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文档资料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_力_教案
谁施加了力
谁受了力
(其他分析略)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
甲
乙
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识别。
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板书
四、力的示意图
提问
我现在手中有一块磁铁和一块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
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一个同学来帮忙。
演示实验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行纠正。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做一个小实验
左手固定钢尺的一端,右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扳动,观察其形变;用大小相同的力在同一位置向不同方向扳动,观察其形变;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位置向同一方向扳动,观察其形变。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第七章力一力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基本技能: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基本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4、基本经验: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方法:三段四环五步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教学过程:第一时段:课前(学)预习问题:1:什么是力?列举生活中力的实例。
2:力的作用效果是:3:力的三要素:4: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时段:课中一、有趣的导入(学)投影“天宫二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天宫二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知识的输入一力的概念:1.展示并罗列现象(学)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
人推车……(学生举例)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历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能说出具体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三、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会画力的示意图四、评价任务目标1:DO自学导航一1、2,DO 当堂检测1、2、3,DO 课后练习2、7. 目标2:DO自学导航一3、4,DO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训练1、2,DO 课后练习4、5、6。
目标3:DO自学导航一2,DO活动六,DO 课后练习1、3、5。
目标4:DO活动一、二、三,DO 课后练习1。
五、资源与建议1、教材分析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这一节又是整个力学的第一节,起奠基作用,所以打好力学基础知识就尤为重要。
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的最熟悉、最常见有关力的现象,以学习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对力学现象中的共性问题,加以观察研究,寻求规律。
2、学法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基本上处于具体思维的发展阶段,他们都喜欢动手、喜欢提问、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调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教师应适时的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思考,从而领悟知识,并获得感性的认识。
六、探究过程过程(一)、自学导航一。
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感知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
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完成预习提示1、力的定义:力是。
力的单位是,谈到力有几个物体,分别是:、。
2、人踢足球:施力物是:,受力物是:。
人踢足球同时脚感到疼,这时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几个分别是:。
人教版8下物理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
2. 新课: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表示方法。
a. 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c.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有关力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推门时,门对推力的作用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拉紧弹簧时,弹簧对拉力的作用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 题目: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下列现象是否符合题意。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b. 踢足球时,足球飞出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然后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向学生介绍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3. 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介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介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力的单位:向学生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方式,能够对各种力进行分类。
3. 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让学生掌握力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力的小球与墙壁碰撞的情景,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定义:向学生讲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向学生讲解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讲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6. 讲解力的单位:向学生讲解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7. 例题讲解:运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并讲解相关原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教案
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为主,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力的变化,来理解力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力的变化,来理解力的概念。
这个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力的作用。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这个活动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如果学生对这个活动感兴趣,我会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活动,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理解力的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力的定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并且让他们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我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力的变化,并且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这样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时,我会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受伤。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八年级下_第七章力_第1节力教案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八年级下_第七章力_第1节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力,知道力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和概念。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力的棒、力的绳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力的小球,一个力的棒,一个力的绳。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力的故事,如“小猪佩奇和大象伯父”,让孩子们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简要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教具演示力的作用。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力的棒和力的绳将力的小球推到目标位置。
4. 分享:每组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心得和体验,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和概念。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实践活动等方法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力的概念和作用,但在讲解和实践环节中,部分孩子对力的作用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拉扯玩具、拍打篮球等,增强对力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和作用至关重要。
引入环节的故事选择和讲解方法的运用是我重点关注的细节之一。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力的故事,如“小猪佩奇和大象伯父”,我试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力的作用。
在选择故事时,我注重了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及与力的概念相关性的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的第1节《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分析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推桌子,感受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单位。
3. 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4. 力的三要素:讲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5.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拉力传感器,让学生观察力传感器示数的变化,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力传感器示数的变化,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表示:F力的单位:N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用力推墙,墙也会对你施加力。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 答案:(1)正确。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用力推墙,墙也会对你施加力。
(2)正确。
因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
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2、认识力的相互性;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符号与单位;5、力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力的认识、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的感情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教材分析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演示用:弹簧、皮泥、直尺等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先从一首诗说起: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武帝时期对战匈奴的百战名将飞将军李广一日带兵巡视边防回来晚了天色朦胧李将军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遂弯弓怒射箭头全部射进石头里去了李广将军对弓箭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物理学原理呢?对力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认识一下什么是力新授1、力是什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来举一些力现象的例子好吗?(教师板书)人熊猫拖拉机地球……提攀拖吸引……木桶竹枝车苹果……↓↓↓物体作用物体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吗?在这些例子中总有两个物体存在那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那大家再分析图中那些是受力物体那些是施力物体?根据分析你能得出力是什么吗?(先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物理学中一般用字母F来表示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注意:○1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且需要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直接接触时也要发生作用(即:推拉压挤排斥等)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一:请两个学生上讲台来玩扳手腕的游戏活动二:用手托起自己桌上的书分析课堂开始鼓掌时两手为什么都会疼?由活动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那什么时候是受力物体什么时候是施力物体这要根据研究对象而定这种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的“同生共死”3、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一:用手指压自己的脸蛋你发现什么?实验二:两手用力使尺子弯曲从实验能的出什么结论?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板书)实验三:手投粉笔使粉笔从静止到运动实验四:乒乓球飞来被反拍出去结论: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板书)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实验:让学生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向来开门感受用的大小结论:根据学生的感受可以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用示意图来表示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线段的起点与终点都能表示作用点)板书设计作业布教材P4 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置教学反思这一节中我们会发现学完力的作用效果后学习力的单位及三要素有些知识联系不上学生都不知道什么是力谈什么单位和三要素教材编排者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什么是力因为力的概念很粗象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希望了解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因为有力而产生一系列的效果再来认识力更好这种本意是好的但后续安排没跟上个人认为第一节教学可先通过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后现学习什么是力接着学习力性质和力的三要素最后学习力的示意图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教学为宜毕竟学生初次接触力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教案
力—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节课由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引出力是什么的问题。
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一步认识力,明确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最后介绍力的三要素,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教材分析★本节课由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五部分组成。
这些内容是初中力学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法建议★本节课的内容丰富,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材强调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感受力,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因此要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
同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去上好这节课。
★学情分析★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
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
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法指导★阅读法、事例法,学生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
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1节力 教案
第1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4.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难点: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1.力(1)力的概念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做一个“掰手腕”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这其中涉及动作“掰”。
又如“手敲门”“书压桌面”,其中涉及动作“敲”“压”。
有动作,就有力。
我们如何给力一个科学的定义呢?请同学们也来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力,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出力的概念。
知识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教学情境:涉及到力的现象时会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各种各样的力现象中,指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提问:不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吗?演示用磁铁靠近铁钉(不要接触)的实验。
知识归纳:力的现象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②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③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教学情境:大家知道,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知识归纳: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注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3.力的作用效果教学情境: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
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手拉车前进、用力拉弓后把箭射出去、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等。
探究活动:实验器材:直尺、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第七章力第1节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3.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4.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3.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4.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难点】1.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2.会作力的示意图.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完成以下问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2.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3.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 N.【合作探究】演示一认识生活中的力现象1.日常生活中:如下图所示,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磁体靠近小铁球等这些力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是直接接触?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答: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不一定都是直接接触(如磁体吸引小铁球);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2.体育运动中:如下图所示,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等,这些力现象中共同点是什么?答: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关,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3.工农业生产中:如下图所示,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货物等力现象中,存在力的作用吗?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是直接接触?综上所述,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均是直接接触的.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参与,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演示二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分析并回答问题: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蚂蚁搬运食物蚂蚁搬运食物2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举起杠铃3牛拉犁牛拉犁4磁体吸引大头针磁体吸引大头针1.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答:都是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起、排斥等都是对作用的具体描述.2.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什么?施加力的物体叫什么?答: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4.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有先后之分吗?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5.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出怎样的规定?答: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6.试着感受一下 1 N的力有多大.答: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 1 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 N.【教师点拨】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它们可能相互接触,也可能不相互接触.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3.产生力的条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跟进训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完成以下问题: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合作探究】演示三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捏橡皮泥(如下图甲所示),松开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压或拉弹簧(如下图乙所示),观察弹簧的形状(长度).1.橡皮泥和弹簧的形状都发生变化了吗?答:橡皮泥和弹簧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2.由此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答: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演示四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小铁球会由静止开始运动.2.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如图甲所示),小铁球的运动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运动速度越来越快.3.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如图乙所示),观察小铁球的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小铁球的运动快慢和方向均发生了改变.4.由此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点拨】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非一定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2)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速度大小、方向都改变.3.如果物体发生了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可以判定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跟进训练】如下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乙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完成以下问题: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合作探究】演示五力的三要素1.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用力拉弹簧,用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有哪些?答:力的大小;生活中常见的大人和小孩提水、拉弹簧、坐沙发等都是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如下图所示,用力压和拉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改变,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有哪些?答:力的方向;生活中常见的拧茶杯、关门与开门、拧螺丝等都是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如图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有哪些?答: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生活中常见的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演示六力的示意图1.如何简单的表示力?答: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标出力的符号(大小和单位).如:用80 N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这个力如下图所示.2.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答:(1)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方向.(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3)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标在线段的末端).(4)箭头末端标上力的大小.知识拓展力的图示在力的示意图旁边选定一个标度,以它为标准画出表示这个力大小的线段的长度,这样表示力的图叫做力的图示.例如: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作出的力的图示如下图所示.【教师点拨】力的表示:(1)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箭头末端标注力的大小(符号).【跟进训练】人推车前行,人对车有推力作用,同时,车对人也有推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D) A.完全相同B.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C.大小、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知识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5,完成以下问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合作探究】演示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如图所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观察松手后发生什么现象?答:松手后两个小车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2.让一位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如图所示),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答:人推墙,墙受力,但人后退,说明人受到向后的力.3.由以上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拓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其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的性质相同.【教师点拨】1.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跟进训练】俗话说“以卵击石”,用来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作用力的大小.课堂小结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力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N→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力→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下 第七章第1节力教案
任务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引入:用力拉弹簧,使其伸长,如果想让弹簧伸长越长,怎么办?(引出力的大小)
自学任务:自学课本 P4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三自然段(5min)
自学要求: ① 怎样表示力的大小? ② 怎样表示力的方向?
③ 怎样表示力的作用点?
自学检测(二)
1. 课本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题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板书
设计
1力的定义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10分钟完成,3分钟时间对组检出过关人员和日清人员
个人修订
同桌互说1、天平的正确使用
2、密度的计算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 课本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
任务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入语:思考课本第5页第4题,为什么会出现的这种现象?
自学任务:自学课本P4 至P5 上半部分
自学要求:理解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自学检测三:
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四、班级交流,释疑升华
要想有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 】 由此来引出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 力教案
本章讲述的是关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静力学的基础和准备。
内容包括力、弹力、重力。
本章内容与高中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是今后学好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
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弹力、重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力的示意图。
本节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多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3、会做力的示意图三、教学重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四、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展示目标1.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及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力的概念⑴力的描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
(即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⑵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是物体发生形变。
⑶力的单位:牛顿2.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⑷力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这节课重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例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两者缺一不可.物体在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它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A、D选项脱离了物体去谈力,故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产生只要有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峰初级中学20 17 —20 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课题:什么是力
授课人:陈泽伟
九年级物理科组
2019 年6 月1 日
什么是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
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
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
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
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