作,数牛奶瓶师:请同学们分组,每组发一张图片,用手指数一数牛奶瓶,把你们的答案告诉小组其他成员。

(3)汇报答案,引导讨论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答案,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以互相讨论,看看哪组数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手指数数,就能准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3.巩固练习(1)数一数,填一填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完成下列题目:①图片中有()瓶牛奶。

②图片中有()个苹果。

(2)课堂小结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数数的方法,也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拓展延伸(1)生活中的数学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比如:家里有多少个人?桌子上有几个碗?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2)数学故事分享师:我给大家讲一个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明的数学之旅》。

希望大家能从故事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几瓶牛奶》,学会了数数,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会了数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牛奶瓶子插图,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数数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将数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牛奶瓶子的插图,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牛奶瓶子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瓶子的数量。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来一瓶牛奶,我们应该怎么数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10以内的数字。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教师拿出数字3和数字4,让学生将它们相加,得到答案7。

然后教师再拿出数字5,让学生将答案7和数字5相减,得到答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第1课时》教案
课标内容
“9加几”的进位加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9+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理解凑十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计情境、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

小棒.数字卡片。

一、复习。

1.24689
∧∧∧∧∧
1()1()1()1()1()
齐答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被分成了几和几?
指出: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