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_1
黑龙江张晓艳三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V1
翻转课堂之《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一框,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
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5.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九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林川乡保家中学—胡洪基【教案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案,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案过程】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
①、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②、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③、京剧。
④、编钟。
⑤、粽子。
⑥、丽江纳西族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如:A、吃一堑长一智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B、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活动四】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苏武牧羊——爱国主义徙木为信——诚实守信负荆请罪——宽以待人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1.《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基 教材课题 做课班级 做课教师 本 信 息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国文化第一目: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中 李雪艳 课标规定: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 感、民 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 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地位作用:本课地位:本课所讲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 内容。学生已经在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中了解 教材分析 到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 化,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框题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文化 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影响 兴趣点: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认知的兴趣。 学情分析 障碍点: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符号知道的比较多,但对蕴含在背后的价值了解较少, 对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不深,导致崇洋媚外的情况比较严重,凡事觉得外国的好。 发展点:认清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不盲目迷信外国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 化对我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所给材料归纳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华文化对个人、 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认同。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讲授法,问答法。 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三( 姐妹两个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 酸甜味,总让它们第一尝。 猜谜语 引起兴趣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二)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学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看谁说的多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然后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讲故事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课堂总结(略)(五)板书设计(略)(六)课堂训练(略)。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琴演奏的音乐,展示故宫图片,让学生猜猜今天上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以一名外国青年的旅行为线索展开。
约翰的中国之旅一、约翰拍下了三张居民照猜猜他去了我国哪三个地方。
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二、约翰品尝了三种中国传统食品(1)说出这些食品的名称,猜猜约翰过了我国哪三个传统节日?(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三、约翰继续旅行,他看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
小游戏:最佳拍挡规则:1、两位配合默契的同学组成1队;2、1位同学选择你认为最能让队友直接猜出答案的陈述,另外一位同学背对屏幕,根据队友陈述,猜出答案;3、陈述内容不得含有答案本身,比如“雨伞”,可以这样表述:两个字,一种用具,撑起来的,防天上落下来的水的……(不得包含“雨”和“伞”字)。
4、每队限时2分钟。
四、小游戏:挑战五年级规则:1、连续答对五题挑战成功。
2、答错即挑战失败。
3、有两次机会求助现场同学。
4、每题限时一分钟。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请说出我国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 动动脑 给配对:
A、以自己的利益为本,以国家、民族利 益为重的爱过主义精神。 B、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C、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D、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 气节。 ①礼之用 ,和为贵 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③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③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民族有哪些影响? 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民族有哪些影响?
共同探究: 共同探究: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 生命力、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活动二 :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学 楷 模 做 模 范
活动一: 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 中华文化的组成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 道德伦理大精深
相关链接:
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的 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完整地记录着 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 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恒文化,到 商、春秋战国,到汉代、北朝、宋、 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 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 吃一堑,长一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上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2、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 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 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 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 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 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 想的现实实践。至今,中国已经与全 球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3个建立 孔子学院的协议。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1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造
纸
术
地 动 仪 指南针
汉字:千变万化的“龙”
中华文化
• 文学艺术
唐诗、宋词
欣赏我们的文化(节日文化)
• 春节
感受中华文化
剪 纸 艺 术 中 国 结
灿烂的古中代神华话文夸化父逐日
PLay
谈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 到什么? 小组讨论后,组长记录
1.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
开幕式中的文化元素
中华文化的内容
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 居上,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 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 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 为刎颈之交。
秦朝的商鞅,“徙木为信”, “谁把那木 头从城的南门移到城的北门就给予重赏(10金)”, 人们都表示怀疑,这时,一个年轻人将所立之木 搬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10金。因为他讲诚信, 取得了国人的信任,从而使变法得以成功。
“和”字的不同写法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论语》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四大发明”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诗词、京剧 儒家哲学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和为贵”、“和谐社会”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特点一:博大精深
《论语》 春秋战国
火药 三国时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字印刷术 宋代
诗词 唐宋时期
现代和谐社会
教 学 活 动 设 计(第一课时)
一、中华文化大盘点
2002年12月3日,在蒙特卡洛世界博览会申办现场, 中国代表团向与会人员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赢得 了人们热烈的掌声,也迎来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 上海举行”的好消息。
如果你们是此次出访蒙特卡洛的中国代表,在介绍 中华文化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_1
第五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目标: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盲目认同。
【教学准备】、堂练习、学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活动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导入(多媒体播放)、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听音乐、欣赏图片、听朗诵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活动一: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教师: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根据下预习、经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
讨论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进入教学情境教师:让我们一起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教师播放多媒体2、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教师: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师:活动三:、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播放多媒体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教师:根据以上所学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根据可下预习的内容回答并看学生回答然后观看多媒体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学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探究讨论法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灿烂的中华文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文明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传统文明影响深远。
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明的巨大力量,使之具有把握中华文明基本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先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的情感,加强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教学难点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缘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课前音乐古筝曲《化蝶》导入中华文明【学习新课】展现自学提纲(用幻灯片展现)1、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如何产生的?2、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甚么?3、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甚么构成的?4、中华文明总的特点是甚么?5、中华文明有何影响?二、活动小结活动一:1、要求先生浏览p64第一幅图并考虑:提到中华文明,你会想到甚么?2、教师组织先生回答。
3、教师展现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图片:4、得出结论:中华文明是怎样产生的?各族人民彼此团结、彼此学习、用本人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活动二:1、要求先生讨论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等的来历。
2、教师展现巴比伦、印度、埃及的图片3、得出结论: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的缘由是甚么?文明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活动三:1、要求先生考虑能代表中华文明的人物和他们的成就,发问回答。
2、教师提出成绩:A、中华文明的构成:浩如烟海的文明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奇光异彩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齐备而深入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B、中华文明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活动四:1、要求先生按p66最上面的内容做2、教师边发问边归纳总结。
3、提出成绩: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入的影响,而且对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作用。
05-01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附课件)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
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欣赏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关于文化,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初二曾经学习过什么关于文化的内容?(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文化尊重,也要文化自尊。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华文化讲授新课问题:提起中华文化,除了屏幕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请你选择一个典型中华文化,谈谈你是怎样品味它的文化情趣的?(学生回答)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板书)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板书)出示幻灯片:古巴比伦文化(图片)教师: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出示幻灯片:古印度婆罗门文化(图片)教师: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出示幻灯片:古埃及文化(图片)教师: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出示幻灯片:玛雅文化(图片)教师: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问题: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生回答)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中华文化的组成: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6.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4、中华文化的影响:(板书)(1)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板书)(2)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板书)四、归纳小结(用填空题形式出示幻灯片)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课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
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正式版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本溪县第三中学周世华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传统文化影响深远;3、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感受中华文化巨大力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难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参与式和究式教学方法教具:电子白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刚刚闭幕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是什么会?〔生:上海世博会〕师:上海世博会各国的展馆中,参观人数最多的是哪个馆?〔生:中国馆〕(出示课件)师:想一想中国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生:略〕师:我想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有着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是我们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我国人民,也打动了世界各国人民。
你了解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吗?你知道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魅力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情境,设置疑问。
旨在拉近学生与中华文化的距离,激发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新知: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感知文化的丰富——中华文化大家谈师:看屏幕,提到中华文化,外国朋友想到了什么?〔生:长城、中国功夫、旗袍〕(出示课件)师问:提到中华文化,同学们又想到了什么?〔生:略〕师归纳:集中大家的智慧,我们不难看到,中华文化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吃穿住用行之中。
如:我国的语言文字、传统建筑、民族服饰等都是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想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初步感知中华文化包罗万象的特点,将学生的兴趣和思绪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
师设问:是谁创造了中华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能不能说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生:不能,应该说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论(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九年级政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科:思想品德年级:九编写人:司艳艳审稿人:【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的特征、内涵和意义。
2、通过材料整理过程,提高收集、归纳、提炼材料的能力。
3、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
难点:传统美德要与时俱进。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影响。
易错点: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有新的发展。
【问题预设】部分学生不明白中华文化是谁创造的。
解决办法:引领学生去发掘感受不同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知识铺垫】1、中华文化由创造的。
2、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
3、中华文化的组成:、、、、、、。
4、中华文化的影响:。
操作方法:学生自主总结、演板、评价演板——小组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引领【教材解读】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华文化的影响。
让我们利用今天的课堂一起探究传统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1、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华文化。
2、列举你所知道中原文化。
3、请你对以上文化进行分类。
(例如:甲骨文属于语言文字)操作方法:阅读理解——小组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引领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吧。
二、材料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强调中原地区要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据悉,河南省“传承创新华夏文明,共建国人精神家园”宣讲活动将于近期启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请你解读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九年级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6年11月11日班级:东岱中学九年(2)班授课教师:林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影响。
懂得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其影响
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板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上)4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上)42002年12月3日,在蒙特卡洛世界博览会申办现场,中国代表团向与会人员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赢得人们烈火的掌声,也迎来了〝2018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的好消息。
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日益增长的国际阻碍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辉煌漂亮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
作为代表祖国以后的新一代,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熔铸中华民族之魂,让伟大的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记者采访:中国的旗袍专门不致!提到中华文化,你们会想到什么?中国功夫专门厉害!我想去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制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以后。
长河映射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专门的文化经历。
关于这些,我们能够从多方面感受到,例如:* 方块字图:千变万化的‘龙〞〔略〕* 故宫* 京剧* 编钟* 棕子* ……○你明白它们的来历吗?○你会如何样品味它们的文化乐趣?·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缘故确实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制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关链接距闻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的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完整地记录着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
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丈化,到商、春秋战国,到汉代、北朝〔东魏北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进展、演变,都能在那个地点找到实物和印记。
活动三:○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要紧成确实是什么?* 思想家:* 军事家:* 文学家:* ……○什么缘故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聪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目标: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盲目认同。
【教学准备】
、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活动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导入
(多媒体播放)
、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听音乐、欣赏图片、听朗诵
情感激励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教师: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学生根据课下预习、经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
讨论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进入教学情境
教师:让我们一起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教师播放多媒体2、
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教师: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
教师:活动三:
、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播放多媒体
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教师:根据以上所学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
学生根据可下预习的内容回答并看
学生回答然后观看多媒体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学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生探究
讨论法
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
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眼光。
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特点通过列举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等从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活动四:谚语和格言赏析
、
吃一堑,长一智
2、
车到山前必有路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7、
8、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积极思考
探究法、讨论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警句。
体会他们对自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为人处世、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讲故事
、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教师: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这三个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部分,那么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内容?(教师播放)
学生根据课下预习讲课本中三个故事
学生讨论回答
讨论法
通过这三个传统美德的故事,启发学生说出它们的来历,感受传统美德在今天的影响,从而开启下文
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我们一起连一下下面的活动
学生连线
探究法、讨论法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涉及各个方面。
通过连线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师: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么作呢?(播放)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的能力。
交流碰撞: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
2、我们如何在学校中、家庭中、学习上、和生活中继
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教学小结
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板书设计:
特点: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地位: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影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展道路(中国)
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世界)
中华文化
∣精
∣
∣华
传统美德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