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自学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草》教案

初中语文《草》教案

《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心,关注生态环境;(3)学会珍惜生命,拥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3)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让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主题,联系生活实际。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2)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歌。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草》;2. 写一篇关于《草》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3. 收集其他关于草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草》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总结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

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

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

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

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

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草》教案

《草》教案

《草》教案《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诵读《草》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情感交流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学习《草》这首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和朗读,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文《草》诗歌原文、幻灯片或图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5分钟)1.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草的印象。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草,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草的感受和想法。

二、展开巧妙提问 (10分钟)1.出示诗歌《草》的原文,让学生阅读诗歌,并提醒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草”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的?3.提问学生:你们如何理解诗中的“草”?请举例说明。

三、师生共同探讨 (15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例子,并展示讨论的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3.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四、诵读与朗读 (15分钟)1.请几组学生分别诵读整首诗歌,注意表达语调、节奏和情感。

2.学生分组小朗读《草》诗歌,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3.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合适的方式朗读,使每组的朗读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五、归纳总结 (10分钟)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草》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邀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写出他们的归纳总结。

3.教师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拓展延伸 (15分钟)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编写一首关于“草”的小诗,表达自己对草的情感和观察。

2.学生交流彼此写的小诗,欣赏和分享。

3.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编写一首诗歌,并进行展示。

《草》解读及练习

《草》解读及练习

《草》解读及练习【解读提要】王愿竖的《草》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地处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要紧牧业基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原经那个地点。

文章因食“草”中毒而起,又在战士谈论食草的意义、在领会真理中终止全文。

文章结构紧凑,脉络分明,发人深省。

在学习本文时,同学们在了解以上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要从以下几点来深入明白得课文。

一、结构内容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庞大的精神财宝去制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文共44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6—16)是故事的进展;第三部分(17—36)是故事的进一步进展和高潮;第四部分(37—4 4)是故事的结局。

二、中心思想这篇小说描述红军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认真辨认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三、写作特点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方法,专门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动作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宽敞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热爱、仰慕之情以及他们从周副主席身上感受到的庞大力量,突出表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领导风范。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

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

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

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

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

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2021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总结

2021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总结

2021 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总结《草》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 人教版 ) 二年级下册 .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季的认识 , 感觉春色的美好和小草那种坚强的生命力 , 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 亲爱的读者 , 下边给大家分享对于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 欢迎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文《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旺盛 , 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好烧掉干叶 , 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延伸着吞没古道 , 艳阳下草地终点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贴心的挚友 , 茂盛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说明 :1.赋得 : 借先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 , 称为赋得体 .2.离离 : 青草旺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 : 枯, 枯败 . 荣, 旺盛 . 野草每年都会旺盛一次 , 枯败一次 .4.远芳侵古道 : 芳, 指野草那浓烈的香气 . 远芳 : 草香远播 . 侵, 侵犯 , 长满 . 远处芳香的野草向来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 : 草原明媚葱绿 .6.王孙 : 本指贵族后辈 , 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 : 形容草木长得旺盛的样子 .赏析 :古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 《古欢堂集杂著》 : 〝刘孝绰妹诗 : ‘落花扫更合 , 丛兰摘复生’ .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 , 径草踏还生’ . 此联岂出自刘欤 ?先人作诗 , 皆有所本 , 而脱化无量 , 非蹈袭也 . 〞《唐诗成法》 : 〝不用然有深意 , 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 便不一样啾啾细声 , 此大小家之别 .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 : 〝诗以喻小人也 . 除去不尽 , 得时即生, 干犯正路 . 文饰鄙陋 , 却最易动人 . 〞《诗境浅说》 : 〝诵此诗者 , 皆认为喻小人去之不尽 , 如草之滋蔓 . 作者正有此意 , 亦未可知 . 然取喻本无确立 , 认为喻世道 , 则治乱循环 ; 认为喻天心 , 则贞元起伏 . 虽寒冷盛雪 , 而春意已萌 . 见仁见智 , 无所不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 年-846 年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又号醉吟先生 , 原籍太原 , 到其曾祖父时乔迁下邽 , 生于河南新郑 . 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唐朝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议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宽泛 , 形式多样 , 语言平和平常 ,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官至翰林学士 . 左赞善医生 . 公元 846 年, 白居易在洛阳去世 , 葬于香山 .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 《卖炭翁》 . 《琵琶行》等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教课设计学生剖析自从一年级起 , 我就坚持训练学生每日吟诵故事 . 经过近两年的培育 , 他们已经累积了必定数目的古诗 , 初步产生了阅读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1.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日 , 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 古诗的阅读 . 鉴赏能力的提升 , 将有助于学生在此后的习作中形成要言不烦的文才 . 本节古诗赏识的教课 ,我注意了课内外相联合 , 从课内延长到课外 , 培育学生采集 . 办理信息的能力 .2.充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重申了学生的踊跃参加和全程参加 ( 课前 . 课中 . 课后 ). 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 进行互学 . 互补 . 相互启示 , 进而让学生充足地自主学习 , 自悟自得 .3.充足调换了学生的各样感官 , 深入诗文的境界 , 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创建的空间 . 在讲堂上 , 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诗 , 如说一说 .读一读 . 画一画 . 写一写 . 唱一唱 . 演一演 . 做一做 . 这样做 , 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 , 充足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步精神 , 使学生在自主 . 合作 . 研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 更加学生品尝诗句的境界及理解后的再创建架起了一座桥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 , 理解诗句的意思 ,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经过朗诵 . 沟通 . 展现 . 背诵 . 品位诗句 , 丰富古诗累积 .2.感觉小草坚强的生命力 , 学习小草的坚强精神并感悟 . 赏识古诗的风采 , 激发进一步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课流程创建情境 , 导入课题 .师: 同学们 , 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 , 桃红柳绿的春季悄悄到临 . 瞧, 小草也赶忙从地下长出来 , 稀稀少疏的 . 这节课 , 我们来赏识古诗《草》 .【和蔼自然的导语 , 使学生一开始便置身于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 , 产生了〝未入诗句先入境〞的成效 . 】赏识古诗《草》 .画面赏识 , 感觉境界 .师: 第一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 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小学生的思想以直观形象为主 , 因此上课伊始就合时的出示图画 , 再伴以和睦的音乐 , 使孩子们忧如走进一个有板有眼的世界中 , 进而真实地感觉到诗人所描述的境界.】简要介绍 , 认识状况 .( 课件出示 .)简要介绍你所认识的诗人.你读过多少首他的诗 , 记着了几首 , 是从哪里读到的 ?请背诵一两首.(3)师( 小结 ): 经过方才同学们的背诵 , 能够看出 , 白居易写的诗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 这说明他平常爱生活 . 善察看 .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个居心人 .【检查学生课前采集办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累积, 同时教育学平生常多注意观察, 擅长累积写作素材 . 】沟通诗意 , 领会感情 .(1)师: 同学们记着了这么多白居易的诗 , 还可以带着充足的感情背诵出来 , 你们真棒 ! 此刻 , 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 . 看看你最喜爱哪个词 . 哪句话 , 还有哪句不懂的 , 请你在书上做个记号 . 过一会儿在小组内沟通 .(2)小组内沟通 .( 教师巡视 , 听取学生建议 .)(3)全班沟通 .师: 谁来报告方才合作学习的成就 ?( 指名回答 , 教师相机点拨 .)【在沟通中能够达到互学 . 互补 . 相互启示的成效 , 进而充足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 自悟, 自得.】张扬个性 , 再现境界 .师: 此刻请同学们找寻自己的阅读伙伴 , 构成阅读小组 . 愿意朗诵的同学到〝读一读〞这一组 ,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 愿意表演的到〝演一演〞这一组 , 用形体语言来再现这首诗的境界 ; 愿意画的同学到〝画一画〞这一组 , 用图画来再现诗的境界; 愿意制作的同学到〝做一做〞这一组 , 做成诗签来再现诗的境界 . 请同学们达成后先在小组内吟诵 . 品位这首诗 , 并介绍出最好的同学 , 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报告 .( 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 . 指导 .)【古诗的广阔境界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掘的空间 , 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诗 , 能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 , 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别 , 充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步精神 , 使学生在自主 . 合作 . 研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 更加学生品位诗句的境界及理解后的再创建架起一座桥 . 】展现成就 , 回味境界 .师: 此刻请各小组的代表登台来 , 将你们的沟通成就向全班同学展现 , 让我们共同来品位这首诗的神韵.( 各小组的代表一一登台展现成果.)品句激情 , 拓展累积 .师: 方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 老师为你们喝采 . 此刻 , 同学们看一看 , 在这首诗中 , 有千古佳句 , 流传到现在仍旧琅琅上口 , 耐人回味 . 找一找是哪一句 .( 学生找 .)师: 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吧 !( 课件出示名句 , 配古乐 , 师生齐诵 .)师: 同学们能不可以试着背诵这句呢 ?( 配古乐 , 学生齐背 .)师: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请吟诵出来 .( 学生吟诵 , 师配古乐 .)师: 这首诗原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 谁能把后四句吟诵出来 ?( 学生吟诵 ,师配古乐 .)【名句是一首诗的精华所在 , 让学生累积名句 , 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累积 , 培育语感 . 同时 , 扩展了知识 , 开辟了学生了视线 . 】游戏激趣 , 古诗赏识 .师: 同学们方才表现得真棒 ! 此刻我们来做个游戏 . 游戏的范围是描绘大自然光景的诗 . 请同学们准备好 , 一会儿抢答 ( 课件一一出示 ).请依据诗句说出诗句 .( 诗句由学生出 .)请依据诗句说出诗句 .( 诗句也由学生出 .)请用诗句表现图的境界 .( 课件出示画面 ).请用诗句表现故事内容 .( 故事内容由学生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也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 小学生学习古诗 , 目的在于多读多背 . 累积语言 , 用游戏的形式 , 学生易于接受并能踊跃参加 , 这样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古诗的兴趣 . 】练功房 .请你试着写一首诗 .师; 方才 , 同学们在游戏这一关难分输赢 , 看得出大家在课下阅读了大批的古诗 . 此时 , 同学们热忱必定很高 , 有表达的欲念 . 那么 ,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笔和语言来写一首诗呢?(此时,同学们情绪异样高涨,我刚说完,他们就大声回答:〝想!〞)师: 那还等什么 , 快快行动 , 小诗人们 !( 学生就地写诗 , 达成以后 , 朗诵给同学听.)【这一环节 , 学生自主参加 , 勇敢实践 , 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 . 技术 . 感情态度等进行迁徙 , 真实做到了学致使用 , 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思想 , 全面提升语文修养 , 培育主动研究 . 勇于创新的精神 . 】课外延长 .师: 今日这节课展现了同学们采集古诗. 赏识古诗 . 试试练笔的风范 . 就让我们在喝采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 老师会永久为你们的出色创建而喝采 ! 请同学们课下持续采集其余诗篇 , 下节课赏识 .【采集其余诗篇 , 使学生由此及彼 , 不限制于一节课 . 一本书 , 进而扩大了学生信息量的沟通 . 这样做 , 既培育了学生采集 . 办理信息的能力 , 又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草》知识点归纳

《草》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及背景作者简介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当代作家。

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关于“草地”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多草甸、沼泽。

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分别在毛儿盖和卓克基两地集中,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继续北上过草地。

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绕过松潘穿过草地向班佑前进。

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由马塘、卓克基出发过草地向阿坝地区开进。

二、文体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环境—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小说中叙述的故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三、掌握下边加点的字的读音:湿漉漉(lù)徒(tú)手惶惑(huò)蔫(niün)巴嘱(zhǔ)咐撕掠(lûâ)宿(sù)营踉跄(liàng qiàng)火燎(liáo )僵(jiüng)硬愠(yùn)怒酸涩(sâ)残渣(zhü)蒜(suàn)苗抽噎(yý)飒飒(sà)一霎(shà)四、情节整理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草》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班级下册。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熟悉,感受春光的美妙和小草那种坚韧的生命力,让我们喜爱大自然吧!友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二班级下册语文《草》学问点,欢迎阅读!二班级下册语文《草》原文《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密,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扩散着沉没古道,艳阳下草地终点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二班级下册语文《草》学问点解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密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密。

野草每年都会茂密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芳香的野草始终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密的样子。

赏析: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

消退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

正有此意,亦未可知。

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

虽寒冷盛雪,而春意已萌。

见仁见智,无所不行。

”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草》知识点1. 草的外观特征2. 草的生长条件和习性3. 草的分类和种类4. 草的生态环境与生态作用5. 草的生态保护和利用6. 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7. 草在食品生产和动物饲料中的应用8. 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9. 草与人类文化的关系10. 草的艺术表现和文学形象1. 草的外观特征草的外观特征包括植株形态、叶片颜色和形状、茎秆高度和结构等。

例如,高粱是一种高大粗壮的草本植物,具有粗大的茎秆和长而凹陷的叶片;而草原上常见的小草则叶细长、柔软,有着银白色或淡绿色的颜色。

2. 草的生长条件和习性草的生长条件包括日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因素,而草的习性则包括生长速度、繁殖方式、适应环境等方面。

例如,一些冬季常绿草本植物如耐寒吉姆森草,能够抵抗低温,保持生长和繁殖;而沙漠中的仙人掌则因为长时间的干旱条件,而演化出了蓄水的能力和刺来保护自身。

3. 草的分类和种类草的分类体系错综复杂,包括传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松茸科等,并且在不断拓展中。

草的种类丰富多样,从人类常见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牧草,到各种野草、蘑菇,均可作为研究和观察的对象。

4. 草的生态环境与生态作用草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保持土壤的稳定,还能调节气候、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过程,对人类的环境和生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

5. 草的生态保护和利用草坪、草原、河堤、公园等公共场所都需要进行草地保护和景观维护,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美学效果。

同时,草也可以被用于饲料生产、药品研发、建筑防护、纸浆制造等多种行业。

6. 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人类与草的关系密不可分,草为我们提供了食品、饲料、燃料、纸张等生活必需品,还在运动、艺术、文化等社交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7. 草在食品生产和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草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青稞饴糖、绿豆糕、牛奶酪等美食,都与草有关。

在动物饲料中,草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成分,如牧草、麦草、苜蓿等。

《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案:《草》教学目标:1.了解《草》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作者对农民运动的思考和呼喊。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加深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于小说《草》的主线情节和主题进行理解和分析。

2.对于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和解读。

教学准备:1.小说《草》的文本材料。

2.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资料。

3.针对文本内容的问题和讨论题。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以问题的方式向学生引入主题: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作品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草》。

Step 2 导引阅读1.分发《草》的文本,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有着怎样的遭遇?b)文章中的一些事物(如豆腐、畜生等)是否有一定象征意义?如果有,请给出你的解读。

Step 3 解读文本1.分析《草》的故事情节,讲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Step 4 探究主题1.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草》的主题是什么?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Step 5 个人思考Step 6 分享和总结请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短文,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评论。

最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拓展:。

八年级语文《草》教案

八年级语文《草》教案

八年级语文《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草》。

(2)理解课文《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课文《草》的文学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草》的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草》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草》的文学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草》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草》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草》,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草》的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草》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等。

(2)学生欣赏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草》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草》的主题及教育意义。

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草》,加强记忆。

(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与分析。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其他学科教师,结合历史、艺术等学科,对《草》进行跨学科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

《草》教案:草的概念与特点

《草》教案:草的概念与特点

教案主题:《草》教案——草的概念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的概念及其特点;2.学习草的生命阶段及其生态特性;3.认识草的重要性,了解草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草的概念及其特点2.草的生命阶段及其生态特性3.草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三、教学过程:1.草的概念及其特点草,是指草本植物,是指种类众多、茎秆柔软、叶片呈长条状或羽状的植物。

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常采用地上茎节点增长方式。

草的特点是茎体顶端常部分或全部不断地新梢生长而增长。

草的茎体多分枝,从根部到顶端都有叶子,这就使得草能够吸收大量的养分和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承受风吹雨打的自然天气条件。

2.草的生命阶段及其生态特性草的生命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在草的幼苗期,种子发芽,在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慢慢壮大。

在草的生长期,茎秆不断地伸长,叶子也不断地增多。

在草的成熟期,它会产生花和果实,这也正是它传宗接代的时候。

草具有很强的生态特性,是一种在自然界中能够很好地适应和生存的植物。

草植物的特征之一就是快速生长,生长速度较快,所以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3.草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草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草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防止石漠化,减少自然灾害等问题。

草还可以作为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

除了畜牧业之外,草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用作烧制炭火的原料,制作草裙等工艺品。

同时,草特别适合做成装饰用品,例如花束、花环,以及庭院装饰等等。

四、教学结论:草是一种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植物。

它可以在生态系统中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也是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

草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炭火制作,装饰等各种方面。

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草的认识和重视,并加强对草的教育和宣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指南:《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指南:《草》

《草》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单元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材分析《草》是一篇描写草的散文,全文总分为六个部分,充满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在细腻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多彩的草,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对草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草的各种特性,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草的生长过程和价值。

2.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3.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草是什么,有哪些特性?2.草的生命力非常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3.草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4.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草。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2.听、说、看、读、写多维学习:听有关草的音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朗读练习;看图片,从而了解草的形态和特点;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草的作文。

3.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野外或公园中观察草的种类、形态、生长环境和特点,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信息,下节课上交观察报告。

五、教学评价1.测验评价:使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测试学生对课文、关于草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2.口头评价: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指导。

3.书面评价: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草的文章或采写观察报告,并根据要求进行批改。

通过《草》这篇散文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草的特性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并从中培养出好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环境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让我们一起爱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草》综合资料(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草》综合资料(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草》综合资料(西师版一年级下册)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4个生字。

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

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

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

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草》自学提纲

《草》自学提纲

《草》自学提纲《草》预习提纲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市人,当代作家。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

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

”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的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

1976年又陆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十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2.作品介绍《草》选自《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

课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主要塑造了杨光和周副主席的形象,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二.回顾前几课文体特点,写出本课文体特点律诗——平仄、韵律歌词——琅琅上口,注意押韵回忆录——叙事条理清楚,记叙要素齐全,描写生动形象小说——小说三要素:.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三.生字学习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焦灼()踉跄()愠()怒酸涩()惶惑()湿漉漉()拽()到蔫()巴残渣()飒飒()—霎()绽()开四.词语积累湿漉漉:火燎:惶惑:酸涩:围追堵截:徒手:通报:惶惑:标本:花天酒地:踉踉跄跄:焦灼:五.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草》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草》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草》知识点复习【原文】《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赏析】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

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

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

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

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

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小学

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小学

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其其0由分享时间:2021-06-28 23:28:18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

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你会整理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欢迎阅读!二年级语文草原文原文: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年级语文草知识点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年级语文草教案导练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自学提纲
导读:《草》预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市人,当代作家。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

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

”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的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

1976年又陆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十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2.作品介绍
《草》选自《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

课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主要塑造了杨光和周副主席的形象,反映了长征途中
红军指战员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二.回顾前几课文体特点,写出本课文体特点
律诗——平仄、韵律歌词——琅琅上口,注意押韵
回忆录——叙事条理清楚,记叙要素齐全,描写生动形象
小说——小说三要素:.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
三.生字学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踉跄()愠()怒酸涩()
惶惑()湿漉漉()拽()到蔫()巴
残渣()飒飒()—霎()绽()开
四.词语积累
湿漉漉:火燎:
惶惑:酸涩:
围追堵截:徒手:
通报:惶惑:
标本:花天酒地:
踉踉跄跄:焦灼:
五.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