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夏本纪》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Word版含解析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 A 项,“繇”同“徭”。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不肯竟.学 竟:竟然 B .何兴之暴.也 暴:暴力 C .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察看 D .才气过.人 过:超过 解析 A 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 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 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其.守礼义 C.⎩⎨⎧ 梁以.此奇籍无不一以.当十 D.⎩⎨⎧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解析介词,因为/介词,用。

A项,介词,在;B项,代词,他(指项羽);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是被动句。

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5.1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5.1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五专题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项羽本纪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数阕.(què) 唱和.(hè) 麾.下(huī) 骑能属.者(shǔ) B.印绶.(shòu ) 裨.将(pí) 扛.鼎(kán ɡ) 数.之(shuò) C.绐.骗(dài ) 刈.麦(yì) 披靡.(mǐ) 舣.船(yǐ) D.创.伤(chuàng ) 杀戮.(lù) 会.稽(kuài ) 自刎.(wěn )解析:A 项,“属”应读“zhǔ”; B 项,“扛”应读“ɡānɡ”;D 项,“创”应读“chuāng”。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B.愿为诸君快战..快战:迅速战斗 C.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敬畏 D.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奋:逞解析:B 项,“快战”应解释为“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项 项 而B. 而C. 是已 皆D. 吴中 皆 项 下 其 下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东行。

B 项,使动用法,让……做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C 项,均为一般用法,军队。

D 项,名词,下面/名词用作动词,(被)占领。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 人 战B. 项 为 中C. 下而解析:A 项,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表示出乎意料,译为“却”。

C 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表凭借,通过。

D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1.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1.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一专题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太史公自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绍.重黎之后 绍:继承 ②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徇:死去 ③小子不敏..不敏:不灵活 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嫉恨 ⑤退而深惟..曰 深惟:深思 ⑥秦拨.去古文 拨:废弃 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解析:②徇:夺取,攻占。

③不敏:不才,愚钝。

答案:B2.下列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 ②而子迁适使反 ③弗敢阙 ④其指数千 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⑥泽流罔极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解析:②“反”同“返”;③“阙”同“缺”;④“指”同“旨”;⑥“罔”同“无”;①和⑤没有通假字。

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 ③王卬于‧殷 ④建于‧明堂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解析:第一个“其”是副词,表强调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他们。

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答案:C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的一项是( )①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②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③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④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⑤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A .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是司马迁自述出生地,④是孔子自述著《春秋》的缘由,均与“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无关。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夏本纪巩固提升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夏本纪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泽既陂.陂:堤防 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 D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 解析:选B 。

A 项,陂:动词,筑堤防;C 项,被:覆盖;D 项,受: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咸则.三壤成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以.开九州以.均诸侯 C.⎩⎪⎨⎪⎧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声教讫于.四海 D.⎩⎪⎨⎪⎧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解析:选C 。

C 项都是介词,到。

A 项,名词,标准,准则/副词,用于判断句中表强调,是,就是;B 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D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B .行山表木C .东渐于海D .以均诸侯解析:选A 。

B 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 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 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 .过家门..不敢入 C .天下于是太平..治 D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选A 。

百姓:百官。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 .以告成功于天下C .九州涤原D .臣不臣则诛解析:选B 。

A 、C 、D 都是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B 项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苏教版语文高二-学案导学设计第3课夏本纪同步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学案导学设计第3课夏本纪同步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3课 夏本纪 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泽既陂.陂:堤防 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 D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 答案 B解析 A 项动词,筑堤防;C 项覆盖;D 项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东渐于.海B.⎩⎪⎨⎪⎧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均诸侯C.⎩⎪⎨⎪⎧ 咸则.三壤成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 摄行天子之.政可成美尧之.功答案 D解析 A 项介词,比/介词,到;B 项动词,认为/目的连词,来;C 项名词,准则/连词,那么;D 项结构助词,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仁可亲,其言可信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 ①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②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B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C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D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答案 D解析 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还是”。

①“是”,代词,“它”;②“是”,形容词,“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B .行山表木C.东渐于海D.以均诸侯答案 A解析B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答案 A解析“百姓”在此处是“百官”之意。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当帝尧之时……及山川之便利”,完成6~10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行..天子之政摄行:代理执行B.鲧为人负命..毁族负命:违背命令C.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不像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D.禹为人敏给克.勤克:战胜答案 D解析“克”应为“能”。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祖本纪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祖本纪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萧何为主.吏,主进.。

主:主管,主持。

进:指收入的钱财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易:轻视,瞧不起3、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欺骗4、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必:如果5、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可:大约6、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属,交付,托付7、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止:居住8、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从:带领9、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谢:谢罪,道歉。

10、怀王曰:“如.约。

”如,按照,遵照。

1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功伐:功劳。

“功”,“伐”同义。

12、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害:嫉恨13、游子悲.故乡悲:思念14、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复:免除赋税徭役。

15、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比:并列,跟……一样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黑子:黑痣2、常有大度..家人:平常人家。

大度:远大抱负..,不事家人..生产作业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偶语:相对私语。

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无赖: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该字。

1、高祖常繇咸阳……繇:通“徭”,服徭役。

2、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3、诸所过毋得掠卤卤,通“虏”。

4、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憙同“喜”。

解同“懈”,懈怠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同“安堵”,安居,安定。

堵,墙。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详:通“佯”,假装、谎称7、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同“向”。

四、解释句中的虚词。

1、而(1)隆准而龙颜(并列)(2)日夜跂而望归(修饰)(3)项羽解而东归(顺接)(4)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转折)2、因(1)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2)因张良遂略地韩地轘辕(凭借)(3)啖以利,因袭武关(趁机)(4)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就)3、乃(1)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才)(2)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就)4、以(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认为)(2)其以沛为朕汤沐邑(把)(3)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因为)五、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1 夏本纪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1 夏本纪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二专题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夏本纪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鲧.(gǔn ) 巡狩.(shòu ) 后稷.(jì) 亹.亹穆穆(wěi ) B.禹.(yú) 傅.土(fū)皋.陶(gāo ) 东渐.于海(jiān ) C.殛.(jí) 子嗣.(sì) 姒.姓(sì) 祗台..(zhī tái )D.暨.(jì) 涤.原(dí) 沟淢.(yù) 陂.九泽(bēi ) 解析:B 项,“禹”应读“yǔ”;C 项,“台”应读“yí”;D 项,“淢”应读“xù”。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 毁:败坏 B.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殛:杀死 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相:察看,考察 D.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无状:不像样子 解析:B 项,“殛”应解释为“流放,放逐”。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A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D.陂.九泽,度九山 解析:D 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用作动词。

表:作表记。

陂:筑堤防。

A 项,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深感痛心。

B 项,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C 项,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①其,语气词,不译;②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它;④是,形容词,正确。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夏本纪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夏本纪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泽既陂.陂:堤防 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 D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 解析:选B 。

A.陂:动词,筑堤防;C.被:覆盖;D.受:被。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觉今是.而昨非 B.⎩⎪⎨⎪⎧ 鲧为人负.命毁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身为度.度.九州 D.⎩⎪⎨⎪⎧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解析:选A 。

B.动词,违背;动词,背,用背驮东西。

C.名词,法度;动词,测量。

D.动词,察看,考察;名词,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其⎩⎪⎨⎪⎧ ①其.仁可亲,其言可信②女其.往视尔事矣 是⎩⎪⎨⎪⎧①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②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B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C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D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解析:选D 。

其:代词,他的;副词,还是。

是:代词,它;形容词,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鲧为人负命毁族B .行山表木C .东渐于海D .以均诸侯解析:选A 。

B 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 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 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5.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 .过家门..不敢入 C .天下于是太平..治 D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选A 。

百姓:百官。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夏本纪》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夏本纪》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夏本纪》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C.于是帝锡禹玄圭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B项“原”通“源”;C项“锡”通“赐”;D项“辟”通“避”。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泽既陂.陂:堤防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D.摄.行天子之政摄:执行解析A项应为“筑堤防”;C项应为“覆盖”;D项应为“代理”。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B.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C.帝舜荐禹于.天,为嗣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A项为“比”,BCD均为“对,向”。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行山表木C.陆行乘车D.以均诸侯解析B项“表”;C项“陆”;D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解析“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 A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3分)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以告成功于天下C.而使续鲧之业D.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C.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项羽本纪》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管仲列传》能力自测能力自测平台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尝与鲍叔贾②鲍叔不以我为怯③故其称曰④下令如流水之原⑤知与之为取⑥管仲因而伐楚⑦孔子小之⑧匡救其恶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 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 而心目耳力俱穷C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D 穷凶极恶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 管仲囚焉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子孙世禄于齐D 吾幽囚受辱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 吾从而师之C 鲍叔终善遇之D 吾妻之美我者5、对“召忽死之”翻译正确一项是:()A 召忽死在这件事上B 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6、联系全文来看,对管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看待管仲,不论其著书,而言其轶事,写鲍叔对他的谅解其实是借鲍叔牙来突出管仲的贤才。

B.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

C.孔子瞧不起管仲,是因为管仲不勉励桓公行王道,竟助他称霸。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意,精于谋略,善于因势利导为政,政绩显赫;但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

7、“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1)解释下列词语:①世禄:②多:(2)翻译这段文字: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是石父请绝。

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尼,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夏本纪同步练习史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夏本纪同步练习史记选读

《夏本纪》同步练习《夏本纪》(节选)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於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於是太平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亹亹穆穆()②泥行乘橇()③九泽既陂()④声教讫于四海()2、翻译下列句子。

1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2 违,3 其仁可亲,4 其言可信。

答:②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

答:③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答:3、你认为禹是怎样的一个人?答:4、你认为夏朝为什么能兴起?又为什么覆灭?答:拓展训练一、高山仰止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止,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全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为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祗()()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仰止()⑵以时()⑶布衣()⑷折中()⑸景行()3、翻译下列句子。

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翻译:⑵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翻译: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2021年高中语文《夏本纪》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夏本纪》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夏本纪》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重点词语解释浩浩怀山襄陵: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摄行天子之政:行视鲧之治水无状: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禹敏给克勤:舜登用:身为度,称以出:薄衣食,致孝于鬼神: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女其往视尔事矣:身为度,称以出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2、通假字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女平水土:致费于沟淢: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六府甚,众土交正:于是帝锡禹玄圭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3、古今异义于是帝尧乃求人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中国赐土姓南面朝天下4、词类活用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行山表木左准绳,右规矩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薄衣食卑宫室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陂九泽可种卑湿以均诸侯南面朝天下5、一词多义(虚词)其:下民其忧以:以开九州,通九道女其往视尔事矣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其仁可亲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6、重要句式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舜登用以告成功于天下身为度,称以出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嶓冢唐·胡曾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内容?2、后两句诗对你有何启发,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悟。

T25996 658C 斌H21531 541B 君27166 6A1E 樞Y29845 7495 璕26889 6909 椉33587 8333 茳36712 8F68 轨28590 6FAE 澮32247 7DF7 緷1。

语文选修苏教版《史记》《夏本纪》同步练习.

语文选修苏教版《史记》《夏本纪》同步练习.

05力学如力樹,勤惜尔自知❸夏本纪HUQYEGUIFANXUNLIAN -粽活页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C •于是帝锡禹玄圭D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 B 项“原”通“源” ;C 项“锡”通“赐” ;D 项“辟”通“避”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九泽既陂陂:堤防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 .摄行天子之政 摄:执行解析 A 项应为“筑堤防” ;C 项应为“覆盖” ;D 项应为“代理”。

答案 B 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B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C.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D.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A 项为“比” ,BCD 均为“对,向”。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B .行山表木 C .陆行乘车D .以均诸侯解析B 项“表” ;C 项“陆” ;D 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 .过家门.不敢入C .天下于是太平.治D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解析“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A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3 分)A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 .以告成功于天下C .而使续鲧之业D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高中语文 02 夏本纪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02 夏本纪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2 夏本纪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2 夏本纪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2 夏本纪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的全部内容。

夏本纪嶓冢[注][唐]胡曾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内容赏析】全诗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功绩的赞美.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是他的治水之举泽被后世,百姓至今仍享用其利。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鲧.(ɡǔn)殛.(jí)祗.台(zhī)陂.(bēi)橇.(qiāo) 稽.首(qǐ)皋陶.(yáo)沟淢.(xù)为嗣.(sì)后稷.(jì) 涤.原(dí) 巡狩.(shòu)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视(2)度(3)是(4)道(5)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5)可种卑湿..(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6)行山表.木(名词作动词)表记(7)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名词作状语)在陆上;在水中;在泥沼;在山路上(8)南面朝.天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10)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中国..赐土姓古义:指九州之中.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古义:百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优化训练:第2课 夏 本 纪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优化训练:第2课 夏 本 纪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优化训练
第2课夏本纪
(时间:30分钟分值:3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泽既陂.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受:遭受
解析:选B。

A项,陂:动词,筑堤防;C项,被:覆盖;D项,受: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鲧为人负命毁族B.行山表木
C.东渐于海 D.以均诸侯
解析:选A。

B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命诸侯百姓
..兴人徒以傅土
B.过家门
..不敢入
C.天下于是太平
..治
D.黄帝之玄孙
..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选A。

百姓:百官。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本纪》同步练习《夏本纪》(节选)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於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於是太平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亹亹穆穆()②泥行乘橇()③九泽既陂()④声教讫于四海()2、翻译下列句子。

1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2 违,3 其仁可亲,4 其言可信。

答:②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

答:③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答:3、你认为禹是怎样的一个人?答:4、你认为夏朝为什么能兴起?又为什么覆灭?答:拓展训练一、高山仰止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止,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全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为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祗()()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仰止()⑵以时()⑶布衣()⑷折中()⑸景行()3、翻译下列句子。

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翻译:⑵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翻译: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翻译:二、纸上谈兵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为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为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少()()⑵难()()⑶将()()2、翻译下列句子。

⑴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翻译:⑵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翻译:⑶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翻译:⑷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翻译:参考答案:精段精练:1、①wěi勤勉②qiāo古时在泥路上行走的用具。

③bēi水边;岸④q达到2、①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

②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

③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3、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人,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古人理想的天子形象。

4、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

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禹的后人出现了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所导致。

拓展训练:一、1、⑴祗zhī,恭敬。

2、⑴敬仰,⑵按时,⑶平民,⑷这里是“判断”的意思,⑸大道。

3、⑴像高山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⑵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象出他的为人。

⑶(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成为贤人的也够多的了,当他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他一死就什么就没有了。

二、1、⑴sho ,小时侯。

⑵nn,驳倒。

⑶jing,让……做将军,名词活用做动词。

2、⑴赵括从小时侯起就学习兵法,讲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得上他的。

⑵用兵打仗,(本是)生死攸关(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的那样轻而易举。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算了,如果一定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⑶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

⑷(秦将白起)出奇兵,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分为二,(于是)赵军军心离散。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精段精练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翻译: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翻译:③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翻译:2、阅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诗人梦游仙境,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答:②通过第二段,你对李白的创作特色有哪些认识?答:3、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历来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解。

答:二、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和这首诗的脉络做一点分析。

答:2、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3、诗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答:4、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

试从这首诗中举例子加以说明。

答:拓展训练一、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从诗的第三、四句看,2、李白与幽人的交情如何?诗人的性格如何?答: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和特色?答:二、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李白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时到临洮?1、两首诗都是思念征人的,2、两首诗中的主人公有无区别?答:2、《秋歌》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冬歌》写法有何不同?答:参考答案:精段精练:一、1、①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

②熊在怒号,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③暂且把白鹿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2、①这是为了脱离现实时间、空间的拘束,任由思想驰骋,使读者有远离尘世之感,使诗人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

②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了壮观的梦境、灿烂的仙境,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突出表现。

以七言为主,杂用四、五、六言句,句法错落有致。

用韵变化多端,使人感受到诗人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感情流程,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

3、反映了诗人傲岸不屈的性格。

历来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是因为诗人用前边描绘的美好的梦境和丑恶的现实作对比,从而一吐胸中的块垒,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表达对权贵的憎恨和蔑视。

作者本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想帮助朝廷做一番大事,没想到被征入朝廷以后,只不过要他为皇帝歌功颂德,还要阿附那些权贵才能呆下去。

志高行洁的李白怎能忍受这种屈辱!所以他愤然离去,漫游全国,遍访名山大川,去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

作者向往诗中梦境的自由美好生活,而鄙视卑躬屈膝阿附权贵的屈辱生活。

二、1、感情基调是愤激。

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暂,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

2、内容上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点。

总起来说,前者于激愤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激愤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指权贵。

3、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

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4、如“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

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还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等,分析一出即可。

)拓展训练:一、1、“我醉欲眠卿且去”,诗意率直坦诚,表示李白与幽人是不拘俗礼的知交。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正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恣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之即来的熟稔,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表现诗人率直坦诚的性格。

2、本诗在语言方面,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浅显如话的特色。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些句子,浅白自然,全不露雕饰痕迹。

二、1、两首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思念征夫的妻子。

不同的是《秋歌》是群体形象,《冬歌》是个体典型。

2、《秋歌》是正面写思念之情,而《冬歌》却只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心理描写等方法,寄托了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具有情节性和戏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