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 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 数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 大运动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 伟大的一个成就”。
因为牛顿对力学贡献卓越,人们把他 的名字定义为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改变了橡1(皮.力力泥可可的以以形改状使变物物体体发力的生改形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大力士可以搬起一般人搬不动的“元宝”,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有关系。
向右用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右 运动;向左用 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左运动。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 方有向关。
将盒子竖放,分别在A、B位置慢慢 推动盒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
2.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线段的 长短 表示;箭头的方向用
来指示力的 方向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 起点 或
终点 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就是要把力的 大小 、方向 和作用点 表现 出
画力的示意图
画出人对箱子水平向右、大小为100N的力的示意图。
1.找作用点(在受力物体 F = 100 N 上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ChangL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想想议议
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 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
跟踪练习
1.游泳时,人用力向 后 (填“前”或“后”)划水
,因为力的作相用互是的
,所以人会受到水对前人向
(填“前”或“后”)的推力,使人前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级下册第七章力图文优秀课件ppt

体上,两个力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 上。
不同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特点
异体,等大﹑反向﹑同线
F1
F2
F1=F2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家喻户晓。兔子撞上大树死掉, 其中兔子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 大树 ,这个故事所包含的主 要物理知识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场景二:拔河比赛
器材:弹簧测力计。
方法: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 观察:当左边弹簧秤读数为3N时,是 右边弹簧秤 对 左边弹簧秤施
加的力,右边弹簧秤的读数为3N,是 左边弹簧秤 对 右边弹簧秤 施 加的力,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相等 ,两个弹簧秤的轴线 在(“在”
或“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点在 物
观察到的现象: 小球 会 (“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 有 (“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 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 B C )
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中飘浮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C错误;D.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这句话的科学含义是()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B.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小C.铁的重力比木头的重力大D.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D解析:D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单位体积内,铁的质量比木头的大,即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而重力是指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上最重的点就是重心D.只要物体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球对其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空中的飞机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C.重心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故C错误;D.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质量均匀分布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4.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
当把它在桌面上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方观看,重垂线偏向左方;当把它在桌面上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的西边观看,重垂线偏向右方,说明此时桌面情况是()A.东北高,西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南高,西北低D.西南高,东北低A解析:A重垂线原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本卷须知: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例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弹力 B. 拉力不属于弹力 C. 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D. 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例2、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 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5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 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C )
A. 0N B. 3N C. 15N D. 12N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 用效果。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 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示意图。在同一个力的示意图中, 力越大,线段越长。
小结 1.概念: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必然 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_施__力__物体,一个叫受__力__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会受到受 力物体给它的反作用力的作用.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对于整个 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 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 注意: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它 的形 状有关。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可以用悬线法找物体 的重心。 ③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重力的单位是牛,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因此比值g的单位是牛每千克,符号是N/kg。其 中,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中,g可以取 10N/kg。
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 重力为9.8N。
总是竖直向下的,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
重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

知识点拨 1.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特点: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异体),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在一条 直线上(共线),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时性)。
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孤掌难鸣”是因为一只手掌的力太小 B.力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C.托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2 N D.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
图2
知识点拨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 力的示意图
例4 如图3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F推车,请画出推力F的示意图。 如答图1所示
图3
答图1
例5 (传统文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图4是 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风筝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对风筝的拉力 为20 N,请画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如答图2所示
知识点 力的概念
例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人能做施力物体
C.有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知识点拨 1.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即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
2.一个物体可能同时与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 3.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没 有力。
5 . 物 理 学 中 通 常 用 __带__箭__头__的__线__段____ 表 示 力 。 箭 头 表 示 力 的 ____方__向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作__用__点____;线段的__长__度____ 反映力的大小。
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本节知识点
力
有力作用时,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力 的 作 用
力效 果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可以不接触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
大小
的 三
方向
要 素
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 箭头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可见, 力的作用大小、方向会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也会影响 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F=100N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 线段来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 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方向,线段的起点表 示力的作用点。力越大,线段 越长。
有力作用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不一 定相互接触。
铁球和磁铁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接 触,但的确发生了力的作用
相和 有 互受 力 接力 作 触物 用 吗体 时 ?之 ,
间施 一力 定物 要体
想 一 想
铁
球
磁铁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 用力握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改变
由此可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由于这是力引起的变化,我们称这种变化为力的作用效果
那么,力的作用效果还有什么呢?
磁铁
点击按钮开始预览实验→→
开始实验
实验二
斜面
磁铁
开始实验
实验三
斜面
磁 铁
开始实验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快慢或 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上面的 实验得出,小球受磁铁发出的磁场的影响,分别发生了运动状态的变化。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综合练习 (有答案)

《第七章力》综合练习一. 选择题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D.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2.下列对于重力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一块橡皮的重力约0.01NB.一支粉笔的重力约10NC.一张课桌的重力约5ND.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3.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情景,下列假设与图中情景符合的是()A.由甲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B.由甲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由乙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由乙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4.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静止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其大小关系是A. B. C. D.5.如图所示是跳高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某运动员采用图甲中姿势可跳过1.70m,采用图乙中姿势可跳过1.80m,采用图丙中的姿势可跳过2m。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位置固定不动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D.物体只有重心处受到重力作用6.“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 拦阻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 拦阻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使舰载机运动状态改变C. 舰载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与拦阻索对舰载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 舰载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与拦阻索对舰载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7.端午节赛龙舟时,全体划桨手在指挥员的统一号令下有节奏的齐心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则使龙舟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桨作用在手上的力C.水作用在桨上的力D.桨向后作用在水上的力8.如图是2020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一种传言。
针对这一网络传言,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A.微信上突然发出此传言,肯定是对的B.扫把立起来时,重力发生了变化C.从扫把的重心引出的重垂线通过地面和它的接触面,扫把就有可能立起来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大于扫把的重力,扫把才能立起来9.为了探究弹簧受到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某同学选了、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7.1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演示P3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见的推、拉、提、压……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间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相互挤压。
5.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即时练习】1.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方向不断发生改变,从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学习内容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4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力的三要素。
【自学检测】1.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手握着教室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里面门把手和外面门把手推门,能使门打开和关闭。
这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用同样的力从外面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推外边框(填“门轴”或“外边框”)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画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给出力的大小需在箭头附近标示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如右图沿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用力拉一辆玩具车,画出拉力示意图。
(提示:谁是受力物体?作用点画在什么地方?方向?大小?)【展示交流】请4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作图,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力的示意图作图要领:力的作用点可以画在力的起点,也可以画在力的终点,作用点在物体上(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或表面上),受力物体可以用长方形或圆形等较简单的几何图形代替。
记忆口诀:长短表大小,方向箭头标,注意箭尾巴,作用点是它。
【即时练习】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C)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2.画出下图中物体对地面压力示意图。
学习内容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4、P5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相互作用的力的特点。
【自学检测】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力,施力物体是手,同时感觉到手疼,说明手也受到桌子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桌子。
即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问题: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场景一:游泳时:人向后推水——水向前推人,结果人向前进,说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方向相反,用“△”标出前面例子中的受力物体,分析发现: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场景二:拔河比赛:器材:弹簧测力计。
方法: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
观察:当左边弹簧秤读数为3N时,是左边弹簧秤对右边弹簧秤施加的力,右边弹簧秤的读数为3N,是右边弹簧秤对左边弹簧秤施加的力,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两个弹簧秤的轴线在(“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在不同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特点:异体,等大﹑反向﹑同线。
【即时练习】1.“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家喻户晓。
兔子撞上大树死掉,其中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大树,这个故事所包含的主要物理知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下列是相互作用力的是(C)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B.拔河时,其中一方人拉绳的力与绳拉另一方人的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与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3.有人说“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对吗?答:不对,根据相互作用力特点说明原因。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7.2弹力【学习目标】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内容一:弹力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弹力”内容,能区分弹性和塑性。
【自学检测】1.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弹性,这种受力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
2.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的是:塑料尺、橡皮筋、气球、弹簧。
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是:橡皮泥、纸张。
塑料尺﹑橡皮筋﹑橡皮泥﹑气球﹑纸张﹑弹簧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和支持力。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物体发生形变又离不开外力作用。
就前面的实验器材——弹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1.物体形变的程度与所受到的外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试一试说说你的看法。
(外力越大,形变越大)2.能不能太用力去拉弹簧?为什么?(不能,会损坏弹簧)结论: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属于接触力,所以两个物体必须接触并且要相互挤压。
2.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受力物体是阻碍发生弹性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物体。
如:用手压塑料尺,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塑料尺的弹力施力物体是塑料尺,受力物体是手,力的作用点在手上。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受力物体)。
【即时练习】完成P8第1题、第2题和第5题。
学习内容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P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自学检测】1.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生活中还有哪些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若没有,需将指针调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答:将一根头发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慢慢用力沿轴线方向拉头发丝另一端,到头发刚被拉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二、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水平测拉力,测量值与真实值一样吗?三、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倒着测物体的重力准确吗?【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将挂钩来回拉动几次,目的是判断弹簧与外壳之间是否有较大摩擦,观察指针是否归零。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拉力方向要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要等指针稳定时读数。
【即时练习】1.课本P8第3、4题,小组内订正,找出错误分析原因。
2.如右图,某同学在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上下拿反,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则该物体实际重力(C)A.一定等于4.0N B.一定大于4.0NC.一定小于4.0N D.无法判断大小【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7.3.1重力大小【学习目标】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用G=mg和变形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内容:重力的大小学习指导:阅读P9-P11上半部分内容:认识图7.3-1所示物体运动的原因。
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并记住,记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和g值。
【自学检测】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用手分别拿起一大石块和小石块,你有什么不同感觉?3.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多少有关。
4.两人一组,对照P10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一人测一人观察记录。
(1)照图,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G,记录在表格中。
(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描点法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G 与它的质量m 的比值是定值,也就是说物体所受的重力G 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这个比值约是9.8N/kg ,用字母g 表示,其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g 取10N/kg 。
物体的质量m ﹑重力G ﹑常数g 之间的关系是G =mg 。
二、2分钟再看课本P11例题注意解题思路。
1.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 2.解题时运用的公式是什么?3.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1.质量、重力和重量的区别: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质量大小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重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力的大小叫重量,重力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