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

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

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

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4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前一篇课文作者表达了“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对故乡的哪些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她对家乡久久不能忘怀的情愫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画出相关语句。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1.“爱”字贯穿全文,举例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她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板书设计8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美那么自然热爱思念《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5设计理念:“理想课堂”并非是准备最完善、上得最完美的课,应是还孩子们更多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孩子们主动学习、各有收获的课堂,是高实效、充满活力的课堂。

本节课努力按照课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运用)六环节(创设情境自学指导、定向示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调控、拓展练习)的基本要求去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课前准备:1、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3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3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

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

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

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从学生整体把出来。

握课文入手,教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给学生进入文本(二)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2)点体会文中关键句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给解绿。

读、理解文本的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

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

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明确:美。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4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4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篇4教材分析:朱自清的《绿》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教法设计:美文美读,在读中品、读中悟是本课的指导思想。

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本课的设计理念。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差,语文尖子不多,特别体现在学生学习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依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所以要抓好文本阅读,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文段进行解读探究,着重学习多角度细致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及联想、想象的写法。

2、通过对比阅读感悟诗歌意象的特点。

评价任务: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诗歌简练贴切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有人说: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用发现的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皆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可默读、小声读、朗读,并在课本上标画生字和令自己耳目一新的词语、句子。

2、检查下列生字词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纠正误读字音,全班齐读。

亭踞(jù)薄(bó)阴几绺(liǔ)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二、合作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在课本圈画,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陀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陀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陀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陀螺》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陀螺比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童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将这篇课文纳入教材,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某些词语、句子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2.难点: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陀螺比赛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陀螺比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作业设计: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陀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陀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烧云》教学板书设计优秀5篇

《火烧云》教学板书设计优秀5篇

《火烧云》教学板书设计优秀5篇火烧云板书设计篇一《火烧云》是人教试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神奇的大自然”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本篇课文的阅读提示是: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阅读提示,及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流程:一、组织学生阅读本文的阅读提示,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引入课外资源:什么是火烧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全景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火烧云,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对读通。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上课教师组织开火车轮读检查读文情况:师生边听边纠正错误的读音,读不顺畅的句子。

本课一共5个生字:檀、盈、凶、庙、惚;一个多音字:“模”:模糊——一模一样。

学生可以根据文中标注的拼音自己学会。

若出现错误,教师提示指正即可。

一个字音变调:红彤彤里的“彤”单独念时读二声,在这个abb结构的词组里发生变调,读一声。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要提醒他们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受。

1、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读课文时,跟随作者的目光,你都看到了什么?(2)教师板书小结: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然后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2、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具体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词句。

(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⑵、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__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最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指名说,出示句一)你找得很准,注意不要添字,(不读错字)你再读。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依据】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

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

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到。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

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

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部编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描述了作者和一位老人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体现了攀登的艰难和勇气的可贵。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事物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事物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天都峰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关于爬山的文章——《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你们知道天都峰在哪里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天都峰图片)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高达1810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名峰之一。

古人有诗云:“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天都峰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攀登这座险峰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新词,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攀”“鲫”“辫”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五篇

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五篇

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五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语文学习环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郊游。

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都是美丽鲜花和绿树)。

你们看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说)美丽的小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11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板书课题:11美丽的小路。

(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分类摆放。

3.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4.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同桌读,挑战同学读。

(例:鸭先生推来一辆小车,拿来一把扫帚,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

)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三、朗读感悟1.让学生边看多媒体动画边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再边读边想: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个?(指名读)3.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3篇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3篇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3篇《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3篇1《爷爷的芦笛》是鄂教版11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

主要写少年强强在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独自一人经历狂风巨浪之夜的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前段时间上完《爷爷的芦笛》,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

一、紧扣课题,整体设计一直以来,我认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

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

基于文本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完课,我感觉本课的重点落实了,难点也突破了(自我感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最后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也是爷爷说的一句话,学生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反扣文中前面的内容了解“爷爷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知道爷爷把强强一人留在家中,让他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让他承受紧张恐惧的煎熬,从而变得勇敢、坚强,来体会爷爷对强强的关爱。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领悟这样交叉描写的关系及其作用,为六年级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突破难点,我变以往的依段落顺序学习为归类学习,就是将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分类、集中学习。

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读。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5篇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5篇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5篇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那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二)走进作者,注重积累1、展示作者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

思考:(1)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写了几方面的内容?(2)写近期的大树,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3)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叙述了几件事?(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一艘小船的故事,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他们对于家庭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但对于深入理解和感悟父爱,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从细节中感悟父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难点:从细节中感悟父爱,学会感恩。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3.讨论问题清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对父爱的理解和体会。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父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他们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提醒学生学会感恩。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

《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了加深您对于纪念白求恩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9篇《纪念白求恩》课文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知识技能目标:1、全面感知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2、理解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以及对比运用的作用。

过程方法目标: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积累文章中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白求恩先生的精神。

评价任务设计:组内互查字词,合作探究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全面感知把握课文内容要点,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多少年来,有一个名字作为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经历过抗战的中国人民。

那就是白求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于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939年12月21日写下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这个名字,经历过抗战的人们很熟悉。

我们大家对这样一个牺牲了70多年的长者了解多少,我们来先聊一聊白求恩好吧。

(学生举手交流搜集的资料,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

)师:关于白求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那大家看课题《纪念白求恩》,你会想到什么或有什么疑问?(提问学生回答)很好。

是的,一个加拿大人,为什么我们伟大的领袖要写这篇文章来纪念他,纪念他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就会找寻到答案了。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请大家各自快速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读准生字字音,借助文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找出每段重点句,在此基础上归纳各段要点,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3、白求恩为何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4、毛泽东评价赞扬白求恩这些精神品质(议论),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感人情况体现出这样的精神(记叙)?(学生读全文后分组讨论,并举手发言,老师点拨明确)二)精读品析,注入情感: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清楚文中记叙和议论部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9篇《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

三年级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在设计此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尤其注意这三个方面目标的训练,精心预设了由内容与词语归类双结合的词语教学;以“海水五光十色”为教学重点,铺开对句子的赏析,并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力求使学生的语言有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饶、威、武”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富饶、五光十色、瑰丽”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3、学习“海水”的描写方法,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及文字介绍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聊聊西沙群岛的概况1、课始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2、(板书:西沙群岛)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两个部分,先看“群岛”,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了什么?对于西沙群岛你又了解些什么?3、朗读:“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交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适度地拓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谈谈对西沙群岛的初步印象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读完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句子反复地读上几遍。

2、集中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

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四篇

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四篇

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四篇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

《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

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

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

把注释画下来。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听完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Friends》(Main task)教学设计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Friends》(Main task)教学设计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Friends》(Mn task)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Friends》是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朋友之间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故事。

本文通过描述两个好朋友Andy和Sarah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相互鼓励、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在困难面前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听懂、读懂简单的英文故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仍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听懂、读懂《Friends》这篇课文;–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的朋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支持。

2.能力目标:–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在困难面前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词汇:friend, friendliness, support, encourage, solve problems等;•句型:- How’s your friend? He/She is…•What can I do for you? I can…•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如编写故事、角色扮演等。

五.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英语;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Friends》;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4.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繁星》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繁星》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繁星》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繁星》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想象为线索,描绘了夜空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和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表达简单的情感和观点。

他们对自然和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容易被课文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

但同时,学生对星空的认知可能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表达自然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和向往,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3.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PPT或投影片。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投影片,展示星空的美丽和神秘,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星空的认知和感受。

2.呈现(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PPT或投影片,复述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星空的想象和向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繁星》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夜晚星空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星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夜晚星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朗读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课文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想象和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夜晚星空的美丽。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言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通过朗读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朗读和想象能力。

《详解《我的一天》教案的设计思路》

《详解《我的一天》教案的设计思路》

《详解《我的一天》教案的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时,第一步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对于《我的一天》这篇课文,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听懂、会读、能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日常生活内容,能够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

(3)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构建简单的表达与交流。

(4)培养学生的听、说和读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2.课前导入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进行一些课前导入。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或口号,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问答,让学生体验到英语的乐趣。

又或者,教师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如使用图片或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内容《我的一天》是一篇简短的课文,内容大致讲述了一个男孩子一天中的生活情况,包括早上起床、早餐时间、上学、午餐时间、放学后的活动、晚饭时间和睡觉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1)词汇及语言结构的教学教师需针对课文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单词morning、breakfast、lunch、dinner、bedtime等,以及句型I get up at 7 o'clock、I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seven等。

讲解的过程中也需注意使用简单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以生动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2)听力训练接着,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听力训练,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听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朗读、朗诵、听音辨词等方式来进行训练,并让学生多次听课文,逐步提高他们的听和理解的能力。

(3)口语训练口语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在教《这就是我》这篇课文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教学设想:
1、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因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故教师指导相应多一些。

2、“语文综合性学习”七个字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语文”二字,“综合”和“活动”仅仅是手段。

在“综合”中拓宽视野、丰富文本,在“活动”中感悟文本材料,在纵横交错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口齿清楚、流利、有序地当众介绍自己,态度大方,声音洪亮。

2、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抓住他人发言的主要信息,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写出个性,写出新意来。

4、能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健康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健康乐观地面对生活。

2、难点:介绍自我突出个性。

3、课时安排:四课时。

过程设计:
一、准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1、采访。

以“父母心目中的我”为内容,利用双休日时间采访自己的父母,让父母说说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以“同学心目中的我”为内容,利用课余时间采访自己的同学,让同学说说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采访之前要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采访时要做好记录。

为自己精心设计一张卡片――“这就是我”,卡片上所填内容要体现个性。

2、做现场展示绝活的准备。

3、今后的你会是什么样?请用自然界的一种生物来代表自己未来的形象,并要说说为什么。

二、组织实施:
(一)分组交流(一课时):
1、学生在组内自我介绍。

2、学生在组内展示绝活。

在此过程中,推选出本组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

(二)全班交流(一课时):共三个大的板块
第一板块:个性的我
“我是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芸芸众生,用尽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去实现。

但是,世上仍旧有人不了解自己,仍旧有人找不到自己,仍旧有人因为盲目追求,而白白耗费生命……你了解自己吗?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对自己的介绍。

1、明确要求: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同学。

要求在介绍时,第一,要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第二,介绍要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第三:自我介绍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

台下的听众也有要求:第一,认真听台上同学的介绍,并能听出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第二,若有问题想和台上发言的同学交流,不中途插话,要待同学发言结束后方可。

2、学生代表到台上做自我介绍,每介绍完一个同学,给其他同学一定的时间就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地方现场采访该同学。

3、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一环节进行简单小结。

第二板块:精彩的我
早就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个个身怀绝技,我早就想一饱眼福了。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精彩的我”这一环节。

1、明确要求:擅长朗诵的就给大家朗诵,擅长唱歌的就给大家唱一首歌,擅长弹奏乐器的就给大家弹奏一曲……
总之,你有什么绝活就展示什么绝活。

在展示绝活的时候,一定要在“精彩”二字上做足文章。

对观众的要求是认真欣赏,并做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展示绝活,每表演完一个,留一定时间让观众点评。

3、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一环节进行简单小结。

第三板块:理想的我
今后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你呢?请用自然界的一种
生物比如大雁、乌龟、小草等来代表自己的形象,并要说说为什么。

要求:说的时候,要做到清楚、流利、有条理。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这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学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个板块进行完毕,教师作全班交流活动总结,并布置:利用课余时间,小组长共同合作,把每个学生的个人卡片张贴上墙,办一个“这就是我”的专栏。

(三)作文(两课时):
写作文用一课时,评讲作文用一课时。

作文要求:以“自我介绍”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写作时内容要有所侧重,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新意。

王继平,湖北秭归县九里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